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秀才变地主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鬼屋
卫乐在树上砍枝丫,李大海就在下面捡,先把一些细小的枝丫剔下来,一根根的木头摆放整齐,最精的也有成人胳膊那么粗了。
别以为农民就没有智慧,这树要是砍了,来年就会少一根提供枝丫的树,所以一般来说大家都不会砍主干,留着让它再次发芽生长,长个一两年又可以砍了回家当柴烧。
今天两人运气不错,除了砍了几棵大树的枝丫,还让他们碰到了一根已经半枯死的树。卫乐和李大海联手把这根水桶粗的枯树砍倒,又花了大半天的时候把它砍成一段一段,然后两人轮流往家里运。
有了这棵枯树,今年家里的柴火也准备好了大半,再辛苦几天就可以停手了,平时只需上山时看到枯枝顺便捡回去便成了。
卫乐扛着一根三米左右的树干,满头大汗走进家门,这是最后一段,剩下的就是一些小枝丫,李大海直接一担子全挑回来了。
和常年干活的老人比起来,卫乐的力气还是小了点。
“这两天把炕烧一烧,你那屋才打好,多烧几次。”卫乐对李大海说道,一开始那屋并不是用来住人的,所以就没砌。
“少爷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在这方面他懂的比少爷还多,只是少爷怕他不舍得用柴,所以才会特意跟他说一遍。
“嗯,大叔办事我放心。”
卫乐点头,马上就进入冬天了,不光是他家在准备过冬的事物,其他村世也都一样准备起来。
“对了少爷,你头两天买了几口大缸是用来做什么的?”
李大海看着洗好晾干的大缸有些奇怪。
“积酸菜。”
自家地里的白菜还到挖的时候,所以他就跟村民们买了一百多斤,还有其它蔬菜也买了些,到时跟白菜一起全弄成酸菜,不然冬天蔬菜少,他会很不习惯的。
古代不像现代,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吃,古代能吃上一些白菜就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蔬菜少,所以冬天的蔬菜会特别的贵。但卫乐无意搞什么温室,所以他还是多积点酸菜吧!
这个酸菜他到是会做,小时候家里也有做,他有帮过忙,所以做法还是很清楚的。
“酸菜?”
李大海一头雾水,虽然他们村也有弄酸菜,但是像少爷这样买上好几口大缸做酸菜的还挺少。
“嗯。”
卫乐让李大海帮着洗菜,他切的切,腌的腌,总之把买回来的盐很快就用光了,于是又赶车去镇上进了十来斤,为此又花了上百文钱打通关系,让卖盐的主事睁一只眼比一只眼。
幸好他确实没有贩卖私盐的意思,所以这盐进多些也不怕被人举报。
花了两天时间,才把几口大缸全部弄好,也不搬进厨房,直接就放在厨房外面的屋檐下,上面有配套的盖子,还压着石头。
过上一个月,这酸菜就能吃了。
“少爷,你让我买的干菜买回来了。”
因为卫乐搬来村子里的时间不长,错过了做干菜的时机,所以今年他就得花钱去买,不然冬天缺少蔬菜他真的会哭的。
和别家比起来,他家不缺肉,却很缺蔬菜和各种干菜。不过他到是可以在房间里用木箱弄点韭菜黄,炒鸡蛋味道很不错哦~~
还有发豆芽,和酸菜一起弄酸菜鱼吃,那也是棒棒滴!或者用来清炒,卫乐也不嫌弃啊。总之,冬天的时候,这些都要准备。
但是发豆芽都是用黄豆和绿豆,而他家现在这两种豆子都没有,所以必须去买,于是又一笔钱飞了。
幸好他现在隔三差五的还去下套,而李大海抽空就去把猎物捡回来,除了自家吃的,买猎物的钱刚好够他这段时间花费。
卫乐帮着李大海把几段修房子留下来的木头锯成片,然后看着他手脚麻利的把这些木片钉成一个个半米长二十厘米高的小木箱,又在里面装了土,等天一冷这些箱子就搬到厨房,用来种韭菜,偶尔还能撒点油菜籽在里面,吃油菜苗。
没有菜他就创造,总不能让自己没有蔬菜可吃,这对现代人而言是件十分痛苦的事情。为此,他买了好些菜种,都收好留着冬天吃菜苗。
要是让外面的村民知道,估计会说嫌话,虽然菜种什么的都是自家留种,可毕竟不是很多,来年都要种到地里长成菜去镇上换成钱,像卫乐这样财大气粗买上一堆种子就为了吃菜苗,肯定会引起村民们妒忌的。所以卫乐谁也没说,只弄出一些够自家吃的就行了。
李大海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完全不担心他在外面乱说,别小看中老年人的智慧,这些事他比卫乐还明白,心里清楚着呢!
所以两人都是悄悄的准备,反正这附近也没有别的人家,只要自己不说出去,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而且卫乐还打算,从外面挖一条地道进来,生活在古代,不定什么时候就有荒年,逃荒的人一来就容易引起战乱,他可不想把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第二次生命交代流民手中。
这样一来,暗中留下一条保命之路就很重要了,而且他还要藏一些粮食进山,必要时房子可以不要,直接躲进山生活也不会因为没吃的被饿死。
“这事我只跟你说,等开春农忙,大家都注意不到我们时,我们就每日进山找个隐秘的地方开挖。”
卫乐悄悄跟李大海说道,他毕竟是见识过流民的恐怖,所以很赞成他的做法。所以两人就这么定下了,顺便把一些工具悄悄藏在了山里,只等开春后找着机会进山挖地道。
而地道的出口一个在山里,一个被设定在了卫乐住的院子当中,这样一来也好掩人耳目,主人家住的院子,平时是不会有人进出的,也就不怕被人发现其中的蹊跷。
冬天来了,屋外到处吹着冷风,庆朝正式进入寒冬时节,相互串门的人也少了,除非家里实在过不下去才到外面找活干,一般来说众人都会窝在家里过冬,因为不用农忙,所以每天连吃食都比其它三个季节减少了一餐。





秀才变地主 第9章 (抓虫)
卫乐早早烧起了炕,棉衣皮袄也都穿上了。外出时,身上还披着一件野羊皮的斗篷。
还用剩下的碎皮子,做了一副手套。是他画的样子,让村子里的农妇帮着做的。这也是卫乐想给大家一个保暖的点子,哪家不有碎布,手套缝制也不难,很快就在村子里兴盛了起来,同时还传到了外面。
来到书房,炕已经烧好。每天他来书房的时间都差不多,李大海只需在他来书来的两刻钟前把炕烧上就可以了。这样卫乐一来,整个书房也都是暖暖的。
除下斗篷挂在木架子上,卫乐盘腿坐在炕上,炕上面已经放好了一张不算小的炕桌。他先把书舀一些在砚中,然后开始一手磨墨,顺便一手翻书,这是他前两天抄好的。
这是一本农书,正是卫乐需要的,他现在要做地主,不懂农事可不行。虽然小时候在乡下住,但毕竟人小知道的少,很多全靠记忆中的一点知识根本不够用。
好在古代和现代的知识结合起来,到是让他对农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他也相信自己田地里的粮食会比普通人家的产量要高出一些。
他家的田地舍得下肥,不轮是农家肥还是用草木灰,不够就买,务必要让田地肥肥地,这样种出来的庄稼才会好。特别是他家买的田地全是上等,只要经营得好,这收成肯定是不差的。
“少爷,下雪了。”
李大海端着一壶热水进来,书房里也有炉子,直接把热水放在炉子上面就行。
“牛棚可有遮好?天气冷,不要让骡子和牛冻着了。”
李老头终于在十几天前为他寻得一头刚成年的母牛,为此他付了三十两银子的牛钱和二两谢礼银子。
“已经弄好了,少爷放心。”
李大海为他倒好茶,便拿着原来炉子上的水壶走出去,这里面的水是昨日的,少爷有些讲究,过夜的水是不会再饮的。
于是这火就拿出去兑了冷水用来洗菜,小山坡山的白菜和油菜一个已经收回来放在厨房下面的地窖里,一个则继续生长,到明年会结成油菜籽,到时用来榨油吃。
虽说卫乐很少吃菜油,但用来炸东西或者是煎红油,这菜油弄出来的反倒是比较香。因为吃的不多,所以就种了不到一亩。
剩下的种了些白菜和萝卜,已经收好存到地窖里,这些都是他们整个冬天的蔬菜,必须要好好保存。
因为家里又多了一头牛,卫乐直接跟村民们买了草料,够牛和骡子吃上一整个冬天的草料就堆积在了牛棚的外面,还用油布盖在上头,怕被雨雪淋坏了。
还有卫乐养的鸡,已经开始慢慢的在下蛋了,只是天气冷,虽然鸡棚特意做了保暖,可是下的蛋还是不够大,顶多卫乐和李大海吃蛋不缺,再存上几个用来送礼做人情。
像村子里的红白喜事,卫乐除了送点鸡蛋和二十文钱外,别的就没准备了。像这样在农村都算得上是丰厚了,再丰厚那些村民就没办法回礼。
那样就不是去送礼,而是去找碴顺便打人家的脸了。人情来往,不能总是压着对方,即便对方很喜欢他送的厚礼,也会对他心存不满的。
有了鸡蛋,确实让他方便不少。每天和李大海都要吃一个鸡蛋,有时还和酒酿一起煮,再放上一点红糖和元宵,一顿早餐就解决了。
“声律启蒙,写给地主几个孩子。开春后,他们就要跟我一起念书,要有所准备才行。”
卫乐懒得去买,反正他要练字,就当做是练字,并且复习一下脑海上的知识。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一边写,一边思索,等一书本抄完,卫乐发现自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更透彻了,毕竟原来只是有记忆,并不是属于自己的,写了几遍后,到是发现了书中的乐趣。
怪不得世人常说‘书中自有颜如玉’呢!头一次卫乐相信这个说法了。前世虽不是什么学渣,但也不是学霸,就挺普通的一个学生,走在校园里都没人认识的那种。
可原主是个学霸啊,在原主的加持下,他居然也有了做学霸的潜质。当然,学神还轮不到他,到是原主本来有这个机会的,却让侯府的人气死了。
也是原主没经过什么事,要搁卫乐身上,肯定不会被气死,说不定还会咬下对方一口肉来。但他本来就不是原主,没有资格这么做,所以就老老实实拿着一万两银子走人。
反正一万两银子他拿着也不亏心,再加上原主存的一点私房,不管怎么说日子总算是过起来了。
既然决定了要收弟子,卫乐还拿出了原身带出侯府的三块玉佩,正好是同一块料子雕的,用来做新弟子的礼物正合适。
虽然原身好些东西都留在了侯府,但是贴身的一些佩饰卫乐到是全带了出来,也不多就二、三十件,还都是一些小佩件,加起来也不过千把两银子。这些东西他都和那一万两银子一起收藏在暗墙中,不怕人偷。
想想卫乐还挺同表原主的,十几年才存了这么点东西,银子就更少了。每个月只有十五两月例银子,比嫡兄少了一半。虽然其它开销有侯府,但他偶尔请同窗吃饭,或者是为自己购买书籍,银子都是从月例里出的,所以能存上两、三百两,已经是他尽最大的努力了。
而且原主除了会读书,其它经营什么的也不懂,只好能省则省了。幸好卫乐跟原主不同,他虽不太能吃苦,但多少比原主强,也看过网上小说,知道在古代最重要的就是田地,所以一来村子就先把田地办好了,以后再慢慢添。
第二天起床,卫乐就看到外面白茫茫一片。早饭直接煮了鸡蛋酒酿元宵,热呼呼的喝进肚子里,整个人都暖了起来。
“大叔,把大骨炖在陶罐里,中午我们吃热锅子。”
古代也有火锅,只是那时不叫火锅,他们叫热锅子,里面顶多放点肉和蔬菜,花样没有现代的火锅那么多。
到是卫家的火锅跟其它热锅子不同,卫乐特意找人打了个鸳鸯火锅,一边清淡一边红汤,吃得两人额头上直冒大汗,就连摆在厅里的火盆都挪了出去。
先头已经吃过两次,李大海一听立即去厨房。
“这个好,大冬天的吃热锅子暖和。”
别看李大海年纪大了,力气可不小,卫乐要砍几刀才能砍断的大骨他一刀就搞定,这要砍人身上,九死一生哦~~
“大叔,过了冬有时间你教我射箭吧!”
卫乐看着满屋顶的白雪,幸好这雪下的不是十分大,不然他还要上屋顶扫雪,不然怕会压垮屋顶。虽说是结实的青砖瓦房,也禁不住厚厚的雪压在上面啊!
特别是瓦片,在卫乐的印象中是容易碎掉的,到时就算不垮,也会漏雨。
“少爷怎想起要学弓箭?”
李大海先是用热水把大骨汤一遍,然后把它们放进陶罐中。还放了生姜大葱和花椒在里面,这样熬出来的大骨虽是原味却也更香。
“以后进山可以防身啊!”不仅可以防动物,还能防人。古代治安在卫乐看来有些危险,指不定那天就兵祸来了,他总不能指望有白马王子来救自己吧!求人不如求己,这是卫乐多少年来最深刻的教训。
“说的也是,正好春季和夏季不适合打猎,少爷要真想学,等开春后我就教少爷吧!”
李大海给炉子升进了火,炉子不适合烧柴,所以用的都是卫乐提前买的木炭。卫乐烧炉子买的全是中等炭,虽不如上等炭那样没有烟,却也比下等炭要好。而上等炭他也买了一些,晚上用来烧炕,不用半夜起来加柴。
如此便热烘烘的一觉睡到大天亮。要说真有什么不好的话,就是睡炕晚上容易缺水,所以他都会在炕的一边放上一袋水。因为炕是热的,这水自然也不会冷。
水袋他托人用牛皮做成的,灌进水后,再把袋口用塞子塞好,放在炕上就不会漏水,晚上渴了只管拿起来拔开塞子就可以喝,这下子连炕的都不下了。
“幸好昨日见天不对,少爷叫我去镇上买了几斤羊肉、猪肉,今天正好涮着吃。”
李大海常年打猎剥皮,刀工很是不错,猪肉和羊肉被他片成薄薄的一片,放进锅里一涮就熟了,再蘸上卫乐特意配出来的酱,味道那叫一个好。
“哈哈,瞧见天色不对,当然要有所准备。”
卫乐是个喜欢存食的人,前世有一年到处吵着世界末日,他就往家里搬了一年吃的食物和水,想想那时还真是天真啊,不过他平时也会存上一、两个月的粮食,到是很符合他的习惯。再说了,这些粮食就算一时吃不完也不会坏,总好过没吃的饿肚子。
现代人有几个饿过肚子啊,卫乐才不想尝试那种感觉。




秀才变地主 第10章
其实古代人比他还能存粮,一般农户都会存上一年的粮食,就怕来年天公不作美,又旱又涝没饭吃。
所以卫乐才决定挖地道,在山里存粮。反正他二十亩田地都种上了粮食,他只需要卖一半存一半,等第二年再把存粮卖出去,换成新粮。
总之,他存的粮食要足够三、四个有吃上两、三年的。要不是怕存太多容易坏,卫乐绝对会存上五、六年的粮食。
每当这时,他就羡慕小说里的主角,有空间啊!哪怕是个只能存储东西的空间也好啊,随身带着粮食,不管去哪里都不怕饿死,而且也不怕粮食发霉变坏。
哎,算了。个人有个人的命,其实他的命已经很好了,原主留下来的财富就足以让他过上一个富足的古代生活。
贪心不好,贪心不好。再次在心里提醒自己,反省三遍后,卫乐才继续涮火锅。吃到最后,卫乐还舀了汤来喝,火锅汤味道也很不错,反正用的是公筷,喝汤也没什么。
前面就说了,卫乐有点小洁癖,所以吃饭平时夹菜他和李大海用的都是公筷,李大海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但是看自家少爷那一身贵气再加上优雅的动作,到是觉得这才是大户人家的规矩,慢慢也就习惯了。
而且村子里也曾有流言,说少爷是贵族子弟出身,虽不知真假,但在李大海看来,能养出少爷这般满身气派的人家,绝对不是他们这些小民们可仰望的,所以在心里他是相信这则流言的。
“没想到这汤这么好喝。”
李大海知道,这汤好喝是因为少爷舍得下料,不管是大骨汤,里面还有羊肉、猪肉等,有油水的汤,味道肯定不会差。
“好喝就多喝一碗,喝了才暖和。”
卫乐喝完汤站起来,李大海年纪也就四十多五十来岁,身体也还算健康,家中好些活都由他接手,平时卫乐也就做做饭,连碗都不用洗。
在屋子里转圈消食,一刻钟后他便进入书房午休。天越来越冷,午休他就搬到了书房,反正下午他也是在要这里打发时间的,正好午休也在这里,到是不用冒着冷气从二院来到前院。
炕上放着被子和褥子,炕也提前烧好了,卫乐除去外衣和鞋子,躺在暖和的被子中,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就在卫乐天天宅在家过冬时,一封信打断了他的忙碌。
“岁考?”
我靠,完全忘记了好吗?
每年年末,就是秀才们考试的时候,考的好有奖励,考差了就要降等。虽然不至于抹去秀才的身份,但是最差的一等就连去书院找个教书先生的活都难,还要在全县所有秀才的面前丢脸。所以这岁考,每年都让不少秀才愁眉苦脸。
而今天,也终于轮到他了。
唉,好歹还有一个月,他就突击一下吧!正好他最近默写的书籍也有不少,正好有科举用的。不管怎样,绝不能让自己的等级下降。
研究过庆朝的科举,发现大致上有卫乐前世的古代有些相同,却也有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不同的地方却正好适合卫乐,毕竟卫乐对古代的科举只是从书上知晓一些,要是完全相同,他才要为难了。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日,卫乐便不在外出,就连做饭也交给了李大海。李大海跟了卫乐一段时间,每逢他做饭都帮着烧火,又听卫乐讲解了一些要领,这手艺也好了不少,起码堪比普通农妇的手艺。
卫乐一心读书复习,也就没计较味道问题,再说也不算难说,只能说一般般吧!达不到美味,却也不会让人食不下咽。
天气冷越来越冷,家中柴火不够的冒雪进山砍柴。也有偷懒不想进山的人,就跑去借或者是偷。卫乐这一日正在书房看书,他重新复习四五书经里面的内容,岁考时学官会出题让大家写篇文章。说实话卫乐确实有原主的记忆,可并不算扎实,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变成自己的。
其实他到不是特别担心岁考,以原主的能力,以前年年拿第一,就算他不如原主,总不能跑到第五第六等去吧!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争取考的好一点,廪生不行,增生和附生总也要拿到手。
而且听说考到廪生,还有廪米可拿,哪怕加起来连十两银子也没有,却也能使一家普通农户过上一整年不饿肚子的生活。
蚊子再小也是肉,所以在能拿到的情况下,他不会放过一个蚊子腿。
院子中突然响起一声闷哼之声,卫乐放下书,拿起斗篷披在身上,走到窗前。窗房开着一条小缝通风,卫乐就通过这个小缝往外看。
“妈、的,这家人的围墙修的真高。”害他一直搭石头,这才好不容易爬进来。他是看到李大海去镇上,卫宅只剩下一个秀才,于是脑中灵光一闪,便费力爬进了卫家。
他要做什么?卫乐拿起放在书房中的一根木棍,其实他非常想要一根铁棍的,打架还是铁棍更趁手。
别以为他现在是秀才就没武力,要知道前世在街上混,没点实力可不行。他还跟好几个会功夫的人学了一些,再加上他打架打出来的经验,虽是野路子出身,可对付三、五个普通人却不是问题。
现在外面只有一个人,卫乐不至于怕他。而且他也瞧得出来,这人就是个混混,还是弱鸡型的。
“柴房,柴房……”
对方一边小心念着一边四处翻找,估计也是怕卫乐的秀才身份,打开别的房子一看不是柴房便没敢进去。
这偷柴和偷财物是两回事,偷柴被抓到顶多被揍一顿,可要是偷取钱物被抓到,这是分分钟被送去官府的节奏。男子再傻也知道,他只是想弄点柴回家烧,家里老母亲已经被冻的不行了,而他又不敢上山砍柴。只好跑来这卫秀才的家中,因为他听说卫家的柴火是准备的最多的,甚至还有木炭。
卫乐见状,又听到他念的话,便没有急着出去,而是一直站在窗边看动静。
前院房间没多少,很快对方就找到了柴房,他搬了一捆柴出来,节省一点大概可以烧上十天半月后,便依依不舍地从里面出来。他知道就这么一捆柴,平时肯努力只需花上两、三天就能砍到,可他是个混子,平时到处混,哪里能想到为家里存下柴火。光靠老母亲存下的那点,能过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
其实柴房里有更方便的炭,但他没有拿。这炭不便家,不像这柴满大山都是。等开春后,他上山多砍几捆还回来就是,可这炭他却没钱买来还。
今天冒险来卫秀才家偷柴,要是被村人知道,他和母亲很可能会被赶出村子,只是他能忍,母亲却忍不了。
他悄悄打开门,把柴放在门边,又走到院子里跪下磕了几个头,这才爬起来往外跑。冬天,柴火对每户人家都很重要。他拿了一捆走,要是卫秀才家不够用就得挨冻,所以男人又心虚又愧疚。他人是混了点,平时嘴巴也很花,但他知道什么叫知恩图报。
今天的恩情他会记住,总有一天会还回来,
“奇怪的人。”
卫乐放下手中木棍,走出书房来到刚才那个混了跪下的地方看了看。既然都偷了,却还跪下来磕头,他脑子摔傻了吗?卫乐可是记得男人之前翻墙进来时是摔进来的。要不是地上的雪厚,估计他的脖子都会摔断。
123456...1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