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最佳影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色十三号
娜塔莉-波特曼点了点头,如果不是涉及这么多的资金,b计划和布拉德-皮特那边早就跟安德鲁-斯坦顿接触了,目前皮特还在做相关的观察和调研,同时也在考虑资金筹集方面的问题。
按照布拉德-皮特的说法,他们不动则以,动就要一击而中。
马修看了看手表,提醒道,“时间差不多了,该进去了。娜特,我们有时间再聊。”
娜塔莉-波特曼笑着对他挥了挥手,“有时间再聊。”
贵宾室中的人很快进入了影厅,能容纳上千人的放映大厅座无虚席,等阿齐瓦-高斯曼带着剧组主创人员最后走进影厅时,影厅中响起热烈的掌声。
放映拉开大幕,一段传奇就此开始。
一部电影,一座城,一个人,一条狗。
最终上映的剪辑版本,马修早就在试映时看过了,有吉尔莫-德尔-托罗剪辑的成片,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戏份,都由他单独完成。
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独角戏电影。
按照好莱坞惯有的套路,真正给地球和人类带来灭绝性灾难的,除了外星人之外,就是人类本身了,既然这是一部商业大片,当然要遵循好莱坞一贯的套路。
人类医学发明了一种新的可以治愈疾病的病毒,不料病毒变异后将受感染的人类变成活僵尸。
一场大面积的病毒突然爆发,传播速度之快几乎无人能够阻止,没有人知道可怕的病毒之源开始于何处,只知道它是没办法停止的、不可逆转的、无法治愈的,最重要的是,它是人为创造出来的。
罗伯特-奈维尔上校是纽约市一个才华横溢的病原体学者,为美国军方服务。他作为政府投资研究抵抗流行性疾病的疫苗的先头部队,看着病毒在街道上如此肆虐,却也只有无能为力。
这种通过空气就能传播的病毒最终以一种难以抵御速度笼罩了整个城市,使得总统只能下令封锁长岛地区,未被感染的人才能离岛。
可想而知,这种做法造成了市民的极大恐慌,纽约城顿时乱作一团,罗伯特-奈维尔在焦急之中将妻子和女儿送上出城的直升机,却目睹他们死在面前的惨剧……
克里斯托弗-诺兰坐在位置上,又一次觉得没有说动马修-霍纳出演小丑是个损失,他紧紧盯着银幕上的特写镜头,马修-霍纳的眼睛仿佛会说话一样,那表现出来的孤独和愤怒,实在是很传神,让人不自觉的想起铁汉柔情。
假如世界只有一个人,和一条正常的狗,狗不幸离去了,一个怪物纵横的世界,孤独比死亡还可怕。
马修-霍纳恰如其分的演出了这种感觉。
他最难受的永远是绝望的孤独。
这样一个角色,也许任何人都会觉得他的每一天都不过是在浑噩度过。
曾经繁华的纽约市变得颓败苍凉,独孤,无处不在。
危险,时时逼近。
悲痛、孤单、绝望、恐惧以及渺茫的明天……如果这个角色侧重于展示这些负面的东西,那这部电影和这个角色也就没什么意义了,越是在黑暗的时候越是期待光亮,越是绝望的时候越是不曾放弃,才是这类故事的精华所在。
所以,尽管整部电影的色调灰暗,却又始终留了几丝夕阳般的暖暖光晕,就像满屏绝望中的那一点希望。
克里斯托弗-诺兰不自觉的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起了整部影片的架构。
一人一狗的剧情构建,因为有了背景的支撑而充满了未知的吸引力,影片节奏很好,在观众恰好感到不耐的时候,主创又往男主的身上压了一根稻草,山姆被丧尸犬咬伤,感染了病毒。
不得已的情况下,男主角亲手扼死了山姆。
那个镜头,一直停留在马修-霍纳的脸上,马修-霍纳一点也不像那些影评人说得那么不堪,表演绝对值得精彩绝伦这个赞誉。
他并没有用夸张的的神情渲染他内心的伤痛,事实上,他的表情几乎可以说是木然的。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他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正因为有了这种情绪的铺垫,他接下来的崩溃就顺理成章,一直冷静自持的男主角,驾车冲向僵尸,想要跟他们同归于尽!
当然,片子也不是没有遗憾,男主角最后为了留住人类的希望,选择与僵尸同归于尽,又回归了好莱坞英雄片的传统套路。
克里斯托弗-诺兰也是个导演,明白这是商业片必须的,别说是这部片子了,哪怕是他拍摄的大制作影片,也要考虑市场的接受度。





最佳影星 第六百二十章 轻巧而不失纤细的演技
放映厅中响起热烈的掌声,马修跟制片人阿齐瓦-高斯曼和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一起,接受其他人的祝贺,其中不乏很多名声赫赫的人物。
“谢谢。”
他每次跟人握手,都表达着谢意,“你能来我非常荣幸。”
突然,一张只在报纸上见过的面孔出现在近前,这是个棕发中年人。
“很出色的表演。”那人伸手跟他握了握,“希望我们以后能有合作的机会。”
马修与他用力握了下手,“因为档期,我错过了一次合作。”上次他拒绝,就是用的档期不合适为理由,说起来档期也确实不合适,“诺兰导演,我也希望能有与你合作的机会。”
两人都笑了笑,这种场合也不可能多说,克里斯托弗-诺兰很快离开了。
这位算很快就将成为商业导演中的新大神,马修看过《黑暗骑士》,也知道这个系列的赫赫名声。
首映式结束,马修参加了映后新闻发布会,简单的接受完例行采访,就离开了影院。
“又是一个忙碌的夜晚。”
上了车之后,他看了看跟在后面的娱乐记者,对司机说道,“回华尔道夫大酒店。”
车子离开下城区,朝着五十街那边驶去。
马修看着车窗外面,华盛顿广场的拱形大门在霓虹的照射下分外显眼,不禁想到华盛顿广场前身的用途,胡乱想着夜晚这里会不会有真的“夜魔”出现呢?
他以前听阿曼达说过,华盛顿广场曾经是一片沼泽,18世纪末为公墓,埋葬当时因黄热病去世的人,后来挖掘出来的尸骨竟有几万具之多,1819年甚至成为绞刑示众的现场,这些血腥的过往,会不会留下什么痕迹?
像是绞刑之类的,不是容易造成吊死鬼吗?
吊死鬼?马修忽然从这上面想到了什么,隐约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关于吊死鬼的恐怖片……对了,之前想起的恐怖宇宙似乎就与这吊死鬼恐怖片有关,这片子叫什么来着?还有导演是谁?
不会片子就叫《吊死鬼》吧?
他坐在车上想了一会,觉得不对,最终也没有想起来。
曾经生活在太平洋对岸的时候,限于个人爱好,恐怖片看得不是很多,顶多也就是《死神来了》和《电锯惊魂》之类的,更多的都是在看典型的好莱坞特效动作大片。
就像他现在走的路线一样。
这样的路线天然就不会讨一些人喜欢,比如说纽约的影评人们。
不同于洛杉矶,这座城市的影评人以尖酸刻薄而闻名,过往因为他而亲吻驴子屁股的雷克斯-里德可以说是典型的代表。
但他们不会改变他选择的路线。
这部《我是传奇》在评论界受到的待遇,恐怕不会比他之前的那些电影好到哪里去。
他还记得未成名前,刚刚被海伦-赫尔曼列为天使经纪公司第一潜力客户,一次与海伦-赫尔曼交流时,对女经纪人说过:“我想要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电影明星”。
海伦-赫尔曼当时回答:“ok,我们可以看看其他的大明星是怎么做的,然后我们制定一个路线图。”
他们研究了当时世界上10个最有名的电影明星,他们一起研究出他们的成功有什么模式,还研究了历史上最成功的10部电影,这10部电影里有10部是特效电影,同时有9部是有异类生物出现的特效电影。
所以他和海伦-赫尔曼很容易就决定要演《蝎子王》和《加勒比海盗》。
在有相关记忆的情况下,《我是传奇》的大片模式让他不需要多想就可以接下这个项目,剩下的就是如何演好。
但演好并不容易,《我是传奇》是他自认为表演最好的一次,以他的标准来衡量,如果说过往那些影片能给自己打九十分的话,那罗伯特-奈维尔这个角色,他能为自己打一百分。
杰瑞-布鲁克海默曾经对他说过“如果你有能量从零分做到九十分,你就可以从九十分做到一百分,所以演员要把最大的能量集中到能够做到最后的那个十分。
就在马修的胡思乱想中,汽车抵达饭店,他独自一人回到了房间。
原本他还想给米兰达-可儿打个电话,但接着就想到维密天使们都去了伦敦,今年的维密秀会在伦敦举办。
大卫-埃里森那边已经订好了票,今年的维密秀出了点意外,用于走秀的主秀场原本定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但那边十一月初遭遇到盗窃案,维密方面不得不临时更换地点,换到了萨默赛特宫,时间也从十二月初推迟到了年底。
回到酒店,换下礼服,又去冲了个澡,马修坐在电脑前面,特别打开电脑看了看纽约几位知名影评人的博客和社交账号,如今不少职业影评人意识到了本身一些问题所在,也开始与时俱进,纷纷在互联网上开设阵地。
特别是那位雷克斯-里德,不但有博客,凭借自身博出位的本事,在社交网站上也混出了一定的名气。
马修打开雷克斯-里德的社交账号时,这位影评人已经更新了博客,内容就与《我是传奇》有关,显然刚刚看过影片的提前场。
影评人一向瞧不上马修,雷克斯-里德自然不会是例外。
“《我是传奇》这个标题很有气势,可惜在影片里并没有看到什么真正的‘传奇’。这部影片之外的所有噱头,都比影片本身更能表达出它希望表达的东西。例如影片前半部营造的那种‘世上只剩我一人’的悲凉,在两部预告片中已经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影片几乎所有的动作场面,也都浓缩在了第二版预告片里;影片里空无一人的纽约,似乎也没有那十数款空无一人的世界各大城市海报更吸引人。”
随后,马修又看到了《纽约客》影评人理查德-布罗迪的博客,这位一贯以犀利著称的影评人,五分钟前刚刚发布的影评,对于《我是传奇》倒是比较中肯。
“末世的悲情奠定了《我是传奇》挥之难去的绝望,电影前半段当世界仅残存一人的传奇,马修-霍纳的演绎很好的将一种绝望的孤独赋予了理想主义色彩,但在后半段的转折后,电影则陷入了俗套,只是塑造了一个平凡的英雄。”
作为影片的男主角,马修非常罕见的认可一位职业影评人的观点,这部影片后三分之一确实很庸俗,但这不是剧组掌控不利,而是有意为之,作为一部制作预算1亿5000万美元、宣传发行预算8000万美元的超级巨制,必须去迎合市场的需求。
阿齐瓦-高斯曼的剧本和吉尔莫-德尔-托罗的拍摄,都为影片准备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结尾,但最终还是让罗伯特-奈维尔像个传统英雄一样,为的就是符合好莱坞商业电影的一贯套路。
第二版本的结尾相对文艺一些,结果当然也可能会更好,但跳出套路的结尾,也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没人愿意冒这种风险,别说是掌握后期制作大权的阿齐瓦-高斯曼,即便换成他做决定,恐怕也不会在公映版上选择另一个结尾。
他是一个商业明星,好莱坞电影终归是一门生意。
在网上翻看了一会,马修看看时间,已经过了午夜十二点,给海伦-赫尔曼打了个电话,那边正在通话,五分钟之后海伦-赫尔曼的电话打了回来。
“刚刚接到华纳兄弟的电话,提前场票房出来了。”她没有多说,“你自己去看邮箱吧,我刚刚给你发了邮件。”
马修随即登陆邮箱,看到了海伦-赫尔曼新发来的邮件,邮件很短,只有一条简单的统计数字——《我是传奇》提前场票房为1460万美元!
看到这个数字,他打了个响指,关掉电脑,吹着口哨进了卧室,今晚可以睡个好觉了。
舒服又安心的躺下,马修满脑袋只有一个念头,《我是传奇》的北美首周末票房能不能突破1亿美元大关?
去年他主演的《斯巴达三百勇士》创造了全新的北美电影市场十一月份开画纪录,如果今年十二月份也能创造个新纪录的话,感觉一定很棒。
而且这对另一方面也有利。
如果这部影片票房大爆,他身上的光环效应势必会进一步加强,对于某些人来说,他看好的项目也会更加具有吸引力。
第二天清晨刚刚起床,马修又接到了海伦-赫尔曼的电话。
“去看看媒体评论吧。”海伦-赫尔曼淡淡的说道,“你的表演广受好评。”
马修当即让酒店送来了一打报纸,挑出每份的娱乐版面,挨着看了看。
“孤独坚持、不经意感人、驱遣健硕躯体……马修-霍纳用出色的表演,把前半段的末日华尔兹跳得有模有样。”
“钢和玻璃里杂草丛生的废墟纽约竟有种苍凉悲壮的美,马修-霍纳在其中轻巧而不失纤细的演技更让‘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的概念充满说服力”。
“即使影片后半段流于俗套,马修-霍纳斯层次分明的演技也不自觉的降格为有胸无脑的体能秀;尽管如此,他的表现还是比倚赖cg成瘾的特效有看头……”




最佳影星 第六百二十一章 包场支持
媒体对于马修在《我是传奇》中表演的称赞,不但出乎马修本人的预料,也让一贯支持他的影迷们措手不及,过去这种情况实在是太罕见了,任是谁都知道马修从来不以演技而著称,甚至罗杰-艾伯特还批评过他是“只会卖弄身体的男花瓶。”
洛杉矶西木区的一栋房子里面,太阳刚刚升起,就有大批马修的影迷汇聚在了这里。
“这次称赞马修演技的基本都是各大娱乐媒体的记者,影评人还是以批评为主。”
布莱恩-李斯特边翻看报纸,边对几名同伴说道,“不过影评人这次还算是公允,批评电影的地方基本都不在马修身上。”
一个黑人接话道,“那是因为马修太出色了,如果他们胡乱谩骂,连最基本的公信力都没了。”
“你们说马修这次表演出彩……”丹妮莉丝突然插话道,“能不能拿个奥斯卡表演奖。”
黑人立即摇头,“不可能,这种商业大片怎么可能,还是科幻题材。”
布莱恩-李斯特附和,“据我了解,马修对奥斯卡兴趣不大,你们看看他挑选的片子和角色也就能猜到。这次他非常出彩,比过去一些莫名其妙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人强多了,不过奥斯卡需要公关……”
其他人纷纷点头,即便对影迷来说,奥斯卡公关也从来都不是秘密。
“马修估计不会主动去公关。”布莱恩-李斯特继续说道,“这就要看华纳兄弟那边怎么想了。”
他耸了耸肩,“不过希望也不大,你不主动去竞争的话,学院那帮老头子可能看都不会看你。”
“再说了。”他显得很理智,举起手中的报纸说道,“影评人对影片还是以差评为主。”
那个黑人问道,“报纸怎么说的?”
后面也有人问道,“布莱恩,说说报纸上的影评,看看那些烂货能挡得住我们的马修吗?”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影评人的批评在马修面前从来都不堪一击,除了《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之外,马修主演的影片在影评人群体中总是以差评为主,差评却从来无法阻止马修一次又一次获得成功。
他们也形成了一个认知,马修是那种为影迷而拍片的明星!
所以,每次有马修的影片上映,先看看影评人近乎一边倒的尖酸刻薄,再去影院欣赏电影,然后等首周票房巨大成功,观赏那些影评人颜面扫地,就成为了一大乐趣。
布莱恩-李斯特将带有影评专栏的娱乐版挑出来,边看边说道,“《旧金山纪事报》认为导演吉尔莫-德尔-托罗非常善于处理豪华的场面,而且他也很聪明,让马修保持了自己的本色,但是cgi的怪兽却似乎与此类的科幻剧情不太协调。”
他翻过这张报纸,“《底特律新闻》的影评专栏:马修值得一看,影片不值得。”
“嘘……”下面传来一起起哄声。
丹妮莉丝嘀咕道,“看似在称赞马修,实际上还是隐晦攻击,马修的影片不值得看吗?”
布莱恩-李斯特打开了另一份报纸,“《好莱坞报道者》的托德-麦卡锡:这只是一部冒险虚构的二流恐怖片。”
黑人立即接话道,“他还是个不入流的影评人呢!”他接着说道,“我不是说他是影评人中不入流的货色,而是影评人都是一群依靠电影吸血却不知道尊重的烂货!”
想到马修成名以来招致的影评人攻击,房间内响起一片附和声。
布莱恩-李斯特没有说话,让同伴们尽情发泄,贝拉-安德森曾经教过他,这种竖立一群明确的敌人的做法,非常有利于影迷团结一致,有利于他们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喜欢的明星。
外部竖立敌人,往往能解决很多内部的问题。
经营粉丝组织也需要头脑,需要一定的运营能力。
等到房间内稍微安静,布莱恩-李斯特又说道,“这一条不错!来自《波士顿环球报》:《我是传奇》其实是一部由地球上最后一位真正的电影明星扮演地球上最后一个男人的影片。”
他接着又说道,“这还有称赞马修的。《今日美国》称:马修极具感染的表演不足以拯救《我是传奇》——一部从开始时对孤独深思、引人胜的动作片,渐渐发生错误的变化,而且再也没有回到正轨。”
“切……”不少人说道,“这些人就是称赞,也是别有用心。”
“这群烂人终归还是污蔑马修演的片子烂。”
布莱恩-李斯特没有说什么,等到房间内的同伴们发泄完毕,这才说道,“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去影院吧。”
“嗯!”丹妮莉丝提高声音,“我们去包场支持马修!”
“走!”
“出发了!”
一行几十人出了房子,朝着不远处的一家影院走去,在路口汇合另一群几十人的影迷群体,很快来到影院,准备包下一整个影厅。
“五号影厅快坐满人了?”布莱恩-李斯特在跟影院售票员交涉,“我们以前用过的六号影厅呢?”
售票员颇为无奈的说道,“六号影厅有二十多个观众,没法单独包给你们。”
“十二号呢?”布莱恩-李斯特又问道。
“抱歉,布莱恩,暂时不能提供给你们独立的影厅包场。”影院售票员显得相当无奈,“从今早七点开始,影院有六个场次每隔十五分钟放映一场《我是传奇》,所有场次里面都有超过二十个观众购票,还没有放映的场次也在前几天预售了票。我很抱歉,今天真的无法提供包场。”
他试探的提出一个建议,“要不这样,你们分散到其他场次里面?”
布莱恩-李斯特微微皱眉,他们来得已经够早了,这才刚刚九点,还是周五的九点,一般来说大部分人都需要上班上学……
影院值班经理这时从办公室里面赶了过来,跟布莱恩-李斯特握了握手,询问了详细的情况,考虑一会,说道,“这样吧,我调整一下。”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直接说道,“九点半的《黄金罗盘》不是一张票都没有卖掉吗?撤掉,换成放映《我是传奇》,你们现在就去办!”
听到这话,布莱恩-李斯特松了口气。
售票员也松了一口气,毕竟上百人堵在影院前厅这里,也不是个办法,人多就容易出乱子。
影院值班经理放下电话,对布莱恩-李斯特说道,“你们稍等一会,十一号影厅马上就能准备好。”
布莱恩-李斯特还是很客气的,“谢谢。”
影院这边工作效率非常高,布莱恩-李斯特和丹妮莉丝带领的这一众影迷很快进入了十一号影厅,这些人不但买了电影票,还买了各种饮料食品,单单爆米花就有超过三百美元的消费。
“你们以后要注意……”影院值班经理吩咐几个售票员,“马修-霍纳的影迷经常出现集体包场,遇到之后一定要第一时间通知我。”
对于影院来说,马修-霍纳就是营业额的保证啊!
他从事市场第一线的工作,感受最为真切,最近这两年,像是汤姆-汉克斯和汤姆-克鲁斯之类的名头,都没有马修-霍纳好用,马修-霍纳这个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
这位值班经理遇到了一个忙碌的周五,短短一上午的时间,先后有三大波各百人左右的影迷群体来袭,要求包场观看《我是传奇》,他毫不犹豫的撤掉了一些其他影片的放映,改为加映《我是传奇》,来应对市场的最新变化。
火爆的放映情况,都通过华纳兄弟那边的一线市场调查,及时反馈到了马修这边,马修也频繁在媒体上露面,为自己的新作大声叫卖。
这部影片不同于《加勒比海盗》系列,甚至不同于过往任何一部影片,《我是传奇》的主角只有他一个人,是一场完完全全的独角戏,票房能直接反射出他的商业号召力。
周五晚上,马修在华尔道夫大酒店的会客厅里面,接受了《纽约时报》的专访,访谈中为《我是传奇》这部片子大声疾呼。
1...260261262263264...42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