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影星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色十三号
乔丹娜-布鲁斯特认识马修很久了,说道,“喜欢上马修这样的人,只会给自己造型困扰。”
盖尔-加朵又往那边看去,马修正与保罗-沃克聊得非常开心。
午饭过后,拍摄重新开始,下午的第一场戏就是马修和与盖尔-加朵的对手戏。
布置一新的片场当中,马修缓缓走入一间大型车库,立即看到了一辆全新的奔驰跑车,目光特地在车上停留了一秒钟。
他不用去看,也知道后面的摄像机镜头随着自己的眼睛,落在了奔驰跑车上面。
这辆奔驰跑车是一辆全新设计的slr轿跑,由迈凯轮车队位于英国的沃金制造,迈凯轮长期制造f1赛车和比赛的经验,在设计上汲取了2003 f1银箭赛车的设计规则。
然后,他目光转移,落到了旁边另一辆全新的奔驰轿车上面。
“对这辆车很感兴趣?”盖尔-加朵的声音冲一遍传了过来。
马修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那辆奔驰轿车。
这是梅赛德斯-奔驰新设计的一款奔驰e63amg,融合了一些美式肌肉车的特点,拥有超大排量的v8发动机,能够爆发出惊人的1020马力,特别是改进后的前脸,让整辆车看上去非常有战斗力。
根据影片的需要,梅赛德斯-奔驰为剧组改进了多款汽车,不仅仅是市面上有售的款型,还有数量概念车。
尤其作为他座驾的这款全新设计的奔驰e63amg,有别于传统的奔驰车,也是奔驰方面专门针对北美市场推出的车型。
当然,如果影片反响好的话,梅赛德斯-奔驰会以北美市场作为指点,然后扩散到全球。
相比于布加迪威龙这样的超跑,剧组这辆车的造价并不贵,大概35万欧元不到。
梅赛德斯-奔驰作为剧组赞助商之一,主要负责为马修和盖尔-加朵两个人的角色提供用车,乔丹娜-布鲁斯特、保罗-沃克和丹尼尔-吴的车则以道奇为主。
说到底,肌肉车的概念还是诞生在美国。
在美国的汽车历史上,有着这么一种车型,它有着硬朗的线条,强大的动力,极高的油耗,普通的躯壳下却通常蕴藏着一台狂躁的大排量发动机。这就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极其盛行并受到人们追捧的美国肌肉车型,美国人称其为“muscle car”。
有三款具有纯正美国肌肉车血统的车型:雪佛兰科迈罗(camaro),道奇挑战者(dodge challenger)以及福特野马(mustang)。
道奇挑战者属于多米尼克-托雷托的座驾,与马修的赞助商也有冲突,因此剧组选择让保罗-沃克继承唐老大的专属用车。
“你是那种喜欢车胜过女人的人?”
盖尔-加朵双臂抱胸,晃动着两条大长腿从马修身后走了出来,转到了他的面前,她穿着白色的紧身t恤和黑色的紧身裤,加上姣好的容颜,显得异常性感漂亮。
马修打量了她一番,按照台词设计说道,“我喜欢有完美身形的车,也喜欢有完美身形的女人。”
他的目光再次转回车上,问道,“你的车?”
“菲尼克斯的车。”盖尔-加朵又转到马修前面,靠在车上,“你会在接头地点看到他,他会给你们领路。”
她歪头看着马修,“现在我知道了你对车的品味。告诉我,你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马修也看向她,很认真的说道,“她要有一双像你这样能看穿浮夸外表的眼睛。”他仿佛看穿了盖尔-加朵一样,“能够看到一个人的本质。要两分天使,八分魔鬼,很独立,很强悍……”
盖尔-加朵突然站起来,走到马修身前,说道,“这听起来一点都不像我。”
马修笑了笑,“谁知道呢。”
说完,他不再看盖尔-加朵,转身朝着车库外面走去。
“cut!”贾斯汀-林喊停了拍摄,大声说道,“马修,加朵,你们两个的互动不够!”
马修看向盖尔-加朵,盖尔-加朵朝他耸了耸肩。
贾斯汀-林走进片场,又对两人说道,“你们在影片最后会成为一对情侣,这个时候已经有莫名的荷尔蒙在你们中间跳动了,但我从刚刚的拍摄中没有看到这些,你们的眼神和表情都像是在告诉观众,我们没特殊的关系,我们绝对不会走到一起……”
盖尔-加朵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我明白了。”
马修点点头,“我还没从上午的动作戏中转出来。”
拍摄才刚刚开始,他的状态也算不上多好,动作戏不在话下,情感戏本来就不是他擅长的,除非是那种脱了衣服直接点的。
这部影片中虽然会有很多性感的镜头,不过没有大尺度激情戏。
贾斯汀-林给了马修和盖尔-加朵三分钟的时间用来调整,马修也跟盖尔-加朵简单的交流了一下,前期筹备排练的时候,他们排练的大部分都是动作戏,文戏相对较少。
后面的拍摄多少遇到了一些难题,马修拍摄经验丰富,加上盖尔-加朵在他眼里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美女,只要联想一下曾经集帅破天际和美丽智慧于一身的神奇女侠,眼光立即灼灼生热。
盖尔-加朵是个不折不扣的新人演员,情绪表达总是不到位,这条镜头先后拍摄了近十次,贾斯汀-林那边才喊了通过。
剧组的拍摄总是这样,有顺利的时候,也有不顺的时候,前面五天的拍摄,各种状况频发,仅仅完成了贾斯汀-林的最低计划。
拍摄进行到第六天,一位前来探班贾斯汀-林的导演,引起了马修的兴趣。
最佳影星 第六百四十四章 恐怖文化
“马修,这是詹姆斯-温。詹姆斯,这是马修。”
摄影棚的休息处当中,导演贾斯汀-林为马修和另一个人做着介绍,马修随即跟他握了握手。
这人很瘦,个头也比较矮,最为显眼的无疑是黑头发黑眼睛以及一张带着稚气的脸。
马修跟他握过手,疑惑问道,“詹姆斯,我们以前见过吗?我觉得你有点眼熟。”
詹姆斯-温还只是个二线偏下的小导演,当即笑着说道,“我们没有见过。”
贾斯汀-林插话道,“詹姆斯也是个导演,执导过《电锯惊魂》。”
听到这话,马修想了起来,说道,“怪不得呢。”他对詹姆斯-温笑了笑,“《电锯惊魂》的结尾太惊人了,让人目瞪口呆。”
詹姆斯-温身上似乎带着东方人特有的谦虚,“可惜后面几部我的构思渐渐枯竭了,拍的都不怎么样。”
前几年《电锯惊魂》炒的很热的时候,马修也看过录像带,说道,“已经是血浆片当中难得的杰作了。”
贾斯汀-林这时看了看片场,对马修和詹姆斯-温说道,“你们先聊,我要准备拍摄了。”
接下来的拍摄,并没有马修的戏份。
马修邀请詹姆斯-温在休息处坐下,问道,“詹姆斯,你是华裔?”
“我是马来西亚人。”詹姆斯-温笑着说道,“后来在澳大利亚攻读的电影专业,我的朋友雷-沃纳尔将我介绍到了好莱坞,他也是我在《电锯惊魂》系列上的合作伙伴。”
马修轻轻点头,“我见过雷-沃纳尔。”
记得没错的话,对方好像参演过《黑客帝国》系列。
双方聊了几句,话题回到了电影上面,特别是詹姆斯-温擅长的恐怖片。
“过往的美式恐怖片,基本以血浆片为主。”詹姆斯-温谈起自己擅长的东西,滔滔不绝,“在美式恐怖片当中有个奇特的现象,很多人认为血浆越多越恐怖,断手断脚越惨越恐怖,而忽略了那种莫名的看不到的恐怖。”
马修能听明白他的意思,说道,“你说的应该是东方恐怖片与美式恐怖片的区别吧?”
詹姆斯-温笑了笑,说道,“是的。东西方的恐怖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比如《贞子》和《午夜凶铃》?”马修适时的接话道,“与《电锯惊魂》截然不同,对吗?”
“这是最为显著的比较。”詹姆斯-温看到片场中开始拍摄,稍稍压低声音,“我是一个马来西亚人,成长环境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东方的恐怖传说,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民间有很多流传下来的恐怖故事,我在去年上映的《死寂》当中,也尝试着将一些东方的恐怖元素,融入到美式的恐怖片当中。”
他笑容中带上了一点无奈,“效果并不是很让人满意。”
马修没有看过那部《死寂》,想了想,说道,“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你可以寻找更好的方式将东西方恐怖电影的优点融合在一起。”
詹姆斯-温显然对于恐怖文化情有独钟,“我目前准备拍摄一部纪录片,其中就有关于东西方恐怖文化的描述。”
马修对这个恐怖片导演有点兴趣,脑袋里面好像有记忆在提醒他,这个拍摄过《电锯惊魂》的马来西亚导演不是一般人。
但更具体却始终想不起来。
曾经他看过的恐怖片数量非常有限,喜欢的大多数是大制作爆米花商业片。
就像大多数喜欢电影的观众一样,大制作大宣发的商业片,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放映范围,都要更加广泛。
“听你这么说,我也对东西方的恐怖文化差异有兴趣了。”马修适时的说道,“有机会我能去你的剧组那边看看吗?”
詹姆斯-温听贾斯汀-林详细说过,知道面前这人不仅仅是个明星演员,还是一家电影工作室的老板。
敢预同时投资两部4000万美元制作和1亿2000万美元制作的人,一般的中等偏下的电影公司都比不了。
像《死寂》的制作方进化生活电影工作室,实在让人难以满意,如果不是最后能找到环球影业这样的发行方,影片恐怕就彻底扑街了。
恐怖电影,特别是他想融汇东方恐怖文化的美式恐怖片,在好莱坞一向是个小分类,对于他这样的导演和制片人来说,多个投资人就多一条路。
“我随时欢迎。”詹姆斯-温显得很热情,“马修,我没想到,你也对这方面有兴趣。”
马修想了想曾经看过为数不多的几部恐怖片,特别是大名鼎鼎的《午夜凶铃》,再结合《电锯惊魂》这样典型的血浆片,简单的思考过后,说道,“我对东方文化一直很感兴趣,多少也研究过一点。”
詹姆斯-温摆出了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
“西方的恐怖电影文化是视觉化的,讲究视觉上的冲击力;而东方,以中、日为代表,则是意念化的,讲究精神上的联想。不一样的恐怖文化带来的是不同惊喜,这让人在满是血浆的美式恐怖片之外,还能看到另外一种别有意趣的恐怖面孔。”
能说出这些,马修几乎榨干了自己脑袋里面积攒的存货,“因此西方的恐怖片往往炫耀特技,通过各种血腥,暴力的场面来刺激观众的眼球。比如好莱坞恐怖片多采用cgi技术合成的怪物形象,这只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恐怖感。最明显的例子,当然要数经典的《群尸玩过界》《电锯惊魂》《闪灵》等等。”
“对!”詹姆斯-温忙不迭的点头,“你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也是这么看的。”
马修绞尽脑计,“相比之下,东方的恐怖片在血浆方面要收敛得多,东方的恐怖多是以恐怖的气氛,让观众自己吓自己,刺激往往源于视觉又超乎视觉,在那些貌似平静的叙述下却潜藏着阴森暗流,恐怖感一点点的渗透出来,充满整个影院。恐怖根植于观众的脑海之中,久久挥之不去。”
詹姆斯-温完全没想到,一个美国佬竟然能说得这么透彻,仿佛遇到了知音一般。
“你这话直接切中要害。”詹姆斯-温几乎完全认同马修的话,直接说道,“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不同的恐怖文化,为接下来的电影做准备。”
他随即详细说道,“自有人类文明后,恐怖文化就产生了,但文化终究会因地域不同而产生差异。东西方的恐怖文化完全是背道而驰的,比如说鬼这样东西。”
似乎担心马修听不懂这个词汇的含义,詹姆斯-温特地解释道,“也就是亡灵。”
马修轻轻点头,“我明白你说的是什么。”
詹姆斯-温确定马修研究过东方的恐怖文化,心中多少有了一些认同感,又说道,“西方的鬼,多是恶心凶残的,是有形的,再甚也无非如此,僵尸,木乃伊、吸血鬼等等,看上去很讨厌,但你能看见它,就能有心理准备。”
“嗯。”马修应了一声,“你说的很有代表性。”
“在好莱坞电影中,鬼怪的形象往往只是两种形态,一种是腐烂变质的僵尸,一种是以异形为代表的外太空生物。就算半夜鬼敲门,下床迎接时充其量是吓了一跳而已。”
说到这里,詹姆斯-温话音一转,“但东方的鬼却截然不同,它是无形和飘忽不定的,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地方出现,没有人知道它会在什么时候来到你的身后。东方文化背景下的鬼,一般来说都是死者的虚影,和生前的模样相比并没有太多的变化,很少有像好莱坞电影中血腥四溢、满身都是恶心粘液的形象。”
贾斯汀-林喊停拍摄的声音传了过来,詹姆斯-温不禁提高了声调,“我观看了大量东西方的恐怖片,做了一些总结。”
“说说看。”马修说道。
詹姆斯-温没有犹豫,立即说道,“东方恐怖片,讲究心理恐怖,强调鬼怪、灵魂、轮回、因果报应等等。西方恐怖片,以视觉恐怖为主,强调血腥、人格分裂、暴力犯罪、未知世界、奇型怪物、负面科技。”
马修点头认同,“没错,这也是东西方恐怖片的特点。”
“我个人感觉,东西方的这些恐怖文化并不互相排斥,而是有想通之处。”詹姆斯-温继续说道,“完全可以将双方的优点结合在一起,拍摄一部全新的恐怖电影。”
听他这么说,马修适时的问道,“你有具体的想法了?”
詹姆斯-温轻轻摇头,“暂时还没有。”
马修对他郑重说道,“如果你有新的点子,想要拍摄这样一部结合东西方恐怖文化的电影,一定要告诉我,我也很有兴趣。”
“没问题。”詹姆斯-温当即说道。
或许是对太平洋对岸的东方都有一定了解的关系,马修和詹姆斯-温相谈甚欢,甚至约定了找时间一起去新一部《电锯惊魂》片场看看。
马修送走詹姆斯-温之后,让贝拉-安德森去找一下詹姆斯-温的资历,查查《电锯惊魂》和《死寂》的相关情况。
最佳影星 第六百四十五章 下手一定要早
迪士尼制片厂内的拍摄还在继续,《速度与激情4》的拍摄主要分成了三部分,一是正在进行的摄影棚内景拍摄,二是进入洛杉矶市区拍摄,三是到加州南部与墨西哥接壤的地界拍摄部分飙车戏份。
确切点来说,这部影片的所有拍摄都会在加利福尼亚州进行,因为《速度与激情4》拿到了加州政府的电影退税优惠,大致能获得860万美元的退税补助。
想要拿到补助最主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剧组必须留在加州拍摄,为加利福尼亚创造工作机会。
阿诺-施瓦辛格的州长当得挺闹心,不过还是推出了一系列看起来不错的经济刺激政策。
贝拉-安德森也调查到了詹姆斯-温以及他在好莱坞发展的很多情况,马修在拍摄之余,专门抽出时间仔细看了一番。
詹姆斯-温比他大三岁,1977年生人,是一个出生在马来西亚的华裔,就像他所说的那样,青年时代曾经远赴澳大利亚攻读电影专业,也许正是这种接受过东西方教育和文化的电影从业者,才会想到将东方式的特色融入到西方的作品当中。
即便是马修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西式文化的影响力更大,往往东方能够接受西方的文化产品,西方却很难接受纯粹的东方文化。
好莱坞有不少来自东方的导演,却不可避免的作品全都西式化了,比如说李安。
马修听海伦-赫尔曼说过,为了保证《卧虎藏龙》能够让西方人接受,在剧本创作的时候,要求编剧必须使用英文写作剧本,然后再翻译成中文,而且李安曾经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这部影片就是披着武侠外衣的《理智与情感》。
或许在马修这种看惯了纯粹武侠片的人眼里,《卧虎藏龙》真不咋地,但在北美的票房和奥斯卡上的收获,无疑证明李安这种以西式思想作为内核,再融合东方文化的电影,确实有不少卖点。
根据贝拉-安德森从各方面汇总来的资料,詹姆斯-温不止一次表达过将传统的美式恐怖片适当的引入东方元素的想法。
不过,他与李安涉猎多种电影类型不同,暂时只是想停留在恐怖惊悚片领域,这也是他的兴趣所在。
由于马修的郑重叮嘱,贝拉-安德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非常详实。
比如,詹姆斯-温评价自己的黑马处女座《电锯惊魂》曾说,这是一部“心理惊悚片”,跟后面几部突出的血腥、恶心和猎奇是不同的,而他本人只是参与了后期的几部作品中的制片。
詹姆斯-温曾经多次强调自己的志向在于拍摄真正让人从内心感到不安的作品,而不是单纯的吓唬观众,他曾多次提及《闪灵》和《驱魔师》给他的启发,而从他随后的作品中也可以察觉到这两部影片的影响。
还有詹姆斯-温提到的《死寂》,2000万美元的投资可以说是一部高成本恐怖片,詹姆斯-温和他的搭档都表示受到了制片方的制约,剧本和整体风格都不算完美,后面再拍摄恐怖片的话要尽量避免重蹈覆辙,可能回归小成本的独立恐怖电影。
再就是,詹姆斯-温跟身边的人说过,在电锯之后不准备再拍血浆类型的片子,而是准备探讨附体和驱魔,主角不是所谓的“鬼”,而是“邪灵”,是与宗教、历史和梦境挂钩的比较复杂的主题。
在拍摄手法上,他对于美国恐怖快餐的模式深恶痛绝。
比如青少年主角跑到深山老林里,犯傻作死,非要在废墟里翻出本书来不听劝告把妖怪招出来;或者一群二逼青年非要去人迹罕至连移动电话信号都覆盖不到的深山老林或者沙漠中旅行,然后遇到变态杀人魔……
通过贝拉-安德森收集的资料,马修对于詹姆斯-温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这位年轻导演在恐怖片领域看起来很有想法。
众所周知,恐怖片是北美电影市场最容易以小博大的电影类型,很多小型电影公司和电影工作室,其实就是以制作b级恐怖片为主,即便只能短暂的院线几日游,往往也能通过后期的录像带和碟片收入收回成本,并且产生盈利。
而一个导演在小制作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大。
詹姆斯-温未来是不是一个出色的恐怖片导演?还会不会创造像《电锯惊魂》一样的以小博大的奇迹?
这才是马修真正关心的地方。
还有,看到詹姆斯-温和温子仁这个华裔名字,他总有种隐约的熟悉感,却想不起来在什么地方看过和听说过。
按照最近几年的经历判断,能让他有这种感觉的好莱坞圈内的人,要么曾经是沃卓斯基兄弟变姐妹的超级奇葩,要么就是曾经鼎鼎有名的人物。
根据贝拉-安德森收集的资料,詹姆斯-温除了想用电影吓人,也没什么奇特的嗜好。
那他是超级奇葩的可能性应该很小。
随后,马修专门查看了下跟詹姆斯-温有直接关系的几部影片的北美票房情况,《电锯惊魂》5600万美元,《电锯惊魂2》8700多万美元,《电锯惊魂3》8000万美元出头,《电锯惊魂4》6300多万美元,《电锯惊魂5》正在拍摄……
虽然没有任何一部的北美票房能够超过1亿美元,但对于低成本血浆片来说,这样的票房成绩几乎快到天花板了。
毕竟喜欢这种超级重口味的观众数量有限,这是客观存在的情况,不会因为詹姆斯-温而改变。
两千万美元投资的《死寂》就有点一般了,北美票房只有1680万美元,幸好录像带和碟片收入还不错。
这部影片据说环球影业高层给詹姆斯-温专门配备了一个制片人,严格限制了他的导演权力。
看过这些,马修渐渐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将来有机会跟詹姆斯-温合作的话,一定要控制成本,就做小成本的恐怖电影,然后给詹姆斯-温适合的导演权力……
詹姆斯-温能做到什么程度,他也不是很清楚。
不过,像这样从小成本起家的导演,又有《电锯惊魂》作为支撑,只要随后的影片能再度爆发一下,肯定会得到很多制片公司的注意和青睐。
这种事下手一定要早。
况且,几百万美元的小投资对马修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即便全都赔掉也轻松承担得起,但詹姆斯-温再来一次《电锯惊魂》般的以小博大呢?能实现翻倍的利润都很轻松。
这些仅仅是设想,具体还要等詹姆斯-温搞完他的纪录片再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马修也是准备在可以承担的范围内,赌一下詹姆斯-温的未来。
电影产业向来是风险和利润都相对较高的产业,传统制造业如今的利润率能有百分之十都是高的了,一部电影的投资,如果成功的话,利润往往不止百分之十。
马修又想到了詹姆斯-温跟他说过的那些话,这位很有想法的恐怖片导演,或许能创立一个恐怖宇宙也说不定呢。
随后的几天里,他专门找时间,跟詹姆斯-温去《电锯惊魂5》的片场转了转,看了下血浆片是如何拍摄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