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果开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妖僧花无缺
将这部分看完,手上书卷已经被他翻了一半。
“咦?!”
本以为是无用处、闲扯淡的一篇手札,万没想到,中途居然给陈季川来了惊喜。
“换形术。”
“圆光术。”
陈季川两眼放亮。
《黄石道人手札》后面半卷,居然附了两门法术——
一个是换形术。
能改换身形面容。
一个是圆光术。
这是一种“外显像”的法术,是查信息的手段之一,分为大圆光、小圆光。其中‘小圆光’之法,显化景象唯有童子才能看到。而黄石道人记叙下来的,是‘大圆光’之法,部分成年人也能看见。
前者易。
后者难。
两者各有优劣。
寻常道士修的大多是‘小圆光’,易学难精。也有道门高人修习‘大圆光’,难学难精,可一旦修到大成,便可查人间百事,查天庭地府,查阴阳风水,查过去未来,查精灵鬼怪...
三界之内,皆可查之!
当然。
黄石道人修的‘圆光术’并非道门正宗,远没有这等威能,只能够查阴阳两界部分事情。
不过即便如此,也是一等一的妙法。
此法说是‘查信息’之法,实则除了‘查事’之外,还包含‘驱邪’、‘开光’、‘通灵’、‘惩恶’的手段。
可谓精妙至极。
黄石道人行走人世间,游历红尘中,凭着这两门法术,被世人称作‘神仙中人’。更是千变万化,神龙见首不见尾,哪怕招惹仇家,也无人能寻得到他。
一直活到无疾而终。
闲笔手札不知从什么途径,落到五鬼道人手上。
“换形术较为简单。”
“圆光术太过深奥。”
陈季川一眼看不出两者深奥、浅显与否,但黄石道人有描述,言说圆光术非大毅力、大智慧不可修习,耗日持久。
而换形术则简单的多。
两三年就能有初步成果,可以改换面貌,一定程度隐藏和改变气息。
“五鬼道人目光短浅。”
“放着玄妙无穷的‘圆光术’不去修行,反而去修‘五鬼阴兵法’。”
陈季川心底暗暗摇头。
却也知道。
通常来说,邪法取巧易成,且威力极大,唯独有伤天和罢了。
而‘圆光术’这等法门,修炼起来极为耗费时间牵扯精力,短时间内更难有大成就。
前期漫长时间——
一不能杀敌,二不能护身。
对性子急的人,对眼界小的,对仇家多的人物来说,自是弃之敝履。
“我不一样。”
“我时间多。”
陈季川嘴角微扬,将《黄石道人手札》珍之又重,放在心怀藏好。又将黄石道人留下的,开过光的铜镜法器一同收起。
然后目光一转,看向最后两卷书籍。
……
五鬼阴兵法。
这是役鬼请鬼之术,为旁门左道中的邪术之一,一般为妖道所用,为恶多端,害人性命,****女。
听着简单,修炼也易,但这是相较于‘圆光术’而言。
实则此法也极为复杂。
上篇中。
开头就记述了一门观想法,这是‘五鬼阴兵法’的基础。哪怕不去修行,也要观想一二,将其符箓语言知悉,这样才能运用此法。
世上道派,皆有独门秘法。
之所以能够密不外传,就是因为其中关键性的‘语言’‘密码’没有流传出去,即使被外人见着、看着,也难修行。
倘若强行为之,反而要自吃苦果。
“法为本。”
“术为末。”
“前者才是登天之阶。”
陈季川将这门观想法仔细翻看,以他的微末道行也能感受到其中鬼气森森邪气凛然,显然不是正道,与他从二班处得来的‘太阴炼形法’更是没法相比。
前者是邪法,非但无正理,修行之后反而还要影响自身,使性格都发生变化。
而后者匿藏在《高上月宫太阴元君孝道仙王金华黄素书》中,经书中有许多真善美的道理,能导人向善。
一恶一善。
一邪一正。
天差地别。
不过。
陈季川有‘太阴炼形法’,这本就是上乘的观想法门,倒是不用改修‘五鬼观想法’。只要了解一番,能够发动‘五鬼阴兵’即可。
略过观想法。
继续往后看。
但见《上篇》中,除了观想法之外,又有各种符箓的绘制之法跟使用之法,诸如发兵符、夺魂符、追魂符、镇魂符、吊魂符、锁魂符、勾魂符、收兵符....等等等等。
数十近百种符箓。
有收鬼的,有请鬼的,有镇压鬼的,有杀鬼的。
全都是围绕着‘五鬼阴兵法’的邪门符箓,其中还包括阴坛的建造、鬼头令旗的绘制等等。
陈季川仅是粗看,也觉得眼花缭乱,一时难以记全。
“不急。”
将上篇收起,陈季川继续去看下篇。
《下篇》内容不少,同样复杂,内里记述着‘五鬼阴兵法’的具体做法过程。
方方面面,无比详细。
还包含各种相对应的手决、步法、咒语,用以奴役不同鬼物,或是发出不同指令。
附录部分,还有前人对各种鬼物的描述。
法门之完整。
令陈季川喜出望外:“习得此法,往后暗中杀人易如反掌!”
……
从道果开始 第五十章 代县境内,安敢大放厥词?!
接下来的时日。
陈季川每日放在大梁世界的时间,稳定在六个时辰。
也就是说。
在现实中待六个时辰,再到大梁世界待二百天。
现实中,内功、外功全都练到第六层,剩下的就是水磨工夫。
每日一两个时辰修炼打磨,足够足够了。
余下的四个时辰,空出一小部分,用来修炼‘太阴炼形法’,其他时间,陈季川甚至还能四处乱逛,用‘千里眼’、‘顺风耳’配合‘洞悉术’,寻找藏在民间的异人。
用以壮大白玉京,丰富自己的‘法术列表’。
而大梁世界中,陈季川则分出大半精力,用来修行‘太阴炼形法’,修行‘圆光术’,修行‘换形法’,修行‘五鬼阴兵法’。
这几门法术,即便是最简单的‘换形法’,也要两三年才能入门,初步变化面貌。想要大成,随意变化,不但要数十年苦功,还要遍观人间百态,将千万种面貌的细微处都记在心中,方能千变万化难被识破。
时间流逝。
一天。
两天。
一月。
两月。
一年。
两年。
光阴,驹过隙。
弹指又是六十五载。
……
已是咸淳年间。
大梁日薄西山,愈发混乱。
六十六年前。
陈季川初至大梁,尚是度宗年间。度宗皇帝荒淫无道,引发天灾人祸,致使民不聊生,妖魔丛生。
大梁始见衰败。
四十二年前,光宗郑璞继位。
郑璞雄才大略,建立‘武学司’、‘僧录司’、‘道录司’,招揽天下高手,意图板荡乾坤,重现盛世。
奈何天不假年。
郑璞仅在位六年,于三十六年前崩,年仅三十九岁。
光宗之后。
就是今帝郑昀。
郑昀年轻时,与他父皇光宗一般,都有伟略。先五年执掌朝政,后十年殚精竭虑,从‘武学司’、‘僧录司’、‘道录司’中挑选得力人手,组建‘靖夜司’,意在扫除黑暗,还世间青白。
靖夜司初建。
效果的确显著,许多精怪、鬼王、邪僧、妖道都有所收敛。后靖夜司又从江湖武林吸收新鲜血液,逐渐壮大,声势更是一时无两。
但好景不长。
郑昀终究没逃过‘年轻时英勇,年迈时昏庸’的宿命——
其二十六岁继位,十多年前陡感精力不济、身体不支,眼见御医不顶用,又有‘靖夜司’、‘道录司’中道家高人利用郑昀对死亡的恐惧,以子虚乌有的‘长生丹’从旁蛊惑。
使得郑昀‘崇道抑佛’,并将‘僧录司’、‘靖夜司’全都置于‘道录司’之下,受后者节制,又封道录司左正一‘青云道人’为大国师。
风头一时无两。
但此举也引得武林人士、佛家僧人不满。靖夜司中几位武学宗师、佛学大家先后离去,僧录司中左右两位善世也带着弟子门人纷纷辞官。
乱世纷纷。
妖魔又起。
靖夜司实力大减,四方又起波澜,妖魔鬼怪没了弹压,逐渐又浮出水面,且愈演愈烈,大有超过度宗年间的趋势。
时人忧虑。
苦不堪言。
……
这一日。
两名僧人从南而来,行至眉山府代县,途径吴家沟,忽感口渴,便进村讨碗茶喝。
忽听有孩童嬉戏的声音。
扭头看去。
只见一名七八十岁大小的老妇人,坐在门前太阳底下,身旁围绕着三四个孩童,闹个不停。
两个大和尚见着,鼻子耸动,微微嗅了嗅,顿时眼中大亮。
其中一个身材中等的长脸和尚低声道:“师兄,这狐妖化成老妇,定是心怀叵测。我们此行是为了宣扬佛法,普度世人,遇见妖孽,不可不除!”
了觉和尚看了眼师弟,心中也是一动。
皇家崇道。
佛门式微。
他们想要发展信徒、招揽香火,就要做更多的努力。如今有个狐妖在跟前,只要打杀了,让其显化原形,就能收获这一村的信任,很容易发展成信徒。
“确实要除。”
“不过我佛门从不做不教而诛之事,待我先去叫破狐妖身份,问明罪责,再将其渡化不迟!”
了觉和尚双手合十,宣了声佛号,便冲着不远处老妇人走去。
了通和尚跟在后面,心底暗笑。
师兄的套路他当然清楚——
看这老妇人在村里居然能够大摇大摆的逗弄孩子,想来跟村人很熟悉。
他们要去指认老妇人是狐妖,定然会被愚昧的村民误会。甚至引得群情激奋,家家户户都要拿扁担来打他们。
到那时。
他们师兄弟两个再显手段,将狐妖打杀,令其显化原形,一众愚昧的村民全都要傻眼,一个个对待两位降妖伏魔的‘神僧’的态度就会有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
信仰会变的无比坚定。
心中笑吟吟。
了通跟着师兄已经到了老妇人跟前。
刚一站定,就听师兄了觉指着老妇人一声爆喝:“呔!你这狐妖,原来藏在此处!快快放过那些孩子,束手就擒,贫僧或可饶你不死!”
一声喝。
漫天响。
震的整个吴家沟的人都能听到。
有附近的村民跑过来,见邬家老太太坐在椅子上,四个重孙吓得‘呜呜啊啊’缩在怀中躲在身后。
而老太太跟前,两个大和尚怒目圆瞪,恶狠狠的模样,让人心惊。
有人听清大和尚的话——
“狐妖?”
“邬家老太太是狐妖?”
“嘁!这不瞎扯淡嘛!谁不知道老太太二十来岁就嫁到邬家,洗衣做饭勤勤恳恳一辈子,她怎么可能是狐妖?!”
“就是就是!还说老太太要害几个孩子,害你*个*子,那是人家老太太最疼的重孙子!”
……
村民听着声音,跑过来一看眼前局势,三两下一碰,顿时就清楚了。
一个个吆喝起来。
拿着锄头、扁担气冲冲跑出来,将两个大和尚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叫嚷道:“滚出去!滚出去!不然打死你们!”
有之前舍了两碗茶的人家更是气的脸都红了:“狗娘养的,白瞎了老娘的好茶!”
“无量寿佛!”
了觉、了通见着此中形势,早就料到。
面色不动,做慈悲状,宝相森严。
其中了觉声音如雷,滚滚震荡:“诸位施主切莫着急,这老妇是不是妖怪,待贫僧一试便知。”
大音响彻。
镇住村民。
而了觉说话间,就从手腕上取下一串佛珠,撵着佛珠,口中念念有词,就要冲着老妇人掷去。
老妇人见状,忙的撕碎袖中一道黄符,又站起身来,将四个重孙护在身后,冲两和尚道:“二位大师且慢动手,老身虽是狐妖,但却不曾作恶,也在宝芝林备过案,得陈仙人赐下一块令符,可为凭证。”
说着。
就从袖中又取出一块孩童巴掌大的铁牌,正面上书‘宝芝林陈’四字,背面书‘吴家沟狐’四字。内里一团青光,稍有道行的人都能辨认出,这里面是一团纯净的道家法力,不是修习道家真法的人物,绝难伪造。
“区区幻术,也敢显摆?!”
了通嗤笑。
顷刻就将老妇人罩住四周的迷幻术破去。
四旁村人只见着邬家老太太嘴巴动弹,却没听到声音。等再听见声音的时候,就是了通和尚那声嗤笑了。
一个个有些惊疑。
但好歹回过神来,不及多想,叫嚣着就要将两个大和尚架出去。
了通见状,急道:“师兄莫要被狐妖骗了,速速打杀才是要紧!”
“宝芝林。”
“陈仙人。”
了觉看着老妇人,又看向老妇人手中那块显然被道家高人开过光的铁牌,有些迟疑。听师弟催促,眉头皱的更紧:“师弟有所不知。二十多年前师父尚在‘靖夜司’时,曾来过眉山府,据说遇着一位役鬼的高手,极为难缠,回去提过一嘴,好似就是姓‘陈’。”
他师父说的是极为难缠,斗了个旗鼓相当。
可了觉当时听着,从语气神色中,还是听出师父是吃了大亏。
二十多年前就能让师父吃大亏的人物,如今又该是何等强横?!
“庇护妖魔。”
“管他是谁,先杀了这狐妖再说!”
了通不知厉害,继续催促。
“可——”
了觉还是有些迟疑,但见着自己可以掀起的群情激奋,今日若是不将老妇人拆穿,显然没法善了。
思虑至此。
不再迟疑。
“什么宝芝林!”
“什么陈仙人!”
“只怕全都是一丘之貉,今日你先受死,明日再诛陈妖!”
了通不愿耽搁。
手中念珠闪烁凡人难瞧见的金光,向着老妇人兜头便砸了下去。
老妇人相夫教子一生,除了一手‘迷幻术’,再无其他神通。遇着佛门中人,唯有伏诛一途。
“唉!”
胡红梅长叹一声,临死之际,心中闪过这几十来年的种种。
从年轻时的天真烂漫,躲躲藏藏。
一甲子时厌倦漂泊,嫁入邬家安稳度日。
身在吴家沟时,听闻有降魔卫道之人行走四方,靖夜司大开杀戒的胆战心惊。
再到宝芝林陈仙人勘察善恶,庇护无罪无恶的精怪鬼物,总算得几十年安心,含饴弄孙。
到如今。
四世同堂,重孙都在眼前嬉戏,一辈子也算精彩,不算虚度。
“我这一生。”
“值了。”
面对死亡,胡红梅不慌反笑,面露坦然。
了觉庄严。
了通怒目。
村民各持‘兵刃’、‘武器’就要冲着两个大和尚打下。
却在此时。
天外传来一道清朗声音——
“代县境内,安敢大放厥词,对陈师不敬?!”
……
从道果开始 第五十一章 八大王:金雕王!
声音响起。
呼呼呼!
就有一阵狂风平地而起,卷着散发着金光的念珠到了空中。
“什么人?!”
了觉一惊,忙抬头向上看。
只见晴空之上,一只大鸟遮蔽太阳,忽而风起,化为一个白衣青年飘然落下,长发飞扬,背负长剑,犹如天上仙人降临。
“仙人!”
“剑仙!剑仙来了!”
“果然是两个黑了心的妖僧,要杀老太太,定是天帝不忍,派下剑仙来救!”
……
四旁村民看着白衣剑客从天而降,一个个激动的脸色通红,都觉得自己是看到真仙降临了。
山呼一阵,又急忙拜倒在地,
哗啦啦!
不一会儿,就跪了一大片。
只留下正中了觉、了通两个大和尚站立着,脸色忽青忽白,难看到极致。
倒是邬老太太胡红梅,见着来人,老脸显露几分庆幸,整理衣衫,上前一步冲白衣剑客躬身一礼,恭敬道:“多谢金大人救命!”
“嗯。”
白衣剑客冷淡应一声,甚至没去看胡红梅。
胡红梅也不在意。
心中更是安定下来。
她早前就从旁处也听闻这位‘金大人’的性子,一向是寡言少语。但他拜在宝芝林陈仙人门下,一身本事放在整个眉山府都是顶尖,与眉山府其他七位妖王被道上人物并称为‘八大王’。
人称‘金雕王’,最是侠义。
远不是她这个相夫教子的老狐妖能比。
‘金胜古’背上背着一口宝剑,手上攥着一把念珠,两眼如鹰钩,看向两个大和尚,寒声道:“你们的事大了,跟我走一趟吧。”
说着。
看向一旁胡红梅。
胡红梅顿时会意,忙道:“大人稍等。”
就转身进了屋中。
不一会儿,手上拎着两套枷锁、镣铐出来,丢在了觉、了通跟前。
“好生张狂!”
“小小金雕,也敢这般折辱我等?!”
了觉、了通见跟‘金胜古’一副让他们束手就擒的态度,都觉得受到蔑视,被气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但见着被金胜古攥在手中的念珠。
又想起刚才被一阵狂风轻松破去的‘金光咒’,一时间还真不敢出手。
至于逃跑——
“金雕最擅长速度,哪里跑得掉!”
气过之后。
两人一阵气苦,只觉倒霉催的,明明只是对付个小妖,孰料竟碰上个杀才。
衡量一番,又瞧见‘金胜古’锐利眼神,以及背后那口寒气凌然的宝剑。
“罢了!”
“罢了!”
最终还是识趣,乖乖配合,老老实实将枷锁、镣铐带上,免得惨死当场的好。他们分明瞧出,这金雕妖就等着他们反抗,杀意已经溢出,就等着出手,不能给他由头。
了觉大和尚带上之后,还高声道:“我师父与宝芝林有故,我要见陈前辈。”
无事‘陈妖’。
有事‘前辈’。
胡红梅心底不屑,金胜古更不搭理了觉。
“金大人。”
“红梅姐。”
两和尚束手就擒,不被理会。这时,从不远处冒出来个青衫少年,周身如罩在雾中,向金胜古跟胡红梅见礼。
一般人瞧不见,但了觉、了通不用开天眼都能认出——
这少年分明是一个道行不深的小鬼。
“狐妖。”
“鸟妖。”
“小鬼。”
了觉、了通这对难兄难弟对视一眼,心中满是苦涩,后悔极了:“这是冲撞了妖魔鬼怪的老窝啊!”
可惜世上无后悔药。
来人不知两个大和尚心中所想,三两步来到场中。
此人不是旁人。
正是家住淠河的王六郎。
王六郎本是河中溺死鬼,被困淠河不得超脱。
原本,只要后续有人溺死在水中,化为溺鬼,王六郎就能从淠河中解脱。但他生性良善,每每有人落水,总是出手相助,并不加害。
以至于在淠河中待了百多年。
直到四十多年前,宝芝林陈仙人来到淠河,命人将一个横行数个府县的淫贼,溺死在水中,才令王六郎得以脱身。
自此之后。
王六郎也不离淠河,就在河边一间破庙落脚,平时帮帮村人、行人,又主动担当着监督淫贼溺死鬼的职责。
久而久之。
乡人竟以为是淠河河神显灵,给王六郎塑了泥身,建了一座河神庙。
让王六郎又惊又喜。
往后愈发兢兢业业。
不过闲来无事时,也四处行走,找三五精怪、鬼物好友谈天说地。
这次来就是来寻邬老太太。
没想到正赶上这遭子事情。
王六郎知道金胜古的身份,爱屋及乌,对宝芝林陈仙人的这位得意门生既是羡慕又是恭敬,当即道:“金大人,六郎无事,愿为大人押送此二妖僧!”
“不用了。”
金胜古摇摇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