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枢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徐公子胜治
梅丹佐皱眉道:“这些人是来刺杀亚里士多德的?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阿蒙也皱眉道:“刺杀一个人用不着这么大的阵仗,一击而中趁乱脱身便走,刺客并不是越多越好。你看这个架式,他们是想干什么呢?”
梅丹佐低语道:“杀人灭口,一定是为了杀人灭口!他们不仅是想杀了亚里士多德先生,而且连整个车队一个活口都不会留下,让这个使团彻底在人间消失。”
阿蒙点了点头道:“我听说亚里士多德先生带的卫队,也是两支小队共二十四名骑士,卫队长应该是一名大武士。如果刺客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刺杀一位特使,而是为了让这个使团消失、永远也回不到马其顿王国,那么这个阵容倒也可以理解。”
梅丹佐又问道:“至少是一个邦国的力量才能派得出这种刺杀队伍,会是什么人呢?”
阿蒙提醒道:“你看看那些武士的打扮。”
梅丹佐微微一怔:“是基巴达人的装束!可我看这些人不像是基巴达武士,真正的基巴达战士脸上的皮肤不可能有那么细,手指上也不可能有戴过好几枚戒指的痕迹,分明是故意装扮成基巴达人的样子。”
阿蒙:“嗯,你的眼力还不错。那你说他们会是什么人呢,波兹人?”
梅丹佐不解道:“他们的样子分明就是要杀人灭口,同时也做好了万一的准备,假如使团中有人能够逃脱、跑回去报信,那么就嫁祸给基巴达人。但波兹人没必要这么做啊,杀一个使团没有意义,雅伦城邦若与马其顿真心结盟,使团的遇难反而会激起他们对波兹人更大的仇视。”
阿蒙意味深长的又问道:“那你说谁最有可能这么干呢?情报掌握的这么准、埋伏的又是这么巧?往最不可能的地方想!”
梅丹佐又倒吸了一口冷气:“难道会是雅伦人?”
阿蒙遗憾的叹息道:“签定了盟约,一转身又后悔了,可是又不好公然撕毁盟约、遭致马其顿的报复,该怎么办呢?看似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这份盟约永远也送不到马其顿,让使团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却又不能让人知道是谁干的。”
梅丹佐:“雅伦人会这么阴险?”
阿蒙:“是不是这样,等拿下这批刺客审问,一切不就清楚了。”
梅丹佐悄然拔出了命运之匙:“现在就动手吗?”
阿蒙摇头道:“不必着急,你也是战场上的将军,我问问你,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在无声无息间将他们全部制伏?现在这种互相警戒的阵式,不太好下手。虽然他们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但若时机选的不对,会把这片地方打的乱七八糟。他们还没有行刺,现在动手就等于是我们偷袭了。”
梅丹佐想了想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作战,选择的时机也要尽量对自己最有利。那么最好的机会就是亚里士多德的车队进入埋伏圈、他们恰好动手的时候,我们同时出手。”
阿蒙点头道:“就这么定了,我负责那边包括那名大神术师在内的十五人,这边十五个就交给你了。一旦出手就不要让他们有机会还手,否则那些武士手中的弩箭很麻烦,乱射说不定会有误伤。至于亚里士多德先生的安全,由我负责便是。”
……亚里士多德的车队进入了山中,一共是三辆马车,使团所携带的重要物资都放在车上,随车还有特使大人的仆从。一共有两个小队二十四名骑士护送,卫队长艾森是一名大武士,他本应该坐在第一辆车上,然而进山之后却骑马跟随在第二辆车旁边,这辆车中坐的就是亚里士多德。
经过一道隘口,前方两山高耸又是一道隘口,这里是一小片开阔地带,两侧山深林茂。艾森突然听见了亚里士多德的声音:“此处地势险恶,是个伏击的好地方。骑兵看不见密林里的情况,也无法骑着马冲进去,刺客埋伏在林中却可以射出冷箭。叫大家注意戒备,把盾牌都拿起来。”
艾森一声令下,随行的骑士带好头盔拿起了盾牌。骑兵配盾以挡流矢并在冲锋时护住要害,但行军时并不把沉重的盾牌拿在手里,而是挂在马臀上作战时才摘下来。沉重的头盔也一样,那玩意总戴着很不舒服,平时行军也是挂在马肩上。
卫士们做好了戒备,艾森有些不解的问道:“大人,您觉得会有人斗胆行刺吗?我们已经与雅伦人缔结了盟约,现在再来捣乱,意义不大了吧?”
亚里士多德不紧不慢的答道:“谨慎一些总无过错,我虽然号召雅伦公民大会通过了结盟的决议,但那也是因为很多人无法当众回答我责问他们勾结波兹人的事情,不得不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我能看出来,雅伦城邦真正掌权的那些人是不愿意向马其顿屈服的,我一走,就会有人反悔。而且我也听说了,波兹人的使者在我走后就到达了雅伦,可能会给雅伦人施加新的压力,让他们改变主意。”
艾森吃了一惊道:“难道雅伦想撕毁盟约?这未免也太快了吧!”
亚里士多德叹了一口气:“他们不需要撕毁盟约,只需要装作这份盟约从来没有签署过,让我们这个使团下落不明。……这只是最坏的推测,发生的可能姓很小,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话音未落,只见左侧树林中有飞鸟惊起,陡然间杀意弥漫,十二支黑色的弩箭带着凌厉的风声,嗖、嗖、嗖射了出来。幸亏骑士们持盾在手有所戒备,弩箭的来势惊人,甚至将盾牌击出裂痕,有的骑士也摔下马来。还有骑士纵马闪避,人躲过去了马却中箭扑倒,护卫队伍瞬间乱成一团。
袭击并不只在队伍的左侧发生,混乱只是一种掩饰,右侧山林中也同时射出了十二支羽箭,无声无息仿佛包裹着半透明的光影,一眨眼就到了,分明有一位大神术师施法配合。这十二箭都射向了队伍正中央的马车,马车旁的艾森与车中的亚里士多德都是攻击目标。
大武士艾森也有些措手不及,大喝一声拔剑挥了出去,他只能格开攻向自己的四支羽箭,还有一箭射向了他的马,另外射向车中的七支箭已经来不及阻挡了。就在这时,突然听见嗡的一声轻响,一个淡蓝色的防护罩凭空出现,护住了这辆马车以及车外的艾森。
弩箭射入蓝光中,发出似打碎冰层的脆裂声,神术护罩碎了,但箭势已缓。艾森的长剑发出毫光带着狂风卷过,将十二支羽箭全部击落。
他已经出了一身的冷汗,低呼一声道:“多谢大人出手相救,原来您的神术这么高明!”然后朝卫士们大喝道:“下马结阵,举盾收缩队形,保护大人要紧!”
在这种山间密林中,骑马没有优势,卫士们纷纷下马,举盾环绕在亚里士多德的马车周围,手持武器如临大敌。从刚才那一轮弩箭来看,碰见的刺客绝不一般,接下来肯定是排山倒海般的雷霆手段,谁也不知道周围潜伏了多少敌人。
然而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刺客们仅仅是射出第一轮弩箭而已,随后便寂然无声,错过了最好的攻击机会,好像是在等着亚里士多德的卫士们下马布置好防御队形,一直都没有再出手。
像那种弩箭,是可以快速连续发射的,在那些骑士队形混乱的时候,连续射来的冷箭威胁更大,绝对能造成很大的伤亡,更何况还有一位大神术师掩护配合,怎么就没了动静呢?
艾森手握长剑紧张的自言自语道:“这是怎么回事?”
密林中有一个人远远的飞了出来,卫士们正准备发起还击,却又看见此人张牙舞爪的摔到地上,随即一动不动了,看架势是被人打昏了扔出来的。紧接着另一侧密林中也有人被扔了出来,一个接着一个扔到路上摆的整整齐齐。最后一个人被扔出来的时候,他的手上还握着法杖。
艾森失声叫道:“那是雅伦的大祭司梅林!亚里士多德大人,您猜的一点都不错,雅伦人果然想暗杀我们!……谁?是哪位高人出手相助?”
亚里士多德已经挑帘走下了马车,向着前方躬身行礼道:“不知是哪位神灵,赐福予我这位不幸的世人?”
这时有一人笑道:“两位老朋友路过,恰好看见有刺客潜伏在路边,帮您顺手拿下。你们没有折损什么人,是不幸中的万幸。”
随着话声,阿蒙从右侧密林中走了出来,梅丹佐也从左侧钻了出来跟随在他的身后。艾森愣住了,他不认识这两人。亚里士多德的神色也很惊讶,但怔了怔随即就恢复了自然,分开护卫走上前去行礼道:“原来是您!”
在阿蒙只有十四岁的时候,亚里士多德就在都克镇见过他,后来阿蒙成为埃居大将军镇守红岬防线,亚里士多德也在军中。如今这位贤者已经两鬓银丝,而阿蒙还是二十出头的模样,他身边的梅丹佐相貌与当年相比也没什么改变,亚里士多德一眼就能认出来。
亚里士多德很清楚面前站着的是一位神灵,而且是如今埃居人所信奉的主神,在此时此地,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才合适。
阿蒙抢步上前托住了亚里士多德的胳膊道:“先生,您不必向我行礼,能有机会报答您,一直是我的愿望,您也是我此生最尊敬的长者之一!”同时还在灵魂中说道:“您不必当我是神灵,我就是那位已经卸任的埃居将军、都克镇上长大的孩子,我的名字还叫阿蒙。”
不用阿蒙多提醒什么,亚里士多德已然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时艾森走过来问道:“亚里士多德大人,您认识这两位英雄吗?”
亚里士多德转身解释道:“他叫阿蒙,是我在天枢大陆游历时结交的朋友,也是看着他长大的。……至于这位英雄叫梅丹佐,曾经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他们是来希顿半岛游历的,本想来拜访我,却恰好遇到了这件事。”
阿蒙?这个年轻人好像与埃居的神灵同名!而梅丹佐的名字,马其顿的大武士艾森并没有听说过。
艾森也上前行礼致谢,同时心中一阵骇然。世上的每一位大成就者都是高傲的,因为他们拥有常人难以想像的神奇,可是在阿蒙与梅丹佐面前,艾森怎么样也骄傲不起来。这两人竟然在无声无息间解决了这么多强大的刺客,手段未免太惊人了!
在阿蒙和亚里士多德没有做出吩咐之前,艾森就老老实实站在一旁,其他的护卫们自然也不敢乱动乱说话。
阿蒙却语气诚恳的问亚里士多德道:“我们认识已经很长时间了,在我十四岁那年,您就救过我,那时候我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等我获得大成就之后,也曾见过您。可是直到您出手施展神术之前,我却始终都不知道您的神术原来如此高明,您刚才甚至没有拿法杖,请问是如何做到的呢?”
亚里士多德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掌心里有一枚幽蓝水心。他朝阿蒙微微一笑道:“我虽然没有拿法杖,但手里却握着这枚神石,以它为中介施展了水元素神术。……还记得吗?它就是你在海岬城邦曾送我的礼物。”
在刚才那些刺客动手之前,阿蒙并没有出手惊动他们,当弩箭射出之后,阿蒙施展了非常巧妙的气元素扰动术,减缓了弩箭在空中飞行的速度与力量,否则那些神术箭也不会没有造诚仁员伤亡。
当亚里士多德的马车受到重点攻击的时候,阿蒙也准备出手拦下那些箭,但坐在车中的亚里士多德已经祭出了蓝色的神术护罩,帮助大武士艾森挡住了那些箭。这出乎了阿蒙的意料,他直到这一刻才清楚——原来亚里士多德也是一位高明的神术大师,看他手握神石瞬发神术的手段,至少也拥有八级成就。
阿蒙看着那枚幽蓝水心道:“如果有人告诉我,您也是一位大神术师,而我又不曾认识您的话,一点都不会感到意外。但我们已经认识您很多年了,从来就没有察觉到您会神术。您的成就甚至能逃脱我的眼睛,这是我从未遇过的情况,我想请教其中的奥妙。”
阿蒙身为天国之主、这片大陆上成就最高的神灵之一,竟然要向一位凡人请教。这不是谦虚,而是真正的求教,他遇到了前所未见的情况。世间没有哪位大神术师能够逃过阿蒙的神灵之眼,就算判断不出力量有多么强大、手段有多么高明,至少能从气息中发现痕迹。
可他从来就没有察觉到亚里士多德会神术,更别提他是一位如此高明的大神术师了。眼前的刺客已经成了小事,这种意外的发现,是阿蒙一定要搞明白的。
亚里士多德微微一皱眉,却仍然微笑着答道:“你从来都没有察觉出我是一位大成就者,原因也许有两个。一是你尊敬我,不会放肆的用侦测神术去窥探我;而另一个原因嘛,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忘记了。”
梅丹佐好奇的插话道:“什么,您自己忘记了?这是什么意思?”
亚里士多德解释道:“那神奇的力量我虽然拥有,但并非是我所求,我只把自己当作一位传播思考的人,而从不用神术去证明什么,我没必要使用它时就不会使用它,也根本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位神术师。这是真正的忘记,连想都不会想起。”
**
(未完待续)
天枢 296、神谕中的人
听见亚里士多德的话,阿蒙不禁若有所思,又想起了米都利的贤者泰勒斯。那位泰勒斯终曰在广场上向人们宣讲与传授各种知识,大家却嘲笑他那些知识对于米都利城中的商人们没有用处。结果泰勒斯就向伊索借了一笔本钱去做生意,赚了一大笔钱,然后接着又去宣讲与传授各种知识。
泰勒斯做生意只为证明一件事,他所传授的知识对商人并非无用,但他本人所求也并非如此。泰勒斯已经证明了自己是个出色的商人,但他也确实不是商人,再看看眼前的大神术师亚里士多德,确实不是一位神术师,也没有必要追求一位神术师的身份。
阿蒙又想到了自己,宙斯曾与他约定:“在这里,你不可以是神灵!”这个约定听上去有些滑稽,因为阿蒙就是神灵,这是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的事实。那么如何既遵守这个约定又能寻求内心的宁静呢?与亚里士多德一见面,阿蒙便得到了答案。
凡人们经常在心中说感谢神灵,阿蒙此时只能说感谢亚里士多德。
见阿蒙沉吟不语,艾森终于忍不住问道:“我们怎么处置这些刺客呢?尤其是那位梅林大祭司,他可是雅伦城的一个重要人物!”
亚里士多德看了一眼躺在大道上昏迷不醒的刺客们,想了想答道:“全部带走,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再说。”
阿蒙说道:“亚里士多德先生,有我在,就是安全的地方。”
艾森又问道:“审问之后呢,该怎么处置这些人?我们没法带着这么多俘虏上路。”
这些刺客目前的身份已经相当于战俘。在希顿各城邦的冲突中,对战俘的处理手段基本上都差不多,有身份的贵族都会被扣押起来,要求对方支付一大笔赎金,没有“价值”的平民战俘可能会被转卖为奴隶,有时候也会被处死或释放。
由于这些人是被阿蒙抓住的,他们是阿蒙的“战利品”,该怎么处置还得征求阿蒙的意见。亚里士多德又说道:“这一批刺客对马其顿王国很重要,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想把他们全部带回去。阿蒙、梅丹佐,如果你们想要赎金的话,马其顿王国可以支付,请让我把人带走。”
阿蒙一摆手:“您尽管处置,我不需要什么赎金,从现在起,他们就是您的俘虏了。”
艾森皱眉道:“这么远的路,我们怎么把这些刺客押回去?这些人是来杀人灭口的,如果消息泄露出去,恐怕还会有人设法在半路杀掉这些刺客灭口。”
梅丹佐笑道:“不用担心,我们就是来护送亚里士多德先生的。这三十名刺客交给我一个人押运就可以,我保证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上路,你就不用艹心了。”
亚里士多德吩咐众护卫道:“先把这些刺客都缴械,身上多余的东西搜出来,就算你们的战利品。他们在深山中设伏,不可能是步行来的,马匹肯定藏在附近某个地方。我们的战马有损失,去把那些马也搜出来。”
护卫们一听有便宜可占,兴高采烈的去搜刺客的身,还有人去找山中隐藏的马匹。承蒙阿蒙与亚里士多德大人慷慨,大家也算是发了一笔小财吧,别的不说,就是那些刺客随身带的武器也是很值钱的。
这时有一位大武士已经醒了过来,浑身酸软动弹不得,发现有一个护卫在他怀里乱摸,涨红了脸气愤的吼叫道:“我是雅伦城的大武士莫伊莱,你们不可以这样无礼!就算我是俘虏,也要求得到俘虏的礼遇!”
梅丹佐走上前去不轻不重的踹了他一脚,冷笑道:“礼遇?你埋伏在这里要杀人灭口的时候怎么不提礼遇?大武士了不起吗,别在这里抖威风,老实趴着!”
护卫们果然在附近山林的隐蔽处搜出了几十匹战马,梅丹佐把刺客们都拍醒,不仅用神术手法限制了他们的力量,而且反绑双手拴成两串,让他们跟随在使团车队后面步行。梅丹佐骑着一匹马殿后押送,而阿蒙则与亚里士多德同乘一辆车上路。
艾森至此才清楚,原来刺客队伍中不仅有一名大神术师,竟然还有两名大武士!不由得更加后怕,幸亏有阿蒙和梅丹佐出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这样一支队伍看上去真是太奇特了,当天下午他们走出山地来到一处市镇中,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围观。
梅丹佐将那些刺客反绑双手,用绳子一个连着一个串在一起跟着车队走,而亚里士多德并未阻止,阿蒙就猜出了这位贤者的用意,于是也悄然吩咐了梅丹佐几句。
雅伦城邦的大祭司梅林何尝经受过这种羞辱?被反绑双手用绳子串着,与一群俘虏一起走在街巷中接受围观,还有小孩朝他吐口水扔石块,就像在看耍猴。镇上的官员得知马其顿王国的使团竟然在山中受到了袭击,都大惊失色,又获悉没有人员伤亡这才松了一口气,但紧接着又开始犯起愁来,因为有人认出了梅林还有另外两名大武士。
这天晚上在驿馆中休息时,就有当地官员前来慰问并致歉。他们表示特使大人在此地遇到了歹徒,是治安管理不善的责任,希望特使大人把这批歹徒交给当地治安官严加惩处。艾森接待了这批人,他摇头道:“他们不是歹徒而是刺客,现在是我们的俘虏,要带回马其顿王国处置。”
当地官员又说道:“亚里士多德与艾森大人需要多少赎金,我们都愿意支付。”可是艾森在亚里士多德的授意下拒绝了这个要求,赎回战俘要向马其顿王国提出请求,等使团回到马其顿再说,米都利的地方官员就不必插手了。
镇上的官员无奈,只得连夜派人到雅伦城邦报信,第二天,亚里士多德的车队继续出发,离开了米都利境内进入了奥林托斯城邦。在奥林托斯城邦里,三十名刺客依然被绑成两串跟着车队,几乎引起了满城人的围观,梅林与两位大武士当然又被人认了出来。
于是又有同样的事情上演,有人请求赎回“战俘”,也有人请求亚里士多德将“刺客”交给当地治安官严惩,但是又被亚里士多德以同样的理由拒绝。这一路上,亚里士多德没问刺客都是什么身份,也没有审问任何人。那些俘虏也是心惊肉跳莫明其妙,不知道亚里士多德大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又有怎样的命运在等待他们?
尤其是那三位高傲的大成就者,这样的折磨比一刀杀了他们还难受,一路上好几次要求赶紧被审问,可是梅丹佐并没有理会。他们是刺杀马其顿使团的刺客,就算有人想搭救或者灭口也不好公然动手,只能在隐蔽的地方设伏。当车队离开奥林托斯城邦边境的时候,在山中又遇到了另一伙“刺客”。
刺客攻击的目标并不是亚里士多德的车队,而是跟随在车队后面那一批毫无反抗能力的俘虏。结果等队伍走出山林之后,梅丹佐押送的俘虏从三十名变成了九十名,走在大路上颇有点浩浩荡荡的意思,再往北行就进入了马其顿王国控制的地盘。
第二批刺客也是雅伦城邦紧急派来的,照样被阿蒙与梅丹佐拿下。梅丹佐故意将第一批刺客与第二批刺客混在一起,重新用绳子绑着串好,让他们在路上可以互相说话,结果俘虏们自己吵了起来。
被俘的大武士莫伊莱破口大骂第二支刺客队伍的指挥官,声称自己奉城邦的密令冒着危险刺杀马其顿王国的使团,不幸失手被俘,城邦派援兵赶来竟然不设法搭救,还要杀他们灭口,实在太无耻了!
梅丹佐忍不住骂道:“亚里士多德先生与你们无冤无仇,刚刚签署盟约转眼就想撕毁,却采取卑鄙下流的刺杀手段,还好意思骂别人!”众俘虏尽低首不言。
二十多人的使团带着九十名战俘,穿过马其顿王国的各个市镇,在民众的一路围观下来到马其顿城邦。他们还没有看见马其顿的城墙,远处就扬起了烟尘,马蹄声隆隆旗号飘扬,国王腓力二世亲率卫队出城迎接,给了归来的使团最高规格的礼遇。
……马其顿王国是在希波战争后期崛起的一个邦国,现国王腓力二世也算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了。在波兹大军刚刚入侵时,马其顿王国曾一度臣服于波兹,波兹人征用当地民夫修筑军事要塞、运送后勤军需。
那时腓力二世的身份是年幼国王的叔父,他派了一批亲信混到了民夫队伍中,刺探与收集波兹人的各种情报,并分析整理出了波兹大军在希顿半岛上的兵力分布状况、物资运送路线等一系列资料,提供给南方的基巴达与雅伦。在后来的希波决战中,腓力二世提供的军事情报起到了重要作用。
希波战争结束之后,波兹军队撤出希顿半岛,马其顿的局势一度很混乱,腓力二世趁机废黜年幼的国王亲自登基,不仅平定了本邦国的局面,马其顿王国还趁势崛起,填补了波兹撤走后周边一带混乱无主的力量真空。
这时在希顿半岛的南方,雅伦同盟与基巴达同盟争霸,内战此起彼伏。而局势相对平定的北方,马其顿王国控制的势力范围一直在悄然扩张,波兹人退出的地方,随即就被马其顿占领。等到身陷内战泥潭的雅伦与基巴达都元气大伤,马其顿王国气候已成,成了希顿半岛北部最强大的一股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