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百战穿金甲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小桥老树
钱向南一双小眼睛滴溜溜转了数圈,道:“节度使放心,有了这数十名浑末人,军情营还不能在甘、沙十一州立足,我也只有回家抱小孩了。”
“松藩、卓尼现在成为浑末部新的聚居区,浑末人千里迢迢不畏艰险纷纷南下,就凭这股凝聚力,我们也不要小视浑末人,你能否想办法安排军情营地人混到浑末人内部去。”
钱向南用手扶了扶下巴上的短须,想了一会,才道:“此事有些难度,军情营在甘、沙一带有一些的商队,可以让他们物色合适的人选。”
“粟特商队在这一带很有势力,特别是那个罗灵,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有些小事可以找他帮忙。”侯大勇想到罗灵曾送给自己一个美女,还有吏部侍郎的新纳地小妾也是罗灵送的桃色礼物,忍不住嘴角露出了笑意。
钱向南对于罗灵印象颇深,他见到侯大勇有些笑意,就微笑着说:“罗灵也是个人物,不过是一个商人,从黑汗国到大梁,无论多高的门槛都如履平地。他的情报真是灵通得很。”
钱向南的话让侯大勇心里“咯噔”跳了一下:罗灵是商人,商人的终极目标是赚钱,可是罗灵早已富可敌国,他如此费尽心思周旋于各地显贵,难道真是只是为了赚钱吗?
钱向南又道:“我这里还有两件事情,一是关于绿水的事情。”
侯大勇愣了愣,问道:“绿水是谁?”随即反应过来:“是那位在点兵场见到过的丑陋女子。”
钱向南点头道:“这位绿水有些奇怪,那日在点兵场。和节度使对答如流,落落大方,不似一个普通地党项女子。我让人去问第一批嫁给军士的几个党项女子,居然没有一个人认识那个女子,而且没有听说过党项城里有谁叫绿水。同心城内党项人中娶汉家女子的男人只有三户。一户没有女儿,有两户人家有女儿,一家的女儿已经嫁给了黑雕军军士,另一户是党项军谋士师高金的女儿师高月明。师高月明却没有见到踪迹,我怀疑师高月明就是绿水,不过,据党项女子说,师高月明是个漂亮女子,和绿水相比,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我仔细观察过绿水。她的脸上并没有异常。”
侯大勇想到绿水的神态以及那一双天蓝色的眼睛,道:“在点兵场我就觉得奇怪,一个人生这么丑陋也是一件很困难地事情,绿水的父母居然就做到了。绿水有一双非常灵活眼睛,只有聪明伶俐的女子才会有这样的眼神,你说她的父亲是党项谋士师高金,这人在哪里?”
“这次党项人侵边,师高金跟随党项南路军一起行动。现在师高金是死是活也不知道。”
“不管这个绿水是真是假。都不用过多关注她,绿水只是一个孤零零地女子。每天在浣衣房里洗衣服,况且,同心城只准女子进不准女子出,留她在城中翻不了天。”
钱向南两只小眼睛闪烁着些欣喜,他道:“这个女子我想把她请到军情营。如果绿水就是师高月明,她化妆过后能让数百党项女子不能分辨,也让我们看不出破绽,这说明绿水的化妆手法非常高明,这等技术对军情营极为有用。”
侯大勇执掌黑雕军三年,由于他非常注重大人物所不起的的奇技混巧,各级将校们都深受其影响,因此,姜晖才特别重视在固原城内无意中发现地青党甲,而钱向南更是对这种化妆术感兴趣,侯大勇对于钱向南的敏锐很是赞赏,道:“这是一个好主意,不过绿水的真面目露出来之后,我一定要见见她,我要看看这个丑陋面具下面到底是一张什么面孔,不过,绿水化妆手法虽然高明,但化妆的思路却很幼稚,化妆的作用是让人混在人群中,最好的伪装是没有特点,画得这么丑陋,虽说让人望而生畏,却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在伪装手法上就落了下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军情营,军情营的军士最好是那种没有任何明显特征的人,这样才是最高明地伪装。”
钱向南细想侯大勇所说的话,越想越有道理,他拱手道:“多谢节度使指点。”然后又缓缓道:“军情营的军士从府州带信件过来,说了一些府州的情况。”
听到是府州的情况,侯大勇精力马上集中起来,府州地处夏州和北汉的北面,府州的人要到在梁,必须经过党项拓跋人的地盘,位置既重要又特殊,侯大勇早就注意到府州这个特殊地地方,只是暂时还没有机会和精力插手府州地事务。
钱向南道:“府州倒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情,只是有一件事情军情营地人认为颇有些意思,便给我送了过来。此事其实发生在显德二年初,陛下南征淮南的时候,把府州升成节镇,折德任永安节度使,定难节度使李彝殷向来看不起折德,听说折德升为永安节度使,他居然下令封锁道路,不准府州的人从夏、银、绥、宥四州通过,折德没有办法,派人穿过荒漠到了灵州,辗转上千里把此事告到大梁,陛下派遣供奉官齐藏珍带着诏书责问李彝殷,李彝殷这才勉强让府州之人通行。”
侯大勇早已把大周的地形刻在了头脑,他把地形图在头脑中扫描了一番后,道:“陛上把府州升成节镇,变相增加了府州的兵力,能防御北汉,当然也能牵制李彝殷,李彝殷当然会有所反应。”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一百三十二章经营同心(十八)
第一百三十二章经营同心(十八)
侯大勇为了拖延钦差大臣的脚步,派了一名机灵的幕僚带着重金来到京兆府,京兆府是以前的唐都,名胜古迹、美味佳肴和风花雪月等让人留连忘返的地方数不胜数,若能拖住他十几天,就可以从同心城撤出更多的精华。
京兆府就是大唐帝都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的中南部,北临泾水、渭水、刿水、灞水、澧水和涝水等诸水,这些清澈的小河流宛如丝带一样将长安环绕,形成“八水绕长安”的格局。京兆府的南面是秦岭山脉中段——终南山,重峦叠嶂,陡峭峻拔,成为一道天然屏障。
自古以来,长安便得到历代君主的垂青。在悠悠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有周、秦、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大大小小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周人曾于此制礼作乐,铸典章于金石;秦始皇在此建造了阿房宫,在骊山修建了规模巨大、埋藏极为丰富的秦始皇陵;自汉唐时代,这里更是成为中原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虽说大周朝建都大梁城,京兆府的地位不断地下降,可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京兆府仍然凭借着千年古都的优势,吸引着八方的商人和宾客。
侯大勇派出的幕僚原本是嵩山书院的教师,叫沈怀镜。沈怀镜来到凤州后,渐渐在嵩山书院里露出了头脚,被侯大勇看中,侯大勇手中实在缺人才,见沈怀镜有文化而办事灵活,是个可造之材,便让沈怀镜当了自己的幕僚,后来又在竹园里干了一段时间。钦差是个文化人。由沈怀镜这种文化人去应付,倒是最合适不过。
沈怀镜是在郑州投奔到嵩山书院,他家境一般,考中秀才之后,便屡试屡败,再也没有进步了,当日嵩山书院招贤,沈怀镜见待遇颇丰。便想到一边教书一边继续苦读,谁知道进了嵩山书院不久,书院就搬到了凤州,沈怀镜舍不得书院的高薪,便跟了过来,随后他被选到凤州侯府的竹园之中,成为黑雕军中少有的非军队出身的参谋人员。随着地位的提高,沈怀镜地眼界也开阔起来。他见到郭炯、何五郎等人都没有功名,却凭着战功当上了将军,知道跟着侯大勇是做官的一条捷径,便淡了考取功名的念头,一心一意跟在侯大勇身边做事。
钦差大人官虽不大。却是陛下的化身,往往还兼任着体察各地民情政情的任务,因此,各地方官对于钦差大人凌实。不论他原来的官职大小,都一律奉为贵宾,高规格隆重地款待了钦差大人凌实。沈怀镜在京兆府里住了数天,钦差大人凌实一行才到达京兆府。
钦差大人凌实三十二、三岁,他也是进士出身,是一个不大不小的五品官,手下管着三五个人,在皇亲国威聚集、大官们如云的京师。他每天都要看着长官地脸色过日子,日子虽说过得去,但要说到花天酒地、耀武扬威,却还不如一个大县的县令。
在京城中,但凡是钦差,均是一个肥厚的差事,酒肉美色自不必说,还有一笔可观的钱财。这是官场中的暗规距。是大小官员都知道却都不说破的事情,凌实当过一回钦差。赏过其中的妙处,这一次使了些银两,又被派到西北来传达圣旨,并暗察西北战事。
凌实很懂得当钦差的窍门,一路上,慢慢地走,每到一地,总要休息数天,尝尽各地美味,看尽祖国地壮丽山河,玩尽风味不同的女子,这样,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十月底,总算来到了大唐帝都长安,帝都长安果然是不同凡响,京兆府各路官员都争相宴请钦差大人,花红酒绿之下,让钦差大人累并快乐着,享尽了做了男子的尊贵和快乐。
沈怀镜怀揣重金却一直没有机会接近凌实,沈怀镜也不着急,他的任务是让钦差大人玩好,让他尽量晚一些时间到同心城。凌实住在一个幽静地大院中,这是永兴军节度使王彦超专门用来招待过往贵客所用,沈怀镜是用黑雕军幕僚的身份去见钦差大人,第一次求见,沈怀镜就用一个大红包把门房变成了自己的好朋友。
这位门房并不是真正的门房,而是凌实地长随。在大梁城的时候,凌实不过是平常的朝官,没有多少油水,长随更加没有多少搞头。不过,这位长随久居大梁,深悟当长随的要点,出了大梁后,他放下身架,自高奋勇地为凌实当起了门房,美其名日为了主人的健康安全,要挡住地方上的闲杂人等。凌实是个明白人,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看在长随自幼跟随自己,也算忠心耿耿的份上,就让其自坠身份去当门房,沾光发一点小财。
这位长随也颇有职业道德,受了沈怀镜地大红包后,投挑报李,把主人的行踪完完本本地告诉了沈怀镜。第三天晚上,凌实喝花酒喝到了三更,第二天上午还没有醒来,长随便挡了几个官员的架,并通知了守在门外沈怀镜的人。沈怀镜接到消息后,立刻穿戴整齐,直奔钦差大人的大院,沈怀镜一到大院,很懂规距地又送上一个红包,长随热情地把沈怀镜领进了会客的小厅,让他在这里等着凌实。
在中午时分,凌实终于睁开了眼睛,他昨夜喝得太多,醒来之时,头还有些痛,他见身边睡着一位如花似玉的小娘子,愣了愣才想起这是京兆府少尹送给自己歌女。
歌女醒来已有些时候了,她是风尘中人,见到高高在上的少尹都在曲意逢迎着这位钦差大人,便认为凌实是一个大靠山,在凌实沉睡地时候,她打定地主意抓住这个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决不能放过这个大靠山。
凌实住的房间里安有地龙。为了让钦差大人睡得舒服,地龙整个晚上地热量都很足,屋里暖和得如春天一般。歌女见凌实在床里翻了个身,有些要醒来的意思,就悄悄把被子拉开,让自己的胸脯露出一部分。
凌实的妻子为他生了四个儿女了,虽说只有三十岁,却也老得不成样子。而且自恃生了三个儿子,娘家也颇有钱财,话里话外便透着些豪气,凌实讨了一房小的。妻子虽不好明着发气,却常常板着块脸。小妾未进家门的时候颇有些姿色,可是生了一个女儿后,就肥得如厚厚的铺盖,让凌实倒了胃口。
沈怀镜在会客小厅等到院子里飘荡着菜香,凌实才迈着四方步出现在会客厅。凌实起床后,听说来人是侯大勇派来的人,侯大勇非常人可比,虽说符皇后已死,但是符家小女又进了宫,听宫里传出来的风言风语,符家小女会是新任地皇后,凌实不敢怠慢,正准备朝会客厅走的时候,忽然想起自己的钦差大人,用不着急急地走过去见侯大勇使者,便转回房间,虽说凌实的精力已经一泄如注,可是和美如花的歌女调笑一番也别有滋味。
凌实拿够了派头,这才摆出钦差大人的威严走了出来。
沈怀镜见到凌实,老老实实地行过礼,给足了凌实的面子,才道:“我是西北面行营都招讨使帐下沈怀镜,奉招讨使之命,特来迎侯钦差大人。”
凌实很气派地坐在上位,他心里明白自己任钦差大人的事情瞒不过这些耳目众多地达官贵人,而且自己一路走得极慢,侯大勇肯定早有耳闻,不过,以侯大勇的身份能派人不远千里到京兆府来迎候,实在是给足了自己的面子,让他颇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凌实在朝堂中见惯了大人物,大人物说话总是慢慢的、轻轻的,只有小人物说话才声大如牛,此时,凌实在沈怀镜面前就很有大人物的感觉,他慢条斯理地说道:“京兆府距离同心城颇为遥远,招讨使派人到京兆府来迎侯,实在是愧不敢当。”
沈怀镜诚恳地道:“灵州和同心城附近常有党项人的小股骑兵活动,党项房当人十分凶残,最喜欢割人肉来生吃,所以,招讨使派下官来早早迎侯,为大人带路。”
凌实惊奇地道:“党项人虽说残暴,可是我还没有听说他们有吃人地习惯。”
沈怀镜心道:这个凌实还有些见识,不象有些朝中有些人物那样白痴。便解释道:“同心城虽说唐人地城池,党项房当人却占去了近百年,现在党项房当人都把同心城当作他们的祖地,西北联军攻占了同心城,党项人就被激怒了,所以他们抓住中原人,都要好生折磨一番,生吃活人地事情发生了十几起了。”
听到沈怀镜这么一说,凌实倒信进去了九分,他脸上已微微变色,嘴上却道:“我是天朝上臣,难道怕了党项人不成。”沈怀镜笑道:“诏讨使派出人马,正在全力围剿这些党项人,相信等到钦差大人走到同心城的时候。党项人早被杀得干干净净了。”
凌实听了此语,心道:既然这样,我这一路还是慢慢地走吧,最好是在灵州和侯大勇见面。
沈怀镜脸上堆着笑,又道:“钦差大人一路上鞍马劳顿,我在这里带了一些高山上的特产,最能解乏,请大人笑纳。”凌实这一段时间收红包收多了。心里承受能力变得极强,根本没有推辞,笑道:“沈郎想得太周到了,这一路上,把骨架都要坐散了。”沈怀镜暗骂一句:连一句假意推辞了话都没有,害得老子准备了好大一篇说辞。站起身道:“今天晚上,在下在翠红楼为钦差大人接风,请大人赏脸。”沈怀镜告退后。凌实把沉沉的一盒子土特产打开,不禁瞪大了眼睛,倒吸了一口凉气:盒子里面全是爱煞人的银两。
就在沈怀镜在京兆府拖住凌实的时候,郭炯正在凤州执行侯大勇的命令,进行着全方位地乾坤大挪移。
郭炯因为白霜华之事。比梁守恒晚出发一天,郭炯带着十几个亲卫,一路快马加鞭,春风得意马蹄轻。他们很快就追上了梁守恒,郭炯和梁守恒两人紧赶慢赶,于十一月初到达了凤州。
梁守恒对于侯大勇散尽家财支撑西北战事的作法有是意见的,西北战事固然重要,可是西北战事毕竟是一场需要由朝廷主要承担费用的战事,为了守住同心城,抽空凤州三年来辛苦积蓄的财力是十分不明智的,侯大勇顾头不顾尾的做法。和以前深谋远虑的思路迥然相异。
梁守恒在郑州时,只是录事参军事,他在朝中没有什么后台,估计要想进一步发展难上加难,当上刺史,全靠着侯大勇大力提拔,梁守恒对于侯大勇存在着深深地知遇之情,因此。梁守恒左思右想。在出了同心城不久,下定了决心写了一封劝谏信。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希望节度使三思而后行。
军士送走此信后,梁守恒这才解除了思想负担,自己该做的事情已经做了,若节度使能接受意见固然好,若不能接受意见,自己执行起来也就少了一些心理负担。
侯大勇接到梁守恒的劝谏信后,在心里对梁守恒的人品大大地赞扬了一番,西北节度使互调的事情现在还属于机密,在黑雕军中只有石虎、郭炯和钱向南三人知道。梁守恒不知道此事,有这种想法极为正常,能够给自己写信,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梁守恒担当地方官是合格的,他能够看得出问题,并敢于指出问题;二是这说明梁守恒为人方正,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也因为他地方正,所以涉及阴谋诡计的机密事情不能让他接触。
凡是成就大业的帝王中,身边总有两类,一类属阴,专门站在帝王身后玩弄阴谋诡计;另一类则属阳,代表着帝王正大光明地治理百姓,为百姓造福,让百姓沐浴在帝王的皇恩浩荡之中。在创业的时候,帝王们更加倚重属阴地谋士,而在守业的时候,属阳的官员更受重用。在侯大勇身边,钱向南属阴,而梁守恒属阳。侯大勇下达了一个命令:在凤州,梁守恒听从郭炯的命令。梁守恒接到这个命令之后,无奈地长叹一声,郭炯明知其中缘由,却不能说破,只能不咸不淡地相劝几句。
郭炯和梁守恒两人回到凤州后,郭炯在四州守军之中挑选精壮之士,而梁守恒则在开始动用凤州税银,派人到若尔盖去购买战马,同时派对人到京兆府购买精铁、弓弦以及弩弓地配件。
侯大勇节制三州的时候,为了提高三州铁匠营的水平,把成、阶两州的铁匠营全部集中到凤州,经过两年的经营,官营和私营铁匠营的生产水平大大提高,成为远近闻名的铁制品生产、销售中心。侯大勇最初只是要求梁守恒把官办铁匠铺里的存货和几位掌火地师傅带到同心城,但是,梁守恒出发之后,侯大勇便最改变了主意,他命令把官办铁匠铺的所有财产及人员全部带到同心城,这样做,虽说有些对不起继任的雄胜军节度使冯继业,但是,为了同心城能够快速发展,这种釜底抽薪之事也不得不为。
而凤州城内不少人在铁匠营做工,铁匠营效益很好,工匠及小工们的工钱也颇为丰厚,每月十发工钱的时候,就成为凤州大开肉戒的时间。听到铁匠营要迁往同心城的时候,铁匠铺的小工们开始慌乱起来,他们舍不得铁匠铺丰厚地收入,可是听说同心城是座胡城,他们对于迁到同心城又很有些疑虑。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一百三十三章经营同心(十九)
第一百三十三章经营同心(十九)
郭炯根据侯大勇的授意,在凤州的大街小巷,用白色的石灰刷上很多标语:“同心城是中原故土”“一切为了西北,一切为了同心”“凤州人和同人心连心,手牵手,本是一家人”“一人省一口,支援同心城”。
这些雪白标语的内容让凤州的老百姓很是担心,标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让凤州城内的老百姓去支援同心城的胡人,因此,大多数刚刚有些小钱的老百姓总觉得这些标语就如一只只伸出来的手爪,挥舞着扑向自己刚刚有些鼓起来的钱袋,老百姓通过各种门路,向衙门里的小吏们打听情况,幸远的是,小吏们都没有接到要求额外增税的通知,标语刷了十多天,衙门仍然没有增税的企图,凤州城内的老百姓这才放下心来,同时又迷惑不解,既能不从老百姓头上摸钱,那写这此标语又有什么用处?
当然,大街小巷的这些标语是有用处的,只不过局外人不清楚而已。
每个人掌握的权力和他思考的问题是一致的,超出自己权力的思考只能是杞人忧天,没有用处且徒增烦恼。侯大勇坐镇西北,算得上是一方诸侯,他就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有句成语叫“高屋建瓴”,就是形容侯大勇这类高官的思维角度,这里面有恭维,却也含有真实的成分。而普通人家只管得到一亩三分地,思考问题就限于“老婆孩子热坑头”,当高官的“高屋建瓴”和百姓的“老婆孩子热坑头”结合在一起的时候,那太平盛世就到了。
站在侯大勇的角度,他既要抽空同心城,又不能做得太过分而让人抓信把柄,侯大勇就“高屋建瓴”地想到三招。一是让郭炯刷标语,这既是哄老百姓,更是哄后来的冯继业,让他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二是此次搬迁,侯府并不在搬迁之列,侯大勇要等到钦差大臣宣布任命以后,才正式把凤州的家眷搬到灵州去。这样也可以掩饰侯大勇抽空同心城地意图;三是侯大勇在郭炯离开同心城之后,写了一封奏折,主要是向陛下报告西会州的三万多党项强敌仍在虎视着同心城,大战随时可能一触即发,另外,还报告了定难节度使准备把堂妹嫁给辽国南枢密院使一事,最后,表示自己大公无私。集中凤州的财力到同心城,武装西北联军,为国家为人民分忧解难,尽到一名臣子应尽的职责。
当然,侯大勇使出的三招。全部都是事实,只不过,任何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解读,了解内情的明眼人在事后分析就能洞察真相。不过。洞察真相是一回事,能否抓到把柄是另外一回事,抓到把柄并让当今陛下柴荣相信更是一个大问题,所以,侯大勇才敢于在这非常时期采用非常手段,抽空凤州地财力用以提高同心城的实力。
这个时代交通和通讯都极为困难,老百姓难以了解到外部事务,只有通过衙门外贴出来的告示和地下传言来打听消息。前者消息神龙不见首尾,后者内容矛盾重重,这就搞乱了老百姓的思维,让许多人家陷入了两难境地,经过反复权衡利弊之后,按照“老婆孩子热坑头”的原则,经过艰难选择,大多数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匠人。因为铁匠营有着丰厚的工钱。就选择了跟随铁匠营迁到同心城,而工钱相对较低的小工。大多数选项择了留在凤州城内,小工们地选择极为现实,凤州城总是需要铁匠的,这些手艺好的大师傅走后,他们这些小工的工钱或许就要涨起来。
凤州城内的商人却有不同地选择。
凤州经过三年的发展,已成为西部的一个商贸中心,各地商人云集在凤州,商人集中在一起既能增加商机,又能降低商业成本,“到凤州发财”已成为流行在各地商人中的一句口头蝉。商人和普通老百姓不同,商人注重信息,信息来源地渠道更多更广,因而对时机的变化远比那些平常百姓敏锐,当郭炯和梁守恒回到凤州,着手搬迁铁匠器之时,商人们就意识到风向有些不对,西蜀商人、粟特商人、回鹘商人、江南商人和本地商人,纷纷找到郭炯和梁守恒询问究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