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黄沙百战穿金甲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小桥老树
看着在院子里毕恭毕敬的仆人,郭行简有些感叹地道:“为父看了五朝兴衰,正所谓富贵如浮云,你要好自为之。”
郭炯知道父亲所说的这些没头没脑的话绝对另有深意,他没有急于询问,就道:“父亲是何时从家里出发,怎么事先不来个信,家里一切可好?”
郭行简摆摆手,打断地郭炯,道:“先不谈家事,找个清静地方,我有事和你谈?”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二百八十八章南下之路(三)
第二百八十八章南下之路(三)
两人进入内屋,郭行简也没有废话,直接就进入了主题,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几句话下来,郭行简脸上已有怒色,他猛地拍了拍桌面,喝道:“从今天起,郭家儿郎皆不准在朝廷作官。”
郭炯毕恭毕敬地站在郭行简身前,脸上露出很无奈的神色,道:“有句俗语叫做人在江湖,身不由已。”
郭行简立刻接口道:“恐怕这不是俗语,是侯大勇的话吧,你明明是朝廷的大将,胡说什么江湖。”
郭炯知道父亲在后汉时期,是御史中口才最好的,胡搅蛮缠的本事太祖郭威也极为欣赏,此时,郭炯算尝到了父亲的辩才,心中不断地苦笑,诚恳地道:“就算是我立刻解甲归田,就算侯相不追究,其他人仍然会把我当成黑雕军的人,若说退隐就能避祸,这是自欺欺人,那些人一朝得势,不用想也知道后果。”
郭行简想也没想,反击道:“那些人,你给我说清楚。”
郭炯自顾自道:“想当年,若不是侯相率军突袭了沧州城,我们郭家早已是刘存孝刀下之鬼。”
郭行简冷笑了数声,道:“别说远了,我知道,你现在翅膀长硬了,父亲的话也可以不听了,难道我就不能行家法?”
郭炯低着头闷了一会,心一横,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就请父亲恕儿子不孝之罪。”
郭行简索性就把挑明,“侯大勇率军收复了幽云十八州,也算得上英雄人物,可是他在大梁城先后诛杀了田敏、田淑妃、昝居润,范质和赵匡胤,手段狠辣,心胸狭窄。真是让天下英雄齿冷。”
“被杀之人皆有该杀之罪,圣旨说得很清楚。”
“圣旨,如今圣旨就是侯大勇手中之物,你别以为我远在沧州,就不明白朝中局势,别忘了,我可是后汉老臣,什么事情没有见过。”
郭炯冷汗从后背迅速的窜了出来。忙道:“父亲,说这话可要灭九族,岂能乱言。”
“哼,你怕了,害怕就卸甲归田。”
郭炯眼睛突然闪出一丝寒光,他挺直了腰,道:“不管外人怎么说,在儿子心目中。侯大勇就是了不起的英雄,就算他是曹操,我也要跟着他,如今郭家、白家和侯家,还有山东崔家。是一荣俱荣,一毁俱毁。”
郭炯没有给郭行简发挥口才的时间,不容置疑地道:“你的孙子在灵州,我这就派人沧州去接母亲。送你们到灵州去看看孙子,沧州太靠近契丹人,并不安全。”
郭行简见了儿子的神情,听到儿子说话斩钉截铁的语气,猛然间意识到儿子已经不是当年地儿子,他已从丧妻之后终日痛苦的读书人,变成了一名雄心万丈、意气昂扬的大将军,此时要叫他掉头是绝无可能。
郭行简对侯大勇并无成见。甚至从内心深处还极为欣赏,只是这半年来,他听到了各种传言,以他的眼光来看,就算是这些传言有小部分是真实的,侯大勇已经由忠臣变成了曹操式的人物。
后汉朝的血腥屠杀,是郭行简永远摆脱不了的噩梦,因此。他终于来到了大梁城。想劝阻儿子激流勇退,可是今日一见。他明白儿子已经身陷局中,无法抽身了。郭行简忽然发现,儿子地面相和神情居然和太祖郭威当年领兵之时极为相似,都是那么的坚毅果断,顾盼之间凛然生威。
默然坐了一会,郭行简长叹息一声:“今日所说,其实并不是我一人之言,这都是社会上的流言,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任何人要一统天下,必须天下归心,这是金玉良言,望你们能够明白。”说到这,郭行简神情中有着说不出的寂寥,“罢、罢、罢,就送你母亲到灵州去吧,那里应是黑雕军最坚固的堡垒。”
郭炯见老父亲如此,心中也颇有些过意不去,他亲自守在父亲床前,陪父亲就寝。
郭行简还未睡下,侯大勇的传令兵已到了家门口。
中书门下灯火明亮,十几盏油灯此起彼伏的摇晃着,侯大勇、王薄、魏仁浦、李继勋、向训、郭炯、时英等在大梁城的将相济济一堂,年轻人已经在这里占据了半数。
范质一死,侯大勇已是首席辅政大臣,他见应该到了全到了,道:“李筠反了,他勾结北汉兵,沿着扑向了大梁。”
李筠是大周老臣,七年来都镇守在泽州一带,他地责任是防备北汉,虽然屡打败仗,他的部队却也没有被北汉和契丹军歼灭,战斗力也算不俗。
这一段时间,意料之外的事情太多,众将相对李筠反叛也没有表现出更多的意外。
侯大勇扫了一眼众臣,把目光停在李继勋面前,道:“李枢密,你有何良策?”
李继勋原为汴河水师统领,在显德七年初,他高升为枢密副使,时英接替他成为了汴河水师统领,他和赵匡胤等人结为“义社十兄弟”,结义之时,李继勋职务最高,成为了十兄弟之首,只是随着赵匡胤地位越来越高,赵匡胤渐渐接替了李继勋的位置成为了十兄弟事实上地首领。
赵匡胤被诛,分散在各军中的“义社十兄弟”都没有受到牵连,这让李继勋在暗中庆幸的同时又感到脖子发冷,他在侯大勇面前不敢摆出枢密使的架子,听到其询问,立刻站起来,拱手道:“北面行营都部署张永德驻守在泽州,李筠叛军很难突破泽州防线,显德初年北汉军直入中原腹地地情形不会再出现了。”
宣徵南院使向训此时已经荣升为宰相,他接过李继勋的话头道:“李筠部则不足为虑,我最担心的是北汉军,北汉虽然人少地寡,其军队却极为强悍,去年北汉军曾经派三万出团柏谷,兵锋极健。李筠部加上北汉军,叛军实力不容小觑。”
侯大勇在内心深处根本没有把叛军放在眼里,他更重视的是大周朝内部的稳定,但是这种情绪不能表现出来,“向相所虑极是,我们必须以雷霆之势击败叛军,若给叛军以喘息机会,就会对全局造成极坏的影响。目前。磁州张永德军只有三万人,在兵力上劣于叛军,我建议重组成北面行营都部署,从韩令坤所部抽调一万人、从沧州袁彦部抽调一万人、从大名府抽调一万人,组成北上联军,征讨李筠。”侯大勇在空中使劲地挥了挥手,道:“此次我要亲自领兵。”
“大梁帝都守卫极为重要,龙威军左厢军五千人、铁骑军左厢军一万人、汴河水师两万人。总计四万人留守大梁城。”
“我出征以后,大梁朝廷就由魏阁老主持,王阁老负责筹备大军地粮草辎重。”
征讨令一出,大周朝再次动员起来。
十二月十日,郭炯率领着从各地抽调的两万人马到京兆府。成为新一任地永兴节度使,李重进被逼反之后,其攻势早已被扼制在凤翔以西,郭炯的使命并不是击败李重进。他最重要的任务是控制京兆府以西,对李重进的总攻时间定于正月初一,黑雕军、达布军、达娃贡军和永兴军,从四个方向同时向李重进发动进攻,一战而定西北。
十二月十七日,侯大勇率领着三万讨伐军,出大梁,向磁州靠近。此时磁州大战已近一月。李筠部和北汉军刘继业部数败张永德军,张永德被迫放弃磁州外围,残军退入了磁州城内,苦守待援。
十二月二十六日,侯大勇所部人马抵达了磁州以北约三十里的马头堡,马头堡是磁州军最后一个堡垒,此时已被北汉军强攻得手,马头堡上已经飘起了北汉军的旗帜。
侯大勇所部人马共分为前锋军和后军两部。前锋军由石守信统领。后军统领则为王腾骧。
王腾骧原为灵州节度使冯继业地爱将,在清水河大战中。冯继业派王腾骧参加了西北大战,侯大勇极为喜爱这一员长相酷似关羽的将领,就趁着柴荣重整禁军之机,将王腾骧调至了禁军,这一次又以北伐之名,将王腾骧调至麾下。
北伐军被阻于马头堡前,二十六日下午,石守信、王腾骧、光紫驼、封沙、王彦升等人齐聚帐中,商议进攻马头堡事宜。
王腾骧在清水河大战中曾经跟随过侯大勇,对这种战前讨论会并不惊奇,石守信是第一次跟随着侯大勇作战,当他看到光紫驼、王彦升这样地中级军官都可以侯大勇面前提出意见,吃惊之余亦大是佩服,对侯大勇也颇有些刮目相看,不过,他做过义社十兄弟之一,对侯大勇还是相当地岂惮。
侯大勇看到石守信稳重不言,就点名道,“石将军,你对攻打马家堡有何意见?”
石守信恭敬地道:“末将曾经多次到过马头堡,此堡是磁州通往大梁地屏障,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我们要增援磁州,必须要占领此堡,只是,马头堡十分牢固,若强攻必定损失惨重。”
石守信下首坐着悍将王彦升,他所领人马第一个攻入幽州城,虽然所部人马损失殆尽,仍然因功升职,此时他已是石守信的副手。侯大勇把目光转向了王彦升,道:“当日王将军第一个率军攻入幽州城,对打坚城定然有所心得,你有何想法,尽管大胆说,跟随我地将军们都知道规矩,战前商议时务必畅所欲言,一旦定计,就是天王老子也必须一丝不苟地执行,你就讲吧。”
王彦升胆子向来极壮,受到了侯大勇的鼓励,就道:“若绕道马头堡向磁州进攻,大军则要多行八百余里,所以,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打下马头堡。打幽州之时,我们炸开了城墙,我想马头堡的寨墙无论如何坚固也不会强于幽州城墙。”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二百八十九南下之路(四)
第二百八十九南下之路(四)
马头堡建于一块巨石之上,从平地向堡内进攻,必须要沿着巨石形成的斜坡向上仰攻,这段斜坡虽然并不陡峭,可是足有三、四百步,且没有任何掩护,正是天然的阻击阵地。
大周军在狭窄的马头堡前根本无法展开,三万人马摆出了长的长蛇阵,正对马头堡的大周军不过二千人,这样的人数比不足以抵销马头堡坚固阵地带来的防守优势。
侯大勇抵近了马头堡,在斜坡起始段站住,抬头打量着马头堡,只见北汉军军旗在马头堡上迎风招展,在马头堡左侧,还飘着一面大旗,上面是一个大大的篆书“刘”字。
侯大勇望着有“刘”字的旗帜,问道:“这是不是刘继业的部队。”钱向南的军情营早已把出师磁州的北汉军情况打探清楚,封沙自然心中有数,迅速答道:“正是刘继业的人马。”
马头堡上的北汉军人头攒动,几名将军模样的人对着堡下指指点点。
石守信曾经跟随着张永德多次到过马头堡,他猛然间有些不好的预感,就提马上前道:“侯相,马头堡装备着三架床弩,若没有被破坏掉,这里就在床弩的射程内,请侯相稍稍退后一些。”
马头堡上,满脸大胡子、长相粗犷的北汉军指挥使刘继成,用手搭在额头,挡住秋天少有的阳光,观察着马头堡前的大周军。
抢占马头堡的北汉军是北汉军前锋营,前锋营指挥使刘继成是北汉军统领刘继业的心腹爱将,两人虽然名字相近,却并不是亲戚,也正因为名字相似,刘继业才把刘继成选到了亲卫队,刘继成很快就用实力证明了刘继业的选择极为正确。
刘继成身边的副指挥吴征道:“大周军的增援部队人数不少。看样子有三万多人。”马头堡上只有一千北汉军,吴征地底气明显不足。
刘继成仿佛没有听到吴征的话,他凝神看了一会,忽然有些兴奋地道:“今天撞大运了,斜坡处的一群人都身穿玄甲,看模样是周军将领,这么多周将围在一起,里面肯定有一个是大鱼。就是最中间的那名玄甲汉子,其他人纷纷均和他说话,说不定此人是周军大将,你赶快让儿郎们把床弩准备好,我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刘继成率前锋营一千军士数百里奔袭,为了行动方便,没有带床弩、投石机等重武器,他们在夺占了马头堡之后。找到了大周守军三架被破坏的床弩,幸运的是其中一架床弩损伤轻微,稍稍修复之后就可以投入使用。
吴征心里有些犹豫,若真是射杀了周军大将,在周军的报复下。只怕前锋营一千人都要把命搭在马头堡。
刘继成十分了解吴征,见他有些迟疑,就瞪大眼睛道:“你快去,周军要增援磁州。就必须从马头堡经过,这一场血战免不了,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我们射杀了周军大将,可以夺其士气。”
刘继成和吴征在一起搭挡有好几年了,最先两人都是小兵,随后刘继成当了伍长。吴征就成了伍长的跟班,随着刘继成职务地升高,吴征也始终是刘继成的副手。
刘继成胆大包天,指挥作战很有一套,北汉虽然是契丹的附属,由于契丹军时常进入北汉境内打草谷,北汉军和契丹军时常小规模交手,前锋营一千人。正好适合与契丹军搞摩擦。一来二去,前锋营在契丹军中都有了威名。
刘继成大大咧咧。最讨厌琐碎事务,吴征似乎天生是刘继成的副手,他胆子不大,却是心细如发,前锋营的诸多具体事务都是由吴征在操持,不打仗的时候,刘继成时常把部队丢给吴征,自己到营外去快活。
两人在一起相得宜彰,把北汉军的前锋营打理得兵强马壮,成为刘继业手中最为精悍的人马之一。
马头堡前地侯大勇似乎对“刘”字旗很感兴趣,石守信提醒了一遍,侯大勇还没有发应,石守信有些着急地道:“侯相,你是大帅,不应轻易涉险。”
侯大勇这才从思绪中走了出来,他用赞许的眼光看了看石守信,一边提马缰,一边道:“刘继业是一员猛将,显德元年,我曾经和他交过一次手,他居然能在黑雕军的包围中冲了出来,而且还伤了两个校尉,此人我很感兴趣。”
石守信不禁有些纳闷,北汉刘继业虽然有些名气,可是大周朝勇将如云,刘继业实在也算不了什么。
侯大勇当然不能明说他对刘继业感兴趣的原因,这几年,军情营加大了对北汉的渗透,在前不久,军情营完成了对北汉军情报收集工作,北汉所有高级将领地家世、性格、特长和缺点,已被军情营编辑成册,刘继业的家世自然也在其中。
“刘继业:本名叫杨重贵,父杨信,为麟州大族,后汉时占据麟州自称刺史。杨信归附后汉之时,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年幼的杨重贵到了太原,年少英武地杨重贵很受北汉刘崇看重,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刘继业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当时,侯大勇至少看了五遍这一条记录,看完之后自嘲道:“原来刘继业就是杨继业,没有想到杨老令公如此地年轻。”在马头堡前,侯大勇看到了飘扬在堡上的“刘”字大旗,又让他想起了流传千年的杨家将故事。
侯大勇刚刚掉转马头,就听到马头堡上“嘣”地想了一声,一只粗大的弩箭向着侯大勇飞了过来,侯大勇后背对着了马头堡,他太熟悉床弩的声音和速度,没有回头,直接翻身滚下战马。
侯大勇身后是亲卫罗青松和林中虎,此时林中虎并未掉转马头。他听到床弩之声,立刻不假思索地抽出长刀,当粗大的弩箭呼啸着射来之时,林中虎对着弩箭的方向,猛地挥刀横击,只听得“呯”地一声巨响,长刀已经砍在了弩箭箭杆。
床弩弩箭冲力极大,林中虎这一刀砍在了弩箭的正中。但是弩箭冲劲不减,只是稍稍偏了方向,这一偏却使弩箭正中侯大勇坐骑“风之子”地头部,只听得“风之子”长嘶一声,竟被钉在了地上。
石守信、封沙等将都已吓得面色惨白,罗青松俯身把手伸向侯大勇,侯大勇稍一借力,跃上了罗青松地战马。战马带着两人迅速脱离了床弩的射程。
就在众将向后退出床弩的射程之时,一匹战马向着马头堡疾奔而去,他沿着斜坡很快就接近马头堡,三枝雕翎箭如闪电一般扑向马头堡。
站在马头堡上的刘继成眼疾身快,一侧身。一枝雕翎箭从脸侧扫过,箭簇已在他脸上留下了一道血痕。刘继成身后的两名亲卫就没有这么幸运,惨叫顿起,两人脸上各自插着一枝雕翎箭。
马头堡上的北汉军吹呼声刚刚落下。大周军的欢呼声就响了起来。
在马头堡立威地箭手正是黑雕军中第一神箭刘黑彀,他从灵州到了大梁以后,如龙困浅滩,难得有一显身手地机会,这一次见到侯大勇遇险,立刻上前用精准的箭法向北汉军还以颜色。
刘黑彀神箭惊人,马头堡上地北汉军一时之间竟然没有想到还击,愣愣地看着在堡前的刘黑彀。等到刘黑彀掉转马头,潇洒地冲下斜坡,堡上的北汉军这才醒悟过来,纷纷向下射箭,刘黑彀已经迅速离开了箭程。
石守信由衷地赞道:“刘指挥神箭无敌,真乃后羿再生,军中恐怕只有马仁瑀才有如此神箭。”
刘黑彀闻言只是骄傲地一笑,挂好长弓。就回到侯大勇身后。
“风之子”被床弩弩箭钉在地上。已殉命多时,几位军士顶着步兵大方盾。驾着一辆运粮车,这才把“风之子”抬了回来。
马头堡的床弩发射一箭之后,已受到破坏的板机再度损坏,没有办法发射,刘继成脸上流了一串鲜血,此时他已经收敛了轻视之心和侥幸之心,下令道:“各队作好迎敌准备,堡下的军士随时准备向上运送檑木和石块。”
刘继成做好了与周军拼死一战地准备,但是周军却迟迟没有动作。
侯大勇蹲在“风之子”身边,这头强壮的战马已经耗尽了生命中最后能量,大睁着眼睛躺在地上,侯大勇就如往常一样,一遍遍地抚摸着“风之子”。
当侯大勇站起来之时,众将都屏声凝神,准备向马头堡发起进攻,侯大勇沉默了一会,做出了一个令众人惊讶的决定:“各军向后退,安营扎寨。”
新营寨里,石守信、王腾骧、封沙、王彦升、光紫驼都全身披挂做在下首。
“马头堡建在巨石之上,在堡上可以俯瞰堡下的一举一动,很难用火药炸开堡上围墙,军士们强攻必然会付出惨重损失。”
“从今天实地看的情况,马头堡内部地面积不大,我们只要在堡前放上数十架投石机,用石弹和火弹轮番进攻,不出几日,堡上就无可战之兵,马头堡不攻自破。”
“这是战前议事,众将有何良策或疑议尽管提出来。”
众将都是老兵油子,心里不断地琢磨着侯大勇的提议。
王腾骧最先提出异议,“侯相之策可谓是攻破马头堡的万全之策,只是我军北上增援并没有想到要攻打坚城,所以后军中只有十架投石车,十架投石车不能完全覆盖马头堡,若此时从大梁城调来投石车,恐怕要经过半月时间才能到,半个月的时间,不知磁州守军能否顶得住叛军地疯狂进攻。”




黄沙百战穿金甲 第二百九十章南下之路(五)
第二百九十章南下之路(五)
马头堡,两军对峙已有十天,北汉前锋营指挥使刘继成天天站在马头堡寨墙上,守候着随时到来的进攻,预料中的血战却迟迟没有开始,大周军平静反而让刘继成心生惊疑,从他的经验,越是强烈的暴风雨,在来临之前,总会有一段异常的宁静。
大周军围城的第十五天,投石车陆续出现在马头堡阵地前方,刘继成和吴征看到这些庞然大物,都是面面相觑。
吴征回头瞧瞧堡内并不宽阔的营地,已是心胆俱丧,“难怪周军没有发起进攻,肯定是在等这些投石车,这数十辆投石车将辅天盖地的石头砸过来,堡内地势狭窄,前锋营一千人根本无处躲藏,这可如何是好?”
刘继成瞪着眼睛,想训斥吴征一番,可是吴征说的是实话,训斥之言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他忽然冲下了寨墙,找了一把铁锹,在堡内狠力地挖了起来,堡内地面的土层极薄,铁锹没有挖多久,就遇上了坚硬的巨石。
刘继成阴沉着脸,提着铁锹来到了马头堡的后堡。后堡里有一口山泉,一股水从石头缝隙流出来,这股水正是堡内的唯一水源,在堡内转了数圈,最后他失望地把铁锹扔到了一边,“吴郎,你立刻带着八百人出后堡,到十里外的天柱山等着我们。”
吴征摇头道:“不行,二百人如何守得住马头堡,这摆明是送死。”
刘继成瞪起眼睛,道:“你少啰嗦,堡内的寨墙后面最多可以藏二、三百人,一千人放在堡内,就如鱼在砧板之上,于防守无益。纯粹是等死。”他用力拍了拍吴征的肩膀,道:“你必须把八百人给我带好,少了一个人,我要找你算帐。”
马头堡外的大周军,很有耐心地积蓄着力量,一架架投石车耸立在堡前斜坡下面,每架投石车都准备了大量的石块,还有一些厚实的瓦罐。瓦罐里面装着猛火油,这是侯大勇极为喜爱的一种攻城武器。
第十七天上午,投石车全部准备就绪。
吃过午餐不久,面如重枣、长须飘飘地王腾骧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投石车阵。
马头堡对面,北汉军士挥动着刀枪向大周军挑衅。
王腾骧有些怜惜地看着这些勇敢的北汉军士,他用手理了理浓密的长须,下令道:“第一组发射。”身后的传令兵立刻挥动了红旗。只听得“嗡、嗡”之声大作。十块磨盘大的圆石向堡内飞去,第一次发射并不准确,有四块圆石砸在了堡外。
随着红旗挥动,三组投石车几乎不间断地向着马头堡狠狠地砸了过去,经过第一轮试射。投石车修正了角度,大大地提高了射击精度,此时,马头堡就如一个水池。石块就如青蛙,只见一组又一组青蛙向着水池跳了进去,每一次跳跃,都能听到不断的“呯、呯”之声。
1...196197198199200...2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