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01

    万峰答应衣服做好以后他亲自送去。

    包括她师傅在内,栾凤现在有五个外包的加工点,以及家里的四台缝纫机。

    那些抵挡服装几乎都是外包在做,由她们制作出成衣后拿回再外包给各村在这里拿活儿的妇女最最后的加工。

    这些外包的人里如果有会裁剪的,连裁剪也包给了她们。

    别看裁剪的工钱少,但消耗的时间也少,按照时间来对比,裁剪甚至比做衣服赚的钱还多一点。

    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效率也彻底地解放了栾凤和江敏,她们能腾出手专门对付那些上点档次的服装了。

    万峰又开始设计服装了。

    那些官太太的第一笔钱是赚完了,但她们还有老公呢!她们的男人可都是红崖县里的风云人物,当然也要穿得体面了。

    八零年男人的服装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不是四个兜就是中山装。

    时代在发展,服装也在改变,四个兜和中山装已经满足不了男人的需求了。

    起码万峰是这么认为的,男人服装的改变就从他这里开始吧。

    于是,一套西服就在万峰的笔下诞生了。

    那时除了像首都和魔都那样的国际化城市以及南方的羊城有西装出现外,像红崖这样的北方小县城连个西服影子都没有。

    大概除了那些走南闯北的采购员外,其余的人连西服都没见过。

    万峰这也算是创了红崖县的先河。

    这第一套西服当然是给周炳德做的,作为红崖最大建筑公司的队长,基本和后世的总经理是一个级别,完全有资格穿一套出场。

    这套西服就像一个鱼钩注定会钓出一批大鱼。

    干脆这西服就叫大鱼牌,买这西服的人都是万峰眼里的大鱼。

    万峰呵呵地笑了。

    别说这大鱼牌西服在以后的岁月里还真的闯出了一些名堂,成为了一个民族品牌,只是谁也不知道当初创建这个品牌的人为什么要用大鱼这种俗气的名字做为服装的标志。

    西服的制作可比普通衣服难度高多了,主要就是衣领的制作,如果衣领制作不好那就是一件失败的西服。

    西服衣领要求左右对称,线条优美、驳头处窝服,没有余皱等。

    这涉及到贴粘缝装烫等一系列手续,非常的繁琐。

    像这么麻烦的制作要求,钱要少了好意思吗

    万峰初步给它的定价是一套二十到三十元,至于具体要卖多少钱那要看市场要求和他的心情。

    江敏来到栾凤这里已经超过十天了尽管她从没提起,但万峰知道她一定想家了。

    这十多天里她干了多少活万峰心里是有数的,这姑娘在十多天里替家里还了三十块钱的债务,这简直就是拼命。

    应该放松一下,人不能总是绷着,尽管她们年轻但也不能这么伤害自己的身体。

    从孤山取衣服回来后万峰宣布:“明天放假一天,江敏应该回家看看,栾凤明天也去街里散散心吧,这一阵子天天憋在屋里别憋出病来。”

    栾凤像窜天猴一样窜了起来,拉着江敏就在地中间跳。

    江敏本来是不想跳的,但身不由己最后也就只好跳了。

    “呸呸!你们两个熊货把地上的灰都蹦起来了。”那两个在这里干活的妇女对着这两个疯货一边数落一边吐口水。

    “你们明天也不用过来了,明天都休息休息。

    两个妇女收拾收拾也回去了,她们在栾凤这里也干了一个礼拜了,栾凤每天晚上结账这些天她们也赚了五块多钱家去,据她们吹牛比说她们在家里的地位直线上升。

    她们一个礼拜才赚了五块钱还包括缝纫机的一块四毛磨损费,可见她们的手头确实不咋地。

    &n




第二百一十九章 进军机械行业
    前些日子万峰制作轮椅的时候栾凤她们并不知道,就连拿那天都是早晨拖拉机到韩师傅的修车铺取走的。

    她们当然不知道也没见过了。

    没见过就是新奇,两个少女围着轮椅叽叽喳喳,活像两只麻雀。

    看到女儿回来江洪国万分高兴,他发现尽管女儿只出去了短短的十多天,但面色比以前红润了许多好像也开朗了许多,整个人有一种健康的美。

    “敏儿,在家住两天吗”

    江敏扶着轮椅:“不,一会儿我就回去,就是回家看一眼,这是我妹子栾凤,我就在她家住给她干活。”

    栾凤恭恭敬敬:“江叔好!”

    万峰在一边眼皮子跳了好几下,这辈分,乱套了。

    “你好,给你家填麻烦了。”

    “不麻烦,我俩正好是个伴儿处得很愉快。”栾凤说得一本正经,像人一样。

    “敏儿,在那儿待得还习惯吗”

    “还行,栾叔栾婶待我像一家人一样,我在那里挺好的,我妈回来告诉我妈一声,别挂念我。”

    江洪国点头:“好好。”

    两只麻雀飞屋里去了,栾凤要看看江敏的狗窝是什么模样。

    “江哥,这轮椅万着还适应吧”待两只鸟走了以后,万峰和江洪国开始对话。

    “适应适应!头三天还有点笨手笨脚的,但这两天已经完全适应了,你都猜不到我都跑到什么地方,往东我去过东市场,往北去过庙岭,往西到过前窑,往南到过海洋桥。红崖现在我想去哪儿都能去。”

    江洪国的精神彻底改观,现在精神饱满面色红润,重新焕发了生命的活力。

    “来,掰掰腕子。”万峰拿过两张凳子摆在轮椅面前就和江洪国撸胳膊挽袖子地比划开了。

    别看万峰岁数自从重生后就开始锻炼,除了练习武术跤术外掰砖头举石头这也是练了半年多了,在同龄人里他的力气算是大的了,但是和大人比还是不行。

    所以,毫无悬念地败下阵来。

    江洪国的身体算是恢复到一个正常的状态了,万峰开始考虑让他干点什么。

    找个单位看大门一个月赚个十块八块的

    看着简单也不好办,他除非是到自己单位去把大门,别的单位你也进不去,就是去了还得调动什么的,那时想调动个工作可不是容易的事情。不像后世市场经济时代,不想干就辞职走人。

    再说就算成功去把大门了,万峰总感觉他一个月赚十块八块的有点浪费才华,那时一个车工可算是高级人才了。

    到洼后去干点什么又不现实,离得太远他是肯定不能在那里住的。

    让他卖衣服那似乎还不如让何姐去卖呢。

    卖冰棒这马上就秋天了卖个锤子。

    哎呀这活儿还不好设计了。

    就在万峰胡思乱想的时候,江洪国突然开口了。

    “兄弟,我问你点事儿,这个轮椅是从哪儿来的”

    “我设计的,让我们那儿一个机械厂做的。”

    “你自己设计的”江洪国有点吃惊。

    “不像”

    江洪国摇摇头:“真是想不到,书上有句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看来不是唬人的,那么做这么个轮椅要多少钱”

    “干啥要给我钱呀你有钱吗”

    江洪国不好意思的笑笑:“没有。”

    “没有你问这个干什么”

    “是这么回事儿,我这两天在大街上四处瞎转悠,有不少人就拦住我打听这轮椅是从哪儿买的,他们家也有这样的残疾人,也想弄个。”

    万峰闻言心头一亮,



第二百二十章 谁春心萌动了
    江洪国尽管眼睛亮了,但亮度却不高,没有超过二十五度灯泡的亮度。

    “可是焊接不行呀没焊接一切不都等于零吗。”

    万峰想了一下:“要不这么地吧,这个轮椅当初我也没费心思精心设计,就是大概弄出来的。你是摆弄车床的,机械方面你是行家,你这两天根据你的使用体验重新设计一个轮椅,你用过自然知道这个轮椅不足的地方,你把这些不足改进一下,经济、耐用、美观是我的要求,你画个三视图出来,车架子我全权负责,你负责在县里买轱辘、油漆、导轮等附件然后负责组装和销售,这行吧”

    江洪国叹息一声:“兄弟,事儿是这么个事儿,但是起码得有本钱吧,哥家里的情况”

    “钱不是问题,本钱我出,但咱先小人后君子,赚到钱一人一半儿。”

    江洪国想了一下:“好好,就这么定了。”

    “还有,江哥,你对像收音机这样的东西有没有什么研究,我是说修理拆卸等”原本万峰是想问的是会不会修理电视机录音机什么的,但一想江洪国还不一定知不知道啥叫录音机和电视机就改成了收音机。

    江洪国摇头。

    “能找到会修理的师傅吗”

    江洪国想了想点头:“我有个亲戚在五交化电器组里好像就是管修理个收音机半导体什么的”

    江洪国今年三十九,有点晚了也不晚。

    那时一个学徒可是要学满三年的,若是江洪国现在去学三年等学会出来四十三,倒是正赶上家电流行的岁月。

    其实修理家电那些玩意万峰自己就会摆弄,但是他可没功夫去教别人,再说就是教用什么教电视机录音机还是潜水泵鼓风机什么也没有,收音机倒是能买到,但他得有功夫教算。

    “你大儿子今年十几了”

    “十五了,今年七年级。”

    万峰想了一下没再开口,马上就中学毕业了,江洪国肯定是准备让他大儿子接班的,不会让他去学修家电的。

    “江哥,既然你有这样的亲戚,闲着没事儿你就和他学学修家电吧。”

    江洪国疑惑了:“兄弟,我都眼望四十了,学那个还有用吗再说就是学会了也没什么用呀,修什么”

    就以江洪国家来说,唯一算是机械的东西大概就是那口座钟了,再就是那台被女儿拿到外地去的缝纫机了。

    “江哥,过几年很多家电会以你目不暇接的速度进入寻常百姓家,你若是真能学会我保证你下辈子衣食无忧,再说艺多不压身,你没用将来你儿子长大了可以教给他,对咱们这些小百姓来说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谋生手段,趁现在没人重视这玩意赶紧学,其实没什么玩意很简单,如果你亲戚真心教你,有一年多你就摸索出来了,相信我的话不会错的。”

    “那好,我闲着的时候就去学学,我一个快退休的亲叔叔。”

    万峰扔给江洪国一百块钱,其中五十是他的投资,另外五十是借给江洪国的。

    轮椅的事儿就这么定了,江洪国说干就干,找出纸笔就开始写写画画,一副很专业的样子。

    接下来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江敏和栾凤把江家好好收拾了一遍,该洗的洗了该刷的刷了,到九点半左右江家被收拾的干净利索。

    收拾完毕,和江洪国道别三人来到大街上。

    江敏的精神似乎有点郁闷,亏得有栾凤这么个活宝逗她,到大街上她的状态才好了不少。

    上午的任务就是逛街,万峰带着两个美女逛了市场逛商店。

    “看那姑娘穿的裤子是不是咱们做的”一从市场出来栾凤就指着前方一个姑娘问。

    “你的眼睛是不是该配眼镜了,自己做的裤子都认不出来”江敏揶揄道。

    “你能认出来连个标志都没有你怎么知道是咱们做的,街里的成衣铺可是不少的,人家也会做的。”



第二百二十一章 先大吃一顿再说
    三个人嘻嘻哈哈地空着手出了商店,什么也没买。

    也确实没什么买的,别的女人到商店里主要是看布料和服装,但栾凤和江敏本身就是干这个的,对于这些东西她们几乎就是走马观花。

    女人进商店不看服装基本也就没别的看的了,因此两人在万峰的陪同下白逛了一圈。

    出了商店万峰就带着她们拐进了五交化,他想看一看自行车配件,主要是想看看二六车整个轱辘多少钱,用零配件组装又需要多少钱。

    在自行车组,万峰找到了零配件,只是配件的数量并不多。

    一个完整的二六车轱辘是十九元,自己组装反倒还贵了两块。

    什么世道!

    十九元的价钱比万峰预计还便宜了一块钱,这是个好兆头。

    咦!那两货跑哪里去了

    好像有几分钟没听到她们发出的噪音了,万峰一转头就看到栾凤和江敏站在家电柜台,探头探脑地不知在看什么。

    万峰走到两人背后顺着她们的视线望去,发现她们在看柜台里一个放着吱哩哇啦声音的东西。

    栾凤和江敏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但万峰却认识。

    那是一个卡式录音机的机芯带着一个收音机机芯,明显还没完成攒机,只不过是一个半成品,连外壳都没做出来。

    现在放的是收音机,信号不好,吱哩哇啦的也不知道在放什么。

    万峰依稀记得八十年代初城市里曾经流行过一阵用录音机机芯攒收录机的事儿,当时录音机刚出现的时候大几百元的售价人们根本买不起,国内的一些厂家看到了商机就开始制作出售录音机的机芯,大概是四十多块钱一个。

    人们就花钱买一个这样的机芯然后再一点一点的买收音机配件,自己制作外壳组装,最后攒成一台收录机。
1...6869707172...9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