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01
“这个不归我管,让你厂子财会的人去找南湾财会的,什么事儿都找我。”
“那你管啥”
“我管打老婆孩子,不行呀!”
“好!姓万的,这几天不给你点颜色你的尾巴这是要翘上天了,张璇!”
栾凤一嗓子就把张璇的脑袋喊出来了,不过张璇不是来和她合伙欺负人的,而是喊吃饭的。
“吃饭了!”喊完人家脑袋就缩回门里去了。
万重洋明显是开上了瘾,一点没有吃饭的意思。
“吃完饭再玩!作业写完了没有”
写完了作业的万重洋底气十足,声音洪亮地答应“写完了。”
“那也得先吃饭。”
吃完饭万峰像个被监视的囚犯一样再一次开始更新,他的这部已经写了十万多字了。
已经成了网站上第一部点击过十万,打赏超过一百元的书。
在一个打赏一毛多钱的岁月里,这本书能有一百多元的打赏殊为不易。
万峰没有急着更新,而是数了数在网站出现的。
数了半天眼睛都数花了也没数明白。
张璇看着万峰用鼠标在数作品列表就知道他在干什么。
“现在网站一共有八百多不在更新,注册作家一千五百多人,万总总注册人数四万五千多人,而且还在以每天上千人的速度在增加。”
“把后台给我看看,我看看那些作者名字。”
万峰准备看看这些注册的作者里有没有未来的大神们。
一千五百多人也让他看了半天,让他失望的是没看到那些如雷贯耳的id。
大概网络上第一代有名气的作者他并不了解。
但也不是一点收获没有,他在后台看到了一个叫牧融雪村的id。
第2316章 什么是网络文学
这个牧融雪村不是哪个写城都今夜让我遗忘的人
如果是的话这货现在是在城都还是在深镇
不过他还没有上传作品,看不出他是不是哪个人。
万峰想了想对张璇说道“这个叫牧融雪村的人如果上传作品,你看看他都写的什么玩意儿,如果写些乱七八糟让人看了心里产生厌烦情绪的作品,就删除然后把他的id注销,让他爱哪儿哪儿去,咱们不要这样的作者,再有名气也不要。”
据说这货在城都丢了八辆自行车,这让他笔下的城都充满了阴暗与混乱。
他的那本书万峰当年也看过,看完感到极度的不舒服,似乎对生活都失去了信心。
这个人当时可能只是对社会有一些不满的情绪,但是后期纯牌就是屁股有问题了,后来公知的名单上有他的名字也就不奇怪了。
网将来是要那些阳光的作品,就算没有正能量也不会要些负能量的东西出来,更不会成为公知精英传播负面信息的渠道。
那样他还搞这个网站干什么
“为啥”
“他屁股有问题”
“啥他屁股有问题你都知道”张璇惊讶了。
“这个和你解释不清,你照我的话去做就行了。”
“好!我记住了,亲爱的!你是不是该开始更新了”
“等会儿!我想个事儿。”
万峰靠在椅子上想事儿。
如果明年开始实行,就现在网站这点注册人数也不够呀。
就算现在网络的普及度还很低,但华国在九九年也是有几千万网民的,怎么也得有百分之一的比例才正常。
九九年马上这就要过去了,就算一天有上千人在注册这也太慢了。
必须的把现在写网文的作者都划拉过来,只有这样才能带来更多的读者。
“张璇!明天你发个通知,然后把签约功能开通一下,争取下个月开始签约,通知上写明只有签约作者才有得到打赏的钱和满勤奖的机会。”
万峰准备把满勤奖扩大到签约作者的层面上,只要是签约的作者,只要一个月的断更不超过两天就能得到二十元的保底满勤奖。
哪怕不收费他也准备先支付一些钱出去,反正也不多,一年也就几十万而已。
这点钱不多,都不够吃饭的。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这点钱主要是让这些作者看到一点希望,让他们明白写书也是能赚到钱的,尽管不多。
“还是我来草拟这个通知吧。”万峰觉得张璇肯定写不明白。
万峰就开始在网上打字,很快就草拟出了一份通知。
通知的内容是网从下个月开始找驻站签约作者。
该作者的作品只要达到网站的签约要求,网站就会发给作者发签约站短,然后签约邮寄合同。
待这边收到合同,该作者的作品就会改成签约状态。
只有签约作者才能获得读者的全额打赏和得到每月二十元的保底满勤奖。
将来网站若是有收费那一天,在网站签过约的作者有优先签约资格。
现在打赏那点钱全部发给作者,网站不会截留一分。
写完万峰又看了几遍,觉得没什么可再声明的了,然后给了张璇。
“明天就把这个通知发下去,明天你找几个本地的文学青年来,我培养一下他们当责编。签约方面我让华光过来几个人帮你完成签约的事情。”
网站处于起始阶段编辑什么的都没有,只能先从华光网络借人。
然后自己慢慢培养了。
将威是有一些文学爱好者的,有的人甚至在市一级的报刊上有过作品发表。
把这些人培养成网文编辑似乎不算太难的事情。
只要他们懂了什么是网络文学他们也就知道该怎么干了。
“关于审稿明天我教你们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稿子,也会和你们一起审稿,这样就不用更新了,喝喝喝…”
“不行!”
栾凤在边上插了一杠子。
某人开始卖惨“老婆很辛苦的,要是把我累死了你们俩都得守活寡。”
“才不会!你不会死的,祸害一千年吗!”
“既然说老子是祸害,那今晚老子就祸害祸害你。”
…
网站应该有一个正规的办公地方,将来它会是一个非常大的网站,会有数百名员工,显然不能随便找个地方糊弄。
要不说人有运气什么事情都顺利。
正在万峰在想把网站的办公中心放到什么地方是时候,杨正昆搬家了。
杨正昆两口子分到的房子早就收拾好了,鉴于杨正昆两口子的科研业务繁忙老也没搬家。
现在杨正昆正好攻克了一个难题,心中一高兴就准备把家搬了。
万峰一听这个高兴呀,马上安排人给杨工搬家。
一下子来了好几十人六七辆车,一上午就把杨正昆的家搬到三角地住宅区去了。
杨正昆搬走了,这样他住的原来万水明老厂就空闲出来了。
这个小厂的面积也就一千几百平的面积,现在再开工厂空间小,没啥前途。
但是把中心放在这里就没问题了。
万峰拍板,网的办事中心就放在这里了。
改格局的装修的人刷刷地就涌了进来,正式对这里进行改建装修。
万峰带着基建的人这个院子里转悠。
这个院子里以前的格局万峰不打算动了,还能扒了重改呀!
但是院子的西南角还是有一块空地可以加以利用的,原来这是停放自行车摩托车的地方,现在可以用来盖楼了。
将来的规模是需要很多地方的,这个院子里现存的楼房现在是够用了,但是将来呢
所以万峰准备在这块空地方盖个十多层的大厦,留做将来运用。
而张璇也找来了几个有志于网络文学工作的青年。
这几个青年都有一定的文学的底子,经常的在因纳河上发表点作品啥的。
中心还在收拾,万峰就只能在自己办公室里给这几个青年灌输网络文学的知识。
这几个人对网络文学的理解就是看万峰的他们只能说出好看有意思,其它的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大概再能说来的就是错别字多一点。
万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网络文学。
第2317章 传授知识(五更完毕)
尽管上一世在的写手里面,万峰只是个底层写手,但在这一世他完全可以装深沉把自己弄成网络文学大师的样子。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本质的区别。说太高深了不容易理解,我就通俗点说,网络文学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对文字和语言的运用也没那么高的要求,能把话说利索就行,不管你是自由飞翔还是天马行空都可以。内容方面它主要就是写人们喜欢看的内容,括弧不包括低级下流的**文学,你们听明白了”
“什么是人们爱看的”一个叫白杨的青年问。
“就是人看了觉得爽的书。如果单说爱看的,大部分人爱看的都是裤衩那部分的书籍。”
几个青年笑了。
“但是这个是绝对不能写的,不管哪朝哪代这种文学我们都不会要。除这一块外此人们现在爱看的就是武侠和一些探险的书。”
现在来说还是武侠为主,探险的还要等些年。
天下霸唱那老兄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玩呢。
但是由港台作家开辟的武侠书现在已经算是进入末期,也不算是很景气了,但还能挺一些年的。
“武侠现在也好像过了巅峰,但这不要紧,我们可以把武侠进行一些进化,照样可以吸引人的眼球。比如进化成玄幻的,仙侠的或者是都市的,这不就行了吗如果你们不理解可以看看张璇的仙侠和我的都市,就是这个套路明白了”
几个青年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我再通俗地解释一下,就是一部书,只要意思通顺就行,哪怕只读过两年书的人也能看懂你写的是啥,因此卖弄文笔引用之乎者也这种古文的写法不可取,对方能把意思说明白,哪怕小学五年级作文的水平也不要歧视对方。你们觉得看着这书写的挺有意思看着感觉过瘾就可以签约了,你们将来的工作就是干这个,以后我还会给你们讲讲网络文学的一些特点。”
网络文学最大的买点就的爽!
俗称爽点。
要有爽点就的制造矛盾,俗称拉仇恨,当仇恨拉到一定程度书中某位角色引起读者的憎恨了,爽点自然也就制造出来了。
当然拉仇恨也不局限于打打杀杀,还有斗智斗勇什么的。
但这些是比较高级的东西,现在告诉他们,他们肯定理解不了。
现在他们只要能理解什么是网络文学就行了。
当天万峰还在电脑里就网站上的一些作品进行评论演示,通过作品来加深这几个要但网编的人对网络文学的印象。
“我会把你们从你们原来的单位抽调上来,等那个院子收拾完你们就在哪里工作,工资每月是八百元,年底奖金不会少于两千元。你们如果同意下一步我就开始调入了。”
这个工资和奖金标准相对于南湾集团的一线工人要少一些,但是轻快,就是做在办公室里审稿,不经风不见雨的。
几个青年原来单位的工资也就在这一水平,将威所有的企业都没有南湾集团的工资高。
南湾是龙头可不是白干的。
工资和他们原单位差不多,这不但坐了办公室还成了南湾集团的员工,他们岂有不干的道理。
不干那才脑袋进水了呢。
一个略显简陋的班子万峰算是给张璇搭建完成了。
班子搭建完成经过几天的适应后,这个编辑部就在中心收拾好的一栋楼里开始了正式的办公。
起先就是给万峰钦点的十几部可以签约的作品发签约站短,然后加熊猫聊天传递合同的签约事宜。
网站自从那个通知发出后,短短几天作家的注册号就翻了一倍还多,转眼之间就突破到了三千五百人左右。
这些作者的到来不但带来了新作品而且在其它网站发表的作品也都转移过来了,这让网站的作品几天就突破了两千部。
作者来了,网站的注册人数也是大规模上升,同样在短短几天内注册人数也过了八万,直奔十万而去。
第一个签约的作者自然是北辽人,而且还是渤海市的,离得近呀。
在通信非常缓慢的九九年,这个作者坐车跑到将威来就节省了大把的时间。
他是亲自坐车到将威来在的编辑部签署了作品的合约。
张璇亲自打开后台在他的作品上打上签约的烙印。
这是一个年过三十的中年人,他的笔名叫海洋蓝。
海洋蓝从小就喜欢文学,可能是才华有限的原因,这么多年虽然投稿众多但是连个豆腐块都没发表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