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金01
    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九日,华国于欧盟在北晶就华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

    这是继华国和米国达成双边协议后,华国达成的另一个重要的协议。

    这个协议完成以后,华国几乎扫清了入世的所有障碍。

    华国巨大的市场是令欧美垂涎的下一个经济增长点。

    华国不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还是一个神奇的市场。

    它的神奇是多方面的,欧美人以为只要他们规定了严格的条条框框,华国市场就是一只待宰羔羊。

    但让他们做梦都想像不到的是,就是在他们严格规定的框架内,就是按照你定的规矩,华国人还真就玩出了花样。

    华国人从最底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凭着踏实肯干聪明刻苦,硬是从低端产业链做到中端产业链最后向着高端产业链发动了冲击。

    等华国向高端产业链开始发动进攻后,西方人才幡然醒悟,当初他们以为是羊的华国市场已经变成了猛虎。

    而且这还是一只喜欢吃白菜种白菜的猛虎,只要这只猛虎咆哮着进入了一个领域,这个领域就变成了白菜园子。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情,现在他们只认为华国的市场是个神奇的所在。

    第一个神奇的地方就出现在汽车领域。

    老外们经过多年的玩车总结出了一个他们认为非常合理的规律,意思就是一个汽车企业一年如果不生产销售十五万辆汽车以上就会陷入亏损。

    他们的理论是每万辆车的产能需投入一点五亿米元,需要三到五年的建设周期,一个车企的投资回收期在八到十年。

    当年国家就被老外的这条理论忽悠的够呛,一投资新的车厂就硬性规定起步就是十五万的产量,投资动辄百亿。

    但对万峰来说,这就是扯蛋的玩意儿。

    给他一点五亿米元,他能造出一个八万辆产能的车企,给他百亿的资金,按照南湾现在的水准能建出五个同等规模的企业。

    至于十五万辆盈利线那更是胡扯。

    他从来就没信过那一套,他总结的规律是微型车小型车只要销量达到两万辆就可以盈利,紧凑车的盈利点在一万三到一万五千辆上下,差距要看车辆的溢价情况。

    而中高档车只要能达到八千辆的产能就可以盈利,因为中高档车的溢价能力强。

    这也是南湾汽车将来要杀进这片天空的原因。

    当然万峰这个理由如果说给老外听他们根本不会信的。

    但是在九九年,这个理论被老外自己打破了。

    通用别克销量差不到二百台销量两万,宣布赢利近六个亿。

    通用的第一期投资一年回本,这让已经做好过几年亏损日子的通用彻底傻眼。

    它们自己傻眼,全体在场外面围观的各大老外车企也全体傻眼。

    当年投资当年回本,而仅仅凭一款卖出了还没到两万辆车就做到了!

    这是什么情况

    这种情况在西方从来没出现过。

    这些车企在傻眼完毕后,脖子上青筋鼓起来了,眼珠子也红了。

    连夜召开董事会,商讨进军华国市场的大计。

    一时间福特、日产、现代、宝马等外国厂商都制定了进入华国市场的战略计划,有的已经开始和华国厂商接触。

    对这个结果万峰一点不奇怪,他们早就知道了。

    不但他们知道,大众也知道。

    不过大众这些王八蛋心黑,占了便宜不说而是闷声发大财。

    估计大众的得国人背地里已经把通用人祖上十八代的女性都问候了一遍。

    本来大众还准备继续压榨桑塔纳和捷达的剩余价值,没打算再投入新车,但在这种形势下不投也不行了。

    尚汽大众除了准备推出帕萨特外,还将引入小型车polo。

    大众人骂娘的时候,其实万峰也骂娘了。

    不过他仅仅嘟囔了两句就不骂了,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就是通用那些二货不说,华国入世后这些老外也都会涌进来,只不过能晚个一年两年而已。

    骂娘是不可能把老外骂回去的。

    既然骂娘没什么卵用,那就不如剩点口水干点实际的事情。

    在微型车小型车类型上万峰一点不担心外国车商的介入。

    别说人家看不看得上,就是看得上进来也是死,在这个领域它们根本不会是熊猫和清风的对手。

    在这上面万峰还是有自信的。

    紧凑型轿车雄风和飓风也不是轻易会被打败的。

    现在主要就是中高端领域,南湾现在还没有车入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不过这个遗憾也用不了多久了。

    长城下个月就会下线,正式进入这个领域。

    南湾那款直列六缸的发动机终于完成了两千小时无故障试验,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可以装车试验了。

    这比它原来的计划整整提前了一年多。

    这就是南湾人的干劲。

    另一款v6发动机两千小时的测试也进行到了一半,再有一个月也该完成试验了。

    这两款发动机将来都会装在长城上。

    待政府采购的长城车换装了六缸发动机,那么安装482t发动机的长城版南湾就准备让它进入市场试水。

    如果站稳脚跟就会以它为基础推出改进车型。

    八月二号,起点网的结算日。

    这是起点网开通收费的第二个月。

    两个月来,网站一共开通了八百余部上架作品,让八百位作者或多或少都有了收入。

    此时,起点网的注册会员数超过七十万,驻站写手八千多人,签约作品超过一千三百部。

    每天有几千部作品在网站更新。

    第二个月也终于出现了月票榜,某人的兵王小月成了首月的月票榜冠军,虽然得票数仅仅一千多票。

    但可惜的是,这部小说也完结了,完结的字数定格在了五十万字上。

    第二个月作者的整体收入和上个月没有多少偏差。

    收入做多的作者也不过一千多元,虽然比上一个月多了一个收入过千的作者,但整体上没有太大的进步。

    现在能保持网站月月有过千收入的作者就可以了,别要求太高。

    现在一个工人的工资也不过在七八百左右,你还想要求多高

    。




第2354章 面对压力
    关于最底层工人的工资水平问题,万峰记得相当清楚上一世是直到二零零九年,北方的底层工人工资基本没有超过一千三的。

    教师政府工作人员都在这一工资水平线上,工厂里的工人工资水平还没这个高了,普遍在八百到一千左右。

    就在二零一零年前后的某一天,国家涨工资了。

    好像一夜之间国家有钱了!

    这一次工资涨的幅度之大让全部人都傻眼,不是像以前那样一下涨几十一百了,而至直接翻倍涨的。

    第一批涨工资的就是政府人员和教师,他们的工资从一千三左右直接涨到了三千元。

    紧跟着是不管是国营和是民营的工人,工资一次性地涨到了二千七百左右。

    万峰生意不做下去给人家开车就在那个时期,是二零一一年。

    平日和他关系不错的卖水泥的老板说你来给我开小翻斗吧,一个月三千六。

    原来的司机工资是一千五。

    万峰想想也是,自己在家鼓捣那些家电,一年也就两万多块的收入真就不如去给人家开车。

    于是就跑去给人家开车去了,一直开到二零一五年。

    按照这个对比,起点网站实行制才两个月就有写手靠写作挣出了当下最低水平工资,万峰觉得这个成绩不错。

    虽然收入最多的写手是三百到五百这一个范围内的,还没达到当时的最低平均工资线。

    这不是才开始吗!

    万峰相信只要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起点网健康发展了,写手的收入自然就是水涨船高。

    另一个收入过千的自然是海洋蓝。

    他的稿费收入已经超过了工资水平,而且基本不耽误工作,他每天晚上下班后写一章,通常三个小时左右就能写完。

    闲的时候他问万峰,一个职业写手一天最多能写多少字。

    万峰告诉他一个普通的写手一天最少应该写四千字,再多一点是六千字。

    优秀一点的可以写一万字,最优秀的写手能写一万五到两万字。

    这个答案让海洋蓝目瞪口呆,他实在想象不出一个一天写两万字的人是什么样子。

    是不是和变身以后的哪吒一个模样

    两个月的收费让众多写手有了收入,经过起点的宣传和私底下的传播后,有更多的写手都投身来到了起点。

    起点网的出现,让诸多在2001出现或者成立的网站胎死腹中。

    比如从2001年3月开始陆续开通的翠微居、幻剑书盟、潇湘书院和烟雨红尘、名扬网,还有从西路论坛分离出去的龙的天空。

    因为起点网是当时唯一一个能让写网络文学作品的写手有收入的网站。

    而且起点网在八月十五号还成立的自己的出版社,专门出版自己网站的畅销作品。

    这让当时的出名的还是不出名的作者都跑到起点来了,别的网站就是成立也没有驻站作者。

    没有驻站作者你开什么网站呀!

    公关部的人办事非常的利索,从万峰指示到出版社办成,三个月的时间,就是这么高效。

    南湾集团的员工都清楚,别看老总平时嘻嘻哈哈的没个人样,但他喜欢办事高效的人,爱提拔那些办事嘁哩喀喳的人。

    所以只要是他吩咐下来让你干的事情,你咔咔地办好在他眼里就多了印象分,不定哪天好运就落到你头上了。

    作者多了作品就多了,响应的编辑就成了问题。

    起点网八月初下了招收第二批编辑的通知,一时间应招者若水漫金山,期间还有大学毕业生来应招。

    起点网一口气招如了三十名编辑,这次编辑的招聘可不局限于东北三省了,而是来自全国各地。

    于是,天南海北口音的编辑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将威,进驻了起点中心。

    同时起点网还招收了十几个工作人员,这样起点原本空荡荡的院子里总算是有了人气。

    万峰把上次改建时大门外改建出的一个上百平的门脸免费给了邮局。

    这样人民邮政在起点中心门外建了一个分部,这样给作者邮稿费就省了很多的麻烦。

    张璇已经正式成了起点网的第一任总裁,因为工作较多的缘故,她的小说现在写的也是七上八下的。

    起点网的底子打好以后,万峰几乎就不怎么再过问网站的事情了。

    他的工作重心不在这里。

    他现在要考虑的是明年华国入世后南湾集团将要面对的压力和问题。

    现在里明年十二月十一号还有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入世以后,各个领域的老外厂商会像一群狼一样跑进华国这个还未开垦的土地肆虐,华国有很多企业会受到大的冲击。

    一些企业会就此被老外吞没,一些当地传承久远的品牌会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

    南湾集团的两大支柱产业是半导体和汽车。

    半导体方面万峰没啥担心的,这个行业从八十年代华国就放弃开放了,该冲击的早冲击完了,也没啥可冲击的了。

    华光无论是在半导体的各种元器件的设计和生产上现在都不落后于外国,老外就是想冲也冲不了。

    你要收购我不卖,你想控制股权我没上市,你爱咋咋地你能把我咋地

    万峰担心的面对汽车领域的冲击。

    要说他不担心就是胡说。

    从去年到今年他急忙忙地联合了几家造车企业不就想组成一个大一点的联盟好分担压力吗!

    南湾汽车虽然比外国车企技术方面不落后多少,但那仅是指普通车领域,在超级跑车领域人家不知甩自己多少条街呢。

    在超级跑车领域才是汇集了造车最顶尖的技术。

    南湾现在没有造跑车的想法,但不等于某人没有想法,他可是有跻身跑车领域的想法的。

    f1做不了,做越野跑车和场地跑车总可以吧

    再过几年,南湾就准备在一领域试试水。

    现在由南湾牵头组成的这个汽车联盟将要面对外来车企真正的冲击了。

    要想承受住冲击就要有自己过硬的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也是南湾汽车设计部门现在工作的重点。
1...871872873874875...93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