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的大师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叶落舞九天
“那好,我以后就叫您公子吧,听说您当年在江湖上还是‘风花雪月’四大公子之一呢。”胡蝶笑着说道,这也正合了她的心意毕竟叫王爷感觉还是有点疏远。
“这……好吧。”赵允让想了一下便同意了,毕竟他也确实有一种翩翩公子的感觉。
“那你先在这里住两天,我这两天要去办点事情。对了我教你的武功别落下了。”赵允让看胡蝶的武功确实较差,就在原本武家的武功上改编了一下威力强了不止一筹,也更加完善了一些。
“是公子,我会好好练武,不会给您拖后腿的。”胡蝶点点头她也知道自己和赵允让的差距太大了,所以她想要努力缩小这种差距,不过这很有难度。
“这胡蝶姑娘到底是什么人?不会是父亲……那我岂不是要叫她……应该不是吧,要真是的话也太尴尬了。”路过的赵宗晖心中胡思乱想着,赵允让并没有说破胡蝶的身份只是说是一位故人之后,这就不禁让赵宗晖开始联想。
皇宫中。
一个小小身影正端坐在桌案前认真地批阅着奏折,时而皱皱眉时而摇摇头。这人自然是小皇帝赵煦了,虽然年纪小但是也不得不审阅奏折,这也是高太后对他的一种锻炼。
看到赵煦有板有眼地将对于每本奏折的看法写在纸上,暗中窥探的赵允让点了点头,如此培养待自己打下江山也可以后继有人了,想着想着赵允让不禁低笑出声,这一下可不得了了。
“什么人?”一个苍老的声音从大殿中传出,赵允让随即感觉自己仿佛被锁定了一般。
一道黄光夹带着猛烈的攻击朝自己袭来,赵允让一看已经无法隐藏身形便闪身进入了大殿。护体罡气一出挡住了对方的攻势,不过对方的攻击似乎没有这么简单。
赵允让感受到自己识海传来的震颤,暗道一声不好没想到对方的攻击中还夹杂着精神力攻击,赵允让赶忙调动阳神抵挡住了对方的精神力攻击。
“浩然正气?”赵允让不确定地问道,他突然想起来师傅吕洞宾对于气道修者的介绍,这种浩然正气可攻击身体也可攻击精神,端的是厉害无比。赵允让是有些心生向往,可惜以赵允让的资质和性情在此道上是难有成就的。
“你怎么知道?”一个白胡子老者也出现在殿中双瞳放大十分诧异地问道。赵允让并不作答直接以精神力凝成一把小剑向老者射去。
“阳神之力!”老者惊叫一声,赶忙出手打散了赵允让的攻击,赵允让并没有全力出手所以老者也很轻松地化解了赵允让试探性的攻击。
“没想到你竟然还是真道修者,快保护官家。”就两人交手的功夫一大群侍卫已经冲进了大殿将两人团团围住。
“都出去吧。”小皇帝赵煦开口说道,所有的侍卫们以及老者都对赵煦的决定表示不解。
“官家这……”老者开口相劝,虽然对方实力强横但也不需要放弃呀,俗话说蚁多咬死象呀。
“朕说出去,你们耳朵聋了吗?”别看这赵煦尚且年幼但是一身皇者之风已经有了显露。
侍卫们十分无奈但是还是要听命令不是,所以一众侍卫慢吞吞地退出了殿外,不过一个个的都甚是防备地看着赵允让生怕他出手伤人。
“孔老,你也退到一旁吧。”待众侍卫全部退出赵煦又对老者说道。
“官家,不可呀!”孔姓老者大叫道。
“无妨,他是不会伤害朕的。”赵煦很肯定地说道。
“原来是曲阜孔家人,怪不得怪不得。”赵允让突然出声道,此时他也猜出了老者的身份,除了孔家人这浩然正气恐怕已经没有人修炼了吧,毕竟这种修炼方法对于修炼者的要求极高很难修炼有成。
“不错老夫正是孔家第四十六代传人,孔圣佑。”孔圣佑拱了拱手道。
“原来是圣佑老弟,当年听闻你英年早逝我心中也很是难过呀,没想到这么多年你都在守护皇家。”赵允让也是一阵唏嘘,其实他当年还和这孔圣佑有过一面之缘,当年他对于孔圣佑这个孔家人的身份也是十分尊重所以两人以兄弟相称。
“你是?”听着口气对方貌似对他也挺熟悉的,不过竟然称呼他老弟倒让他有些不解。
“孙儿赵煦,见过曾祖父。”这时候小皇帝也走了下来对着赵允让行了个大礼道。
“曾祖父……你……你是允让老哥。”孔圣佑大惊失色表情如同见鬼,当年他们只见过一面自然印象没有这么深刻再加上赵允让的面相实在是过于年轻以至于孔圣佑根本没有往那方面考虑。
“是啊圣佑老弟,多年不见。”赵允让也有些唏嘘,两个已经“死”了的人在阳间的会面……
“起来吧小家伙,你怎么知道我的身份呢?”赵允让将赵煦扶起来,虽然人家年纪小但怎么说也是皇帝老让人家跪着也不合适。
“当天在御花园见到曾祖父的时候,孙儿听见皇祖母叫您‘皇伯’,回来之后孙儿就查阅了一下皇室的宗谱和秘史知晓了您的身份。而且根据皇家秘史之中记载您武功高强驻颜有术,我便更加确定了您的身份。”赵煦笑嘻嘻地说道。
“但是我在史料里应该是个死人了,你不怀疑吗?”赵允让问道。
“曾祖父没看到孔老大人吗?”赵煦反问道,笑容里带着些狡黠,其实这小皇帝也不是吃素的,当日赵允让刚刚回到濮王府没过多久他就接到线报了。
“原来如此。”赵允让点了点头。
“允让老哥,没想到你也活着呀。”孔圣佑这时候终于反应过来了,激动地说道。他为赵允让没死而感到激动,不过更多的是为了大宋的明天。赵允让的名声在当时是十分响亮的,能力强也是众所周知的,如今正是皇室青黄相接之时若是有赵允让在一旁辅佐,朝堂上决计是不会发生什么大的动乱的。
“呵呵,当年我也是诈死呀。”赵允让微微一笑。
“那这么多年允让老哥你到底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在朝堂上出力呢?”孔圣佑还以为赵允让是去休闲度假了,对于这种部位朝廷出力的行为孔圣佑还是略微有些责怪的意思。
“我去了长白山突破武道,若不是我这一身武功,恐怕早就成了黄土一抔了。”赵允让笑了笑,不过说的确是实话,若不是突破到了宗师恐怕赵允让此时也应该是寿元将尽了。
“原来如此。”孔圣佑对于这个答案也不知道满不满意。
“恐怕还不止如此,前段时间辽国另立新帝和女真一组的灭亡好像都有一个幕后黑手操纵着,不知道是不是曾祖父的手笔。”赵煦语气十分坚定,看来已经认准了就是赵允让做的。
“看来你知道的很多嘛,小家伙。”赵允让眼睛一眯,没想到这小子竟然知道这么多事,那岂不是自己的行踪都已经暴露了在他的视线内。
“孙儿怎么也是大宋皇帝,有一些东西知道也不足为怪。”赵煦似乎看出了赵允让的不满,赶忙解释道。
“好了,孔老您先出去吧,朕想和朕的曾祖父单独谈谈。”赵煦转过头对着孔圣佑说道。
“对了我的身份圣佑老弟可要……”赵允让适时提醒一下。
“允让老哥多虑了,一个死人如何说话呢,说了又有谁信呢?”孔圣佑和赵允让对视一笑。
<.更新时间不定。)
逍遥派的大师兄 第五十五章 国家大事
“小家伙看来我是小看你了,本来我想过两年再和你见面培养你的。”待孔圣佑走后赵允让对着小皇帝说道。
“呵呵,既然做上了皇帝这个位置孙儿自然要比普通人家的孩子更成熟一些才行。”赵煦笑了笑脸上露出和他年纪不符的成熟。
“不错,那你说说看你对天下大势的看法和想法。”赵允让已经不再把赵煦当成一般的小屁孩,而是开始想要真正栽培他。
“当今天下,我大宋积弱武力不强遭周边国家的窥视,可谓是左有狼右有虎当真是左右为难了。别的不说单说那燕云十六州早年间被辽国夺走造成了我们大宋失去了最后一道自然屏障对于辽国的防守也是日益艰难。”赵煦有板有眼地说道,赵允让脸上的笑意更盛。
“还有西夏,西夏所图恐怕也是不小,更是建立了‘一品堂’这个半官方半江湖的机构,妄图收拢天下武林高手为其所用野心甚大。”看来赵煦对于江湖上的事情也不是不了解。
“吐蕃虽然距离遥远但也不是没有动作,吐蕃国师鸠摩智不远万里来到中原到底是想干什么,就是想弄点武功秘籍回去吗?有这么简单?”赵煦一挑眉毛。
“辽国那边的压力反倒减少了很多,不得不承认耶律洪基是个很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他这个弟弟耶律重元可就差的远了,而且他初登帝位国内局势不稳,再加上他在曾祖父您在背后推动辽国和女真的一战让他们实力大损。想必近期不可能有大动作,我们也可以得到一段发展的时间。”
“至于南方的大理,向来安定一向臣服于我们大宋,但是仍然需要防备一二,大理远距西南和汴梁相距甚远,若是他们真的起事造反消息一时半刻根本传不回汴梁。等消息传回来我们做出反应之时恐怕对方已经拿下不止十城了。”
赵煦也确实如史料上记载的那般是个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如今才十来岁就对天下大势分析的如此头头是道,当然不排除他是听别人的可能性。可惜的一点就是他活的时间太短了,仅仅活了二十四岁在位十五年。
“好了谈完了国外的局势,再来说说我们大宋吧。新旧两党之争,你是怎么看的?”赵允让对于赵煦的分析似乎比较满意继续问道。
宋朝的新党和旧党之争主要是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王安石提出了青苗法、均输法、保甲法、免疫法等法令实施改革,但是因为改革的速度太快,人口众多的大宋根本经不起如此这般迅雷不及掩耳的“革命”,所以新政的效果也就差强人意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王安石不计后果的改革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动乱,乃至造成了全国经济的大崩盘。
当政策从中央传到地方之时便完全变了味道,本该是帮助农民贷款给资金不够的农民的青苗法,在下层官僚的操作之下变成了利息极高的“高利贷”,最终成为强迫农民借贷的勒索工具。本该是平稳物价,遏制大商人重利盘剥的均输法却变成了**的根源,最终演变为官商勾结资源垄断,使得很多中小工商业者频临破产。
(ps:青苗法: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把种子借给农民,秋天收的利息,这样政府不仅可以获得利润,农民也可以维持生活。均输法:在物价下跌时政府购入物资,进行储备,在物价上涨时抛出,以此平衡物价,既维护了百姓利益,又遏制了大商人垄断的行为,还增加了政府财赋税收,可谓“一箭三雕”。)
就这样一时间整个国家陷入了政治和经济的极大混乱之中,朝廷中的文人群体也分裂为两派。一派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他们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另一派则是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都是些社会经验不够又想干大事的低级官员组成。
赵允让虽然对新党的政策也十分欣赏,但是在这么一个法律很不完善的宋朝,这样做肯定是有很大的弊端的。
“恕孙儿直言,如今皇祖母重用司马光等旧党之人对我大宋发展前景实在不利。王安石的变法内容很多都是利国利民的,只是下面执行时出了问题。所以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一定会重用新党打压旧党的。”赵煦握紧拳头说道,赵允让看了摇了摇头,他知道这样只能更加激化两党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两党相争的问题,可能为以后埋下更大的隐患。
“你知道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吗?”赵允让突然问道。
“孙儿愿闻其详。”赵煦很谦虚毕竟赵允让可是实实在在经历过这次变法的人。
“首先是人。王安石为求快速变法,用人不拘一格,你可不要以为我在夸他。他这个不拘一格就是不管其人品怎样、节操如何、是否有胸襟、是否真实为了国家富强。只要是支持他新法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甚至说平步青云。但是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出于一种投机的政治目的,他们并不是真的拥护变法,而是借着变法的名头来实现自己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的目的罢了。也就正是由于这些害群之马的存在导致在变法中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变味,使得本来利国利民的良策变成了误国害民的昏招。所以煦儿你要记住,用人一定也要注重人品,这种党同伐异的事情是做不得的。但是你更要记住的是单单有人品也是不行的,这种人往往迂腐不堪有时候虽然是好意但是也可能办了坏事。所以你用人之时一定要多加考察,听其言而观其行,争取多找一些德才兼备的人才。当然了唯才是举也是对的,但如何能够用好这些人就是你需要考虑的了。”赵允让侃侃而谈。
“孙儿省得。”赵煦也知道这都是赵允让的肺腑之言,所以他很认真地将这些话都听进了心里。
“还有就是王安石在建立改革的统一战线方面失之偏狭树敌太多。当然这一点也和他的用人方法有关系,众臣们一致反对他变法也多是不齿他所任用的一些人。如果他能够开诚布公地将他的想法跟司马光这些人说明一下,告诉他们这些举措于国于民的益处,我想这些人也不会固守己见的,毕竟这些人并不是那些贪赃枉法作奸犯科的贪官污吏。所以你要知道一个人是很难圆满地完成一件事,就算你是皇帝也很困难,你必须虚心听取大臣们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才有利于你更快地进步。”赵允让继续教育着,他也希望赵煦可以尽快自己撑起一片天。
“其实这些还并不是最重要的。”赵允让摇了摇头。
“还不是最重要的?那最重要的是什么?”赵煦有点摸不着头脑。
“法!”赵允让目光灼灼地说道。
“法?”赵煦还是有些不明所以。
“不错,没有一个完善的法度才造成了改革时期出现的大混乱。官员手上的权力得不到约束就会造成权力的滥用,尤其是地方官员,他们天高皇帝远更是无人约束。一些大臣简直就是为所欲为胆大包天。”
“不是有御史台吗?”赵煦问道。
“呵呵,你说这话的时候自己相信吗?御史台的大臣手中没有实权如何可以和其他手握实权的大臣对抗。”赵允让对此嗤之以鼻,这个收效甚微的机构在宋朝后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
“那曾祖父孙儿应该怎样做?”赵煦很是谦虚。
“很简单,三方制衡。”赵允让伸出三个手指头。
“三方制衡?”赵煦皱着眉头。
“不错,要想真正让权力受到制约就一定要建立一个可以三方制衡的体系。所谓三方制衡就是每一方都对另外两方中的一方有着约束作用,这样可以很好地形成一个循环,每一方都会小心谨慎受到制约。而现在的由一方监察另一方的方法是极为不可取的,这样会有两个结果。第一,监察的一方变强,这样会造成权力的滥用。第二,被监察的一方很强,而监察一方很弱,就像现在。如此这般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那曾祖父是说我们需要另行设立一个机构来监督御史台,然后文武百官来监督这个机构。”赵煦一点就透。
“不错,这样的话三方之间就会相互制衡最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也可以比较好地解决官官相护这个问题。还有就是对待这些官员不用手软一律严惩,只要犯了法一定要和百姓同罪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子女家人统统一视同仁。”赵允让目光坚定。
“这……这恐怕会得罪不少人和派系吧,如此也有可能造成朝廷上的动荡的。”赵煦还是因为年纪的原因魄力不够,而且赵允让说的这些已经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毕竟他们平时是执法者、管理者本身就有着更多的优越感,人治现在毕竟大于法治。
“得罪人?改革就需要得罪人!我们得罪的是什么人?什么人才会反对严惩犯了罪的官员?是那些贪污受贿官,是那些欺压百姓的官,是那些滥用职权的官。这些人还怕得罪他们吗?砍了他们的头都是应该的!”赵允让虽然已经不是愤青了,但是看到泱泱大宋就败坏在这些人手里还是忍不住腹中的这一团怒火。
“你觉得不至于?”赵允让似乎看出了赵煦的心思。
“那你看看这个,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气愤了。”赵允让扔给赵煦一个账本,自然还是韩平进的也就当时废物利用了吧。
“这……竟然如此荒唐!”赵煦越看越心惊,看到中间便气急败坏地一把将账本摔在了地上。
“这个韩平进在哪里?朕一定要砍了他的脑袋!”赵煦愤愤地说道。
“不必了,他现在已经是一具尸体了。看到了吧,这还只是一个二品文散官,若是那些真正手握大权的人做起这伤天害理的事情来还不知道有多么厉害。”
“曾祖父咱们应该怎么办?有账本还则罢了,但是还有很多咱们不知道的呀!”赵煦担心道,他真的是被韩平级的斑斑劣迹震惊了。
“放心,你以为我这么多年就没有什么动作吗?文武百官的资料我全都有,这一次我要在朝廷上来个大清洗,从此之后我大宋才算是真正走上了富强之路……”赵允让目光中闪烁着异彩。
(家里又来了几个亲戚,那就提前发了吧。)
逍遥派的大师兄 第五十六章 变革开始
数日后,紫宸殿中。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待众大臣行了大礼,一个尖锐的嗓音响起。
“启禀官家……”丞相司马光踏出一步刚要说话便被赵煦打断了。
“今日朕有几条新政要颁布,还请丞相等朕说完后再启奏。”赵煦一身龙袍一本正经地说道,司马光也退回去闭了嘴。
“第一,刑部从即日起不再受尚书省管辖,改立为刑司。原刑部尚书一职改为刑司总司长品级为正二品。从此刑司只行使预防、制止和侦察作奸犯科之事,维护国家治安秩序,制止危害国家治安秩序的行为。对抓捕的犯人只有审讯权没有宣判的权利。”赵煦伸出一根手指头。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官家,这恐怕不妥呀……”
“此计不可呀,官家……”
“够了!”赵煦一拍桌子,“等朕全部说完,你们再说不迟。”众臣悻悻地住了嘴。
“第二。”赵煦又伸出第二根白嫩的手指,“御史台改为监察司成为一个单独的机构只对朕负责。监察文武百官,可以对其进行弹劾,还负责提出建议。另外监察司只有审查官员的权利没有逮捕的权利,而一旦确定需要逮捕便要和刑司通力合作。”
“第三,对于犯人的宣判工作和最后的量刑都交给大理寺,刑司和监察司不许插手。刑司收集证据和抓人,监察司提起诉讼,大理寺量刑宣判,三者互相配合但是互不干涉。不知各位大人有什么看法,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赵煦说完看着殿下的诸位大臣说道。
“官家此计甚妙,但是有一点不可不说,关于刑部单独出任一司是否有些不妥,这样一来刑司的权力过大,其果堪忧啊。”司马光首先站出来说道,他是怕刑司的权力太大造成一些冤假错案。
“司马大人果然是深谋远虑,关于这一点朕也考虑了,朕准备再成立一个廉政署,以此来监察着两司一寺中的执法者,而这廉政署的工作也受各位大人的监督。”赵煦笑了笑说道。
“如此甚好。”司马光没想到赵煦考虑的如此完善,虽然他不知道这并不是出自赵煦的手笔。
“官家这一新政甚好,两司一寺职能分离,即加快的办事的效率也可以尽量减少冤假错案的产生。”说话的正是刚刚升了官的原刑部尚书,他本来就想轰轰烈烈干出一番事业,但是总是要受制于尚书省那帮人,这一次有如此机会他岂能不欣喜。
“官家,这六部制度乃是沿袭前朝颇为完善,恐怕如此确有不妥啊!”这是参知政事白江承的声音,他也是个聪明人一看就知道赵煦这是下决心要整顿官场了,但是他……
“时代是在进步的,制度也会更加完善,白参知此言是要朕固步自封吗?”赵煦双眼一瞪小脸上威严尽显。
“微臣不敢,微臣只是担忧官家尚且年轻经验不足,怕官家一失足成千古恨呀,还请官家明鉴。微臣认为此事还是需要上报太皇太后,等待太皇太后批示。”白江承赶紧跪下不过眼神却悄悄瞥向坐在帘后一直没有说话的高太后。他这是想要搬出高太后来压赵煦欺负赵煦年轻。
“官家的意思就是哀家的意思。”一直没有开口的高太后突然开口道,语气坚定。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又次哗然,难道朝廷上要变天了吗?小皇帝要真正执政了吗?
“还望太皇太后三思呀。”白江承还是有些不死心。
“白江承你以为你的那点小细思朕真的不知道吗?”赵煦真的有点怒了直接叫出了白江承的名字,今天好不容易当家作主一回这货还老捣乱,不拿你开刀都觉得对不起自己。白江承脖子一缩没想到小皇帝真的怒了,他隐隐有点不好的预感。
“曹公公,将这位白参知的事迹念一下。”赵煦对着旁边的老太监说道,这太监自然是曹风大总管了,本来这事不该他干但是赵允让让他来镇镇场子。
“参知政事白江承……”(罪状略过吧,无非是贪污**、滥用职权什么的。)
待曹公公将白江承的罪状念完,整个紫宸殿静的落针可闻。白江承目光呆滞,这辈子完了……其他人的表情也是各有不同,有震惊的、有愤怒的、有惋惜的、还有最多的是惴惴不安的。
“请问大理寺少卿裴大人,白江承此罪该如何判?”赵煦问道。
“白江承罪孽深重,按律当斩。”裴松怒道。
“那就拖出去斩了吧。”赵煦一挥小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