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派的大师兄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叶落舞九天
“官家饶命呀!饶命呀!”白江承也如回光返照般大叫道,不过并没有起什么作用还是被拖了出去。
殿下的其他大臣都低头站着,没一个敢说话的。他们都是人精自然看出赵煦立威的意思,那谁还去触这个眉头这不是找死吗,真说起来又有几个人屁股底下是完全干净的,至于什么同袍之谊都去见鬼吧。跟你私交好?私交好有个屁用,在朝堂上还不就是个墙倒众人推,没踹你一脚就已经很够意思了。
“不知众位卿家对于朕的新政还有什么问题?”赵煦笑着问道,众人没有敢接话的,刚刚血的教训犹在眼前。
“诸位大人放心,你们以前所做过的事情朕就不追究了,无论你们做过什么都一笔勾销,但是如果这新政受到任何的阻挠或是受到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朕可就要好好跟你们算一算旧账了。还有就是只要日后众位卿家遵纪守法,刑司的人肯定是不会找上你们的。”赵煦奸猾地一笑,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你别挡我路,要不然弄死你。(好吧,话糙理不糙。)
殿下很多大臣听到前半句都不约而同地松了口气,但是听到后半句放下的心又重新提了起来,看来这次改革无可避免了。
“接下来说经济,朕准备重新启用王相的青苗法。”赵煦一语又是顿时激起千层浪。毕竟现在新旧两党之争还是存在的,虽然高太后再次启用旧党,但是两党仍然处于一种水深火热的状态下。如今赵煦这一句话很明确地表明了他支持新党的意思,这让旧党的人如何面不变色。
“官家,此事却是万万不可呀,当年王安石一心变法,搞得民不聊生,还望官家三思呀!”旧党领袖司马光赶忙站出来说道。
“司马大人多虑了,上次王相变法不成功是因为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趁机盘剥百姓所致,如今先完善了对于官员的监察制度,以朕所见这青苗法完全可以变成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呀。青苗法本身的想法是好的,在帮助农民的同时也增加了朝廷的收入,只是因为下边的官员在实际操作时变了味,才导致祸国殃民的结果。这便是对监察司成立后的第一次考验。朕要你们两司一寺不止是在东京范围内,而是推向全国在各州府乃至每个城市都设立你们的分院,协助当地的官员办案另外对他们也起一个监督的作用。”赵煦一拍桌子豪气干云地说道。一个州府或者说一个城市乡镇往往是由一个人说了算的,这种局面很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
两司一寺的人听到这话最为高兴,毕竟他们的权利比以前大了很多,也可以一展身手真正干出些成绩了,现在他们倒是不太敢想为自己谋好处了。其他大臣倒是心中一凛,这天果然要变了。不过也有很多有远见的大臣心中欣喜,他们看到了大宋变强的希望。
“另外朕还决定设立一个新的机构叫科技院。”赵煦也不等众人反应借助说道,“招募天下的能工巧匠,在各个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把这些人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流和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技艺可以不断进步。为我大宋做出突出贡献的人还可以入朝为官。”
“官家此事不可呀,那些都是奇技淫巧登不得大雅之堂之人,怎可选用这些人入朝为官。”一个看起来饱读诗书其实读傻了脑子的大臣说道。
“奇技淫巧?”赵煦冷哼一声,“那朕想请教一下黄大人这国之根本是什么?”
“国之根本自然是民。”这位黄大人也是真正的有学之士自然是熟谙孔孟之道的。
“那民之根本是什么?”赵煦继续发问。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这民之根本自然就是食,也便就是农事。”黄大人继续说道。
“那朕更想问问是曲辕犁发明前后农民们的变化。”赵煦不依不饶。
“据老臣所知自曲辕犁问世之后,农民耕作的效率更高了,收成也更好了,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黄大人说到这,突然住了嘴。他发现自己被小皇帝绕进入了,上了小皇帝的“圈套”。
“不错正依老大人所说,曲辕犁的产生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耕作的效率也改善了农民的生活。那朕不禁想问此物到底算不算是奇技淫巧?”赵煦脸上露出小狐狸般的微笑,一副阴谋得逞的样子。
“这……这……官家这不能一概而论啊。”黄大人顿时哑火了,铁一般的事实让他根本没法辩驳。
“好了老大人朕自然知道读书重要,但是这些东西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利用的好对于老百姓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如今的取仕制度也确实存在一些缺陷,如果每个人都去读书考功名谁还会研究这些。朕这样做也是为了鼓励这方面的发展,如此一来我大宋岂不更加富强。”
“官家圣明,老臣自愧不如。”黄大人这倒是句实话,赵煦这一番话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深思。
“说到民为国之根本,朕又有一个想法。民众的满意程度对于一位官员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民众都不满意说明你的工作做的不到位。所以朕决定不定时派人暗中到全国各地探访民意,一旦发现问题马上严惩不怠,届时监察司也会因为失职而受到牵连。好了,今日就到这里,随后还有一些具体的事宜朕会再下发给各部,散朝!”赵煦一挥手便站了起来准备退朝。
“退朝!”曹公公尖锐的嗓音又次响起。
“恭送官家。”众臣行礼道。
赵煦走后,众人按顺序退场,每个人心中都是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尤其是最后一条,太意外了……明明是管理者的他们竟然还要仰仗那些“小民”的脸色!
(改革什么的最费脑子了,合理啥的有时候很难保证,小叶第一次写变革,要有什么不妥还请各位大大谅解。明天是除夕了,更新全部放在晚上,大概10点之后吧。)
逍遥派的大师兄 第五十七章 解开心结
“司马大人,你说官家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太突然了。”出了殿一大帮人将司马光围在中心,这些人自然都是旧党之人。
“制衡。”司马光缓缓吐出两个字,他们都是政客自然首先关心的是政治上的改革。
“制衡?”一些人不解,但是更多的人露出一个了然的表情。
“文武百官、两司一寺和廉政署三方互相制约互相约束,达到三方势力的平衡,如此一来这三方如果哪一方有个什么风吹草动都会被另一方发现上报,所以这就是制衡之道。”司马光高深地说道。
“那按大人的意思官家这次的新政是冲着我们这些大臣来的。”有人问道。
“是也不是,正如官家所说法度对于一个国家非常重要,上次王安石变法就是因为缺乏有力的监管才弄得民不聊生,你我都知道当你王安石为了变法成功任用了一大批无德之人,我想官家此举也是为了解决现在官场良莠不齐的现状。”司马光对于王安石的怨念不是一般的大。
“原来如此。”有人假惺惺地说道,有人也有了疑问,“官家怎么会突然想到如此好的办法?难道他已经筹划多时了?”
“恐怕是官家身后有高人。”司马光高深一笑,不再理会他们径直走了,众人也就散了。
小皇帝身后的高人自然就是赵允让了,赵允让考虑了很久还是决定从政治体系上进行一次改革。虽然这样恐有伤筋动骨的危险,但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查看了众位高官的档案,真是不可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半数以上的官员都存在着多多少少的问题,再不加以改革恐怕过不了几十年大宋的整个政治系统就会腐朽。
所以赵允让依照后世公安、检查、法院三个部门为参照改组了刑司、监察司和大理寺,然后又根据港岛的廉政公署创办了廉政署就是为了防止执法者知法犯法。
经济的改革上倒是并不需要着急,毕竟北宋也属于经济比较繁华的时代,所以一旦政治上的问题解决以后的发展就会顺风顺水。
赵允让还深知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他始终记得后世那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他要建立科技院,打破文人霸占仕途的现状,也是一种对于创新的鼓励。
赵允让对于服务民众的意识还是很强的,而且只有民众的生活过好了大宋的统治才更加稳固,全国的凝聚力才更强,大宋才可以更加强大。所以赵允让才会推出这种民调机制,虽说不会让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但是也算是变相赋予了他们一些权力。
赵允让本来还想改改重文轻武的政策,不过转念一想这个牵扯太大,当今的情况下也不好提出,只好日后再图。而且暗中练军做的保密一点可以不被其他国家所知,可以作为一种秘密武器。
接下来的几天,不断有政令从皇宫中发出,天下哗然。一众贪官心里没底,老百姓倒是十分高兴,他们经常受到官员的欺压而且敢怒不敢言,如今他们的话也可以影响到官员的官位了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最高兴的却是那些身怀绝技的各行各业的“科学家”们,没想到原本不受重视的他们也迎来了扬眉吐气的一天,入朝为官这是长久以来的梦想呀,没想到真有一天可以实现。仅在科技院开张的第一天就有数千人报名,还有很多人在听闻这则消息后从各地赶向汴梁。
有些地方的官员还因为不满新政爆发了几场动乱,不过很快就被赵允让强势镇压,那几个闹事官员也成了警示全国其他地方官员的警钟。
“煦儿现在一切都已经步入了正轨,你还担心什么?”御书房内赵允让看到赵煦有些忧心忡忡问道。
“回曾祖父,孙儿是在考虑皇室的问题。”赵煦对赵允让还是十分尊敬,一点也没有当皇帝的架子。
“噢?说来听听。”赵允让也来了兴趣,他想知道自己这个重孙子有什么深谋远虑。
“现在天下官员肃清的差不多了,就算以前有过恶性的官员也都安分了下来。但是皇室的问题却是很难解决,说起来皇亲国戚仗着身份欺压老百姓的事情根本就是屡见不鲜,对于他们的处罚力度也是不够。”这些天的努力也有了很好的成果,天下官员不管是真的还是装的确实都安分了很多,但是案子一查的皇室中人身上就会很麻烦,这也是赵煦所忧愁的。虽然都说王子犯法和庶民同罪,不过真的可能吗?古往今来哪个王子犯了法真的和庶民同罪了?
“唉,这事啊,确实有些困难。”赵允让揉着眉心,这两天改革期间也不乏有居心叵测的皇室中人从中作梗。赵允让对于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因为有些人就是他的直系血脉。
“对于这些人还是本着小惩大戒的原则吧,也不要赶尽杀绝了。”赵允让闭上眼睛说,毕竟都算是一家人何苦呢?
“曾祖父您说的这点孙儿不敢苟同。”赵煦反驳道。
“孙儿知道您是想要顾及这些亲人,可是皇家何尝有亲呀,孙儿还小要不是上面还是皇祖母压着,恐怕这帝位早就易主了。”赵煦继续说着。
“那你是怎么想的?”这一点关于赵允让的一个执念让他不得不慎重。
“国家难两全,臣子尚且知道忠孝难两全,咱们皇家便更是这个道理。所以恕孙儿这次不能听从曾祖父您的建议了,对于他们孙儿也不会留手了。若是他们再不老实便和其他官员一视同仁。”赵煦语气很坚定,这是他第一次反对赵允让的意见。
“唉……你说的对,就按你说的办吧。”赵允让长叹一口气,这一瞬间他想通了很多,正如赵煦所说国家虽然经常联在一起,但是两者往往难以两全。谁也难保皇室中人都对那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动心,既然他动心那对付他就是理所当然的,哪里还要顾及什么血脉亲情。
赵允让虽然觉得心情沉重,但是心境上却有了突破达到了宗师中期,小皇帝的一番话算是点醒了他。皇家古来无亲,这不是他赵允让或是某一个人可以改变的,只要人还有**就很难实现,就像某某主义。人人都是有弱点的,人又不是神怎么可能面对权力的诱惑不动心呢?赵允让以前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如今他终于想通了,他突然发现以前这个执念真的是太傻了。
“那你为什么如此信任我呢?”想通后的赵允让很是高兴问道。
“呵呵,若是曾祖父想要取而代之只不过动动手的事,而且孙儿可是曾祖父的亲孙子啊。再说曾祖父如此雄才大略,就算曾祖父从孙儿手中要这个位置,孙儿又岂能不给呢?曾祖父若是想要做皇帝岂用等到今日?”赵煦也是笑眯眯地说道,他很自信赵允让不会这样做的,他早就熟读了赵允让的卷宗,对于他这个曾祖父无论是脾气性格还是本身才能他很了解的。
“哈哈……”赵允让哈哈大笑,“你这小子真是聪明,若是当年我要谋取帝位,他赵祯如何坐得那把龙椅。”
“好了,不说这些了,我又有些感悟,需要找一间静室闭关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你一定要盯紧了下面的反应,又什么不懂的多和你皇祖母商量不要蛮干。对于那支部队的训练工作也要加快进行,让他们可以短时间内形成不俗的战斗力,天下马上就要大乱了,咱们要抓住这次机会。”
虽说这次赵允让并没有改掉重文轻武的政策,但是在对于军队训练上的问题已经有了高度的重视。
“是,孙儿省得,绝对不会放松的。”赵煦认真地道。
赵允让最终决定还是不在宫中闭关,若是闹出太大的声势就不好了。所以他返回了濮王府中的地下密室中闭关,这次他不仅要冲击宗师中期,还要再次凝练自己的阳神。
就当赵允让闭关,举国改革之时,江南显得就平静了许多。
“王姑娘,你看我这招‘拈花指’怎么样?”一处庄园内一个俊秀男子问道。
“赵公子,你这用‘小无相功’模仿的‘拈花指’虽有八分形似,但是终究是以道家内功催动佛门武学,威力弱了不止一筹。”一旁一个貌若天仙的女子沉声说道,语气中还有些不耐烦,但是男子并没有听出来。
这两人自然就赵仲璲和王语嫣了,自从赵仲璲看到王语嫣后便对其一见倾心,于是就赖在曼陀山庄了。王夫人看在赵允让的面子上也没将其赶走,再说王夫人也觉得赵仲璲不错,至少比慕容复强很多。长得帅就不说了,人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皇室成员,而且论辈分是当今天子的亲堂叔,武功也不差,确实有种完美女婿的感觉。
所以在王夫人有意无意的帮衬下,两人的关系也好了很多,每天都在一起练练武说说话。
(不好意思小叶错误地估计了形式,现在才刚刚回到家里。接下来几章都是关于赵仲璲的了,毕竟以赵允让的身份也不可能去参加珍珑棋局。)
逍遥派的大师兄 第五十八章 至擂鼓山
赵仲璲本来就没怎么修习过高深的武功,除了‘小无相功’‘天山六阳掌’和‘凌波微步’就没练过别的高级一点的武功了。(好吧已经不少了……)
这次来到曼陀山庄遇到王语嫣才知道自己以前简直弱爆了,和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也相差不多。于是毅然走上了和鸠摩智一样的道路,利用自身‘小无相功’可以模仿别家武学的特性开始了伟大的山寨工作,而且和鸠摩智相同的是他的首选也是‘少林七十二绝技’,好吧也许是少林寺的名气太大名头太响所致。
王语嫣本来对于赵仲璲的到来还是很高兴的,当然这也是沾了赵允让的光,要不然就看赵仲璲一开始那直勾勾的眼神也要把他暴打出去。本来是想从赵仲璲嘴里得到赵允让更多信息的王语嫣没过几天就发现了赵仲璲“武痴”的本性,没想到又一个是和自己表哥慕容复一样天天探讨武学的人。王语嫣自然不喜,不过碍于赵允让和自己母亲的情面她也不好说破。不过对于赵仲璲的态度也就一天比一天差了,可怜的仲璲还沉浸在他的武学世界中不能自拔。
要说赵仲璲也是挺冤枉的,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么多的武学秘籍,这对于一个初出江湖的小菜鸟是多么大的诱惑呀,虽然这个小菜鸟武功已经不错了。而且他看王语嫣对各家武学都很熟识,还以为王语嫣也对武学颇为痴迷,大有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所以这才天天跟王语嫣谈论武功。殊不知他自以为很得意的拉近距离的方式正好是王语嫣最不喜欢的,当然在意料之中的是他悲剧了……
“赵兄弟,聪辩先生苏星河发帖约武林人士弈棋,地点在擂鼓山。”萧峰突然到访,他刚刚听说了这个消息。萧峰也知道这辩聪先生是武林中的前辈所以想去问问带头大哥的事情,这都半年了还没有消息他也有点急。对于萧峰出现在曼陀山庄两人也没表现出什么惊奇,自从赵允让来过曼陀山庄之后王夫人的性子也改了一些,倒是也不排斥让女儿多交些朋友了,对于萧峰这样的英雄豪杰自然是绿灯放行。
“擂鼓山?”王夫人也从房中走出来,她对着个地名还是很敏感的,毕竟赵允让告诉过她她父亲无崖子就在擂鼓山。
“王夫人。”萧峰还是十分客气。
“那萧大哥我也跟你一起去。”赵仲璲很是激动,这件事赵允让早就交代过他。
“我和语嫣也去。”王夫人走过来说到。
“娘啊,你是想去找外公。”王语嫣走到王夫人身边说道。
“不错,虽说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照顾过我,甚至没有跟我见过面,但是他终究还是我的父亲。而且他被丁春秋打伤下半身残废,我这个当女儿的也理应去看看他。”王夫人语气沉重。
“师叔,师叔祖在擂鼓山?”赵仲璲为了追求王语嫣自然是要和王夫人攀关系的。其实他还真不知道无崖子的事情,当日比较匆忙赵允让只是让他务必在辩聪先生发帖后赶到擂鼓山,但是并没有告诉他原因,如今听王夫人这么一说他心中也猜到了几分。
“不错,这是师伯告诉我的应该不会错。”王夫人很确定,赵仲璲一听是自己祖父说的,那肯定就是真的……好吧他有点迷信赵允让。
“既然如此,我们就同行吧。”萧峰沉吟了一下说道,没想到王夫人的父亲就是赵允让的师弟,那他一定也多少知道些东西吧,萧峰对这一行抱有的希望更大了。
“好,我收拾一下我们即刻上路。”王夫人说道。
于是当日,赵仲璲、萧峰、王夫人、王语嫣、阿朱和阿紫一行六人向擂鼓山进发。
至于段誉,前几天他就收到他爹段正淳的来信,让他去丐帮送信以此来解释一下马大元的死因。不过他却找错了人,全冠清在将段誉敷衍走之后便把信烧了。
赵仲璲六人几日便来到了擂鼓山,此时段誉正在与苏星河对弈。段誉每一步都要考虑很长时间,而反观苏星河却落子如飞,很快段誉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
“聪辩先生所布下的珍珑棋局,当真是奥妙无比,在下实在破解不了。”段誉很快就缴枪投降。
苏星河因为碍于和丁春秋的约定无法开口说话,故而只是捻了捻胡须微微一笑。
旁边的薛慕华开口道:“珍珑棋局乃是围棋中一种故意刁难对手的布局,一般只有十余子至四五十子之间,不过这局珍珑棋局至少两百余子,现在段公子能下十八路已经是颇为不易了。”
段誉听闻后谦虚一笑点了点头。
“二弟。”萧峰率先叫出声来。
“大哥。”段誉转过头看到萧峰很是欣喜连忙走了过来,“没想到大哥也来了,大哥可也是来和聪辩先生对弈的?”
“你大哥我只是一介粗人哪里会什么围棋。”萧峰摆了摆手,要是打架萧峰自然是没的说,但是对于下棋他可真是一窍不通。
“王姑娘,你也来了。”段誉又看到萧峰身后的王语嫣很是高兴,不过他脸上的笑意便收住了,自然是他看到了王语嫣身旁的王夫人。
“王夫人。”段誉微微一礼。
“哼。”王夫人对于段誉还是很不待见的。
“段兄原来早就到了,不知道有没有解开这珍珑棋局呢?”赵仲璲因为王语嫣的关系和段誉一直不对付,于是便出言挤兑道。
“聪辩先生的珍珑棋局神妙无比,岂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解开的。”段誉嘴上也不肯吃亏,这明显就是说我解不开你也别想解开。
“那我们就拭目以待吧。”赵仲璲一点也不生气似乎很有把握。
“乔峰,我师傅这次似乎并没有邀请你这个契丹人吧。”薛慕华对于萧峰还是有着很深的怨念。
“在下已经改名萧峰,乔峰之名还请不要再提。在下这次前来只是为了询问一件事情,并无他意。”萧峰倒也不生气,毕竟对方医治好了阿朱对他也算是有恩。
“请问聪辩先生是否知道三十年前雁门关外之事?”萧峰转而对着苏星河问道。
“星宿老仙,法架中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还没待苏星河反应谷外便传来一阵骚乱声,丁春秋到了。阿紫听到这声音不由心神一震赶忙躲到萧峰身后,不敢露头生怕被丁春秋发现。
不一会儿只见丁春秋便被星宿派门人八抬大轿抬进了谷里,为首的一人不断地带领着其他人喊着口号吹嘘丁春秋,丁春秋手持一把羽毛扇一脸笑意地坐在轿子上似乎很是受用。
“哈哈……”丁春秋自轿上下来发出一阵狂笑。站在薛慕华旁边的两人见此情景便要上前与之动手,丁春秋见状脸色不变羽扇一挥两人便被打翻在地痛苦地捂着脸颤抖,明显是中毒了,然后便躺在地上没有了生息。
“丁老怪,你又在这儿滥杀无辜。”段誉气愤地道。
“嘿嘿,我道是谁原来是大理世子段誉呀,上次你杀我门人之事我还没找你清算,没想到这次你竟然自己送上门来。”丁春秋怪笑一声嚣张地说道。
“阿紫,没想到你也在这。”突然丁春秋发现了躲在萧峰身后的阿紫面色徒的一冷,“小阿紫,你偷了师傅的神木王鼎还不快快给师傅交出来。”
“姐夫呀,你要救我呀,这个丁老怪要杀我呀。”阿紫拽着萧峰的衣服可怜兮兮地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