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其他

大清太子爷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沉琴绝酒
“朱方旦已被处斩,他的事儿也就到此为止了,你们俩没搀和进来,也就不必打听内情了。”
胤礽正色道,“至于索大人的事,皇阿玛训斥他,那必然是他办砸了差事,这也是为官者在所难免之处,我若因这事儿心里不痛快,那实在是说不过去了。更何况,他虽是我的叔姥爷,但他同时也是皇阿玛的臣子,若是因为皇阿玛训斥他而觉得心里委屈,那我也委实太多心了些。”
胤礽虽如此说,但他心里也明白,康熙借故训斥索额图,恐怕办砸差事之说还是其次,康熙这还是在恼恨索额图带他去见了朱方旦的缘故,这样一想,胤礽也觉得多少有些对不住索额图,他本来不想连累索额图的,没想到还是害得索额图被康熙骂了一顿。
“太子哥哥,这件事真是大阿哥做的么?”
胤祉开了口,“大阿哥这些日子总是跟昌全阿哥在一处嘀嘀咕咕的,我也不知道他们在一起说什么。不过他们已经不怎么跟我说话了,我觉得倒是比从前清静些。只是,我听说,太子哥哥那日出宫后,大阿哥也出宫去了,而且大阿哥是去找皇阿玛的,也不知道大阿哥跟皇阿玛说了些什么,听说大阿哥被皇阿玛骂了一顿,灰溜溜的就回宫来了。后来就说惠妃娘娘第二日就去皇阿玛跟前请罪,听说还碰上太子哥哥了呢!太子哥哥,惠妃娘娘是不是还跟你说了些什么啊?其实宫里私下里都在说,说惠妃娘娘求太子哥哥替大阿哥在皇阿玛跟前说个情,据说是大阿哥在皇阿玛跟前告状诬陷太子哥哥来着。”
不等胤礽开口,胤禛跟着点头道:“对啊,宫里都在流传,说背地里大阿哥在皇阿玛跟前告状,专说太子哥哥的不是,结果得了皇阿玛的一顿骂,惠妃娘娘去请罪,皇阿玛还不肯见她,后来还是梁九功出来说了什么,惠妃娘娘才走的。我看,这次的事儿就是大阿哥做的,只不过皇阿玛为了维系太子哥哥与大阿哥之间的情分,才让这事儿平息下来的。佟额娘跟我说,皇阿玛不希望太子哥哥和大阿哥闹得太僵,到底是兄弟,总该和睦些,皇阿玛也很是为难的。”
“但是这事儿也不是皇阿玛想压就能压下去的,佟额娘说,宫里宫外都在传说这些事,不过是碍着皇上不敢明说罢了,这里头又牵扯着明相和索相,所以这不好听的话也多,”胤禛望着胤礽道,“太子哥哥,这摆明了就是大阿哥不对,你真的要咽下这口气么?若是你不方便出面,不如教我和三哥个法子,我们也整他们一回,也好叫他们知道咱们不是好惹的!虽说皇阿玛刻意压下这件事是为了兄弟情分,但大阿哥这举动我是瞧不上的,总觉得咱们不理不睬的倒像是吃了亏。”
胤礽听了胤禛这话,挑眉看向他:“皇贵妃还与你说这些?”
胤禛点头道:“对啊,佟额娘说,有些事我是应该知道的。若是我不知道,将来也总是要知道的,不如现在就告诉我。当然了,有些事儿她没说,是我自个儿问的。不过我问什么,只要是佟额娘知道的,她都会告诉我的。”
胤礽听了,又转头问胤祉:“荣妃娘娘与你说过这些吗?”
胤祉答道:“额娘从不给我说这些。有时候提起了,也只会说一点点。我都是听奶娘宫女太监们说的,再就是在书房的时候,偶然能听到一些传言。我也问过额娘的,但额娘说,我正该好好读书,不必张罗知道这些事。”
胤礽听了暗自点头,果然还是皇贵妃的教育法子深得他心,荣妃这样调/教胤祉,就算胤祉将来读再多的书,这样闭目塞听也终非长久之事。
胤礽心里默默猜想,难不成荣妃不跟胤祉说这些,难道是不希望胤祉参与太多的兄弟之争?皇贵妃什么都肯跟胤禛说,这样看起来,皇贵妃是并不忌讳胤禛参与这些事情的。
胤礽想到这里,又想起索额图曾经跟他说过的话来,思索片刻,他才开了口:“大阿哥与我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想来你们也是知道的,从前那件事出了后,大阿哥心里恨我。他忍了几年,这回就想用朱方旦这件事来害我,只不过结果并不如他料想的那样。大概他是不会罢休的。何况,若没有几年前的那件事情,就凭着我两个的身份,我跟他之间也难和睦。”
“这回的事情不是偶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你两个跟我好,大阿哥势必将你两个视作跟我一党的人。像这回这样利用三阿哥来陷害我的事儿,将来也还会发生的。你两个得想好了,往后是跟我保持距离,还是继续跟我好,你们总得做个决定才好。”
胤礽还以为他兄弟两个听了这话总得想一想,哪知他话音刚落,胤祉和胤禛倒是异口同声的道:“我们愿意跟着太子哥哥!”
胤礽一愣,继而笑道:“你们俩是真愿意啊?”
胤祉和胤禛同时点头,再一次表示肯定道:“恩,当然是真的!”
胤礽这才笑开了怀,道:“那也行,跟着我就跟着我吧。但既然你们跟着我了,也少不得依着我的规矩来。大阿哥那边我自有盘算,要说设局算计他的话,也不必急于这一时。眼前最要紧的还是咱们的课业,旁的事也就不必放在心上了。横竖有皇阿玛在,不会叫咱们真的吃亏的。只要你们警醒些,不要着了大阿哥的道就是了。”
如何对付胤禔,他心中自有盘算。小打小闹的还击报复他是看不上的,那样做的后果,也无非是让胤禔再被康熙训斥一顿罢了,反而白白浪费了他的心思。更何况,康熙还不愿意看到他们兄弟交恶,他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么没眼色,非要着急报复让康熙失望。
要报复胤禔其实很简单,只要布置得当,找机会彻底毁掉他争夺太子之位的资格,也就彻底的断了胤禔的跟,让他无力再跟自己争。





大清太子爷 第54章
定在翌年五月的出阁讲书越来越近了,胤礽已经没有心思再管旁的事情了。
这样无心旁骛只一心奋斗的日子,总是会让他想起高三备考之时和毕业论文答辩之时。
康熙已有了旨意,给他寻合适的讲官人选。正月,在毓庆宫讲书。三月,在九卿会集之下在文华殿讲书。五月,则是在讲官、九卿以及康熙都在的情况下讲书。嗣后给他挑选教他学问的满汉师傅。再之后,每隔一个月,他都要在毓庆宫讲书一次。等畅春园建好之后,他再带着满汉师傅入畅春园无逸斋读书。
时光飞逝如流水,文华殿落成后,胤礽行皇太子出阁读书典礼,而后如期入文华殿讲书。
嗣后,康熙择定达哈塔、汤斌、耿介三人为皇太子讲师。只是畅春园图样刚刚敲定,正预备破土动工,康熙令皇太子暂在懋勤殿读书,等畅春园建好之后,再行迁去。
胤礽在文华殿众人跟前讲书之际,总恍惚有一种毕业答辩的感觉。四书五经,他早已深通义旨,讲起来也不会太费劲,看着诸位大臣望着他那惊为天人的眼光,胤礽心里涌上来小小的得意与满足。
再看康熙,那眼神骄傲的几乎让人无法忽视,他望向胤礽的眼神里写满了宠溺和赞赏,还闪烁着群臣都能看见的水光。
讲书毕,康熙照例宣了给胤礽择定的三位满汉师傅觐见,他将胤礽也留了下来,并且对他道:“这三位都是朕特意替你挑的。皆是性情耿直品性温厚的人,最适合辅佐你读书了。今日朕宣他们来,一则为了考校他们的学问;二则也让你提前看看他们。”
胤礽依言留下,侍立在康熙身边,预备看康熙给他预备的老师。
三人依次走了进来给皇上、皇太子请安。
果不出胤礽所料,一眼望过去,这三个人皆是年逾六十以上的老人了,胤礽忍不住在心里吐槽,到了这个年纪的老臣,还能不品性温厚么!
康熙叫了起,脸上带笑道:“朕选伊等为皇太子之师,实对伊等抱有极大希望的。皇太子乃朕之嫡子,自有敕封太子之位,自幼聪颖伶俐,及至九龄便熟读四书五经通晓义理,满文蒙文皆已熟记熟用,是朕最卓越之子也。朕自今日起将皇太子交给伊等,还望伊等实心辅佐皇太子,用心教授皇太子才好。”
达哈塔三人都颤颤巍巍的跪下谢恩,同声道:“臣等必尽力辅佐皇太子!”
康熙抬抬手,让三个人起来,这间隙里,他看了胤礽一眼,胤礽知道,康熙这是要开始考校三人的学问了。
说实话,康熙接下来对着三个人提出的问题,胤礽都能听明白,但是他全都不知道答案是什么。甚至在听到康熙对着汤斌和耿介提出的问题时,胤礽都只是似懂非懂,至于答案,就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对达哈塔,康熙是用满文提问题的,胤礽就看见达哈塔想了许久,着急的冒了一脑门子的汗,等康熙等得有些不耐烦的时候,达哈塔才支支吾吾的答出来了。胤礽瞧康熙的模样,似是对达哈塔的答案不甚满意,只是勉强点了点头而已。
而汤斌和耿介就没有这样好的运气了。他两个对康熙提出的问题,完全不会答。脸上虽不至于像胤礽一样面露茫然之色,但都是一副苦苦思索而不能成答案的模样。他二人比达哈塔停顿的时间还长,到最后还是依旧没有说出答案来。
二人惶恐不已,都伏地请罪:“皇上恕罪,皇上所提之问题,臣等答不出来。”
康熙一听立刻沉了神色,可看着胤礽在这里,他也没有生气,却也没有立刻叫汤耿二人起来,只沉声道:“你等是朝中公推的学问深厚之人,连朕这等问题都答不出,还如何教导皇太子?朕日理机务尚能手不释卷日日读书,你等年老宿儒,怎可懈怠学问?朕不会裁撤你等,但你等也要用心读书,将来,朕不仅要考校皇太子的学问,也要考校你等的学问,若皇太子不能有所精进,或你等也无精进,朕无赏,却是要治罪的!伊等可明白?”
汤耿二人忙答道:“臣等明白。臣等一定遵照皇上的意思勤加学习并好好辅佐皇太子治学!”
考校三人学问,结果三人表现不佳。康熙也失了兴致,连他所说的第一道题都答不出来,再问下去也是枉然。康熙遂摆摆手,让三人走了。
康熙转头对着胤礽不无遗憾的道:“胤礽哪,他三人学问虽不好,但教你尚且还能应付,你放心,等你再大些,便可以天下为师,到时朕也可以教你,便也不必再费这番心思选如此惰学之人来教你了。朕瞧咱们满人还好,倒是汉臣,自恃学问深厚,偏偏他们的学问,还不如朕这个满人!”
康熙心道,若非皇太子出阁从师早有定例,他是绝不会依着那些规矩让遴选臣子来教胤礽的,他必要亲自教胤礽方好,大臣们只需辅佐就是了。
也不知胤礽跟着这几位读书,将来究竟读成个什么样子。康熙心中担忧,便决意即使胤礽有了师傅,他对胤礽的教育也不可放松。
胤礽对康熙这话真心不赞同,不过他并未反驳,只点头微笑道:“阿玛说得是。”
不管汤耿二人学问如何,他们也都是年逾六十的老学究了,又是当了一辈子差的老臣,康熙当着他的面这样不留情面的斥责和训斥即将要成为他师傅的人,胤礽心里到底还是看不惯这样的行径的。
若他果真是个九岁的小孩子,看见自己父亲如此对待自己的老师,恐怕对老师的尊重和信服也就无从谈起了吧?
康熙样样都过得去,要说起这个尊师重教,做的真是不好。
胤礽本来心里挺高兴的,从乾清宫出来后,这心里就沉甸甸的。走了不多一会儿再抬头,却意外发现达哈塔三人就在他前头慢慢的走,还没来得及出乾清门。胤礽转念一想就明白了,三人年纪大了,走路慢得很,所以比他早走了一会儿,却也并没有走多远。
胤礽忙赶了上去。
三个人本来慢悠悠的往乾清门走,在皇上那儿受了惊吓的心还没有缓过来,冷不丁看见皇太子出现在自己面前,都有一瞬间的愣神,愣神之后就是惊吓,反应过来之后,三个人就要往地上跪去,要给胤礽请安。
胤礽真是不忍看见三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对着自己下跪请安,忙上前一步扶了离他最近的汤斌一把,口中笑道:“三位将是要做我师傅的人,这礼可以免了。三位年纪大了,可以不必总是跪来跪去的。按理说,也该学生给老师行礼才对。”
胤礽还没动,这话倒是把三个人吓了一跳,汤斌忙摆手道:“这个使不得!使不得!皇太子真是折煞臣等了!”
“臣等陋学之人,忝居太子之师是臣等天大的福气,并不敢要太子给臣等行礼。”耿介一头的汗,简直觉得自己要热晕了,偏生走不得,跟皇太子说话还得提着精神,他心里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啊。
胤礽看他三个热得着实够呛,又见他三个形神戒备丝毫不敢放松,心里也替他们觉得累,本来有心为了方才的事儿想安慰他们几句,又怕三人听了越发多心,想了想,也只是笑道:“三位老师客气了。我年纪小,要向三位学的东西多得很。我纵使再天资聪颖,也比不得三位学了一辈子的学问。就连皇阿玛的学问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而来的,也并不是天下掉下来的,所以我是不敢自满的。三位在皇阿玛跟前是臣子,但是在我跟前,就是老师,并无其他。”
“何况,谁人能生而知之?就连皇阿玛,也有他不知道的事儿。三位其实也不必妄自菲薄,方才的事,我并没有放在心上,所以三位也无需放在心上的,咱们该做学问还是继续做学问就好了。”
胤礽言罢,不等三人回他的话,就转身走了。他也不是不想听三人对他这话的想法,但师生尚是初次见面,彼此都还不熟悉,要想让三人放下心防也是很难的。他又不愿意听那些虚伪无意的客套话,所以只能选择离开。毕竟,他已将心里想说出来的话都说了,这就够了。
三人在阳光下望着胤礽远去的背影,默默无言。
半晌,达哈塔转头用生硬蹩脚的汉文问汤耿二人:“方才皇太子跟二位说了什么?”
胤礽方才的话,都是用汉文说的,达哈塔不会说汉文,所以他完全听不懂。所有他的动作,都是跟着汤耿二人一同做的,他心里也挺郁闷的,汤耿二人都是汉人,皇太子照顾汉臣,说汉文,偏偏忽略了他这个满人听不懂汉文啊……
汤斌和耿介也不懂满文。听达哈塔这样问,两个人没法儿跟他解释,最后还是耿介一咬牙,憋了一句极其难听的满文出来:“皇太子说我等很好。并无他事。”
达哈塔哦了一声,他放心了。
汤耿二人却没达哈塔那么心宽,他二人是好友,有些话不能当着达哈塔的面儿说,可等达哈塔走后,他二人却是可以说说悄悄话的。
汤斌道:“介石(耿介的字),你说,皇太子特意赶上来说这些话,是皇上吩咐他的吗?”
耿介摇头,低声道:“我觉得不像。皇上不会那样的。我瞧皇太子的模样,反倒像是特意赶上来安慰咱们的。你听他说的那些话,字字句句都是宽慰咱两个的话。不然,你说皇太子为何非说汉文不说满文呢?”
汤斌沉吟片刻,道:“你这么一说,我觉得也很像了。我之前还在想,外间传言皇太子宽厚仁孝会不会是夸大其词了些,没想到今日一见,果然当得起仁厚二字了。我私心里瞧着,皇太子仿佛比皇上还要宽厚些。我本来还担心,怕教不好皇太子,如今见皇太子这样,我反而不是那么担心了。”
“你快别说这样的话,小心被人听见又生事!”
耿介道,“皇太子到底还是年轻。那些话他能说的,那是因为他是皇太子,身份在那儿摆着,有些话自然是可说的。可孔伯(汤斌的字)你是什么人啊?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呢?皇上这些年亲自教导太子,他的心思谁都能看出来,他就是想教出一个翻版的自个儿来。你明白这意思么?那就是说,皇上是什么样儿,这太子就得是什么样儿的!皇太子是一丝一毫都不得违背皇上的意思的,纵使皇上宠爱皇太子,但像今儿这样擅作主张来找咱两个说话的事儿,皇太子日后是不能再做了的。倘或皇太子明白,那是最好。倘或皇太子不明白,咱们就得教他明白!这也是皇上的意思,你懂么?”
耿介叹道,“所以说啊,做太子之师一点也不容易,这责任和风险都是重逾千斤啊!皇太子方才说做学问就只是做学问,哪儿有那么容易呀!所以说啊,孔伯你可千万不能糊涂。到了太子身边,还得比做臣子时更要谨慎、小心。”
“我明白我明白,”汤斌点头道,“我只是瞧着太子聪颖,起了爱才之心了。也幸而当初选太子之师时,我举荐了你。要不是你跟在我身边,我只怕还看不到这样深。如今叫你一说,我反而忧虑甚深哪!”
耿介听了这话,反而笑起来:“你也不必太忧虑。听方才皇上的意思,咱们横竖不过是教几年的事而已。实在不行,还可以老病乞休,不会有什么大事的。我看皇上素来自恃甚高,太子发蒙都是皇上亲自教导的,所以选旁人做太子之师,皇上终究是不放心的。何况,皇上已经明言了,他对我等并不满意。想来等太子大了,皇上还是会亲自教导的。”




大清太子爷 第55章
康熙来给孝庄请安,带着一脸的春风得意,不住的夸赞胤礽聪慧:“文华殿上,胤礽声音清朗,孙儿观九卿群臣,个个都让胤礽给镇住了。孙儿还算不上是少年英主,但孙儿敢保证,等将来胤礽即位后,必然是个英主!”
孝庄听了只是笑:“胤礽表现的好,皇帝这么高兴呀!其实我倒觉得,皇帝已经称得上是英主了,至于胤礽嘛,若皇帝教导得当,将来也是不错的。”
康熙自得了一番,忽又想起自己考校达汤耿三人时的情景下,当下就有些面色不愉,抱怨道:“孙儿方才带着胤礽考校达哈塔、汤斌、耿介的学问,结果孙儿的第一个问题汤耿二人就答不出来,这还是朝中公推的博学之人,这样的人教胤礽,孙儿真是着实不放心啊!孙儿心中总是忧虑,连公推之人都是如此,那旁人只怕是——”
康熙之话未尽,但意思已然很明显了,他的忧虑不言而喻。
孝庄却表现得很轻松,她只是对着康熙笑道:“皇帝又故意问了他们很刁钻的问题吧?我还不知道你的性子么?你必定又是故意选了极其刁钻古怪的问题问人家,好让人家答不出来,借此在胤礽跟前显示你的博学。我还知道,你这么做,也是为了在师傅们面前树立胤礽的威信,不叫他们仗着自己博学欺负胤礽,是不是啊?”
康熙被孝庄戳破心思,也没有否认,只笑道:“知孙儿心思的,莫若祖母了。”
孝庄没答话,也只是笑了一笑。
待康熙走后,孝庄才悠悠的叹了一口气。
一直侍立在一旁的苏麻喇姑见孝庄叹气,便笑道:“您这是怎么了?太子顺利举行了出阁典礼,听皇上方才的话,太子在文华殿讲书也分明讲得很好,这说明咱们大清国后继有人了。皇上都这么高兴,您也该高兴才是,怎么还叹气呢?”
“我倒不是为了这个,我是为了仁宪,”孝庄道,“当初胤礽还小时,我就想着让仁宪教导他,就像我曾经教导皇帝那样。但我的心虽是好的,可如今到底也没成个事。皇帝是一心要亲自教导胤礽的,偏偏仁宪又不像我,所以到底也没有如我所想的那样。”
当初孝庄多半是出于为仁宪太后考虑的心,怕自己去后,仁宪太后无所依傍,才会提出这个建议的。也是为了这个,他怕仁宪太后学识浅陋无法教导胤礽,才让苏麻喇姑拿了一堆书去仁宪太后那里,除了要教会仁宪太后满文之外,还要给她好好突击一下学问。
哪知道,她的这一计划因为康熙的强势干预和仁宪的学习进度极慢而夭折了。到了最后,胤礽还是搬去了毓庆宫,由康熙亲自教导。
其实,孝庄自己心里也知道,胤礽是太子,是必不能给仁宪教导的。再说了,就仁宪的学识程度,也不足以教导胤礽,她不过是借此让仁宪有个机会接近胤礽罢了。当时她心中最理想的构图,就是康熙和仁宪同时教导胤礽,借此促进三个人之间的感情。只可惜,理想是好的,实践起来却无比的困难。
“可即便如此,如今皇太后和太子爷还不是因为您当初的提议而好好的么?”
苏麻喇姑笑道,“您都是为了他们好,又何必拘泥于形式呢?您和皇上当初那是形势所迫,您不得不亲身教导皇上成人成才,何况皇上当时阿玛额娘都不在身边,您教导他也是理所当然的。可太子爷不一样啊,皇上是难得的英主,又极疼他,自然是要亲自教导太子爷的,而皇太后又不是醉心学问的人,她只能照顾太子爷,若是谈教导,恐怕是不成的。其实我倒是觉得,如今这样才是最好的,皇太后跟太子爷有天伦之乐,皇上也可以独享教导太子爷的乐趣,而您也不必担心您百年之后皇太后无处着落,这岂不是三全其美么?所以啊,说起来,这到底还是您的功劳。这件事儿,还是办成了的。”
孝庄想想也是,遂笑道:“你说的不错,好歹因为我,皇帝眼里如今还能看得到仁宪,只要仁宪对胤礽好,将来我不在了,皇帝因为胤礽,也不会忘了仁宪的。”
——
胤礽完成了太子人生中的头一件大事,心情也变得极好起来。虽然往后将会有更多的挑战等着他,但是也不妨碍他小小的休憩放松一下。
五月的夜没有白天那么热乎,晚上的微风也带着初夏的温柔与和煦。
胤礽不看书了,也不写字了,他让人架了个梯子在侧殿旁边,跟着就带着大白爬上了屋顶,躺在房顶横梁上枕着手臂看星星。
仁宪太后最近这些天身子都有些不舒服,也就不大方便将大白留在宁寿宫里了,仁宪太后本想将大白送到小达子那里去让他养几日的,胤礽听说了之后,倒是不忍心让大白又回上驷院去,便将大白带回了毓庆宫,命小达子改由每天来毓庆宫探视大白,等仁宪太后的身子骨好了,再给送回宁寿宫去。
大白和他亲,看他闲闲的躺在横梁上,已经长成一只成犬的大白也乖乖的俯卧在胤礽的耳边,睁着如黑夜一般深邃的眼眸瞧着他,瞧了他半晌,大白兀自呜咽一声,闭上眼睛养神去了。
1...2223242526...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