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一方
墨言接到王灿要来的消息,立刻带着马均和蒲元在门外等候。
他知道王灿要来,非常的高兴。
以前墨言隐居遁世,一心锻造兵器,但是饱受材料和金钱制约,很多事情都是有想法,却因为没有资源和钱财支持,无法实现。现在汉中的资源都任由墨言使用,不用担心钱财的问题,墨言带着马均和蒲元可谓是如鱼得水,日子过得非常的滋润。
“来了,来了!”
墨言望见马车行驶在匠作坊门口停下,当即迎了上去。
等王灿下马车,墨言、马均和蒲元又恭敬的朝王灿揖了一礼。王灿摆摆手,带着一众人往匠作坊里面走去,一边走,一边问道:“墨老,匠作坊运转如何”
王灿没有直接询问连弩的事情,而是询问匠作坊的事情。
这也是一种手段,体现出王灿是关心匠作坊,非常重视匠作坊的。
墨言听了王灿的话,激动地说道:“回禀主公,匠作坊目前有能够熟练锻造钢刀的工匠三十人,正在学习锻造的学徒三百人,所有匠作坊的人都戮力同心,努力地学习,争取为主公锻造出更多的好兵器。”
王灿点头,夸奖道:“匠作坊的展离不开墨老的努力,墨老辛苦了。我也听人说了,蒲元和马均虽然能力出众,各有擅长,但是两人搞研究的时候都是沉迷于其中,很少管理匠作坊的事情,若是没有墨老主持大局,匠作坊也无法展到现在的地步。”
墨言听了后,褶皱的老脸焕出璀璨的荣光。
马均和蒲元闻言,尴尬的笑了笑。
两人各有所好,马均痴迷于明,蒲元痴迷于锻造钢刀,都很少管理匠作坊的事情,所有的事情几乎都是墨言处理。
王灿和墨言说了好一会儿话,然后话题一转,问道:“墨老,仲德公说匠作坊明了一种新式连弩,可是属实”
墨言点点头,说道:“的确如此!”
王灿闻言大喜,哈哈笑道:“好,有了连弩,汉中又增加一大利器,墨老功在千秋啊。”
墨言摇摇头,说道:“主公,新式连弩是德衡观摩了秦弩,在秦弩的基础上,明出来的,这是德衡的功劳。”
王灿可不管这些,只要弄出了连弩就行,他笑说道:“德衡明出新式连弩,功劳甚大。但是,德衡虽然有大功,可没有墨老主持大局,德衡也无法心无旁骛的做事情,墨老之功不可抹杀呀。”
马均听后,深以为然的点点头。
对于马均而言,一个好的环境非常重要。
要搞明,要把一个好的想法做出来,不仅仅需要财力的支持,还需要耗费无数的精力。若是马均既要管理匠作坊的事情,又要搞明创造,难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明上。想要管理好匠作坊,又能够搞明,难度实在太大。
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便是这个道理。
一行人来到马均的科技院,其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新玩意儿,都是马均构思出来的。
王灿走到摆放连弩的地方,拿起连弩,仔细看了看,然后才出声问道:“德衡,你明的连弩威力如何”
马均回答道:“主公,这连弩是在秦弩的基础上改进而来,轻便灵巧,容易携带。攻击力也非常强,十丈内穿金裂石,三十丈内一箭穿喉。只要是使用连弩瞄准了,百百中,不会出现任何意外。连弩不似弓箭,没有臂力要求,不管是身体强壮或者是身体瘦弱的人,只要安装好箭矢,扣动机括,就可以射了。”
王灿又问道:“一次能射多少支箭矢”
马均回答道:“五支。”
王灿听后,心中浮现出关于诸葛连弩的事情来,传闻诸葛亮明的连弩能够一次性射十支弓箭,厉害无比。沉默了片刻,王灿又问道:“德衡,难道就不能射更多的箭矢,八支或者是十支”
马均摇头苦笑,说道:“主公,连弩锻造出来后,使用的箭矢都是专属的镔铁弓箭,长度、粗细都是特定的,一旦过五支弓箭,就无法一次性射出去。”顿了顿,马均又说道:“想要射十支弓箭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需要将现有的连弩进行改装,让连弩能够容纳十支弓箭,改装后的连弩重量和大小都将会生很大的变化,很可能不利于轻便携带。”
王灿听了后,也是点点头。
要保证连弩能连十箭,等各方面都要改进,肯定不合适。
王灿忽的问道:“德衡,连弩可有名字”
马均答道:“尚且没有名字,既然主公来了,请主公命名。”
王灿想了想,说道:“既然连弩是你制作出来的,就以你的名字命名,从今以后,这连弩就叫做‘马均弩’。”
马均听了后,神情激动,脸上浮现出欢喜的神情。
能以自己的名字成为武器的名称,无疑是最大的荣耀。
墨言站在一旁,见马均愣住了,急忙替马均拜谢道:“多谢主公!”
马均见此,也是连忙朝王灿拜谢。
墨言眼中精光闪烁,说道:“主公,既然有了马均弩,您给士兵们使用的钢刀也命名吧!”
王灿目光扫过三人,点头说道:“钢刀是你们三人合力锻造出来的,取你们的名字出来命令显得太过荣长了。我看这样,就以汉中的‘汉’字来命名,称‘汉刀’,不仅有汉中的意思,也有我大汉朝的意思,你们以为如何”
&n
第344章 内患生
太守府,大厅。
王灿身着一袭黑袍,腰缠玉带,头戴古冠,一脸肃容,端坐在大厅主位上。
下方,左侧坐着程昱和郭嘉,右侧坐着荀攸和王越。
程昱老神自在,微微眯着眼睛,伸手捋了捋颌下的美髯,脸上露出自得的神色;郭嘉盘腿而坐,斜斜歪歪的,没有半点正紧;荀攸也是身穿官服,头戴古冠,打扮得一丝不苟,说来荀家的人都很讲究,荀攸如此,荀彧也是如此;王越坐在荀攸下方,也是正襟危坐,双手合拢,放在袖口中。
王灿目光掠过四人,最终看向荀攸,问道:“公达,我意攻打刘焉,你有何看法”
荀攸朝王灿拱了拱手,朗声说道:“主公,距离击败张鲁已有四月有余,经过四个月的展,汉中军的实力已经得到极大地提升。同时,秋收已经完成,百姓屯粮入库,多余的粮食也卖了。时至今日,汉中兵精将猛,百姓丰衣足食,正是攻打刘焉的大好机会。攸认为,主公可以檄文,昭告汉中百姓,讨伐刘焉。”
王灿想了想,说道:“如此一来,还需要招募士兵才行啊。”
荀攸点头,说道:“的确如此,我汉中精锐足够,有汉中兵三千人,破军营八百人,陷阵营八百人。所有士兵都配有汉刀,都是精锐士兵,但数量毕竟太少,难以震慑刘焉。因此,必须要重新招募百姓参军,让更多的百姓入伍当兵。此次招募士兵,至少要三万大军,才能攻下成都,击败刘焉”
王灿深吸口气,脸上露出深以为然的神情。
若仅仅是击败刘焉,三千汉中兵再有陷阵营和破军营配合已经足够了。但王灿不仅要攻城掠地,还有将攻下来的地方稳定下来,需要的就不止三千士兵,毕竟三千士兵击败敌军后,不可能不留下士兵把守,就立刻离开。
郭嘉听了荀攸的话,蓦地抬起头,说道:“主公,嘉以为,暂时不用檄文”
王灿问道:“奉孝,这是为何”
郭嘉沉声说道:“兵法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四个月以来,汉中一直和刘焉打口水仗,双方你来我往,都只是限于口头交锋,并没有派出实际的兵力进行交战。刘焉以为我汉中兵力不足,也没有任何防备。因此,嘉认为应该突然出兵,攻打距离汉中最近的南江县,大军再继续长驱直入,直下成都。等刘焉得知主公出兵后,再檄文,声讨刘焉。”
“闪电战”
王灿听了郭嘉的话,脑中突然闪过‘闪电战’三个字。
郭嘉的意图,便是突袭刘焉,打刘焉一个措手不及。王灿想着郭嘉的办法,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郭嘉问道:“主公,您以为如何”
王灿思虑片刻,说道:“奉孝的建议很好,很适合用于攻打刘焉,不过,做戏做全套,既然要准备打刘焉一个措手不及,就先得转移刘焉的注意力,让刘焉忙于其他事情,无法注意我们,那才是派兵突袭刘焉的大好机会。”
说道这里,王灿目光看向王越,吩咐道:“子武,你返回英雄楼后,立即着手让人联系贾龙,让他在益州制造混乱,转移刘焉的视线,让刘焉疲于处理益州的事情,无法顾及汉中的动向。”
“诺!”
王越抱拳回答。
旋即,王越又说道:“主公,卑职有一言,不知当讲否”
王灿说道:“但讲无妨!”
王越深吸口气,说道:“既然主公要和刘焉交战,益州是越乱越好。最近安排在益州的探子回报,说刘焉经常出府去道观祈福,我们可以制造混乱,派人刺杀刘焉,使得益州内乱,这样更能方便主公起事。”
王灿闻言,惊愕的看向王越。
程昱、荀攸和郭嘉也是一脸错愕的神情,看向王越露出惊讶的神情。
三人都是谋士,都能够布局谋划,而王越一介武夫,竟然也懂得使用计谋了,顿时让三人生出刮目相看的想法。王越目光掠过王灿四人,眼中闪过一抹得意,说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越和三位先生相处,常感鄙陋无才,故而每日勤恳读书,几个月的时间,倒也读懂了一些道理。”
“哈哈哈……”
王灿抚掌大笑,说道:“子武如此年纪,尚且能静下心读书,当为我辈楷模。”
王越捋了捋颌下胡须,笑道:“主公过誉了。”
虽然是自谦,但王越眼眸中依旧是露出难以掩饰的得色。他也是领教了郭嘉、程昱和荀攸的能力,只需要动一动脑子,就能够杀人于无形当中,而且见识三人运筹帷幄的本事,心生羡慕,开始努力读书。
对于荀攸三人的能力,王越看书后,更是体会深刻。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国!
这,就是谋士的能耐。
王灿看向王越,对于王灿的建议非常满意,说道:“子武之言甚为有理,完全可行。但是,想要搅浑益州的水,就必须要下辣手才行,刺杀的对象可以不限于刘焉,涉及和刘焉相关的人,比如说刚刚被立为世子的刘瑁,以及坚决支持刘焉的老臣,这些都可以成为刺杀的对象。不过,如有可能,最好不要伤及无辜百姓。”
说出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王灿都觉得自己假慈悲。
乱世杀人,可能不波及百姓么
想要完成刺杀刘焉的事情,不可能是刘焉送上门给你杀。必须有时间、地点等综合的情况结合在一起,才有机会。然而,当有机会的时候,百姓很有可能也在其中,成为无辜的牺牲者。只是,王灿心中依旧还有一丝羁跘,希望能够轻松地杀死刘焉,而不波及百姓。
王越也是急性子,急忙道:“主公,事不宜迟,越先行告退,去安排事情了。”
王灿点点头,目送王越离开。
等王越离开后,王灿目光看向程昱,说道:“仲德公,大
第345章 内有缘故
攻打刘焉,虽然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却还没有公布开来,仅有王灿的心腹知晓。
蔡邕一番诘问,语气不轻不重,但落入王灿耳中,却又显得不同。
他知道蔡邕和王允一样,都是保皇党,忠于汉室的老顽固。
至于历史上蔡邕为什么会因为哭董卓被王允杀死,无非是蔡邕和董卓有了瓜葛,使得蔡邕和王允分道扬镳。而现在因为王灿的缘故,并没有出现蔡邕和董卓有多深的交情,反而是蔡邕和王允相交莫逆,谋划着兴复汉室。即使蔡邕远离长安,远离朝廷,没有担任朝廷要职,仍旧心系汉室,并没有放弃中兴大汉的想法。
王灿心情有些沉重,一直以来,他都是礼敬蔡邕,现在看来……
他深吸口气,说道:“敢问老师,从何处得知这种事情,莫非是有小人谗言”
蔡邕哼了一声,喝斥道:“别给老夫耍花腔,既然老夫得到了消息,自然是确定消息属实后才开口问你的。找你来询问,老夫是想要当面确认情况是否属实”
“的确属实!”
王灿点点头,说道:“弟子已经下达命令,不日将要起兵攻打刘焉”
蔡邕盯着王灿,淡淡的问道:“原因为何”
说话的语气很平淡,好似和风细雨。
然而,王灿却明白他若是回答得不好,蔡邕很可能就要和他翻脸了。
王灿仔细斟酌了好一会儿,才慢条斯理的说道:“四个月前,刘焉派遣贾龙担任益州使节,出使汉中,传令让弟子入成都为官,其用意是想要让弟子离开汉中,去成都作为人质,以免汉中威胁刘焉。”
“弟子知道刘焉的想法,当时就拒绝了刘焉的命令,并且回复刘焉说只要是他的命令,弟子都会遵从,唯一的条件是不离开汉中。”
“刘焉得到消息后,立刻派张鲁攻打汉中。”
“弟子奋起反击,全歼张鲁大军,并将张鲁的脑袋送往成都,交给了刘焉,让他知道弟子虽然只是汉中太守,却也不是他刘焉想攻打就能攻打的。”
“刘焉收到张鲁的头颅后,恼羞成怒,又让人污蔑弟子不尊朝廷,罔顾国法,说弟子有不臣之心。然而,刘焉一边放谣言,一边却又公开立三儿子刘瑁为世子,吩咐心腹说等他百年后,让刘瑁继承益州牧的位置。”
“我大汉十三州,共有十三州牧,若是每一个州牧都像刘焉一样,将自己的儿子立为世子,直接继承州牧的位置,那朝廷岂不是成了空壳子,大汉十三州岂不成了国中之国,朝廷又有何用”
“刘焉安排好刘瑁的事情,又秣兵厉马,准备再战。”
“弟子虽然实力寡弱,却也不是省油的灯,不可能任由刘焉拿捏。”
“再者,刘焉不可能接受弟子长期占据汉中。他秣兵厉马,训练士兵,其目的就是准备消灭弟子,一统益州,将益州变成他刘焉的地盘。因此,刘焉和弟子之间迟早都有一战,必定会分出一个胜负来。这种情况,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制人,打刘焉一个措手不及。”
王灿说的话半真半假,有真话,也有假话。
张鲁被杀死,刘焉已经王灿被打怕了,不敢继续派兵出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