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东一方
禄东赞也跟着跪下,道:“我等愿意投降。”
“我等愿降。”
一个个吐蕃士兵,纷纷跪下来请降。
他们如今,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没有躲掉的可能。在如今的前提下,只能投降,数万的吐蕃士兵投降,呐喊声直冲云霄。
李靖捋着颌下的胡须,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他暂时没有搭理禄东赞和松赞干布,反倒是看向了身边的李承乾,道:“太子,你可知这吐蕃,为什么如此干脆的投降。”
李承乾道:“因为他们走投无路了。”
李靖摇头道:“太子,你的话对了一些,但不全对。”
李承乾闻言仔细的思索着,思考着李靖话里面的用意。片刻后,李承乾眼前一亮,说道:“卫国公,我明白了。他们之所以投降,第一个原因,是他们真的走投无路,只能是投降;第二个原因,是他们认为投降了,父皇可能会释放他们。因为,父皇要彰显大唐的恩德。只要释放他们回去,他们就又有机会卷土重来。”
李靖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道:“太子英明!”
对于李承乾的回答和反应,李靖也是颇为赞许的。李承乾作为大唐的太子,为人很是仁义,而且李承乾心思聪明,目光也极为锐利。
这样的李承乾,是李靖所赞许的。
大唐有这样的太子,是大唐之幸,是国之幸运。
李承乾眼眸眯了起来,道:“卫国公,既如此我们如今,该怎么处置他们呢?”
李靖微笑道:“太子,我们眼下先收降他们。把所有人收降,羁押起来。毕竟这一情况,是最为合适的安排。至于后续安排,再作考虑便是。”
李承乾闻言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意。
他明白了李靖的心思。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2133章 处置
随着李靖的命令下达,所有人都开始行动起来,收押一个个投降的吐蕃士兵。因为吐蕃方面都是数万人,单单是收降这一事情,就用了大半天的时间,等到下午傍晚时分,才完成了这一事情。与此同时,前面官道上布下了的**,也已经全部处理干净。
李靖把所有人羁押起来后,便率众往前,又再度回到了军营。
这个时候,军队驻扎下来。
李靖却安排了一队士兵往前,径直来到坞堡这里,把坞堡直接拿下。毕竟如今的坞堡,已经没有兵力镇守,轻而易举就夺取。
拿下了坞堡,那么便打通了通往吐蕃的道路。
大军能径直进入吐蕃。
李靖却暂时没有处置吐蕃士兵,也没有处置禄东赞和吐蕃,只是把所有人羁押下来。中军大帐内,李靖和李承乾相对而坐,李靖说道:“太子,这一战已经是取胜了,按照老臣的建议,便是所有吐蕃人,尽数处死。因为留下这些人,根本没有用处,只能是纵虎归山。至于禄东赞和松赞干布的处置,臣建议请示陛下。”
李承乾一听,很是惊讶道:“卫国公,所有的吐蕃人尽数诛杀,是否有些杀戮过甚了。”
李靖说道:“太子,老臣是军人,所以不提其他的道义上的事情,老臣考虑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一件事,眼下放走了禄东赞、松赞干布,以及所有的吐蕃士兵。他年,吐蕃一定还会寇边的,还会侵袭边境。到时候,必然有所损失,甚至于会有百姓惨死。”
“年年复年年,最终损失的百姓,可不止一两万百姓。因为眼下不覆灭吐蕃,等到吐蕃卷土重来,那么必然会损失无数的。”
“仇恨已经结下,就不可能化解。”
“所以与其仁慈,不如铁血。因为仁慈是假仁慈,铁血反倒是真仁慈。对于自己人,应该是给予各种优待,唯有对敌人,才应该是以铁血手段。”
李靖微微一笑,捋着胡须道:“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太子是否决定和采纳,就看太子自己的了。”
李承乾思索了一番,说道:“卫国公的分析,和先生其实相似,大体都是这个意思。我本人,也是赞同的。不过具体如何,具体该怎么安排,那就请父皇定夺了。”
李靖点了点头,道:“既如此,就由太子安排书信了。”
“没问题!”
李承乾点了点头,他安排那也没有什么。
当即,李承乾便回到自己的营帐,撰写了书信后,让人火速送回长安。消息送到长安时,已经是九月初,李世民一看到书信中的内容,顿时大喜。
俘虏禄东赞、松赞干布,且俘虏所有的吐蕃士兵。
这是大功一件。
只是李世民看完了所有的书信内容后,皱起了眉头。因为李承乾在书信中,提到了对吐蕃人的处置,而李承乾自己也表明了态度,那就是为了杜绝后患,以及震慑吐蕃人,杀所有的吐蕃人,在边境筑京观示威。
所谓筑京观,便是以尸体堆积而成。
这是示威。
不过涉及到数万吐蕃人的性命,李世民却是也不能一言而决,他当即安排了人召集房玄龄、杜如晦和长孙无忌来议事。
三人进入后,李世民把书信递给了三人看。待三人浏览完,三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为振奋。
因为这一战取胜了。
一战取胜,吐蕃自此便失去了根基,尤其连自身的赞普和大相都被俘虏,这对吐蕃来说,那简直是致命的影响。
李世民说道:“现在你们都看到了,那么都来说一说,你们打算怎么办?”
长孙无忌想了想,便直接道:“陛下,臣赞同太子的决定。我们如今的实力,已经是极强,吐蕃敢于胁迫大唐,敢于和大唐开战,这是必须要处置的。如果不杀鸡儆猴,南面周边的一些小国有什么想法。所以这一战,便彻底杀了这些人筑京观。太子的建议,臣极为赞同。”
李世民点了点头,道:“玄龄,你足智多谋,你有什么建议?”
房玄龄说道:“陛下,臣记得太子随卫国公出战时,太子身边有普济、玄照两位高僧,还有其余长安各寺庙的僧人同往。昔日,有十三棍僧相助陛下。如今,又有百余僧人相助太子,这是一桩佳话。但同时,这些僧人前往传法,也能让吐蕃人仰慕大唐的威严。有了这些僧人,又有了我们的大军,且俘虏了吐蕃的大军,如此天时地利人和,都不覆灭吐蕃,反倒是纵虎归山,那就错失良机了。所以臣认为,可以采纳太子的建议,杀吐蕃人筑京观立威。”
杜如晦道:“陛下,臣也赞同。”
三个人,持相同的意见。
李世民那棱角分明的面庞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说道:“没想到,这混账小子的决定,竟然是得到了你们的一致赞同。罢了,既然你们都同意,那么就按照太子的提议办。把所有吐蕃人,尽数处死,然后攻伐吐蕃。”
“陛下圣明!”
一众人齐齐开口说话。
长孙无忌话锋一转,忽然道:“陛下,臣听闻王先生已经回到长安了。”
“回来了吗?”
李世民显得有些惊愕,沉声道:“朕没有得到消息,而且朕还以为,王先生应该是在前线的,没想到都已经回来了。”
长孙无忌说道:“据臣所得到的消息,是王先生到了前线后,便用了神药,化解了太子的病情。紧跟着,王先生有用药给所有将士,使得疫病得到化解。自此后,所有将士便不再受到疫病的影响。等到吐蕃金巴布安排人来搦战,金巴布直接被王先生一禅杖打死了。可以说这一战,都是仰仗王先生。”
李世民叹息道:“王灿其人,对我大唐来说,的确是有大帮助的。他的存在,使得大唐强盛了太多太多。若非是王灿,我大唐会遇到很多麻烦的事情。若非是王灿,我大唐至今,恐怕还是步履艰难。尤其这一次太子这里,又是仰赖王灿,才有了如今的局面。从父皇,再到观音婢,最后到太子,我这一家人都是仰赖王灿啊!”
长孙无忌笑道:“陛下这么一说,臣也差不多啊!臣的妻子,以及臣的儿子长孙冲,都是仰赖了王灿。如果没有王灿,很多的事情都不好办。”
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点头赞同。
他们都认同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话,因为王灿的存在,对大唐帮助太大了。
李世民说道:“既然王灿回来了,朕便略微背上一份薄礼,前往拜会一番。毕竟承乾这一次能熬过一劫,都是仰赖王灿。”
长孙无忌道:“陛下圣明。”
对于李世民的安排,长孙无忌是举双手赞成的。
李世民当即回了书信给李承乾,便让长孙无忌发送出来,然后便起身离开了皇宫,径直往永兴坊的王家去。
李世民到了王宅外,门房根本不曾禀报,便带着李世民进入府内。李世民是径直到了书房中,他见到王灿后,没有等王灿行礼,而是主动向王灿揖了一礼,说道:“王先生,你火速赶赴前线,把承乾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这一切多亏了你。不仅如此,前线数百患病的士兵,也因为你而得到了救治,使得士兵死亡的情况被压制。这一切如果没有王先生,后果不堪设想。”
“多谢王先生。”
李世民很是谦逊的向王灿道谢。
因为有王灿,才能有攻伐吐蕃的轻松,若非是如此,这一战不至于如此的轻松。
王灿笑了笑道:“陛下不必如此,毕竟太子也是我的弟子,他称呼我一声先生,我自然是不能坐视不管的。更何况,和吐蕃一战,我作为大唐的一份子,自是不能不管的。”
李世民道:“王先生仁义。”
王灿话锋一转,继续道:“陛下,按照李总管的安排。他这一战,必然是能全部拿下吐蕃人,所以会涉及到对吐蕃的处置。这一点,陛下打算如何处置呢?”
李世民道:“王先生,先前已有太子的书信送回来,说已经生擒了吐蕃松赞干布和禄东赞等人,而且全部俘虏了所有的吐蕃士兵,太子涉及到了对吐蕃的处置上,请问该如何处置。朕和众人,已经是商议妥当了。所有的吐蕃人,尽数斩杀筑京观示威。”
“陛下处理,自是极为妥当的!”
王灿脸上露出了笑容,尽是赞同的神情。
对于王灿来说,覆灭吐蕃,那是最好的安排。因为吐蕃的存在,着实是没有必要。既然大唐是一个统一的帝国,那么四方寰宇,只要是大唐能够拿下的区域,自然是要全部拿下的。
李世民见王灿同意,也就不再多言,他又说了一些朝政上的事情,说了一些政务上的安排,便告辞离开了。
毕竟李世民这一遭来,主要是道谢。
如今已经道谢完,那么李世民也就回去了,而且李世民如今手中,还有诸多的事情要安排。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2134章 朝廷辩论
王灿呆在家中,忙碌自己的事情。他如今主要的事儿,就是陪着李悠,让李悠安心养胎。在这样的等待中,时间匆匆流逝,转眼进入新的一年二月。
这个时候,天气稍稍转暖。
至少不似寒冬时节那么冰天雪地了,所以这个时候,王灿已经时常陪着李悠转悠,毕竟理由如今怀孕已经有近八个月,这个时候时常走走,以后有利于分娩。
王灿没有去管朝中的政务,不过已经有消息传回,李靖率领大军已经杀入了吐蕃境内,抵达了吐蕃的国都琼巴城,覆灭了吐蕃。
自此之后,吐蕃覆灭。
而吐蕃方面,已经直接归属于大唐,要重新划分区域建立州县。另外一方面,普济、玄照两人已经带着人开始传教,广泛传播佛教的教义,要使得百姓信佛。
这些消息,是专门有人送入府内的。
王灿偶尔看一看。
全当作新闻看了。
这时代没有专门的新闻,也就是一些邸报,不过却是用处不大。王灿却是没去管,他在府上的日子悠哉悠哉,如今不搀和政务,不搭理政务,一切都挺好,所以懒得去弄新闻的事情。
而时间进入三月,已有消息传回,说是李靖率领大军凯旋。
大军已经是回到了长安。
李世民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前往迎接,欢庆李靖的凯旋。
王灿接到消息时,更有李世民亲自安排宫中的内侍,邀请王灿晚上的时候前往赴宴,这是为李靖、李承乾等众人准备的接风宴。
王灿答应了下来。
到傍晚时,和王灿一起入宫的还有李渊。
今日的李渊,身着华服,衣衫整齐。尤其他面色红润,精气神饱满,丝毫没有因为禅位而造成任何的影响,反倒是一派生活滋润的样子。
李渊笑道:“王灿小子,今晚上的接风宴,必然是极为热闹。说起来,这也算是我大唐的一大盛事。因为有你的参与,才有今天的盛况。虽说李靖是主角,李承乾是主角,但是,你也是主角之一。如果这一战没有你,那么和吐蕃一战,便尚未可知了。”
王灿笑道:“我不过是提供了一点帮助而已,不足挂齿。”
李渊却是摇头轻笑。
王灿可不是一点点的帮助,而是极大的帮助,甚至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要知道军中的疫病,在这时代是无解的,根本就无法化解,朝廷根本没有解决的方法。
所以王灿是关键。
李渊和王灿谈笑着,便往宫中去。
两人抵达了后,李世民、李渊是坐在同一排的,以示对李靖的尊重。而王灿这里,则是坐在了左侧的首位,即便是李承乾,也是坐在了王灿的下首。除此外,李靖坐在了右侧首位,然后依次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以及朝中的文武众臣。
文官武将齐聚。
堪称是人才济济。
李世民端起了手中的酒樽,说道:“讨伐吐蕃一战,覆灭了吐蕃,且在吐蕃设立州县,使得吐蕃纳入了我大唐掌握的区域。”
“这一战能取胜,仰赖诸多将士的付出。”
“更仰赖众人群策群力。”
“不过这一战能取胜,朕首先要感激的便是王灿王先生。因为有王先生在,所以才能力挽狂澜,所以才能取得这一战的胜利。”
李世民继续道:“这第一杯酒,朕不是敬卫国公,也不是敬太子,而是敬王灿王先生。”
“陛下,臣有异议。”
就在此时,却是魏征提出了异议。
魏征正色道:“陛下,根据眼下传出的消息,王灿虽说有大功,可实际上也就是救治了军中的将士,使得将士免于疫病。实际上来说,就是一个医者所做的事情。所以臣认为,虽说王灿有功勋,但实际上,也是功勋有限,当不得这第一杯酒。”
作为朝中的第一大喷子,魏征在李世民面前,那是极有话语权的,因为他每每上奏,都让李世民无言以对,都让李世民只能是捏着鼻子认了。
这是魏征的厉害之处。
李世民眼眸眯了起来,看了王灿一眼,旋即李世民道:“魏征,之所以说王灿王先生当居首功,原因很简单,就是救治了军中的士兵。当时的情况,是疫病的传染,已经是进一步加重,每日死伤的人越来越多,俨然是燎原之势,无法压制。继续下去,那么必然是死伤无数。”
魏征道:“即便如此,也不至于是首功吧。”
李世民说道:“这还不算首功?”
“不算!”
魏征摇了摇头,说道:“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么军中的医师,恐怕已经有了无数的人加官进爵。所以医师治病,本就很简单也很正常,虽说有功,不至于如此大功,不至于是要第一个敬酒,这就是臣的观点。”
李世民心头不喜。
正当李世民要强行呵斥魏征时,却是李承乾已然是双手摁在腿上准备起身了。只是李承乾要起身时,又被李靖以眼神制止。
李靖和李承乾在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李承乾的感官很好。所以在这一前提下,李靖愿意站出来,帮助李承乾化解王灿的尴尬局面。
魏征一看到李靖出面,面色微变。
李靖可不是皇帝。
李世民是要做圣君的人,所以魏征这个大喷子喷李世民,只要是站得住脚,那么李世民近乎就难以反驳,否则李世民就有失贤德了,会是无道君王。这样的事情,是李世民不愿意去做的,所以魏征的大喷子之名,就是李世民成就的。
李靖不一样。
很多能套在李世民身上的规矩,在李世民这里却派不上用场,甚至于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魏征的内心,颇为谨慎。
李靖捋着颌下的胡须,微微一笑,道:“魏相!”
魏征郑重道:“卫国公。”
李靖说道:“说起来,这一次能覆灭吐蕃,能取得这一战的胜利。虽说有老夫、太子,以及军中将士的绸缪,可实际上,王先生有三方面的功勋。”
魏征道:“卫国公请说。”
如果是李世民开口,魏征直接就怼了回去,足以令李世民不好说话。但李靖这里,却是不一样,李靖是大**神,更是代表了军方。李靖主动开口说话,且抛出了话头,魏征这里根本不能直接怼,只能是先让李靖说,然后再逐一的反驳。
这是魏征取胜的唯一办法。
除此外,再无他法。
李靖笑了笑,便又继续道:“第一方面的功勋,便是王先生施展大手段,救治了军中的将士,使得将士不受到疫病的影响。若非如此,所有的将士身受重伤,尤其疫病传染,后果更是不堪设想,简直是无法承担的代价。”
“尤其因为王先生救治了所有人,才有了后续的谋划。老夫对付吐蕃的计策,也是按照士兵恢复了疫病绸缪的,隐藏了士兵已经病愈的消息,然后顺势安排。”
“当然,魏相说这不算是功勋,只是一个医者的本职。问题是,王先生并非是医者,职责也不是照拂军中的将士。”
李靖侃侃而谈,显得很有条理。
说话慢条斯理,却是透着不容置疑的意味。
魏征皱起了眉头,换做是李世民,他仍是要怼回去,令李世民无言以对。可是李靖这里,对方的身份太尊贵了,所以魏征当下只能暂时不管,任由李靖继续往下说。
李靖沉声道:“第二个方面的功勋,是这一战能取胜,甚至能在短时间内,就覆灭了吐蕃,取得战事的胜利,也是因为有王先生的**等武器。因为有这些武器在,才能取得胜利,不至于没有半点的进展。”
顿了顿,李靖继续道:“第三个方面的功勋,其实就更简单了。这一次太子在军中染病,也是感染了疫病,情况极为危险。是王先生不辞劳苦,千里奔波,在最短时间内赶赴吐蕃边境,然后救下了太子。如果没有王先生在,此番太子的病情,生死难料,毕竟军中所有的医师,都已经说是束手无策了。”
“太子是一国储君,是国之继承人。”
“如果太子受到了影响,那么大唐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单凭这一事情,陛下向王灿敬酒,且第一杯酒敬王先生,那也是理所应当的。”
李靖郑重道:“魏相,你认为呢?”
魏征的神情,一变再变。
因为李靖的三个方面,第一和第二分量不多,其实不算什么。可是涉及到第三个方面的原因,那就是最重要的了,因为太子是国之储君,是最关键的人。
太子生死,关系大唐的未来。
所以李靖的原因一抛出来,魏征根本不敢争辩什么,只能是笑了笑道:“卫国公言之有理,只是我却是不知道,太子竟然也染病,而且太子也是王先生救治的。这一点,是我疏忽了。”
李靖笑道:“魏相明白,那就没问题了。”
当下,李靖便揖了一礼,然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而魏征转而向王灿揖了一礼,以示歉意,也是回到了自己的坐席上不再多言。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 第2135章 立威
王灿看着回到坐席上的魏征,虽说魏征道歉了,不过王灿看了看周围大殿上,许多的文官武将都在,尤其看向他的眼神中更有一丝的轻蔑。
或许王灿有种种的功勋,或许王灿给了大唐很大的帮助,可是绝大部分的官员不清楚王灿是怎么一回事,更不知道王灿到底怎么和李渊、李世民有关系的。
更有甚者,认为王灿是巴结了李渊。
然后才能有如今的地位。
事实上恰恰是王灿平日里很低调,所以即便是王灿在皇帝面前有影响力,甚至于在长孙无忌、李渊等人的面前都有影响力,但很多人不知道。
这一事情,王灿原本也不怎么在意。
毕竟王灿和这些人没有交集。
只是如今魏征来一番话恶心一下,开了这个先例后,后续就可能时不时有人来踩王灿一脚,要证明自己。这样的情况,是王灿决不允许发生的,所以王灿决定拿魏征立威。
说起来,魏征挺冤枉的。
因为惹到了王灿。
可是魏征也不冤枉,既然是做官,就应该清楚官场上,不是谁都可以随意得罪的。不能因为自己是大喷子,可以随意喷皇帝,就可以肆无忌惮。
这是王灿决不允许的。
所以如今这情况,只能是说魏征倒霉,要撞到王灿的枪口上来。
王灿却是站起身了。
李靖见王灿起身,心头咯噔一下。他刚才帮助王灿说话,是因为一方面王灿是李承乾的先生,另一方面这一战多亏了有王灿,否则情况很不好处理。可是李靖看人的眼光很准,王灿或许看上去颇为平和,可实际上,王灿却是极为骄傲的一个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