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大英公务员 第七十四章 办法总比困难多
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艾伦威尔逊相信,人力成本已经几乎跌到几乎为零的德国工人,和本身就是大英帝国殖民地的英属印度,可以帮助英国本土快速摆脱萧条。
事实上在战后的两年当中,美国人也认为不需要对欧洲进行援助,英法有庞大的殖民地帮助其恢复,那么至少有两年的空窗期,让英国依靠自己本身的力量,来决定未来。
美国人的钱好拿不好还,一旦拿了烫手的美元,说不定未来会出现巨大的后遗症。
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德国英占区到底能不能成为英国工业的补充,部分弥补英国本土已经受损的工业,提供额外动力带动殖民地完成循环。
艾伦威尔逊要是乔治六世,说不定直接一拍脑袋,直接宣布德国英占区直接并入英国。反正英占区也和当初部分英国王室领地重合。
他一个海得拉巴专员,到了欧洲之后几乎脚不沾地,不断的穿梭在欧洲各地。解救法国妇女,劝说南斯拉夫难民,恢复英占区秩序,甚至准备波茨坦会议。
艾伦威尔逊赶回柏林的路途中,莫斯科方面还在研究着莫斯科、柏林同时举行胜利大阅兵,而遥远的南亚次大陆,新德里英属印度总督府,巴伦爵士将十七个直辖省行政长官和各大土邦的专员叫过来宣布道,“目前本土因为英占区的经营,导致开支剧增,需要英属印度为整个大英帝国做出贡献。”
“在德国投降之后,在美英苏三国的合作之下,日本的投降已经为期不远。对东南亚战争的支持可以略微减少,现在集中精力把对欧洲的支援做好。本年度英属印度的税收还要提高一些,各位绅士,看你们的表现了,善于利用你们的人脉,不论是穆盟还是国大党,还是各地的土邦大君,我们要和气相对,并且保证,困难都是暂时的。”
“巴伦爵士,其实以现在的情况来说,英属印度的负担很大。但是缅甸全境几乎已经收复,我们可以从缅甸身上想想办法。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缅甸气候良好,而且人均资源没有印度这边这么紧张,对本土的支持这件事,多一个地方多一分力量。”
孟加拉高官伯克慢调细理的开口,巴伦爵士点头认可了这个建议,“不是有印度国民军的俘虏么,暂时先让他们的背叛行为付出代价,免费的劳动力为什么不用?交给缅甸本地人看管,我相信他们会干劲十足的。”
“哈里!”随后点名了旁遮普省行政长官,巴伦爵士面无表情的道,“旁遮普是英属印度的粮仓,少有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你作为旁遮普的行政长官,要在这件事上多费心了。”
“爵士,旁遮普省的宗教环境十分复杂。”旁遮普省的行政长官哈里苦笑道,“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
“对于宗教情况复杂的地方,我们从来都遵循着一定的规则做事,拉拢少数派制衡多数派,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和平教徒在整个英属印度是一个少数派,但在旁遮普省则占据绝对多数,旁遮普省的气候又让那里少有受到天气影响的时候,现在粮食问题对欧洲又十分重要。”
“所以具体在旁遮普省,我们要保证多数人的权利,对待某些粗暴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了达到目的,一些牺牲是必要的,而且无可厚非。当地人不理解我们没有关系,只要本土的英国公民理解我们就行了。”
“啊!”旁遮普省行政长官哈里细细的品味,巴伦爵士的话意思就是,挑拨民族关系也是一个技术活,虽然在大多数的地方,总督府是联络和平教徒制衡印度教徒,但在旁遮普省则不能这么做,联合和平教徒才是正经,想通了这一点才干巴巴的道,“明白了。”
“所以说,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在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工作,有些时候需要一些变通。”巴伦爵士紧接着道,“我相信明年的次大陆会有一个好气候,干旱也不会连续两年到来的。”
潜台词,巴伦爵士已经暗示了这些到达新德里的行政长官,就算是刮地皮也要完成任务。
“没问题!”总督府常务次长办公室当中,各地行政长官异口同声。
六月二十日,英属印度总督府发出行政命令,为了彻底战胜轴心国,尽快让英属印度恢复的正常的经济生活,英属印度必须要克服暂时的困难,尽全部的力量支持战争。
行政命令下达之后,从印度河到恒河,从喜马拉雅山到德干高原,各省行政长官和土邦专员,纷纷行动起来。在大英帝国最为富饶的殖民地掘地三尺!
而在地球另外一边的艾伦威尔逊,还在思考自己媲美美国马歇尔计划和苏联莫洛托夫计划的威尔逊计划呢,美国和苏联一个有钱,一个有行政力度。
大英帝国现在只有海量的人口和广袤的殖民地,而且现在可以肯定凭借英国本土的工业能力,带动庞大的殖民地已经有些动力不足。
“艾伦,是不是忙的累到了。”艾福尔见到刚刚回到柏林的艾伦威尔逊出神,怀着善意提醒道,“其实也不用这么紧张,你总是处在忙碌当中,也幸亏是年轻。”
“没什么!英占区的情况真是不容乐观。”伸手揉了揉肿胀的脸,艾伦威尔逊恢复了一点精神,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岔开话题道,“也不知道苏联人的阅兵式准备的怎么样了。”
“那我到是不知道,不过彩排了几次。一些部队下发了新的军装,看起来挺唬人的。”艾福尔被转移了注意力,叙说了自己所见到的情况。
“哦!”艾伦威尔逊低头,今天是六月二十一日夏至。按照之前和米哈伊洛维奇的约定,后天晚上,奥地利边境的难民就会越境,在苏联白天阅兵的时候就应该被各国将领知晓。
这一颗盛夏的花朵,到底会绽放出来什么样的果实,到时候就知道了。





大英公务员 第七十五章 关键的问题
说不紧张当然是在骗自己,艾伦威尔逊都想找一个教堂,秉承着临阵磨枪的精神,和上帝他老人家谈谈,毕竟欧洲这一片,他老人家应该还是有三分薄面的,虽然马上就要被问教皇有几个师的钢铁同志切掉一块。
紧张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不会因为任何人的阶层和财富不同就消失,只是体现在不同方面,伦敦白厅,外人眼中这里是大英帝国的政治中心,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地方,同样也处在紧张的忙碌当中。
苏联胜利大阅兵和紧接着的波茨坦会议,同样让各部门如临大敌,各部常务次长都在紧张准备当中,紧张程度一点都不比柏林那边差。
内阁秘书办公室的门被推开,诺曼·布鲁克边走边道,“爱德华,把波茨坦会议的程序给我,对了,你应该比首相先去柏林吧。”
“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这样的。”爱德华·布里奇斯手指夹着雪茄,镜片后的双眼露出认可的目光,指着面前的座位道,“诺曼,其实有各部门努力工作的公务员,这种事情是不需要操心的,当然出于稳健的态度,我当然要首先前往柏林,要比首相快,不过么?我其实并不是因为这件事烦恼……”
诺曼·布鲁克一怔,现在还有比波茨坦会议更加重要的事情,疑问道,“是苏联那边有什么动静?”
“苏联的事情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诺曼!”爱德华·布里奇斯一脸的意味深长,自顾自的道,“对大英帝国来说,战争已经结束了。东方的事情更多是牵扯到了殖民地,而不是像当初眼前的德国这么迫在眉睫,现在最大的危险已经消失,所以战时内阁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马上就要选举了。”
战争时期,当然是稳定大于一切,战胜咄咄逼人的德国是最重要的事情。为此,丘吉尔首相和战时内阁的地位无可撼动,可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一切又出现了变化。
即将到来的大选谁会获得胜利,将会成为爱德华·布里奇斯判断接下来局势的一个标准。而且从目前的反馈来看,其实艾德礼的希望不小,只是被战胜德国这个伟大胜利笼罩下的丘吉尔首相所掩盖了。
艾德礼是工党领袖,生于伦敦普特尼的一个中产家庭,早年入读诺夫贺学校、黑利伯里及帝国服务书院和牛津大学大学学院,并在毕业后成为律师。
艾德礼是前任工党领袖麦克唐纳首相的私人秘书,在战争时期是英国副首相和掌玺大臣、自治领大臣、枢密院院长。
“战争时期,一些规则可以打破,但是在和平时期,我们要按照一定的制度来做事,诺曼?”爱德华·布里奇斯轻声的呼唤着文官长,“如果是艾德礼上台,我会考虑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诺曼·布鲁克一脸的错愕,身体不由自主的前倾。
“倒是没有这么快,我会将内阁秘书的权利移交给后继者,保证一切平稳过度。”将指尖的雪茄按灭,爱德华·布里奇斯一个战术后仰,“我会在两年的时间当中,让下一个内阁秘书成长起来,然后离开白厅。”
“哇呕!”诺曼·布鲁克脸色十分精彩,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我的接班人面对政客必须要立场坚定,包括你和我都知道,政客的生命在于选举,他们称得上专业的地方,就是保持曝光度,至于治理国家的水平么,我们不做评价。”爱德华·布里奇斯起身将窗户打开,背对着诺曼·布鲁克。
“你说得对,爱德华,这一点可不能含糊。”诺曼·布鲁克对着爱德华·布里奇斯的后背,表示赞同道。
“还要讲究策略,我们辅助政客完成他们的宏伟夙愿,虽然当中绝大一部分都幼稚的可笑,但是我们不能表露出来。”回过头,爱德华·布里奇斯期待的看着诺曼·布鲁克。
“你的继承人要温和、迷人、老练,有着充足的经验。”诺曼·布鲁克顺着爱德华·布里奇斯的想法,心中已经感觉到,这并不是一次试探。
“尤其要可靠。”爱德华·布里奇斯笑眯眯的补充道,“我有责任让这一次的过度处在平稳当中,这是我对大英帝国肩负的使命。因此我找到一个全面符合这些条件的继任人选!”
“那么爱德华你已经有这个人选了么?”诺曼·布鲁克用期待的口吻问道。
“你看,做我们这行的真谛不在于找到答案,而是在于找对问题。看谁能找到关键的问题!”爱德华·布里奇斯斯哑然失笑,显然对于和聪明人说话,令他的心情也非常舒畅。
爱德华·布里奇斯并不是偶然才决定离开,因为在战争时期,他本人和首相丘吉尔绑定在一起。这个历史其实算是相当早了,实际上他成为内阁秘书,和当时甚至还不是首相的丘吉尔有着巨大的关系。
在成为内阁秘书的时候,其实并不完全合乎公务员的传统习惯。当然在战争时期那种紧张的时刻,这些都是没有问题,而且顺理成章的。
但是现在战争已经结束,有些问题就要回归到原本的地方,被破坏的规则应当予以修正。爱德华·布里奇斯主动提出来回归传统,可以让主动权还在自己手里。
等到两人从内阁秘书办公室出来的时候,一团和气的样子,让白厅的公务员都侧目。
处在紧张当中的艾伦威尔逊,像是其他柏林的外交官一样,被外交部常务次长亚历山大卡多根,正在列队等候已经降落的军机。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首相已经来了呢?”艾福尔细弱蚊蝇的小声嘀咕着。
“比首相还要重要,爱德华先生比我们官大。”艾伦威尔逊目视前方,保持着一个青年外交官的素养,看着军机缓缓停下。
内阁常务次长,也就是通常说的现任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轻松的下了军机。




大英公务员 第七十六章 最后一天
“哦,亚历山大,并不需要搞这种欢迎仪式,你是知道的,我并不喜欢这样!”带着当之无愧的表情,爱德华·布里奇斯下了军机之后,用淡然的口吻道,“像是我们这种事务官,做能做到的就是捍卫大英帝国的文明,这都是分内之事。”
“爱德华先生,其实是这些年轻而且朝气蓬勃的后备力量,非常想要从你身上学习。并不是我非要这么做,而是这些优秀的孩子非要认为这样,才能表达对你的尊敬。”
作为外交部常务次长的亚历山大卡多根,在爱德华·布里奇斯面前,不着痕迹的拍着马匹,表示一切都是民意在此,不包含任何偏见的事实。
“我们尊敬的蒙哥马利元帅呢?”爱德华·布里奇斯倒不是希望对方过来迎接自己,而只是单纯的一问。
“额,蒙哥马利元帅马上就会回来,巴黎也不是很远。”亚历山大卡多根小声道。
蒙哥马利去巴黎为英国军事展览会主持揭幕典礼,巴黎倾城出动欢迎。戴高乐将军在巴黎残老军人院为蒙哥马利举行了五彩缤纷的阅兵典礼,并授予他一级荣誉勋章。
至于昨天则去飞赴安特卫普庆祝该城获得自由。在庆祝仪式上,蒙哥马利被授予安特卫普荣誉市民称号和安特卫普金色短剑。庆祝仪式结束后,又是一顿丰盛的午宴。
爱德华·布里奇斯点头,他这一次带来了巴斯骑士大十字勋章,准备在联合大阅兵开始的时候,让蒙哥马利元帅为朱可夫元帅授勋,和之前的胜利勋章对等。
“好吧,我不会纠结这些细节问题。元帅受到欢迎,也说明大英帝国在欧洲的影响力。”爱德华·布里奇斯给了对方一个认可的眼神,在这些外交官面前走过,在艾伦威尔逊面前停顿了片刻道,“哦,我看过你的档案,从英属印度来到欧洲还习惯嘛?希望你在亚洲的工作经历,对你现在的工作有所帮助。”
“尊敬的爱德华爵士,我需要学习的东西非常的多,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艾伦威尔逊微微低头,对现任的英国内阁秘书表示尊敬。
“看来巴伦还是善于发现人才的。”爱德华·布里奇斯微微点头,走出了众人的包围,离开跑道,很快到达了英国外交部驻柏林的总部。
刚刚到达柏林的爱德华·布里奇斯,没有时间对对他充满尊敬的大英帝国后辈力量训话,而是迅速和驻柏林英军取得了联系,询问波茨坦会议的防护力量。
一身西装的爱德华·布里奇斯,在英军驻柏林司令莱茵将军面前毫不怯场,谈笑风生,同样带来了伦敦现在最新的情况。
和军方交流之后,爱德华·布里奇斯就代替了亚历山大卡多根,用饱含期待的口吻说道,“虽然对具体的情况还不是全部明晰,但是相信我们聪明的后备力量大概已经能猜出来了,不错,英美苏三个当今世界具有决定性影响力的大国,要商量一些决定全世界未来的事情,至少丘吉尔首相是这么认为的。”
停顿片刻,爱德华·布里奇斯长出了一口气道,“现在让我看看,未来大英帝国的中坚力量准备的如何了,相信亚历山大已经告诉你们了。”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外交官们,纷纷拿出来厚厚的一摞文件,放在面前简直掷地有声。
爱德华·布里奇斯推了一下黑框眼镜,心中叹息了一声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道,“傻瓜版。”
艾伦威尔逊直接从手掌这么厚的文件当中,抽出来两页纸,比起用枯燥的言辞堆砌出来的应对办法,这才是内阁秘书所需要的。
“出于对谈判对手的尊重,这一次的会议漫长是可以预见的。外交大臣是我非常尊敬的政治家,但是我们不能让他过于劳累。毕竟对手以狡猾和善变著称!”爱德华·布里奇斯翻阅着文件,忽然开口问道,“艾伦,东方学院主修远东、印度和阿拉伯,甚至包括东欧国家的课程,你又没有问题,在东欧的事情上你也许有建设性的意见。”
“爱德华爵士,毫无疑问,我们的对手以及暂且算是盟友的国家,都不是好对付的,扯皮和妥协,尽力保障大英帝国的利益……”
艾伦威尔逊因为当初考虑成功率的原因,在东方学院当然选择的是中国专业。毕竟原来的底子在,可以减少许多枯燥的课程,也更加容易出成绩。
爱德华·布里奇斯问及的是关于东欧和苏联,这也难不倒他,他的前世祖国相似。
爱德华·布里奇斯也没想到自己随口一问,确实问出来一个对苏联分析的,似乎面面俱到的外交官,沉吟了一下道,“艾伦,会议开始之后,你陪同首相和外交大臣,到时候不要紧张,拿出来你在一九四一年的机智。”
爱德华·布里奇斯看过艾伦威尔逊的档案,自然之道珍珠港前后的事情,也知道艾伦威尔逊同时也是军情六局的线人,只是活动范围是在海外。
被天上掉馅饼砸中的艾伦威尔逊愣了片刻,马上安耐住狂喜表示,一定为了大英帝国贡献终生,能够直接参与到会谈当中,可以在履历当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他还是更加喜欢英属印度自由自在的环境!
第二天中午蒙哥马利元帅完成了在欧洲各国城市的专场,回到了柏林。和历史上不同的是,这一次联合阅兵式,以现在的消息巴顿将军是不会过来的,美国方面的代表是艾森豪威尔将军,已经答应来到柏林,可以说是非常照顾了苏联人的情绪。
虽然柏林还是一片残垣断壁,但用于阅兵的场地已经清理出来,就等着好戏开幕。
六月二十三日白天,奥地利边境庞大的难民营当中,米哈伊洛维奇将南斯拉夫祖国军的助手招呼过来,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
“铁托是不会对我们仁慈的,他是克罗地亚人。”和自己的部下说什么主义,对方可能不明白,但是米哈伊洛维奇提及克罗地亚人,这些米哈伊洛维奇的部下就明白了,也纷纷表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铁托的仁慈身上。




大英公务员 第七十七章 女人孩子在前面
米哈伊洛维奇的祖国军和铁托的部队相比,和很多旧军队和新军相比一样,最大的劣势就是组织程度的差距。
祖国军内部的武装,很多地方领袖带兵自愿加入进来的,米哈伊洛维奇并没有很强的领导权力,很多地方将领并不很听从他,而且不少这些将领都和德军有合作。
这一点也是英国在考察之后,得出了祖国军的战斗力不如铁托,最后转而变成支持铁托的原因之一,但是从人数上,南斯拉夫祖国军和当初的铁托并没有差距。
现在在奥地利边境的南斯拉夫祖国军也同样如此,因为被铁托的部队追赶的入地无门,米哈伊洛维奇的权威反而有所提高,对整个南斯拉夫祖国军有了一定的约束力,但仍然不是一言九鼎的权威,事到临头他只能尽可能的说服其他指挥官。
这么多天以来,米哈伊洛维奇一直缄默不言,顶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已经算不愧为领导祖国军多年的心理素质,这样做的反作用就是现在整个南斯拉夫祖国军人心惶惶,对未来充满了惶恐,这一点米哈伊洛维奇其实心知肚明。
不能相信克罗地亚人,虽然现在克罗地亚乌斯塔沙武装,同样别铁托追赶到奥地利边境,但这更是能证明,铁托对自己的同族都这么狠,对他们这一支以塞尔维亚为主的祖国军武装,更加没有理由放过一马。
“上校,你说我们怎么办?”来到米哈伊洛维奇这里的各大指挥官,都感觉到事态严重。一旦回到南斯拉夫,面对铁托,这些人的下场注定悲惨。
“办法不是没有,但是我们已经别无选择。”米哈伊洛维奇拿出来早已经准备好的说辞,用满是悲凉的语气道,“不能坐以待毙,回到南斯拉夫,我们将失去反抗的能力,现在只有一个人能救我们。”
谁?所有人都面面相视,他们倒不是不知道米哈伊洛维奇消失了几天,但没人知道米哈伊洛维奇去了哪里,还以为米哈伊洛维奇已经找到路线流亡。
后来米哈伊洛维奇重新出现,所有人也就没有多想,整个事情他们都被蒙在鼓里,自然不知道现在说的所谓办法,到底是什么。
而且最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现在他们手中的武器已经全部被英国人收缴,没有武器他们能上哪里去?
“我们就算是有武器也打不过英军和美军,现在没有武器我们就是纯粹的难民,这么一大批难民,任何军队都不能毫无顾忌的开枪。我们让孩子和女人走在前面,为我们开路,赌一把英军士兵和美军士兵会不会开枪。”
如果艾伦威尔逊在这里的话,听见米哈伊洛维奇这么说,肯定会大呼内行,后世涌入欧洲的难民,就喜欢让女人和孩子打头阵,激发欧洲人的同情心,冲破边境然后赖着不走。
米哈伊洛维奇现在让女人和孩子在前面为自己的部队掩护,已经初步精通了不要脸的精髓,不愧是领导了多年祖国军的首领。
听到米哈伊洛维奇的话,周围的指挥官显然都有所意动,其实就算是艾伦威尔逊在这的话,也觉得有可能成功。
这个年代欧洲是不会有富有同情心的群体的,欧洲各国都经过了多年的战争,对各种惨事已经麻木,怎么会有多余的同情心,但是美军这个群体倒还真不一定。
首先美国本土并没有被战争波及到,大环境来说,美军首先也没打什么硬仗,而且现在美国还在想办法树立形象,在欧洲站稳脚跟。
对没有武器的大规模难民开枪,一旦造成海量的死亡,虽然到时候可以用种种理由推脱,可现在欧洲各国各种镰刀锤子再侧,美军一旦开枪造成海量的人数死亡,苏联说不定直接就忘记了这些人是铁托的反对者,就说是难民让美军负责。
或者后退一步,这是帝国主义国家有组织有预谋对南斯拉夫进行颠覆的举动。开动宣传机器,都美国的形象进行攻击。
内有欧洲各国的亲苏政党迎合,真的可能让美国人非常难堪。就算以上种种设想都不会出现,还有最后一个因素,巴顿将军没有像是历史上那样前往柏林,艾森豪威尔亲自去了柏林,巴顿将军就在巴伐利亚州。
1...1920212223...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