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种种内外因素加在一起,而且到达了欧洲之后,发现了奥地利名义上四国分治,但实际上等于苏联独占,英占区只有区区两个营的士兵之后,艾伦威尔逊看见了漏洞,才在不经意间,为米哈伊洛维奇指出了一条明路。
“就这样!”这一边米哈伊洛维奇已经下定了决心,“根据我的消息,巴顿将军对苏联极其不满,我们这一次奔向自由,他的态度非常重要,说不定会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到时候我们还能跟着美军,杀回南斯拉夫夺回我们失去的一切,到时候我们再解决和克罗地亚人的问题,但是现在,面对铁托,我们和附近的克罗地亚人处在一个处境,暂时不要内耗。”
艾伦威尔逊在这,说不定会惊呼米哈伊洛维奇还有常公的潜质,怨天怨地怨空气,怨完苏修怨美帝的气质,都是如此的相似,还指望第三次世界大战?
不过米哈伊洛维奇的话,对于已经失去家园,如丧家之犬的祖国军指挥官们,确实是一针强心剂。
祖国军群体的营地当中,从米哈伊洛维奇那里回来的祖国军指挥官,纷纷对部下下达了不明所以的命令。看起来似乎很清晰,但仔细想却不明所以。
平静的营地中,在六月二十三日出现了一丝丝涟漪,还没人知道这一道涟漪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力,米哈伊洛维奇的目光几乎是跟着太阳移动的,他希望行动时间马上可以到来,又希望永远不要到来。
处在高度紧张当中的米哈伊洛维奇,双眼充满血丝却毫无倦意,是死是活,就看午夜的行动了,随着黑幕降临,似乎今天又是普通的一天。
临近十二点,南斯拉夫祖国军的营地,如同平静的湖面沸腾起来一般,充满了躁动。被祖国军士兵叫起来的男女老少,看着被点燃的火把,不明白在午夜时分要做什么。
“女人和孩子出来,跟我们走!”有士兵喊叫,将女人和孩子顶在前面付之于行动。
大英公务员 第七十八章 联合大阅兵
六月二十三日午夜时分,沉寂良久的奥地利边境,如火山般沸腾,南斯拉夫祖国军的士兵,以及他们的家属,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幕下,奔向了自由之路。
前途未卜心中未免惴惴,在男人们的吆喝声当中,女人和孩子坐上了板车,或者直接步行向北进发,这么大的动静英国人不知道,但是临近塞尔维亚人营地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不可能不知晓。
很快消息就传播开来,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闻风而动,虽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情况,但是本能驱使他们,跟着塞尔维亚人的行动。
这就不得不提南斯拉夫的历史了,南斯拉夫的近代史可以概括为,塞尔维亚建立大南斯拉夫想要吞并融合其他民族但是失败了的历史。
在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族的人口只是在各个单独民族当中占据多数而已,但远没有达到半数。第一南斯拉夫建立时的名字“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斯洛文尼亚族王国”就说明了这个国家的属性,它是由不同的南斯拉夫民族联合组建起来的国家,塞族只是人口占多数的民族,但是塞尔维亚人之外,其他区各民族人数要远远多于塞尔维亚人口。
塞尔维亚人虽然不是主体民族,但是在南斯拉夫王国的短暂历史当中,塞尔维亚人确实占据了统治地位,拥有影响其他民族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潜移默化的。
不管是克罗地亚人还是斯洛文尼亚人,虽然对塞尔维亚人有敌视,却下意识的以塞尔维亚人为标准行动,这一天的午夜,这种心理表现的淋漓尽致。
塞尔维亚人的营地有这么大的动静,就被相邻的克罗地亚人知晓,虽然他们不知道塞尔维亚人到底有什么目的,但处在铁托的高压下,克罗地亚人和以塞尔维亚人为主的祖国军是处在一种环境当中报团取暖。
至于这种心理,见到塞尔维亚人向北进发,克罗地亚人本能的就跟随,然后是斯洛文尼亚人,多米诺骨牌效应显现。
午夜时分的奥地利边境熙熙攘攘,如同闹市一般嘈杂,火把和人流交织,向着北方移动。
如果有人能够开上帝视角,注意到这一次移动的细节,会非常惊讶的发现,涉及到了二十万人的移动,竟然完美的避开了占领军所在的营地。
当然这也是说得过去的,毕竟现在奥地利的情况特殊,英军在奥地利英占区只有两个营,美国和法国的占区也差不多,奥地利实际上是处在苏联军队的控制之下,只是出于大局,苏联红军都在苏占区,给了美英法三国礼遇。
这一个连当事者都不会注意到的漏洞,此时却成了一个致命的疏忽,成了这一场震惊世界逃亡的注脚。
向北移动的逃亡者,身体充满了力量,生路就在前方,所有的疲惫和焦虑都消失不见。向北向北再向北,就是他们现在的唯一目的。
这个时候,没有塞尔维亚人、没有克罗地亚人、也没有斯洛文尼亚人,他们都是一种人,避免被遣返回国,等待铁托清算的人。
夜幕下,火把组成的长长人流行军,将奥地利从平静下唤醒,但是对于已经经过多年战争的欧洲来说,这一点杂音其实并不算什么。
数百公里之外的柏林,却正在举行一场胜利庆典,和历史不同,这一次的胜利阅兵早了三个月,刚刚联合战胜德国的战友情还在,而且预期当中的波茨坦会议过几天也将召开,美苏英法都在竭力的营造着团结的气氛。
谁都知道现在战争还谈不上结束,日本还在垂死挣扎,太平洋一线英美军队仍然在和日本军队鏖战,此时劝说苏联投入到对日本的战争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会议还没有开始之前,其实一切事情只能算是未知,就艾伦威尔逊的了解,日本战败前夕已经有些病急乱投医的征兆,甚至把希望放在了苏联身上。
指望苏联调停毕竟步步紧逼的美国,有条件的退出战争。这并非不可理解,其实就和德国人希望向西线投降一样,德国人心里非常明白,他们在东线做了什么缺德事,所以避免落在苏联人的手里。
日本人的心理恰恰相反,在苏联和美国人之间选择,日本人会出现把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避免被美国人收拾的心理,也非常正常。
上午八点,柏林阅兵场地,参加阅兵的美苏英法四国士兵已经准备完毕,同时间的莫斯科红场,苏联胜利大阅兵遵循着同样的步骤。罗科索夫斯基元帅担任红场阅兵总指挥,而柏林联合大阅兵的总指挥则由朱可夫元帅担任。
罗科索夫斯基随着克里姆林宫钟楼的钟声出现在红场上,在“立正、阅兵式开始”口令发出后,自鸣钟敲响十下,军乐队演奏格林卡的名曲《光荣啊—俄罗斯人民》,罗科索夫斯基元帅骑白色战马通过斯帕斯基门进入红场,阅兵总指挥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向斯大林报告:“斯大林同志,现役部队、海军部队和莫斯科卫戍部队参加阅兵式的队伍已组建完毕,请检阅!”
“乌拉……”艾伦威尔逊自然是听不见莫斯科气冲云霄欢呼,但在柏林的联合大阅兵上,苏联士兵对着朱可夫元帅高呼乌拉,同样令其他国家的参与者侧目。
就算是艾森豪威尔和蒙哥马利元帅,也苏联受阅士兵展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十分认可。
“我看到的是战士们经过战火磨练的英毅脸庞和流露出欢乐心情的眼睛;是战士们穿着的新制的军服,勋章和奖章在军服上闪闪发光。”朱可夫元帅对着受阅士兵发表了讲话,“全世界珍惜和平的人们,都在心底感激勇敢的士兵做出的贡献,这种感激包括苏联,以及伟大的盟友美国、英国、法国等等其他盟国。今天,在这盛大的欢庆日子里,我们谨向他们表示伟大而崇高的敬意,光荣属于全体为了这一次战争牺牲的英雄们。”
“乌拉!”朱可夫的演讲完毕,联合阅兵式的苏联士兵再次高呼。
艾森豪威尔将军用意味莫名的目光看了蒙哥马利元帅一眼,他觉得自己应该和英国人谈谈了。
大英公务员 第七十九章 突发事件
受阅的四国部队,红旗第二四八步兵师,法军第二步兵师,英军第一三一步兵旅以及美军第八十二空降师,在两万多柏林市民的注视下,从国会大厦到勃兰登堡门的大阅兵开始了。
步兵方阵的阅兵次序首先由苏联士兵开始,主席台上,苏联的朱可夫元帅,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和法国的德拉特尔·德塔西尼将军,代表盟军的高规格指挥官并肩而立。
伴随着雄浑的军乐,苏联士兵走着鹅步,从主席台上一一走过,不远处的墙上则挂着同盟国三巨头,丘吉尔、杜鲁门和斯大林的巨型画像。各国的记者手持着相机,对着队列拍照,艾伦威尔逊手中虽然没有相机,眼睛却没有离开分列式。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在阅兵这件事上,和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英美法这边确实是差点意思。
要是没有苏联红军士兵的阅兵式,小专员都懒得来,不如去看群众游行。
果然在苏联士兵器宇轩昂的走过主席台之后,受阅的法国方阵出现,就显得逊色不少。
“法国人的阅兵方阵好像不太严肃!”辱法先锋艾福尔小声嘀咕道。
“我们是盟友!”艾伦威尔逊轻声的提醒道,不过这是谁恶意安排的苏联之后是法国的次序,这样一对比确实显得法国士兵不太行的样子。
当然这只是两个外交官的片面认识,出现的任何一个国家方阵,都谋杀了不少胶片,且并不缺少喝彩,不能因为是法国方阵就持有偏见。
在徒步方阵走完之后,重武器方阵是从英国开始,苏联压轴出场。英国出席阅兵的部队来自于蒙哥马利元帅的第七装甲师,这是自北非战役时期就名声在外的英军王牌部队,刚刚出场就迎来了所有在场英国人的欢呼。
第七装甲师拉出来参加阅兵的压轴武器,是彗星巡洋坦克,北非战场上,英国坦克上没有能击毁德国坦克的火炮。这也是英军连吃败仗的原因之一。为此,英国国防部决定在克伦威尔巡洋坦克的基础上,研制出火力更强大的巡洋坦克,这就是彗星坦克的由来。
彗星巡洋坦克的主炮是号称西线盟军最强坦克炮的十七磅炮,虽然身为海得拉巴专员的艾伦威尔逊,一直在想办法把这种坦克卖给印度人,但既然是自家的孩子,自然全是优点,艾伦威尔逊也加入到了欢呼当中。
他当然有理由欢呼,美军的谢尔曼坦克,根本就不比彗星巡洋坦克强,某些指标还不如彗星坦克,不跟苏德那些牲口比,和美军相比,一九四五年的英军根本毫不逊色,比不了好难道还比不了烂么,这本就是一个比烂的世界。
随着法国和美国的重武器方阵受阅,重武器方阵的压轴苏联近卫第二坦克集团军的重型坦克团登场了。
“那是什么?”艾森豪威尔将军盯着出现的苏联坦克,这是前所未见并没有被美军所掌握的苏联坦克,但从可怖的外形上,已经能看出来这一款苏联坦克,英美现役的坦克绝非对手,硕大的主炮似乎有摧毁一切的威力。
比起单纯好奇武器性能的蒙哥马利元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明显更加注意深层的问题,这是不是苏联通过这一次的阅兵,展示军力震慑美英法三国?
在场的各国将领和军官们都在议论纷纷。这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新型战车。它圆形的炮塔和独特的车身外形,给同盟国的将领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排列队的is-3重型坦克缓缓从主席台面前驶过,引起了一阵议论,朱可夫元帅则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和其他国家的军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艾森豪威尔也发现了这一点,刚想开口禁声,不要被苏联人看笑话,一个参谋迅速来到了艾森豪威尔的身边,用极快的语速耳语着什么。
“什么?”艾森豪威尔将军失声,显然这件事比刚刚的苏联重型坦克,更加令他失态。
艾森豪威尔的失态引起一阵侧目,因为苏联的坦克刚刚过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苏联的新式武器,让美军的总司令吓坏了。
艾森豪威尔却没有时间思考这些事情,刚刚传来的消息比眼前的苏联坦克更加重要,直接对参谋小声命令道,“现在已经涌入奥地利境内了么,怎么不阻止他们。”
“奥地利能够守住边界的力量只有苏联军队,我们的占区并没有军队。”参谋苦笑一声道,“美英法三国的军队还没有正式进驻奥地利,只有名义上的力量,本来是要在即将开始的会议中谈这件事的。”
艾森豪威尔的脑袋嗡嗡作响,这么一看确实是一个疏忽,却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后果。
问题是他根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他或者是朱可夫元帅能够决定的事情。关于什么时候能够进驻奥地利,进行四国占领,只有现在的各国领导人能够决定。
“艾森豪威尔将军,元帅让我问问,你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还没等艾森豪威尔将军想出来办法,一名苏联军官过来用熟练的英语问候道。
庞大的逃难队伍,经过整个黑夜的行军,已经接近了德国和奥地利边境。在求生欲望的刺激下,这些步步逼近德国边境的难民,不但没有任何疲惫,反而精神旺盛。
女人和孩子在前面,成年男子在后面,满怀着求生的欲望,保持着整个夜晚的行军速度。
还在柏林阅兵式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终于坚持完了阅兵式,立刻让自己的参谋和奥地利的美国机构联络,搞清楚这一批难民现在是什么状态,目的地到底是哪里,同时告知了英方代表边境地区的动静。
实际上艾伦威尔逊在阅兵式结束后,也知道了这个消息,谁让他之前就是专门处理这件事的联络官呢,虽然心知肚明,但艾伦威尔逊也明白这件事上绝对不能耍小聪明,隐瞒不报是不行的,迅速前往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的住处汇报。
大英公务员 第八十章 真男人巴顿
“哦,年轻的艾伦,怎么了?”爱德华·布里奇斯,对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艾伦威尔逊有些惊讶,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碰到过这种事情了,“是外交部的事情?放宽心,你知道,牵涉到外交事务时,你的工作仅限于公关接待,热情好客。当中并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可能巴伦还没有教给你这些。”
爱德华·布里奇斯表现出来一切尽在掌控当中的态度,风轻云淡的开口,并没有对艾伦威尔逊有些不礼貌的行为,丢掉自己的绅士风度。
“爱德华爵士,是出现了一件?”艾伦威尔逊露出焦急的神色组织着语言,“出现了一件我们谁都不愿意发生,但是偏偏就出现了,主观上我们应该尽力阻止,但实际上束手无策,我们应该表明态度,但最好装作不知道,应该发挥大英帝国的作用,可最好却是听之任之的事情,这令人非常的为难。”
“哇呕,我就说巴伦善于发现人才。”指着面前的椅子示意艾伦威尔逊坐下,手中拿着下午茶的爱德华·布里奇斯不慌不忙的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艾伦威尔逊马上将越境向北而来的南斯拉夫难民的事情进行汇报,等着爱德华·布里奇斯的指示,爱德华·布里奇斯握着下午茶的手一动不动,斜了艾伦威尔逊一眼,不着痕迹的道,“这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波茨坦会议即将举行的时刻,现在国内马上将举行选举了,如果波茨坦会议因此不能召开,伟大的首相可能会很不开心。”
“是的,爱德华爵士,我们都不想在这个时候出现波折。”艾伦威尔逊的惊慌到不完全是装的,内心深处他也同样害怕东窗事发。
虽然这个几率不大,但是没有什么事情是百分之一百的,做事就要承担后果。
“你能看到事情的严重性,算是很难得,我记得你曾经专门去过维也纳?”见到艾伦威尔逊勃然变色,爱德华·布里奇斯伸手示意稍安勿躁,“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避免着急,用情绪化的鼓动来讲话,那是政客做的事情,作为一个成功的公务员,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冷静和从容的态度,但不代表你的事情不严重。”
爱德华·布里奇斯顿了顿继续道,“严格来说这些难民越境是一个突发事件,我们都不希望在这种重要的时刻,出现可能让波茨坦会议取消的后果,如果出现了这种后果,被苏联人抓到了问题所在,可能就算是这件事和你无关,你作为当事人,可能必然受到波及,那么现在就是渎职问题。”
“爱德华爵士,我非常的冤枉。”艾伦威尔逊有些口不择言的进行辩解……
“只是一个假设,不掺杂任何的偏见。”爱德华·布里奇斯伸出手指摇了摇淡漠的说道,“所以目前的后果,取决于是不是影响了波茨坦会议的召开,以及这些难民的目的地是往哪里,如果他们恰好不会影响到英占区的秩序,你就是安全的。”
在和平曙光出现之时,出现了这么一件可能损坏目前同盟国团结的事情,艾伦威尔逊当然不敢保证全身而退,事实上就算是一般的内阁秘书,也会被这件事搞得手忙脚乱。
但爱德华·布里奇斯刚好例外,他是经历了整个战争时期的内阁秘书,从张伯伦首相的应对失误,到斗牛士一般和德国血拼的丘吉尔首相,在战争时期种种的操作,其中也包括重大的失误都被他看在眼里。
这一次的南斯拉夫难民越境事件,虽然并不算小事,却也不是非常的大。而且现在还没有看到后果,既然后果还没有出现,处理艾伦威尔逊就还早。
等到艾伦威尔逊离开之后,爱德华·布里奇斯闭目养神自语道,“巴伦,真能给我出问题!”
爱德华·布里奇斯口中的巴伦,自然是英属印度的公务员首领巴伦爵士,就英属印度对大英帝国的重要地位来说,他这个内阁秘书,当然要在英属印度有可靠的部下。
平时巴伦爵士,当然也没少为爱德华·布里奇斯,携带一些英属印度的土特产。
不过,南斯拉夫的难民潮出现,哪有美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被苏联新式坦克吓尿,来的吸引眼球呢?每日邮报和泰晤士报,纷纷以耸人听闻的标题,报道了在联合阅兵式上,苏联出现的新式重型坦克。
一些舆论其实非常热衷于,目前美国和苏联进入到激烈的对抗当中。
如同行军蚁一般的南斯拉夫难民,迅速就穿越了小小的奥地利,出现在了德国和奥地利的边境上,到了晚上时分,南斯拉夫难民越境的消息已经彻底传开。
美苏英法四国的高层已经全部知晓,艾森豪威尔将军也终于得知了这些难民的目的地,巴顿将军所在的德国巴伐利亚州。
“就让他们过来!”巴顿将军气势汹汹的下达命令,对于白天出现在柏林阅兵式的苏联新式坦克,他还不知道。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艾森豪威尔是要确定这些难民的动向,是留在奥地利境内还是什么,如果是留在奥地利境内,那就是英国人的问题,因为美占区在英占区的北面。
艾森豪威尔没有第一时间联系巴伐利亚行政长官巴顿,也是因为弥补白天的失态,修复自己的形象,加上认为直面这些难民的英占区会处理,是自己小题大做了。
抱着这种想法的艾森豪威尔将军,知道这些人只是没有武器,包括女人和孩子的难民,觉得英占区的英国人,可以轻易的处理这个问题。
这就是联合军队的劣势,所以往往联军会因为友军被围不动如山的原因,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最重要的是,艾森豪威尔做梦也没有想到,巴顿将军竟然真的会下令收留这些难民,等到他知道之后,发来电报阻止已经晚了。
德国南部边境,无数赤手空拳的难民越过了边境,已经得知了情况的美军士兵面面相视,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要对这些满是女人和孩子的队伍开枪。
巴顿将军的命令,让这些处在纠结当中的士兵解脱了,让开道路让这些难民进入德国境内。
大英公务员 第八十一章 这是谁的问题
巴顿将军的想法非常简单,现在美国优势巨大,根本不需要和苏联人谈什么。有着这种优势的时候,就应该一鼓作气,联合英法继续向东把苏联消灭,这样这个世界就落入了美国以及盟友的手中,准确的来说是落入了美国的手中。
这样美国也就实现了自己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昭昭天命,兑现了美国世纪的预测。
然而现在种种迹象表明,似乎美国已经对目前的进展满意了,想要和苏联和平共处。这是巴顿将军所不能理解的,现在各国军队都在,美国优势很大,如果现在不解决掉苏联,未来就会更加的麻烦。
出现了这样一个契机,巴顿将军根本就不用考虑,直接下令所属的部队让开通道,放这些南斯拉夫的铁托反对者进入巴伐利亚,一场旁人眼中的风暴,直接被寄希望于战争再次爆发的巴顿将军全部笑纳。
从六月二十四日晚上到六月二十五日白天,欧洲上空来回穿梭的无线电波,表明了此时的欧洲并不像是表面上这么平静。
随着巴顿将军对这一支超过二十万人的队伍进行收留,各方有了几个基本的反应。
大柏林市,在朝阳下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在住所前的花园来回渡步,身边外交部秘书亚历山大卡多根刚刚进入花园,提及关于难民越境的最新进展。
“哦,呵呵!”爱德华·布里奇斯淡漠的脸色闪现出来一丝幸灾乐祸,但马上转为严肃,处在第三者的旁观角度道,“美国牛仔是这么的勇敢,也就是说目前这是美国人的问题,和我们大英帝国无关,我们只是充其量怀着善意对难民进行劝阻,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不敢说有多大的功劳吧,但肯定是没有过失。”
“当然没有过失,谁都知道奥地利境内只有两个营,相反却有十万苏联红军的士兵,这件事只有苏联人可以阻止,而我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难民越境的问题,是苏联人疏于防范,而美国人最终接纳,从头到尾就和我们英国没有关系。”亚历山大卡多根义正辞严的撇清关系,“事实就是如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