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这就如同工业革命一样,对于煤炭的运用促进了蒸汽机的发展。可是这个世界上很多国家是没有煤炭的,就比如说拉美国家,在没有煤炭的前提下怎么进行工业革命呢?”
“很新颖的考虑问题方式。”哈罗德威尔逊对艾伦威尔逊表达了赞赏,他是牛津大学的学者出身,一打听艾伦威尔逊也是牛津大学的学生,只是还没有毕业不由得道,“战争耽误了你的学业,但是也锻炼了你的工作能力,现在战争已经结束了,最近就有不少战前的学生回去做毕业论文,你什么时候申请?”
“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应该大学也会开放一直到年底吧。”见到哈罗德威尔逊点头,艾伦威尔逊就松了一口气道,“那么在年底之前我提出申请就都可以了?感谢牛津大学的灵活性。”
因为两人是学长和学弟的关系,以及夹杂着学者和键盘侠之间的交流。在蒂姆布兰德和哈罗德眼中的烫手山芋,并没有烫到艾伦威尔逊的手。
面对学识丰富的哈罗德威尔逊,艾伦威尔逊只能以键盘侠的丰富积累应对了。接待哈罗德威尔逊的时候,完 全没有表现出来敌意。
“其实以目前的科技发展水平来说,在战后恢复阶段,任何工作都是重要的。一旦恢复阶段完 成,可能欧洲各国又会竞争激烈了。”艾伦威尔逊耸耸肩道,“到时候要么提高工作效率,要么提高福利,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办法。”
“什么办法?”哈罗德威尔逊很有兴趣的问道,对艾伦威尔逊脑子里的奇思妙想非常感兴趣。
“就像是大英帝国给英属印度的定位一样,进行产业转移。”艾伦威尔逊不好意思的说道,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个人想法,“其实就如同纺织业一样,纺织业几乎是没有门槛的,任何国家想要做都可以做,从我们大英帝国的经历当中也能看出来,首先就是用纺织机,将亚洲的纺织业中心,印度纺织业摧毁。”
“纺织业几乎和人类历史一样长,而且是门槛最低的行业。几乎任何国家都可以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工业各部门及各种工业产品,都处于生命周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即经历创新、发展、成熟、衰退等四个阶段。
“如果大英帝国找到可以发展的产业,把任何国家都能发展得纺织业舍弃掉,到时候就像是大英帝国的纺织机器,面对印度的人工纺织一样。我们可能出口一架飞机,就能换回来上百万件衬衫。”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未来首相的视察
产业转移并不是什么不能触碰的秘密,实际上已经出现过一次了,十九世纪美国就是欧洲的血汗工厂,英国资本对美国渗透的程度,是任何后世任何时间段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不仅仅是英国资本,美国国内可以找到欧洲任何国家的资本,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让美国挣脱了外资的控制。
接下来的这一次,就是未来几年将要开始的,由日本接棒美国承接全球制造业。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已是全球前十的工业强国,当然这个前十,不过是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的水平,和欧洲强国相差甚远。
二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被美国一国独占,当时日本很多工业设施都在战争中损毁,基于复兴日本工业化的考虑,美国决定将日本作为西方的亚洲工厂加以改造。
现在日本可能被苏联切下来一块,美国会不会不在进行产业转移,艾伦威尔逊认为不至于,北海道面积虽然不小,但人口太少了。对日本被美国控制的日本其他部分,完 全够不上什么冲击。
既然美国可以这么做,那么欧洲也可以这么做。反正美国是在五十年代才开始这么做的,那个时候欧洲各国应该早已经恢复了,甚至可以更早一点,抢在美国人前面进行产业转移。
英属马来亚的人口远少于日本,欧洲完 全负担得起,不可能被掏空。
其实并不是艾伦威尔逊选择英属马来亚,而是伦敦政府选择了英属马来亚。几乎在英属印度独立的同时,工党政府就调集了五万英军在英属马来亚挥动屠刀,荷印战争英军也是参战了的。
当然最让哈罗德威尔逊感兴趣的,还是那个一架飞机换上百万件衬衫的比喻。非常的传神,“艾伦,如同你所说的,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像是纺织业这种产业可是养活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国会秘书,纺织业的附加值太有限了。我们总不能一件衬衫出口卖一百英镑吧?谁会买啊!”艾伦威尔逊满脸的无奈,表示无能为力。
其实倒也不是没有国家能够做到,加上奢侈品色彩就行了。不过恰好英国是做不到的,欧洲能做到的国家是法国和意大利,法国人名声在外,意大利更是有罗马帝国的加成。
虽然某些亚洲国家,非常喜欢证明意大利和罗马帝国没关系,不过艾伦威尔逊知道,欧洲国家是认可意大利的历史的,什么日耳曼蛮子的言论没有市场。
“和你的聊天十分愉快? 相信这一次的英占区之行会是一段不错的经历。”哈罗德威尔逊发现,眼前的年轻公务员似乎非常健谈。
对他没有排斥的意思!今天自己来到汉诺威,收到的冷遇? 曾经做过公务员的哈罗德威尔逊怎么会想不明白?就在几个月之前? 自己还是公务员群体的一部分。
现在处在了对立面成了下议员? 这些英占区的公务员想要给自己一个下马威。
自然过来接待的艾伦威尔逊,表现出来的友善,让哈罗德威尔逊非常的欣慰。
下午时间? 哈罗德威尔逊就和英占区贸易委员会的成员见面了? 参加了一场枯燥而且非常无聊的会议,做公务员的时候哈罗德威尔逊就没有发现,这种会议是如此的枯燥。
换了一个身份? 以前经常参加的会议在哈罗德威尔逊眼中? 同样也变了味道。
会议结束之后? 哈罗德威尔逊心中做了一个决定? 亲自到英占区走一走? 亲眼看一看现在的英占区到底是什么状态? 回去之后好告诉首相。
“哈罗德先生还是一位实干家。”艾伦威尔逊听了之后,满脸的赞赏道,“这太令人敬佩了,还是说工党的政治家,都喜欢贴近民众。”
贴近民众!哈罗德威尔逊非常喜欢这个词汇? 成了政客之后他很快就转变了思维? 什么事情都喜欢和选票挂钩? 虽然英占区的德国人? 并没有英国选举权。但是仍然可以视为一次不错的锻炼机会。
“主要体现在大英帝国对德国人没有恶意。”哈罗德威尔逊虽然心里想着自己的前途,开口还是把大英帝国的国家形象放在了第一位。
“不错,这说不定是一个和解的机会。我们需要塑造一个亲切? 而且不脱离底层民众的形象。”艾伦威尔逊也顺着哈罗德威尔逊的话侃侃而谈,“我们需要让德国人明白,英国的议员其实和德国普通人是一样的,这样可以塑造亲近感。”
这就和后世的立人设差不多,明星像公众塑造出的积极向上的正面、讨喜形象。人设之于明星相当于包装之于商品,更便于吸粉。常见的就有吃货人设、耿直人设、学霸人设...
其实仔细想想,随时随地在应付选举的政客,还这就和演艺明星的需求差不多。
都是一样的虚伪,但表面上又不得不违心的做出不符合本人的行为,来博取好感。
哈罗德威尔逊认可的点头,对艾伦威尔逊的叙述非常满意,虽然来到英占区产生了小小的不愉快,但是现在看来,也并不是完 全没有收获。
实际上尊敬的执政党下议员,已经准备好了做演讲的准备,虽然不一定能用得上,但如果用上了,可以作为他刚刚进入政坛的一次历练。
也正因为才刚刚进入政坛,哈罗德威尔逊现在学习的地方还非常多,演讲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经验不足,哈罗德威尔逊也需要时间准备,精炼是最难,对于政客演讲的四阶战术,无非是这么四个步骤。
演讲第一阶段:能讲下来;第二阶段:把短的讲长了。说明知识储备够了;第三阶段:把长的讲短了。说明把握住重点了;第四阶段:想长就长,想短就短,完 全控场。说明已经掌握规律,能够有针对性的讲的,效果能达到最佳。
才二十九岁的哈罗德威尔逊,和名义上已经二十多岁的艾伦威尔逊,都在为国会秘书的英占区之行做准备,只是准备的地方不一样。
平心而论艾伦威尔逊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同样他也知道,哈罗德威尔逊其实也没有。双威尔逊组合都是处在新手上路的阶段。
第二天开始,双威尔逊组合就开始了英占区之旅,简单来说从一个废墟走到另外一个废墟,在国内的时候哈罗德威尔逊只是听说英占区的惨状,在哈罗德威尔逊的眼中,应该也就是伦敦遭遇德国轰炸时候的样子。
但是真正亲眼所见之后,才知道完 全不可同日而语,战争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目光所及仍然是一片废墟,时不时人们还能从情理的废墟当中,挖出里面的尸骸。
不过也不是没有欣慰的地方,比如说英占区贸易委员会的报告当中,提及了德国妇女在重建当中表现出来的干劲,就完 全不是谎言。
把口粮和劳动挂钩之后,德国人的勤奋程度令人吃惊,现在已经被哈罗德威尔逊所证实。
从汉诺威到汉堡、从科隆到埃森,进入了政客状态的哈罗德威尔逊爆发出来了,令人震惊的体力,艾伦威尔逊甚至有种错觉,自己是在陪着对方举行大选。
完 全没有必要,一天甚至跑两个城市,这比前段时间艾伦威尔逊本人纵横鲁尔区表现的还要勤奋,从这一刻开始,他已经对政治家为了支持率能做出来什么事,有了新的认识。
八月下旬,艾伦威尔逊和哈罗德威尔逊到了计划当中的最后一站,波恩市,波恩市终于有了一点城市的样子了,至少比起其他鲁尔区损毁程度眼中的城市,这里还算看得过去。
波恩市德国妇女工作劳动局的负责人,伊莎贝拉波金娜带着劳动局组织的妇女对哈德罗威尔逊的到来表达了欢迎,这种夹道欢迎的场面,让艾伦威尔逊微微皱眉,因为类似的场面好像和苏联相近的国家总是出现。
但一想到第三帝国时期,类似的组织欢迎应该也司空见惯,倒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要是哈罗德威尔逊是德国人,没准也能获得什么妇女之友的称号,当然现在也差不多了。
受到热烈欢迎的哈罗德威尔逊,似乎也觉得受宠若惊,一直以来准备得演讲稿终于派上用场了,其他城市破坏的太严重,当地妇女没空听一个英国人逼逼叨。
波恩市不同,基本上已经恢复了一个城市的基本条件,正好可以用来树立典型,证明大英帝国为英占区重建所做的努力。
“波恩是贝多芬的故乡……”哈罗德威尔逊对着热烈欢迎自己的波恩市民,开启了已经准备良久,但是没有用得上的演讲。
“头发剪短了,气质也不一样了。”艾伦威尔逊直勾勾的瞅着伊莎贝拉波金娜,对哈罗德威尔逊的演讲左耳进右耳出。
很像是洛奇电影当中由布里吉特·尼尔森扮演的苏联拳王老婆,短发尽显干练,带有一丝女强人的气质。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三十六章 善意的谎言
别怪艾伦威尔逊诚实,作为一个专一的人,他就是对漂亮女性没有抵抗力。如果范围更大一点的话,一般水准以上的都能引起本能反应,这完 全取决于衣服的多少。
伊莎贝拉波金娜肤白如玉,眼蓝似海,即便非常朴素的常服,那墨绿色外套,也遮掩不住她那魔鬼般的身材,毕竟那种极具冲击力的内在美,艾伦威尔逊是亲身体会过的。
现在变成短发的伊莎贝拉波金娜,俏脸带着一丝冷冽,又体现出来了完 全不同的气质,令人忍不住想进入探寻一二。
渐渐地,伊莎贝拉波金娜胸前的波涛开始起伏了,男人的眼光简直不加掩饰,像是要把人融化一半,就算她也不能总是装作没看见,冲着艾伦威尔逊翻了一个白眼,四目相对,总算唤起了艾伦威尔逊心中的帝国公务员精神。
“勤劳、强悍的德国女性,在战后德国的经济建设当中一定会占据重要位置。”
哈罗德威尔逊又臭又长的演讲,终于传到了艾伦威尔逊的耳朵当中,随后演讲完 毕,周围的德国人引起了一阵欢呼和鼓掌。
“联络官,是那个经常和你联络的印度人发来的电报。”艾伦威尔逊的马仔马克,找了一个时间拿出来了电报。
艾伦威尔逊拆开一看,心中叹息要不来都不来,要来了呢?全来了,英属印度金奈烟厂拆卸的机器已经到了,倒不是到达了德国,而是到达了英国港口,将本土的货物卸掉之后,就会开来德国。
这样算来时间上也不是特别的紧张,印钞机已经一步一步接近它忠实的德国臣民了。
一旦到达了德国,来通货轮运输的烟叶,就可以让艾伦威尔逊的兜变的鼓鼓囊囊。还有就是可以让美占区渐渐越来越无法无天的走私消停一些。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烟厂投产? 凭借艾伦威尔逊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吃掉这么大一部分利益的,实话实说,这里面的利益够他一个联络官被暗杀一百次。
马克思有句话? “一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 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百分之百的利润? 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 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一旦烟草生产线投产,这里面的利润在现今的德国何止是百分之三百?更何况这还耽误了跨越大西洋两岸的走私潮流?
艾伦威尔逊要是只能看到印钞机所带来的利润? 却看不到其中的风险? 没几天就会神不知鬼不觉的和这个世界说再见? 反正不是车祸? 就是喝水呛死。
晚上? 偷偷溜进海尔曼家族房子的艾伦威尔逊? 终于在气质大变的伊莎贝拉波金娜身上得逞之后,带着忧郁之色点燃了一根烟吞云吐雾起来。
一身香汗的波金娜有些疑惑,带着慵懒之色问道,“你好像有事情?”
“是这样的!”艾伦威尔逊就把烟厂机械的事情和盘托出,并且指出了目前整个德国的烟草紧俏程度? 以及可能带来的暴利。
伊莎贝拉波金娜大吃一惊? 从上次艾伦威尔逊离开之后? 这个家已经大变样了? 可以说她这个生活朴素的女人,终于见到了富人是怎么生活的。
可是这都远远比不上艾伦威尔逊现在说的事情,如果说的是真的? 带来的利润当然是一个天文数字,不过对于普通德国人而言,当然是被剥削的力度加大了。
饶是伊莎贝拉波金娜经过专业的训练,也被震惊的说不出来话,好半天才道,“这样应该是好事啊,艾伦你怎么愁眉不展?”
“你又没有听说过你一句话,就是你们德国人马克思说的……”艾伦威尔逊就把敢于践踏一切法律的名言重复了一遍。
太听说过了,简直就是学校的必修课!伊莎贝拉波金娜心中腹诽,但也明白了艾伦威尔逊的担心,带着幽色问道,“你想怎么办?”
“当然是要分享利润,我准备让所有贸易委员会的成员都分享利润。不过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我们都是英国人,这个烟厂生产线肯定是要在德国建立的。”艾伦威尔逊说出了难处,“都是英国人其实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关键是我们都是英国的公务员,现在还都是英占区的管理者,这就非常的麻烦。”
“我们不能直接和这一个烟草工厂有直接关系,不然国内调查起来就算是应付过去,对未来的进步也是不利的。所以这家烟草工厂最好是一个德国人来经营,把属于我们贸易委员会的那一份按时发到手中,这样就行了。”
伊莎贝拉波金娜刚开始还不住的点头,后来猛然回过神来,这不是在说自己么?惊讶的道,“你的意思是我来经营这座工厂?可我没有这个经验啊。”
“你好像原来做妇女工作劳动局的局长也没有经验,这不是做的很好么?”艾伦威尔逊一把把波金娜温热的胴体拉入怀中,心满意足的道,“你只要成为这个烟草工厂的所有人就行了,没事去看看生产程序,只要出厂,一切的运输、销售等等的环节根本就不用你操心,贸易委员会那边就把事情都办了。当然还不能不考虑到一些英军指挥官的份额……”
艾伦威尔逊还在那自顾自的考虑自己的发财大计,伊莎贝拉波金娜同样心里不能平静,一方面是因为庞大的利润,一方面则是深切对帝国主义贪婪无耻而感到震惊。
同时她还庆幸自己的运气,竟然要亲眼见证英占区的庞大利益网,成为其中的组成部分。
就在这么想的时候,艾伦威尔逊已经恢复了,又毛手毛脚的爬上来想要再来一个回合。
“艾伦?”伊莎贝拉波金娜伸出手捧着艾伦威尔逊的脸,用带着媚意的声音开口。
“怎么了?”艾伦威尔逊摸不到头脑,动作也出现了微微的停顿,随后才一顶。
呼吸散乱的伊莎贝拉波金娜,深吸了两口气断断续续的道,“你看安娜怎么样!我现在还要工作,其实有些怕怀孕,不方便的时候安娜也是可以的。”
话音刚落,伊莎贝拉波金娜就感觉到艾伦威尔逊膨胀了,明白说到了对方的心里面。
不能怪艾伦威尔逊没出息,可换成任何一个男人被问到这个问题,谁会拒绝啊?如果真的拒绝了,艾伦威尔逊只能说一声佩服,反正她这个凡夫俗子是拒绝不了。迅速就被糖衣炮弹给击倒了。
天还没亮,艾伦威尔逊就又偷偷摸摸的离开了房子,他甚至连上班都没有这么自律。不过没办法,万一哈罗德威尔逊醒了找他,他还要解释自己去做什么了,也是一个麻烦。
哈罗德威尔逊确实起得很早,但架不住艾伦威尔逊回来的更早,完 美的蒙蔽了未来的大英帝国首相,只是有些奇怪艾伦威尔逊好像精神不佳,“艾伦,是不是最近在鲁尔区到处视察累到了,我还比你大几岁,却没有像是你这么疲惫。”
“尊敬的议员先生,我可不是政治家啊。”艾伦威尔逊一看对方都为自己找好了借口,直接借坡下驴道,“其实我很难想象,你一个学者气质的你,竟然有如此充沛的体力,在鲁尔区到处视察各大城市的状况。”
这句话半是转移话题,半是恭维,艾伦威尔逊总不能说自己昨晚操劳过度,慰问波恩妇女工作劳动局局长去了吧?连觉都不敢睡,还得赶在你醒之前回来。
“我虽然是一个学者,但身体还是非常健康的。”哈罗德威尔逊一听,非常满意的笑了起来,这里也没有外人,一直随身携带的烟斗自然收了起来,掏出了一根雪茄,如同丘吉尔一样陶醉的吸了起来,“我看就把波恩,作为英占区的恢复重建的典型报道。以此证明英占区贸易委员会,对英占区恢复的贡献好了。”
“啊?”重重的打了一个哈欠,艾伦威尔逊揉了揉脸,闻言同意道,“没有问题啊,国内的公民又不知道波恩的损毁并不严重,我准备几张其他城市的废墟照片,然后用波恩现在已经清理出来的市政照片作为对比,应该就可以了。”
“很好,目前的德国民众需要的是信心,其实有些事情真假并不是特别重要。我们也并不是故意欺骗德国人。”哈罗德威尔逊赞赏的评价道,“而是一种……嗯?”
“善意的谎言!”艾伦威尔逊心领神会的补充道,“我们本意是做好事,让德国人对未来更加有信心。”
“没错,善意的谎言。”哈罗德威尔逊满意得夸奖道,“必须要说,艾伦在我来到英占区视察的时候,一路上提供了巨大的帮助,非常希望我们未来还有工作上的配合。”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三十七章 烟草利益分配
“哦,议员先生,我其实心里非常期待那一天。”艾伦威尔逊差点纳头便拜,对现在的哈罗德威尔逊下议员,未来的哈罗德威尔逊首相大呼,苟富贵勿相忘。
作为一个专业的公务员,艾伦威尔逊不能对党派有偏见,同时也没有对工党误国赞同。虽然现在的艾德礼首相确实准备放弃英属印度。
可是一看英国本土现在的情况,不放弃难道硬顶着美苏和善的目光,调集一百万士兵,二战刚结束就马不停蹄的去印度作战么?
法国对殖民地比英国坚决的多了吧,戴高乐上台就对阿尔及利亚问题在法国进行全民公投,继续战争就全面征兵,全国总动员和阿尔及利亚血战到底,最终法国公投之后也撤离了阿尔及利亚。
哈罗德威尔逊上台的时候已经是六十年代,大英帝国的情况恶化的更加明显了。殖民地越丢越多,凭借英国本土的人口和资源,不可能养得起庞大的军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种情况。
在波茨坦会议上工党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在和保守党交接的时候也曾经说过,“关于外交政策,我们的义务没有丝毫改变。英王陛下的政府决不接受以下观点,既英国不在是一个大国,或者说,我们已经起不到大国的作用。我们依然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完 成了对英占区调研工作的哈罗德威尔逊,再返回汉诺威之后,乘坐军机返回伦敦。
艾伦威尔逊则马不停蹄的让阿里姆过来,询问烟草生产线的事情,以及轮船上到底运来了多少烟叶,可以用来开工生产。
就现在德国的情况,艾伦威尔逊说句不好听的,德国人根本没有资格挑剔,冒烟就行,实在不行连草叶子也能对付。这种情况下只存在有和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