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不过法国嘛,这是另外一个问题。”爱德华·布里奇斯呵呵一笑道,“我们和我们这个邻居,可是几百年的老对手了。从百年战争就有了充分的交流!”
艾伦威尔逊点头,百年战争的定义还真的不好判断,谁对谁错站在不同的角度上,都有自己的道理,法国内部本来就是当时英王的领地。
不过最终的结果是法国胜利,将英国从欧洲的领土上驱逐出去,如果百年战争是英国获胜,可能早上几百年欧洲就出现英法合并之后的强国了。
“如果欧洲有一个各国参加的机构,我们还是要防着法国人,所以说你的准备当然很有帝国公务员的操守。”爱德华·布里奇斯把文件看了一遍,最终认可道,“建立拉丁帝国?法国人也是真敢想,哦,作者是一个俄国人,两个爱幻想的民族都到一起去了。”
“这可能就是一种表现欲吧,一个俄国人为了融入法国,所以竭尽全力的为法国出谋划策。”艾伦威尔逊顺着爱德华·布里奇斯的意见,而发表意见。
“关于欧洲外籍军团,我和首相都同意,数量不宜太多,四个国家加在一起最好也不要超过十万,但骨架是必须要在的。出于对未来的应对,到时候再决定是否扩充规模。”爱德华·布里奇斯微微额首,用缓慢的口气说道,“说到这,大英帝国的繁荣和发展,也是离不开一些国外士兵的风险,尤其是英属印度的支持。”
“艾伦,这正是你非常熟悉的地方不是么?”艾伦威尔逊本来只是聆听,却冷不防被内阁秘书点名,马上回答道,“尊敬的爱德华爵士,是这样的。”
“我和印度事务部、外交部的同事们进行过商量,大家都认为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贯彻伦敦的方阵,来完成这个特殊时期的任务。”爱德华·布里奇斯说到这,看了一眼亚历山大卡多根道,“亚历山大,是这样么?”
“是这样的爱德华爵士。”亚历山大卡多跟闻言马上表态道,“我们需要一个热情,精力充沛的人选,来完成这件事。”
“最重要的是可靠。”爱德华·布里奇斯不慌不忙的补充道,“艾伦,如果你能够回到英属印度,在熟悉的环境当中工作,是不是能够让所有人都满意呢。”
“不管在任何地方工作,我都会竭尽全力。只要帝国需要我。”艾伦威尔逊低下头,口气当中尽显谦卑,完全就是一个人民公仆的表现。
“很好,在这一次的布鲁塞尔会议之后,你贸易委员会的工作处理一下,等待通知。”爱德华·布里奇斯面色一整,用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我记得你还没有毕业吧,在这个时间当中完成毕业手续,把所有的牵挂都放下,到时候启程前往梦想期许之地。一旦伦敦对英属印度的命运有了共识,你就要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了。”
“我相信,印度人等待这一天已经很久了。”艾伦威尔逊压抑着蓬勃的心跳,他终于在努力工作之后有了回报,可以以印度人民的老朋友身份,回到魂牵梦绕之地了。
一瞬间艾伦威尔逊的疲惫一扫而空,当然小小公务员没有得意忘形,而是表示哪怕在英属印度的工作,也需要内阁秘书时常的教导和批评。
本次的布鲁塞尔会议取得大获成功,这是欧洲经济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战后重建,维护各国的利益,早日恢复经济繁荣,是本次布鲁塞尔会议上的主要内容。
英国和法国需妥善处理欧洲内部的差异问题,加强和欧洲之外国家的关系,以及遏制战争,推动和解,构建和平和繁荣的世界。本次布鲁塞尔会议意在双赢、利在长远,最终目标是全世界实现共同繁荣。
参加各国会议的各国元首和外交部长都纷纷表示,欧洲的明天会更好。
在遏制战争和保护共同利益方面,英法两国表示,要着眼于未来,推动区域合作和共同防卫义务,促成对欧洲和平有益的防务协定。
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一支包含由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的防务力量,这一支军事力量的人数不超过十万人。
在布鲁塞尔会议的几乎同时间,斯大林在莫斯科召开了关于战后重建的重要会议,苏联外交部长随后公开宣布,要着重推动战后重建的问题,庞大的参战士兵复原工作已经在进行,未来一段时间苏联将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两个消息在前后几天内发表,一时间笼罩在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已经散去。各国的报纸连篇累牍中,都是对和平降临的赞美之词。
“谁会一直维持着上千万的军队?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对大英帝国表现出来善意罢了。苏联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陆军,但这是最后的底牌,我就不相信苏联敢和我们同归于尽。”艾伦威尔逊在随后进行的酒会当中,面带傲慢的大言不惭。
区区苏联算什么,要不是美国人在中间和稀泥,大英帝国绝对教苏联做人。
“艾伦,你一直对苏联的虚弱深信不疑。有什么确切的情报么?”尼诺贝特朗开口试探,是不是英国在苏联内部有自己人。
“额,倒是没有什么具体的情报,是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国在本土作战的损失推算出来的。”艾伦威尔逊不经意间,开始了今日辱法。
尼诺贝特朗面露尴尬,瞥了一眼周围的各国外交官,所以友情会消失,对不对?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意识
“英国一直对法国在一战时期表现出来的牺牲精神,由衷的敬佩。”可能也知道自己有些失言了,艾伦威尔逊马上采取了补救态度,歌颂法国在一战时期付出的牺牲,同时也缅怀当初在一个战壕当中的战友情。
法国还是要拉拢的,凭借英国自己,很快就会在美苏的夹缝当中,被碾压的粉身碎骨。
艾伦威尔逊真的算是一个欧洲派,希望大英帝国避免沦为跟班的命运。
一番话把尼诺贝特朗都说的热泪盈眶,周围的外交官更是掌声雷动,为一战时期英法两国并肩作战的战友情干杯。
布鲁塞尔最后的一个夜晚,酒会上充斥着团结的氛围,对美好的明天进行深切的盼望。
内阁秘书爱德华·布里奇斯,还是坐在一边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看着热闹的酒会,以他的年龄应该远离这种场合,在人少的时候品尝着威士忌。
酒会结束之后,爱德华·布里奇斯让人把艾伦威尔逊叫到了自己的房间,倒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明天就要回到伦敦了,今天晚上找几个人说说话。
能聊的就这么几个人,话题也大多数都是公事,从殖民地到重建,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首相有一点和丘吉尔先生倒是很一致的,那就是对戴高乐将军的评价,惊人的一致,这个讨厌鬼。”亚历山大卡多根耸耸肩道,“这个将军为什么有这么多问题,而且总是给我们难堪。”
“他的顽固程度,比他的身高更加的显眼。”爱德华·布里奇斯不动声色的道,“如果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就算是心里有些许的怀疑吧,但肯定也不会公开宣扬出来,可戴高乐总是对伦敦的意图表达怀疑,这就有些不可理解了。毫无疑问,站在我们的角度上,这个准将是一个讨厌的人。”
“尊敬的爱德华爵士,亚历山大爵士,戴高乐将军确实是一个难以对付的角色。不过我们倒也不一定过于焦虑,第四共和国是也一个议会制国家。也许法国内部有无数人,愿意牵扯这个法国英雄的注意力。”艾伦威尔逊在两个顶头上司都发表完意见之后,才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堡垒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现在的法国政治制度,可是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议会制,法兰西政局不稳可以说都不是二十世纪的事情了,可以往前在追溯一个世纪。
巴黎可是号称革命老区,本身巴黎在法国内部,绝对是一家独大的地位。从近代开始,巴黎一直是法国独一无二的经济、政治、文化、艺术中心。
第二大城市里昂根本无法望其项背,在这种情况下,巴黎人自然会生出某种傲气,几乎从波旁王朝末期开始,外省人就成为了他们对巴黎以外所有法国人的、略带讥嘲的称呼,认为他们土里土气。
巴黎人这种傲气,使得他们对几乎一切政府都十分不满,而在某些时刻,这些不满就会变成无政府主义的骚乱,甚至变成革命,掀翻一个王朝。
这在法国历史上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刚刚成立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好像是十二年出现了二十二个政府,艾伦威尔逊的印象当中,这比日本人换首相都要快。
如果不是法国政治在两百年内一直都处在不稳定的状态,不是革命就是复辟,一次次的内部争斗,英国也没这么容易压制住法国。
“希望法国那些成熟的政客们,能够像是我们英国的政治家一样,让戴高乐早日回到清闲的生活中吧。”爱德华·布里奇斯面带无奈的拿着酒杯道,“丘吉尔先生现在就活泼多了,重新成为后座议员之后,简直减轻了十岁,国会总能听到他中气十足的喊叫。”
“这倒是没错,听外交大臣说,外交领域是目前丘吉尔先生最为不满的地方。”亚历山大卡多根笑眯眯的附和道,“他指责工党政府是苏联的代理人。”
“哦,那选民们怎么看?”爱德华·布里奇斯一听来了兴趣,带着期待之色追问。
“这个情况比较复杂,保守党的报纸说首相为苏联服务,支持工党的报纸说,前首相为美国服务。”亚历山大卡多根忍住笑声说道。
“其实哪有这么多问题,苏联如果想要得到伦敦的消息,找两个英共的后座议员就行了。波立特会把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告诉斯大林的。”爱德华·布里奇斯说到这话锋一转道,“当然我们不要参与到党派当中去,让这些不同主张的议员们自己解决问题。”
目前英共的成员有五万多人,在一九四五年的选举当中,有两名党员进入了国会成为了后座议员,就和现在丘吉尔的角色一样,给执政党添堵就是后座议员的最大乐趣。
不过英共和工党的关系还算是不错,艾德礼首相也自称是社会主义者,目前来说英国国内,保守党主张对苏联强硬的声音,还处在可控范围之内。
如果不考虑工党的一二号人物不和,爱德华·布里奇斯觉得短时间内,工党不应该遇到什么困难,当然这也要看国际环境是不是对工党执政有利。
九月二十三日,旨在维护欧洲团结的布鲁塞尔会议正式闭幕,除了一个任何人都挑不出来毛病的六国共同宣言之外,剩下的就是呼吁。
不过在保卫欧洲的问题上,布鲁塞尔会议的一小步,则是欧洲人民的一大步。英国拉着法国不加入欧洲外籍军团的计划,同时也是看看美苏有什么反应。
苏联的反应平淡,美国的反应也没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不过目前美苏的态度都只能说是表面现象,骤然登上世界之巅的美国,面对的事情可以说很多。
建设任何势力都是需要时间的,更别提美国内部还没有对新形势下的世界领导权,产生一个共识,这还没有考虑到,动辄用几个月时间拿出成熟方案的官僚,在拖延上的作用。
美利坚人类灯塔之路才刚刚开始,比起仍然保留一定实力的英法,欧洲的情况似乎还算稳定,可世界上涉及人数最大的内战已经在酝酿当中了,美国人正在远东展现第一次展现世界霸主领导权的手腕。
远东确实牵扯了美国现在不少精力,苏联还和美国在朝鲜半岛和北海道问题上,不断的起摩擦,这都是短时间内,无法解决的事情。
世界大战虽然结束,但对一九四五年的各国政府来讲,行程还是安排的满满的。
就拿近在眼前的事情来说,刚刚结束布鲁塞尔会议的英国,还要去见证联合国成立,赶往旧金山正式签订联合国宪章。
早在之前的会议上,美苏就已经在联合国运行机制上展开交锋了。
众所周知,一票否决权是联合国的基石,正因为拥有一票否决权,才使得五大常任理事国在涉及除程序性之外的安理会实质性决议时,能够符合大国一致原则,从而保持国际格局的稳定。
不过由于一票否决权太有分量,一些强国对常任理事国的地位趋之若鹜,另外一些实力欠缺的国家则就干脆建议取消一票否决权。
一票否决权是苏联坚持要确定下来的,因为其他国家都可以算是美国的盟友,苏联在联合国当中深感势单力孤,一定要争取到一票否决权。
雅尔塔会议,英国和美国都同意了一票否决权的主张。
布鲁塞尔会议之后,除了西班牙之外的参加国,都在准备前往旧金山的日程。
艾伦威尔逊则回到英占区,开始准备交接,同时在这段时间当中把屁股擦干净。防止后来者闲着没事,揭露自己在占领区巧取豪夺的事实。
“听说苏联派出了一支歌唱团开始对巴黎进行访问,不知道法国人和苏联人到底搞什么?”身在英占区,两个贸易委员会的副秘书长,仍然有闲心关心另外一个国家的事情。
刚刚回到波恩的艾伦威尔逊,这几天都忙着销毁犯罪记录,哪有空管那种琐事,就比如现在他就在办正事,因为海尔曼烟草工厂的第一个月利润已经出来了,他正在看贸易委员会的同事们,是不是手脚干净,别把英属印度的那一份给吞了。
“艾伦,布鲁塞尔会议上,有没有对英占区的决议。”蒂姆布兰德一看艾伦威尔逊没有反应,转而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出于原则,无可奉告。”艾伦威尔逊翻阅着账目,想都不想的回答道,“关于英占区的地位和管理问题,首相和内阁秘书的意思是,由贸易委员会进行直接管理,配合伦敦的调配机构,拉进英属印度和英占区的互补性,两翼齐飞带动本土就业。作为一个具有保密意识人,我没什么可说的。”
“非常具有保密意识。”哈罗德一拍大腿,毫不吝啬的给予夸奖。




大英公务员 第一百五十九章 学校没教过
“首相和爱德华爵士,对这一份两翼齐飞的计划十分上心。可见如果做好了这件事,一定会被伦敦方面看重。”艾伦威尔逊总算是看完了账目,当然回去之后他要从龙骑兵手中,拿到另外一份,两相对照之下才能确定。
不能怪艾伦威尔逊小心,烟草利润毕竟是过于丰厚了,涉及的人也太多,容不得半点闪失,既要为了帝国鞠躬尽瘁,也要同时兼顾个人追求,这其实是很难的事情。
内心当中,艾伦威尔逊从来没有指望过目前的大英帝国,还能重返巅峰教美苏做人。只是希望英国还能保持自主权。
打完二战还能压住美苏两国是根本做不到的,美国国力超过英帝国的总和早已经发生了,二十世纪初期,进入爱德华时代的美国就已经有超过整个大英帝国所有国家总和的工业产值,这个时间点远远早于一战前。
一战前英帝国的国力已经度过了其巅峰。因为如果考虑第一次法国铁甲舰危机之后,皇家海军的实力远远超过了紧随其后的两大强国的总和,那个时代的皇家海军根本不是什么两强标准,完全就是二十一世纪的美国海军,一国海军可以单挑所有国家,根本就不需要标准。
两强标准本身就是大英帝国,已经不得不通过制定海军计划才能压制对手的产物。
但海军有特殊性,建造周期过长且需要投入巨大,就算是后发者追赶,领先者的存量舰队也是很吓人的。
这种追赶的艰辛美国在追赶英国皇家海军的时候体会到了,二十年后苏联红海军也会体会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同样会体会到。
可以但被追赶上,以英国和美国现在的国力对比,英国想要反超无疑是白日做梦。
世界大战之前的大英帝国并不是如日中天,世界大战对英国的本身意义,就是杀掉竞争者的殊死搏斗,只不过两次都让德国人承担了。
现在皇家海军就迫切的需要更新战舰,战争期间已经表明,航空母舰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不是战列舰。皇家海军的战列舰需要退役,新战舰需要建造,但目前的大英帝国根本没有钱。
这不是工党和保守党的问题,如果是保守党执政,只能尽可能的让旧战舰多服役几年,新战舰还是没法建造,皇家海军在下一轮革新当中还是跟不上。
最悲剧的是,短时间内英国连反制的手段都找不到,长久来看美国只可能因为种族问题出现滑落,可现在才一九四五年!英国根本抓不住这个机会。
短时间内艾伦威尔逊只能想想怎么保住自主权,关键还是钱的问题。所以他才这么迫切的需要回到英属印度,怎么说也是一个四百万平方公里,四亿人口的殖民地,一定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如果可以选择,艾伦威尔逊希望美苏对抗的前线在亚洲,这样可以让欧洲这边得到喘息的机会,而且好像,爆发战争的地方确实是在亚洲。
至少目前的局势,肯定已经超过历史同期,就拿欧共体的事情来说,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法国对英国大失所望,转头就推动和德国的和解,才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
苏伊士运河战争之后,戴高乐重新上台开始独立自主,将欧共体实质化。
英国人申请加入欧共体是被美国人催促着进去的,要申请加入欧共体是需要法国人批准,当时法国总统是戴高乐,让英国人去求法国人。
况且戴高乐又是个标准的民族主义者,对英国人完全不友善,谈判过程几近羞辱,还两次否决,英国人赔了无数的笑脸,还得等到戴高乐下台才加入。
至少现在英国肯定避免了被美国和法国同时找到机会羞辱的时刻,欧共体已经成立了,虽然是殖民国家的联合,但说实话肯定比单纯的经济共同体有用,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对于自己的欧洲之行,虽然艾伦威尔逊本意并不想来,但终究是为大英帝国的体面,成功发挥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努力,现在就等着调令到达,返回英属印度了。
“我这次可能会升职。”在海尔曼家族的房子里面,艾伦威尔逊意气风发,走出了帝国公仆的思维,再次找到了人上人的状态,就当是为回到英属印度预热。
“你要离开德国了嘛?”安娜听完艾伦威尔逊大放厥词,幽幽的道,“可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会再次见面。”
“电报联系,我相信我们的缘分还远远没有结束。”艾伦威尔逊也表达了对龙骑兵姐妹的不舍,在和这对龙骑兵的相处过程当中,他充分的体会到了什么叫说一不二,满足了大男子主义的卑劣欲望。
想到新德里的帕梅拉蒙巴顿,首先人家的父亲是英属印度的头号人物。级别上就比艾伦威尔逊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这种家庭的女人,肯定不会向龙骑兵姐妹这么听话。
这个晚上,伊莎贝拉波金娜和安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艾伦威尔逊的判断。
如果不是英属印度具有比英占区,更加广泛施展才华的空间,他是绝对不会回去的。可大丈夫毕竟要以事业为重,只能暂时舍弃温柔乡的的束缚,进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再过几天我就要回到伦敦述职了。”摸着伊莎贝拉波金娜光滑的肌肤,艾伦威尔逊的语气满是不舍,“最让我放心不下的是你们姐妹。”
是放心不下这两具身体吧?虽然这么想,伊莎贝拉波金娜却面带留恋的耳鬓厮磨道,“你要是离开了,我和安娜就没了依靠,要是被人惦记上了怎么办?”
这话说得艾伦威尔逊膨胀了,谁让两姐妹一腔爱意都在自己身上呢,必须要人家一腔爱意不错付,才能放心的离开。
“其实除了抄底这些你们国家的著名企业之外,如果手中还有闲置资金的话,可以投入到美国股市当中。”艾伦威尔逊想了一下道,“最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实力一定会进一步的膨胀,美国股市一定会反映这一点。”
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四成,无论是人口数、国民收入、煤产量、发电量、钢产量等指标都远远的超过同盟国其他国家之和。
战后几年美国经济会进入空前繁荣的状态,主要参战国已经是一片废墟,没有国家能抵挡美国工业品的输入,而且还欠了美国海量的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地向西部和南部转移。美国传统的工业区在东北部,随着战后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美国没有传统工业的负担。
而石油特别适宜于诸如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和石油化工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艾伦威尔逊记得好像炮党,就把美国的援助重新投入到美国股市当中,坚决贯彻造不如买的高瞻远瞩,不出意外的歼敌一亿胜利转进。
伊莎贝拉姐妹也可以这么做,既然宋家做的,海尔曼家族就做不得了?烟草利润这么大,投入一点钱进去吃利息怎么了?
不过艾伦威尔逊,可不敢让涉及烟草利润的公务员这么干,股市这种东西是存在风险的,万一这一笔属于英国公务员的黑钱,进入美国股市的时候被盯上了,最终被割了韭菜?
艾伦威尔逊以后就别在公务员体系里面混了,他可承受不起这么多看不见的敌人。
“有把握么?”如果说别的知识,伊莎贝拉波金娜都能说两句,可就是这个股市,苏联根本就没有这个东西,在学校的时候也没有学过,真是两眼一抹黑。
碰到专业不对口的知识,伊莎贝拉波金娜也不敢出声,只能听着艾伦威尔逊说。
“股市这个东西当然有风险性,短期波动和长期波动都是存在的,不过以现在美国的经济情况,三五年内股市肯定是看涨的。”艾伦威尔逊边想边道,“这样,走之前我给你留下一些公司的名单,你就按照名单买股票就行了。”
实际上就算是到达印度,艾伦威尔逊也要自己把最近的收获投入到美国股市当中。如果不够的话,还准备找阿里汗解决一下困难,大不了公平公正五五分成。
1...4647484950...7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