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进攻受挫的印度士兵不得不退下来,这种趋势非常之令人担忧,要知道印度以后是要和安拉之剑巴基斯坦敌对的,不适应一下自杀式攻击,这可怎么是好?
如果艾伦威尔逊知道这一幕出现,为次大陆数亿子民规划未来的他一定会担忧的。可惜他不在,正在新德里迎接友好邻邦葡萄牙客人,所带来的好消息。
在他的宽大的办公桌上,摆着他和帕梅拉蒙巴顿的合照,旁边花瓶里的鲜花正散发着诱人的淡淡清香。
这是之前帕梅拉蒙巴顿还在新德里的时候,两人在郊外的合照,两人的背后是翠绿的田野、随风摇摆的柳枝、和远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印度农民。头上是飘荡着白云的浩渺蓝天。帕梅拉蒙巴顿的秀发在风中飘动,两人的目光互相凝视着对方。
人不在还不能看看么?不可否认,艾伦威尔逊也有扯虎皮拉大旗的意思在其中,但主要是最近确实比较空虚,前两天都要效仿德里黑公交,准备干一票了。
“哦,艾伦,真是好久不见了。”佩德罗带着爽朗的笑容推门而入,表达对艾伦威尔逊的想念,说着好久不见,其实也没有多久的客套话。
“哦,佩德罗先生,你比之前更加的风采照人了。”艾伦威尔逊装模作样的感叹,可能这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吧,“不知道是不是带来了好消息呢?”
“艾伦,要不说你怎么就能成为整个英属印度的专员助理呢。”佩德罗心照不宣的笑了笑,然后故作正色的道,“虽然非洲路途遥远,但是葡萄牙不能坐视次大陆的苦难而视而不见,终于排除了万难,筹措了一定的粮食来帮助英属印度度过难关。”
“这是我们共同的难关。”对佩德罗的敷衍话语视而不见,艾伦威尔逊强调了大家同为殖民者的立场,此时正是需要团结的时候,就不要分什么你和我了,英属印度葡属印度都是殖民地,话锋一转道,“不过总比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却恨不得把报社弄冒烟的法国人强,三千吨大米,我真是谢谢他们了,谁不知道法国农业条件是欧洲最好的,哪怕一半国土都陷入战火,也没有粮食短缺的困扰,结果呢?”
艾伦威尔逊愤愤不平,为用旱灾讹诈法国失败耿耿于怀,法国人不知道感恩,要知道法国远征军到达南越,英国皇家海军可是出了力的,现在次大陆出现了旱灾,就算是本着人道主义,法国人也应该意思意思吧。
法国人还真就意思意思,多一点意思都没有,不知道从哪弄来了三千吨粮食,表示对次大陆的旱灾同情之后,就在也没有音了。
就这点粮食恨不得都吹出花,果然是和大英帝国并列的老牌帝国主义,道德标准也是不相上下。
“艾伦,英国和葡萄牙是六百年的传统友谊。”佩德罗神色轻松的坐下,至于英法之间的互相嘲讽嘛?葡萄牙国小力微,不适合参与进去,“我们当然是一条船上的人,这一点伦敦的绅士们也清楚,这是里斯本传过来的密约草案。”
佩德罗说话间,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当中拿出来了文件,里面有葡萄牙和英国在伦敦商议的密约框架,当然决定权在英属印度总督府和葡属印度总督府,伦敦和里斯本不会出面。
所以说艾伦威尔逊,为什么会在安达曼行动的关键时刻,放权被印度指挥官呢。这不都是和伦敦那些人学的么。
“时代不能走回头路,就如同现在的美国渴求全球霸权一样,现在的英国也必须有所取舍,而且明白团结的必要性。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上,不管是大英帝国还是其他布鲁塞尔会议的参加国,都要立足于这点。”
团结起来,把力量收回来重点固守,未必就不能保留一些利益,等到局势又变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老牌帝国主义怎么也要挣扎一下吧,不能一声不吭就乖乖做小弟,这天底下就没有这个道理。
翻阅着英葡密约的框架草案,其实也和自己估计的差不多,领地交换,签署密约,离开再公布造成既成事实等等。
具体的行动就是英属印度总督府和葡属印度总督府的事情了,佩德罗已经见过巴伦爵士,然后才来找艾伦威尔逊,商量一下具体的行动。
“先把二十万吨粮食送到联合省和中央省。”艾伦威尔逊思考了一下说道。
“只有三万吨粮食,剩下的是麸糠。”佩德罗皱着眉头,怎么又成了二十万吨了?难道事到临头,对方还想要讹诈一下自己。
“我们对外公布是二十万吨粮食,翻了一倍而已,又不是多么过分的事情。在说我们不说是麸糠,谁知道?现在当地的灾民,估计都已经分不清粮食和麸糠有什么区别了,能吃就行,还管什么口感?”
佩德罗点头,承认对方说的有道理,开口道,“那我们就签署吧。”
“还不着急。果阿周边地区的族群比例还不能说是稳固。”艾伦威尔逊把材料重新放回去,对佩德罗的要求采取了拒绝态度,“我给你画的那一条线之内,和平教徒必须占据人口的七成,彻底压到印度教徒,才能说是有了一个稳固的基础,不然的话签署了也没用。我可不想我签署的密约,最终被列入教科书的时候,以自不量力、落后时代的殖民主义者面目出现。”
如果葡属果阿一直存在,艾伦威尔逊就没问题,如果葡属果阿最后还是保不住,他必然要进入印度教科书,成为我们印度太厉害的垫脚石。
哪怕印度教科书主要抨击的是葡萄牙,也会顺便把自己带出来。如果葡属果阿保留就不同了,估计印度教科书也不好意思提。
佩德罗狐疑的开口道,“艾伦,你不会是反悔了吧。”
“别忘了,是我帮你们出的主意。”艾伦威尔逊噗嗤一笑道,“还不用这么着急,我们要稳固住局势彻底将果阿保留下来,现在的工作还没有到位。”
“其实已经差不多了。”佩德罗有些遗憾,还是希望尽早把事情定下来,省的夜长梦多。
“百分之九十不够,我要百分之百。”艾伦威尔逊斩钉截铁的道,“必须彻底改变果阿的族群构成,内核基督徒,外围和平教,这样才能隔绝渗透。如果英属印度未来以分治为基础,和平教徒的精神祖国就不再是印度了,基督徒可不一定,对葡萄牙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虽然头两代的和平教徒可能思想顽固无法改宗,可一旦他们死了,葡萄牙对年轻群体下手就容易多了。
二三十年内,印度独立但是仍然贫穷,果阿的居民见到次大陆没有改观,估计也不会有和印度人合并的想法了。
事实上,到了二十一世纪欧洲国家寥寥无几的殖民地当中,当地居民均拒绝独立。
不愿意脱离宗主国的管辖,因为独立浪潮已经过去了,新独立国家仍然穷困潦倒,反而作为直接殖民地的居民,生活比周围的邻国好,那还独立什么?
波多黎各、法属圭亚那就是这种例子,死活都不愿意从美国和法国独立,人家是光荣的美国公民和法国公民。
艾伦威尔逊觉得只要顶住个三四十年,到时候剩下的殖民地估计都会反对独立。乐于成为宗主国的光荣公民。
从这个角度来讲,头两代的顽固的和平教徒,是葡属果阿的重要思想屏障。他希望佩德罗能够明白这一点。
大英公务员 第二百七十章 他们宁死不降
艾伦威尔逊也提及了现在英属印度的困难,双方可以先把密约的内容定下来,但是签署还不用这么着急,稳妥才是大家追求的事情。
这绝对不是推卸责任,艾伦威尔逊竭力让佩德罗明白这一点,美苏对殖民帝国的整体危害性,并不是针对某一个国家,而是全体有殖民地的欧洲国家。
所以帮助葡萄牙就是帮助英国自己,艾伦威尔逊只是希望果阿地区的未来更加的确定。
确定的成为葡萄牙的海外省,“不出意外的话,英属印度成为两个国家的未来,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只有自欺欺人的人还在蒙蔽自己。或者说他们其实心里清楚,但是不愿意承担责任,故意装作不知道。”
艾伦威尔逊说的人其实就是国大党领袖甘地,早在一九三八年阿里真纳就已经被穆盟公开宣布是全印和平教徒的伟大领袖。
二战时期因为国大党给大英帝国添堵,英国转而支持穆盟的诉求专心应对世界大战,把国大党撇在了一边,所以国大党在同盟国占据对轴心国优势之后,又转变态度拉拢穆盟。
在期间的国大党拉姆格大会上,甘地宣称和平教徒有“在印度联合家庭中分离的权利”,在成人公民权的基础上设立立法会议,允许和平教成员决定是否希望独立或作为一个“联合家庭”的一员。实际上,甘地已经承认了穆盟建立独立的巴基斯坦国家的权利。
这似乎也没过几年,甘地不会就忘记了当初拉拢穆盟时候的承诺?忘记是肯定没有忘记,不过反悔是肯定反悔了。
以现在的态势两个宗教分离,果阿距离和平教聚集区都很远,果阿的和平教徒就是没娘的孩子,绝对比果阿的基督徒可信。
“如果英属印度的分治是定局,那这个计划就行得通了。”佩德罗点头,只是伦敦的声音杂乱,令人搞不清楚到底怎么看待英属印度的未来,让葡萄牙这边一筹莫展。
“伦敦本来是想要保留英属印度的整体性,让它独立,但现在这种声音在消失。目前来说伦敦对英属印度这边没有什么未来设想。”艾伦威尔逊实话实说,“反对那些议员倒是内行的,不过要说拿出什么解决办法嘛,这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那么,我们就先把粮食运到灾区!”佩德罗沉吟了一声点头道,“还有什么要准备的。”
“多带一些胶卷和葡萄牙国旗,记录下感人肺腑的瞬间。”艾伦威尔逊微微额首,楞了一下道“好像没有什么了,树立葡萄牙在本次旱灾当中的正面形象就可以了。不重要的事情大可以使劲吹,真正的要事要偷偷地做。我期待下一次见面的时候,葡萄牙总督府已经把一切准备都做好了,我还要去一趟仰光,事情也是真多。”
“艾伦真是受到重用。”佩德罗飒然一笑,“那边发生什么事情让你去忙?”
当然是看看翡翠屋计划到哪一步了!艾伦威尔逊轻松的开口道,“没什么,过去看望一下朋友。”
这绝对不是在敷衍佩德罗,他去缅甸完全和安达曼群岛的事情无关。
去就近看看翡翠屋的进度,其实也只是顺便,有事是真的有事,但不适合让葡萄牙人知道。
总督府给国大党的消息是,艾伦威尔逊会亲自去一趟仰光,对驱逐罗兴亚人的事情表达关切,所以掉进米缸的耗子,这一次真的是去公干。
眼看着英属印度都要分崩离析了,国大党还有空关注信仰不同的罗兴亚人。
这就是艾伦威尔逊说的,国大党是在自欺欺人,不想给和平教徒相应的权利,又想保留英属印度的整体性,想到倒是美,好处全拿一点责任不想承担。
他觉得,国大党设想的英属印度未来可能是这样,大英帝国把和国大党唱反调的穆盟给镇压了,然后完完整整的把英属印度教到国大党手上,标准的白日梦。
这要是能成为现实的话,艾伦威尔逊认为大英帝国可以考虑一下拳打美帝,脚踩苏修了。
对海得拉巴交代了一声,艾伦威尔逊就在安达曼群岛激战正酣的时候,上了前往加尔各答的火车,从那坐船去仰光,办理另外一件大事。
这个大事不是所谓的罗兴亚人的关切,而是有利可图的事情,缅甸货币改革。
现在的缅甸所使用的货币名叫卢比,是和印度卢比挂钩的,和很多领域一样,因为英属印度在大英帝国的特殊地位,除却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那种自治领,印度族群在广大殖民地都是作为辅助力量出现,任何领域都是如此。
现在大英帝国急需恢复经济,英属印度闹着要独立,也是时候卸磨杀驴了。
罗兴亚人被驱逐只是缅甸印度势力的部分问题,还远远不是全部问题。
英国占领缅甸之后,在缅甸设立银行,但只是分行,总行在印度。
英属银行通过贷款等形式发行货币,称谓是印度卢比。此间,缅甸人自己也试办银行但并无建树,十分微小,不足挂齿。
缅甸的货币都叫卢比,银行系统自然也有印度的一份。所以本次的缅甸货币改革,对大英帝国来讲,就是把印度人的那一份拿回来,交到可靠的人手里。
国家发行新币,无偿废止旧币。就等于白花花的银子,本可以买许多东西,立即分文不值,搅乱了货币流通秩序。许多人反对,尤其是经济实力薄弱的群体,更加抵触,以致集会游行,与政府对峙。可见货币问题涉及民生、经济、社会、国家安全,实非小事。
所以这件事必须打着爱国的目的来进行,替罪羊肯定不能是大英帝国,所以也只有印度更加合适,在艾伦威尔逊的设想当中,这将是缅甸拿回货币主权,成为独立国家的第一步,付出一些微小的代价是完全的值得的。
此刻的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几十年后在印度推行废钞令的莫迪老仙和他同在。
莫迪老仙一声令下,面额五百和一千卢比的纸币从即刻起停止流通,现有纸币必须在五十天之内存入银行或兑换新币,否则沦为废纸。
莫迪要求停止使用旧版大额货币是出于打击偷税、漏税、腐败、等严重依赖大额现金的行为的目的,就可以只给五十天的兑换时间,就宣布剩余的货币成为废纸。
这种后果也确实出现了,印度是一个多语言高文盲率的国家,一些底层民众可能过了换钞时间才知道手上的大额纸币是一张废纸,这是对底层民众的一种无声洗劫,人民没钱了还怎么生产消费?
既然老仙可是这么做,艾伦威尔逊觉得自己也可以,什么偷税、腐败的理由都成立,他帮助缅甸拿回货币主权,不更加应该获得拥护?反对的都不是缅甸人,是印度人的走狗!
正好在艾伦威尔逊登上前往缅甸轮船的同时,安达曼群岛的战斗也进行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候,跟随着山下奉文横扫东南亚的嫡系部队,战斗意志是绝对令人称道的。
但是这都不能改变武器上的绝对差距,八里桥的骑兵也非常勇敢,一样倒在了排枪之下。
交战双方的武器差距比那个时候还要大,登陆的印度部队在进攻不利之后,调集了重炮进行炮击,天上战机掩护,地上有重火力支援,反而暴动者不过是瓮中之鳖,这种情况下要是一再受挫,阿里曼塔卡尔也觉得说不过去。
在坚韧的意志,也不能抵消巨大的劣势,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并不是真的是钢铁,绝望的情绪同样在被团团包围的战俘中蔓延。
就连暴动者的首领也绝望了,按照战时日本陆军编制组织的很多中队已经全军覆没,现在所有的人都会死在这里,只不过没人知道死亡什么时候到来。
那个手无寸铁的战俘被组织起来,也不会免疫炮击,从刚开始这就是一场绝望的对抗。
尤其是看到自己训练有素,单兵素质强悍的部下被一个接一个的击杀,不少打定主意决一死战的暴动者首领没有勇气留在这里了。
他们想要逃跑,他们想要投降,眼看着灭顶之灾将要降临,在疯狂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只是,被团团包围的他们根本没有逃跑的地方。同样,印度部队也不准备接受他们投降。
子弹射击而出,一些想要逃跑的首领一哄而散,印度部队可能整体性没这么训练有素,但各部队都存在不少枪法很准的士兵,毕竟印度师不可能有英国师那样充足的补给,子弹也要节省着来,枪法就是这么连出来的。
无头苍蝇的暴动者再次变成乌合之众,被印度人挨个点名,整个暴动者固守的山坡上,尸骸遍地,这一天的太阳落山之前,新德里终于接到了阿里曼塔卡尔传来好消息,“所有暴动者已经被全部消灭,他们十分疯狂,宁死也不投降。”
大英公务员 第二百七十一章 昂山
“这些印度人在欺骗我们。”专员秘书埃德尔在见到电报内容之后,一眼就发现了问题,“就算是在疯狂的军队,也不可能没有一个人投降的。印度人在撒谎,欺骗我们。”
“是的,不过单独就这件事而言,我乐于被印度人欺骗。”巴伦爵士带着如释重负的表情道,“好了,现在的事情都解决了。就按照之前的讨论,派出一艘船前往安达曼群岛把尸体装上船,然后把船炸掉,那样就谁都找不到他们了。”
这条源于阿根廷军人政府,镇压亲苏份子的办法,当然源于见识广博的专员助理。
其实很简单,就算是五万人的尸骨,重量上也不过是两千五百吨的碳水化合物,能装两千五百吨的货轮到处都是,对大英帝国这种海运强国来说都算不上什么珍贵遗产。
不过此时深藏功与名的艾伦威尔逊,正在接近英属缅甸的首府仰光,来到英属缅甸继续为大英帝国劳心劳力。
等待迎接艾伦威尔逊的缅甸官员,正在目的货轮越来越近。
吴丁论,他今年四十多岁,并没有目睹当年,大英帝国的龙虾兵雄赳赳地进驻曼德勒。
一队队身高马大、专吃牛肉的人脸色通红,身穿红色戎装,肩上扛着长长的步枪,脚上的靴子落地有声,也不乏节奏的行军中,宣告着缅甸灭亡的事实。
但在吴丁论的成长经历当中,一个概念慢慢清晰,要同英国人站到一处、依附他们的势力,尚且还是个孩子的他,就已经将此当作了自己的最大抱负。
小小年纪的吴丁论在那个时候已经立下宏图大志,十七岁时,他曾谋求过一个政府职位,但并未如愿,由于身无分文又没有朋友,他只好在纵横交错的曼德勒集市干了三年活儿,帮米商办事,不时也偷鸡摸狗。
到二十岁的时候,由于走运,他敲诈别人得手,有了整整四百卢比,便立即去了仰光,一路买通关系谋了个办事员的位置。这份活儿虽说薪水不高,但颇有油水。那时候有一帮办事员,通过不断挪用政府储备品而赢取私利,他自然也喜好此道。
吴丁论毕竟才华过人,不可能满足于小富即安的生活,他发现政府由于缺乏低级官员,正准备从缅甸本地办事员中选拔一些人上任。
再过一个礼拜,消息就会公之于众,可他却提前一周比别人探听到消息。他感到机会来临,趁自己的同伙尚未警觉就把他们全都指控了。于是大多数人被捕入狱,而他却被提拔为镇区助理干事,作为对他奉公办事的表彰。
到了今天,他已经成了仰光这个首府有数几个,可以和英国平起平坐的缅甸官员。
年少的理想已经实现,虽然缅甸经过日军的一轮打击,但他还是有惊无险的躲了过去,成为英属缅甸恢复之后的倚重力量。
一双经过官场考验的火眼金睛,帮助吴丁论认出了下船的艾伦威尔逊,主动上前一步礼貌的用带些口音的英语开口,“您就是艾伦先生吧,伯吉斯专员让我来接你。”
艾伦威尔逊一愣,眼睛上下打量了眼前的中年人一番,注意到吴丁论手中的报纸,开口道,“非常感谢能够考虑的这么周到,对了,你是华人吧。你们用的文字我认识。”
“艾伦先生的观察真是敏锐。”吴丁论有些惊讶,但马上就意识到哪里出了问题,笑呵呵的自我介绍,“我是第二代的华人,我的孩子已经不怎么认识汉字了,对华人报纸上的内容也一知半解。”
原来已经快被同化了,艾伦威尔逊心中明了,但却对这种事采取中立立场,这是个人选择问题,笑着道,“那就劳烦你带我去见伯吉斯了,可真是有段时间没见了。”
“专员对艾伦先生非常想念,安排我在这里迎接你。”吴丁论指着停靠在远处的汽车,邀请艾伦威尔逊一起上去。
汽车发动,顺着仰光的街道一直抵达英属缅甸总督府,现任缅甸总督休伯特兰斯。
休伯特兰斯其实也是刚刚上任,英军返回缅甸后的首任总督雷德纳金·妥曼·史密斯,也就是战前的缅甸总督,回来官复原职。
随着他的复职,带回的还有一纸英国关于缅甸问题的“白皮书”。伦敦认为,缅甸首要的任务是恢复秩序与重建,所以在此过渡时期,需要由一个临时军政府暂时直接管理所有政务,并与缅甸各方势力一起协作,待恢复工作完成后,在适当的时间举行普选。
史密斯总督又成了一个时代变了的牺牲品,总督随即换成了休伯特·兰斯将军,缅甸人对休伯特·兰斯将军的观感还不错,当然从吴丁论口中,艾伦威尔逊还得知了同样没有上任多久的缅甸首脑是一个叫昂山的人。
英属缅甸总督府,艾伦威尔逊见到了许久不见的伯吉斯,两人友好的拥抱在了一起,哪怕知道对方是一个同性恋,但只要别对自己有什么歪心眼,一切都好商量。
“在仰光过的怎么样,麦克林在锡兰日子过的可是相当不错呢。经常去高尔夫球场,我可都听说了。”艾伦威尔逊用自来熟的口气道,“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锡兰的清查行动,受到锡兰上下的一致认可,麦克林建立了广泛的威信。不过说到这,你也不差,听说现在非常受到缅甸人的拥戴。”
“还好吧,艾伦这一次过来,倒是令人安慰。我天天都在工作当中。”伯吉斯长叹一声道,“还是做外交官的日子轻松一些。”
“尤其是做驻大国的外交官。”艾伦威尔逊为伯吉斯的话加上了一个前缀,“当然做驻美国的外交官是最好了,条件上就没法相比,玩的地方也不缺,还可以开派对,嘿嘿……”
这个嘿嘿就非常的传神了,伯吉斯当然能听出来艾伦威尔逊的弦外之音,可他对那种事没有兴趣,开口道,“刚刚上任的时候,我就缅甸人对我们的敌意表示震惊,这个地方已经成了一个支离破碎但是充满敌意的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