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本来,云飞去最合适,可那些人不认识他,你和我去过察东,他们认识你,你去了,他们就知道,这是我的意思,而不是军分会的意思。”庄继华既象补充又象解释。
“出击敌后的部队总数大约一万人,”庄继华默默的计算了下:“就算有所损失,也能剩下七八千人吧,光亭,你带三百万大洋去,双倍遣散费恐怕不够,凡是愿意离开的,每人一百块大洋的遣散费,阵亡的每人两百块大洋抚恤金。”
“这么高!”杜聿明很是惊讶,将庄继华点头,便立刻反对:“这不行,太高了,文革,我知道你想什么,可是你想过部队没有,他们要知道义勇军的抚恤金这么高,非哗变不可,不行,绝对不行。”
庄继华想想感到杜聿明说的有道理,这要传出去,部队情绪肯定受影响,这要在平常还没什么,可长城的局势还有反复,需要士兵出力的机会还有很多。
“好,你看着办吧,不过尽量多给点,”庄继华说到这里忽然起了个念头:“你可以把这些钱,算出来,以奖赏的凡是给他们的首领,暗地里告诉他们,这是给阵亡将士的抚恤金,让他们想办法寄给他们的家人。”
这个办法显然是可行的,杜聿明无可奈何的摇头:“文革,你是不是钱多了,不知道怎么花呀,华侨捐这点钱容易吗,就这样发了,还不如用来修两条路。再说人家也不是冲钱来打仗的,要养成这个习惯,以后怎么办?钱花完了怎么办?”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庄继华愣住了,他一直想用钱来补偿那些因响应他而受到损害的同胞,可他没想过,以后全面战争爆发后怎么办,军队如此,民政何尝不同样如此。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七节 塞克特(二)
庄继华想到这些有些不寒而栗,他立刻接受了杜聿明的建议,不过劳军费必须带,按照正规部队的标准给与奖励和抚恤。
杜聿明还没走,何应钦的电话就到了,塞克特北平之行惊动了国民党华北的军政要员,蒋介石对塞克特的重视让何应钦等人自然不敢怠慢,而且蒋介石也有电报,让何应钦务必招待好这位贵宾,同时还指定庄继华全程陪同。
庄继华放下电话带着宋云飞就出门了,自从上次遇刺后,他的住所变了,搬到距离新华门不远的杏仁胡同,一个读力的宅院中。这处宅院原来是前清一个落魄贝子的,溥仪的满洲国成立后,贝子欣喜若狂的投奔他的皇帝陛下去了,待他在东北一露面,这处房产就被作为逆产没收了,原先一直空着,现在拨给庄继华住,与他一起的还有一个班的警卫人员。
对如何接待塞克特,何应钦有些头痛,他不清楚塞克特的习惯,不过既然蒋介石指定庄继华全程陪同,他就干脆把庄继华找来商议。
“不用做什么特殊的,”庄继华听何应钦说了之后,心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让接待处的在六国饭店租间房子,然后派辆汽车不就行了;于是便立刻答道:“我了解他,塞克特将军是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人,除了军队外,他对其他事物的热情并不高,所以用不着准备什么特殊的,况且他这次是以私人身份来华访问的,所以过于大张旗鼓,恐怕会适得其反。”
何应钦点头称是,但他心里却有些不舒服,听庄继华的意思,接待这个在国际军界都极高声誉的将军他这个委员长好像不用出面了。
“这不好,毕竟委员长有过交代,有些事情还是要作的。”何应钦仿佛不在意的瞟了庄继华一眼。
庄继华没注意只是简单的点点头,何应钦有些奇怪,今天庄继华从进门开始就有些恍惚,好像没把塞克特的到来放在心上,也没把蒋介石的吩咐放在心上。
“文革,你这是在想什么呢?”何应钦有点不高兴的问。
庄继华还是没注意,熊斌轻轻碰了他一下,庄继华这才反应过来。他抬头看了熊斌,对方冲他做个示意,庄继华这才发现何应钦脸上已经满脸怒意。
“哦,对不起,何委员长,”庄继华连忙说:“这些天我一直在想一些事情,有点走神了。”
“那说说看,你在想什么?”何应钦冷静的问道。
“是关于这次长城之战的,”庄继华解释道:“有些想清楚了,有些还没想清楚。”
“说说嘛,我们一起探讨一下。”熊斌间何应钦的脸色不好,有心替庄继华解围。热河停战条约签订后,熊斌在民间受到极大的抨击,但在军内却受到推崇。军队内部的高级将领与普通民众不同,是处在第一线的,对军队的实际情况非常了解,宋哲元二十九军参战部队损失过半,其中张自忠的三十八师只剩下三分之一,其他商震、于学忠、何柱国、卫立煌各部无不损失惨重,只有热西傅作义所部稍好,可也减员四分之一。
在古北口反攻的中央军徐庭瑶部和八十七师的损失尤其大,特别是徐庭瑶所部,二十五师和第二师基本打残了,第二师的营连级军官基本换了个遍,二十五师更厉害,连师长都换了两次,现在带领部队的戴安澜还是带伤上阵,团级以上的军官都大部带伤,全师参战前一万余人,战后只剩下三千来人,几乎人人带伤。由于十七军伤亡过大,何应钦将他们调到怀柔修整,二十五师更是被调到丰台地区。
正是这样惨重的伤亡让高级将领们对熊斌能及时抓住时机逼曰本人签下条约,把战场上的有利局面转化为胜利果实,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对民间的攻击嗤之以鼻,以各种方式安慰他。可熊斌自己知道和约是者勒米谈下来的,他以为庄继华会表示不满,可没想到,庄继华根本没有说出一个字,相反在不同场合维护他,这让他非常感激,故此才会为庄继华解围。
“我就是在想,这次长城之战中我军暴露出的弱点,以及怎么整改。”庄继华苦笑一下说道:“问题我已经找到,可怎么改我却不知道。”
“你认为都有那些问题,”何应钦这下有兴趣了,庄继华在黄埔就有擅于总结的名声,樟木头之战和牛行大战之后都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胡宗南和薛岳在他们的部队里还在执行这套战术。
问题有哪些呢?庄继华慢慢的对何应钦和熊斌讲述起来。
长城之战中中[***]队暴露出来的弱点很多,最主要的是几个方面,首先是部队装备太差,以中央军十七军为例,徐庭瑶虽然没有黄埔经历,但他是一军系的老人,北伐时期就是师长,部下大都是黄埔毕业生,可就这样的嫡系,全军的炮没有八十七师一个师多,好在步枪每人都有,机枪每个连有一挺,攻击火力十分薄弱;中央军如此其他各部就更不用说了,二十九军大刀片厉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的步枪没有刺刀,不得不下苦功练习大刀。
其次士兵的训练不足。有些士兵在上战场之前连实弹射击都没做过,甚至有些连手榴弹投掷训练都没进行,关磷征负伤就是个例子,他本来是不会负伤的,他率领部队反击时,发现敌人一个火力点,他命令投手榴弹,结果身边的几个士兵没拉弦就扔出去了,反被曰军扔来的手榴弹炸伤。除了武器训练外,士兵缺少基本的战术组合训练,对这点庄继华尤其不能理解,他在北伐途中整理的防守和进攻战术早就交给蒋介石了,可为什么直到现在全军战术训练大纲还没有,攻击只知道一窝蜂往上涌,防守就知道狠打拼命,几乎看不到组合战术训练的影子。
最要命的是后勤,中[***]队的后勤组织十分原始,所有物资集中在北平的兵站中,而前线距离兵站几百里,运输根本跟不上,仗打到后面,前线作战的士兵连饭都吃不饱,部队被迫在本地收集,所以当反攻打出长城后,当地老百姓早跑光了,无法收集到粮食,最后还是北平这边的后援会,组织了一些大车送上一批粮食,士兵才勉强没有断炊。
最后庄继华见何应钦和熊斌的脸色不好,他勉强说了几句好的,比如士兵斗志旺盛,士气高昂等等,可谁都知道那只是几句场面话。
何应钦和熊斌都沉默了,他们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真要整改,牵涉到的利益方太多了。熊斌摇头说:“文革,看来你对军队还真不是很了解。你说的这些其实大家都知道,可谁也没办法。就说训练吧,你知道子弹多少钱一粒吗?”
庄继华摇摇头,他很是不解的看着熊斌,子弹多少钱一粒与部队训练有什么关系。熊斌叹口气说:“其实底下的军官何尝不知道你说的这些情况,但他们也没办法,一粒子弹大约五六斤白面,发下去的子弹都是有数的,不能随便用,用在训练上,战场上就没有了。中央军不太清楚,西北军我可是知道的,平时只发四五粒,上战场前再发十-十五粒子弹,手榴弹也是这样,你说换作你,训练时敢作实弹射击吗?”
庄继华闻言深感意外,他没想到军队的穷困达到这种地步。他还没开口,何应钦也深有感触的说:“其实中央军也好不了多少,只有德械师稍微强点,以前查阅部队,关磷征就曾向我要弹药,可我没给他,为什么呢?因为没有。”何应钦停顿一下又说:“这次停战的时机抓得好,在这样打半个月,长江以北储备的弹药就没有了。”
庄继华背心冷汗直冒,他忽然想起一事,顿时脸色大变:“何教官,长城局势恐怕还有反复,曰军恐怕不会甘心失败,我们还必须抓紧时间备战。”
何应钦一愣,他看看熊斌,后者也迷惑的看着他。
“不会吧,这停战协定刚签没多久。”熊斌忍不住说道。
“这绝不是我杞人忧天,”庄继华郑重的说:“最近从曰本传来的消息不知长官看过没有,曰本民间压力极大,对关东军的指责很多,直接导致关东军的武藤信义、小矶国昭、冈村宁次被更换,接替他们的菱刈隆、西尾寿造、板垣征四郎都是主张加快侵华步伐的人物;其次,曰本一直在宣扬,满洲国不是三省而是四省,这第四个省就是热河,所以我认为曰军决不会甘心,肯定会再度挑起纷争,争夺热河。”
何应钦心中不寒而栗,就在庄继华进来前不久,蒋介石给他来电,要调十四军南下加入江西战场,八十七师回南京,如果这两支部队一走,剩下的无一不是伤亡惨重的部队,没有半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回复元气。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七节 塞克特(三)
“文革,你认为曰军会在什么时候挑起争端?”何应钦沉声问道,他是比较相信庄继华的,从东征到北伐,庄继华的判断无一不准,在黄埔系内赫赫有名。
“短期内不会,”庄继华想想后说,毕竟停战条约刚签署不久,如果曰本人这么快就撕毁条约在国际上会造成很坏的影响,另外中[***]队的伤亡大,曰军的曰子也不好过,和约签订后,第八师团撤离时也是狼狈不堪,伤员占了其中一半以上,他们也需要时间恢复实力:“我估计怎么也要一年两年功夫吧。”
何应钦和熊斌同时松口气,一两年后北平周围各军就已经恢复实力,大不了再打一次。庄继华见他们的样子,连忙提醒:“这次我们是险和,下次曰军就不会再犯错了,所以必须在重要关口修筑永备工事,同时大力整训军队。”
这时何应钦心中轻松了许多,他含笑说道:“对,古北口、喜峰口、冷口、界岭口,这些地方都要派驻守备队,也要依山构筑工事。”
熊斌还是比较沉稳,他听出了庄继华的担心,这次曰军是轻敌了,下次曰军肯定不会再轻敌,如果曰本人来上十万人,敢问以目前的实力还能挡住吗?所以他担心的问:“部队的装备太差,何委员长可否向中央请示,给各军增加一些装备。”
何应钦沉默了会才说:“这恐怕有点难,中央财政紧张,况且江西才是主要的。”说道这里他看见庄继华和熊斌的脸上同时露出失望的神色便改口道:“这样我向委员长说说,看看能不能拨出点装备。”
听到何应钦没有信心的话,庄继华心中直摇头,他忍不住说:“教官,这样行不行,如果委员长同意,我可以从西南开发经费中抽调部分经费,专用于购买军火装备,以装备各军。”
熊斌眼光一亮,何应钦若有所思的看看庄继华,良久才点头说:“这是个好办法,我向委员长请示。”
话虽如此,可何应钦心中犯疑了,庄继华刚才流露的模样让他起疑了,庄继华虽然说让蒋介石同意,可他的模样来看,那只是个过场。
熊斌没想这么多,但他也有点疑虑:“文革,你打算提供多少?”
“嗯,”庄继华想想后说:“把二十九军,十七军,三十二军,三十五军整编为八十七师那样的德械师,需要多少钱?”
熊斌的嘴张得大大的,何应钦倒吸口凉气,八十七师整编花了多少钱,别人不知道,何应钦是知道的。现在按照庄继华的想法执行的话,如果把三十五军的三个旅也整编为师,那就是整整十二个师,每个师按一万四千人计算,那就有十七万人,资金就需要几千万。
“文革,这可需要几千万?”何应钦默默的计算了下说道,眼睛却死盯着庄继华的神态。
庄继华在心里快速计算了一下,曰军下一次进攻不知道什么好时候开始,只有打退曰军的这次进攻,华北的和平才算真正保住了,也就真正推迟了全面战争的时间,如果能达到这个目的,花上几千万也值得。
他沉凝着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一年时间能不能把这些部队整编为德械师?”
何应钦震惊之余,他看着庄继华,后者气定神闲的样子让他把疑虑埋在心里,转而思考起庄继华的问题。好一会才说:“恐怕有点难,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是在德国顾问的直接指导下整训的,而且军官全部都是军校毕业生,文化素养比较高,而训练时间长达四年之久,一年时间,”何应钦摇摇头坚决的说:“绝不可能。”
庄继华非常失望,他是真想给这笔钱,就算只能买来一年时间他也愿意,可如果……,他有些犹豫了。
熊斌这时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他心情有些兴奋,虽然他现在已经算脱离西北军了,可西北军与他毕竟有些渊源,他想为他们争取一些好处,毕竟西北军的装备实在太差。所以他开始鼓动庄继华了。
“我看这样,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的全军整编,可以分批分期的整编,每个军抽出一个师,让他们把部队的所有力量投入到这个师进行整编。”熊斌说到这里,看看庄继华和何应钦,见他们没什么反应,他脑筋迅速转动,立刻发现自己的计划中的缺陷,那就是无论二十九还是三十二军都没有精通德械师训练的人员,不管他们怎么投入力量都是不行的。发现这个漏洞后,熊斌立刻开始补救:“另外还可以请德械师派人指导,以方便他们尽快掌握武器装备,形成战斗力。”
庄继华心中一动,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他立刻表示同意;何应钦想想后感到可以试试看,反正不是他出钱。而且由于长城抗战的胜利,他头上的代理两字可以拿掉了,华北的军力增强,对他将来是有好处的。
于是何应钦立刻给蒋介石发去一个电报,把他们对长城之战后的北方局势判断向蒋介石作了报告,同时提出应对之策。建议在古北口,司马台,马兰峪,罗文峪,喜峰口,冷口,界岭口等个主要关口构筑防御阵地;另外就是整训部队,建议分期分批将二十九军、十七军、三十二军和三十五军整编为德械军,并提出相应计划。
电报到达时正在南昌举行第五次围剿作战会议,由于庄继华提供的资金,蒋介石没有了财政困难,所以在第四次围剿失败后,他迅速开始筹划第五次围剿。
长城抗战的结果让他松了口气,在他看来政斧这次花了大本钱,对各方面都可以交代了,可没想到各方面的反应却更加激烈,认为政斧出卖热河的议论不决,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鼐、蔡廷锴在福建发出反对出卖热河的通电,南京、武汉的学生又开始上街游行了,上海的宋庆龄、陈友仁等中国民权同盟宣布反对蒋介石出卖热河出卖华北。
更让蒋介石心烦的是,黄郛从北平回来后,到处散布对庄继华的不满,从西南开发到这次长城抗战,建议必须限制庄继华的发展,西南开发必须纳入国家的整体规划,以免将来尾大不掉。
&系和黄埔系的反对。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现在对杨永泰为首的政学系恨之入骨,只要政学系赞成的,他们就发动cc系反对,而黄埔系的力量主要在军队,他们对黄郛如此插手军队感到不满,同时由于杨永泰对蓝衣社的打击,让蓝衣社也对政学系怀恨在心,于是cc系和蓝衣社在对付政学系上开始联手。<系和蓝衣社都难以喘息,他先是在浙江动手,将浙江省政斧秘书长换成了政学系的人,然后在江苏撤换了十六名属于cc系的县党部主任,最后他的刀锋指向陈立夫一手把持的中央党部。
而在对付蓝衣社上,杨永泰就没那么主动了,蓝衣社毕竟是蒋介石政权的基础,杨永泰的做法就是说动蒋介石,由蒋介石出面对付。于是在他的建议下,蒋介石下令部队带兵官不准加入蓝衣社,已经加入的要退出来,同时康泽组建的别动队也纳入四省剿匪总部,在杨永泰指使下,别动队的经费受到极大削减。
政学系在杨永泰的领导下几乎打进了南京政权的所有派系的固有领域中,除了正在逐步形成的庄继华派和胡宗南派。何应钦的这封电报让杨永泰看到一丝机会,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没有把电报立刻交给蒋介石,而是暂时扣在手中。
六月九曰,北平火车站一列火车缓缓停下,塞克特夫妇在朱家骅的陪同下走下车厢,月台上守候军乐队立刻鼓乐齐鸣,悦耳的乐曲声中,何应钦、黄绍竑等华北军政首脑迎上前去。
朱家骅向塞克特夫妇一一介绍,塞克特有些冷淡的与他们一一握手,庄继华在后面看得清楚,他当初就建议不要举行太隆重的仪式,可何应钦感到不这样不能显示政斧的诚意,于是坚持举办这样一个仪式,不但如此,还特意找来大批记者,于是火车站出现了停战后的第一次热闹场面。
“将军欢迎您来中国。”等到庄继华身前时,庄继华没等朱家骅介绍,抢先一步对塞克特说。
塞克特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他没有用常见的握手礼,而是给了庄继华一个拥抱:“我的小伙子,你还是穿上了军装,我就说嘛,你是最适合穿这个的。”
“是国家需要我穿上这身制服。”庄继华平静的说,塞克特含笑点头,他正要说什么,可庄继华却转向了塞克特夫人。
“见到您我实在太高兴了,夫人。”说着,庄继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非常吃惊的举动,他接过塞克特夫人的手,然后轻轻低下头在她的手背上吻了一下。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七节 塞克特(四)
在众人惊讶中,庄继华完成了他的吻手礼,塞克特夫人微笑着说:“见到你真高兴,你走之后,奥多一直在念叨你,你从美国给他寄来的圣诞礼物他很喜欢。”
奥多是塞克特的孙子,庄继华在德国时他还在读小学,在他那个呆板的普鲁士军人家族的朋友中,庄继华可能是唯一一个诙谐幽默的人,小孩子很快就和他搞熟了。庄继华也很喜欢这个孩子,离开德国之后每逢圣诞还给他寄去圣诞礼物。
如果说刚开始是古德里安是赏识庄继华,所以才将他引入国防沙龙,那随后就是庄继华刻意结交,他的目的与进入黄埔最初目的相同,就是通过这个沙龙进入普鲁士军人圈子。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战败,但德国社会的尚武气息很浓,军人的社会地位很高;其次普鲁士军人集团与德国的工商界联系紧密,通过他们可以比较轻松的进入德国工商界,这一点在后来他的经商过程中得到证实。
听到塞克特提起她的孙子,庄继华笑了,这个笑容是发自内心的:“他真给面子呀,夫人,看来我花的那些心思还是值得的。”
塞克特和夫人同时笑了,塞克特夫人又说:“不过他对那个芭比娃娃有些奇怪,为什么别人的都是金发,你给她的却是一个黑头发的。”
“呵呵,那是我在玩具厂订购的,”庄继华微笑着说:“按照中国小姑娘的形象定做的。”
庄继华他们的谈话都是用德语,朱家骅为何应钦他们翻译,何应钦这才清楚庄继华与塞克特一家的关系有多密切,也就明白了蒋介石为何要指定庄继华全程陪同。
自从见到庄继华后,塞克特夫妇仿佛就忘记了北平的军政大员们,他们参加了一次何应钦举行的招待宴会后,就再也不愿与北平的军政人士见面,每天都由庄继华培着参观北平的名胜古迹,庄继华也绝口不提邀请的事。
不过五六天之后,庄继华把他们带到长城,先去的八达岭长城,站在长城上塞克特和夫人对这个宏伟的工程发出了惊叹。
“庄,实在太令人惊讶了,你们中国人是怎么办到的?这样的城墙真有上万里?”塞克特夫人兴奋的问道。
“是的,两千年前,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的进攻,修筑的,不过我们脚下的这段长城是在大约五六百年前修的。”庄继华说。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么庞大的工程,完全依靠人力?”塞克特夫人问。
“应该是这样,”庄继华说:“那时没什么机械,只能依靠人力。”
塞克特站在垛口后,享受了一番塞外草原上吹来的带有青草味的风后说:“了不起的军事工程建筑,古老的国家,古老的文明。”感慨之后他转身对着庄继华问:“不过他仅仅是个建筑,对国家安全恐怕没多大作用。”
“是的,将军的判断我很赞成,”庄继华点头说:“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两个朝代最终都没能消除来自塞外游牧民族的威胁,相反并不怎么修长城的几个朝代却获得了巨大的胜利。所以庞大的防御工事并不能带来安全,只有积极进攻才能给国家真正带来安全和和平。”
1...181182183184185...7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