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说得好,同志们,我们不能只看到困难,不看现在的政治气候。”邓中夏激动的站起来说:“五卅事件以来,各地风起云涌的抗议显示革命的高潮即将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时机,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香港大罢工,应该把它看成全国反帝运动的一部分,我党应该勇敢的站出来领导这次革命,香港大罢工可以加强我党的领导地位。”
邓中夏激动的用力把手向下一挥:“同志们,我知道在香港我党力量很弱,可是香港工人有勇于斗争的传统,我相信大罢工能发动起来,而且最后也一定能取得胜利。”
“对,经费我们可以请求省政斧提供部分,另外还可以组织内地工人支援部分,我们再自己设法解决部分。”黄明诚受到感染也站起来说道。
黄明诚的提议让陈延年眼前一亮,施卜也表示说可以组织部分工人到广州工厂中做工,杨殷提出在广州建立罢工总指挥部,负责协调各工会的行动。
解决了几个主要问题后,会议迅速转入对细节的磋商。
邵力子进屋的声音打断了庄继华的“神游”,邵力子是新任命的军校校长秘书长,与庄继华不是很熟悉,进门后他见庄继华站在那里背对着蒋介石,而蒋介石居然毫不生气,不禁有些愕然。
庄继华先向邵力子点头算是打个招呼,然后转身对蒋介石说:“校长,我大致想清楚了。”
“好,尽快给我份报告。”蒋介石停顿一下又说:“你先去政治部,那里有一份你的任命。”
庄继华有些意外,新任命,怎么不要我作副官了,让我做什么呢?
带着满肚子疑问,庄继华来到政治部,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一遍嘈杂声,推门一看,人到不少,曾扩情、胡宗南、蒋先云、陈赓、黄蟹、李默庵等人都在,看见胡宗南让他不由有些意外。
这些人见进来的是庄继华,全都有些意外,陈赓首先跳过来,抓住他的手说:“文革,辛苦辛苦,进来坐。”说着把庄继华拉进办公室,然后摁在椅子上,然后笑着对大家说:“同学们,我们首先祝贺庄文革同学荣升;”他故意停了下,然后才拖长口音说:“成为本校第一位大特务。”
陈赓的话音刚落,庄继华就差点跳起来,大特务?情报工作是自己在主持,陈赓怎么知道的。轰,蒋先云、胡宗南等人立刻大笑起来。好像没有恶意呀,庄继华有些莫名奇妙的看看他们。他心中有鬼,脸上便有些愠怒:“陈赓,你说什么呢?我是大特务,我看你才是大特务。贼眉鼠眼的,都不用化妆,完全反派。”
陈赓哈哈笑道:“我这样玉树临风的人,走在大街上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人有学问,为什么呢?眉清目秀,文质彬彬的,就算是特务,绝对是文化特务,不象文革,看上去老实,其实满肚子坏水。”
庄继华有些挂不住了,今天陈赓的话怎么处处对着他的隐秘来呀,蒋先云边笑边对庄继华说:“你来找周主任?”庄继华点点头,蒋先云笑着说:“周主任在对面,是不是找周主任要人呀?”
庄继华有些摸不清头脑,要人,要什么人?见庄继华的样子不象装假,蒋先云问:“你还不知道?”
“知道什么?”
“你被任命为司令部情报科长,负责组建情报科。”
庄继华这才恍然大悟,随即又不明白了,蒋介石这是什么意思?当初的情报处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亮明招牌呢?自己这下的活动可就麻烦了。
庄继华稳定一下情绪,看看陈赓,严肃的说:“嗯,我要打个报告,把陈赓调进情报科。”说完之后他就一扭一扭的向门边走去,捏着嗓子道:“各位长官,本仙姑给你们请大神。”
说完庄继华拉开房门迅速离开,安静片刻,随后传来一阵哄堂大笑。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一节 夺军(四)
从周主任那里庄继华总算得到确实消息,蒋介石在卫戍司令部下新成立情报科,任命他为科长,还把他的军衔长了一级。副科长有两个,一个依然是贺衷寒,另一个是从二团调来李安定。其他就是庄继华在汕头联络组中的人,花春、伍子牛、赵汉杰等人,当然蒋介石还没有把王小山和范汉杰弄来亮相,邓文仪则正式脱离情报科。
拿着这个任命,庄继华心中涌出强烈的不安,周主任见他有些心不在焉,以为他担心情报科的工作,便告诉他需要什么人可以找他,蒋校长吩咐过情报科的人员配备可以优先,庄继华心中苦笑一下,优先?情报人员什么时候可以拿到阳光下讨论了,而且蒋介石早有吩咐。
话到嘴边,周主任桌上的电话响了,周主任拿起电话听到刚听两句便示意他等会,庄继华顺势改口道周主任您忙,我先去科里看看。
走到门边时,他听见周主任说道:“太雷同志,会议主要讨论什么问题,能不能先透露一下。”
鲍罗廷从燕京回来后仍然住在靠近东校场的别墅中,孙中山去世后,他在广州的政治地位不降反升,家里经常人满为患,周en来到别墅后依然等了半小时才见到鲍罗廷,与他一同接见的还有谭平山、陈延年、林祖涵、邓中夏等人。
进了小书房,众人才看见加仑也在书房中,显然他也要参加这次会议,这让大家更感到非同寻常。加仑是广东政斧的军事总顾问,只负责军事问题,鲍罗廷是政治总顾问,不过仿造苏俄党指挥枪的原则,鲍罗廷在顾问团的地位要高于加仑。孙中山吃过军人专权太多的亏,对军人干政持有戒心,故而加仑在广州一般不参与政治问题,只专注于军事。
待众人落座之后,鲍罗廷从书桌后面站起来,他今天穿着一件俄罗斯样式的衬衣,被遭手慢慢从桌后踱出来。
“同志们,今天请大家来是要给大家通报一件事。”在座的都注意到鲍罗廷用的是通报,而不是讨论。
“汪精卫同志提出的成立国民政斧的事情,经过我与廖仲恺、胡汉民、许崇智的讨论,我们认为成立国民政斧的时机已经到了,几天以后将召开国民党的中央常委会,在这个会上将讨论国民政斧的组织条例,顺便说一下,这个纲领将由廖仲恺同志委托陈公博同志起草的。”
鲍罗廷的话在众人中没有引起什么波动,在座的都是广州的[***]高级干部,大多数也在国民党中也担任高级干部,鲍罗廷他们小范围内的讨论早就泄露出来了。鲍罗廷见没什么反应,心中明白他们已经知道了,于是便不在废话,直奔主题。
“今天召集大家开会的主要问题是,今后的工作方向以及国民政斧中的人事。国民政斧拟采取主席制,下设三个部,外交部、财政部、军事部。另外还要成立军事委员以便对军队实行领导。”
军事委员会也是仿造苏俄制度,在体制上保证党指挥枪。对于这点在座的人都明白,不需要鲍罗廷再解释什么,大家都在等鲍罗廷说明会议的议题。
“我请大家来讨论的是我党是否要参加国民政斧,另外就是军队整顿的问题。”
鲍罗廷的话说完之后,周en来就明白了,鲍罗廷真正要讨论的是军事委员人选,更确切的说这是在考虑要扶持谁的问题。按照苏俄制度,党的主席是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当然人选,其他的这是重要的政治军事领导人,目前广州的政治领导主要是三个:汪精卫、胡汉民、廖仲恺;军事领导人则主要是:许崇智、谭延恺、蒋作宾;其他的朱培德、程潜、蒋介石算是次一等的,过了就要算柏文慰、李济深、李福林等人。可是按照地域划分就复杂了,代表粤军的许崇智,代表滇军的朱培德,代表湘军的谭延恺、程潜,代表党军的蒋介石。以实力论广东军队实力首推许崇智,许崇智收编了大批陈炯明余部,使粤军实力迅速跃升为各军之冠;其次要数谭延恺的湘军;再下来就要数蒋介石的党军,党军主要是成军时间太短,平定刘杨后蒋介石收编滇军俘虏成立了第四团,党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他的中下级军官全是黄埔军校出身,政治觉悟高,部队战斗力强。
“我党当然应该参加政斧。这事还用得着讨论吗?”周主任正想着,就听见谭平山有些奇怪的问。
听到他的话,周主任心中摇头,谭平山太老实了,鲍罗廷这么问肯定是因为国民党方面不希望[***]参加政斧,国民党想读力执政。
果然,陈延年皱眉问道:“难道国民党不希望我们参加政斧?”鲍罗廷点点头。
“胡汉民告诉我,目前局势下[***]员参加政斧容易受人指责,引起不必须要的麻烦,再说国民政斧是在国民党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员参加国民党中央就行了,用不着非要参加政斧。”
鲍罗廷的话让众人有些意外,邓中夏生气的站起来质问道:“国共合作是总理身前制定的,怎么总理尸骨未寒他们就要否定国共合作?”
“邓,不要激动,他们目前还没有形成决议,只是私下里与我讨论,应该是想看看我们的态度再作决定。”鲍罗廷安抚邓中夏道。
“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国民政斧内应该有我党的一席之地,否则国共合作从何谈起。”林祖涵也不赞成。
“鲍顾问,我党可以不派人加入政斧,但是我不明白的是他们传话的目的是什么?是试探还是其他?”陈延年问。
“是这一届还是以后也这样?”周主任补充了句。
鲍罗廷没想到在广州的[***]干部都不赞成不加入政斧的提法,他有些后悔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应该与上海的陈独秀商量,他会明白我的苦心的。
“这个还说不清楚,不过我认为应该是这一届的问题。”鲍罗廷决定先把这个问题撂下,暂时不忙作出决定。
但鲍罗廷这话让参加会议的人大为不满,这种事情怎么能用不清楚来搪塞呢?
陈延年很快对鲍罗廷的话作出反应。
“我认为我党应该坚决反对这种提法,应该坚决争取在政斧内的职位。就算部长职位不能争取到,部长下面的秘书职位也可以。”
“这是明显的右派言论,冯自由等人走后,胡汉民就成了广州右派的头子。”邓中夏火气很大,这种问题应该当场反击,怎么还能拿到党的会议上讨论呢?他对鲍罗廷的偏向国民党的做法很不满意。
“我也认为这样做不妥,国共合作,怎么体现国共合作;当初总理改组国民党,我党是参与了的,现在国民党中央就有我们的同志在工作,组建政斧我党也应该参与,这才能体现国共合作。”谭平山这时也表明自己的态度。
鲍罗廷没想到自己的搪塞反激起他们的不满,连忙补救道:“我认为他们的意思是仅仅是这届政斧[***]方面就不派人参加了,主要是成立的三个部均非[***]同志所擅长,待以后成立其他部门时,[***]再派人参加。”
鲍罗廷的这番话让众人将信将疑,因为刚才鲍罗廷明确说他也不清楚,怎么突然又转变了。趁着众人还没考虑清楚该怎么表示自己的疑问的时候,鲍罗廷立刻抛出会议的第二项议题。
“国民政斧成立后下一步就要进行军队整顿,我的设想是以一支部队为核心,依靠它对广东军队进行整顿,我先听听你们的意见,选择那支部队为核心。”
所有中国人都沉默的看着加仑,加仑是军事总顾问,对广东的军队他最了解,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
加仑刚才一直没说话,按照分工政治问题由鲍罗廷负责,他只管军事。对于军队鲍罗廷是很重视的,他认为广东的有些军队还不是革命军队,还停留在雇佣军的阶段,有必要对广东军队进行整理。可整理需要一支部队为核心,他与鲍罗廷的分歧就在这里。他认为粤军实力强大,以它为核心可以减少很多阻力;可鲍罗廷认为许崇智是一个旧思想很重的军人,以粤军为核心,恐怕达不到将军队革命化的目的。他们之间已经争论几次,始终无法统一认识,两人都通过各自的渠道向莫斯科反映,现在正等待莫斯科的回答。
加仑认为这样的会议根本没有意义,只要等莫斯科的电报就行,可此刻见众人都看着他,加仑也只好表明他的观点。
“在广东各军中许崇智将军的部队实力最雄厚,若以他为核心,再加上蒋介石将军的部队,广东的军队中就有超过一半得到整顿,这样可以缩短整顿部队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我有不同意。”周主任立刻站起来说道。在场的中国人中只有他在军队中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最有发言权:“许崇智的粤军距离革命军队的距离还很远,在广东各军中最有革命精神的是党军,所以我认为应该大力加强党军,以党军为核心。”
“en来,整顿军队风险很大,稍不留意就会引发叛乱,许崇智的粤军实力最强,以他为核心可以威慑其他诸军,我认为加仑将军的意见是正确的。”让周主任没想到的是首先反对的是谭平山。
“正是因为如此,才不能以粤军为核心,平山同志,整顿军队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军队革命化。粤军人数虽多,但有战斗力的部队其实有限,而且平定刘杨以来,粤军劫持广州财源,包烟包赌包娼,与刘杨军队有何差别,这样的军队不但不能成为核心,还应该改造。”周主任停顿一下,又说:
“而黄埔毕业生为主的党军就不同了,党军中下级军官都是在黄埔中接受过革命思想教育的青年,他们朝气蓬勃,以铲除军阀,打倒帝国主义为己任,部队革命姓很强;如果这样的军队不能成为核心,我不知道当今中国那支部队能成为革命军队的核心。”
周主任话引起在座的其他人的共鸣,陈延年也表示,平定刘杨之后粤军的表现实在不能称为革命军队,以他为核心恐怕不妥。
邓中夏干脆认为许崇智吃喝瓢赌毒,五毒俱全,根本不配称为革命军人,更不能担任革命军队的领导人,即便要以粤军为核心也应该先撤掉许崇智。
随后周主任再度表示:“建立黄埔的目的就是为革命培养一批青年军官,再以这批军官为核心建立一支新型军队,现在要排除黄埔改以粤军为核心,恐怕廖仲恺先生首先就不会赞成,汪精卫会不会赞成也值得斟酌。加仑同志,党军在东征时的表现您也看见了,这样的军队不值得大力发展吗?”
鲍罗廷别墅的讨论进行的激烈之时,庄继华正在办公室里伏案急书,海风从窗外吹入,这个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晚间,让他汗流浃背,窗户大开着,海风从窗外灌入,吹散了桌上已经写满文字的纸,飘落的纸上赫然写着《川军改造计划》。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一节 夺军(五)
庄继华到情报科时,贺衷寒已经准备好了几分情况通报,他在院子里看见庄继华在蒋介石的办公室中,回到科里就让花春把最近收集的情报整理出来,加上他做的两份工作计划一起放在庄继华的办公桌上。
在到情报科的路上庄继华的脑子里老是在盘旋那个问题,蒋介石为什么要公开让他担任情报科长,一路上他想到很多理由,情报工作需要加强,目前的局势,粤军,许崇智等等,可这些理由好像都不充分。因此当到情报科时,贺衷寒看到的是心事重重的庄继华。
庄继华的情绪不好,科里的老部下们很快就察觉了,很知趣的躲开了。虽然庄继华对他们很宽厚,可情绪不好时却也很可怕,甚至就连贺衷寒也不愿在这个时候打搅他。花春把庄继华带到他的办公室前就想离开,可庄继华进屋后看到办公桌上的文件时却有些生气,他把科里所有人叫过来,指着办公桌上的文件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放文件?花春解释说知道他回来所以提前把文件准备好。
庄继华不耐烦的打断他的话:“我知道你们的意思,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我们是情报科,情报科的第一要务是保密,你能保证进这个屋里的人都是忠诚的吗?至少我不敢保证。”这下谁都不再开腔,贺衷寒也感到不安,花春是根据他的命令准备的,责任应该由他来承担。庄继华看看他们,心中又有些不忍拿他们立威,便对贺衷寒说:“今天是初犯就算了,不过没有下次,下次谁再犯这样的错误,谁就滚蛋。君山,你负责起草一份保密条例,情报科内的每个人都必须背熟,以后凡是进的新人,首先要进行保密培训。”
“是,科长”贺衷寒双脚一并答应道。
“现在花春、伍子牛,你们俩人去找报纸,把所有关于五卅事件的消息按照国内,国外分别整理归类。其他事情交给赵汉杰。君山留下,其他去做事吧。”
“君山,校长要我写份报告,这两天科里的工作你先负责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要来打搅我。”等众人出去后,庄继华对贺衷寒说,贺衷寒没有问是什么报告,但既然庄继华这么说了,那肯定是份很重要的报告。
贺衷寒走后,庄继华沉思很久,他现在已经不再想蒋介石为什么要把他放在阳光下了,脑中只有将要写的报告,想了一会,他决定先写关于川军的报告,对五卅事件的分析报告放在后面。
他从部队状况、官兵思想、川军将领开始对川军进行分析,最后对改编川军的可行姓作出结论,并提出相应计划。
“一、部队状况川军目前处境十分困难,士兵已经快一年没有发饷了,军官欠饷也达三个月之久,这已经影响到随军眷属的生活。
部队武器弹药也十分不足,大约三分之一的士兵没有枪,有的连队平均每支枪只有四发子弹。而子弹的补给也十分困难。这是因为川军装备的大都是成都兵工厂生产的老式步枪,与目前广东兵工厂的弹药不配套,弹药补给十分困难,熊克武曾提出希望大本营能为他们替换部分枪械。
由于经费困难,士兵至今还穿着冬季服装,即便如此,这些服装也比街上的乞丐好不了多少。
……”
“二、官兵思想状况败出四川之后,军队中一些重要人物的脱离对下级军官的影响很大,在部队中造成一定的思想混乱,曾经让部队的很多中下级军官感到前途渺茫,这种状况直到进入广东后才开始好转。目前下级军官和士兵对前途乐观,但这种乐观是建立在广东接纳他们的基础上。
应该说熊克武在川军进行了一定的政治思想教育,军中大部分中下级军官认同总理,注意是认同总理并非三明煮义;熊克武本人在政治上赞同联省自治,故对部队的教育灌输的是共和、明煮思想而非三明煮义思想,即便如此这支部队的政治思想要强于其他军阀部队。
这支部队的创始人大都是同盟会的老会员,早期国民党党员,大部分中高级将领参加过辛亥革命、讨袁护国、护法战争;在这些战争中他们都是在总理的旗帜下战斗,故而对国民党的认同感很强。正是这一点让我认为我们可以改造这支部队,使之成为真正的一支革命力量。
….”
“三、川军将领目前入粤川军分为两个军,学生认为他们没有宣称的三万人,估计在两万上下,川军将领对部队人数很保密,准确数目学生没有查到。
这两个军的军长分别是余际唐、汤子模;其他重要人物是第一师师长喻培棣、第二混成旅旅长张冲…,在高级将领中对前途的担心始终存在,他们存在患得患失的两个顾虑,其一是担心失去手中的兵权;其二担心部队的给养。
这些高级将领是军权的直接获益者,可是让他们放弃军权也不是不可能。
他们除了上面两个顾虑外还有一个恐惧,那就是广东大本营拒绝接受他的效忠,在他们来广东之前,曾经与云南唐继尧、湖南赵恒惕联系过,均被拒绝,他们从贵州到广东沿途因伤病饥饿损失近六千人,如果广东再拒绝他们,他们恐怕真只有解散回家了。如果能作通高级将领的思想,同时给他们安排恰当的位置,学生认为他们是有可能的接受改编的。”
庄继华想想后,有添加一节关于熊克武的评价。
“四、熊克武在部队中的地位。
由于在四川的失败,熊克武在部队的权威受到一定的质疑,对部队的控制有所削弱,虽然如此,可这支部队是熊克武的老部队,对其忠诚的军官还很多,在没有找到新的信仰之前,他们对熊克武的忠诚不会动摇,如果我们能给他们提供新的信仰,那么这支部队的转变是可能的。”
最后庄继华给出的提出的改造计划是:
“川军改编应首先从政治上入手,继而以军事威胁为辅,双管齐下。具体步骤如下:
一、首先检讨川军失败的原因,必须指出这种失败首先是政治上的失败,其次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没有坚持总理的三明煮义,川军领导人提倡的联省自治道路是其失败的政治原因,熊克武应承担主要责任。
二、政治原因检讨之后,川军高级将领必须分步骤全部调离,分配其他职务,中低级将领必须分批进黄埔洗脑(即重新学习)。而后对部队进行思想整训,仿造党军在部队建立党代表制度。
三、从黄埔军校中挑选部分毕业生担任部队中下级指挥官,考虑士兵的接受姓,可以选派四川籍同学担任。”
“这个计划的关键在于取得川军中的将领的配合,学生认为可以争取三个人的配合:喻培棣、张冲、熊克武。
喻培棣是熊克武九人团中的成员,也是川军中的第三号人物,在川军上下的威望很高,其兄喻培伦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喻培棣对川军失败的反思较多,倾向广东国民政斧,他有争取过来的可能。
张冲也是九人团成员之一,其麾下的第二混成旅曾是熊克武部最有战斗力的部队,但在四川失败时,其部下十多个连逃离,部队损失很大,其人失败主义情绪很重;弱点是贪财,因此可以收买。
最后是熊克武,熊克武是老同盟会员,国民党老党员,也是这支部队的创始人,在部队中有很高的威望。应该说在辛亥、护国战争中他是忠实于总理的,但随着他在四川的地位的提高,他逐步与总理分道扬镳,现在他虽然重新回到总理的旗帜下,但四川的失败对他的打击很大,他有重振之心,却无重振之法,正是因为无法他才率领部队到广东,两万川军是他的力量也是他的负担,故我们可以利用政治大环境逼其就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