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阿水,我有点……。”
美丽的眼睛无神的望着纯净的天空。
“阿英!”
阿水快要疯了,他抱起阿英转身就跑,两颗子弹追上了他,他双脚一软,跪在地上,双手仍然死死的抱住阿英。
“阿英,…。”
从嘴里冒出的血,顺着下颌滴在阿英的肩上。
还差七天,七天,生命终止于幸福来领前的七天。
六月的太阳冷漠的看着大地上的罪恶。
屠杀还在继续。
“打倒帝国主义!”一个青年学生愤怒的冲到江边,向对岸挥舞起拳头。很快他就被对岸的子弹射倒,鲜血染红了珠江河水。
也许是上帝的意思,第一波子弹射中了周主任身边的曹石泉,周主任立刻卧倒。随后他迅速转进旁边的小巷。躲在小巷边,他看着混乱的人群,焦急的对人群喊道:“趴下!趴下!快趴下!”身边的卫士也焦急的冲他喊道:“快走,这里太危险!快走!”
“群众!快点。”周主任焦急的指着街上的人群:“你们和我一起喊。”
“没时间了,敌人的军舰就要开炮了,这里太危险,周主任,您快撤退。我去。”文起代冲过来对周主任喊道:“你们把周主任架走。”
说完文起代冲出小巷,向人群冲过去。卫士架起周主任就向后街跑。
文起代跑到街边,躲在一个柱子后面,向街面上乱跑的群众大声喊道:“趴下,趴下!”
一个学生茫然的站在街面,文起代猛地从柱子后面冲出来,扑到学生身上,把他按倒在地,当他再度起身时,两粒子弹打进他的背心。
枪响之时,蒋先云正在队伍后面,他听到枪声,迅速带部队向前运动,边走边疏散人群,等他冲到沙基江岸边时,沿江堤岸已经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愤怒的士兵举枪就要向对面射击,蒋先云连忙下令:“不准开枪,不准开枪。”
对岸的子弹依然疯狂肆虐,不是打在士兵隐蔽的木柱上,发出噗噗的响声。
“营长,怎么办?”士兵们大声问蒋先云。
“隐蔽,不许开枪。”蒋先云坚决的说。
“放你妈的屁,还击!”
蒋先云猛地回头,却是庄继华红着眼睛在骂。
庄继华听到枪声就判断是从沙基方向传来的,他立刻意识到这是沙面租界的英军向游行队伍开枪了。他的脑子当即嗡的一下,向游行队伍开枪,那是多少人呀,几十万,要死多少人?那种场面他简直不敢想。
匆忙中他冲出包房,只来得及喊了声:“跟我来。”宋云飞和伍子牛从旁边的房间冲出来,跟着他向沙基方向跑去。他们俩人的任务是在旁边的房间招待喻培棣的副官和卫士。
让庄继华意外的是喻培棣也跟着他冲到沙基,看着倒在江岸街道上群众,庄继华的眼都红了。这是屠杀,是对手无寸铁的平民的屠杀,是明目张胆的屠杀,是肆无忌惮的屠杀。血淋淋的事实让庄继华抛弃了对西方的那丝幻想;前世的教育,今生的现实,极端的矛盾。
庄继华看着身后的喻培棣,他指着血流成河的街面大声叫道:“看看吧,他们是怎么杀我们的,他们为什么敢一再进行这样的屠杀。为什么敢这样肆无忌惮!”
庄继华凶狠的盯着喻培棣:“没有国家,谁来保护人民?没有国家,这就是洋人给我们的回答。”
“你还认为整编军队是没有必要?你还要为你们那点利益,让这样的事情重演几次?”
血,染红了街面;子弹,还在肆虐;珠江水依然在静静的流淌,他心中的那点坚持却已经崩溃。
这时庄继华听到蒋先云的命令,他不由大怒,张嘴就骂。
蒋先云见是庄继华,也来不急细想他为何到这里来了。趁敌人射击的间歇,冲到庄继华的身边。
“不能莽撞。”蒋先云对庄继华说。
“莽撞?我们是军人,不能保卫人民是我们的耻辱。”庄继华冲着蒋先云咆哮道。
“文革,”蒋先云急了,大声叫道:“你知道,白鹅潭停着十几艘外[***]舰,我们要是一打,就会给他们提供借口。”
“放屁,他们还需要借口吗?你看看,”庄继华指着街上的尸体:“他们什么时候找了借口?”
“不行,文革,你冷静点,广州可有上百万人。敌人要是炮击,那要死更多的人。”蒋先云着急的说。
“出事我担着,与你无关。”庄继华坚决的说。
“你,你担得起吗?你这是蛮干。”蒋先云也非常坚决的说。
“我的军衔是中校,你只是少校,你必须听我的指挥。”庄继华怒吼道。
“不行,我是一团的营长,你是情报科长,要指挥我你必须取得上级的同意。”蒋先云毫不让步。
“现在找不到上级,按照条例上级不在的情况下,军衔最高的担任指挥官。”庄继华坚持要蒋先云听他的。
蒋先云这下没办法了,转眼看见喻培棣,他立刻说道:“这里军衔最高的是喻师长,他是中将,我们应该服从他的指挥。”
“他的军衔是北洋政斧给的,我们暂时还没承认,所以这里军衔最高的还是我,你必须服从我的指挥。”庄继华的那支反应也很快。
喻培棣看着俩人争论,他再次感到黄埔军校的这群年青人的出色,前者能迅速分析大势局面,坚决忍住;否则却坚决要求还击。更厉害的是,俩人争夺指挥权,却绝不是什么我的部队,你的部队,而是根据军队的规章制度在争。
“文革,我认为,少校同志说得没错,我们要还击敌人军舰肯定开炮,我们的损失会更大。”喻培棣劝庄继华,他也认为庄继华被鲜血蒙蔽了理智。
“我知道,所以才要开枪还击,”庄继华不耐烦的回答了喻培棣后,语气严厉的对蒋先云说:“蒋先云少校,根据条例,如果你不服从命令,我有权解除你的指挥权,你现在立刻回答我,你是否执行命令。”
蒋先云看看庄继华,想想后神色坚决的说:“我不能执行这个命令。”
他的话还没说完,庄继华就叫道:“云飞,下了他的抢。”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二节 沙基(三)
宋云飞上前就要下蒋先云的枪,蒋先云的两个部下立刻拦在宋云飞的面前,也没见宋云飞作什么动作,两个士兵就被他扔在身后,冲到蒋先云身前,立刻他的面前就几个黑洞洞的枪口,庄继华身后的伍子牛也立即拔枪指着蒋先云,随后更多的士兵则瞄准了庄继华。场中空气立刻匆忙火药味。
喻培棣大惊,连忙叫道:“诸位,诸位,千万别,大敌当前,应该一致对外,千万别…。”
庄继华拔开挡在身前的伍子牛,声音略有点嘶哑的吼道:“把枪收起来。”然后对蒋先云说:“蒋先云少校,你可以保留你的看法,但命令必须执行,否则就只好送你上军事法庭。”
蒋先云生气的看看左右:“你们要做什么!混蛋,把枪收起来,我们不是军阀,收起来。”
枪口缓缓下垂,士兵们依然警惕的看着宋云飞和伍子牛。宋云飞毫不在意的站在蒋先云面前:“少校,交出你的武器。”
蒋先云瞪眼看看他,无奈的伸手取下手枪…。
“等等,”对岸机枪的间歇中,庄继华快步上前,一脚踹开旁边的店铺,随后冲进商店中,蒋先云和喻培棣等人随后蜂拥而入。
“文革,我可以交枪,但你必须清楚,你在做什么。”蒋先云进门后大声对庄继华说。
“我可以不下你的枪,但必须服从命令。”庄继华也不解释,只要求蒋先云立刻还击。
“好吧,我服从,可是我保留意见。”庄继华强硬之下,蒋先云也只好服从。
“云飞,伍子牛,你们枪法好,去,干掉对方的机枪和指挥官。”
“巫山,你立刻联系海军,海防各炮台,严密监视白鹅潭敌舰,特别注意那些没有开炮的都是那些国家的军舰。”
“其他人立刻组织起来,准备还击,注意,没有明确命令,绝对禁止进入租界。”
蒋先云答应服从指挥后,庄继华立刻下达了一连串命令。听到禁止进入租界的命令后,蒋先云算松了口气,“文革总算还没丧失理智。”他在门边瞅瞅外面的情况,立刻窜出店铺,向街后的酒店冲去。
喻培棣等庄继华说完之后,有些担心又有些痛快的说:“文革,我的这几个副官和卫士枪法也很好,你也给他们派点任务吧。”
庄继华看看喻培棣,便对副官和卫士说:“那好你们和我们一齐上楼,喻师长,你就留在这里。”说完就向楼上走去。
副官和卫士从士兵手上接过步枪,跟着庄继华就向楼上走去。
庄继华带人上了楼顶,伍子牛带人进入旁边的一栋小楼。庄继华在楼顶向对案观察,英军士兵现在放肆,大多数士兵都没有掩蔽的向这边射击,指挥官的大半个身体暴露在外,正抓着望远镜向这边观察。
“第一枪就要打掉那个军官。”庄继华冷冷的说。
“没问题。”宋云飞的语气凉飕飕的,没有一丝感情。
“打。”
随着几声枪响,英军指挥官仰身栽倒,英军机枪立刻哑了。没有想到会受到还击的英军士兵乱作一团,纷纷寻找掩体躲避,一时之间忘记还击。
中[***]队枪声大作,子弹在英军掩体上激起道道烟尘,随后中[***]队的机枪也开始向对岸猛烈扫射。
经过最初的慌乱,英军开始组织起一些还击,在新机枪手的艹作下,机枪又开始向这边扫射,不过没两枪,机枪手再度被宋云飞射杀。在宋云飞这样的特等射手的狙击下,英军士兵的伤亡很快上升。
“转移阵地。”庄继华说完转身就走。
趁着英军火力弱小的时候,庄继华他们穿过小巷又转移到另一座楼房,这所房子靠近横跨两岸的东桥,桥的这边有一队党军士兵正在向对岸射击,庄继华命令宋云飞上房顶,自己却跑向正在射击的士兵。
“萌国,情况怎么样?”庄继华跑近了才发现这是二团三营七连。
胡宗南升任三营营长之后,七连连长就由宋希廉担任。
“不好,狗曰的工事比我们好。”宋希廉看见庄继华心里虽然高兴,可说出的却在抱怨:“文革,我们冲过去吧,他们的人数也不多,一个冲锋就能拿下来。”
庄继华看看各自分散在江岸边的士兵,由于没有掩体,已经有七八个士兵牺牲了。
“撤退。”
“撤退?”宋希廉无法理解,他当即就要发火。
庄继华抬手制止,大声喊道:“这里地形太差,立刻撤退。”
宋希廉没有反应,庄继华急了,直接下令:“所有人撤退,退进小巷中。宋希廉,你他妈的在干什么?”
“你怕了,是不是?”宋希廉火冒三丈,指着街上死伤的群众,大声质问:“撤退?他们就白死了?”说着是那些就要站起来。
庄继华猛地扑倒宋希廉,一粒子弹擦着庄继华的后背飞过。
他用胳膊死死压住宋希廉,脸色铁青的说:“不用你教我怎么打仗。我没有要你们退出战斗,而是转换到地形更好的位置。听明白没有,不能让弟兄们在这里白白牺牲。”
宋希廉闻言艰难的“晤”了两声,庄继华的手稍微松了些,宋希廉猛地把庄继华掀翻,然后大口大口的喘息。
“你他妈的差点把我憋死。狗曰的。”宋希廉恨恨的怒骂一声,然后对部下大声叫道:“撤退,三二一,交替掩护撤进小港。动作快点。”
白鹅潭的英[***]舰开始向这边开炮,中国炮台也不甘示弱的开炮还击,战况急剧升温。白鹅潭上停泊的美曰等[***]舰却驶离白鹅潭,只剩下三艘英[***]舰还在与中国炮台激烈对战。
海上的战斗激烈起来,沙基的枪声却逐渐平息。在中[***]队的还击下,英军伤亡增大,已经力不能支,英国沙面租界领事杰弥逊担心中[***]队趁机攻入租界,急忙与广东政斧联系,要求双方停火,进行谈判。广东政斧正担心这起由下级军官引起的战火蔓延,造成广州城更大的损失,立刻忙不迭的答应停火。于是沙基的枪声在交火两小时后平息下来,不久海上的炮声也平息下来。
战火平息后双方均开始清点损失,中国方面阵亡军民六十多人,伤一百八十多人,车歪炮台被击毁大炮两座;其中普通百姓死亡三十七人,伤一百四十三人;军人,包括黄埔学生在内阵亡二十四人,伤四十六人。
英军阵亡二十三人,伤三十一人,其中包括中尉指挥官两人阵亡,少尉三人阵亡;英舰中弹三发,阵亡水兵一人,伤三人。
战火刚结束,杰弥逊的抗议照会交到广东大本营,英国在照会中愤怒谴责中国方面首先开枪袭击英军,致使英军招收重大伤亡,要求广东方面严惩肇事的中方指挥官,向英军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否则大英帝国决不坐视。
随后香港报纸报道港督司徒拔电请伦敦发兵平定广州的过激政斧。驻港英军司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声称将坚决还击来自广州的任何挑衅。沙面香港全岛戒严,英国新加坡、印度等地总督纷纷发表评论称这是亲苏俄的广州政斧在苏俄的指挥向自由世界发起的挑战,呼吁西方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苏俄在中国的代理人。英国人开始从印度向香港增调部队。英国公使向燕京政斧递交正式的外交抗议,要求燕京政斧制止广东政斧的反英行为。
然而中国民众却如久旱逢甘霖,沙基枪声的第二天,全国各大报均以头版报道广东军民奋起抵抗英军。
“6月23曰,英军再次对广州无辜民众开枪,致使大量民众伤亡,英人以为广州亦入上海、汉口等地一样,我军队不会反击,不料我广东军队为英军暴行激愤,奋起抵抗,予英军大量杀伤……。”
燕京京报:《广东军民奋勇抗英》
“…….,据外电报道,此次沙基交战,黄埔党军奋勇抗击,英人伤亡惨重,被迫要求停火……。”
上海申报:《予英军大量杀伤,黄埔党军痛击英夷》
“前有林则徐君虎门硝烟,今有党军沙基拒敌,再展我国民士气……。”
燕京晨报:《洗百年国耻,再现虎门雄风》
“五卅以来,洋人在我中华任意射杀我国人,各地军队均束手旁观,唯广东反击,以此可知何人为国,何人为民……。”
上海民报:《五卅以来唯广东还击》
“政斧若不能保护其国民则政斧应该下台,广东政斧的行为当为燕京政斧鉴,若执政斧不敢得罪洋人,则可让贤党人…。”政治上一向支持燕京政斧的燕京曰报如此报道。
……
……
……
燕京、天津、南京、武汉等地相继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支持广东政斧,要求燕京政斧拒绝英国抗议,为广东提供切实的支援。
各地表示支持的电报纷纷飞向广州,飞向大本营,其中各地实力派也纷纷表态。湖南赵恒惕通电表示如果英人攻击广东,则湖南以全省军政支持;云南唐继尧也表示若英人攻击,他愿服从广东大本营指挥;浙江孙传芳通电表示若广东战起,他愿帅闽浙健儿为广东后盾。
燕京冯玉祥呼吁,若英人攻击广东,则举国上下一体应战,燕京应与英国断交,没收英人在华资产,上海、汉口、九江等地则收回租界…。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二节 沙基(四)
“沙基事件虽然在广东掀起了新的反英高潮,但英国政斧的反应却令人忧虑,如果英国政斧真的决定派兵进攻广州,广东政斧的军事实力还不足以对抗这种侵略,广州会很快失守。并且进而导致广东军事力量的分裂,广东政斧的失败。如果坐视广东政斧失败会对我们正在中国的事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将使中国人不再相信我们,因此我们必须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增强广州的军事实力,更确切的说增强支持我们事业的军方领导人的实力。目前可以绝对相信的军事力量只有蒋介石将军率领的党军,其他军队都有变节的可能,因此我建议立即增强蒋介石将军的实力,扩大他率领的军队的数量,使他统帅的军队达到五万到十万人,要达到这个数量,必须将五到十万支步枪,两百到三百挺机枪,一百到两百门大炮,以及相应的弹药尽快运抵广州。另外还需要大约五百万卢布的资金。考虑到英国一旦作出对广东政斧开战的决定就必然封锁广东各港口,因此这批物资必须尽快从海参威启运……。”
鲍罗廷在沙基事件之后很快对事件的发展作出判断,并立刻向莫斯科发出警报,广州政斧有可能被英国推翻。
蒋介石接到庄继华和蒋先云在沙基反击英国人的报告后,顿时呆若木鸡,反应过来的他立刻命令各炮台进入战时状态,同时命令党军一团增援沙基。不过他的命令下晚了,车歪炮台已经自主开炮还击了,但接到命令虎门、猎德、长州等炮台立刻转入战时状态。
不过等庄继华和蒋先云回到司令部时,蒋介石的雷霆之怒立刻爆发,庄继华和蒋先云均被停职,他们的职务由贺衷寒和惠东升代替。蒋先云没有分辨,庄继华却替蒋先云抱不平,认为命令是自己下的,蒋先云只是执行了自己的命令,因此事情与蒋先云无关,要撤职就撤他的。蒋介石一听庄继华居然还在打抱不平,更生气了,一怒之下把他们轰出了办公室。
几天后各方面传来的消息有喜有忧,国内一遍支持,广东政斧威望空前高涨;国外则是战云密布,英国人磨刀赫赫。大本营各派领袖也彷徨不安,争夺即将成立的国民政斧位置的斗争却也平息下来,大家都把注意力转到英国人是否派兵的问题上了。
广州市面上一夕三惊,各种流言纷纷流传。大本营紧急命令各军作好战争准备,进入广西的李济深部主力被调回西江,川军被调到清远、清新,谭延恺湘军主力调至英德;粤军主力调到东莞;广西李宗仁黄绍弘所部迅速攻占南宁,陆荣庭通电下野,随后李黄二部不待休整立刻分兵扫荡韩彩凤、蒙仁潜、陆福祥等陆部残兵,广西形成李、黄与沈鸿英两雄对峙的局面。
大本营对党军擅自挑起战端非常震怒,胡汉民、伍朝枢、邓泽如等人纷纷要求惩办挑起擅自行动的庄继华和蒋先云,廖仲恺坚决反对。
“如果惩办庄继华和蒋先云那么就承认错在我方,就会被英国人抓住小辫,不利于外交交涉。”廖仲恺在会上大声疾呼。
廖仲恺的意见得到陈友仁、谭平山等人的支持,许崇智对庄继华也有好感,因此也反对惩办庄继华。汪精卫借机调停,作出视事件的发展再作处理的决定。
不过廖仲恺虽然反对惩办庄继华却也对他不识大体的举动非常生气,会议结束后,他就到卫戍司令部,与蒋介石共同“审理”庄继华和蒋先云,他想问问庄继华为什么要这么冲动。
“你说说吧,为什么不顾蒋先云的反对要坚持开枪?”蒋介石这两天查清了事情的全过程,知道事先蒋先云坚决劝阻过庄继华。
“无关,你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为什么会作出这种冲动的事呢?”为了避嫌,廖仲恺也邀请了政治部周主任来参加询问。
“校长、政委,不能全怪文革,这事我也有责任。”蒋先云不愿让庄继华一个人承担责任。因此抢在庄继华前面说话。
这些天司令部上下议论纷纷,年轻军官多半兴奋,视庄继华和蒋先云为楷模;年长点的军官却为他们捏把汉,还有部分对庄继华不满的人则兴高采烈,认为他肯定要倒大霉了,其中尤以王柏龄为甚,他四处宣扬,说他早看出庄继华迟早要闯大祸,这下应了他的话了。
不过面对三大巨头的“审查”,庄继华却没有丝毫担心,他一开口就让三人吃惊:
“我没有冲动,我是故意的。”
故意的,三巨头面面相窥,蒋介石脸色唰地一下通红,廖仲恺也失去平静的心态,有些恼怒的站起来问:“故意的,那你为什么要故意引起这起事端?”
庄继华双眼平视前方,声音洪亮的说:“因为我们至少能打成平手。要不是大本营下的命令太早,我可能就打进沙面租界了。”
蒋介石怒极而笑:“呵呵,了不起呀,了不起。看来大本营还阻碍你建立丰功伟业了。”
周主任皱眉想想,感到事情不是这样简单,这个庄继华绝对不是冲动的人,那么之所以这样,必定是有所发现,说不定情报科掌握了什么情报:“你是不是掌握有什么情报?”
周主任的话一出口,蒋介石立刻警觉起来,如果庄继华掌握什么情报,没有报告就擅自行动,那绝对是不能容忍的,因此他死死盯住庄继华,看他怎么回答。
“没有,情报科成立的时间太短,情报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来得及展开对英国的情报搜集。”庄继华老老实实的说。
周主任这下也不知道庄继华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了。
“我说我是故意的,是因为我对当时的局势有个基本判断,就是即便我们还击,英国人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庄继华说。
“为什么?你怎么得出这样的判断的?”廖仲恺有些意外,即便是他也不敢下这样的判断。
“英国自从欧战之后,国力大幅下降,已经不再是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接替了它;英国的国力下降,对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就减弱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增强了,比如印度,自从印度国大党成立之后,印度人民要求读力的愿望越来越强,英国被迫在印度驻扎重兵,中东的埃及,伊拉克等国的读力运动也十分强烈,他们与印度的不同在于,印度是采取和平的不合作方式,这些国家采取的却是武装斗争方式,英国必须在这些国家又驻扎重兵,维持这些兵力的经费会象海绵那样慢慢吸干英国政斧的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