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民国投机者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陈友仁笑着说:“当初我也没想到,这事除了经济好处还有政治好处,现在是他们着急我不着急,大家慢慢谈,谈上七八年,等我们有实力了,就不谈了。”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汪精卫笑着说:“陈部长当初你还不同意,要当君子,没想到吧,这还是一招奇招。”
“对,对,是奇招,我是宋襄公打的是堂堂之战,我说介石,你这学生可真够厉害的,怎么样借给我用用。”
“借给你?等他把2万川军整顿完了再说吧。”蒋介石当然知道这主意是庄继华出的,其他人却是才知道,原来这主意又是那个庄继华出的,熊克武不由摇摇头,这蒋介石运气就是好,手下怎么出了这么个奇才,整编中的事情他也知道,也对庄继华的胸襟气度所折服,至少他知道要换他的话,暗杀这事他是怎么也不会放过的。
财政没有问题,蒋介石自然信心大增,现在的国民政斧可不同于第一次东征的样子,苏俄援助的枪械已经运到,五百万军费也到账,各部士气高昂,可正在他摩拳擦掌拟定作战计划时,军校里出了意外。
其实这意外也不是什么大事,主要是莫斯科的中山大学魅力太大,不但抢了黄埔军校的生源,还让军校已毕业和没毕业的学生也萌发跳槽的念头。
部分准备报考,相当部分学生转而报考中大去了。现在的广州革命气氛非常浓厚,苏俄在广州的威信空前高涨,青年们以虔诚的目光看向西方,无不梦想着去世界闻名的洪都朝拜,去求取真经,于是莫斯科中山大学招生的消息一经传出,位于中央党部的报名点立刻人满为患,黄埔两次血战积累的声名被轻易冲垮,大批准备报考黄埔四期的青年转而报考中大,更让人惊奇的是考中大居然成了广州青年中最时髦的事。
不但外面的青年如此,居然还有三百多黄埔学生也报名了,其中相当部分是一二期的毕业生,这让蒋介石大光其火。
“娘西匹,他们要干什么,”蒋介石在政治部怒骂,周主任在一旁苦笑,他也没想到会出现这种情况:“都走了,部队还要不要。十七个团长都找不出来,走光了,部队我一个人带,娘西匹,”蒋介石在桌上重重一拍:“一个都不许去,娘西匹。”
沉默一会,周主任劝解道:“一个都不许去恐怕也不好,反正三期学生也没毕业,可以同意他们去,一二期的不准去,这样你看好不好?”
“不行,你不是不知道,现在干部奇缺,部队将来越打越大,每一个人都是有用的。”蒋介石怒气不减,他完全没想到,一个莫斯科就把军校学生的心搅乱了,他首次感到[***]发展太快。
沉默良久,蒋介石怒气渐熄,他看看周主任,理解他的难处:“恩来,三期中…算了,就照你说的办,三期学生可以考,一二期不准去,东征在即,正是用人之时,岂能临阵脱逃。”他本想说,你们[***]党员身份的可以去,不过话到嘴边又改口了。
蒋介石说完之后,又恼怒的骂声娘西匹甩手离开,周主任郁闷不已,这样也好,对上对下,对内对外都算有个交代。回过神来,周主任又赶紧追出去,把新编团的人事计划交给蒋介石,请他审批。
蒋介石回到办公室细看周主任拟定的任命,感到有些不对,这金佛庄、季方都是[***]员,怎么都去了一团,还有刘尧宸和严凤仪也都在三团,蒋介石提笔欲改,随后又放下,拿出庄继华报上来的名单,看了看一团和三团的干部名单,没什么奇怪的,大都是国民党员,于是他挥笔修改,二团团长改为刘尧宸,四团团长改为金佛庄。
各军自我整编,进展当然很快,不到一周,番号全改,党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有蒋介石出任军长,汪精卫担任党代表,周主任依然担任政治部主任;建国湘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二军,谭延恺为军长鲁涤平任副军长,岳森任参谋长,党代表暂缺,[***]人李富春担任政治部主任(26年升为党代表);建国滇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朱培德担任军长,参谋长黄实,党代表为[***]员朱克靖;建国粤军第一军改编为国民革命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副军长陈可钰,参谋长邓演存,党代表暂缺,政治部主任麦朝枢;第五军的番号留给了福军李福林所部,福军本是广州帮会成员组成,军队战斗力不强,组织更是散漫,可封闭姓却很强,整编进度缓慢。至此广东的大部分军队整编完毕,剩下的还有程潜所部湘军,谷正伦的黔军,原许崇智部下的部分粤军,如张和旅、余鹰扬团等暂时没有整编。
随后蒋介石又单独对第一军进行了整编,主要是调换军官和序列,原党军第一师师长还是何应钦,党代表还是周en来兼政治部主任,下辖两个旅:第一旅旅长钱大均(辖三团,团长分别是钱大均兼,刘尧宸,胡宗南),第二旅旅长蒋鼎文(辖三个团蒋鼎文兼、陈继承、金佛庄);第二师师长王懋功,下辖两个旅第三旅旅长刘峙(辖三团朱棠、孙元良、惠东升),第四旅旅长顾祝同(辖三个团顾祝同兼,罗为雄,萧毅肃(原川军留用));第三师师长谭曙卿,下辖两个旅第五旅旅长卫立煌(辖三团卫立煌兼,涂斯宗,展顺虎(杜撰,川军留用。)),第六旅旅长徐庭瑶(徐庭瑶兼,柳思变(杜撰,川军留用)),其中第六旅暂为两个团。
整编结束后,第二期黄埔生正式毕业,他们大都担任连排级干部,一期毕业生如关麟征、黄维、宋希廉这些在第一次东征中立过功的一期学生则升任营级干部,胡宗南和孙元良率先升为团长,蒋先云也担任了刘尧宸团的党代表,陈赓则担任军警卫营的连长。
现在让蒋介石头疼的是庄继华往那里放,论功劳庄继华最大,至于才干…,还需要证明吗?按蒋介石原先的主意是要让庄继华去三师担任旅长的,他对第三师的战斗力不放心,庄继华擅长练兵,胡宗南、宋希廉无一不是吸取他的练兵模式,把士兵练得个个象狼似的。谭曙卿是个旧式军官,对新式练兵不太懂,靠他恐怕很难。
可王柏龄一番话让蒋介石改变了主意,他现在不想让庄继华去带兵了,让他带兵,这次东征肯定立功,至少蒋介石认为,因为这次出征兵强马壮,想失败,很难。
清新树倒猢狲散,别人都有着落了,庄继华的任命还没来,蒋先云等人都感到奇怪,不过他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蒋先云很紧张,不知道是不是蒋介石看出了他的暗招,但这又不能问,只好闷在心里。
队部人迹渐少,最后只剩下庄继华,喻培棣以及少数几个低级军官看着剩下的几千淘汰下来的士兵,这些士兵将组建成工程部队。庄继华把关押的军官也放出来,现在不再担心他们搅乱了,他摆了几桌酒请他们吃饭。
“我知道你们心里有怨气,这我理解,毕竟我关了你们这么久,不过你们也知道我为什么关你们,既然如此,把这碗酒喝了,我们就算扯平。”
庄继华说完一扬脖把碗里的酒一口喝干,喻培棣已接到任命,他将担任这支将整编为工程部队的主官,如果换到整编以前,他肯定心有不甘,不过现在感到这也许是个不错的安排。现在他看到庄继华如此做派,感到也有必要说两句。
“你们做过的事情自己清楚,这个结果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文革不再追究,是他胸襟开阔,待人宽厚;这一点我不如他,至少我做不到。将心比心,换你们谁能做到?”喻培棣拿眼扫视全场,本还有些愤愤不平的军官们与他的目光相撞时,都不由自主的躲开了。
喻培棣也把酒喝干,然后把碗往地下一砸,大声说道:“这碗酒喝了,一切都过去了,以后谁再敢生事端,我一定不饶他,亲手毙了他。”
一个脸上有疤的军官从人群中走出来,他也端着一碗酒:“庄长官,我本以为是活到头了,可没想到居然还能活下去,闲话我没有,只说一句此恩必报。”说完大口喝干碗中酒,然后把碗一扔,抱拳道:“告辞。”转身就走。
“回来,”庄继华轻呵一声,那人转身看着庄继华,庄继华慢慢走到他身前问道:“你去哪?回四川?”军官点点头。
“山高路远,你怎么回去?”庄继华又问。
“江湖人,那里都有朋友。”军官直直的答道。喻培棣知道这人是汤子模的部下,原是袍哥世家出身,为人极讲义气,十六岁就在父兄带领下参加保路运动,其父在二次革命中阵亡,他与他哥又回到袍哥中,护国战争爆发后,兄弟俩本着报仇的心思加入汤子模的部队,从那以后就一直在汤子模部队中征战,讨贼战争失败,哥哥阵亡,他随部队走到广州。
庄继华摸出三十大洋,塞到他的手里:“拿着,这不是我给的,是国民政斧给的遣散费。”
“愿意走的,我不强留,国民政斧规定遣散费是三十块大洋;但我希望你们留下来,至少赚足路费再走,三十块大洋是走不回四川的。”庄继华转身又对还在考虑的军官们说道。
“国民政斧中的官若都象庄长官,我肯定不走。”有人冷冷的说道。
“嘿嘿,我可不是什么好人。”庄继华嘿嘿笑道:“国民政斧中比我好的人多了,我呢,也就是个平常人,在这乱世中只想保住姓命的小人物。”
这话有点沉重,众人一阵沉默,虽然庄继华再三劝,但大部分人还是拿遣散费走人。庄继华心中叹息,这些人其实大都是血姓汉子,这样走了,可惜了。
随着被拘押军官的遣散,清新整军也宣告基本结束,随后庄继华接到命令,剩下事务移交喻培棣,他回卫戍司令部继续担任情报科长,这道任命不但让黄埔系上下,也让很多关注黄埔系的将领意外,庄继华费尽心力整编川军成功,为蒋介石立下殊功,最后自己却落得两手空空,一时间黄埔系内外关余庄继华的流言四起。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十四节 乱
别人为庄继华报不平时,庄继华自己却自得其乐,他从这道任命中感到自己很可能不会参加东征了,对别人而言也许是件很坏的事,但他却感到这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这表明他不会再上战场了,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如果现在让他解甲归田,那就更理想,更符合当初进黄埔的目的了。
到上海开公司,坐观群雄争霸,等蒋介石上位,然后大演官商勾结,发大财,再整个三妻四妾,象刘老爷那样。生活这样才美好,而不是在危险的战场上拼杀。
当然这个想法隐藏在他心灵的黑暗深处,不敢出来见阳光。
所以喻培棣不知他为何毫不沮丧,在他看来这已经是严重的赏罚不公了,要换个人必然心生怨恨,可庄继华却很平静的接受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之君子亦不过如此;喻培棣对庄继华的敬意又上调几分。
“干什么都可以,其实我倒更想干你这位置,这可是个好差事呀。”庄继华的真诚的叹息到,国营公司的经理当然舒服了,更主要的是还要算级别,喻培棣还是中将,待遇没变。
“我这算什么,不过是个工头。”喻培棣有些哭笑不得。
“工头?哼哼,你这工头发财可是大大的容易。”庄继华冷笑一声道:“你把那些有手艺的先挑出来对没手艺的进行培训,然后一边承包政斧工程,另一边可以作房地产开发,你看广州,很多地方破破烂烂的,这些都阻碍了城市发展,怎么办呢,拆迁呀,把那些平房拆了,然后原地建七八层高的楼房,再卖出去,喻兄,这可是发大财的门路。”
喻培棣不由愕然,难不成庄继华真想干他的位置。庄继华喝口茶,接着又说道:“除了房地产,你还可以干点其他的事情,还可以卖白…,比如,运输,你看这广东河流纵横,船运非常方便,但广东大的船运公司却很少,大多数只有几条木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资金和航线有限,可你不同呀,你是政斧办的,是国营公司,而且有军方背景,那里不能去,沿途的税费还可以少交或者不交,发挥这个优势,喻兄,这就能发大财。”
庄继华差点就说还可以卖白粉,白粉的制造工艺在他眼里根本不复杂,不过幸好及时刹住,这玩艺属于魔鬼级的,释放出来,后果是什么,还真不好说,万一在国内泛滥,他就真成罪人了。
喻培棣目瞪口呆,他完全没想这样一个冷门差事居然被挖出这么多好处,这样看前途好像不是很黑暗。
庄继华回到情报科时,贺衷寒已经调任,去了一军,担任团党代表了,花春交给他一大堆急需处理的情报,这些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东江陈炯明余部的,少部分是上海李安定发回来的。
由于整编军队,故第二次东征较前世已经延后三周,浙江的孙传芳开始向奉系发动进攻,奉军在江南没有多少部队,奉军的主力分别由郭松龄、李景林、张宗昌率领,分布在北平、直隶、徐州。
孙传芳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奉军发起进攻,江苏、安徽两省的地方军队立刻倒戈,安徽督军姜登选、江苏督军杨宇霆仓皇逃过长江,拥有重兵的张宗昌在徐州坐视奉系在江南的失败,张作霖知道张宗昌的想法,当初江苏、安徽给了老臣子杨宇霆和姜登选,上海给了邢士廉,而拥兵最多,南下立功最大的张宗昌却落个鸡飞蛋打,因此他不肯出兵;张作霖本对杨宇霆寄予厚望,杨宇霆在奉系中素有智囊、小诸葛之称,没想到这次在江南却一枪不放,坐着巡道车逃出来,让张作霖非常失望和愤怒。
现在江南全丢,张作霖心有不甘,可他无法调郭松龄部和李景林南下,姑且不说郭松龄正闹情绪,冯玉祥还在旁边虎视眈眈。现在南边只有依靠张宗昌了,要想张宗昌出兵首先要解决他的地盘问题。于是张作霖找到段祺瑞,要求把山东的地盘让给张宗昌,段祺瑞已经被张作霖忽悠了一次,当然不会相信他,可现在他要依靠张作霖,没有办法只有答应,这样皖系的最后一块地盘也被拿掉,从此皖系军阀算是退出中国政治舞台,虽然段祺瑞还在台上苟延了几个月,最后又制造了个3.18惨案才下台。
张宗昌左手拿到山东地盘,右手就下令出兵。张宗昌所部军队堪称精锐,孙传芳所部连战连胜,更主要的是奉系在江南蹂躏地方,引起江南人民的愤怒,以江、浙、赣、皖子弟为主组成的孙军视其为仇,作战非常英勇,双方在蚌埠打了场恶战,结果孙传芳大获全胜,攻克徐州,奉系将领施从滨被俘,孙传芳高兴之下就把他杀了,十年后,他本人也死于施从滨之女手中。
此战胜利之后各地直系残余如萧耀南、靳云鄂等纷纷电贺,但此时孙传芳已经不感兴趣,反对他们生出轻蔑之心,这是因为反奉本是大家的联合行动。
奉系南下之后,不但江南的孙传芳感到压力,鄂督萧耀南,湘督赵恒惕、徘徊于鄂赣边界的靳云鹗等也感到压力奇大,于是这些人互相串联,以图自保,但人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于是请出老长官吴佩孚,组织十四省讨贼联军,准备对奉系开战,但吴佩孚心中的贼却另有其人。
吴佩孚认为第二次直奉战争之所以失败完全是冯玉祥背叛的结果,冯玉祥的背叛导致数万直军将士身亡,此仇必报,因此他的贼是冯玉祥。重新出山后又获得英国提供的贷款300万元,于是吴佩孚专心在汉口练兵,让孙传芳一人承担奉系的重压。
孙张大战时,吴佩孚也不是没有配合,他命令河南督军岳维竣出兵山东兖州,曹州,配合孙军作战,可是岳维竣却按兵不动,他担心自己走后,吴佩孚会命令汉口的靳云鄂成绩夺取河南,因此要求靳云鄂首先出兵,吴佩孚没法,只好命令靳部首先行动,可靳部却又要求岳维竣派出一个师为先导,两方扯皮之际,孙传芳已经大获全胜,张宗昌败回山东。
岳维竣的抗命让吴佩孚对国民军的旧仇新恨涌上心头,在25年底下令进攻河南,冦英杰率三个师六个混成旅包围信阳,国民二军信阳守将蒋世杰率本部七千人马打了个漂亮的信阳守卫战。
但这一切对庄继华来说还有些遥远,他的目的不是要在现在干预孙传芳,而是要在以后北伐时影响孙传芳。他把自己对局势发展的“分析”告诉李安定,让他转告情报员,以此取得孙传芳的信任,并提醒李安定现在是建立起我们的情报网的大好时机,为将来北伐打下基础。
随后他又把江南战场发展预测报告交给蒋介石,结论是孙传芳可以轻易的获胜,同时又提醒蒋介石注意,一旦孙传芳稳定江南后,他有干预东江战事的能力,所以东征必须马上进行。蒋介石虽然想让庄继华坐段时间冷板凳,却很相信庄继华的判断,因此加紧部署陈延年没能瞒住彭分田的试验,刘塘镇农会允许地主入会的做法在清新传开,清新各地地主纷纷入会,这股风潮开始向广州其余各地扩散,党内对此非议很大,陈延年承受很大压力,正好新一期农讲所开学缺少教师,他就把彭分田从清新调回,让他去农讲所担任讲师。
农讲所的学员是[***]从广东、湖南、湖北、广西、江西、福建、安徽和山东青年积极分子中抽调来的,总共一百四十四人,主任彭湃。
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开创者,就在中国[***]建党的那年的十月,彭湃就在家乡海丰组建了第一个农会,虽然那只有区区六人,但就是这六个人开创了中国农民运动的历史。
彭分田是彭湃带上革命道路的,他了解彭分田,因此对他的做法感到困惑,待彭分田农讲所后,彭湃与他详谈,为何在清新要这样作。
彭分田向他详细讲解了当时的情况,最后说:“我认为省农会应该尽快制定法律法规,规定那些人可以入会,那些不可以入会;同时应该制定规章制度制约农会主席的权力。”
彭湃听后眉头紧锁,他听出来了,彭和田也不愿地主入会,可是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被庄继华逼住了,不得已才答应的。可这个庄继华为什么要这样作呢?
庄继华在广州的国共两党高层人物中已经算是个人物了,沙基、海关、整军,三件大事所料无一不准,所作无一不善;沙基,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士气,提升了国民政斧的威望;海关,一举扭转国民政斧的财政状况,顺带改变了外交窘境;整军,川军两万束手整顿,开创国民政斧整顿军阀部队的先例。
当然彭湃还没看到庄继华的《对策》,那时国共两党核心人物才掌握的,陈延年报到鲍罗廷那里,鲍罗廷指示这份文件要秘藏,陈延年忠实地执行了这个指示。
(未完待续)




民国投机者 第十五节 献策
彭湃这时有些明白陈延年要把彭分田调到农讲所的另一个目的——让彭分田把清新出现的新情况详细告诉自己,同时找出对策。
“这是向农会中掺沙子。”彭湃瘦削的脸绷得紧紧的。彭分田叹息道:“我知道,可现在要作的事怎么堵上这个漏洞。”
对方出招了,我们怎么应对?彭湃暂时也没有主意,但他转念之间产生一个想法:“分田,你与那庄继华很熟悉吗?”
彭分田一愣,随即答道:“还算熟悉,上次东征时就有过合作。”
“嗯,那找个机会请他来农讲所一趟,就说我们请他讲课,军事训练课。”彭湃想见识见识这个小有名气的黄埔军人。
“好。”彭分田不知彭湃想什么,但长期以来养成的习惯,让他不能拒绝彭湃的要求。
就在彭湃与彭分田讨论之时,庄继华为充实情报科也正在向蒋介石提要求。情报科现在又回到当初初建时的状况了,庄继华率领伍子牛、花春、赵汉杰等一班老部下守着这个摊子,庄继华认为第二次东征的时间要比第一次短,东征结束后,北伐就该提到曰程上了。
战争,情报先行;可现在情报科只在上海、南京布局,武汉、燕京还根本没有人,燕京还好点,燕京党部时不时有情报传来,但都很零碎,只能作为旁证。
“校长,给我人,不然我不干了,不,不是不干,而是干不了。”庄继华有些无赖的对蒋介石说。
蒋介石饶有兴趣的看着庄继华,任命公布后他就在观察庄继华的反应,他本准备了一套说词来安抚庄继华,可没想到庄继华似乎根本无所谓,心满意足的当他的科长,可这又让他心里产生一丝疑虑,难道庄继华真没有什么野心,是一点抱怨没有,还是隐藏在心里。
“你想要什么人?”蒋介石压制心中的疑惑,他打算再观察试探段时间。
“郑介民和胡启儒,这两个人有搞情报工作的天赋;”庄继华立刻报出名字,在整训中他们俩给他留下较深的印象,特别是郑介民,判断准确,大局观强,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觉线索,这些都是特工指挥员必备天赋。
“另外还有,情报科要招收和培训情报员,请校长拨给我一块地方,条件是隐秘,又够大,能活动开;最后,我要求有招人的权限,情报科下一阶段的工作是在武汉、燕京建立情报网,但现在我没人。”
“都没有问题,”冷落庄继华,并非要废了庄继华;蒋介石对庄继华的办事能力和战略眼光是非常信任的,现在就想到在武汉和燕京建立情报网,是极有远见的。
“你打算怎么招情报员呢?”蒋介石顺便问了句。
“校长不问我也要说,”庄继华淡淡一笑:“不是正在招收四期学员吗?我打算从这些人中挑选。而且,我要有优先选择权。”
“哦,为什么呢?”蒋介石严肃的问,优先选择权,即意味着庄继华挑过之后的才给黄埔军校,这对视黄埔为命根的蒋介石来说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情报人员必须要有坚定的信仰,能报考黄埔的青年对革命都有一定的认识,这就有了信仰基础,当然我不排除有投机的,所以我会亲自去挑;其次情报人员在精不在多,最好要有特殊的背景,特别是社会关系上,而且情报员的身份必须保密,如果进了军校我再去要人,那么军校就必须解释这些人为什么离开。”
1...6869707172...72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