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破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隐仙者
独孤凤引领着叶缤、初凤、慧珠三人看罢万千云海奇丽,又自云头下降,穿越重重云霭,正看到下方万里平野,其白如银,其滑如镜,整个万里方圆不见半点起伏,就像一片奇大无比的银镜平放在大地上一般。
初凤和慧珠平时见惯了地阙水府小巧精致,如今看到天外神山的宏阔壮丽,不禁为之惊叹不已。
初凤笑道:“我以前只听说过小南极光明境,终古光明,只有每年夏至时有个把时辰的黑夜,已经觉得颇为新奇。却没想到这天外神山是如此的壮丽,这山峰,这原野,乃至这些奇花异木,都是如晶似玉,绮丽辉煌,真不愧光明境之名。”
“既然是光明境,自然是要光辉灿烂,明镜无尘,才算名副其实嘛!”此时众人正行到一带峰峦原野交界之处,山野之间,生者无数奇花异树,枝叶晶莹,锦绣辉煌,随着独孤凤的嫣然一笑,无数的花朵油然盛开,姿态生动,灿若锦霞。
“这光明境是亿万年灵气所钟,天成仙府,除了是大地两极元磁的一极之外,亦是子午交替,晦明交接的一端所在,不仅仅是从空间上代表了大地南极,亦从时间上代表了正午时光,所以终古光明如昼……”
独孤凤一边信手摘起一朵碗口大小的奇花,一边侃侃而谈。蜀山世界虽然也是一颗星球,但是因为其底层结构是阴阳五行元气,而非粒子元素类的物质结构,因此虽然从宏观上看与其他的物质宇宙有所相似,但是也因根本的不同,诞生了许多奇异的现象。
比如这位于大地南极的光明境与位于大地北极的玄冥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是从行星公转自转的角度来看,想要形成南极光明永昼,北极暗黑永夜,必然需要一种类似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奇葩轨道,这样的话,大地上大部分地区的四季交替、昼夜循环的周期都将变得极为奇葩甚至不可能稳定存在。
就独孤凤所知,大地之上,除了少数如天蓬神山、光明境、玄冥界之类的特殊地点以及如紫云宫、凝碧崖、幻波池之类的洞天福地外,还是有着正常的四季循环和昼夜交替的。而且从太虚之中看去,蜀山星球的自转轨道也并不奇葩。
真正形成南极光明境的原因,却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原因,更多的是光明境代表了这个世界时间上正午的概念,所以终古笼罩在光明之中,只有一年一次的夏至时进行短暂的子午交替,才会出现几个时辰的黑夜时光。
这种玄学概念上的交替变幻带来的奇异现象,对于独孤凤来说也是颇为有趣的东西。她之前所经历的世界,无论是大唐世界还是神兵世界,虽然也有着武功秘技等等神秘现象,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世界,像蜀山世界这种底层构架为截然不同的元气结构的世界,独孤凤也是第一次遇到。
这种世界间的宏观相似,而细微处截然不同现象,正是在某种层次上昭示了世界的根本奥秘,期间的差异对比,现象的解读,理念的碰撞,足以擦出无数的智慧火花,揭示笼罩世界真实面貌上的迷雾与面纱。
对于独孤凤来说,作为降临者最大的优势,正是这种穿梭不同世界而见识到的世界差异,以之为镜,互相映照,修正砥砺,最终去伪存真,而得到的那不移不易的本性真实。
独孤凤一路前行,一路侃侃而谈。然而初凤和慧珠却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到天外神山的瑰丽风景之上,对于独孤凤的闲谈妙语只是略略入耳,便又放下。倒是叶缤虽然一路不言不语,但是却双目中灵光烁烁,时而露出若有所思的的样子,显然对独孤凤以新奇的角度解读南极光明境的形成与结构感到颇为感兴趣。
独孤凤将一切看在眼中,不禁心中微微一叹。果然是人之先天禀赋,各有不同,等闲难得逾越。与一般的修道中人想比,初凤和慧珠的资质也算的上出色,有循径而上之力,却无另辟新径之才,在一般散仙中或许算得上出类拔萃之流,但是与圣姑伽因、叶缤等超卓人物相比,却是到底差了一层灵机慧根。
独孤凤历经数世,所见的顶级人物,如寇仲、徐子陵、南宫问天之类,无不是闻一知十、见微知著,善于触类旁通,从不起眼处领悟出大道至理的智慧悟性。他们的本身资质未必如何,但是最难得的是其中的灵性机运,是一个世界的气运所钟的位面之子,不是别人能比的。
以她的唯心神域之能,看世间众生情思变幻如掌上观纹。自然分得清人之贤愚良肖,性灵禀赋。只是就她看来,这世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如牵线木偶,思维意识浑浑噩噩,性灵之光被尘埃蒙蔽,善恶人格简单机械,极容易为外界影响和操纵,只有极少数人才有着某种觉悟的特质,保持着天真的好奇和灵性的自由,不被世俗中的种种规则和束缚所污。
有大气运,才得大自由。
独孤凤另眼旁观,若有所悟。整个红尘人世,其实与一个大号的网络游戏没有什么区别。大部分普通人浑浑噩噩,庸碌一生,与智能低下,只有几句简单台词的npc小怪有何区别。而大部分的王侯将相,世外仙人,其看似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人生,又与则是剧情波ss之流有多大区别?
从这个角度看去,漫漫红尘,茫茫人海,偌大乾坤,千万年岁月,其实只是为几个主角人物搭建的舞台而已。
透过表象看内涵,所谓气运气数,其实是一个人在天地大舞台上所拥有的戏份而已。
不过蜀山这个世界,有点水平有点背*景的人物都能拿到剧本,也实在太过无趣了些。
如此想着,独孤凤淡然一笑,引着向叶缤和初凤来到湖心的白玉台之上。
这湖心白玉石台原本是万载寒眩盘踞修行之地,正是这天外神山天成仙府的灵脉荟萃的中枢之地,独孤凤见其便利,风景也不错,就干脆在上面修建了几座亭台水榭,充作修炼和闲居的场所。
叶缤和初凤来到白玉平台之上,首先看到的并不是湖边的天府玉莲,而是玉台中央的放着一块形如罗盘的碧玉,大约三尺,离地七寸,上方悬着大小七根铁针。
“宙极磁光盘?”叶缤看的微微惊讶,她自然认得眼前的物事是什么,这块碧玉罗盘正整个天外神山守护大阵的中枢,其中蕴含了天星缠度与阴阳两仪上下相生,七宫五行之妙,可以演化宙极缩影,有无边地轴、天枢妙用。
独孤凤见叶缤认出了这样东西,亦是一笑,她微微伸手一指,那罗盘指针宛如钟表一般自行拨动,两两相对,各自激射出一青一白两股细长的精芒。
精芒对射,互相激荡,只听轰隆一声巨响,整个碧玉罗盘放射出亿万道豪光,同时急电一般的飞速旋转起来。
不过片刻功夫,玉台上已经换了一种景象,原本大片的水晶地面消失不见,四下里青气混茫,当中裹着一个长圆不甚整齐的大球,当空徐徐旋转。
那大球混茫厚重,好似实质,表面的气层之中隐约密布着好些脉络,精密深藏,宛如蛛网,其中更有无量的大小星光明灭闪动,小若微尘,灿若星空。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球体的横面南北两端各有一道光线,在圆球表面绕行。两道光线在南北两极汇合之后,一青一白两股光气合二为一,但颜色却并不相混,而是由极点中心,再向四方射出一片奇光,青白二气交缠激荡,放射出形态各异,变幻不同的奇异光芒,蔚然大观。
“此物我称之为浑天仪。”独孤凤一边催动碧玉罗盘演化宙极缩影、演绎地轴、天枢妙用,一边笑道:“浑天洗象,法映万物。玄门诸般奥妙,尽在一气化生之中。有此物演化地轴天枢奥妙,与我们的修行来说,也颇有助力。只是可惜我的功行还是略有不足,尚做不到观大千世界灵气升降如掌上观纹,只能略尽功力,演化此界一方宙极缩影,聊做一观。”
独孤凤虽然说得轻松,但是叶缤却不敢小。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圆球,但是其中显示的却是整个蜀山星球的一切元气运转规律的缩影,能够如此清晰、纤毫毕现的将整个大地宙极缩影投影出来,那就代表的独孤凤的修为已经达到了一念之间将整个大地囊括其中的高深境界,法力之广,道行之深,已经是毫无疑问的天仙中人。
叶缤虽然累世转修,福源深厚,但是毕竟这一世修行时间不长,功行修为比之地仙还略有不足,再加上她自家人知自家事,知道自己六欲虽脱,但是情根难断,此生若无别的机缘,只怕最终还是要止步于地仙境界,难窥天仙上乘功果。
独孤凤显露出天仙一流的法力境界,让叶缤颇为钦慕向往,因笑道:“道友太过谦了,观大千世界灵气升降如掌上观纹,那等境界,只怕是上界金仙一流才能做到。观道友演化宙极缩影的手段,只怕已经是天仙中人。如此功果位业尚嫌不足,让我等连地仙还未得的人如何自处?”
无尽破碎 第九十六章 天仙地仙何足道
独孤凤微微一笑,若有深意的道:“天仙固然是上乘位业,但是地仙亦是有无穷玄妙,若是走到极处,也未必会逊色于飞升异域。 ”
叶缤听的微微摇头,叹道:“地仙人中固然有神通广大,法力不逊于天仙金仙的人物,但是一日不超生紫极,飞升灵空天府,就一日不得逍遥,纵然能够练就不死之躯,驻世长生,但是那一千三百年一次的地仙大劫却一次比一次难过,就算能够侥幸渡得过一次两次,最终还是免不了封山闭门,百余年才有机会开关出门一次,这等生活,纵然得长生,又与自困牢笼何意?”
初凤亦是笑道:“叶道友所言亦是我所想。”说着,又笑吟吟的白了独孤凤一眼,道:“你自家已证天仙,自然是饱汉不知饿汉饥,全不体谅我们这些还在辛苦求证天仙位业的人之辛苦。”
独孤凤洒然一笑,她自然知道叶缤所说的都是事实,这个世界的地仙虽然多已经修成不死之身,超脱生死界限,拥有无穷寿元,但是毕竟还未超脱世界,头顶上还有一个“天道”盯着,一举一动都受到天地监视威胁。
所以积年驻世的地仙,要么是如枯竹老人之流,将本体枯坐洞府,只用元神化身来行走世间,同时还要时不时的积德行善,来消减天地对其越来越强烈的排斥与敌意。要么就是如魔门的巨擘铁围山老魔一般,彻底封闭洞府,只在自家的洞天福地之中宅着练功,等闲不出门半步。
如此种种,地仙虽有长生久视之寿元,却不得仙家逍遥自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处境十分尴尬,自然让众多的有上进心有追求的求道者们不满意。这也是许多已经证得地仙位业的仙人们,还要苦苦求索,探寻天仙正道的根本原因。
不过地仙的这些困难,在独孤凤看来,只是因为蜀山世界的地仙道途并不完整,只能算是这个世界天仙道路走岔后的旁枝末叶,并非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体系的修行道路。
在独孤凤看来,真正的地仙之路应该是开辟洞天福地,执掌一方世界,天地一体,为造化主。与天仙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炼神返虚,与道合真的法门各有千秋,最终成就却并无高下。
正所谓天仙不离于天,地仙不离于地。天仙与道合真,直指大道终极,所以最重炼化,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为主旨,层层递进,步步通天,在蜀山的玄门修行中已经演绎的淋漓尽致。
而地仙不离于地,在独孤凤看来,地仙修行的要旨,就要落到法天象地、自辟乾坤的道路上来。道门有天地大宇宙,人身小乾坤之言,佛门亦有人身一切神通悉具自足之说,故而地仙修行,就??,就是要在体内开辟一个小世界,通过不断的法天象地,模拟天地大宇宙,最终走到身化世界、自辟天地的造物主境界。
不过一切修行皆有根基,独孤凤关于地仙自开天地的构思,还仅仅只是初步的设想,想要真正化为一门切实可行的修行法门,还需要无数人无数次的实践验证才行。
因此独孤凤也不向叶缤和初凤解释,只是不以为意的道:“人心最是不足,即得陇,复望蜀。我辈修行,虽云仙,其实还未脱人属,自然要秉承人性,勇猛精进,绝不满足。天仙长生即得,自然是要求金仙超脱不朽,甚至更进一步,帝君、天尊之位,也未尝不可期待一二。”
红尘炼心,生死升华,是独孤凤一路修行所践行的道路。七情似火,六欲如柴,人心种种的不足,正是独孤凤生命升华的资粮与动力,自然不会讳言。
初凤听惯了独孤凤的这种言论,只是一笑,不以为意。叶缤却不禁微微皱眉,觉得独孤凤的这种言论大违道家清静无为的宗旨,秉承人心天性种种,已经近乎魔道了。不过叶缤并非好言之人,虽然觉得独孤凤的言语略有不妥,却也只是放在心中,并不争辩。
叶缤的情绪变化,思维波动虽然只是略略一转,然而却如蜻蜓点水一般,在意识虚空层面荡起一点点微不可见的波纹。这点波纹虽然微小,甚至还为荡漾出叶缤的心光照耀范围,就已经镇压平复,抹去痕迹。
但是独孤凤的唯心神域,却是对世间一切众生的情思变幻最是敏感,叶缤的心性修为虽然足够高深,但是毕竟还没有达到脱情离欲,不能时时刻刻保持恍恍惚惚混混冥冥的先天状态,自然逃不脱独孤凤的心灵感应。
不过独孤凤虽然察觉到了叶缤的情绪变化,却也不多言,只是轻轻一笑,就将一切带过。因情生景,以景入境的法门,在这个世界开天辟地头一遭出现,想要让这个世界习惯了玄门无欲无为修行经验的人接受,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所幸独孤凤的时间还很充足,倒是不必急于一时。
道门练气,察天象,识地理,梳理天地气脉气机,是最基本的功夫。宙极缩影相当于将整个星球的气机变化都投影了下来,对于修士感悟天地气脉气机运转的规律有着极大的方便,以叶缤现在的修为,尚不足以将整个蜀山星球都囊括于心念之中,因此这番直接的观看浑天仪演化的宙极缩影,对她来说也有许多好处。
看着叶缤、初凤、慧珠三人都将注意力投注到宙极缩影之中,独孤凤油然一笑,挥手升起四方玉座,请三人座下后,又一指那不断演绎着天地气机变化的宙极缩影,问道:“何为气?”
独孤凤突然的问题,让叶缤三人都不禁微微一愣,旋又开始思索起来。独孤凤这个问题,看似极为简单,但是却又极难回答。
气,道家宇宙观中最基本的东西,它涵盖一切,保罗万象,是组成万事万物的基础,又是天地运行的动力,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概念,早已经融入了道家的整个修行体系之中。对于每一个修行者来说,气,就是如呼吸一般自然的东西,完全不需要另外的解释。
但是现在独孤凤的提问,显然不是想要知道道书上的答案,而是问她们对“气”的理解,这个问题,是她们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顿时让她们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个问题,自然不是独孤凤心血来潮的问题。她既是对叶缤三人的提问,也是对独孤凤自己的拷问。主神空间的评价体系之中,心、气、神、体四关全过之后,才能问鼎真神。
心关代表意识,独孤凤已经破关,拥有唯心神域,不必多说。神关代表灵魂,体关代表物质,独孤凤暂且领悟的还不够多,也不必细说。唯有气关,独孤凤既有在神兵世界练成银白神能的经验,又有在蜀山世界练就先天一气的经历,积累雄厚,知识充分,按理说,已经可以说冲破“气”之关卡,但是不知为何,独孤凤总感觉自己对“气”的认识还不够,只是流于表面,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突破。
在通俗的概念中,气就是能量,是天地运转的动力。不过在独孤凤的理解之中,气是一种媒介,是意识干涉现实的基础,是一切超凡力量的基石,是承载意识力量的媒介。比如人体能够行走坐卧,靠的是人体内的气血精气;武者能够劈山断岳,靠的是意识驱动的真气;魔法师能够操纵水火风雷,也必须依靠元素以太魔力之类的介质……如此种种,一切超凡力量体系,想要用意念凭空改变现实,都需要名为“气”的媒介来传递。
不过气与心不同,理解是一回事,应用又是一回事。气关的突破,不是像心关一样,只要顿悟某个挂卡,就能立刻带来心灵境界的升华。气是客观实在的主体,也是属于外在的范畴,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层层的深入修行,才能把握其中的本质。
按照独孤凤现在的理解,武者修行,就如天地之水。后天之境,就如阴沟水洼,无根无源,只是凭借着降雨后的天然积水而支撑,日蒸月晒,总有耗尽之时。而武道先天之境,就是如水洼变成池塘,有泉眼溪流注入,有了源泉根基。至于超越先天之后的天人之境,无论七星还是八星,其实都不过是把池塘溪流升级为江河湖泊甚至汪洋大海,本质都是水流,并无区别。
而唯有到了九星之境,才有了质变的进步。不过同样是九星之境,亦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独孤凤在神兵玄奇世界借神兵凤皇突破,并不完美,只是将大海升级成了地球生态圈的水气循环体系,虽然也有着云雾冰霜的性质变化,但是究其根本还是水。
而在蜀山世界修行的先天一气,却让独孤凤认识到元气质变的又一重天地。如果说神兵世界的神能神力只是地球生态圈的水汽循环,那蜀山世界的先天一气却是更进一步,直接变成了如土星木星一般的气态星球。
无尽破碎 第九十七章 心外别传情丝茧
先天一气混溶五行,超然万象,正应了那句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言。其性质独特,混混冥冥、恍恍惚惚,包容五行又超然于五行,即是无形无质,又可有形有质,即不受形态、形体、形状、性质、质量、体态之类的后天属性限制,可以随心所欲,在各种性质状态之间转换。
这种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擦写、修改属性特效的能量体系,自然是比神兵世界只能固定加载某种权能范围内的属性特效的神能要更加的先进与高等。这也是仙道体系的力量特点,不求权柄的固化,更多的是追求超拔和逍遥,不迂腐不拘束,灵动活泼,能出能入,即可和光同尘、随世而移,又可超然物外、独立不改。
按照一般意义上的评价来说,无论是神兵世界的神能神力还是蜀山世界的先天一气,都是肯定已经进入了九星级能量的范畴。按理说独孤凤也已经算是突破了气关的九星,但是独孤凤却根据自己的冥冥中的灵觉感应与智慧推演,可以肯定自己对于气的理解还是差了一点点最关键的东西,还不算真正的突破气关,洞彻了“气”的所有奥秘。
而让独孤凤做出这种判断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她与气之间还有“内外”之别,这个内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内外分别,而是我与非我的区别,哪怕是她的先天一气已经修炼到元气元神意志在甚深层次紧密结合,无间相融,可以念动法随、天地相应。但是从根本上说,元气对她来说还是外物,她应用元气的方式还是以意志驾驭元气而已,而非是如她的心灵意志一般,是独属于她自己的东西。
从极端唯心的角度而言,天地万物,大千万象,与独孤凤而言都是外物,都是假象,唯有心灵意志真实不虚,是属于她自己的真实。这就是独孤凤突破“心”关之后的明悟,我生天地,除心之外,一无所有。
以此类推,气关的突破,也应该是洞彻内外之别,将本属于外物的“气”,化为我的“气”,我即是“气”,从此真正的不移不易、独立不改,不受任何外力剥夺,也不受任何世界限制,因为这个“气”,本来就是“我”的真实存在,不受外部的虚假所影响。不能洞破这一点,哪怕是将“气”演化的再玄妙高端,也不能说真正突破了“气关”。
不过知易行难,独孤凤虽然隐约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是对该怎么突破,却还是没有头绪,因此才借机拷问叶缤和初凤三人,想看看他山之石,也许从她们对于气的认知,可以对比对照出自己没有注意到的视角。
叶缤和初凤三人皆是宿世修行的人物,此时也大多都觉醒了前世的记忆,虽然限于世界的局限,她们的见识没有独孤凤那么广博,但是宿世累计,数千年积累的阅历和智慧也是不凡。
因此听到独孤凤大有深意的问题,她们才暮然发觉,对于“气”这个修行中最基础最根本的东西,她们一向都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理解与应用,并没有仔细思考过它的根本意义。
当然,她们也都是心境明澈、智慧超凡之人,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她们纵然从来没有仔细思考过气的根本含义,但是累计数千年的修行时光之中,早已经对炼气功夫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自然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感悟与认知。
因此独孤凤询问后不久,初凤突然一笑,首先抬头道:“先天为炁,后天为气。气出太虚,太初始见,太始有形,太素有质,而太极微分,生阴阳两仪……是故太虚一气,神之寄,形之胜,质之本,体之充,物之载,浩浩乎若象之帝,绵绵乎为天地母……”
独孤凤听得不禁哑然一笑,初凤所言,诚然为天地大道,至理名言。不过这番言论却是玄门正统的宇宙观,即气为天地宇宙的根本,先天地而生的称为炁,后天地而生的称为气。炁为太虚之中无中生有,在太初时初生,在太始中有了形这一概念,在太素时有了质这一属性,而在太极时才开始演化,生出了无穷无尽的状态与属性,即是常见的阴阳两仪五行八卦之类。
在玄门的世界观中,气是无中生有而来,这是气最重要的一条特性,能与无中生有,假中成真,是一切超凡力量的基础。气的存在,可以用形、质、体、态等等属性来描述它,所谓形是指气的形态、形状等用来形容描述她的状态,质指的是气质、质量、质地、物质等等固定存在的属性,而体就是则是固定的结构,种种神通变化,法术法门,究其根本也只是气的形、质、体、态等等诸般状态属性的变化而已。
如此种种概念属性的划分,构成了一个自称逻辑、保罗万象的认知体系。其庞大繁复程度不逊于科技文明,是每一个修道中人必须学习掌握的理论知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