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陷阵都尉
“那依军师之见,本王眼下当如何调整战略。”颜良问道。
庞统起身。抬手划拉着所悬的地图,说道:“依臣之见,大军不若南归洛阳,水陆并进,改向东进,攻取虎牢、濮阳等黄河南岸,青兖二州的刘备据点,先扫平了右翼的威胁,待关中水退,再举兵西进,除掉左翼威胁。这之后,便可倾全力北上,再与刘备决一雌雄,也为时不晚。”
庞统这一番战略,深合颜良之心。
其实,张飞驻兵于黄河南岸,颜良早就看不出顺眼,原本是想先伐之。
然而诸葛亮那坚壁清野的一招毒计,把青兖二州大部分地区,都变成了空无一人的无人区,而张飞又取兵固守沿岸重点城市,如此一来,使颜良进击的难题就大大增强。
现在却不同了,颜良已攻陷洛阳,便可从洛阳顺流东下,水陆并进扫灭张飞。
而且颜良的粮草,将不必再由徐州,穿越无人区北运,可以直接由荆州运往洛阳,再由洛阳顺流而发。
“用兵之道,在于随机应变,军师这战略的变换,深得随机应变之妙,很好,本王就用你之策,移兵南归,先击破张飞这厮再说。”
颜良决意已下,当即便做出决策,调徐庶北至河东,与文丑二人一文武,镇守河东,颜良将自率大军先回洛阳。
……
楚军撤兵的情报,很快便传至了临汾。
燕王大帐中,当刘备和诸文武,听到这个情报后,都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凭心而论,刘备对颜良还真是心里发虚,今颜良撤兵,他自然是感到长松了一口气。
“大王,今颜良锐气已尽,不得已而退兵,臣请大王下令,全军趁势南下,一举收复河东,将颜贼逐出黄河以北。”新降的曹仁,慨然请战。
曹仁一开口,徐晃和乐进等一班降将,皆是愤然请战。
刘备作思索之状,却暗中向诸葛亮看了一眼。
诸葛亮便摇扇说道:“颜贼狡猾多端,他如今撤兵,必然暗有所布署,以防我军追击,为今之势,还是稳妥为妙。”
诸葛亮的话,即代表着刘备事先定下的意思,其实,刘备压根就不想收复河东。
一旦拿下河东郡,那么,刘备的地盘便将重新和曹操接壤,如今他新得并州,并州一地多为曹操旧臣,倘若曹操喘过气来,想要重新图谋并州,这对刘备自然有所不利。
所以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便干脆放着河东不取,让颜良挡在他和曹操之见,如此,并州将安如磐石。
刘备的想法则是,待将曹仁等一班降将,尽数的调往他处,将并州完全的消化吸收后,那时再取河东,全据黄河不迟。
只是此等心思,刘备当然不会明着道与曹仁等人。
曹仁听罢,心中暗暗叹息,却又不甘道:“军师所言虽是,但若让那颜贼如此猖狂,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只恐有损大王威严。”
徐晃等人,也皆附合称是。
刘备看得出来,这一班降将们虽然归降了自己,但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能为曹操做些贡献,他们鼓动着自己追击颜良,无非是想替曹操减轻压力而已。
刘备何等聪明,当然不可能答应。
只是刘备又一想,曹仁所说也的确有些道理,自己倘若容颜良如此猖狂,又如何在曹仁等降将面前,立以威仪。
进退为难之下,刘备不得不又将目光转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沉吟片刻,嘴角却是掠起了一丝诡笑,摇扇道:“大王放心,臣这里倒有一计,可狠狠杀一杀那颜贼的威风。”
刘备大喜,忙问何计。
诸葛亮便缓缓道:“前番曹操向匈奴借兵,颜良却将匈奴四万铁骑杀得片甲不留,匈奴上下对颜良必是深为恨之。如今颜良袭占了河东郡,而河东郡的西北一带,正是匈奴人的地盘,臣想此刻,匈奴人必是深为担忧,担心颜良会将他们逐出河东,既是如此,大王何不利用这一点,来做一做文章呢。”
“军师的意思是……”刘备的表情,愈加的兴奋。
“臣的意思是,大王可派使臣往南匈奴,向那新任匈奴单于刘豹宣示抚慰,令其率匈奴骑兵,突袭颜良侧后,必可杀颜贼一个措手不及。”诸葛亮不紧不慢的道出了自己的战略。
南匈奴自南迁归附汉廷后,当时的单于于夫罗有感汉廷之恩,便将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改为刘姓,这刘豹便是其长子。
于夫罗死后,按照匈奴人的传统,传位于其弟呼厨泉,而呼厨泉无子,其死后,时任匈奴左贤王的刘豹,便为南匈奴五部拥立为了新单于。
诸葛亮的利用匈奴之计,一下子提醒了刘备,令刘备顿时眼前一亮。
只是,兴奋片刻,刘备却又疑道:“匈奴人虽勇,但陕县一战已是元气大伤,况且匈奴有勇无谋,就算他们肯出兵,也未必是颜良对手。”
诸葛亮却笑道:“大王放心,亮自有计策,可助那刘豹击破颜贼。”
接着,诸葛亮便将自己的计策诿诿道来。
刘备听着是连连点头,欣然道:“军师之计,当真妙极,好,本王就依军师之计,狠狠杀一杀那颜贼的狂妄之气。”
刘备决意以下,当即修书一封,以孙乾为使臣,挟厚礼前往相距未远的匈奴单于王庭。
……
汾阴城。
城内城外,凄凄婉婉的胡笳声,不绝于耳。
匈奴人正用乐声,哀悼着他们死去的父兄子弟。
陕城一役,四万匈奴战士被颜良杀了个精光,消息传回匈奴五部,这些匈奴人震惊之余,自也悲愤万分。
王庭后帐内,那美艳的少妇,却正手捧着帛书,脸上闪烁着激动的喜色。
帐外脚步声向起,少妇觉察有人到来,赶忙将那帛书藏好,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
过不多时,帐外进来一个虎背熊腰,装束亦胡亦汉的男人,那个男人,正是匈奴单于刘豹。
少妇慌忙起身见礼,那刘豹忙伸手将她扶起,携其手一同坐下。
“文姬,有一件事,本单于想听听你的意见。”刘豹说道。
那少妇,正是刘豹的妻子,已逝大儒蔡邕的女儿蔡琰。
“大单于请说。”蔡琰装作好奇的样子。
刘豹将书信拿出,递给了蔡琰,说道:“那燕王刘备已派了使臣,前来结好本单于,想请本单于从西面出兵,截杀南撤的楚军,本单于正考虑要不要答应,所以想听听你怎么看。”
蔡琰将书信很认真的看了一遍,然后合上书信,正色道:“颜贼乃汉家逆贼,而刘玄德却为汉室皇亲,且那颜贼前番杀了我多少匈奴勇士,与我大匈奴有不共戴天之仇,妾身以为,大单于当响应燕王号召,出兵击杀那颜贼,为我死去的匈奴战士报仇血恨。”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七百零九章 自作聪明的胡虏
响应刘备,为匈奴战士报仇!?
刘豹身形微微一震,并没有为蔡琰激愤之言所感染,相反,他还陷入了沉思。
蔡琰见丈夫犹豫不决,便问道:“颜良与我大匈奴有仇,单于难道不想为那死去的四万勇士报仇吗?”
“本单于当然要为死去的族人报仇,可是,”刘豹话锋一转,“当初我叔叔呼厨泉,乃是为了曹操助战,才去攻打颜良,兵败之后,却为曹操那厮杀害,这个仇,本单于同样不会忘记。”
蔡琰心头微微一震,似乎已预料到他的丈夫想说什么。
“今次本单于若是去攻打颜良,岂非等于间接的帮了曹操的忙?”刘豹恨恨的反问道。
蔡琰叹了一声:“曹操杀害呼厨泉单于,确实是可恨,不过说到底,颜良才是我们的大仇人。而且,如今并州已归燕王,倘若能得燕王的恩抚,咱们大匈奴才好在并州立足。所以妾身以为,从大局出发,大单于还是当出兵攻打颜良。”
刘豹阴沉的表情,因是妻子的这几句话,渐渐缓和了下来,开始冷静的思考其中的利弊。
蔡琰见自家丈夫动了心,便又在旁做了许多思想工作,不但分析了出兵的利害,更是盛赞了刘备的仁德,最后经她之口得出的结论便,为刘备出兵攻打颜良,有百利而无一害。
这番枕边风一吹后,刘豹所有的疑虑。终于是烟销云散。
踱步片刻,刘豹欣然道:“文姬言之有理,好。本单于就应燕王之邀,出兵攻打颜良狗贼,为我大匈奴死去的勇士报仇血恨。”
眼见丈夫答应联手刘备,蔡琰暗松了口气,忙赞刘豹英明。
刘豹得爱妻之赞,颇是洋洋得意,但他的豪然只持续了片刻。却很快又忧虑下来。
“颜贼虽然可恨,但他到底有十余万大军,当初叔叔呼厨泉四万铁骑都不是其对手。本单于今就算出战,未必会有十足的胜算。”
相比呼厨泉而言,自幼就浸染汉文明刘豹,显然要比他那狂妄自大的叔叔。要冷静的多。
刘豹很清楚匈奴人有几斤几两。如今四万铁骑已丧,他就算精中匈奴五部余下可战之力,最多也只集结两万兵马,以此些兵马,去攻打颜良的十余万步骑精锐军团,刘豹当然没有必胜的把握。
素以沉稳著称的刘豹,从来不打无把握之仗。
蔡琰也流露出忧色,沉顿片刻。忽然间那水灵灵的眼眸一亮,似是猛然间想到了什么。
“单于。妾身倒是有条计策,必可杀那颜贼一个措手不及。”蔡琰嘴角浅浅上扬。
刘豹精神一振,心想自己这个抢来的汉家妻子,乃是名门之后,吃了一肚子的墨水,聪明的紧,想到什么良策也未尝没有可能。
兴奋之下,刘豹当即就催问蔡琰有何计策。
蔡琰便不紧不慢的,将自己的所谓破敌之计,道将而出。
刘豹听罢是连连点头,却又道:“文姬你此计,听着确实很妙,可是,那姓颜的他会上当吗?”
“曹操杀害了呼厨泉,乃是大单于的仇人,单于以此为理由,乃是天经地义,那颜良绝无可能不上当。”蔡琰的口吻极是自信。
刘豹所有的疑虑,此刻都已被妻子所打消,他的表情,愈加的坚定起来。
踱步半晌后,刘豹猛然转身,大喝一声:“来人啊!”
帐外处,一名匈奴头目,匆忙入内。
刘豹厉声道:“传本单于之命,速速召集五部头领,本单于有重要之事向他们宣布。”
听得丈夫决心已下,蔡琰暗暗的松了口气。
刘豹有正事经做,与蔡琰又谈论了几句后,便即离去。
蔡琰送走了刘豹,立于帐门处,遥望着东边,口中喃喃道:“玄德公啊,蔡琰已按照你所求做了,希望你到时能屡行诺言……”
……
闻喜城。
前军的四万大军,已经过了此城,改道南下去往大阳城,由那里南渡黄河,还往洛阳。
颜良亲统的五万中军,于黄昏时分抵达此城,为了不扰当地百姓,颜良便令大军在城外安营,他自己也赖得入城,只在临行的王帐中的休息。
颜良刚刚才盔甲卸去,正打算洗个热水澡,好好睡上一觉,以解连日行军的疲惫。
正当这时,庞统和贾诩一齐到来,声称有要事求见。
颜良便先按下疲惫,传叫二人进来相见。
须臾,二人并肩而出。
贾诩就罢了,依旧是那副淡泊的样子,庞统的脸上,却分明写着几分喜色。
“军师,文和,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要报知本王。”颜良先问道。
庞统拱手笑道:“喜事,当然是喜事了。”
“说来听听吧。”颜良略有些好奇。
庞统便道:“适才匈奴新单于刘豹,已派了使臣前来,声称愿率匈奴五部归顺大王,还献上了千头牛头,以作归降之礼。”
匈奴归降!
颜良神色微微一动,庞统所说,确实让他感到有些意外的惊喜。
前番陕城一战,他虽灭了匈奴四万铁骑,但匈奴骑兵的战斗力,还是令颜良印象颇深。
如今颜良所占据的河东,北有刘备,西有曹操,西北侧又盘踞有匈奴五部,楚国在此间的形势,用四面受敌来形容,可以说并不为过。
倘若匈奴来降,至少可解除一面的威胁,这对缓解留镇河东的徐庶他们的压力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下,颜良便重新披挂,亲自接见了匈怒的使臣。
此番来使的,乃是刘豹的弟弟刘去卑,此人现任南匈奴右贤王,地位仅次于刘豹本人。
刘豹以其弟前来做使臣,倒也颇显诚意。
“臣刘去卑,代我匈奴大单于,拜见大王。”入帐后,刘去卑很是恭敬的拜伏于地。
“快快免礼。”颜良也表现的很亲和,下令赐为奉酒。
主宾坐定,颜良便询问刘去卑来意。
刘去卑忙道:“臣此来,乃是奉我家单于之命,有两件事求见大王,这头一件事,便是代死去的呼厨泉单于,向大王请罪。”
接着,刘去卑便称呼厨泉乃是中了曹操的计策,为其利用,才会斗胆包天,与颜良作对。
刘去卑又称,呼厨泉为曹操所杀后,匈奴上下这才认清了曹操的真面目,对曹操深为恨之。
“曹操无义之徒,我匈奴上下无不欲杀之,我家大单于知道曹操亦乃大王宿敌,便想以匈奴五部,尽数归降于大王,助大王击灭曹贼,还请大王纳我匈奴之降。”
一番解释后,刘去卑道出了第二个目的。
曹操杀了呼厨泉,刘豹和匈奴人恨曹操,这个理由确实充分,颜良自然也信。
如今颜良乃天下第一大诸侯,兵锋都已经打过了黄河,匈奴人素来臣服于强者,今刘豹审时度势,归降于颜良,倒也合情合理。
不过,颜良却没有第一时间表现出欢喜的样子,盛情的接纳匈奴人的归降。
庞统见状,忙是从旁道:“大王,刘单于确乃实时务的俊杰,今他既仰慕大王威名,愿率匈奴人归降我大楚,大王胸怀海纳四方,自当接纳才是。”
说话间,庞统还连连向颜良使眼色,明显暗示颜良接受其降,不可以犹豫的姿态,冷了匈奴人之心。
“匈奴人既是感怀大王恩德,大王也当赦其前罪,纳其之降,如此,方显大王恩威。”就连不太爱开口的贾诩,此时也建议颜良纳了匈奴之降。
两位绝顶的谋士的意见,都无一例外的相同。
颜良佯作沉吟了片刻,便笑道:“难得你们匈奴人有悔改之心,好吧,本王就接受你的归降,不日便策封刘豹为匈奴大单于。”
刘去卑见状,不禁大喜,忙又是一番跪伏,感激万分,声称匈奴人当世世代代,不忘颜良的大恩,还称刘豹将亲赴闻喜,前来面见颜良,接受他的策封。
颜良一脸欣慰,表现的巴不得刘豹能亲来,又安抚了刘去卑一番,打发他速回匈奴,叫刘豹不日前来受封。
刘去卑拜了又拜,方始感激不已的告退。
出得王帐,刘去卑满脸的恭敬,转眼便沉冷下去,上扬的嘴角间,悄然掠过一丝阴冷的诡笑。
帐中处,庞统却是拱手贺道:“匈奴五部一旦归降,河东的威胁不但减少了一面,大王还可利用匈奴五部之力,北攻刘备,西攻曹操,实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庞统纯粹从战略角度看待匈奴人的归降,他所言,确实也是极有道理。
而此时,颜良却冷笑一声:“军师难道没看出来么,本王什么时打算真心接纳匈奴人的归降了。”
此言一出,庞统和贾诩均是一怔,两位绝顶谋士对视一眼,皆露茫然之色。
颜良腾的站了起来,巍然的身躯,猎猎的杀气,疯狂的弥散开来。
颜良扫视着两位谋士,厉声道:“传本王之命,诸军速作准备,本王要借着刘豹前来归降之际,杀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彻底的灭了匈奴这班胡虏贼寇!”
此言一出,庞统和贾诩大惊。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七百一十章 我是暴君我怕谁
为什么匈奴人好端端的归降,却不接纳,反而要趁机食言,灭了匈奴?
庞统和贾诩的有头脑里,都打了个大大的问号?
他们会在如此疑问,是因为这两位顶绝谋士,说到底还是跳不出时代局限性,仍怀有这个时代文人阶层的共性。
这个共性,就是他们只满足于华夏威服天下,四夷来朝的虚荣。
颜良却完全不同,拥有穿越者身份的他,脑子里可是存有血淋淋的教训,正是这些历史记忆,告诉他匈奴不可信,一定要灭了不可。
曾经的历史中,三国归晋,晋武帝为显他的恩德,对边疆的胡虏恩大于威,很“大度”的允许这些胡族大肆的内迁。
结果,这些迁入汉地的胡虏,后来却趁着晋朝内乱之际,趁势自立为王,入侵中原,不知杀了多少华夏儿女。
如果颜良没有记错的话,曾经的历史中,正是这个刘豹的儿子刘渊,率匈奴五部第一个反晋自立,也正是他所建立的匈奴赵国,最终灭了西晋王朝。
再有后来的唐太宗,重用蕃胡诸将,对四周的蕃国极尽的宽容恩抚,最终赢得了一个天可汗的虚名。
结果呢,却使什么契丹、党项各族,盘根错节的盘踞在大唐四周,一场让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其发动者安禄山,不也正是胡人。
深知历史的颜良,自然不屑于什么“恩泽四方”,什么“天可汗”的虚名,他宁可后世的那些伪君子道学家们,骂自己是暴君,也要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匈奴这等来自于外部的威胁。
正是基于此等考虑,颜良才不管那刘豹归降之心,有多么真诚,总之你是真降也好,假降也罢,老子我就是要灭了你。
“尔等难道忘了,当年汉廷允许羌人居于边州,结果羌人却不知感恩,反而屡屡为祸边关。使朝廷不得不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用在平叛上面,尔等劝本王纲匈奴之降,难道想让本王重复汉廷的错误吗?”
颜良用一句反问,用羌人的例子。解释了他要灭匈奴的原因。
没办法,身为穿越者,颜良当然不可能用那些“不存在”的历史教训,来压服眼前两位谋士。
所幸历史总是不断的重复,颜良自有现在的例子,来为自己的“异常”行为,来作佐证。
此言一出。那两位谋士,顿时便不语了。
颜良又将目光扫向贾诩,说道:“文和出身西凉,你应该最清楚羌人的为祸。倘若不是羌人屡叛,也就不会出现董卓这样的军阀,汉廷又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地步,你应该不会想有朝一日。我大楚国也犯同样的错误吧。”
贾诩神色一震,往昔的回忆。霎时间涌现脑海。
沉默片刻,贾诩干咳一声:“大王的顾虑,倒也确实不可不防,只是臣就怕大王已答应刘豹归降,却又趁机劫杀,传扬出去,似乎有损大王的威名。”
听得贾诩的顾虑,颜良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充满了不屑。
“文和也算元功之臣了,难道还不知本王之心吗,本王素来是想怎样就怎样,哪管那些伪君子的议论,本王就是要食言,就是要杀光匈奴,谁想放屁,就让他们尽管放去吧。”
颜良用一番“粗俗”加狂妄的豪言,彻底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庞统和贾诩对视一眼,二人也迅速的调整态度,转而支持颜良的意图。
经过一番商议,颜良遂是定下了大计。
当下,颜良便下令大军停止南下,驻兵于闻喜一带,并放出风声,说将在此策封匈奴单于,接受匈奴人的归降。
颜良的杀戮之心,那使臣刘去卑自然不知,此刻的他,正怀着得意的心情,飞奔去往汾阴的大道上。
几天后,刘去卑还往汾阴,将颜良接受他归降的消息,还报给了刘豹。
啪!
刘豹拍案而起,兴奋道:“文姬之计,果然是妙啊,颜贼纵然奸滑,又岂能料到本单于乃是假降于他。”
“为弟已向那颜良说了,大单于将亲往闻喜去接受策封,那颜贼毫怀疑,已欣然答应。”刘去卑一脸诡笑道。
刘豹闻言是大喜,叫道:“此正天助我也,颜贼既毫防备,本单于正好借着受封为名,率军堂而皇之的前往闻喜,杀那颜贼一个措手不及。”
刘豹肃杀如狂,刘去卑冷笑不止,兄弟二人冠相庆,得意之极。
大笑了半晌后,刘豹又想起了什么,便道:“光本单于一路兵马,只怕还兵力不够,你速派人往临汾密报燕王,请他看准时机发兵南下,与本单于合力击灭颜贼。”
“大单于放心吧,为弟这就去了。”刘去卑拱手告退。
刘去卑离开后,后帐中,方才转出一人,正是蔡文姬。
蔡文姬向着刘豹福了一福,盈盈笑道:“臣妾恭喜大单于将成不世之功。”
倘若能击败敌于天下的颜良,甚至可能幸运的击杀颜良,他刘豹确实是完成了不世之功,自当威震于天下。
刘豹愈发得意,不禁哈哈大笑,狂妄之极。
刘豹这边狂笑声,一骑匈奴信使,已离开汾阴,飞奔疾驰,前往数百外的临汾城。
临汾城中,刘备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匈奴人出兵的消息。
大堂内,刘备负手踱步,满脸的狐疑不安,似乎不太相信,匈奴人会归降于他,替他出兵打颜良。
而诸葛亮却闲坐在那里,轻摇着羽扇,一副成竹成胸的样子。
忽然间,堂外亲兵来报,言是匈奴的使者到了。
刘备神色一振,急命宣入。
片刻后,匈奴使者入往大堂,恭敬的拜见刘备,宣称匈奴大单于刘豹,已决意归降刘备,不日将起兵袭击闻喜的楚军,并请刘备作好合击的准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