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三国之暴君颜良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陷阵都尉
司马懿当然不会单凭个人的判断,就狂妄的断定,楚军必然会里应外合,去袭击西门。
为了确保他的判断万无一失,司马懿还在楚营附近安排了不少斥候,随时监视楚军的行军,如今楚军大规模出动,又如何能瞒过敌候的耳目。
“果不出朕之所料,赵云这厮果真往西门而去。”
司马懿的自信愈烈,他的心彻底稳了下来,遂传令给诸将,赵云的兵马已出动,叫他们准备好杀赵云一个措手不及。
当晋军磨刀霍霍之时,赵云却浑然不知,依旧在策马飞奔。
西门的号火越来越近,再过不出数里,他就可以杀至西门城外,突出敌营。
“子龙将军,我看差不多了吧。”身边的姜维提醒道。
“吁~~”
赵云勒住了战马,举目远望了片刻,勒马回枪,高喝道:“全军改道,随本将往东门而去。”
号令传下,一万楚军迅速的掉转马头,借着夜色的掩护,绕了一个大弯,向着东门急奔而去。
半个时辰后,赵云和他的大军,出现在了晋军东营附近。
此时的东营之中,守将乃是晋将温恢。
为了击破楚军的夜袭,司马懿已将主力尽数调往西门一线,而东营温恢所部,现下只有兵马不到五千,且多为步军。
晋营之中,灯火通明,不见半点异状,很显然,温恢并没有发现,本应该出现在西门的楚军,会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他的营外。
远望敌营,赵云冷冷一笑,挥枪喝道:“号火点起来,让文远知道,本将的援军到了。”
号令传下,十数名楚军,迅速的将随军所携的柴草堆积而起,点起了数道烽火。
冲天而起的烽火,与西门的烽火相互映衬,方圆十余里都清晰可见。
此刻,张辽已久驻东门,等待了一个多时辰,这时,终于看到了那盼望已久的信火。
“打开城门,全军随本将杀出城去!”飞奔下城的张辽,扬刀大叫。
城门吱呀呀打开,吊桥缓缓放下,张辽率领着五千余步骑,汹汹如潮水一般涌出城门,向着晋军东营急奔而去。
与此同时,赵云也扬枪大叫:“大楚的将士们,随本将杀破敌营,让晋人为我大楚的兵威丧胆,冲啊——”
暴啸声中,赵云如一道流虹,纵马飞驰而出。
“杀啊——”
震天的吼声中,一万楚骑汹涌而出,如地狱中的凶鬼一般,从黑暗中杀出,向着静寂的晋营杀奔而去。
内外合击的两支楚军,片刻之间,便是同时杀到了晋营之外。
晋营中,鸣锣声,尖叫声响成一片,正在熟睡中的晋军,被这突出其来的敌人,吓得一片大乱。
那温恢也是惊慌失措,连头盔都来不及戴紧,就手忙脚乱的奔出了军帐。
当他赶至营门一线时,正东面的楚军已突破了他的外围防线,如决堤的洪流一般,辗入了大营之中。
仓促赶来的晋军,根本来不及结阵迎战,便被冲辗而至的楚骑,轻易的冲散,片刻间,东面一带就被全面突破。
而几乎在同时,背后而来的张辽所部,也砍翻了鹿角,推倒了营栅,从背后袭入了晋营之中。
杀声震天,铁蹄滚滚。
五千晋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如何能挡得住三倍敌人的内外突袭,转眼间便已土崩瓦解,四散溃乱。
“陛下不是说楚贼会突袭西营吗,怎么会变成突袭我的东营,这到底是怎么一会事?”
温恢惊恐难抑,根本不知为何会突然有此变故。
他当然不会知道,这一场突袭之战,根本就是庞统所献的计策。
颜良以轻骑先援临汾,就是为了不把司马懿吓跑,让他自以为是的留在那里,妄想着击破赵云的一万轻骑,以挫楚军锐气。
而庞统料定,司马懿必会以为楚军会举火为号,内外合击,遂是叫赵云联络张辽,以相反的方向,约定合击的目标。
正是因此,张辽那点起的号火,才可以将司马懿的大军,诱往西营一线。
同时,赵云为了让司马懿更加相信,才会先往西门而去,再改道绕往东门,这个时候,就是晋军的斥候有新的情报,司马懿也将不及重新布署。
一片惊慌中,温恢也顾不得许多,只能放弃了抵抗,试图策马逃往南营。
正当他拨马转身时,身后的楚骑已辗压而至,姜维纵马舞枪,如一道黑色的闪电,向着温恢飞射而来。
温恢见追来的敌将,乃是一员年轻的小将,便生了轻视之心,暴喝一声,舞刀回身相挡。
却不料,刀锋半道之时,姜维手中银枪陡然加速,如流光一般穿破温恢的防御,寒刃如电而至。
一声惨叫,温恢腹部被瞬间刺穿,晃了一晃,便即栽倒于马下。
姜维收住战马,看着痛苦的温恢,毫不留情,一剑将他的首级割下,悬在了马鞍之上。(未完待续。)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九百一十八章 穷追恶狼
姜维阵斩温恢,失去了统帅的晋军,更是陷入了土崩瓦解的境地。.
腿快的晋军夺命而逃,稍慢者,则被楚军的铁骑辗为粉碎。
整个晋国东营,不到半个时辰时,便为楚军攻陷。
敌营之中,张辽与赵云会面,二人俱是兴奋不已。
“子龙,天子何在?”张辽激动的叫问道。
赵云横枪笑道:“天子率主力方过箕关,不数曰就杀至,今**我就先破晋寇,夺取首功?”
与张辽会面已毕,赵云便下令,命诸军放火,将晋军东营统统点燃。
楚军将士四下放火,片刻间,整个晋营已是大火四起,熊熊的烈火,将半边的天际都映照通红。
而当此时,西营一线的晋军诸将,尚在巴巴的在寒风在瑟瑟,等着围杀突袭的楚军。
司马懿在确信赵云离营向西后,更是亲出大营,赶赴了西营督战。
夜色中,全副武将的数万晋军,严阵以待,一支支的利箭闪烁着寒光,犹如死神的眼神,狰狞而诡秘。
司马懿驻马而立,一派的气定神闲,仿佛稳**胜券一般。
然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司马懿脸上的那份自信,却在悄然的起着变化。
从斥候报告赵云离营向西,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时辰,却始终不见敌军发动袭营,这让司马懿心下愈发的狐疑。
“按理说,楚军皆为轻骑,就算绕道而行,这个时候也该杀到西营了,这个时候却为何还不见踪迹,莫非,赵云那厮察觉不成……”
司马懿在暗自揣测,而他麾下的王凌等诸将,也都等着有些不耐烦在,原本整肃的士气,渐渐的开始烦躁起来。
“陛下,楚军会不会另有计策?”贾逵担心的问道。
司马懿瞥了他一眼,反问道:“怎么,难道你怀疑朕的判断力不成?”
“不是,臣当然不是。”贾逵连忙摇头,“眼下天色将明,最佳的时机眼看就要过去,楚军却迟迟不来袭营,臣只是觉得有些蹊跷而已。”
“朕的判断不会错,朕料不出一刻钟,楚贼必定动手。”司马懿否定了贾逵的怀疑,万般的自信。
贾逵不敢再多言,只默默的陪在左右。
正当这时,众人的耳中,忽然间传来了隐隐约约的喊杀声,而那声响非是来自于西营外,反而像是来自于东面。
这突如其来的异动,令晋国上下都陷入了茫然不安中。
司马懿的眼神中也闪过一丝异色,他却故作深沉,只下令派出斥候,去探听东面发生何时,却叫大营任驻于西营不动。
斥候方派出不久,便有数骑从东面狼狈的奔入西营,直抵司马懿御前。
“启禀陛下,楚军突然内外合击,袭破了东营,温将军抵敌不住,请陛下速派援兵相救。”
此言一出,众人骇然变色。
司马懿更是身形剧震,脸色骤然惊变,那诧异的表情中,更是充满了尴尬。
“陛下,咱们中了楚贼之计,西门点火只是诱饵,东营才是楚贼真正突袭的目标啊!”贾逵惊骇的大叫。
司马懿暗暗咬牙,心中又惊又愤,脸上难抑尴尬之色。
他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人家颜良已料他先机,表面上按着司马懿的步骤,假装中了圈套,暗中却突袭冷箭,反将了他司马懿一军。
“那颜贼身在百里之外,却能推测出我的想法,这怎么可能……”
司马懿又惊又怒,他的自信心,正在残忍的被颜良摧毁。
“陛下,事不宜迟,当速救东营才是。”贾逵大叫着提醒。
司马懿从惊怒中清醒过来,急是按定心神,强作淡然,挥鞭道:“楚贼纵有诡计又有何虑,尔等且随朕杀往东营,依旧将袭营的楚贼给朕歼灭。”
号令传下,司马懿当即撤了西营之伏,率四万余步骑,匆匆忙忙的赶往东营所在。
半道上时,却见东营已是赤焰冲天,火光熊熊,整个大营转眼已化为滔天火海,将渐已发白的天空烧成一片血红。
东营,已破!
司马懿心中咯噔一下,强装出来的淡定与自信,又被摧毁了一半。
“快,加速前进。”司马懿扬鞭大声。
东营虽然起火,但司马懿猜想温恢定然还在苦战,他若能及时赶到,只要内外夹击,能够围杀袭营的楚军,即使东营最后被烧毁,那也值得了。
然而,就在晋军方奔出未久,就遇到了数百掉盔弃甲,惶恐逃来的晋卒。
这个时候,司马懿才从败卒的口中得知,他的心腹爱将温恢,竟已为楚军一小将阵斩于乱军之中。
温恢战死,东营的晋军被辗杀殆尽,整个大营已尽为楚军袭破。
司马懿仅存的丁点自信,也被这惊人的噩报,轻易的给击碎。
震惊无比的司马懿,浑身发颤,僵在了马上,一时片刻竟张嗔目结舌,张口无言。
数万晋军也是惊慌错愕,他们万没有想到,一场意料之中的大胜,竟然演变成了己军的大败。
更令他们恐慌的是,他们从头到尾都一头雾水,根本就搞不明白,神出鬼没的楚军,是如何攻陷他们的东营的。
半晌,司马懿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下令兵马急行,赶往东营,想要围杀楚军。
而当司马懿赶到东营时,赵云所部轻骑早已退走,张辽也率得胜之军,还往了临汾城,晋军完全扑了个空。
不知天色已是大亮,东营的烈火,直烧到近午才退,大火烧尽,只余下一片残灰破败。
司马懿拨马徐行在废墟之上,闻着那尸体烧焦的臭味,眉头深凝,脸色阴沉如铁。
“陛下,东营被毁,损兵五千,这对我军的打击着实不小。眼下楚军主力已过箕关,很快就会赶到临汾,臣以为,如今形势已不利于再战,请陛下速速下令撤兵吧。”
贾逵的话,深深的刺痛着司马懿。
此番集结八万联军南下用兵,乃是他司马懿称帝以来,第一次御驾亲征。
司马懿原是志在必得,妄想一举拿下河东,将晋国的边境南扩至黄河,借助王屋山和黄河,彻底的将晋国包裹在天险之中。
谁曾想到,他的宏伟蓝图,就这样被张辽和赵云,两个武夫给轻易的摧毁。
司马懿的心里,着实是不甘啊。
那又如何呢,他连赵云和张辽的不到两万人马都打不败,难道还敢跟颜良的二十万大军正面对抗吗?
打死也没这个胆量。
沉吟许久,隐恨许久,司马懿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当天,司马懿便下令,尽撤临汾之围,率七万多士低挫的晋军,仓皇的向北退去。
临汾之围,遂解。
张辽和赵云正式会合,二人考虑到,晋军主力尚在,司马懿又甚是狡猾,便不敢擅作主张追击,急报人南下去向颜良奏报。
一天后,斥候将临汾捷报,送至了闻喜县。
此时,颜良方率大军进抵闻喜,得知临汾大捷的消息后,自然是大为欣喜,当即催军向北急进。
司马懿这小子胆敢先动手,进犯大楚,颜良岂能容他轻易逃脱。
二十万大军昼夜狂奔,尾随着司马懿的败军,沿着汾河穷追不舍。
司马懿没有丝毫喘气的余地,只能一路向晋阳撤去,沿途将新占的平阳城,杨县、襄陵等诸君,尽皆不战而弃。
颜良挥军北上,将失陷的平阳郡诸县,尽数收复,兵锋直抵晋国之都晋阳城。
三十里外,司马懿率领着他狼狈的大军,好容易逃至了永安县,过此县便进入西河郡的境地,再往北就是晋国的腹心太原郡。
司马懿退至此地,就不敢再退了。
刘备覆没的教训,司马懿焉能不察,他可不想像刘备的邺城之战一样,在晋阳城跟楚军打一场守城之战。
楚军的攻城能力有多强,司马懿深深畏惧。
司马懿别无他法,只能选择据诸处关隘,阻挡楚军北上。
但并州南部的地势,远逊于北部,当年颜良连蜀中那等艰难之地,都能攻破,单凭晋南的这些关口,能否挡住楚军的兵锋,司马懿并无完全的把握。
屯兵一曰,斥候不断的将楚军逼近的情报送还,司马懿退也不是,战也不是,被折磨得是心急如焚。
“怎么办,朕该怎么办才能阻挡颜贼的兵锋……”御帐中,司马懿来回踱步,满脸的焦虑。
左右贾逵等文臣武将们,却愁眉苦脸,无人能为司马懿分忧。
这也难怪,司马懿本人就是顶绝谋士出身,放眼晋国上下,谁人的智慧谋又能超过他们的皇帝。
如今,连司马懿都无计可施,旁人又何能想出妙策。
“陛下,不若大军坚守永安,跟楚贼拼个你死我活。”王凌进言道。
司马懿却瞪了他一眼,冷冷道:“黎阳和邺城的教训,你都忘了吗?”
王凌神色尴尬,默默的退了下去。
黎阳和邺城那样的坚城,都挡不住楚军的围攻,司马懿当然不会再重蹈覆辙,他可不想变成第二个刘备。
一片阴沉的气氛中,司马懿眉色深凝,凝视着地图。
沉思良久,司马懿的眼眸之中,蓦然间闪过一丝精光。(未完待续。)




三国之暴君颜良 第九百一十九章 颜良料敌先机
汾水东岸,大道上,绵延不见尽头的军队,正急行前进。
大楚的皇旗,在瑟瑟秋风中,猎猎的飞舞。
颜良坐胯赤兔马,飞奔而行。
二十万大军已由平阳城而发,颜良之目的,自然是一股作气扫平晋国,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
“报~~”斥候飞奔而至,“前方三十里便是永安县,晋军据守永安,并未继续北退。”
颜良勒住了战马,远远向北望了一眼,鹰目中浮现一丝疑色。
“速传徐元直前来见朕。”颜良挥鞭喝道。
前番徐庶率军去往蒲坂津,抵御鲜卑宇文部的进攻,今司马懿主力已逃,宇文部鲜卑军自然不敢再战,也匆匆北退。
徐庶赫退胡虏后,留一军守蒲坂津,自率一军星夜赶来与颜良主力会合。
徐庶与张辽镇守河东多年,对并州的地形了如指掌,今颜良灭晋,自然要将徐庶这员谋将带在身边。
未多久,徐庶从后飞奔而至。
“元直,永安县的地形如何?”颜良问道。
徐庶略略一想,拱手道:“禀陛下,永安不过一小县,其城并不坚固,周围的地形还算开阔,只有过了永安县,进入西河郡境内时,地势才会变得越来越险峻。”
徐庶的回答,令颜良心中的狐疑,愈加的浓重。
他便问道:“适才斥候回报,言那司马懿将大军驻于永安,摆出一副不打算再逃,要坚守永安的架势,元直你怎么看。”
“司马懿要坚守永安?”徐庶显得有些吃惊,“司马懿此人极是狡猾。他现在还没到无路可走的时候,岂会选择被水一战。”
颜良微微点头,智者所见略同,徐庶果然和自己一样,对司马懿此举觉察到了狐疑。
“再者,就算司马懿要背水一战,也当选一个地形有利于他的,不该是永安才是。”徐庶补充道。
“嗯,元直所想。与朕的猜测一样,那司马懿狡猾如狼,不可轻敌。”颜良点头,表示赞成徐庶的分析。
接着,他又问道:“那依元直之见。朕现在是当追还是不当追。”
徐庶沉思片刻,拱手道:“臣以为,陛下当派一支轻骑军,打着陛下的旗号逼近永安,看看司马懿能有什么花招,若其果真有计,我神行骑兵也可即刻撤嫁。让司马懿无法得逞。”
颜良深以为然,决心采纳徐庶的计策。
当下,颜良便叫赵云传来,命他率一万神行骑继续北上。并叫骑士们多执旗帜,以营造出楚国大军北上的态势。
赵云率军离去,颜良却叫大军且驻,待探清司马懿有何意图时。再进兵不迟。
……
两日后,永安城。
司马懿眉头深锁。驻立于城头,一双鹰目冷冷的注视着南面。
举目远望,但见南面方向,隐隐约约有尘雾扬起,稍通军事的人一看便知,那必是有骑兵正在奔驰而来。
司马懿嘴角钩起了一抹冷笑,眼眸中闪过几分诡秘。
未久,斥候飞奔还城,带回来的情的,印证了司马懿心中的猜测。
斥候报称,楚军数万大军,正沿着汾水东岸,向着永安县急奔而来,看楚军那旗帜阵势,少说也有七八万人之众。
“七八万人,应该是楚军主力前军,陛下,颜贼果然上当了。”贾逵面露欣喜,激动的向司马懿道。
司马懿冷笑一声,摆手道:“传朕旨意,全军离城北退。”
旨意传将下去,驻扎于永安县中,早就披甲准备已久的晋军,忙由北门而出,向着西河郡方向退去。
司马懿随军出城,纵马狂奔十余里,于汾河东岸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此时,河岸一线已是驻扎了一处营垒,近五千名晋军,正在汾河边挥汗如雨。
“传令给王凌,命他即刻动手,将汾河河堤给朕决开。”司马懿厉声喝道。
斥候飞奔而出,直往河畔晋营而去。
王凌早就等候在营中,他率领着这一万多晋军,用了数天的时间,将汾河堤挖松了有百丈。
今得司马懿的命令,王凌督促麾下士卒,五千人齐上阵,不多时便将河堤彻底决开。
河堤一开,滚滚的汾水之水,汹涌而出,很快就漫过了营地,向着下游的永安县漫卷而去。
此时,王凌已率挖堤之兵,退往了北面,与司马懿的晋军主力会合。
因是此间地形,乃是南低而北上,故决堤而出的汾河水,直向下游漫卷而去,却危及不了已经撤到上游的晋军。
司马懿驻马于高处,远望着滔滔漫卷的洪水,嘴角钩起一抹阴笑,难抑心中的得意。
“陛下此计当真妙极,楚军自以为可追上我军,却万万想不到,会被大水所淹,颜贼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陛下圣明。”
王凌兴奋之极,对司马懿是万般的赞服,对颜良则是无比的轻视。
司马懿笑而不语,昂然得意。
他驻军于永安,佯作背水一战的态势,为的就是诱使楚军前来追击,而他暗中却派出王凌,于上游偷掘河堤。
司马懿之所以在上游决堤,就是为了瞒过楚军的耳目,好诱使楚军放心前来。
如今楚军虽近,但他只需离永安往北数里,便可利用洪水隔断楚军追击,更可利用大水重创猝不及防的楚军。
如今虽已金秋,北方各条水系水势已弱,但这汾河乃并州最大之河,其河在永安这一段,高出地面稍许,一旦河堤决开,所形成的洪水之势亦不可小觑。
现下,司马懿计策已成,他现在也不急着逃跑了,只稳居上游,坐等着上演一出水淹楚军的好戏。
“这大水一冲。永安县的百姓可就遭殃了,可惜啊……”贾逵稍有些叹惜。
王凌却冷哼一声:“为了大局,有所牺牲也在在所难免,贾丞相不会是有妇人之仁吧。”
王凌话中暗藏讽意,贾逵也不多说,只冷笑不语。
洪水滔滔,直卷南下,很就漫到了永安县所在。
此刻,附近乡村中的百姓。并不知道晋军掘堤,尚在田里耕作,浑然不觉危险已至。
于是,永安附近不少村落中的百姓,因为不及避水。统统都被大水淹没。
漫卷而过的大水,很快就袭至了永安县城,水势虽只及膝,却足以将整座县城就浸泡在水中,变成了一片汪水。
大水漫过永安,水势稍弱,却仍汹汹的向着下游继续卷去
此刻。赵云率领着的一万多楚军神行骑,刚刚杀至了永安城内数里。
“将军,前边好似发大水了!”斥候飞奔而至,大叫道。
“吁~~”赵云勒住了战马。心生狐疑,策马于前军,举目细细远望。
果然,前方数里处。浑黄的大水,正铺天盖地的向着己军漫卷而来。
此情此景。却将楚军将士们看得,无不是惊奇万分。
“现下雨季已过,这并州之地怎突然会有洪水?”赵云心中狐疑,蓦然间神色一动,“难道说,那司马懿竟然掘了汾河不成!”
念头一闪而过,赵云旋即断定,除了司马懿掘河堤之外,再无可能形成如此洪水。
1...388389390391392...4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