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朝盖
袁术暗恼,这袁绍一介庶子,也想立新君,就算要立,也得自己说了算,你袁绍算个什么东西,当下嘿嘿一笑,道:“本将军以为立新君一事暂缓再议。”
袁绍脸色难看,心里可算是恨上了袁术。
兖州牧刘岱浓眉微蹙,不悦道:“眼下洛阳尚在贼兵手中,要立新君,也得等到讨灭贼寇,收复洛阳再说。国事未定,就议立君之事,岂是为臣之道。”
众人连忙附合,“刘岱大人说的对,合该如此。”
袁绍丢了个大面子,脸色越发难看。
曹操则心下暗笑,袁本初也未免太心急了,这天下诸侯哪个是傻子,这种关系到切身利益的事情,又岂会因为你是袁氏子弟便轻易答应。
周坚也不动声色,反正会有人出头,他也乐的闷声发大财。
袁绍想要拥立刘虞为帝,不说别人,同为汉室宗亲的刘岱首便就不答应。
袁术看样子是想自立称王,就恨不得把野心写在脸上了,自然也不会同意。
董卓就更不用说,仗着实力最强,又怎么可能会甘受别人挟制。
周崇忽然转过头来,问周坚,“子渊以为,若立新君,当以何人为宜?”
“这个……”
周坚心念急转,忙道:“小侄自当以伯父马首是瞻。”
周崇喟然道:“伯父垂垂老牟,此等大事纵然有心,亦是无力。”
顿了顿,又压低声音道:“汉室将亡,社稷难扶。子渊若有合适人选可为新君,伯父自当鼎立支持。我庐江周氏日后能否光耀门楣,就全赖子渊了。”
周坚和这个大伯极少接触,也不敢确定周崇说的是心理话还是在试探自己,当下不动声色地道:“伯父年当力壮,何出此言,小侄愧不敢当。”
周崇淡淡一笑,不再说话。
虽然周坚还有所保留,但周崇并不在意。
眼下这形势,是个人都能看清。汉室根基已断,天下怕是要即将大乱了,届时必时群雄并起,诸侯鹿逐的乱世来临,还不知道何人能笑到最后。
周氏后辈子弟中最出色的就是周坚,周崇身为周氏族长,自然希望后辈子弟能继续将门楣发扬光大,方才所言也并无半点虚假。
然而,若想在乱世中有一番作为,没有过人的心性又怎能成事。
若是周坚坦言接受,周崇怕是还会失望,毕竟如此轻易便与人推心置腹,没有心机怕是难以成事,那还不如早早投靠别人,免得将来遗祸宗族。
周坚明显有所保留,到是让周崇暗自欣慰,周氏后继有人。
至于子渊能否成事,那就要看能力和天命了。
七分本事,三分运气。
恍惚间,周崇心下已经有了决定,自己比二弟周忠大了十岁,今年五十有余,确实已经老了,到了这个年龄,已经算是高龄,随时都要做好死亡的准备。
至于二弟周忠,还不知道是生是死。
三弟周尚耿直刚正,若在太平盛世,也不失为治世良臣。但身逢乱世,却并不足以光大周氏门楣,四弟周异也早早过世,听说膝下独子托于三弟,还一直没见过。
庐江周氏能否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中有一番作为,就全看下一代了。
群雄各怀心思,立新君一事就暂且告一段落。
众人开始商议进攻洛阳之事,但依旧是众口难调。
东郡太守乔瑁第一个开声道:“若要攻城,需得统一号令,选一盟主号令三军,如此方可成事。否则大家各自为战,号令不齐,怕是日久生祸。”
这是事实,大伙也不得不承认,于是纷纷点头。
不过,究竟要何人来挡盟主,却是各有各的想法。
曹操问道:“然则何人可为盟主?”
乔瑁不久前才得罪了兖州牧刘岱,急于跟刘岱修复关系,当下忙道:“兖州牧刘岱大人仁义英明,威望德厚,又是汉室宗亲,可为盟主。”
话音方落,长沙太守孙坚便开声反对,“若论名望,何人能及得上汝南袁氏。袁氏四世三公,名望重于海内,故吏遍布天下,司徒司逢大人为国身亡,实乃我辈楷模。袁术将军乃袁逢大人嫡子,英明仁义,乐善好施,可为盟主。”
汝南太守赵谦也连忙赞同。
袁术立刻喜的眉开眼笑,暗忖孙文台果真有性有义。
孙坚刚刚平定区星叛乱不久,在长沙还没完全站稳脚跟。
虽然带了两万大军前来洛阳,但粮草却是捉襟见肘,总算在迎击叛军时,与袁术有几分薄面,跟袁术借了万石军粮,这才支持袁术做盟主。
董卓扫了袁术一眼,冷笑了几声没有吭气。
山阳太守袁遗道:“若论名望,谁能及得上吾弟本初。本初可为盟主。”
袁绍顿时脸上有光,瞥了袁遗一眼,暗忖这袁遗到是识抬举。
董卓‘嗤’笑道:“袁绿想当盟主?也得问问本将军是否则意才行。”
袁绍刹时脸色冷了下来,沉声道:“绍当不得盟主,难道足下还想当盟主不成?”
董卓到是想当盟主,不过他也知道没有人会心服,只是冷笑,也不理袁绍。
众人各抒己见,吵来吵去,总之没有一个人能让所有人心甘愿奉为盟主。
只有周坚、曹操、周崇、阴修等少数几人没有吭声。
周坚心里清楚,这盟主无论换了谁,也轮不到他来当,毕竟名望太浅,比起刘虞和刘岱等皇亲国戚确实差了不少,背景也比不上袁绍和袁术。
事不关己,自然高高挂起,坐观狗咬狗便是。
周崇看了一阵热闹,扭头问周坚,“子渊以为何人可为盟主?”
周坚心下了然,伯父这是怕自己有举荐的人选,却不好说出来,欲代其劳,当下略作沉吟便道:“若论兵事,皇甫嵩老将军一代名将,可为盟主。”
周崇略微有些惊讶,看了周坚一眼,没说什么,当即起身道:“诸公请听,此番各种英雄齐集洛阳,旨在讨灭贼寇,复兴汉室耳!因此,若要担当盟主,需得知兵善战,方能统领三军。若论兵事,诸公无人能出皇甫将军之右者,本官举荐皇甫将军为盟主。”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随即沉思起来。
这盟之所以定不下来,一是因为各路诸侯谁也不服谁,二是关系到切身利益,谁也不愿意让跟自己有怨隙的人当上盟主,如此不免要受制于人。
特别是董卓,恐怕除了他自己,换了谁当盟主,这厮都不会同意。
由于种种原因,这盟主实在有些难产。
不过,若是皇甫嵩来任盟主,却要另当别论了。
周氏三国 第138章 合攻洛阳
诸侯们都在心中思量,皇甫嵩如今无兵无权,而且没有割据的野心,论兵事,在场之人还真无有能出其右者,确实是担当盟主的不错人选。
论名望,皇甫嵩也有足够的威望让所有人心服。
就算董卓这种跋扈之辈,若由皇甫嵩来担当盟主,也不会有太大的抵触。
周崇环视众人,大声问道:“诸公以为如何?”
周坚第一个开声道:“本将军赞同皇甫将军担任盟主。”
曹操也拱手道:“皇甫老将军望高德厚,担当盟主最合适不过。”
卢植、王匡、刘虞、刘岱等人十余人也表示赞同。
袁绍沉吟了半晌,始勉为其难地道:“绍也无异议。”
袁术撇撇嘴,也表示支持。
剩下支撑袁术和袁绍的几个诸侯,也连忙跟着表示赞同。
最后还没有表态的,就剩下了董卓一人。
卢植目视董卓,问道:“不知足下以为如何?”
董卓重重哼了一声,皮笑肉不笑地道:“让皇甫嵩当盟主,本将军自无不允。不过本将军有言在先,若是皇甫嵩处令不公,就别怪本将军不遵号令。”
皇甫嵩起身喟然叹道:“吾本戴罪之身,本不该再问国事。然如今社稷倾危,匪寇窍居洛阳,沐猴而冠,即蒙诸位抬爱,嵩若坚持不受,实有违忠义之道,唯有权且暂代盟主之职,待讨平匪寇,还都洛阳,自当弃职而去。”
众人纷纷道:“还请皇甫将军登台点将,兵发洛阳。”
皇甫嵩沙场宿将,一点也不作态,当即起身朗声道:“好,即如此,诸将听令。”
“在!”
众人连忙起身,齐齐拱手。
就连董卓也站了起来,不想在这个时候成为众矢之地。
皇甫嵩道:“今我军四十余,只需轮番攻城,洛阳旦夕可下。”
众人纷纷点头,近四十万大军攻下洛阳,想必没有什么难度。
张牛角虽有二十万叛军,其实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超过一半是老弱妇孺,这样的一群乱民若放到平原上,只需两万精锐步卒,便能将其击溃。
皇甫嵩朗声道:“董卓、卢植、刘岱、乔瑁、张邈、袁术、王匡、阴修。”
“在!”
被点到名字的八人连忙出列上前。
皇甫嵩道:“命尔八人各率本部兵马,攻打西门。”
“遵命。”
卢植、刘岱、乔瑁、袁术等人都没有鄣见,齐声领了将令。
唯有董卓蹙眉道:“今诸侯会盟,加上卢植老朽,共计三十路兵马,即攻三门,每路当十路军马为宜,为何本将军只与七路兵马攻城?”
皇甫嵩不悦道:“八路大军共计十六万余,兵力比东南两门只多不少,攻打西门绰绰有余,足下若还有推辞,还兵西凉便是。”
董卓噗然,勉为其难地接了将令。
皇甫嵩又将剩下的二十二路诸侯分成了两拨,各有兵力十二三万,攻东南两门。
周坚和伯父周崇、孙坚、陆康、周昕、周昂、许贡、王睿、陶谦、丁原等诸侯为一路攻打南门,其余袁绍、刘虞、孔融等人为一路,攻打东门。
除了丁原、陶谦、周崇,其余和周坚一路的诸侯都是从荆扬过来的。
皇甫嵩朗声喝道:“五日后三更造饭,五更拔营,闻鼓攻城。”
“得令。”
众人齐声领了将令,当下各归各营,整蹼兵马。
近四十万大军连营数百里,特别是从关军赶来的诸侯,有的大军还在虎牢关,距离洛阳还有数百里,一来一去,至少也得五天才能赶到洛阳。
周崇的一万大军还在成皋,距离洛阳也有一百多里。
不过周崇没有回大营,而是去了周坚营中,只谴部将持了箭令前往调兵。
至于孙坚、周昕、周昂、许贡、王睿等从荆扬过来的诸侯,大军都驻地大谷关附近。
周坚回到大谷关后,当即下令大军开拔,进至洛阳十里外扎下营寨。
九江太守周昂、丹扬太守周昕、荆州刺史王睿、沙长太守孙坚、豫章太守许贡、庐江太地陆康也开拔大营,于洛阳以南二十里扎下营寨,与周边大营连成一片。
到了第四天,丁原、陶谦、周崇的大军也先后赶到。
次日一早,大军拔营而起,进至洛阳五百步外摆开阵势。
十余万大军连成一片,前后纵深十余里,一眼望不到尽头,蔚为壮观。
大军阵前,周坚和其余九路诸侯已经齐聚一处。
周坚头戴银盔,身穿锁子亮银甲,外罩白色披风,倒提丈八铁枪,胯马而立,显的英武不凡,陶谦、陆康、王睿等人不由频频侧目,不免心下感慨,若再年轻二十岁多好。
至于周崇,则始终面带笑容,显的心情颇佳,浑不将即将到来的大战放在心上。
余者周坚、周昕、周昂许贡、丁原等人则摩拳擦掌,只待建功立业。
周坚扫了一眼众人,朗声问道:“此番攻城,不知何人愿为先锋?”
众人扫了周坚一眼,脸上都露出了不可捉摸地笑意。
大伙都不是傻子,第一个攻城的肯定会遭到激烈的反扑,伤亡必然惨重,自然没人去当出头鸟,周坚又不是皇甫嵩,自也无权号令他们。
丹扬太守周昕微笑道:“素闻足下骁勇善战,何不登先破城,以尽奇功?”
周坚刚想答话,周崇已经微笑道:“本官愿为先锋,这头阵就让给本官吧!”
众人皆扭头看了一眼周崇,眼里都藏着一丝莫名的笑意。
周坚低声道:“伯父只有八千大军,若是伤亡过重,恐怕……”
周崇不等他说完,便笑道:“子渊匆忧,伯父老了,等这次讨灭贼寇,伯父便回舒县故里颐养天年,还留下这八千大军做什么!”
周坚默然无语,急流勇退,想想到也不失为一举妙棋。
天下即将大乱,伯父年纪已大,即无割据一方的野心,周氏又有自己顶门立户,与其参与天下纷争,随时面临险境,还不如及早弃官归乡,安享晚年。
周崇又道:“不过,你大兄子常,二兄子和、少弟子钦年当力壮,略通经籍,曾在郡府任吏,虽无大才,但也堪为一县之吏。待此次讨平贼匪,为父可让你两位兄长及少弟前往南阳效力,若可用则用,若不可用,子渊万勿姑息,谴回故宅即可。”
周坚道:“伯父放心,小侄理会得。”
西门,大军阵前。
董卓环视众人,狼一样的目光刘岱、乔惠、阴修等人,狞声问道:“破城杀敌,除贼立功当在今日,诸位谁可为先锋,抢先登城破敌呀?”
刘岱瞥了董卓一眼,面色淡然,丝毫不为所动。
乔瑁、阴修、张邈、王匡等人则默然不语,没人愿意当出头鸟。
袁术哼了一声,根本不惧董卓,大刺刺地道:“足下兵强马壮,为何不为先锋?”
董卓皮笑肉不笑地道:“本将军大军位于后阵,不宜调动。”
说此顿了下,目光落在了乔瑁身上,阴笑道:“乔瑁大人的八千大军就在前阵,就请乔瑁大人为先锋,登先杀敌破城如何?”
“这……”
乔瑁脸色难看,吱唔道:“本官只有八千大军,不足以为先锋。”
说罢连忙看向刘岱,希望刘岱能替自己说句话。
然而让他失望的是,刘岱根本看也没看他一眼。
阴修、王匡、张邈等人这个时候也不想得罪董卓,毕竟董卓兵力强盛,还是独善其身为妙,虽然同情乔瑁,但也不愿引火烧身,都不看乔瑁。
袁术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不让他打头阵就行,哪管别人死活。
董卓狼一样的目光死死盯住乔瑁,目露杀机道:“怎么,乔瑁大人难道不愿意?”
“这……”
乔瑁肚子里一抖,这里就他兵力最少,也是最软的柿子,眼看再不答应,董卓这厮就要暴起杀人,只好硬着头皮,刚想应下,旁边却有人说话了。
卢植喟然一叹,道:“即无人愿为先锋,就让本将军来吧!”
董卓却蛮横地道:“卢植老朽,你若想死,也不急在一时。乔瑁,速速调集本部兵马抢先攻城,如若不然,本将军定要你好看。”
乔瑁连死的心都有了,只好满嘴苦水地前去调兵。
卢植脸色不豫,却实不愿在这个时候与董卓起纷争,只好默然不语。
城南。
众人正在等待,就听北方响起了惊天战鼓声,直插云霄。
众人顿时惊神一振,暗忖终于要开始了。
周崇也是神情一振,当即喝道:“韩琼听令。”
“末将在。”
清河名将韩琼当即纵马上前,拱手待命。
周崇朗声道:“即刻率领五千兵卒攻城。”
“末将领命。”
韩琼轰然领应,当即纵马而去,点齐五千大军直奔城墙而去。
周氏三国 第139章 抽签
咚咚咚……
咚咚咚……
惊天战鼓声中,十名体型彪悍的鼓手打着赤膊,站在两人多高的鼓车上,挥舞着鼓槌奋力鼓击在直径足有七八米的行军大鼓上。
鼓声震天,枪林闪耀,几欲迷眼了所有人的双眼。
直插云霄的号子声中,八千清河儿郎越阵而出,在领军校尉的带领下,踏着整齐划一的步伐,持枪带刀,杀奔城楼而去。
至于三千清河骑兵,则游戈在大军侧翼,随时准备发起突击。
周坚的目光落在那三千骑兵上身,不由目露喜色,中原缺战马,极少骑兵,任凭他花了不小的代价,到目前为止也只勉强装备了一千骑兵。
对于动辙数千上万人规模的战争来说,一千骑兵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因此,这一千骑兵大多时候也只能充当一下斥侯,根本就无法起到多大的作用。
不想伯父竟然还带来了三千骑兵,那五千步卒也就罢了,这三千骑兵,说什么也不能折在洛阳。南阳人口近两百万,就算招募十万步卒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唯缺骑兵。
要知道,伯父周崇已经明确说了,等攻下洛阳,就要弃官回舒县故里。
言下之意,从清河带来的这八千大军,不论剩下多少,都是自己的了。
人嘶马沸声中,整整五百名轻装步兵举着盾牌,冒稀稀拉拉的飞矢,很快就冲到了护城河边,将一袋袋沙土丢进护城河中,然后迅速后撤。
很快,第二队轻装步兵也冲上前,将一袋袋沙土丢在了河城河中。
城上射下的箭矢并没有多少,张牛角的二十万乱军比黄巾叛军还中如,根本就没有多少军械装备,武装起来的弓箭手还不到一千人。
城头上贼兵回来奔走,大声呼嚎,不停地将一块块擂土和滚石扔下城头,却全部掉进了十丈宽的护城河里,根本就砸不到人。
“笨蛋,别扔了,等会再砸。”
一名贼兵头目大吼一声,狠狠一脚将一名扑头散发的妇女踹倒在地。
那妇女惨叫一声,捂着肚子半天爬不起来。
“娘!”
不远处,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大叫一声,飞快地扑了过来将妇女扶起,原本秩嫩的脸上露出了与年龄不符地狰狞,两眼血红,死死地盯着贼兵头目。
城下。
两千轻装步兵轮番上前,每人扛了五袋沙土,很快就将护城河填出了一条坦途。
“架云梯。”
韩猛大喝一声,八百名轻装步兵立刻扛着云梯飞奔上前,冲到了城墙下面,将四十架云梯搭在了城头上,早就准备就序的两千名刀盾兵立刻分成四十队,每队五十人,在队率的带领下,钢刀衔在嘴里,一手顶着盾牌,一手扶着云柁,迅速爬了上去。
“砰!”
重击砸击的闷响声伴随着凄厉的惨叫声撕裂长空,一名正举着盾牌奋力向上爬的兵卒被城上落下的滚石砸中,立刻惨叫着掉下云梯。
不远处,一架云梯被城墙上的贼兵合力掀翻,爬在上面的十余名兵卒好似下饺子般惨叫着掉了下去,被随后落下的滚石擂木砸成了肉泥。
“杀!”
终于,一名队率爬上了城头,奋力跃上城墙,钢刀瞬间来到了手中,大吼一声,将扑上来的两名老弱贼兵砍杀,跟在后面的兵卒也迅速登上城墙,和贼兵奋力撕杀。
惨嚎震天,杀声盈野。
三十路勤王大军分成三拨,从东、西、南三门同时发起猛烈的攻击。
张牛角虽拥从二十万,但却超过一半是老妇妇孺,而且缺衣少甲,其中大部分乱民连兵器都没有,只能用木棍、瓦片和勤王大军以命搏命。
好在叛军占了守城之利,而且勤王大军也是良莠不齐。
各路勤王大军都是近一两年内新招募的士卒,不但训练日久,没有经过战阵,兵器装备也是五花八门,有相当一部分的兵卒都是轻布甲和木枪竹剑。
能够装备制式环首刀的,还不超过一半。
至于能装备鱼鳞铁甲的军队,还不到十分之一。
这个年代的生产力极其低下,想要在短时间内冶炼足够的精铁,打造足够的兵器装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早有准备。
即便是周坚带来的一万五千大军,也只装备了两千重甲步兵。
就算是卢植率领的一万朝廷大军,也没有重甲步兵。
重甲步兵虽然是步兵中的中坚力量,但打造一支重甲步兵,代价实在太大了。大汉朝廷早已经腐配不堪,国库空虚,根本就没有无力花费重金打造重甲步兵。
好在按照兵种的配制,一万五千大军有两千重甲步兵足够。
除了两千重甲步兵,周坚剩下的一万三千大军则是轻一色的牛皮甲,各个兵种的武器更是齐全,绝对是各种诸侯中兵器装备最好的。
若非如此,以南阳的人口基数,就算组建十万大军也没有问题。
最惨的要数孙坚、曹操、袁绍、袁术等人。
这些人的队军都是最近才临时组建起来的,不但缺乏训练,而且超过大半的兵卒连武器装备都无法凑齐,并不比洛阳城里的乱民强多少。
唯一占优的,也就是招募的兵卒全是精壮,没有老弱。
城上城下杀声震天,堆尸如山,血流成河。
攻城的勤王大军士卒虽然在督战队的威逼下不得不硬着头皮往前冲,然而遭到乱军的激烈抵抗后,很快就攻势后挫,伤亡迅速扩大。
周崇的五千清河步卒并不是一支久经战阵的精锐,而且装备也很一般,只有一小半步卒装备了皮甲,从上午战至中午,已经伤亡近两千。
眼看再继续强攻下去,伤亡就会继续拉大。
周崇虽然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也打算这次洛阳之战结束后,就将剩余的清河兵马交给侄子,自己则回故里颐养天年,但眼看着从清河带来的兵卒伤亡如此惨重,只不过刚刚半日就损失了近两千步卒,依旧忍不住心头滴血,面皮抽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