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三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朝盖
“这,扎草人干什么?”
小校不解,吃声问道。
徐晃冷然道:“不必多问,速去准备。”
“遵命。”
小校不敢再多问,急领命而去。
三天后。
清晨,天刚蒙蒙亮,一支庞大的车队就开进了谷中。
这些临时赶工出来的车子十分简陋,全都是用铁钉将木头架子钉起来的,连车轮都是将木头饼子削圆了,中间掏个洞拼凑上去,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缓缓前行,看上去随时都有脱轮散架的可能,拉车的牲口更是五花八门,瘦马,毛驴,水牛等家畜参加不齐。
简头的木车上,挤满了兵卒,缓缓开进谷中。
徐晃亲自带着十余名亲兵,大声吆喝着,驱赶着车队缓缓开进谷中。
左侧的山崖上。
“浑哥,官军进谷了。”
一名山越名飞快地冲进密林中,摇醒了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
“走,去看看。”
汉子一个机灵,立刻醒了过来,爬起来抓起生锈的马刀就走。
很快,浑身奔到一块凸出山崖的大石头旁,探头探脑的张望下去,虽然距离谷底离的太过多看不清楚,但还是能依稀看到足足有上百辆大车开进了谷中。
大车上面,密密麻麻的挤满了官军士兵,隐隐可看到布甲铁盔,只是看不清面目。
“咋整,浑哥,砸不砸?”
有精越地山越汉子张望一眼,连忙问道。
浑身抓抓头皮,不解地问道:“官军这是要做什么,为啥要赶车入谷?”
四周的山越民都答不上来,他们简单的脑袋哪能想明白这种深奥的问题。
浑身想了半天,也是不得要领,眼看车队已经深入了谷底,当即咬咬牙,喝道:“给老子砸,狠狠地砸,砸死这帮狗娘养的官军。”
“砸,狠狠地砸。”
山崖上的山越民立刻欢呼起来,数百条汉子一拥而上,将一块块大小不一的巨石和断木推了下去,刹时轰隆隆的山崩地裂之声震响了空寂的山谷。
另一侧的山崖上,也有数百山越民冒了出来,拼命地往下面推石头。
“快,射起来。”
徐晃早就在全神戒备,刚刚听到动静时,就大吼一声,迅速躲到了一处向里凹进去的山壁下面,十余名亲兵也飞快地奔了过来,挤在一起。
很快。
山崩声中,一块块石大的青石从天而降,狠狠砸在了谷中中的马车上,瞬间将一辆辆临时拼凑起来,原本就快要散架的木车砸了个稀巴烂。
至于拉车的驴马牛则受惊而起,拼命的狂奔起来,也有行动迟缓的,被山崖下飞落下来的巨石砸翻在地,血光崩射,却一时未出,发出绝望的哀鸣。
徐晃躲在向里凹进去的山壁下面,也忍不住一阵心惊肉跳,这要换成七千大军,怕是就这一轮从天而降的乱石,就足以将七千大军葬送在这里了。(未完待续。。)
周氏三国 第241章 置山越郡
山崖上。
乱石横木不断地砸落,持续了足足小半个时辰,方才停歇。
两侧山崖上的山越乱民将搬上山崖的所有横木和巨石都一股脑的推下去之后,一个个也累的不轻,坐在地上大口的喘气,一边探头探脑地向下张望。
“咦,不对。”
有视力好的山越民探头望了一眼,就忍不住叫了起来,“怎么人这么少?”
其他山越民闻言一怔,也连忙仔细朝下望,果然,这一仔细看就发现了,深谷中虽然有几滩血迹,但并有没出现众人预料中血肉遍地的场面。
很明显,官军并没有死多少人。
这个发现,让所有的山越民都怔住了,尽皆大失所望。
有山越民大叫起来,“怎么可能,大车上的官兵少说也有一千以上,那沟里根本没有多少藏人的地方,怎么可能全部躲过去。”
“不对,那车上拉的不是官军。”
有机敏的山越民想到了一个可能,顿时机灵灵打了个寒颤,嘶声大叫道:“听说汉人比山里的狐狸还狡猾,各种诡计比山里的野兽还多,这肯定是汉人的诡计。我知道了,那车上拉的肯定是草扎人,这是骗我们砸那些草人。”
其他的山越民听他这一说,立刻也明白过来,纷纷气的破口大骂起来。
“该死的汉人,真狡猾。”
“完了,这下上了汉人的恶当了。”
“怎么办。搬来的石头都推下去了,再也搪不住汉人的官军了。”
两侧山崖上的山越民立刻鼓躁乱了起来,一个个七嘴八舌的。
就在这里,又有山越民大叫起来,“快看。”
其他山越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就见谷口两侧的密林中,一队队官军冲了出来,迅速在谷口前的空地上列阵完毕,然后开进了谷中。
这下子,所有山越民脸色都变的难看无比。都明白上了官军的恶当。
叫浑身的山越民头领更是气的脸如黑锅。死死地望着官军开进谷中,却没奈何,拳头捏的咯嘣直晌,好半天。才从牙缝里崩出一个字来。“走!”
很快。数百山越民翻山越岭而去,走得一个不剩。
大半个时辰后。
七千余大军有惊无险的穿过深谷,稍事休整后。继续向大山中开进。
次日。
徐晃在一处断崖下再次大破堵截的千余山越民,斩首数百,余者或逃或降。徐晃率军趁胜追击,连拔数个小部落,并于三日后踏平山中最大的一个山越部落。
自此,零陵郡内的山越乱民被平定。
徐晃强驱山越民下山,安置在营造一带耕地屯田。
约十日。
徐晃率军东进,出南平北上客岭山,再次大破桂阳境内的山越乱民。
半月之内。
徐晃大军连战连捷,连拔山越十余寨,斩首近千,俘上万。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山越之乱就被彻底扑灭。
十二月中。
周坚纳蒯良之计,划营浦、营道、泠道、南平、临武、桂阳、谢沐七县置山越郡,以苏风为山越太守,安置荆州境内的山越民在七县落户生根。
苏风是周坚到南阳后,对陈方的学生考核时最优秀的学生,这几年先后在南阳郡府及荆州刺史府任吏,已经磨砺的十分沉稳,具备了独挡一面的能力。
周晖和和其他的周氏族人一样,从宗族的角度出发,对荆州本地士族门阀的使用报有很强的警惕心,最放心的周坚让陈方收容的寒门读书人。
这些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一来对周坚忠诚度极高,二来没有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不像一些士族门阀那样根基深厚,就算掌握了权柄,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况且苏风经过这几年的磨砺,也确实具备了独当一面的能力,才堪大用。
因此,周晖在周坚征求意见时,就极力推荐了苏风。
今年的冬天格外地冷。
刚刚进入正月,各地就下起了大雪,连荆扬地区都不例外。
河北、中原、关凉、扬州等地百姓冻毙无数,连年的军阀征战,大量的青壮劳力被征召入军,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百姓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大半的收成却要上交给官府,实在已经不堪负重,粮不足以过冬,衣不足以御寒。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几乎每天都有百姓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纵然是正在极力治理内政的曹操和袁绍等人,也不可能在短短一年内解决治地千疮百孔的糜烂局面,只能步履维持的咬牙硬撑,欺盼这个该死的冬天尽快过去。
大雪封路,天下难得地出现了短暂的安宁与平静。
就连孙坚也率军退回了寿春,无法再继续攻下刘表。
大雪断断续续,下了整整一个月,快到二月时,才算停下。
百姓中有一种说话,雪下的越大,来年的收成越好。
或许只要能熬过这个寒冷的冬天,明年的庄家收成应该会十分可观。
武关。
徐荣站在军营外面,看着兵卒们瑟缩在破烂的军帐中冻的瑟瑟发抖,眸子里流露出难以名状的悲哀,昔日骁勇善战,威震天下的凉州军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这场大雪中。
短短半个月时间,已经有上千人在寒风中长眠,再也不曾醒来。
两年时间,麾下的一万大军一再减员,已经只剩下了不到六千人。
许多兵卒无法忍受这种等死的日子,先后离开了军营,各奔东西去了。
徐荣并没有阻拦,他没有割据称王的野心,失去了效忠对象,如果不是放不下麾下追随他征战多年的兄弟,他也早就离开了军营,又岂会在武关一守就是两年。
两年过去了,一万大军还有六千守在武关,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也充分说明了徐荣在西凉军中的威望。
如果换了是其他的西凉将领,在这种看不到任何希望,有了上顿没下顿的煎熬中别说坚持两年,就连三个月都坚持不下去,士兵们就会逃的一干二净。
徐荣从兵卒们的眼神中看到了茫然和绝望,忍不住喟然长叹一声。
“将军,最多再有十天,余粮就没了。”
部将看了看徐荣,虽然不忍,但还是将话说了出来。
“十天?”
徐荣念叨了一声,问道:“弟兄们有什么想法?”
部将嘴唇动了动,迟疑了半晌,还是将军中将校私下议论时的想法说了出来,“大伙都觉得守在武关不是办法,如果将军能带着弟兄们打下洛阳,自然最好。要是将军不想打郭汜和李傕等人,不如带着弟兄们去投靠,投靠……”
徐荣不动声色地问道:“投靠谁?”
部将咬咬牙,道:“投靠周坚。”
徐荣默然,即不反对,也没有同意。
部将干脆一咬牙,将话全部说了出来,“这些天下各处都征战,只有楚侯治下的荆州没有战事发生,而且风调雨顺,听说荆州军不但吃的好,而且还有冬衣可穿。而且听说荆州军对士兵非常优厚,士兵阵亡后,不但亲属能得到极其丰厚的抚恤金,而且子女也由官府供养成人,大伙都觉得与其在武关冻死饿死,还不如去投靠周坚,只要能吃饱穿暖,就算以后上了战场战死,也比这样有了上顿没下顿的强。”
徐荣问道:“大伙都是这样认为的吗?”
部将点点头,随即垂下头去。
徐荣默然半晌,才长叹一声,道:“好吧,我尊重大家的意见。”
部将点点头,随即喜道:“将军答应了?”
徐荣点点头,喟然道:“你说的对,在武关耗下去不是办法,这两年,弟兄们跟着我受苦了,如果不是我一直犹豫不决,那么多兄弟又怎么会被活活冻死。为了剩下的这些弟兄们考虑,也是时候做出选择了,投靠周坚的确是眼下最好的选择。”
部将眼睛有些湿,嘶声道:“将军……”
徐荣拍了拍部将肩头,微笑道:“是本将军对不起兄弟们,如果本将军能在一年前就做出决定,也就不会有这么兄弟被冻死了。去召集大伙,一起商量一下。”
“末将遵命。”
部将答应一声,连忙去召集诸将。
中平七年(190年)正月。
徐荣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下,向周坚请降。
南阳太守周晖闻报后,一边以加急快马前往襄阳报讯,一边紧急调拔了万石军粮,派出五千大军清出官道,星夜送往武关。
周坚闻报后,龙悦大颜,当即命蒯良从治下各郡紧急征调了一批御寒衣物,派大军送去武关,同时命徐荣在安排妥当武关防卫后,前往襄阳觐见。
当初送了徐荣一万石军粮,也只是想在适当的时机,招揽徐荣。
没想到这快就得到了回报,徐荣竟然直接率军请降,周坚焉能不喜。
徐荣乃董卓麾下头号大将,能征善战,绝对的大将之才,就目前来说,他麾下的一众将领还没有能与徐荣比肩的,就算是徐晃,也还在成长中,不足以独挡一面。
能得到徐荣的投效,对周坚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摆酒庆祝的喜事。(未完待续。。)
周氏三国 第242章 周启
二月初。
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大雪终于停了,阳光撒在原野上,反射出一片耀目的光彩、
三日后,徐荣仅率十余骑亲兵赶到了襄阳。
刺史府大堂。
徐荣向周坚拱手一揖,道:“见过楚侯。”
周坚听到这称呼,眉头就微不可察地皱了下,但很快就舒展开来,亲自上前将徐荣扶了起来,笑呵呵地道:“升平快快免礼,且入座。”
徐荣却并未入座,而是再揖道:“荣有一事相求,请楚侯允可。”
周坚连连摆手道:“升平有何事所求,只管道来,本将军无有不允。”
徐荣慨然道:“多谢楚侯,荣自先主身陨,便立下明誓,此生耕作为生,不再过问天下之事,万望楚侯允可。”
“这……”
周坚刹时眉头大皱,眼巴巴的盼到了徐荣归降,不想竟是这等结果。
戏昌也有些愕然,在旁劝道:“将军智勇兼备,长于统兵、善于征伐,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用命之际。吾辈男儿,自当提三尺剑,立不朽功业。吾主英雄才大略,将军何不与昌共辅主公,以成就大业,福萌子孙,岂不更好。”
徐荣喟然道:“荣心意已决,请楚侯允准。”
周坚眉头紧锁,看向戏昌,戏昌唯不可察地摇了摇头,就知道再劝也是无用。
“哎,看来是本将军做的还不够好啊!”
周坚喟然一叹。道:“升平即心意已决,本将军也不好相强。即如此,可予升平良田五十顷,仆佣两百,将家小取来襄阳居住,升平以为如何?”
“多谢楚侯。”
徐荣慨然应了下来,并没有拒绝周坚的安排。
周坚能准了他的请求,就已经是格外开恩了,徐荣也没有什么好挑剔的。
毕竟像他这种统兵大将,就算此生不愿再征战沙场。也没有哪一个诸侯能大度到放任他就这么离开。万一要是再投靠了敌对势力,岂不是给自己掘下了坟墓。
等徐荣退下后,周坚还在可惜的连连叹气,“如此大将。竟不能为本将军效力。实在是可惜。志才找个机会。再跟徐荣谈谈,尽量能说动其带兵,那就最好不过了。”
“昌。遵命。”
戏昌虽然知道希望不大,但还是答应下来,又道:“主公,眼下冬去春至,积雪已经开始融化,我军也该准备对西川用兵了。”
周坚脸色立刻严肃了起来,嗯了声,道:“志才有什么想法?”
戏昌道:“主公,据细作回报,正月前贾龙、任歧等辈已彻底失势,眼下益州大权已经被赵韪、董扶、吴懿之辈把持,我军也需改变一下伐川战略了。”
这里说一下西川局势。
刘焉在入川时曾带了一批中原士族,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吴懿(十大美人吴苋之兄)、庞羲、赵韪、董扶、许靖等,被川人称为东州士。
在川中士族豪强任岐、贾龙等人的迎接下,刘焉顺利入主西川,但好景不长,随着川本本土势力的不断膨胀,刘焉对西川的统治地位很快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不得不起用跟随其入川的‘东州士’反制川中士族。
然而,刘焉并不是个很有魄力和手腕的雄主,在治军的征伐上更没有什么建树,自中平三年入主西川以来,在东州士的支持下,和以贾龙、任歧为首的西川本土士族豪强斗了将近四年,才将贾龙、任歧等西川豪强挤出了西川权力的核心。
而且,由于刘焉在军事上的无能,虽然斗倒了贾龙、任歧等西川本土士族,但军队却也落在了跟随其入川的董扶、赵韪等人手中。
周坚蹙眉道:“贾龙、任歧等人呢,难道都被刘焉杀了?”
戏昌摇摇头,道:“暂时还没有,据细作传回的消息,贾龙、任歧等西川西土士族虽然被挤出了权力核心,但却不甘寂寞,极有可能会有大动作。”
“什么大动作?”
周坚问道。
戏昌道:“暂时还未探得消息,不过如此一来,我军的计划也要略作改变。听说益州南部的南蛮最近时常冠掠建宁一带,若能引的南蛮出兵,我军奇袭鱼复的把握便大上几分。”
周坚问道:“志才可有办法引南蛮出兵?”
戏昌奸笑道:“据细作传回的消息,蛮王孟获去岁刚刚继位,正急于树立威望,主公可暗中结之,许其建伶、胜休、俞元三县,必可诱得蛮王出兵。”
周坚欣然道:“善,此事就由志才去办。”
“昌,遵命。”
戏昌拱手应下,又道:“贾龙、任歧虽然失势,但这些川中士族贪得无厌,必不甘心西川为他人作嫁,主公还可暗中结之,以应万全。”
周坚‘嗯’了声,道:“此事就让异度去办。”
和戏昌密议了一番,周坚这才起身回了内院。
室内温暖如春,炭火烧的正旺。
蔡琰正在给孩子洗澡,仆妇们进进出出,端热火的端热水,拿衣服的拿衣服,添炭火的添炭火,个个忙的额头见汗,却不敢有丝毫大意,唯恐出了什么差错。
“将军!”
“将军!”
“将军!”
门口忽然响起了仆妇们的声音。
蔡琰扭头望去,就见周坚大步走了进来,将一股冷风带到了屋里。
“夫君。”
蔡琰忙起身招呼了一声,娇靥上荡漾着母性的光辉。
怀胎十月,她在去岁十一月为周坚诞下了一子,三天前刚刚过了百日。
“儿子怎么样?”
周坚大步走到进前,随口问了一句,将刚刚穿好小衣服的幼儿抱到了怀里。
蔡琰提到儿子,俏脸上的笑容就怎么都掩盖不住,答道:“张大人说什么都好,就是太好动了,半刻都不安稳,时刻得有人看着。”
张大人就是张仲景,现在是镇南将军府医曹掾,掌管周坚治下医者诸事。
周坚点点头,脸上也挂满了笑容,两世为人,第一次为人父,感觉总是不同,笑不拢口地道:“好动好嘛,长大了才有出息,太听话了不见得是好事。”
蔡琰目光柔和了下来,轻声道:“夫君,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周坚沉吟了下,道:“就叫周启吧!”
其实儿子的名字他早就给取好了,只是长辈皆在,虽说给子名请名是为人父的权利,但不征求一下长辈的意见,就会显的不尊重,才拖到了百日之后。(未完待续。。)
周氏三国 第243章 五溪蛮反
中平七年(190年)三月。
益州南部的南蛮起兵叛汉,蛮王孟获率领三万蛮军出建宁攻掠建伶、胜休等地,兵锋势不可挡,数日内连破十余县,益州、越隽、牂柯三郡告急。
消息传到成都,益州牧刘焉顿时大惊失色,急召众文武心腹商议对策。
大将赵韪主动请缨道:“主公,末将愿率本部兵马,为主公踏平南蛮。”
刘焉刹时精神一震,就要下令,却听堂下陡然响起从事庞羲的喊声,“主公且慢。”
“哦,不知熙平(庞羲表字,杜撰)有何见教?”
刘焉问道。
庞羲忙道:“主公,在下听说自去岁冬月以来,荆州刺史周坚大军便调动频繁,甚至将粮草秘密运往秭归、巫县一带,不可不防啊!”
刘焉大惊失色道:“什么,还有这等事?”
庞羲道:“主公请想,南蛮自向大汉称臣以来,便不曾叛乱过。孟获继位后,虽时常纵兵劫掠周边诸县,但不过小打小闹,此番骤尔反叛,必有其因。羲以为,此必是荆州刺史周坚欲攻打益州,从中挑唆南蛮作乱,主公需早作提防。”
刘焉虽然不是什么雄主,但能踞有今日之基业,自然也不是蠢材,略微一思,便立刻明白过来,庞羲虽然只是推测,但的确有这个可能。
荆州刺史周坚自中平四年统一荆州以来,这两年一直在休养生息。麾下兵将马壮,粮草丰足,若欲对外用兵,除了扬州,便是益州。
堂下诸文武也纷纷变色,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刘焉当下道:“熙平所言极是,然眼下南蛮叛乱,该当如何处置?”
庞羲道:“主公何不谴死士前往武陵,屠灭几个五溪蛮小部落,再命人散布谣言。就说荆州刺史周坚有意尽诛五溪之蛮。如此五溪蛮必反。再谴大将南下迎击南蛮叛军可即。”
刘焉击节道:“善,就依熙平之计。”
冀州,邺城以前十里外的官道上。
“友若兄请留步,嘉就此告辞。”
郭嘉骑了匹马。向前来送行的荀谌拱手道别。
荀谌连连叹息道:“奉孝安顿好家小。记得速回邺城。”
“在下晓得。”
郭嘉答应一声。别过荀谌,纵马往南而去。
直到远离荀谌视线时,嘴角边绽起一丝淡淡的笑意。
再回邺城?
还是算了。
郭嘉在邺城呆了大半年。早在半年前,就存了去意,只是没有个合适的借口,才一直拖到今日,数日前家中来信,老父染了风寒,不良于行,这才趁机向袁绍请辞归家。
好不容易才等到机会离开邺城,又怎么可能再加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