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珠玉空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二只包子
两人两个房间,各自磕了回灵丹后开始闭关。
大周天就在小周天打通后,把灵气按着十二经脉依次运行就是大周天。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再到肺经,不断循环。
其具体路线是:涌泉穴、下肢外侧足三阳、脊柱督脉上行,百会穴,上肢外侧手三阳,劳宫穴,上肢内侧手三阴经,胸前任脉下行,下丹田,下肢内侧足三阴,涌泉穴,不断循环,
大周天的自由度要比小周天高一些,可以沿着小周天把身体分成左右两半,单独轮流运行大周天;也可以两股灵气一起运行一个大周天。林影选择的就是后者。
自从打通了小周天后,经过这几个月的修炼,体内的灵气已经成长到一定程度了,并且一个晚上的修炼也能流畅的运行七七四十九个周天。按照《探灵术》上的要求,达到这一步时,就可以试着冲击大周天,也就是第三层了。
前几天林影已经像之前冲击小周天一样,把各个穴位和经脉之中都蕴满灵气和滋养了一番,这次要冲击的经脉更多,林影希望能一次成功。
林影一次磕了三粒回灵丹,比往常浓郁了好几倍的灵气在丹田处炸开来。忍着那股疼,咬紧牙引导着灵气开始运行,冲击着大周天。
袁清逸醒来时已经快六点了,吐出一口浊气,这一次的修炼能比得上以前几年的修炼成果。有了这些回灵丹,相信他很快就能冲上筑基期。
袁清逸看到林影还没有出来,也没有打扰他,就先打电话叫了饭回来,想着等会儿林影醒来就能直接吃了。
可这一等,就直接等到了晚上十点。听到房间里传声响后,袁清逸实在是松了口气。本来他都想再等半小时,若林影还不出来,他也准备进门看看了。这么长时间,他都担心了。
快步上前打开房门,就看到一身虚弱的林影正准备从地上起来。“怎么回事?”
林影笑了笑,有些得意和骄傲。“没事,就是精神力使用过度了。刚刚突破了一个小关卡而已。”
听到林影说没事,袁清逸也终于松开了紧皱着的眉头。“修炼一事切不可性急。顺其自然就好,不要太过强求。”
看着袁清逸担心的神色,林影点了点头。“我知道了。”
看到怀里的人一身的汗,轻轻叹了口气。袁清逸把大宝贝小心的放到床上道:“我去给你放水,泡个热水澡会舒服点。”
第四十四回
探灵术升到第三级,现在林影已经能看到继赤、橙、黄三色之后的绿、青和蓝三色光了,也就是说一万卡拉以下的能量团,他都已经能看到了。当然,还得先用手触碰到才行,身体的接触算是一种媒介吧。
于是林影又趁着没人时,跑到空间里把那些存货再次都摸了一遍,看到新发出来的光芒,林影满意的笑了。
“主人,恭喜你升到三级了。”
“下一步就把体内的灵气尽量压缩凝结,并使之融汇贯通,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升上四级了。”
林影也明白,现在他体内的灵气就像是稀薄的雾气一样,浅浅淡淡的一层,风一吹就散了。而压缩凝结,就是让这些雾气变成一个密度更高的气团子,像云一样,就像有风吹来,也是不会散的那样。
等他把雾状的灵气压缩成了云状,也就能升上四级了。这就需要一停的吸收灵气,比再在体内多好几十倍的灵气才行。
从这也就能看出,为什么再在这世界上,能突破到融合期的修炼者这么少了。如果不是因为有空间,如果不是因为有丹药,林影也不知道能去哪吸收这么多的灵气了。
其实说起来,林影还是很佩服现在的这些修炼者的,条件这么恶劣,他们也没有放弃。天道茫茫,走在这条小道上的人不多,但剩下的也都是天资较好之人,今后若有机会,能帮则帮吧。
去了鬼市之后的第三天,林影突然接到袁清逸的电话。“明天我们公司春季拍卖会,你想不想提前看看拍品?”
林影有些惊讶,明天是袁清逸旗下拍卖公司的春拍会,这个他倒是早就知道了,也答应了会去看看。可这提前一天又说让他去看拍品是怎么回事?
一般来说,像拍卖会上需要展出的拍品,那是早就已经鉴定好的。特别是这种大型拍卖会,更是早在半年前就已经开始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了。怎么可能到现在还有什么问题。
林影笑自己想得太多,于是爽快地答应了这个邀请。来到拍卖行所在位置,看到袁清逸已经等在门口。不得不说,这个男人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站在那里,也绝对是一流的风景,绝不会有人无视之。
陪着袁总一起等人的有拍卖公司的负责人宁俊,本以为袁总说的鉴定师是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人,可没想到从的士上下来的却是一位学生打扮的少年。这样的年纪,真的是一位鉴定师?
不过现在国内很多人都说自己是鉴定师,只有具有一点点这方面的知识,就像个专家一样到处给人掌眼,难道这个少年也是这样的人?可若真是如此,他们袁总也不至于亲自出来迎接吧。
宁俊疑惑的看着这个少年越走越近的身影,微微拧起了眉,要知道办公室里现在坐着的那位可不是一般人。
而这时经过袁清逸的解说,林影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原来这林家也有拍卖行,最近正是春拍的时节,各大拍卖行都像约好了似的开拍。可没想到,这一次的春拍,林家和袁家的一件拍品竟然完全一样。之前两家都不知道,而是宣传册发出去后,才发现这件事。
可宣传册已经发出去了,想更改拍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了,何况这二件拍品都是两家拍卖公司这一次的压轴物品之一。
虽然经过两家鉴定师们鉴定,两件都是真品,可只要知道这物品特性的人就都知道,这件物品是不可能存在完全一样的两件的。只能说,这两件之中,肯定有一件是赝品,甚至有可能两件都是赝品。
这件事发生的太突然,让两家拍卖行的负责人急的不行。袁清逸也是今早才知道这件事,可忙了一天,也还是没个正确的结论。刚刚他打电话给林影的时候,也请了李老过来帮忙看看。
林影在知道师父也会到时,就和袁清逸一起站在门口继续等着了。果然李老也只慢了几分钟就到了,随行的依旧是吴助理。
“师父。”林影上前挽着李老的胳膊。现在他在老人面前已经越来越随意了,老人也不介意。
李老笑着点了点头,看向袁清逸。“走吧。”
宁俊站在袁总身边看着那少年竟然叫全国有名的鉴定大师为师父时,简直不敢相信。做他们一行要的就是消息灵通,与时俱进。可李老收徒这样的大事,他竟然没有收到一点的风声。这少年要是被那行想拜进李老门下的人知道了,不知道会有多少的羡慕嫉妒恨。
宁俊想再仔细打量下林影,可却被身边的袁总挡住了目光。也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五人一起进了拍卖行的一间小型会议室,长条形的实木雕花桌上,果然放着二件一模一样的瓷器。林影打眼一看,原来是它,难怪大家都知道这两件绝不可能都是真品。
二件一模一样的珐琅彩瓷瓶,一左一右的摆在了长桌的两头。
珐琅彩瓷器的前就身是景泰蓝,也就是所谓的“画珐琅”。它兴起于明代,是在铜胎上以蓝为背景色,掐以铜丝,再填上红、黄、蓝、绿、白等色釉烧制而成的工艺晶。清代康熙年间这种“画珐琅”的方法被用在瓷胎上,其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珐琅彩成品即使在清代数量也极为有限,因为都是宫廷御用之用,民间得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在华夏国内,1925年故宫博物院开放以前,人们无法知道它的真实面目,而社会上流传着有关它的各种传说,被人们称为神秘的“古月轩”。
小会议室里的两方人马看到李老出现后,都呈现出松了一口气的表情,明天就是拍卖会了,若是今天还没有确实出这两件拍卖品的真伪,那就只能两件都撤拍了。不过这是最后的办法,这种大型拍卖会,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如果临时撤销拍品,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有可能影响一间拍卖公司在民间的信誉和影响力,从而流失大量有实力的客户。
不过众人在看到李老欣喜过后,就看到了一直挽着李老手臂的少年,特别是林嘉和。他是认识的林影的,虽然不熟,但确实也算是他的小叔。林嘉和是林父的亲弟弟。
林嘉和看着这个听说已经被家庭赶出去的侄子,心里的感觉着实有点怪异。现在的林影看着和以前在家里时似乎有些不一样了。
林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说自负也是可以的。自从林影被赶出家族之后,林家就真的只当这个人不存在了,完全不关他林家的事,就像是对待陌生人一样。不闻不问的,完全放任自生自灭。
传承了这么多年的大家族,说冰冷无情,自私自利都算是轻的。自从知道林家和袁家一样,也是修炼世家后,林影就猜到,他在家族里这么不受重视,肯定也和他自身条件有关系。
据袁清逸说,像他们这样的大家族,小孩子在生下来后,都会做由有经验的长辈摸骨,如果有天分则会着重培养。待三岁再做一次根骨测试,确定了后就全传授其修炼法诀,正式开始修炼。
虽说三岁的孩子大脑还没发育完全,肯定还不太记事。但依着这些年在林家的种种经历,林影相信他的根骨肯定是非常不好的。
所以在断绝关系的时候,林家才会毫不犹豫,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打发他离开。不过经过这么多事后,林影对于林家的感觉也越来越淡了,连重生时的那一点点不甘都消失了。
所以这会儿,在这里看到林嘉和,林影还真没有任何想法,就和看到这里的任何人一样的心情。平淡、真实。
“林影,你先上去看看。”李老没有一开始就前去观看,而让林影先去试试。
林影点了点头,要开手臂,往附近的这一件珐琅彩瓷瓶走去。站在这件瓷器边上的是一件袁氏集团下属拍卖行的鉴定师,看来这一件应该是属于袁氏的拍品了。
林影拿出放大镜仔细的看了看,这是一件珐琅彩双环瓶。看好了瓶体,再翻过来看了看瓶底之后,心下有些猜测但也并不能完全肯定,他还是伸手把瓶身到瓶底都摸了一遍。
看完了一件再走到桌子的另一头看另一件,这件就从外观上来看确实是难以分辨。不过林影现在的视力也不是普通人能比之的,把这个瓶与之前看过的一一对比之后,倒也能看出一些细微的异处。伸手摸了摸,确定结果后,就面无表情的回到李老的身边。
重生之珠玉空间 第四十五回
众人看林影不过半小时就看完了二只瓶,心下有些不屑。这二只瓶今天已经不下十位专业的鉴定师看过,其中不乏一些经验老道的专家,位不管看了多久,他们都没有看出什么差别来,到最后连个真假都不敢判断了。
而这看上去不足二十的少年,竟然只看了半小时就回去了,难道还真看出什么来了?还是说知道自己不行,趁早放弃了?
倒是李老看着林影的样子,没有说话,只是自己也拿起放大镜上前观看去了。半小时后,李老也走了回来坐下。
“林影,说说你的看法吧。”
“是,师父。”
随着这一声师父,全会议室的除了几个已经知道的人外,又一次全体瞪大了眼,这少年竟然是李老的弟子?没听说过啊?
林嘉和更是张大了眼,不敢相信。他不敢相信那个自卑,懦弱,胆怯、落寞、不喜与人交流的侄子,竟然会被李老收为弟子!这件事若是被家族知道了,不知道会怎么样。
要知道李老的脾气是出了名的倔强,这些年虽然有听过说他要再收一名关门弟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争着上门,但却也从来没听说有人成功了。可现在,这个林影是怎么回事?
“这二只看表面都是乾隆年制的珐琅彩双环瓶。此款双环瓶高,口径,足径。瓶仿汉代铜壶式样,敞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肩部饰金彩象首衔环铺首。瓶内壁及圈足内施松石绿釉,外壁通体以金彩锦纹为地,上绘各色变形宝相花,从口沿至圈足以5道金彩弦纹相隔,愈显富贵华丽。外底属黑色珐琅彩“乾隆年制”四字双行篆书款。”
“乾隆晚期的珐琅彩多以百花图案为地,并在色地上以轧道工艺装饰出各种图案,继而采用仿鎏金效果的装饰技法,风格繁缛华丽,精美异常。其图案装饰一改雍正时期珐琅彩所表现的清秀风格,和同时期的粉彩瓷器在装饰艺术方面基本类同。”
“我们都知,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所以这种瓷器是不可能出现一模一样的二件物品的,可以说,每一件珐琅彩都是孤品。”
“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你倒是说说这二件到底哪件是真的?还是说,二件都是假的?”林氏拍卖行那边有一位性急的鉴定师忍不住开口催问道。
林影笑了笑,显得很是自信从容,让看到的人不自觉把提了一天的心脏放回了原位,也许这少年真看出了些什么也不一定。当然也有几位极其自负的鉴定师是绝对不相信,林影在半小时内能看出个什么花样来的。
“其实要辨识乾隆珐琅彩瓷器也不外是从胎体、釉色、造型、彩绘、画风和款识这几点入手。我们现在一一来对比看看,很快你们就能发现问题所在了。”
林影让人把两只瓶子放在一起,连花纹形状的方向都非常一致,说是这样看的更为清楚。
在工作人员帮忙摆瓶的时候,林影自顾自的又说了起来:“曾经我在一本书里见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在民国时期,那时候有一个上海人,他的母亲是一个外国人,而父亲却是当时民国政、府里的高官,在看到中国的珐琅彩格外的美丽的同时,也看到了他高昂的价格,于是他动了心思。他把之前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还没有解运回京彩绘、彩烧或是有微小瑕疵的素白瓷瓶高价回收了一部分,然后又花重金找到当时绘制的彩料,之后聘请了一个专门制作高仿的团体,专门仿照乾隆时期的真品,不管是在绘制还是烧制上都达到九成的相似。据说当时烧制成功后,几乎没有人能立刻分辨出真假来。”
“难道说这二件中有一件就是其一?”之前那位性急的鉴定师听了林影的话,又看了看二件瓷器,不由泄气一叹,反正他看一天了,是真看不出来。
“这些仿品虽然在各个地方都已经做到了尽好,但只要是仿品就不可能是真的。不管是在时间的积累上,还是在彩绘画风上,都肯定会出现一些微小的差异。现在二只瓶子已经放好,我们一起来对比下吧。”
林影让几位师都上前来到桌前,正面对着的二只瓷瓶位置一致,所以看到的花纹也是非常相似的。
“一看胎体。作为清宫头等名品,康、雍、乾三朝无论哪一朝的珐琅彩瓷,胎体质量均极高,胎骨细密平整,露胎底足细洁,尤以雍正器最为细滑。康熙器胎体比后两朝器稍厚,总之,真品胎体厚薄适度,与其它品种(如彩瓷)无多大区别,重量也适中,不轻不重。后仿器胎体一般也力求平整均匀,但一些作品制胎不讲究,不是胎体过厚过重,就是过薄过轻,尤以后者为多。有的釉下胎面不够光滑均匀,从足底看,绝大多数胎质较疏松。不过这二只瓶子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是用的同一种素白瓶,这点应该没什么问题。”
众鉴定师们也都齐齐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林影的话。他们看了一天,对于胎体的一致性还是很肯定的!
“二看釉色。康熙器和雍、乾器的色地器,通常以红、蓝、绿等色彩作器表釉面装饰,色釉的施绘通常十分均匀,一气呵成。后仿的色地器常色调浓淡不一,有的涂抹痕迹明显,有的色泽晦暗;真品白地器和色地器未施低温釉的部分,均为细润洁白的白釉,釉色十分滋润,光泽平和,不刺眼。仿品多釉层稀薄,色虽白但显苍白,光泽多有刺目感。再在你们仔细看这二只瓶,是不是感觉也差不多?但其实细看仔细对比,还是能看到左边的这只瓶,施的釉比较均匀,右边那只有点薄。”
众一听林影的解说,立刻拿起高倍放大镜仔细对比了起来。那种架势恨不能敲开了点釉面来对比了,果然鉴定师们都很疯狂。特别是在面对一件自己拿不准的东西时,更是恨不得钻进去研究个几天几夜再说。
林影没有打扰他们,而是退在一边看向李老,看到师父大人点头示意他继续说时,才笑了起来。
等大家都看的差不多,甚至有几人的表情明显写着“有所悟”的样子,林影便接着往下说。
“三看造型。按目前所见,清三代珐琅彩多为盘、碗、盉、碟和瓶类造型,几无其它形制。这些造型作品均已见于各种图录,可按图索骥。不过这二件倒是不存在这个问题。”
“四看彩绘。康雍乾珐琅彩料通常经皇家严格把关,康熙器全用进口彩料,加入所谓“多尔门油”作绘画润滑剂,雍正时,国产珐琅彩料试制成功,不少用国产料绘制的作品质量也很高。从传世康雍乾珐琅彩作品看,彩绘工细,色泽艳丽,光亮透明,晶莹润泽,有一种玻璃质感,富有层次。后仿者着彩通常稍晦暗,色彩层次感差,光泽度、透明度均不及真品,有的彩绘过于浅淡,有的过分浓厚,手摸有过分的凸起感,有的则厚薄不均。再在看看这二件,虽然用的彩料都是一样,仿品虽然极为相似,但在强光下应该能出一点差异。”
众人一听林影的话,立刻拿来高强光手电同时照着二只瓷瓶,细细对比研究了起来。
“啊,右边这只的色彩似乎比左边这只的要淡和暗一点啊。”
“果然啊。”
林影听着众人议论声,也不去看林氏拍卖行那边的人的脸色,因为右边只珐琅彩瓶就是归他们所有的。
“五看画风。康熙珐琅彩多图案化,以花卉为主。雍正时开始走向绘画化,山水、人物、花鸟均有。同时,皇家延聘宫廷如意馆画师创作画稿,指定画珐琅高手绘彩。许多雍、乾彩器诗书画三绝并存,艺术格调极高,因而从画风上可见其精神,后仿者往往不能得其神髓,笔调生硬,线条松散,纹样呆板,毫无生气。”
说到这,也不用林影再多说,众人也都已经看出来了,不管仿品制作的多么完美,这在画风上也绝对不可能和真品相媲美。宫廷画师在画一副画时大多都是一气呵成,行笔流畅如水。这仿制品,绘画师傅就是工夫再好,也得比对着慢慢绘制,这在根本上就差了很大的一截。之前所说的只有九成相似,另一成大多就是差在了这里。
一幅画,最重要的精髓就是“神”,没有这股“神”,画得再好也是呆板的,看不到灵动的感觉。
“六看款识。康、雍、乾彩瓷的落款,对判断其是否为真品的珐琅彩瓷具有重要作用。不过这二件也不存在这个问题。”
听完林影的一番解说,几位专家们都熄了声,他们看一天的东西,人家确实是半个小时就看出来了,而且还说的头头是道,直接点出了好几点来。就这功夫,李老的弟子也算是实质名归了。
“那依各位所见,这二件到底哪件是真的?”没有听到一个肯定的答案,林氏拍卖行的那位负责人还存在着一点侥幸的心理。
几位鉴定师你看我,我看你,几个来回后还是原本的一位林氏集团的鉴定师站出来说出了大家的结论:“右边这只是民国时期的高仿品,左边那只是乾隆真品。”
虽说他们这些人看了一天了,但之前也确实没有像这样把二只瓶子放在一起一寸寸来比对过。现在这样看,视觉上的冲击感,直观上就能让人在一些细微处分辨出一二,何况刚刚林影又那么详细的解说过。若这样还分辨不出来,那今天也就不配站在这儿了。
得到确切的答案后,林嘉和一队虽然狼狈不甘,却也没有多说什么。拿起属于他们的那只珐琅彩瓶没有再多做停留就准备离开,只是在走前,林嘉和向林影低声说了一句:“有时间回去看看。”
重生之珠玉空间 第四十六回
林影没有作声,他早已经不当自己是林家的人了,若不是改名实在麻烦,他都想换个姓了。
在上一世被那两人推下楼时,他除了不解就是恨,恨林家所有人。他费尽心力想得到一个人的认同,任何人都好,不管是父爱、母爱、兄弟姐妹的爱、或是叔伯的爱等等都好,可从来没有一个人给过他。
也是因为这一点,他也不会在那个人费尽心思讨好他,说着好听的话时,才会沦陷的那么快。可到最后那个人却是一只披着人皮的狼。
虽然这一世过了这么久,那些恨也消散的差不多了,但想让他再毫无芥蒂的与他们相亲相爱,他自觉还没大度到那种程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