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重生之珠玉空间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二只包子
他可不是白莲花,也不想做圣母,这一世他只想自己过得好,自由自在的,再不想和那一屋子的人渗上半点关系。
虽然林影没有吭声,但李老也听到林嘉和的话了。“怎么回事?”
这事林影本不想让师父知道,毕竟算不得好事。可既然已经听到了,也没有瞒着的必要。于是林影就原原本本的说了出来。从出生被母亲强硬的交到林家开始,一直到十月国庆回来被赶出家门,一五一十的说了一遍。
李老听后没有出场,倒是脸色异常的难看,他是个超级护短的人,这一点认识他的人就没有不清楚的。可现在他的关门小弟子竟然被林家人这样欺负(李老可不承认林影还是林家人),看来他也得做点什么才行。
而站在一旁听了个完全的袁清逸也是一脸的冰霜。虽然他算是从小就认识林影,但一年才见一次,而这一次也说不上话的交情,还真不太清楚他这些年来的处境。没想到林家人竟然这么薄情冷漠。
看到这两人难看至极的脸色,林影反而笑了。是真笑了。这一刻他觉得,是一世那几十年不受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刻都得到了补偿,把他的心填补的满满当当的。
有师父,有爱人,他已经足够了。
林影有心其实很小很小,他的心里装不下太多的人,所以也不期待能让更多的人把他装在心里。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等的,付出才有回报,这世上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天上掉馅饼的事,他从不奢望会落在自己头上。再在他的心中,只装着师父和爱人,所以只要这两人也把他装在心里,他就觉得满足了。
非常满足!
鉴定完东西,林影和袁清逸一起送李老上车后,两人也一起回了小窝。晚上如之前的每一个夜晚一样,各自修行不提。
不过早上林影见到袁清逸后,就立刻发现了他的变化。筑基了!
前几天袁清逸就说应该会在这几天有突破,但没想到惊喜来的这样突然,本来林影还想说,若实在不行,就服用筑基丹。这些日子以来,他已经把初级丹药能炼制的都试了一遍,除开给小青和小紫当零食吃掉的外,筑基丹也还有二颗剩下。
“恭喜你成功了!”林影真心的对着袁清逸说道。要知道在现在,再有天份也要到五十岁才能筑基,甚至永远也突破不了。而袁清逸能在二十六岁时成功踏上这个台阶,也是非常优秀了。
“没有你的丹药,我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突破的。”袁清逸虽然很高兴,但心里却也非常清楚,就他这成绩,实在是不能和林影相比。
“我的资质并没有你好,相信过不了多久,你应该就能追上我并且超过我了。”林影笑了笑,对于修炼其实他并不热衷,若不是想升级空间,想升级探灵术好更好的寻宝,不然对于什么修炼,他还真心没什么兴趣。
别人都说,死过一次的人,把生死看得更淡了。当然也有说,会更珍惜生命,更怕死。不过林影却觉得,生与死都是一样的,谁能肯定就真的没有地府呢?活着就生活在阳界,死了就生活在地府。
以前林影是从来不相信这些神鬼之说的,但这现在不管是重生也好,还是修炼也好,甚至连丹药和神兽都出现了,也由不得他不相信了。
“不管我修炼的资质怎么样,若是没有你的丹药,我是绝不可能这么快筑基的,就理不用说之后了。”袁清逸虽然没有过问林影这些丹药的事情,但对于他之前说是别人给他的这一说法,是绝不相信的了。现在地球上,不可能有人会送这么多丹药给别人。
呃,应该说除了林影外,不可能再有第二个人。
袁清逸虽然猜测是林影自己炼制的,但却又想不通这些灵植是哪里来的。若说炼丹手法有可能得到传承,但灵植这种东西,现在的地球上不可能还有哪里能随便得到。
不过这些问题,林影不说,他也就不问了。他相信,总有一天,他的宝宝会主动告诉他的。
因为袁清逸顺利的突破,两人都很是高兴的吃了一顿早餐。
又到周末,林影记着师父说要一起去逛鬼市的事情,于是周六下午在逛完琉璃街后就拖着袁清逸一起去了李老家。
结果一到李老家,就发现在客厅里多了二个没见过的中年人,正和他师父聊的兴起。
李老见到林影进了客厅,笑着说道:“林影你来了,正好你二位师兄今天也都过来了。左边这位是你的大师兄,右边这位是你二师兄。”
林影这才明白,原来是的便宜师兄,赶紧叫人。“刘师兄好,肖师兄好。”
两人也赶紧站了起来,回了礼。刘恒作为大师兄,看上去有四十岁左右了,不过看面相十分的儒雅,一看就是个文人。而二师兄肖一文,则年轻些,不过也三十出头,留着小平头,身材也十分高大结实,看上去有点像部队里的人,与他的名字实在有些不符。
“听师父说小师弟的运气是逆了天的好,而且专业知识也非常不错,常常能捡到漏,听得我早就想来见见小师弟了。”大师兄温和的笑着说道。
林影一听这话,再看到连二师兄也赞同的点着头,一下子脸都红了。他会捡漏,和运气或是专业知识什么的,可没什么关系,完全是靠着“探灵术”来的。
“哪里,我还是这行的新手,能捡到几个漏还真是师父教的好。”林影一边摆着手,一边请师兄们坐下,而他自己也和袁清逸一起坐在了一边。
“这位是袁清逸吧,好久不见。”二师兄倒是看着袁清逸半天后打了个招呼。
这也不怪他,袁清逸这人一向和谁都不太亲近,都是别人主动亲近他,像这样陪着别人一起走关系的次数这么多年来他还真没听过几次。
袁清逸是袁家的天之骄子,也是整个全京有名的风云人物,只要他出席,不管是在哪种场合,都是所有人注目的焦点。
可现在,他却陪着小师弟一起来师父家?这是什么节奏?
肖一文虽然长着一副硬汉的样子,当然性格也是这样,但这一刻,八卦的心也不由有些蠢蠢欲动起来。
“你好。你是肖一文吧,没想到你竟然是李老的二弟子。”其实袁清逸在这里见到肖一文时,也有些惊讶。
肖家虽然不算是四大家族之一,但在全京甚至是全国都是大有名气的,只不过这个名气是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里。肖家是有名的收藏世家,全族上下,不管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只要懂事儿的,就没有不认识古董的。说难听点,在这个家族里,从小吃饭的勺,喝水的杯,那都可能是件古董。
现在全国最为有名的四位鉴定大师,就有二位出自肖家,一位是现在的肖家老爷子,最为擅长的是字画、青铜器和杂项这三方面;而另一位就是肖一文的父亲,擅长的是玉器和瓷器这二方面。
可就是生在这样的家族,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肖一文不旦拜在了李老门下,更还离家跑进了部队里。在这一点上,林影倒是看错,肖一文是一位真正的军官,直属于袁清逸的父亲辖下。在袁清逸还没继承家业,没出来单过的时候,在家里是见过几次肖一文随父亲回来汇报工作的,只不过最后一次见面距现在也有差不多二年的时间了。
肖一文点了点头,又说道:“好久没见到你了,没想到你竟然和小师弟这么熟。”
袁清逸有些意味不明的看了一眼肖一文,他一向都知道这人心思细腻,观察敏锐。“我和林影也算是从小就认识了,只不过以前没有深交过。”
这意思就是现在是“深交”的关系了?肖一文挑了挑眉,嘴角咧出一抹看好戏的笑容。“哦,希望你们的关系能一直这样好。我小师弟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也是有靠山的人了,谁想欺负下,也得掂量下。”
袁清逸知道这是肖一文在提醒他,若是今后真有什么事,他们这一大家子人可是不会看着“别人”欺负林影。而这个“别人”很大的可能指的就是他的家人。“不会,有任何想欺负林影,我都会站在他前面。”
肖一文听后笑了笑,这种事说是没有用的,行动才有说服力。“记着你的话。”
这边袁清逸和肖一文的对话并没有太大声,所以林影也没有太在意,他已经加入到李老和大师兄的对话之中,听他们说着关于鬼市的一些话题。





重生之珠玉空间 第四十七回
鬼市的交易方式是最普通的淘地摊,这种方式也是最让买家感到满足和向往的,往往好东西在这里能用很便宜的价格买到手,也就是俗称的“捡漏”。当然,机遇与风险并存,在鬼市上因为环境的关系,受骗打眼的机率也大大的增加了。总之,想淘到好东西,运气是其一,但眼力却是最为关键的。
林影听着师父和师兄说着两人在鬼市上的经历,有捡漏的过程,也有打眼吃药的时候,在一旁听得兴趣连连。
“其实说起来,这收藏啊,玩的就是一个时间差。想想就是十几二十年前的那套猴票,当初就是送人都没人要,再在都一版卖到上百万。”
“还有啊,当初新中国成立没多久时,这全京多少老文物被人当垃圾一般的处理掉,记得那时候我们这批人,随便在个地摊上,都能淘出个好东西来。那时候不是说真的假的,而是说完好还是残破的,或是说精美的还是粗糙的。那时候假货少啊。”
“记得以前那齐白石的画,几百块一副就能收来,到现在,没有个几百万,那是想都不用想,唉。”
……
林影听着一边点头一边好笑,上一世他是不懂这些深奥的鉴定知识,但再小的老百姓儿,也知道收藏这二个字。为什么?不认识古董,还能不认识老纸币么。想想那六十年代,还有一些□□十年代发行的钞票,当时有谁留意过,天天在手里转的东西,就是发行新钞了,也是上赶着去银行把手里的老钞票换了,就怕过时间旧钞就没用了。可现在呢,一些特定的钞票都翻了好几十倍上百倍了,一张一毛的能换一万块。这是什么概念?就是说你若是有一百张那个版本的一毛钱,你就立马成百万富翁了。
四人在李老家吃完晚餐后就早早休息了,为去鬼市做准备。凌晨一时,准时出发。
这次来鬼市,林影发现地摊上的东西很多都换了个底朝天,基本上看不到上个星期的旧货色了,看来这鬼市上货品的流通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
因为这段时间跟着李老也学了不少,加上自己也看了不少的书,所以这一次,林影没有再像以前那像一个个地摊摸过去,而是先用自己的眼力去看,觉得不错,再用探灵术确定。
这样可能捡漏的机率没那大,但速度却是大大加快了不少,而且也能更好的学习。林影现在并不差钱,所以也不如以前那样着急了。现在他想多锻炼自己,希望以后他能真实的靠自己的知识和眼力去鉴定每一件古玩。
李老跟着林影身边看他拿起一件又一件的物品,仔细鉴定真假,然而每一次最后都是放弃了。欣慰的点了点头,眼力还算不错。
鬼市里的东西,九成九是赝品这话真不是白说的,这一次林影看了一个多小时依旧没发现一件真东西。也不知道在散市前还能不能像上次那样好运的碰到一件中意的。难道又得随意去买个纪念品回家?
又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四人也快走到了街尾。而就在这时,林影看中了一个摊位上的一件花型瓷盘。走近一看,他就知道了,这不是一个盘子,而是一件笔添。
此器直径大概在十七八厘米,高四五厘米左右,是一件青花釉里红莲瓣寿字笔添,印“康熙壬子中和堂制”青花款。
整件器具雕重瓣花口,拟莲花绽放之态,内外壁环饰双层十六片莲瓣,莲瓣内凹,瓣口所银,深直圈足,整器制作工艺复杂,成型难度极高。胎竖密厚重,修足规整,盘内青花绘寿字和如意头环瓣莲纹,釉里红绘描绕寿云气及莲瓣纹。笔痕自然成肪,釉面晶亮莹润,瓣尖散缀绿斑苔点似“美人醉”,色调淡雅宜人,造型轻灵秀美。盘底心双圈内青花书“康熙壬子中和堂制”八字四行楷书款,笔画遒劲硬朗,时代特征鲜明。
这款笔添寓意“连年如意,遐龄福寿”,流传至今,古久养人。
林影看着这款红蓝对比明显的笔添,越看越喜欢,心里也决定,若是这次实在淘不到好东西,就把这件买回去,也算是不虚此行。
带着一丝欢喜之情拿起这件笔添,正想再好好仔细看看,却没想到手心突然传来了熟悉的热度。林影心下更是大喜,没想到,这件笔添竟然还是一件真品。
林影的一举一动,李老都看在眼中。见到小徒弟脸上的喜色,李老心中一动,看来终于有一件看上眼了。复又看了看被林影拿在手中的那件笔添,暗暗点了点头,不错。
而刘恒和肖一文也在逛了几个钟无果后,早都回到了李老身边看林影淘宝。这会儿一见李老的神色,虽然微小但也架不住多年来产生的默契。
两人对视一眼,看来小师弟的运气果真逆天,又被淘到了一件好东西啊!
东西看好后,林影没有多犹豫,直接问道:“老板,这东西怎么卖?”
在鬼市这地方,看好了就直接问,不然万一有情况,卖家裹起布袋就跑,到时候后悔都没地方找去。在这里,速战速决才是王道。
老板早就瞧着林影了,看他看好了,也没多做“介绍”,直接答道:“十万。”
林影挑了挑眉,看来这卖家也不含糊嘛。这件笔添是清中期康熙年制,就是拿到拍卖会去也就是二十来万。在这地方取个半价倒是实惠了。
林影虽然不差这十万块钱,但到鬼市来的人都是抱着捡漏的想法来的,这十万块买个二十万的东西,实在算不得捡着什么大漏了。心里有些不甘:“五万。”
“小哥儿,你可得看好了再还价儿啊,这件可不是那些赝品能比的,别说五万,就是九万我也不卖。”
这意思就是十万不能少了?林影眼睛在小摊上溜溜的转了起来,这不能还价,应该能搭点儿东西吧。不过林影也没往那些看起来就不便宜的东西上想,看这老板的语气,十万块都已经算是便宜了。
角落里一个不到半米长的木箱引起了林影的注意。虽然这箱子布满了灰尘,但还是能看出来上面那些精美的雕花。
“老板,十万就十万,我也不多说了,但是能不能把那个小木箱给我做搭头?”
随着林影的手指,老板也看到了那个木箱。“说实话,这木箱我也是刚收来的,上面的灰都还没除。不过你若是要,就送你吧。”
这下这老板倒是大方了,过去提起木箱就直接递给了林影。而林影拿到木箱后,也明白这老板为什么会这么爽快了。这木箱并不重,也就说明这木箱应该不是什么好木头所制,而且雕花有许多都被划痕破坏了,就从这表面上来看,这箱子实在是不值钱,最多也就只能做个搭头了。
可此刻的林影却是在心里大笑了三声。原来这件做为搭头的木箱,传到手心里的热度却比那件笔添要高的多。看来这个木箱并不是他外在表现那般差劲,不是大家打眼了,就是这个木箱有什么秘密。
林影爽快的付完账,把笔添放在木箱里,喜滋滋的离开了。而李老等众人,看着他脸上的笑意,心里也有些摸不着头脑,这用半价买来的笔添真让他这么高兴?
也许是众人觉得再逛下去也没有意思,也或许是想早点回去再仔细看看那件笔添,总之为了林影脸上的那抹笑,都决定回去了。
袁清逸的车本就是有名的好车,速度自然不在话下,这凌晨时分,人不多车不多,路上只有小猫几只,用了不到三十分钟,众人就再次回到了李老家里。
“林影,看你这么得意,难不成那件笔添还有什么我们没看出来的地方?”大师兄一下车就忍不住问了出来。
林影听到大师兄刘恒的话,咳嗽了一声,假意的摆了摆手道:“没,这件笔添很是开门,大家没什么看走眼的地方。”
众人挑了挑眉,特别是了解的他的袁清逸,这话谁都不会信。
“难不成是个木箱有问题?”
林影惊讶的看了一眼袁清逸,这家伙的直觉也太准了吧。不过再想想也对,他总共就淘了这么二件东西,既然问题不是出在笔添上,那就只有木箱了。
看到林影点头,众人都不由提起了兴致。实在是这个木箱也是非常开门的东西。最多也不过就是民国的一件旧物罢了,连仿品都算不上。说这样一件东西是“漏”,众人都有些不敢相信。
林影看大家的神色就知道他们心里的想法,轻哼一声,把木箱打开,把里面的笔添拿出来,然后让大家上前再好好观看观看。
最后还是李老看出了些端尼。“这箱子里面和外面的尺寸有些不对,差了有七八公分左右吧?”
林影看李老竟然不用尺子也能看出来,不由心下有些佩服。别看这个木箱不长,但却算是深的了,七八公分的高度在这里并不特别明显。如果不是特别认真来看,还真不会注意到地方。
“难道这箱子里还有夹层?”二师兄肖一文说完就打算直接动手拆除。
“等等,别把箱子弄坏了,虽然这木质不特别好,但上面的雕花还是不错的。”大师兄不愧是文人,比起手比脑子快的大师兄来说,考虑的还是更多些。




重生之珠玉空间 第四十八回
大家又仔细看了会,发现这木箱采用的是明清时期家具的榫卯结构。而下面加的那层隔板,也是用这种手法镶嵌进去的,而且用的木质也是一样的。再在上面刷了一层铜油,所以这么多年来,始终没有人看出问题来。
最后二师兄肖一文小心又小心,用了近半小时才把那层隔板拆卸下来。呈现在大家眼前是一个被藏于夹层中呈圆柱形的黄棕色油布包。
“竟然还是用油布包好的,看形状有点像字画啊。”二师兄首先发表了意见。
李老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把布包取了出来。然后再依着包裹好的层次,一一打开来。“果然是一幅画。”
大家都目露惊喜的盯着被李老拿在手里的那幅画,虽然还没有打开,但也能看得出这是一幅手卷。看不到卷长,但宽不过三十厘米左右。和箱子和宽度相当,难怪能正好卡在里面而不晃动。
随着李老慢慢打开画卷,众人也越来越惊讶。等到此画完全打开时,众人已经惊呆了,完全说不出话来。整个大厅呈现一种诡异的寂静。
手卷是最古老的书画形制。手卷亦称“长卷”、“卷轴”、“横卷”、“横看”、“行看子”,实际也就是古代的书。所谓“卷”,就是指横长状的装裱样式,可以展开欣赏,即“横看”。
手卷因为供人收藏观赏用,所以书画家创作时通常特别用心。现在,请画家画手卷,润笔费要加倍。因为手卷是一个细长条,设计很困难,很费心思,画山水还好说,若是画花鸟难度更大。
而现在摆在众人眼前的画卷共五米来长,画的就是花鸟。但这些都不是让众人最惊讶的地方,让人最为惊讶的就是画卷上的铃印与收藏印。
“这竟然是赵佶的《写生珍禽图》!!!”李老看后都有些不敢相信。
赵佶,即宋徽宗,北宋画家、书法家。赵佶在政治上昏庸无能,是一名亡国之君,但在书画艺术上却有精深的造诣,书法上,自创瘦劲锋利的瘦金体;绘画重写生,以精工副真著称,工花鸟,亦擅长山水和人物。
当今据称宋徽宗存世作品仅十九件,其中一些还是当时宫廷画师捉刀代笔之作,亲力而为者屈指可数。若这幅画被鉴定为赵佶亲笔所画,那其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此画卷共分十二段,每段接缝处有宋徽宗的双螭印,共十一方。图中鸟之羽毛,用的是淡墨轻擦出形,又以较浓墨覆染,再以浓墨点染重点的头尾、羽梢等部位,层叠描绘,反映鸟羽松软的质感、丰富的厚度以及斑斓的色彩。枝叶的画法也是类似。尤其竹叶的画法与史籍记载完全一致。”李老看完后,说出的话已经基本肯定了这幅画的真伪。
“特别是第十一段“原上和鸣”的回首顾盼,第五段“碧玉双栖”的动静对比,以及第二段“熏风鸟语”的凝神引颈,把禽鸟的情态描绘的非常精彩,可以说得上是传承有绪,斑斑可考。”大师兄也下了个肯定的鉴语。
“而且其上还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图名和御用玺,计21方,收藏印7方;此外,还有明代著名收藏家安仪周,清代著名收藏家梁清标的收藏印19方。”二师兄看着林影说出口的话也有些酸溜溜了。
肖一文虽然出自收藏世家,但这样的画卷也是不多见的。可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幅拿出去人人争抢的画卷,却被别人用搭头的方式送给了小师弟,这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啊!
“小师弟,你平时就是这么捡漏的吗?这也太简单了。花十万块,淘回上千万的东西来。下回能指点我些吗?”看着自家腼腆的小师弟,这简直就是高人不露相啊!谁能相信这样一个脸嫩的学生仔,这么会捡漏啊!估计看到他去买东西,专家都只会觉得他是好玩罢了。
林影有些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子,说实话,虽然他拿到箱子时,知道里面有好东西,因为能看到蓝色的光芒,但具体是什么东西,却是不知情的。再说了,在他说想要那个木箱做搭头的时候,他也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一件宝贝啊。
“那师父,这幅画现在大概能值多少钱?”虽然知道上千万,但是一千万还是九千万,这中间的差距也是很大的。
“这个问题,恐怕小袁更为清楚吧。”
袁清逸看李老把问题扔回给了他,倒也没推迟,他旗下有着拍卖公司,对这一类的东西说鉴定他可能不在行,但只要鉴定为真品了,估价的话,他还是在行的。“按照前段时间的拍卖记录来看,这幅画现在应该在二千万至二千五百万之间。”
1...1819202122...5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