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明征途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择日北飞
许国点了点头,对申时行认真的说道:“祖宗自有法度啊!”
回答了一句废话,但也符合了议题,让人抓不住丝毫把柄。
“祖宗成法不可废!”没等申时行发问,王家屏就开口道。
“祖法不可变啊!”王锡爵也不甘落后,紧跟着说道。
这下内阁成员除了首辅申时行外,全发表了看法,全是废话。
工部尚书杨兆摇了摇头,不知是对内阁的相互倾轧和推诿不瞒,还是对郑承宪的奏疏不瞒,抿了下嘴唇,最后坚定的说道:“不论内阁是何意见,如何拟票,这种不合祖制的奏疏,工部是坚决不会给予郑承宪的父亲修缮墓穴的!我回去就会给陛下上疏,坚决反对。”
沈鲤露出赞赏之色,也毫不犹豫的跟着说道:“我身为礼部尚书,这种明显越制的事情,肯定是坚决反对的!我回衙门后也会马上给陛下上疏反驳的。”
左都御史辛自修看了一眼许国,皱了下眉头说道:“祖宗法度不可变!”
沉默了片刻,似乎拿定了主意:“我也反对!”
“好!”申时行拍了一下条案,大声说道:“辛大人说得好!御史就应该弹劾不正之风、不拘之事!我与辛大人看法相同,坚决反对!”说完,还冲辛自修笑着点了下头。
许国微皱了下眉头,还是上当了!不但在这件事情上失去了先机,还让与自己关系不错的辛自修产生了看法。最过分的是,这申时行当着自己的面,拉拢辛自修,就算辛自修没有那意思,但自己与辛自修之间肯定产生了隔阂……好狡猾!
王家屏与王锡爵对视了一眼,两人不觉对申时行又惧怕了几分,真是好手段啊!看来今后要跟紧首辅的步伐才行。
“邹义,郑承宪跟父皇要恤典的事情是真的吗?”朱常洛看着出去打听消息回来的小太监邹义,笑着问道。
邹义虽然不知道大皇子为什么对于这件事情这么关心,但还是笑着说道:“殿下,奴婢已经打听清楚了,确有此事。”
朱常洛点了点头,笑着以稚嫩的口气道:“如果父皇答应了郑承宪的请求,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让外公给他父亲也讨个恤典?”
“啊!我的小祖宗,这万万使不得!这是只有皇后娘娘才能得到的恩典。那郑承宪只不过是仗着皇上对他们郑家恩宠有加,才这么狂妄大胆,殿下绝对不能学他。”邹义着实吓了一跳,赶紧苦口婆心的对朱常洛劝解,就怕年幼的大皇子乱来啊。
朱常洛嘴角翘了起来,一脸的笑意,他只是随口一说稍微试探一下罢了。自从他知道这件事情后就计划好了,打算用这件事情给那些清流言官们再烧把火、提个醒,这些正义的使者们也该大规模的行动了。
小打小闹犹如隔靴挠痒,他那高高在上的父皇是不会重视的。也许皇上现在满脑子里全是他那宠爱的郑贵妃和皇三子吧,也该让他正视自己的皇长子一次了,可不能让他坚定了立皇三子为储君的心思,要让他知道困难,有那种想法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错误!
另外,也可以利用接下来的计划对这个照顾了他三四年的小太监进行试探,前世的从政经验让他养成了凡事都须谨慎的性格,更何况是这个处处勾心斗角、一不小心就死无葬身之地的皇宫中。
他早就考虑清楚了,如果邹义是某些“有心人”派来的,那么对于接下来的计划,肯定会有人出面破坏或者告发。不过,这却难不倒他朱常洛,谁能相信,这样的计划是一个刚刚五岁的孩童谋划的?这明显是有人栽赃陷害嘛!只要正常一点的人都会这样认为。
“邹义,既然这种事违反祖制,而郑家又这么讨厌,我们就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好玩一点吧!”朱常洛一脸童真的看着邹义,认真的说道。
邹义心中一动:“殿下,您想怎么玩?”





大明征途 第九章 秘密谋划
第九章 秘密谋划()
在京城中一个普通的酒馆里,邹义要了一壶烧酒,点了一盘猪头肉,一碟茴香豆,细嚼慢咽的吃着,他在等人。
不过,此时即便是熟悉邹义的人,也不可能马上认出这个青圆领直裰、皂绦软巾垂带,一身读书人装扮的年轻后生会是那个跟在大皇子身边的小太监。
夹了一片猪头肉放在嘴里有滋有味的嚼着,虽然这酒馆的猪头肉只能算是平常,不过对于在景阳宫吃了三四年难以下咽的饭菜的邹义来说,这个已经算是美味了!当然,自从恭妃娘娘跟皇后拉近关系后,这段时间的生活与之前相比可谓是翻天覆地,不但饭菜恢复到了正常的水平,就连那两个要死不活的老太监也换成了两个年轻的小太监,替邹义分担了不少。
要不是景阳宫中三名太监和三名宫女的定额是皇上特意下旨消减的,现在肯定也是太监宫女一大群了。
嘴里嚼着猪头肉,邹义忍不住生出无限感慨,想不到小小年纪的大皇子居然这么聪慧,要不是朱常洛基本上是他照看着长这么大的,他也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左右,他真会怀疑这还是不是那个才刚满五岁的娃娃!思来想去,最后只能归于皇家血脉,再加上严酷的环境所迫,聪明些才算正常。
邹义忍不住嘴角翘了翘,大皇子这么聪慧是老天垂怜,恭妃娘娘失宠,这几年景阳宫中日子太过艰难,这种环境下大皇子过早懂事和聪明坚韧也在情理之中。只有聪明人才能在皇宫中处处勾心斗角的环境中活下去,也许聪慧过人的大皇子最终能够登上那个至高的宝座也说不定!看来自己得罪了那个该死的杂碎被发配到景阳宫未必不是好事,塞翁失马,自己如果有翻身的那一天,定叫那杂碎永无翻身之日。
“滋……”
喝了一口烧酒,邹义砸吧了一下嘴,心中异常的舒畅。他现在终于明白了苦尽甘来这句话的含义,虽然他目前跟大皇子的处境离“甘”还远得很,但他相信,只要全力为大皇子办事,就像喝这烧酒,先苦后醇!
不多时,酒馆中进来一个富家公子打扮的年轻人,刚进入酒馆便东张西望起来。邹义笑了,他等的人来了。
待年轻人看过来,邹义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
“这位公子,是你雇人给家父送的信吗?”年轻人来到桌边坐下,低声问道。
邹义抬头打量了一下,小酒馆中人不多,也没人注意这边,才用只有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开口道:“怎么,杂家稍微装束了一下,王公子就不认得杂家了?”
仔细打量了一下邹义,年轻人明显大吃一惊,接着脸上露出笑容:“啊!原来是邹……邹兄,真是失礼了、失礼了。”
年轻人还算机警,看到邹义这身打扮,到了嘴边的邹公公改成了邹兄。
“邹……兄,怎么这身装束?为什么不直接去府上?”年轻人疑惑的问道。
“事关重大,还是谨慎些好,不得不如此。”邹义轻声说道:“走吧,带我找个保险的地儿,让你父亲过来,杂家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记得,千万不要露了杂家的身份,特别是你府中的人,谁也保不准他们是否别人派来的细作,杂家泄露了身份事小,就怕连累了娘娘和殿下。”
看邹义说的严重,年轻人也重视起来,慎重的点了点头。
思考了一下,年轻人道:“隔三条街的柳子巷有处别院,那是我大哥前不久才买下的,正准备装饰一番,还没有住人,那里应该合意。”
“那好,走吧。”
在别院中没等多久,邹义便看到年轻人随同他的父亲王朝窭来了。
说起王朝窭,那也是曾经风光一时的人物,他也生了个好女儿——王恭妃。只是可惜,他仅仅只风光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虽然如今官至锦衣卫指挥佥事,正四品大员,但比起郑家来,受宠程度可谓是天壤之别。
冲王朝窭拱了拱手,邹义有些抱歉的说道:“老大人,实在是事关重大,杂家不得不小心行事,还请原谅则个。”
王朝窭赶紧抱拳回礼道:“邹公公客气了,王家还要感谢邹公公肯屈尊。”
“老大人也不用客气,杂家做这一切也都是为了殿下和娘娘。”
“邹公公,到底是何事,让你这样慎重?”王朝窭问道,他很好奇到底是什么事情让邹义如此谨慎。
邹义舔了舔嘴唇,说道:“老大人,这是件搞砸就会掉脑袋的大事,办好了殿下从此就会得到皇后娘娘的真心相助,也会得到大部分朝中大臣的鼎力支援,让殿下成为储君的可能会大大的增加!在杂家说之前,你还是先考虑一下吧。”
王朝窭微微皱了下眉头,邹义是服侍他女儿王恭妃的太监没错,但仅凭一句话就相信所谓掉脑袋的事情却也不太可能,他很清楚自己的女儿和大皇子目前的境遇,尤其是如今郑贵妃有了儿子明显会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刻,这让他更是寝食难安。
不过,心里虽然这样想,王朝窭嘴里却说道:“这种事情没有什么可考虑的!只要能让大皇子成为太子,就算是搭上整个王家,也是值了!只是,邹公公,事关重大,娘娘还有什么特别的交代吗?”
邹义看了王朝窭一眼,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他听出了对方的意思,王朝窭还是有点怀疑自己,当然,这种怀疑也在情理之中。
“嘿,都说知女莫若父,老大人果然了解娘娘。”邹义嘴里赞了一句,接着从袖筒中摸出一块烛龙型的羊脂白玉道:“老大人,这是杂家来时娘娘特意从大皇子殿下身上取下来的,专门交代杂家,说这是老大人在大皇子殿下降生时送的,想让杂家问一下老大人,这种玉佩是否还有另外一个,娘娘想要配对。”
玉佩配对是假,想要作为取信对方的物证是真,朱常洛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所以才把身上的这块出生时王朝窭送的玉佩交给邹义。
王朝窭双手恭敬的接过玉佩,观察了一下形状外观,然后仔细看了一下玉佩的左下角,那里雕刻着朱常洛的生辰八字。
待确认无误后,王朝窭抱歉的笑了笑,把玉佩交给邹义,嘴里说道:“既然娘娘吩咐,老臣定当尽力,有劳公公费心了,实在抱歉。”
邹义微笑着摆了摆手:“杂家愧不敢当,都是为娘娘办事。”
“海铭,你去门外守着,任何人不得接近这里。”王朝窭脸色一正,对身旁的那个年轻人吩咐道。
“是,父亲。”
“老大人,杂家就直说了。”待王海铭出去掩上房门后,邹义看着王朝窭满脸严肃的说道。
“娘娘吩咐,要老大人不论用什么手段,偷偷的张贴布告也好、找人街头巷尾散播流言也好、刊印册集投发也好,总之,要让京城里流传一个谣言,那就是皇上想要废掉如今的王皇后,册封郑贵妃为皇后,还准备册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证据就是皇上极为宠信郑氏,四年间就成为了皇贵妃;还有给郑贵妃的死去多年的祖父恤典,可以传言这是皇上想要立郑贵妃为后的前奏;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传出如今的科道言官们都阿附郑贵妃权势,不敢拨乱扶正……当然,可以把许多事情都夸大了处理,无中生有也行,要知道真真假假才能真假难辨。”
邹义没敢告诉王朝窭这些都是大皇子吩咐做的,朱常洛也特意嘱咐,要邹义以王恭妃的名义吩咐王家。
朱常洛想把邹义培养成心腹,很多事情都要通过他去做,让他一人知道自己与众不同是迫不得已,别人就不必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还是懂得的,至少在拥有绝对的实力之前尽量还是要低调一点为好。其实就算说了,别人也未必肯信,何必多生事端。
王朝窭愣了一下,随后感到一阵心酸。他没有想到,自己那个原本心地善良的女儿现在也学会了这些阴损的招数,为了保护大皇子已经是无所不用之极,可见女儿这几年在宫中过的是如何不如意,大皇子也许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也该王家尽自己的一份力了!
咬了咬牙,王朝窭满脸严肃的冲邹义深深的鞠了一躬:“还请邹公公多多费心,娘娘和大皇子那里的安全,如今全指望邹公公了!”
邹义赶紧扶住王朝窭:“老大人折杀杂家了,保护殿下和娘娘是杂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大人放心,只要杂家还有一口气在,就算拼了这幅身家性命,也会保得殿下和娘娘的周全。”
“多谢邹公公!请公公回复娘娘,这件事老臣就算是搭上性命,也一定会妥善完成!”




大明征途 第十章 首辅难当
第十章 首辅难当()
“混蛋!这群匹夫,难道他们非要跟朕作对不成?”万历皇帝把手中的奏疏狠狠的摔在龙案上,随手接过旁边小太监端着的乌参茶。
“嘶!”
“啪!”
翔龙青瓷茶杯粉身碎骨!
“狗才!想烫死朕吗?”整个文华殿里全是万历皇帝的咆哮声。
左右伺候的小太监吓得亡魂大冒,一个个赶紧跪在地上,嘴里不住的讨饶:“皇上恕罪、皇上息怒……”
朱翊钧没有理会几个讨饶的小太监,而是冲着门外的大汉将军吼道:“来人!把这狗才拖下去,杖五十!”
等大汉将军把那个一脸恐惧却也带着劫后余生神情的小太监拖走后,余怒未消的万历皇帝再次嚷道:“速去内阁把申时行给朕传来!”
“元辅,恭妃娘娘所生皇元子,已足五岁,于社稷有功,却位居郑贵妃之下,已是于礼不合;而今郑贵妃刚出皇三子,陛下便再行册迁,以伦理论则不顺,扣之于人心则不安,流传于天下则其名不正!元辅身为中枢,当朝首辅,有匡扶社稷之责,定要谏言斧正,以达上听啊!”户部给事中姜应麟面对着内阁首辅申时行,慷慨陈词,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沈璟冲申时行拱了下手,开口道:“泰符兄所言甚是,元辅,看陛下的意思,大有立幼之意,若果如此,祖宗法度何在?定会叫后世之人耻笑我等当朝之臣啊!”
“是啊,元辅,正名定分才能让天下人安心,才能让社稷安稳啊!”河南道御史杨绍程接口道。
“元辅……”
“诸位、诸位!”申时行赶忙双手下压,止住了还有发言的几个大臣,苦笑着说道:“诸位的心思我都明白,我想诸位也都知道我早前上的《请册立东宫以重国本》疏,请求陛下册立皇长子。请诸位放心,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说服陛下,早立东宫,以正国本!诸位先请回部衙办事,莫要怠了政务……”
费劲口舌,好容易才将这帮热血的官员送出了内阁,申时行不由得长叹口气。幸好自己有先见之明,早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及早上疏,请求册立皇长子。不然,自己今后肯定就被动了,难掩众人诋毁之口。
想到这帮清流和言官,申时行就头疼起来,这些自视以维护正统为己任的人,热衷名声且顽固不化,只要被他们逮着理由,那是前赴后继,坚持己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很是烦人。
申时行不由得想起提拔自己进入内阁的张居正来,也许只有张居正的手段,才能让这帮清流和言官分化开来吧?但即便是张居正,也没能让他们偃旗息鼓,稍微露出了破绽,弹劾他的人还是络络不绝。
也许……也许只有嘉靖皇爷的手段才会让这帮人安静下来吧?啧,就在朝堂外当场杖责几百大臣,入眼全是被扒光裤子白花花的屁股,伴随着霹雳巴拉的廷杖声和惨叫声,那可是前所未有、闻所未闻的大手笔!可真是……真是斯文丢尽啊!
有点走神的申时行赶紧将这个可怕的想法从脑中驱逐出去,当今皇上圣明,想来绝对不会学世宗陛下,让读书人脸面扫地的!何况,即使是嘉靖皇爷,那些不怕死的清流言官们,还不是出了一个又一个……
这时,一阵喧哗声传来,申时行顿时冷汗直流,好不容易打发走一批,难道又来了一批?还是这些人知道了郑承宪上疏求“恤典”的事,再次来找自己闹腾?他现在想告假“养病”的心都有了。
“谢天谢地!”看到来人是皇上跟前的随侍太监许福,申时行松了口气,忙挤出笑脸开口道:“许公公来了,是不是皇上有什么吩咐?”
许福赶紧施了一礼,有些着急的说道:“老先生,万岁爷在文华殿宣您快些过去,您交代一下手中的活计,跟杂家赶紧走吧。”
快速扫视了一眼这间内阁的文书室,这小太监压低声音神秘的说道:“老先生,皇爷正在发火呢!”
申时行看自己的公房内有些办事人员,不好追问原因,便匆匆整理了一下衣服,吩咐了几个主事几句,便跟随着小太监许福向文华殿而去。
等出了内阁,到了文华门附近,申时行低声问道:“许公公,皇上这么急召见我,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情?”
许福虽然是皇上跟前的随侍太监,但品级很低,对于申时行这样皇帝倚重的心腹大臣不敢有所怠慢,悄悄看了一下附近,才回答道:“不瞒老先生,今天可把杂家给吓死了,杂家还从来没见过万岁爷发那么大的脾气。还有那张卓行也是倒霉,本来平时非常适合万岁爷口味的乌参茶,万岁爷非说太烫,摔了杯子不说,还把那张卓行杖了五十,去了半条命。幸好今天不是杂家伺候万岁爷茶水……呃!坏了,张卓行不在,那活儿可是要轮到杂家了!这可怎个办……”
申时行皱了下眉头,虽然心中早有猜测,但还是咳嗽了一声,打断了还在那神神叨叨、喋喋不休的许福:“许公公,万岁爷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
“呃!这个杂家可不敢妄议,万岁爷只是阅着阅着奏疏,突然大骂了几句,就发起火来。”许福悄声说道。
申时行点了点头,他现在心中有数了,看来皇上是被那些请求册立太子的事情给烦着了。心中不由得一叹,按照日程计算,内阁拟票和沈鲤等人反对郑承宪恤典的奏疏应该刚到司礼监,皇上至少也要到明天或者后天才能看到,那恐怕又得让皇上发一次火吧。
来到文华殿,申时行稽首跪拜施礼后,嘴里说道:“不知陛下急招臣来,有何吩咐?”
“申时行,你可知罪?”龙案后的朱翊钧并没有让申时行平身,而是突然责问道。
申时行跪着拱了下手:“臣惶恐,不知陛下所指。”
“你惶恐?那朕来告诉你,这本奏疏你可认得?”朱翊钧拿起龙案上的那本奏疏,掷到申时行的面前。
申时行捡起来看了一眼,然后无辜的说道:“这本《请册立东宫以重国本》疏正是微臣所上,难道陛下同意了,要发往内阁拟票吗?皇上英明,早立国本,社稷之福!臣回去后就会同内阁拟票,通知礼部准备相关事宜!”
“你……”朱翊钧指着申时行,有心发火,但又不知从何说起,何况对方又是内阁首辅,弘股之臣,最后只好甩了一下袖子,大声说道:“朕何时说过要立储了?朕不是有过诏谕,元子羸弱,暂不立储吗?”
“那皇上把这奏疏给臣是何意?臣是内阁首辅,凡是皇上发往臣的奏疏,都是要臣拟票的啊!”申时行垂着头,手捧着奏疏,装糊涂道。
朱翊钧对于申时行的辩解有些哭笑不得,却也降了些许火气。他走下御座,来到申时行跟前,一把抢过申时行手中的奏疏,哼了一声,然后重新走回了御座。
“好你个申时行,学会跟朕胡搅蛮缠了,朕都险些被你气糊涂了!朕问你,既然这奏疏是你所上,那你可知罪?”朱翊钧坐下来后,旧话重提。
“臣惶恐……”
“行了,你不用狡辩!”朱翊钧毫不客气的打断了申时行,问道:“朕问你,为何你的奏疏上了之后,其他人就跟在后面接二连三的上了几十本?并且全是反对朕册封郑氏和要求朕册立东宫的!好似朕不册立东宫,不册封王氏,朕就是无道昏君一样!”
“臣惶恐!”
“你……”朱翊钧火气再冒,指着申时行的鼻子说道:“你除了这一句,还会说其他的吗?”
“臣惶恐!”
“你……好、好、好!”朱翊钧努力平息一下火气,伸手接过旁边太监许福手中端着的茶杯,揭开杯盖喝了一口。
“噗!”
“皇上饶命!皇上饶命……”许福吓得魂不附体,扑在地上战战兢兢的说道:“这……这茶,已经……已经不烫了……”
“狗才,怎么做事的?太凉了,给朕重换一杯。”
“是、是!奴婢这就去、这就去!”许福偷偷拭了一下额头,哆哆嗦嗦的站了起来,是哪个……说在皇上身边就是红人啊?爷们抽他俩大嘴巴子!伴君如伴虎,古人诚不欺杂家啊!
“申时行,你说,这些人是不是你唆使他们给朕上的奏疏?”朱翊钧的目光再次注意到申时行身上来,厉声问道。




大明征途 第十一章 谁比谁聪明
第十一章 谁比谁聪明()
申时行并没有因为朱翊钧的责问而乱了方寸,而是拱了下手,不慌不忙的说道:“皇上明鉴,这些奏疏全是通过通政司汇总上来的,而臣的是亲自递上来的,怎么可能是臣唆使他们的?臣惶恐!”
“啪!”
朱翊钧重重的拍了下龙案,异常气愤:“申时行,你这是什么道理?难道奏折的上呈途径不同,就能证明他们不是受了你的唆使?”
“皇上明鉴,可以去通政司查一下这些奏疏递往那里的时间。通政司汇总各种上行文书送左顺门,内廷文书房还要在这里收检登录,这就要耽误不少时间;而臣的奏疏虽然看似上的最早,但臣可以直达上听,这就省去不少时间,实则那些奏疏很多都比臣上递的要早。”
朱翊钧表情有所松动,算是接受了申时行的辩解,但天子的尊严让他兀自强辩道:“谁又知他们的上疏是否乃是受到了你的唆使。”
申时行此时唯有苦笑,但也知皇帝这是承认了自己的解释,不过皇上毕竟年轻气盛,又好脸面,当然不会在臣子面前丢份,所以才有此说。
123456...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