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王茂如认为龙组的人的暗杀巴布扎布虽然得手,但是里面存在太多幸运,首先就是情报准备的不足。所以在王茂如心中一个强有力的情报部门需要立即建立,他选中了心狠手辣的罗浩,罗浩下令屠杀战俘并且成功地掩盖了杀俘的行为,也让王茂如觉得这是个人才,至少是个毒才。
如今这王茂如手下军阀八大处,各有部门,分别是副官处,高参处,总务处,财务处,军法处,监察处,译电处,军械处,这与后来的军委部门比起来简直简陋太多,显得极为落后。
在宣布解散两万“仪仗兵”之后,王茂如以呼伦贝尔护军使的名义,宣布第十七混成旅司令部增加四处。整个司令部分为十二大处,八大处中译电处变为情报处,新增加的处分别是军训处,安置处,卫生处,宣传处,将原副官处宣传课升级为宣传处单独办公。
随后,王茂如任命浦继为宣传处长,副官处副官长魏东龄为军训处长,安置处长牛德禄,至于卫生处长暂时空缺,任元星卸任兼职译电处长。
情报处处长位置由罗浩担任,罗浩由营长升任为情报处处长,手下成立八个课室,电报课,行动课,情报课,分析课,培训课,财务课,后勤课。满心抱怨的罗浩还以为从部队调到一个清水衙门,从此以后就清闲下来了,给秀帅(王茂如字秀盛,因此称为秀帅)发发电报,接接电报,但是骤然间见到原来情报处居然有这么大的骨架,而且还有自己单独财务结算,这才重视起来。他倒是有困难找领导,这情报处骨架虽然大,但是没有肉,只能从原部队抽调人手,气得李德林大骂这小子白眼狼,狠着劲的从老部队挖人。索性王茂如也没有给他太多困难要求,并且将高二的中国龙组介绍给他,这是行动课的课长,罗浩这才有了感觉。
安排司令部十二大处林林总总的时候,那日本美*女河田智雅每日都会在晚饭过后拜访王茂如,都是拿着《大国崛起》系列,这让玉琢和玉蝉万分紧张。
两个夫人施展手段,一旦那河田智雅来的时候,两人不是端茶,就是送水,要么就是过来嘘寒问暖,弄得王茂如很是尴尬。当然,王茂如也察觉到了河田智雅的一些想法,她好像不只是对自己有崇拜的感觉,莫非……想到这,王茂如反倒是轻松了,这种事情最是好办,她是日本人,当中日发生冲突之后怎么办?自己若真是让她做自己的小老婆,将来中日战争,国人又该将自己置于何处啊。任元星见王茂如心事重重,便说大帅,其实让这个日本女人来,下面兄弟已经议论纷纷,说大帅是不是要投靠日本人。王茂如心中一惊,暗道自己是不是最近享受这种被崇拜的感觉了?一定是的,每当河田智雅用她明眸善睐的大眼盯着自己的时候,总让自己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似乎自己的一切都是圣旨一般。
日本女人啊,的确可怕得紧。
晚上回到家,见乔三棒欲言又止,王茂如问:“怎么?”乔三棒哭丧着脸道:“大帅,我求求你了,别让我在家做护卫了,让我跟你身边吧。”
王茂如道:“你不是爱给夫人通风报信吗不跳字。
乔三棒道:“我再也不干了,大帅,再也不敢了。”
“怎么了?”
“里面冷嘲热讽的,俺这心眼少啊,老是被夫人们指唤来指唤去的,今儿个来来回回指唤我八次了。”乔三棒道。
王茂如心生一个想法,让乔三棒附耳过来,说:“咱俩换一下衣服,等一下夫人再叫的时候,我替你进去。”
乔三棒吓了一跳,道:“我咋敢穿大帅你的衣裳,不敢,不敢。”
“那你他娘的就光腚子。”王茂如骂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第一百八十四章 袁克定忽悠老子
??费章节(12点)
此时的北京群情激动义愤填膺,诸多学生工人罢工罢课,商人罢市,袁世凯遇到了**烦。这麻烦的前因后果,就是袁世凯为了称帝,不顾自身影响引起的。
话说前年三月份的时候,即1913年民国二年,宋教仁被刺杀,全国震惊,很多证据直接标明是袁世凯北方政府。在全国人都希望通过正常宪法立案的宣判此案,甚至袁世凯也希望用法律洗清自己清白的时候,孙文孙中山冒然地将法律扔到一边,宣称北伐。
孙中山的二次**却是起了至法律于不顾的先例,国民党内部很多人都反对孙中山践踏宪法。但是一小部分激进分子跟随孙中山起兵反对袁世凯,国民党团结起来都不一定打得过袁世凯,更何况一个内部都不团结的国民党。袁世凯很快打败了孙中山的二次**,导致孙中山逃往日本。然后袁世凯强迫国会提前大选,因为国会议员们不鸟他,便自己弄出一个公民团,把国会议员关起来公选。
议员们多数都是经宋教仁改良之后的同盟会——国民党党员,宋案还悬在那没有侦破呢,自然在第一轮没有通过袁世凯当总统。
于是袁世凯别出心裁地开始第二轮投票,第二轮议员们还是没选袁世凯。这回袁世凯可不干了,进行第三轮投票。因为从早选到晚,议员们已经一天没吃没喝了,然后他说第三轮投票不成还有第四轮第五轮。
国会议员一看,好家伙熬死我们啊,通不过袁世凯当总统,指不定要选多少轮呢,就选他吧,选完之后终于能回家吃了一顿晚饭。
袁世凯轻松地成为了正式中华民国大总统,可能是他觉得总统之位得到太过轻松,他也被称为中国的华盛顿,既然华盛顿能当,那自己也能当拿破仑啊,于是在众多手下的鼓吹之下,袁世凯做起了皇帝梦,当时王茂如也是其中之一,为了加官进爵,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第二年,1914年,也就是民国三年,欧洲爆发欧战,外国势力除了日本,都无暇顾及中国,这让在中国执掌大权的袁世凯觉得,只要搞定日本,那中国就是他的盘中餐,他效仿拿破仑成为皇帝的美梦一定会实现。
于是,在袁世凯做皇帝梦的时候,日本趁机提供大量帮助,并且约束国民党,告诫孙中山不允许他**。日本人难道真的这么好心帮助袁世凯?当然没有,日本人已经调查好袁世凯手下的心思,知道他们绝不会同意袁世凯称帝,正好让袁世凯上去,让这个中国的华盛顿臭名远扬,这样才能让他手下争权夺利推翻,让中国重新成为乱世格局。
孙中山这个人,一生都在屡战屡败,在危难之中得到过日本的帮助,日本人起初找孙中山资助他继续发动**。但他对日本也心生警惕,这时候没有听了日本人的话不找袁世凯的茬。或者说,孙中山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找袁世凯的茬,袁世凯因为自己想要当皇帝想疯了,都已经闹的自己内部开始分裂了。
袁世凯手下大将段祺瑞在南京盘踞,冯国璋盘踞在中原,只有个二傻子曹锟在袁世凯身边,本来哭着喊着永远效忠袁世凯的。
可是袁世凯要当皇帝,这让有可能在袁世凯百年之后继承大总统之位的曹锟傻眼了,自己当孙子,不就是为了将来有当爷爷的一天吗?没想,袁大总统你让我当你的孙子也就罢了,怎么还想让我当你儿子,孙子的孙子?于是,袁世凯手下所有的大将,除了别有用心者,估计也没几个支持他当皇帝。
而辫帅张勋虽然在后世评价不高,但为人出身穷苦,受清政府资助,进了军校,当了官长。可以说清朝政府让他从一个要饭的孩童成长为封疆大吏,而这个人知恩图报,死忠于清帝。辛亥**之后,天下大势不得不使得清帝退位,应允了保留帝号等诸多条件后,清帝退位。张勋自觉袁世凯善待清室,随即投靠袁世凯。而袁世凯准备称帝,却让张勋暴跳如雷,称绝不承认。
既然舆论不支持他当皇帝,但是,后世有句话叫做有苦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袁世凯没有舆论支持,那下面就有人帮他创造舆论。
制造舆论的有几伙儿人,一是杨度,为了让袁世凯登基称帝,自己做宰相,写了一本《君宪救国论》,这本书写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为什么需要皇帝,二是为什么这个皇帝是袁世凯。大总统读罢,幡然大悟,原来我是如此重要,原来国家如此需要我而当他下定决心称帝的时候,又顾及到日本人的态度,于是经常关注日本的《顺天时报》来揣摩日本人态度。
太子袁克定,利用这个他父亲这个习惯,捏造了舆论,说起来这个方法还是王茂如酒后向袁克定“不意间”透露提出来的。
袁克定知道袁世凯喜欢读两份报纸,一份是日本人的《顺天时报》,一份是《东周刊》,不过《东周刊》在王茂如的建议中只专注报道花边新闻和小道消息,不做政治评价。这也是《东周刊》成为全国最大报纸的原因,因为他不涉及到党派攻伐,在《东周刊》上除了小道消息和娱乐新闻,真找不到什么理论什么主义的。所以袁世凯获取外界政治信息,绝大多数都是从《顺天时报》上获取的。
袁克定于是伪造了一份《顺天时报》,在上大肆造势,宣称各国都支持袁世凯成为中国的神,而袁世凯本人看报纸居然只看这一份报纸,看了一些日子之后,自己把自己催眠了,觉得袁家就是当皇帝的材料,自己当皇帝,那么儿子袁克定就当太子爷了,于是开始一门心思的准备当皇帝。但是他也知道,当皇帝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尤其是南方国民党和北方的几个已经形成小军阀的手下们。
民国的事儿,大多数都是外国势力的博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谁当领导,谁当头,都是外国人说了算的。早年袁世凯发迹,就是靠住了英国人这棵大树,而现在欧战爆发,英国法国德国俄国奥匈帝国打成一团,那么在中国,能够干涉的只有一家,就是日本了。
不过日本人一向是支持孙中山的,孙中山在中国的作用没了,那就踢开他,于是找到了袁世凯。为了讨好日本人,孙中山也签下一些卖国的条款,这种情况在这个时代几乎每个军阀势力都会做。不过要是日本人支持自己,而不去支持国民党,那么这事儿就差不了。
由于将山东划归到了自己范围内,日本人的野心更加的大了,他们精心准备的二十一条政策,准备更加前面地从中国得到利益。而陈兵山东,一面以武力威胁袁世凯,一面以支持袁世凯当中国皇帝为诱饵,诱骗袁世凯签署。
面对是否称帝,北洋军阀迅速分为两派,一派以杨度为首的文人集团极力支持袁世凯称帝,袁克定上蹿下跳,联络各地驻军,支持袁世凯称帝,只是在东北便有二十六师师长吉林都督孟恩远,二十七师师长张作霖,二十八师师长冯德麟,黑龙江都督朱庆澜,黑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许兰洲,第十七混成旅旅长呼伦贝尔护军使王茂如等人。而反对袁世凯称帝的以陆军部长段祺瑞等实力派军阀为主,曹锟,冯国璋等纷纷表示对袁世凯称帝的不满,而长江巡阅使张勋也暗中对袁世凯称帝表达了不悦。
民党难得的跟各省军阀有了一致性,对称帝一事大加鞭挞。
王茂如知道自己现在头上刻着袁派二字,不管别人怎么办他肯定支持袁世凯称帝,但也仅仅是口头上支持而已。他手下军官议论纷纷,王茂如立即召开全体军官会议,要求,军人以服从为天职,如果你们想参政立即站出来,我送你们去北京做官。但是,记住了,我们来呼伦贝尔吃这么大苦头,冒这么大危险的责任是什么,并不是让你们议论政治的。此时就显示出了王茂如一直以来让浦继宣传造神计划的威力了,尽管有些军官有异议,却不能发动一兵一卒,因为所有士兵都认为,自己活是大帅的人,死是大帅的鬼。同时,在军营中有些异动的军官也被调离到大兴安岭盖天久处,去那深山老林去练兵去了,那里是个好地方,与世隔绝,想得到外面消息都不可能。
俄国人大军离开呼伦贝尔之后,王茂如也加紧了地方和部队的建设。当然,建设的投入全是王茂如自己花钱,这钱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饶是拥有巨资的他也受不了啊。建设是不能节流的,那就开源吧,他找到赵佳诚,问他还有没有什么地方开源的?
赵佳诚阴森森的一笑,说:“其实,有个方法最好,只是不知道大帅敢不敢做?这东西弄好了黄金万两,可是让人知道的话名声可就遗臭万年了。”
“是种大烟吧?”王茂如好笑道,这也不是什么秘密,用得着这样吗,“我已经下令浦纳负责秘密种植了,他在额尔克纳左右旗种了一万多亩,但是这钱要到年底才能见效收到。”浦纳对马六舟只试种五百亩的主意很不屑,五百亩,那顶什么用啊?要种就种大的,反正这里地大,又都是地方,可劲种植。浦纳告诉所有种大烟的农场工人,等到大烟收成好了,卖了钱,一人一百块大洋辛苦钱,顿时,这工人干活充满了热情。(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第一百八十五章 王茂如的资产有多少
??费章节(12点)
赵佳诚惊讶了一下,咱大帅果真不是死心眼啊,还以为他写了《大国崛起》这样正气凌然的人一定是对这鸦片深恶痛绝,口里准备许多相劝的话,倒是用不上了。赵佳诚笑了,说:“大帅没有死心眼就好。其实,大帅,咱还有个方法赚钱,你没有去想。”他掏出怀中的一张美元,道:“种大烟赚钱算什么?最赚钱的,就是自己印钱花。”
一语惊醒梦中人,穿越客王茂如居然忘记最赚钱的不是什么公司,不是什么垄断生产,而是银行,印钞票的银行才是最赚钱的。钱代表的是什么?它只是一个符号,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和生产力,控制了货币发行,即控制了整个国家的财富。王茂如一拍巴掌,道:“老赵,你大爷的,我说你不当我的军政府财政署长,你这能耐大着呢。但是这个银行行长,你一定要当。”
赵佳诚点头说行,银行行长可以当的。于是两人商量决定银行的名称,要大气,一定要有气势有气魄,赵佳诚说不如叫世界银行,王茂如瞪了他一眼说就算要有气魄也不必这么大,想了十几分钟,决定用华夏民族银行命名,简称华夏银行。何为华夏?华夏是指最古老的汉族祖先,与当今的汉族含义不一样,华夏族的由来是炎黄二帝合并之后,以龙与凤为图腾,历经夏商周一千八百年的融合,逐渐形成的亚洲黄色人种主体。不管是满清入关,还是朝鲜半岛,或者是古代鲜卑,西夏王朝,蒙古胡人,都自称始于华夏。汉族自然是华夏民族的主体。王茂如取此含义,是取自华夏大融合之意。
自然,这华夏银行只能在自己的地盘发行货币,也就是说王茂如打多大的地盘,便把货币推行到那里,如今么,只有小小一处二十五万人口的呼伦贝尔而已。袁世凯两年之前就在全国规定统一货币,以一元钱的袁大头来取代流行于中国国内混乱的银元制度,然而在偏远地区收效甚微,黑龙江省督军朱庆澜曾经督造过,但却因为缺少银两而停办。
王茂如立即向朱庆澜请求将督造银元的模子工人以及材料运送到呼伦贝尔,由他继续督造袁大头。华夏银行督造的袁大头同样是严格按照政府规定的银九铜一,正面袁世凯头像,背面嘉禾“壹元”图案,此外在正面上方铸字“中华民国四年华夏银行造”字样。拿下黑龙江省袁大洋督造权并不是目的,造袁大洋这也不赚多少钱,但是一元以下的零钱,才是赚钱的地方。
华夏银行制造了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和一分六种零钱硬币,此外,与零钱硬币同时发行的还有五角到一分的纸币。因为一个大洋大致对应一千文铜钱,华夏民族银行还发行一文的小纸币,对应一文钱铜钱,而收回的铜钱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制成铜锭将来好熔铸成为子弹壳。
别看零钱与纸币面额小,可是五块大洋的价值却是如今北京城一家五口一个月的伙食费。
至于纸币的名称,被王茂如无耻地抄袭称之为人民币,人民币色调为红色,辅以其他颜色。中国人喜欢红色,红色象征着财富与喜庆。纸币的大小与后世类似,八种货币正面左面是四种文字标明的金额,分别是阿拉伯数字,汉语,满语和蒙语,右侧则是袁世凯大总统,货币的的背面是统一的万马奔腾奔驰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两面都用汉子注明华夏民族银行字样,除此之外还有货币代码和防伪水印。但是印钞机得进口,现在印钞机最好的就是美国产,印版也需要向美国定制。对于发行货币,王茂如很是积极,他又跑到了齐齐哈尔的督军府,向黑龙江省督军朱庆澜亲推荐人民币的使用。
没想到没怎么劝说,朱庆澜立即拍板同意。原来朱庆澜早就想对货币进行改革,如今黑龙江省货币机制混乱,俄人金卢布贬值严重,却骗取中国人商品,日本人也跟着兴风作浪,白银流失也十分严重。
他久欲对货币进行改革,已经筹措二百万大洋,准备建立黑龙江省银行。听到王茂如的想法之后,正合了他的意,要是掌握了黑省的经济,哪还有许兰洲的兴风作浪。
于是大小两狐狸勾搭成奸,由黑龙江督军朱庆澜和呼伦贝尔护军使王茂如共同发起的,保护黑省民众财产,支持本土银行计划开始了,并且推广袁大洋的活动,从呼伦贝尔最先开始。
由华夏民族银行垄断货币黑龙江省货币发行权,黑龙江省政府出资两百万大洋占股份百分之十,王茂如出资两千万大洋占百分之八十,另外向社会公开集资百分之十的股份,邀请东北各财阀建设华夏民族族银行。但是应者寥寥,看热闹的多而实际入股支持的人,最后社会仅仅集资五十万大洋,只占股份的百分之二。而且这百分之二还多是有政府背景的商人富户认购的,多半出自朱庆澜的门下。
制定好之后,朱庆澜和王茂如向袁世凯报告,为了统一黑龙江省金融,安定民心,使民众安居乐业,防止外国人利用外国货币愚昧龙江百姓,而推广袁大洋,统一货币。他们特指俄国人,因为俄国参加欧战,导致俄国金卢布严重贬值,俄国商人趁机用贬值的金卢布购买不明白货币交易的中国商人购买商品,欺诈国人。华夏民族银行负责在黑龙江省内对外发行货币两种,分别是硬币与纸币,首先发行的是硬币,当民众习惯之后,再度发行纸币取代小额交易。
然而此举却遭到许兰洲暗中拦阻,他本人也极力反对华夏民族银行的垄断,因为黑龙江已经有了隶属于北洋政府的中国交通银行,俄国远东银行和日本关东银行株式会社,不需要另一个银行来“伤饬民众”。同时,许兰洲也知道这华夏民族银行就是王茂如和朱庆澜的钱袋子,他们握住了钱袋子,自然更好地要夺取黑龙江省的军政大权。
与他撕破脸的黑龙江省督军朱庆澜立即发布消息,政府准备出台政策,黑省白银不得外流,使用新版袁大洋交易,取缔混乱的货币市场。两人再度联名向袁世凯说明,如今江省中俄国用贬值金卢布套取愚昧中国百姓手中的财富,而银行知道国际汇率,首先不会让民众吃亏。为了保护黑省民众的钱,黑龙江省全体百姓特地向皇帝陛下请求,在黑龙江重整货币体系取代卢布日元大洋白银实物等混**易。
袁世凯本来就希望全国都使用袁大头交易,便同意了朱庆澜和王茂如的请求,让许兰洲憋了一口气。如今全国银元制度改革,然而负责督办的交通银行力有不逮,除了交通银行督造之外,北洋政府在民国三年的时候放权给地方督造,但必须严格按照要求,不得掺假不得劣质,黑龙江货币发行权,交给黑龙江省华夏民族银行。
为了配合袁大洋的推广,黑龙江省督军朱庆澜让所有官员负责向民众宣传,并且颁布规定,黑龙江省所有民众必须在华夏民族银行兑换银元,为期两年,两年之后,使用白银以及其他货币交易属于违法行为。两年内兑换免费,但是两年之后到华夏民族银行兑换袁大洋,要缴纳百分之三十的手续费。所有交易只允许使用硬币或者被称之为人民币的纸币,三年内,货币改革正式完成。
王茂如更狠,他在呼伦贝尔十一旗宣布严令,一年以内,所有地区必须使用银元和人民币,任何其他货币不得接受买卖交易,否则重罚没收。
美国政府很快向代表代表中国的黑龙江地方政府出售了货币印刷机,且为其制造了六款货币刻板,这套货币印刷机就花了十万美元,换成袁大洋将近五十万。
九月一日,华夏民族银行在齐齐哈尔正式宣告成立,华族银行银行注册本金是两千五百万大洋,以黑龙江所有金矿为抵押,向交通银行借款五百万大洋,组成注册资金达到三千万的北方最大银行。
当然,在这里交通银行名义上说投资五百万大洋,但在这里没有出一毛钱,他们哪有五百万大洋借给华夏民族银行,这只是打了一个名义上的借条就得到一百万大洋的实惠。,华族银行只是利用交通银行,给自己树立一个正统的形象。
王茂如则调集了自己在美国一般的流动资金,他完全不在意这次银行仗是否会失败,因为他输得起。如今他的资金由三部分组成,在美国的eat集团,下辖军火公司,机械研究公司,旅馆,零售,固定总资产经过三年的积累达到一千一百万美元,在国内拥有华兴集团,涉及了制造业和加工业,总资产达到两百万美元,除了固定投资,这些年他陆续花销了三百万美元,此时他在美国摩根银行中还有三千九百万美元的存款。可以说,王茂如的钱,足够他发动一场小型战争了。此次筹办银行,他只是动用了五百万美元的存款而已,就算失败了也无所谓,当然,他不认为在一战的大环境中,除了欧洲全世界都在赚钱的时候自己反而赚不到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