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外蒙边军喀尔喀人才二十几个,贾刚的骑兵营有四百多人,四百多骑兵冲锋的场面哪能是二十几人反抗得了的。喀尔喀人立即逃走,以多欺少向来是越打越欢,喀尔喀人以为跑回到外蒙就安全了,贾刚那是那么容易放弃的人,一直追到外蒙境内才全歼这伙儿喀尔喀人。手下忙说:“营座,咱们越境了。”
贾刚看看,道:“球讷咋不知道,你个瓜娃,把界碑拿这儿不就得了。”手下一看,都又超出二十公里,好吧,超就超吧,于是屁颠屁颠把界碑拉了过来,重新挖坑埋好,全营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宫小旗得知之后,吓得够呛,得,这事儿惹的,赶紧补救吧。贾刚哈拉哈拉的还在邀功,宫小旗骂道:“你他娘的,净给我惹球事”正在他想办法呢,没过几天得到消息,外蒙军队为了报复,杀死了放牧的两家巴尔虎人。
本地巴尔虎人不干了,于是找到宫小旗,得,宫小旗立即率领骑兵团找讨说法去,向来骑兵的对峙只需要几秒钟,因为之后都是冲锋。但是宫小旗没有,他直接把重机枪拉了过来,迫击炮也拉了过来,迫击炮瞄准界碑,只要外蒙军队一过界碑,迫击炮立即发射。而外蒙军队认为,这界碑是私自移动占去他们好大一片草场,自然进入界碑以内是在自己领地之中。没想到这一营的外蒙骑兵刚刚一进入界碑,先是遭到迫击炮的攻击,。后来冲锋的时候遭到重机枪的扫射,等更近了的时候,没等骑一团冲锋,巴尔虎勇士们拔出蒙古弯刀冲了过去。
这一仗打得很快,蒙军再次被赶跑了,得胜了的骑一团立即率兵返回,而巴尔虎人又把界碑向南移动了二十公里,作为获胜的战利品。
这宫小旗小聪明一动,效仿古人负荆请罪,光膀子弄点荆棘条在背上,没有血,又抹了一点敌人的血在身上。连夜骑马赶回来报告情况。
王茂如一听,气的给了宫小旗一脚,骂道:“你就不能动动脑子,怎么这么鲁莽?”
宫小旗苦着脸说:“我事儿我也……身不由己啊。大帅,您是不知道,当地人说,对面喀尔喀人经常仗着外蒙军队欺负巴尔虎人,侵占了咱们大片的土地。移动界碑的事儿是常有的事,这例子不是咱们开的,是对面的人开的。而且这次他们一个骑兵营过来,大家想想他们是为了干嘛?要是一个连过来,我肯定会去跟他们讲理。一个营的骑兵过来啊,大帅,一个营啊,他们肯定是要把咱们的巡逻队给灭了的啊。所以我只能被迫还击,唉,我真冤枉,真冤枉啊。”
“冤枉你大爷?你还有理了你。”王茂如气道。
“卑职效仿秀帅,绝不坐视国土沦丧啊。”宫小旗摆出一副正气凌然的样子说道。
王茂如听他这话更是生气,又给了他一脚,说道:“你大爷的,别我把抬出来替你挡,合着我错了?”
“不是,大人没错,都是属下的错。”宫小旗忙说,心里气死贾刚这个憨货。
“现在呼伦贝尔初定,中俄蒙三方协议刚刚签订,你这一惹祸不要,俄国人就有了借口派兵进入外蒙古,名为保护外蒙古,实则占领外蒙。你啊你,唉,这不是白白给俄国人借口吗?看着吧,明天俄国人就会发表照会,派兵进入外蒙去保护了。”王茂如气的坐在椅子上,一旁的祝永泉叹了口气,宫小旗傻眼了,这事儿闹得太大了,他虽然聪明,但也没想的那么多。祝永泉忙说:“大人,要不然咱们先告状?”
“嗯?”
“本来这事儿就是他们不对,擅自移动边界界碑,我觉得袁大总统肯定不允许这事儿发生。”祝永泉说道,“就说我部巡逻队发现之后,立即将界碑移到原位,但遭到对方捕杀。于是我边军出动击毙凶手,与外蒙边军发成冲突,冲锋途中我边军伤亡三百余人,对方伤亡未知。这样解释如何?”
王茂如叹了口气,道:“只能这样了,唉。”又问:“跟你打仗的是对方的边防军吧,他们的长官是不是跑了”
“没有,被抓了,不过咱们的牧民气不过,把他给杀了。”宫小旗说。
王茂如一拍脑袋,骂道:“妈了个巴子的,你连俘虏都杀了,你个猪脑子,有俘虏才有证据,现在死无对证了。”
宫小旗忙说:“大人,你处罚我吧,你处罚我吧。”
“罚你个屁,给我滚回去,等一下。”王茂如回头对副团长王有年说,“王团长,你带一个炮兵营去,现在最好不要有什么冲突。但是如果对方挑衅,务必歼灭,别给中**人丢人。”
“是。”王有年敬礼道。
王茂如又道:“还有就是,宫团长你把从外蒙军队缴获的枪支都发给巴尔虎人,不能放一个外蒙的敌人入境。”
“是。”宫小旗敬礼道。
王茂如回头说:“至清。”
“到。”参谋长祝永泉敬礼道。
“死了三百多人,这事儿闹得有点儿大,看来我差不多该去北京一趟解释一下。我南下北京之后,司令部这里就交给你了。”王茂如认真叮嘱道。
“是。”祝永泉问,“如是外蒙人派军队过来,又该如何?”
“在争议没有解决之前,对方的任何动作都是攻击,就地还击。”王茂如冷冷地说,然而态度又一转,说:“但是保持克制,不要主动惹事,《恰克图协议》正在签订期间,如果没有必要,不要惹事,一旦惹事,就要务必全歼。另外命令独立四团进入战争警备状态,警惕许兰洲捣乱,并向黑龙江各地驻军处派出密探时刻监测,如果他们有大动作,可以放弃扎兰屯返回博客图固守。”
“是”祝永泉敬礼道,又苦劝道:“秀帅,你……需要去北京吗?上面还没有做出指示如何办吧?”
“不去不行啊,我又必须走的理由。宫小旗这个王八蛋,就知道给我惹祸。”王茂如骂道,对副官魏东龄道:“树藩,安排一下,晚上叫军官开个会。”魏东龄说了声是,便去安排。吃过晚饭之后,在王茂如的大帅府里,驻防呼伦城主要军官全部到齐。魏东龄坐在角落里也不说话,静静地看着所有人,做着会议记录。他是刚刚加入这个团体,虽然这些人都认识了,但冒然接替任元星担任副官长,却是惹得许多人的嫉妒,也因此魏东龄格外低调。
祝永泉主持说过之后,赵增福站起来说道:“大帅,您没必要去北京一趟,就算你不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王茂如哈哈大笑,道:“你们真以为我仅仅是去解决这次冲突?你们错了,我去有四个目的,第一是解决冲突,第二个原因是给大总统祝贺去,第三个原因是大公子婚礼在即,我得去随礼嘛。最后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咱们的补给不足,我需要去购买军械军火。我在美国购买了一些军火补给,这次数量比较大我得亲自带回来。郭布罗?龙庆”
“到”龙庆站起来。
“这次你的骑兵二团,司令部辎重营,近卫队,骑兵卫队与我一起南下。”王茂如命令道。
“是。”骑兵二团团长龙庆,辎重营长熊炳涛,近卫队长云锁住,骑兵卫队长商建威同时答道。
边境冲突一事,上报给北京之后,果真得到训斥,严令第十七混成旅保持克制,不得与外蒙军队产生冲突,不主动惹事,不主动攻击,不主动挑衅。此事引得外蒙哲布尊丹巴活佛图可图的强烈不满,他立即调集大军,想呼伦贝尔移动,然而他所谓的大军……仅仅有三千人。王茂如立即将142团与骑兵一团炮兵团布防在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贝尔苏木,独立步兵三团在满洲里时刻准备南下支援,143团驻防巴尔虎左旗,参谋本部立即于呼伦贝尔征集预备役步兵,之前解散的两万“仪仗兵”便再一次被组织了起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第一百九十六章 轻描淡写化干戈
??费章节(12点)
外蒙古军队哪有什么士兵,一直到2012,外蒙古全国人口才仅仅两百七十万,而一个呼伦贝尔盟的人口就两百二十万……
俄国人随时观察第十七混成旅的举动,两万仪仗兵又一次震惊了俄国人,他们向哲布尊丹巴透露消息,中国人在呼盟极有可能布置了超过十万的军队,准备收复外蒙。外蒙王公听到消息吓了一跳,十万?此时整个外蒙古国的人口才70万人口,这还包括了住在外蒙的汉人和其他民族人口。虽然蒙古人可以全民皆兵,可是蒙古贵族们也意识到了,现代战争不单单是骑个马扬着战刀就可以的了,于是向呼伦贝尔的军队也得到命令不要挑衅,等待库伦代表去北京谈判结果。
内蒙外蒙军事对峙持续时间不长,中央甚至都没有等蒙古代表来京,便决定了平息这场冲突——袁世凯迫不及待准备登基了。
北京政府发来电令,要求王茂如整饬军队,不得与外蒙边军发生冲突,并向外蒙受损人员进行赔偿,界碑回到原位,不得擅自移动。王茂如表示同意,派宗教署长三喇嘛阿穆尔沁格勒图携带银元五千大洋和牛马羊各三十头前往车臣汗部喀尔喀中右旗扎萨克多尔济帕喇穆赔礼道歉,不过却拒绝移动界碑。为了重新勘定界碑,王茂如愿意再花五千大洋购买,多尔济帕喇穆看到土地也不多,便将那一片草场卖给了王茂如,重新勘定了界碑。
次日,王茂如拜访胜福,叮嘱大家齐心协力,胜福听到王茂如要去北京解释边境冲突一事,说:“既然大帅去北京,那今晚我请客,来我们敖包送别大帅。”王茂如说好,晚上一定去。对于蒙古王公,他初开始是打压,而后拉拢,就是所谓的一手大棒一手萝卜,软硬兼施,有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这才让他的位子稳定下来。蒙古王公追逐的也不过就是财富,地位,女人,草场。他为他们带来了财富,又给了他们地位,至于草场王茂如已经保证移民不得在有主之地开垦,保证了他们的利益。如今,各东蒙王公们也入股在华族银行,跟王茂如上了同一条战船,算是彻底把利益绑在了一起了,也因此两方化敌为友。
看来不管是什么时候,利益才是左右关系的最大保证。
王茂如以呼伦贝尔政府副都统名义下达商业流通交易减税令和明税令,对于偷税之辈予以严惩。并鼓励商人到此经商,发展实业,对于任何在本地区开矿办理实业的国人商人予以支持和保护。并公布招商项目,有煤矿,铁矿,森林,运输,粮食,肉类,野生干货,药材,水产等五十几个项目,华族银行为在呼伦贝尔投资者提供大量低息贷款,对一些实业项目甚至提供无息贷款,因此招揽了大批商人北上投资。
再加上呼盟此时的土地三年免田赋以及其他徭役,人口大增,人口大增使得本地更加繁荣,只是每个月人口流入就有五万以上。但是因为天气变冷,人口流入量慢慢变少了。
北京政府对边境冲突轻描淡写,外蒙起初还鼓动起来,之后因为王茂如的钱财,多尔济帕喇穆决定不再追究之后,因此库伦政府也便不再抗议,而俄国,此时因为欧战失败突然焦头烂耳起来,已经顾不到东方这点小摩擦了。
德国对俄国的四个月决战,让俄国人损失了170万士兵,俄国为了挽救战事,不得不再一次全国征集调令,并将东方的一半陆军调往西方,准备明年对德国展开反攻。为此俄国人反倒需要中国人的合作,向中国购买如棉被,军装,面粉等物资。王茂如手下的华兴罐头厂也接到了俄国人的订单,为俄国外阿穆尔军区(中**区)提供十万罐罐头。马晓水与之签订协议,但是要求必须用美元或黄金结算,欧洲因为战争导致欧洲各国货币贬值,马晓水可不会吃货币贬值的亏。
俄国人忙于战争,日本人则忙于推动战争,他们极力鼓动德国与俄国的战争,希望两国交战绞杀,从而两败俱伤。
而中国,正在忙着讨论称帝还是不称帝。
袁世凯的称帝在年初的是时候还没有那么明显,到了这时候他越来越迫切,而北洋老臣也纷纷离他而去。段祺瑞跑到天津闭门谢客,他的嫡系手下靳云鹏倒向两江巡阅使冯国璋,这靳云鹏是段祺瑞心腹,他倒向冯国璋,说明段祺瑞和冯国璋已经联手。恰在此时,有人前往段祺瑞府上刺杀段祺瑞,虽然失败了,但也惊得段祺瑞一身冷汗,于是段祺瑞更加闭门谢客,任何人都不接见了。
袁世凯为了防备段祺瑞冯国璋等人,命袁克定将模范团扩编为模范军,模范团本来就是军官培训班,只要扩兵即可成军。又借口换防,调陆军第四师、第十师驻兵上海,第五师一部驻军苏州,安武军倪嗣冲驻扎南京,同时催促关外各省签署支持帝制协议,并电令王茂如第十七混成旅,整军备战。随后,黑龙江督军毕桂芳在北京发表东四省(黑龙江、吉林、奉天、热河)支持帝制宣言,随后许多督军迫于形势,也接受签署支持帝制宣言。
进入金秋时节,各处也开始了丰收,王茂如带着副官们田间地头问着移民们的收成问题,正在和一个山东逃荒过来的老乡聊起种土豆的好处,马六舟跑来急切地说:“大帅,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
“怎么了?”
“我听老庄家人说,最早明天早上,最晚明天中午,就会来第一场冬雪,而且是暴雪。”
“什么?”王茂如站起来,道:“情报准确吗不跳字。
马六舟道:“这是东北老户了,肯定准,今年冬雪来的比去年还早,他说,估计今年冬天比往年都要冷。现在整个海拉尔都下地抢收庄稼了,但是人手不足,所以我……”
“不是已经有很多人来呼伦贝尔讨生活吗不跳字。王茂如道。
“难啊,来不及了,天都快黑了,怎么能一时之间找那么多人手,明天下午暴雪就来了。”马六舟着急地说道,“只是收高粱,苞米,这些都不够人手,估计土豆都没时间刨了。最主要是大家准备不足,种的晚,所以很多人家想等苞米粮食什么的更熟一点再收。”
“**,庄稼地开多了还不行。”王茂如拍着自己的脑袋道,“魏副官,立即让所有团长以及营长来司令部开会,半个小时必须赶到。”
“是。”
当天下下午,天气忽然变得越来越冷,气温也越来越低,根据老农的经验,这预示着呼伦贝尔会遭受到百年不遇的寒流侵袭,地里庄稼估计全都得收割,否则就会被大雪压在雪中。因为种地的移民太多,而他们本来住在的山东,山西,河北大地,还有一部分河南的难民,在他们那里的冬季比呼伦贝尔要来的晚好多天。这些人看着的多是老黄历,凭借着的也是老经验,却不知道这里的气候,于是许多人的庄稼种的晚了。
其实已经晚了,都想着等一等,等一等,等到再熟一点再收割,可是第一场大雪说来就来了。
王茂如临时召集军营会议,各个头头脑脑都是跟奇怪怎么这个时候开会。王茂如便将暴雪突至的消息说给大家,要求必须帮助农民收割庄稼,军中各个长官纷纷表示质疑,王茂如厉声道:“我知道你们没有帮着农民的习惯,可是,我们在这里生存,军队在这里驻扎,每天除了操练就是为了保家卫国。现在一场暴雪将至,有可能让本地农作物全部淹死,农民都他**的饿死了,你们还保护谁?谁给你们粮食吃?”
手下人顿时默不作声了,倒不是他们听进了王茂如的言语,军阀部队的性质使然,虽然王茂如的参谋部制度使得下面各个长官不再享有财政权和人事权,一定量的剔除了军阀部队的根源,可是最大的军阀就是他们的长官王茂如。他们还是习惯性听从长官的指挥,甚至有几个少数民族的军官,根本没听懂王茂如说的意思呢。
王茂如下令道:“我命令。”
众人站起来。
“后勤部队炮兵营留守,龙庆的骑兵团负责巡逻警戒,何安定宪兵营携带枪支弹药纠察本次行动中滋扰百姓士兵,其他所有部队都必须他娘的跟我去帮百姓抢收粮食不准携枪,只允许带必要军用匕首护身,不要吓到老百姓。”
“是。”
十月一过,北方的天气中天黑的就早了,庄稼地里很多火堆被生了起来,若不是因为暴风雪将至倒像是篝火晚会一样。几乎全呼伦贝尔的农户都出动了,大人小孩齐上阵,但是也眼瞅着来不及抢收,一个个顿时急的哭了起来。一年的收成啊一年的收成,这一年辛辛苦苦不就是为了这点粮食吗?
当此时一阵阵整齐的步伐传来,那穿着黑色军大衣的士兵分成几列队伍跑来,让农户们心惊胆颤,他们来干嘛来了?莫不是像关内的军阀一样抢粮?护军使大人不是把地分给下面难民了吗?难道他反悔了?而那些跟政府签订契约打算长留此处的农户更是心惊胆颤,莫非政府骗我们?让我们来辛苦一年,最终抢走粮食?难说啊难说,军阀不都是这个样子吗?若是抢了,那怎们怎么办?怎么办?(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是 由】.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第一百九十七章 抢收
??费章节(12点)
在地头上集合了人马,王茂如让传令兵四处高喊,下令军队帮着农民收割庄稼。
百姓们正在疑惑呢,就听到军中大嗓门的喊起来以排为单位,帮着老乡们收粮,快,快。”
一时之间,军队帮着老百姓收粮,让老百姓吓得够呛。
又听见很多大嗓门的喊叫道乡亲们,不要怕,我们是呼伦贝尔本地子弟兵,我们长官说了,无偿帮助乡亲们收粮,绝不会收取任何费用任何报酬。”
几个老乡正在害怕着,忽然看到帮着收粮的居然有的亲人,惊喜起来,叫道“小六,小六子。”
“三叔,俺们来帮你。”被叫做小六子的人屁颠屁颠的赶了。
“这是……咋回事儿啊?”几个老农凑到一起。
“不是收粮吗不跳字。小六子笑道,“俺们长官说了,就来雪了,不收来不及了,让俺们帮着大伙儿收庄稼。三叔,你放心好了,你看到后面那一排拿枪的吗不跳字。
“看到了。”
“他们是我们长官的亲兵,看着大伙儿,不让大伙儿欺负老百姓,拿老百姓粮食的,谁要是这么干,就地执行枪决。”小六子解释道。
“哦,长官这么好啊。”
“那是,快点干活吧三叔,俺们长官说了,天亮之前,必须把所有地的庄稼抢手完毕。”
“恩呢,恩呢,他婶子,你们赶紧回家,熬姜汤,熬姜汤。”
或许,这些士兵期初不愿意继续干这农活,自然就有几个偷懒耍滑的,但是当老百姓把姜汤端上来,开水拿来,热情地感谢的时候,让他们回忆起,本来就是农民,就是出自于他们。也让他们感到了受到百姓爱戴的自豪感,一个个抖擞精神,坚持不懈地干了起来。
此刻,人多力量大的至理名言毕露无疑,将近五千人的部队,一下子解决了劳力不足的问题,乡亲们干完的活儿,看到士兵们在不分彼此不分人家的帮助,也帮起来其他人家的活儿。或者有之前来自山东的,来自河北的,来自河南的,来自山西的,大家生活习惯和语言都不是一样,相处不熟,但是此时此刻,都发觉了对方的好,都发觉了邻里帮助的好。
王茂如站在田头,笑着看着着忙碌的一切,高二带着几个老乡走了,端一碗姜汤,道报告,大帅,老乡们送来了姜汤。”
王茂如笑着接过姜汤,一口喝光,一个似乎是士绅代表说道感谢王大帅,感谢王大帅啊,您真是我们老百姓的活菩萨,活菩萨啊。”
“这是军队该做的,军队就是保护老百姓的,不仅是你们的家园,生命,还有你们的财产。”王茂如说道。他接过一把镰刀,开始割高粱,周围的老乡可不敢,忙要拦住,说大帅,您可不能干这活儿啊,您是天魁星下凡,天兵天将的,不能干这活,折我们的寿啊这是。”
“净扯淡,我以前干的活可不少。”王茂如哈哈大笑,“还天兵天将,你们啊,以讹传讹,干活吧,折腾完这一点就行了。”
“大帅……那好吧。”老乡们诚惶诚恐。
王茂如心说中国的官本位制度真是源远流长,深入人心了,面对袁世凯,这些老百姓面对,都是这样的恐慌态度。他是倡导人人平等,但是有时候这句话仅仅是倡导而已,人人平等,能人人平等,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甚至是未来,人人平等,就是人人不平等。
干了一会儿,王茂如感到有点腰疼,站起来锤锤腰,自嘲道看来,干农活跟军事训练不是一回事儿,莫非我年纪大了?”魏东龄一旁劝说道将军,干干就行了,您别累着了。”
“以身作则嘛。”王茂如喝了一口水,继续干活。一些帮工的工人本来准备这个时候抬价起哄,看到将军大人和他的士兵义务帮工,也不好意思抬价了。尤其是看到镇守使大人一地之长居然在田间地头干活,让他们很是吃惊,也很是感动。中国的老百姓最是纯朴,虽然有些小缺点,胆小懦弱自私爱占便宜,但是他们在大义上分得清,将军至少是一个把民众看在第一位的将军。
没过一会儿,呼伦城来了很多人,自发的帮起了农户干活收割,收割下来的高粱杆和玉米杆,就堆在一起,烧起来,让大家看到亮。有的人是有钱人家,这个时侯也不吝啬了,把家的大灯笼拿点亮。
俄国远东护路队住海拉尔司令恰巴耶夫少校听到手下说中国人集体出动,到了郊外,行动不明,吓得他连忙让所有士兵准备好。等了一宿,次日才得知,王茂如召集所有人帮农民干活去了,干了一宿,就赶在第一场冬雨(雪)来临之前收好庄稼。
恰巴耶夫原本是农民出身,后来去当了兵,退役之后游手好闲因为打架被关起来。后来俄国与土耳其发生战争,恰巴耶夫被送到前线,因为他的作战能力比其他囚犯士兵高,倒是让他一步一步成为现在的远东铁路护路队海拉尔司令官。恰巴耶夫摇了摇头,这样的长官真是奇怪,居然还有主动去做下溅的农活的,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度。骂骂咧咧两句,恰巴耶夫让全队好好休息一下。
1...6263646566...69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