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怎么……唉。”想到连冯如这种人才都在飞机试飞的时候死亡,王茂如感慨了一下而已,飞机的发展,的确是需要人才,更需要有人牺牲,道:“罗经理,这样吧,你立即安排飞机厂搬迁到齐齐哈尔……不,搬迁到安达县,安达县的萨尔图镇,哪里将来会是我们的新的飞机研发中心。”
“是。”
“还有,把所有试飞的孩子都带来,你问一下李师傅是否愿意到黑龙江来,把燕子门开到黑龙江来,如果他不愿意,那把这些年来收养的孤儿带来,同样在萨尔图,建立一所少年军校,就叫萨尔图少年军校吧。”
“是,大帅。”罗海泉道。
“我们的飞机发展计划和四种飞机,现在肯定不能全部发展生产,或许只能发展一种,如果资金充裕可能发展两种,但是另外其他飞机我也会下资金支持研发,这代表了一个研究方向。我给你们资金,条件,人,你们无序考虑别的,只需要认真的研究就行了。”王茂如说。
罗海泉惊喜道:“大帅的意思是,我们可以随便hua钱研究了?”
王茂如道:“理论上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我发现浪费太多,我会毙了你。”罗海泉忙缩了缩脖子,王茂如道:“好了,飞机厂搬迁到萨尔图之后就不能再叫华兴飞机厂了,叫做萨尔图空军基地。”
“空军?”罗海泉惊讶道,这大帅果真是与众不同啊,居然还有空军?难道他们的几架飞机,能成立空军?
“对,空军!”王茂如挥着手臂,说道:“空军,我要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空军。”(注:此时世界主流媒体,认为空军只是陆军的附属部门,一直到二战还有国家将空军配给陆军海军做辅助部门。)
罗海泉得了指令之后立即返回北京安排华兴集团飞机厂搬迁,这动静可不小,自然惊动了北洋政府,徐树铮嚷嚷着不允许华兴飞机公司搬迁,然而人家华兴是私人的,你怎么管的着?再说现在段祺瑞需要王茂如的支持,也不宜得罪王茂如这个督军。为什么他需要王茂如的支持,因为此时府院之争愈演愈烈了起来。
府院之争的起始点在于总统府内务总长孙洪伊和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的个人斗气,这两个人都不是什么好脾气,心肠大度之辈。孙洪伊是同盟会出身,和孙文黄兴私交甚好,当初反袁的时候他的一篇《泣告北方同乡父老书》说的淋漓尽致,颇有当初陈琳为袁绍写痛骂曹操的《讨曹檄文》风范。
等到二造共和之后,被总统黎元洪和副总统冯国璋推荐位内务总长。但这人牙尖嘴利目中无人旁若无人雌黄黑白,黎总统大度不跟他一般见识,可是别人不一样,这徐树铮就不同了。徐树铮当初因为王茂如的一个尚武将军封号的问题,就难为了他许久,而且王茂如又是送礼又是讨好,这才让徐大次长放过。这两个人相见,真是针尖遇着麦芒了。徐树铮在国务院属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国务院大小适宜全都先送到秘书长徐树铮这里,再送到段祺瑞处处理,可以说,此时名义上的总统是黎元洪,但实际上国家是由〖总〗理段祺瑞治理,而段祺瑞又将所有信任全都加在徐树铮身上。可见,此时全国大小事,基本都是有徐树铮做主的,这徐树铮的权力该有多大。
孙洪伊是个连黎元洪都时常感到头疼的人,徐树铮又是号称〖总〗理第二的红人,所以每当国务院送到总统府的公牍(公牍需要加盖总统印章才算有法律效力发布治令),孙洪伊要么驳回,要么加以篡改,见着瑕疵了便吹毛求疵一番,弄得徐树铮很下不来台。
又一次徐树铮与孙洪伊两人在国务院开会的间歇时间发生了。角,孙洪伊指责徐树铮连参政都不是没资格参加我们这种高等参政的会议。徐树铮是段祺瑞的秘书和心腹,幕僚,由段祺瑞直接委任为国务院秘书长,并不是民选的议员。
徐树铮气得够呛,他虽然是国务院秘书长但久在军中,在议员中没有影响,因此在大选的时候也没有人选他,因此也是国务院的一个特例,唯一一个一张选票都没有得到过的人成了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睚眦必报的性格哪受得了这个气,便揭露孙洪伊私自将国家消息透露给报馆,这孙洪伊牙尖嘴利是不假,但这种人往往也喜欢吹毛求疵啊,到哪里都卖弄一下自己,结果把国务院和总统府的一些消息透露给报馆。所以有时候没等国家发布什么消息呢,报社报馆倒是先得知消息了。而且孙洪伊还曾经是进步党的党魁之一,与梁启超发生矛盾之后,率领一批人退出进步党加入国民党,逐渐成了国民党北方派系(注1)的骨干。
这两人一个是风头正茂的北洋皖系二把手,一个是国民党北方派系首领,自然针尖对麦芒了起来。(注2)
(注1又称为小孙派,以孙洪伊为首,因常在北京韬园开会,也被称为韬园派)
(注2李大钊是孙洪伊的学生,后李大钊投靠苏联,因组织策划暴动而遭到张作霖缉捕。〖真〗实的李大钊,并非历史书上的伟人,他是铁杆的苏粉,认为只有苏联模式才能救〖中〗国)(未完待续。。)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千古奇功 第245章 浑水摸鱼(求订阅)
卷三千古奇功 第245章 浑水摸鱼徐树铮和孙洪伊两人大吵一顿之后,惹得段祺瑞跑到黎元洪那里说起孙徐两人的争执,黎元洪偏袒孙洪伊(自己人当然偏袒),段祺瑞气的够呛,说道:“徐树铮不过是国务院的一个委员,其实大总统想辞退徐树铮有什么难的,何必找那些借口,就是辞退我段祺瑞,只要你一个口令就行。我这就写辞呈,不做这个〖总〗理了,这样大概大家都满意了。”
这总统府与国务院的矛盾就此爆发,之后多方化解,虽然这次争执以孙洪伊和徐树铮辞退而告终,然而两方的恩怨可就此越结越深。
段祺瑞军人起家,所仰仗的无非就是手下各个督军的支持,他和总统府之所以这么叫板已辞职相威胁,无非是北方各省督军只听他一人的。段祺瑞于是发电,让手下督军组成督军团,向总统逼宫。这次督军团会议在徐州召开,迎合段祺瑞的共有山东,奉天,吉林,黑龙江,河南,直隶,浙江,江苏,湖北,江西,察哈尔,绥远,热河一共十三个督军代表。不过第一个议题便让黑龙江代表牛德禄很是为难,因为第一个议题是拒绝唐绍仪担任外交总长。这段祺瑞也不愧是过河拆桥的好手,刚刚前脚利用完唐绍仪,见唐绍仪的劝阻没用,后脚就拒绝唐绍仪就任口气的唐绍仪连北京也没去,直接从天津坐火车回上海了。
那牛德禄得了王茂如的指示,在徐州车站将唐绍仪拦住,恭敬地说:“〖总〗理阁下,督军有请求给您。”便拿出电报。原来是王茂如请他去黑龙江做省长,造福一省百姓。
黑龙江省长如今是毕桂芳。但是毕桂芳毕竟不是跟他一条心的,王茂如便希望唐绍仪北上。唐绍仪道:“我去不也是做一个傀儡而已吗?”他心里有两个槛没过去,一是王茂如原来支持帝制,二是小女唐宝琪的事儿,那牛德禄死缠烂打,火车发动,便告诉其他人让他们向督军团〖主〗席张勋以及代表段祺瑞说请假,先跟着唐绍仪一直到了上海。在上海牛德禄日日苦劝,终于唐绍仪答应出山,随牛德禄北上黑龙江担任黑龙会将省长。
张勋几人得知消息之后气的够呛。这王茂如太不拿豆包当干粮了。咱们十三个督军开会,刚刚驱逐了唐绍仪,你后脚请人家过去了,这算是什么意思?不过牛德禄刚刚送走唐绍仪便返回来了,连忙致歉说公是公私是私。一切东西都切开两半来看吧。唐老爷子在公面上是原同盟会的,现在同情民党的人,但是私下还有个身份是王茂如的准岳父,这次十三省督军拒绝唐绍仪担任外交总长,已然得罪老爷子,王督军这请老爷子北上是私下里请罪,和大家的事儿无关。众人这才放过,否则定会追究个不停。
那徐树铮一脸冷笑,他眼看着牛德禄连篇谎话也不说话。而且这牛德禄原来是给他做秘书的,如今居然成了王茂如这小子的督军代表,怎能让他看着不生气?这才短短三年时间,人家翻身农奴做主把歌唱了,徐树铮是看他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牛德禄倒也知道自己此来的目的,浑水摸鱼。万不能得罪了皖系的大佬,也便对这徐树铮的傲慢不甚在意。
张勋被选为督军团〖主〗席,很是高兴,大摆筵席三天,再加上还娶了一位十四岁的姨太太,又是让徐州百姓张灯结彩同庆七天……所有钱都百姓自己hua,就当提前过春节了。张勋的兵军纪本来就不好,没少在徐州滋扰民众,民众只能忍气吞声,为这张督军团长呐喊恭贺。
府院之争刚刚在北洋诸多大佬的安抚之下停息,那边徐树铮怂恿段祺瑞又提出对德宣战的主张来。
原来〖总〗理段祺瑞看到参加一战的好处,希望强军强国,便力主〖中〗国参加一次世界大战,并且对德宣战。这德国虽然侵占了〖中〗国的青岛,但是清末之后,〖中〗国以德国陆军为模版进行练军筹练新兵,因此许多人对德国还有那么点儿敢情。想一想,德国人侵占的青岛,被〖日〗本人占了,德国又远在欧洲,咱们凑合什么热闹。所以以总统黎元洪为首的派系不支持对德宣战。两个派系于是便就是否对德宣战闹腾了起来。黑龙江省的代表牛德禄,得到王茂如的指示,说黑龙江不但要支持段祺瑞对德宣战的主张,还准备筹练参战军远赴欧洲参战。
王茂如派兵赴欧洲参战?他疯了还是我们疯了?怎么听都是天方夜谭呢。
段祺瑞又不是傻子,其他督军也不是傻子,立即叫嚷着这王茂如不厚道,还组织参战军,无非就是想趁机扩编军队。这段祺瑞对德宣战无外乎有两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外交上宣战即可废除与德奥的不平等条约,.英法当时正努力拉拢更多国家入盟以壮声势,段祺瑞希望借此求的英美在修约、外债等问题上对华做出让步 。
同时北洋政府财政捉襟见肘,欧美忙于大战,〖中〗国唯有从〖日〗本才能活的大笔贷款。〖日〗本支持〖中〗国加入协约国,希望巩固其在山东、满洲以及全〖中〗国的练兵、〖警〗察、采矿等领域的影响力。二是内政方面,宣战可获得〖日〗本贷款,徐树铮藉此编练参战军可以壮大皖系势力,形成对直系、奉系的优势,也为统一南方积蓄实力。
所以段祺瑞断然不会接受王茂如的参战要求,可众督军们对是否支持参战也不一而终,徐树铮不得不一一去拜访,若是皖系的督军大佬倒也罢了,那些直系的和其他派系的,徐树铮却很难开的了。。十三个督军,最后徐树铮发现,只有一个极北的王茂如天天嚷嚷着参战派军队去欧洲参战,其他人只是冷眼旁观。
为了拉拢各督军,段祺瑞承诺对他们说,如今〖中〗国参战只是一个名以上的参战,无非是派劳工去欧洲为英法联军做工作而已,并不会派你们的军队出兵。
便有吉林代表俞桂芳说:“既然尚武将军希望带兵去欧洲,为何不允许他去?咱们便允许就是,也是为国争光,千百年来,中**人都不曾出国作战,尚武将军这北地战神可算是立下千古一功了。”俞桂芳代表的是吉林督军孟恩远,他们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既然王茂如要去欧洲参战,那咱们便让他走,赶紧走,把他打发到欧洲去,让他尝尝欧洲人大炮,最好不要再北方穷兵赎武了。王茂如要是带兵去了欧洲,孟恩远的压力就小了很多啊。其他督军代表也纷纷要求,允许王茂如带兵去欧洲参战。
段祺瑞与徐树铮以及皖系幕僚们商议之后,认为形势所迫,除了王茂如之外,其他人犹犹豫豫言辞闪烁,若是王茂如开了个好头,别人不同意也不好过的去,于是私下里允许他偏练三个陆军师的兵力。
徐树铮的算盘是,你不是想参战吗?好,我给你三个陆军师参战军的编制,三个师的编制看你能不能吃得下,我撑不死你我。如今各省都是自筹军费,三个陆军师的编制,一个陆军师一年军费要hua四十万大洋,装备武器耗用一年四十万大洋,要是武装的好一些,一个陆军师一年的hua费总计要一百二十万大洋。
三个陆军师,一年的时间就要hua掉三百六十万大洋,这只是基本消费,若是打仗,开拔费,安家费,抚恤金,车船费,一年下来怎么也得四百万到五百万大洋。
你王茂如不是很有钱吗?你不是有银行吗?你有多少钱就养多少军队,看军队是不是会把你吃穷不可。徐树铮分析的头头是道,认定王茂如绝对养活不了三个陆军师外加他手下的十个旅,等到他财政崩溃的时候,〖中〗央一举收回黑龙江的军队支配权,让他下野。
岂料到王茂如接到委任之后大为高兴,又趁机向督军团召集人段祺瑞〖总〗理提出再扩编三个陆军参战师,自己打算编练六个陆军师参战,并且给足了段祺瑞面子,收回了边防军名称的请求,将自己士兵由十个边防旅仍旧改为黑龙江省陆军一到十旅。
徐树铮和段祺瑞两人接到这个请求电报之后,相互看了看,哈哈大笑起来,徐树铮冷笑道:“这人真是不知死活,六个陆军师?居然要练六个陆军师,他一个黑龙江省居然要练六个陆军师,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他的华兴集团,我通过人查询了一下,一年收入也仅仅是六十万大洋,华族银行一年收益也只有三百万大洋,但是六个陆军师要七百万大洋,他拿什么去练兵?”又道:“他不是很崇拜袁大总统吗?是不是想模仿袁大总统练兵小站的时候,建立小北洋六镇?可那是整个直隶山东奉天三省财力供应,他一个黑龙江省,他凭什么能供应?”
段祺瑞也认为盲目扩军一事太过荒唐,这王茂如莫不是非要穷兵赎武,弄得黑龙江省民不聊生才罢手?便要阻止王茂如,徐树铮却摆手,建议道:“〖总〗理,王茂如越是如此,咱们反倒越是应该支持。”
“何为?”段祺瑞问道。(未完待续。
最后一个北洋军阀 卷三千古奇功 第246章 撑死胆大的(求订阅)
徐树铮阴笑道:“他六个参战师练不成,弄得黑龙江省民不聊生,正好咱们可以把手伸进东四省,到那个时候派个人去黑龙江,驱逐王茂如,趁机接手黑省六师,岂不快哉?咱们哪用得着自己再练军,有那王茂如给咱们练兵十万。”
段祺瑞哈哈大笑,道:“可惜了,小王志大才疏,浮于表面,真以为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徐树铮道:“这人赚钱倒是有一些本事,手下还有一些赚钱高手,像华兴集团的两位董事成员崔舟马晓水,华族银行总经理赵佳诚,新近在上海滩一年赚两百万美元的张财神,都是这王茂如的心腹。可见这王茂如虽然志大才疏,然而赚钱倒不是一般的本事。若是可以,总理可调他做皖系的财神嘛。”
“这人老家是哪里?”
徐树铮道:“这人早年在欧洲流浪,不过我在陆军部档案中看过,他祖上是北京的,倒不是旗人。”
段祺瑞长叹一声,“可惜了,是直隶的,若是安徽人该有多好。”
徐树铮冷笑道:“事情未必如此,我知道这王茂如不单单写檄文想要打冯国璋,还与直隶督军曹锟有很多龌龊缝隙,咱们利用好这一点,以后未必不能让他走到皖系中来。”
段祺瑞拍拍徐树铮的肩膀,道:“又铮,此时全赖你了。”
“定不负总理所托。”徐树铮自信满满地说道。
随后,徐树铮对牛德禄的态度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拉起关系来,说当初在陆军部的时候自己就看好牛德禄。怎料到在遭到一番境地之后,牛德禄前程似锦。牛德禄心里明白着呢。当初要不是你丫,陆军部把我免职?现在说的好,是为了锤炼一下,当初我家可是揭不开锅了,于是虚与委蛇一番。徐树铮说总理段祺瑞答应王茂如练六个陆军师,并且说还会给他支援一些武器,如步枪子弹等。
牛德禄心里冷笑,我们黑省的步枪制式统一,哪用得着你们拨发?你们给我们的无非是日本的金构造和汉阳造,两种枪两种子弹。到了黑省打完了就光了。我们要你的干嘛。于是说秀帅如今倒是不需要这些,他需要手榴弹和大炮炮弹,不知中央政府能否支援一些。徐树铮说自然可以,只是必须政府对德宣战之后才能支援,毕竟贸然将武器弹药支援给他们。别人也说不过去。
两方交涉之后,王茂如的请求得到总理的允许,然而却遭到了南方民党人士的批判,批判他们军阀拥兵自重等等,然而这些批评对于王茂如这些军阀一点作用也没有。军阀们该吃吃该喝喝,不管你怎么批评,只要别到我面前骂我,否则我干掉你。像袁世凯一样,被人指着鼻子骂还不会杀人的军阀能有几人呢。至少王茂如不是这样的善良人。
虽然国务院批准王茂如拟定六个参战师,然而王茂如的哪会真的组建六个陆军参战师,他这么做无非是想在欧美国家面前做个态度,以此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而已,果真,段祺瑞批准由王茂如组建参战军之后。许多欧美记者和欧美领事纷纷派人来采访洽谈,就连那傲气的不得了的霍尔瓦特也派遣自己的第一秘书奥金涅茨,宣布绝对支持王茂如建立参战军。
俄国人在欧洲吃了太大的亏了,德军“波兰口袋”计划致使俄国损失一百七十万,今年年初的时候俄国发动反攻,却在德国钢筋混凝土一般的防线上再度折损了一百万军队,虽然将德国和奥匈帝国联军赶出罗马尼亚,却因为损失惨重,导致国家几乎崩溃。
如果这时候中国能派遣六个陆军师增援俄国的话……
六个陆军师,可是十万八千人啊,十万多士兵支援俄国,这场战场很有胜算。而且最重要的就是,要是这六个陆军师离开黑龙江,那俄国在远东的威胁力量便没了。
和俄国花同样心思的还有日本,甚至日本大本营发出号召令,支援中国人的赴欧洲参战计划,并且表扬段祺瑞的参战,大胆,勇敢,目光深远,表扬王茂如的举动才是军人之举。王茂如反倒是对日本人的表扬不屑一顾,小日本还不是想让自己的部队离开黑龙江,这其中黑龙会做出了很大贡献吧。
巴宾盖伊德等德**官得知王茂如的决定,非常恼怒,自己辛辛苦苦帮他培养军官,这王大帅倒好,反倒带着军官生打德国人,这怎能让他们不生气。便集体以辞职相要挟,王茂如立即召见了巴宾盖伊德,说:“中国与德国相隔千万里,你们说我会花大力气组建一支部队,为了帮俄国人去打德国吗?我这么做的目的,无非就是伺机扩军,等我军队达到三十万人,我好能和俄国人一绝死战,将前朝俄国抢占我国的领土都给抢回来。你们放心好了,我王茂如绝不会派一兵一卒进入德国,对德**队开枪。”的了王茂如的保证,巴宾盖伊德等人才返回牙克石军校。
十个旅一年的花销就是四百万,这已经超过了黑龙江省所能承受的最大极限了。王茂如根本就没有想过真的扩军六个陆军师,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虽然自己有钱,但总不能像一个暴发户一样,到处去显摆啊。他的目的也无非只是趁机向上索取一番,打一打自己的名气,并非真的为了增加士兵,六万三千军队和三千警察对于如今只有四百五十万百姓的黑龙江省,着实是一种负担了。要不是王茂如一直以来用自己的私钱来养兵,黑省哪能养得起十个旅的军队。
不过既然陆军部已经给了六个师的编制,咱就别空着,虽然只是个名而已,什么实际好处都没给。王茂如浑不在意中央是否有好处,他所图的只是一个大义名声。
名望这个东西,有时候你说他有用,它还真没什么用处,不能吃不能喝,但是你要说它没用,有时候它确是人最需要而又短时间无法得到的。
王茂如在等他十个陆军旅练好,练好之后再派遣两个旅去欧洲旅旅游,走一走比较大的城市……也算是咱中国派遣士兵参加了世界大战了。等到巴黎和会的时候,中国代表团应该有理由要回青岛了吧……当然,对于能否要回青岛,王茂如还是持悲观态度,国力太弱,国弱则恒被欺。
接到陆军部的电报之后,王茂如与祝永泉大喜过望,连忙将所有军队军官召集起来,首先下令将边防军十个旅改回黑龙江省陆军十个旅。但是这参战军还是不靠谱的,如今新兵刚刚招收完毕,还在呼伦城进行军训,岂能再度扩军,那样一来,整支军队都见不到几个老兵了。
但王茂如显然低估了自己出战令之后带来的影响力,甚至欧美日俄等国家挥舞着钞票,说:“我给你钱,你去吧,你去参战吧。”王茂如哭笑不得,偏生赶上段祺瑞也较真起来,你不是要出战吗?怎么参战军的六个陆军师连个影子也没看到?
王茂如骑虎难下了,的了,还真要组织参战军啊?
段祺瑞的回答是,若是不组织,你就是欺骗国家,欺骗国人,应自戮以谢天下吧。
王茂如回到督军府,让手下去南方和北方(东四省属于关外,不属于传统的中国南北方)搜集了一下报纸,赫然见到报纸上关于是否参战的问题完全被自己的消息给淹没了,是否参战居然不是问题了,而尚武将军王茂如什么时候派兵赴欧洲成了主流问题。
就像后世中国政府于钓鱼岛问题一般,国家大事必然考虑详细,中央还没决定打呢,网民就已经开始讨论怎么打的问题了,渀佛国家的战争就似邻居打架一样简单。
《十万参战军,中国远征军赴欧计划曝光》……你大爷的,我这儿连参战军的毛都没看着呢。
《尚武将军再造神奇,或成欧战第一位中国将军》……苍天啊,你这报纸真是不安好心,这要是让嫉妒心极强的徐树铮看到,得,以后又有小鞋穿了。
《民族屠夫,终于做了一件对国家有益的事儿》……我擦,这是谁?大爷的,这张报纸是日本《关东州新闻》,看看撰稿人,气得王茂如鼻子都歪了,居然是林默功。这林默功老小子居然没还死,这事儿得问问高建瓯了,不是派人去暗杀了吗?怎么还没除掉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