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月未时
但他还是想要考一考顾锦年。
看看顾锦年能否猜得出来。
“回陛下,应当是。”
“情报。”
“人力。”
顾锦年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
东厂的设立,不仅仅是针对百官,而是情报。
而且是整个大夏王朝所有情报。
悬灯司也是情报机构。
镇府司也是情报机构。
可实际上呢?这两个地方,早就成为了权贵世家的机构了。
很多事情,皇帝的的确确不知道。
但设立东厂后,那皇帝什么都知道。
这才是永盛大帝为何非设立东厂不可的原因。
当真是为了针对官员?
这些官员,自己想罢免就罢免,还需要特意搞个机构来罢免?这岂不是多此一举?
那个官员没有点问题?
说句难听点的话,就算你没问题,你家里人呢?宰相门前七品官。
你管得住自己,管得住别人吗?
想找麻烦真不难。
就看愿意还是不愿意。
所以,针对官员不是主要。
加固皇权也不是最大的核心。
情报。
才是核心。
此言一出,永盛大帝是彻底沉默了。
满朝文武都看不透的东西。
他没想到,顾锦年居然看透了。
当然,可能百官当中有人看透了,所以才会如此坚决反对。
可顾锦年能看透,是他真正想不到的地方。
这一刻。
永盛大帝真的不能再用曾经看顾锦年的目光去看他了。
自己这个外甥。
真的不可思议。
“人力方面,你有良计吗?”
冷静下来后,永盛大帝开口,这般询问。
东厂最大的问题。
其实不在于实行。
早晚要设立的。
大不了等满朝文武老的老,死的死,自己完全可以弄出来。
可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人力上。
靠太监肯定不行,外派出去能派多少?
可要是雇佣人的话,这成本太大了,大到国库可能都撑不住。
这才是他烦心的地方。
如若能解决这个问题,昨日他真会杀鸡儆猴,甚至直接换一批大臣,那又何妨?
不然,昨日不杀,真当他没血性?
开什么玩笑。
“学生没有。”
顾锦年摇了摇头。
“你有。”
永盛大帝直接开口。
“真没有。”
顾锦年依旧如此回答。
“少忽悠朕,说出来。”
永盛大帝其实也没底,但想到顾锦年这家伙就喜欢藏东西,所以他尝试性诈一诈顾锦年。
话说到这里。
顾锦年有些勉为其难了。
“其实不是说没有,只是成本有点大,怕陛下您拿不出来这么多银子。”
顾锦年开口,自己舅舅都说到这份上了。
还说没有也的确不好。
然而永盛大帝面色平静,可内心却不由惊愕。
好家伙,还真有?
“多少?”
永盛大帝询问道。
他之前算过,想要让自己的情报机构,涉及整个大夏王朝,一年至少需要五百万两黄金。
是至少的。
绝对只多不少。
所以他好奇顾锦年要多少黄金。
“一年少说二十万两黄金吧。”
“不过时间挺长的,涉及大夏王朝,得用个三年左右。”
“掌控东荒的话,还得个三五年。”
“十年左右的时间,每年不得低于二十万两黄金,有概率会超标,但概率不会很大。”
顾锦年心中算了算,然后说出一个比较保守的估计。
不保守的话,十万两黄金就够了。
当然,预算这东西你肯定要往大了说,万一不够,自己垫?不可能的事情啊。
“二十万两黄金?”
“掌控东荒?”
这一刻,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直接站起身来,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顾锦年。
自己的预算是五百万两黄金一年。
而且仅仅只是大夏王朝。
顾锦年的目标居然是掌控东荒?
这如何不让永盛大帝失态?
这他娘的怎么可能?
顾锦年要做到这个,他直接给顾锦年封王。
以后京都当中,谁敢多看顾锦年一眼,他直接撸起袖子,骑上战马,给他两巴掌,再问问顾锦年生气不生气,不生气让文武百官一人给他两巴掌。
不为别的,就为了锦年开心。
银两现在都不是什么问题了。
是掌控东荒情报。
这是什么概念?
永盛大帝心脏都在跳。
如果换个人说这话,永盛大帝高低得给他来两巴掌,可顾锦年不一样啊。
跟顾锦年越接触,他越是发现,顾锦年简直是才华横溢,深不可测,就他娘的是个天才。
跟永盛太像了啊。
都是绝世天才。
看到永盛大帝如此反应,顾锦年有些皱眉了。
二十万两黄金,听起来多。
可情报这东西多重要,当皇帝的都知道啊。
没必要这个反应吧?
有点格局行不行?
对于大国来说,情报最值钱,都不能用钱财来衡量。
“陛下。”
“一年二十万两黄金,还真不能少,再少学生就想不出办法了。”
顾锦年给予回答。
二十万两黄金,就这个价啊。
“怎么做?”
永盛大帝直接问道。
“说不清,写文章都要写一个月,过程很复杂,都在臣脑子里,陛下要想知道,只能等学生慢慢写了。”
顾锦年摇了摇头,一时半会说不清,真说不清,这回不是藏私。
“简单点来说。”
永盛大帝有些急迫。
过程如何他不需要知道,他只想知道一个大概,一个能说服自己的大概。
“商会。”
“建立商会,以商会形式,形成一个巨大的情报网。”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顾锦年道出关键词。
商会。
是的。
这就好像一些网络小说中一定会提到的一件事情。
打听消息必去酒楼。
虽然看起来有点智障,可实际上这话没错,很多消息就是一群人扯澹扯出来的。
真真假假掺和者。
就好比,今天礼部尚书宠幸了那个小妾,大家肯定不知道,可管家一定知道吧?
管家嘴巴严实。
可架不住跟过来的奴才啊。
就算不带奴才,小妾的侍女总知道吧?大晚上抹妆,难不成不知道你要做什么?
小妾的侍女知道以后,跟相好说一句不过分吧?
相好去外地办事,听见大家扯澹,跟着扯一句不过分吧?
至于是真是假,大家也无所谓,当个乐子。
只不过有心者听到了,就不一样。
而这个有心者如果是掌柜的呢?
很多东西,你深度挖掘,会发现想知道消息其实不难,无非是你碰不到而已。
“你的意识是说,建立商会,掩人耳目,表面是做生意,其实是收集情报?”
永盛大帝开口询问道。
“回陛下,是真做生意,做生意的时候,顺便收集情报。”
“专门收集情报,那不是得花银子养他们?那谁养得起啊?”
“他们主职还是做生意赚钱,只不过是顺便将听到的消息记录下来,然后全部上报至京都,到时候由读书人和宦官来整理研究。”
“发现有不好的地方,立刻调查即可。”
顾锦年摇了摇头。
搞好商会,大家赚钱,上面让下面留意消息,这是职责,你不留意消息,我换个掌柜,看看是你舒服还是我舒服。
而且情报打听,看似很高级,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
其实是什么?
其实不就是听人扯澹,觉得有用的消息留下来,回头查证一下,查出是真的,留档。
查出是假的,那就不管呗。
宫中这帮太监,还有那些读书人就是负责消息归类,把一条条看似无用的信息,全部集中在一起,再让这帮想出人头地的寒门去仔细研究。
如果发现有问题,或者联想到什么,赶紧上报过来,记你一个功劳,累积多少功劳,让你去某某地方当个县令,也算是你的福报。
请问合理不合理?
“朕明白了。”
“朕明白了。”
“设立商会,做买卖交易,虽然赚不到多少银子,但也能赚些银子,当做补贴,外加上朝廷一年二十万两黄金补贴,如此一来,人力有了,而且还能省去大量支出,是这个意思吗?”
永盛大帝彻底想通了。
只不过有个点他说错了。
谁说赚不到银子的?
不过这话顾锦年不说,说这玩意没意思。
等下。
一瞬间顾锦年皱眉,望着永盛大帝道。
“陛下,您不是这个意思?”
顾锦年瞬间意识到有问题了,敢情皇帝的想法就是请人打听情报啊?
玛德,草率了。
那就不应该是二十万两黄金,应该是五十万两黄金啊。
不,一百万两都行啊。
这回真草率了。
“朕自然是这个想法,刚才只是考考你。”
“咳咳。”
“好。”
“顾锦年听旨。”
永盛大帝咳嗽一声,略显尴尬,不过马上神色严肃,要宣旨了。
“学生接旨。”
顾锦年立刻起身作礼。
“朕将大夏情报之事交由尔全权负责,每年固定拨款二十万两黄金,如若有特殊需求,可另向朕额外申请钱财。”
“如若此事处理妥当,十年内能掌大夏情报,朕答应你为大夏群臣之首,若你三十年内能掌东荒情报,朕愿为你封王,倘若朕不在世间,会留遗旨,尔可安心。”
永盛大帝开口,许诺的好处,更是令两名太监心头直跳。
十年内掌握大夏情报,为群臣之首,那不就是当朝宰相?
三十年内能掌东荒情报,封王?
大夏自太祖之后,可就没有封过异姓王了啊。
这......可是天大的恩赐啊。
不,已经不是恩赐了。
是无法言说的宠爱。
索性顾锦年不是皇子,这要是皇子,太子和秦王殿下别争了,不然丢人现眼啊。
然而,顾锦年却显得很平静。
或许是因为穿越者嘛,对于老板画饼太习以为常了。
所以还真没有太大感觉,当然还有一个原因,自己本来就是超级权贵,无非是超级之超级之超级罢了。
意义不大。
不过谢还是要谢的。
“臣领旨,多谢陛下。”
对于这个差事,顾锦年没有选择拒绝,因为铺垫这么多,他就是想要拿下来。
这对自己来说,有天大的好处。
大夏官家商会啊。
是自己未来操控天下舆论的一大神器。
“陛下,臣有两个请求。”
顾锦年继续开口。
“你说。”
永盛大帝心情乐无边,直接询问。
“其一,在京都内修建一处地方,最好就是大夏书院附近就行,占地至少五百亩,由学生父亲调遣将士镇守,除陛下之外,未得学生允许,其余任何人不得入内,并且让工部派遣三千优秀工匠配合学生。”
“至少有五百人年龄不得超过二十五岁。”
这是顾锦年第一个要求。
“准。”
永盛大帝直接答应,这根本就不是事。
“其二,此商会必然要冠上皇家之称,陛下不能介意,当然学生也不会做什么出格之事,正常买卖交易,还有就是,商会往后若是赚了银子,得归我。”
这是第二点。
既然搞商会,肯定要让皇室出面,不然硬生生推个商会,想要从头开始做,难于上青天。
“这个无妨,朕再准你商会十年免税。”
永盛大帝海口一夸。
什么商会不商会,他看重的是情报。
说句不好听的话,顾锦年做买卖能赚多少银子啊?
只要保证一年二十万两黄金支出就好,别超太多,永盛大帝就开心的不行。
至于赚多少?
他才不觉得能赚到银子。
真赚到了,能有多少?
一千两?一万两?十万两?撑死一年一百万两又能如何?
算是让顾锦年开心点呗,直接免税。
真是个财迷啊。
“行,陛下,那你写进圣旨里去,得盖章。”
顾锦年笑了。
免税?
那谢谢您勒。
“行,还怕朕会反悔似的。”
“赚点银子而已,就算你赚再多,朕都不会在乎一下。”
“把朕看低了。”
永盛大帝开口,有些没好气,自己是那种人吗?
一点银子而已?
呵呵。
“行了,锦年,朕还有事,先回宫了。”
“你的事情,下个月朕给你安排上,动作太大,会惹来一些关注,慢慢来。”
永盛大帝开口,他要回宫了。
至于事情,的确,不能操之过急,慢慢来,不急这一个月。
“陛下万岁。”
顾锦年笑了笑。
而魏闲也在第一时间拿出两百张银票,面值一千两黄金,厚厚一叠。
收下之后,顾锦年心情更快乐了。
感觉未来越来越好了啊。
如此。
永盛大帝离开了。
带着魏闲与刘言。
等走出大夏书院后,永盛大帝更是忍不住一笑。
“魏闲,刘言。”
“你们发现了没有?”
永盛大帝开口,笑着开口。
两人看皇帝这么开心,心情也十分愉快。
只不过他们没发现什么。
所以没有回答。
“这锦年啊。”
“是越来越像朕了。”
“哈哈哈哈哈。”
永盛大帝笑出声了。
很爽朗。
魏闲与刘言却略微沉默,但马上脸上也露出笑容。
硬着头皮道。
“对对对。”
“陛下说的对对对。”
--------
---------
---------
为盟主林天语加更!
一万一千五百字。
今天还有,不过老规矩,估计晚上11.55左右了。
目前还欠几章来着,忘记了,回头问问无涯。
兄弟们,求月票啊!!!!!!!!!!
求月票!!!!!!!!!!!!!!!
大夏文圣 第一百章:征战边境,君臣交心,国公之怒,怒抽百官【求月票】
大夏皇宫。
太子静静跪在养心殿下。
神色略显沉重。
昨日发生的事情,完全是一场无妄之灾。
百官与皇帝争斗起来。
一个是大夏皇帝,一个是文武百官,双方脾气倔强的很。
但站在他的角度,无论如何都不能让自己父皇罢免百官,并非是这些大臣有诸多自己人,更多的是国家稳定为主。
罢黜百官,会惹出天大的祸事。
大夏王朝如今国运昌盛,就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尤其是为一些这种事情。
意气之争,意义不大。
“老大,你说老爷子都走了,咱们一直跪在这里有用没啊?”
“要我说啊,不如去请镇国公来,直接把百官揍一顿,这事基本上就完了。”
“老爷子搞个东厂,无非是加固一下官员监管罢了,这帮官员一个个做贼心虚,要不这样,你去当说客,说服百官,我去找镇国公,咱们兄弟两个平了这个事情。”
“让百官退一步,再让老爷子退一步,不刚刚好吗?”
身旁的李遂开口,他跪的有些腿酸,直接坐下来了,显得有些无奈。
“我觉得这方法不错。”
“大哥,二哥,你们两个去,我在这里请求,等老爷子回来了,我去说点好话,你们觉得咋样?”
“说实话,设立东厂,最难受的还是悬灯司和镇府司,这帮文官怕什么东西啊。”
魏王也跟着开口,他是镇府司指挥使,也拥有监督和缉拿的权力,不过无法针对朝堂百官,大致就是国内的一些情报之事。
悬灯司主要还是涉及一些妖魔的事情,亦或者皇帝点名指性要查谁,悬灯司才能去查。
东厂其实就是悬灯司与镇府司的结合,外加上拿走了刑部一部分权力,和御史一部分权力。
审查,缉拿,定桉为一体,权力是大无边,加强皇权,对于皇子们来说,这不是什么坏事啊。
毕竟终究是自家人的东西,反而打心底是支持的。
“你们就别胡闹了。”
“还把镇国公拉过来?”
“这群官员,一个个都是自持清高,监督不是大事,重点是老爷子想要把权力集中在他一个人手中,对他们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出现不公之事。”
“再者,这东厂设立,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权力太大,落在一群宦官手中,以后大夏要出了个昏君,那就糟了。”
太子开口,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两个弟弟是揣着明白装湖涂,还是真不懂。
东厂设立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老大,你就是从小被这帮读书人骗了,这帮读书人,就没几个好东西,当然了,除了我兄弟锦年以外。”
秦王李遂开口,他看不起这帮读书人,除了顾锦年一个人除外。
“我可不管过程如何,反正现在就是让老爷子消消气,镇府司那里还有不少事,悬灯司把人抓来了,还在审讯中,我要是不在,鬼知道会出什么事。”
“这事你们两个哥哥商量好来,只要能让老爷子消气,一切好说。”
魏王典型就是干事的人,皇权之争他没有任何想法。
至于其他皇子,一个个不怎么说话,不过他们的想法如魏王一般。
“算了,我去一趟问心殿,不过老二,你可千万不要去找镇国公,不然就是火上浇油。”
“还有,事情若是解决了,老三,你招呼下面的人,千万不要对李善用什么过激手段,好生待着。”
“其他些弟兄,都在这里候着,知道没?”
关键时刻,太子还是拿出了自己的威严,此言一出,众人倒也没有去忤逆,一个个点点头。
太子走后。
秦王左看右看,末了直接起身,看着魏王道。
“我去方便一下,老三,你们跪在这里,要是老爷子来了,就说我肚子不舒服。”
秦王也贼。
他才不管太子说的这些事,直接起身离开,去找顾老爷子。
看着太子与秦王纷纷离开,魏王显得很平静,就干跪在这里,数着时辰。
所有皇子也是如此。
可唯独一位皇子,却神色无比平静。
是晋王。
问心殿。
此时此刻,百官聚集殿内,一个个神色古怪,但最头疼的还是吏部尚书胡庸。
没办法啊,宰相不在了,他基本上就是百官之首,所有人一直在询问他该怎么解决,这让胡庸如何不头疼。
“胡尚书啊,你说这件事情弄到这个地步,该怎么办啊。”
“对啊,好端端的非要弄个辞官,当真逼急了陛下,谁都讨不到好果子吃。”
“东厂设立的确有些不好,可也不至于这么激烈吧?凡事不应当慢慢来吗?”
百官们开口,尤其是这帮武将,他们到不觉得什么,只觉得大家闹得太凶了,完全没必要。
听着这些言论。
胡庸不由叹了口气。
“诸位,你们还不明白吗?”
“这东厂若是设立,以后还有我们好日子过吗?”
“我等问心无愧,的确不怕监督,但问题是,谁架得住有人挑刺?”
“退一步来说,公务繁忙,我等矜矜业业,很难管辖他人,倘若谁家仆人做了些不好的事情,被人抓住话柄,针对尔等,如何解释?”
胡庸开口,他将东厂的威胁道出。
一时之间,众人也纷纷沉默。
实际上百官岂能不知道东厂是针对他们的机构?可问题是,如果因为这种事情,而被罢官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大家拼死拼活,好不容易走到这个位置上,现在因为这种事情被牵连,然后被罢官,说实话不心疼是不可能的事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