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文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月未时
这一遭过后。
江中郡就彻底定下来了。
外有五十万将士外加十万铁骑护着,还有老爷子率领众多将士坐镇。
内有这些族老把控舆论,稳定内部局势。
江中郡将彻底安宁下来。
之所以还要再等十日离开,则是因为,十日之后,就可以得知到底种了多少粮食出来。
这样一来的话,自己就可以做完最后的安排,前往下一个地方了。
东林郡事情愈发严重,秦王发来了太多军报,不仅仅是灭火的事情,还有一些其他事情,需要自己来处理。
若不亲自前往东林郡,难以解决。
十天的时间,对于江中郡而言,不算是什么。
可对于东林郡来说,每一天都是煎熬。
虽然明白,但顾锦年也只能等。
此时此刻。
大夏王朝。
东林郡。
东林郡,带着一个林字,就能知晓这片区域,树木茂盛。
的确,整个东林郡什么都不多,对比江中郡的荒凉,东林郡显得极其茂盛,山谷丛林,茂盛繁荣。
然而此时此刻,整个东林郡确实血红一片,天穹之上,显得血红,映照百里山河。
整个东林郡山脉,还有三处火点,之前是五处,在大夏将士和百姓的努力之下,以及大量求雨符的帮助,熄灭了两处。
然而剩下四处,几乎是无能为力。
秦王并非是无能,他第一时间就让将士们砍伐树木,营造出无火地带,可奈何这地方,山谷极多,想要阻绝火势太难了。
外加上地方太大,二十万将士都无法做到一天之内砍出真空地带。
而且火灾勐于虎,一但风向有变化,那么这些去扑火的将士,都要化作灰尽。
唯一的办法,就是等这些山火,烧到山谷之外的地方,才能去有效制止,可最大的麻烦就是风向问题。
猜中了还好,猜不中,麻烦很大。
这风向说变就变,非人力可控制。
“水源!快点找水源。”
“水,这里需要水。”
“不行了,快点走,不然来不及了。”
一支五百人的精锐,正在树林当中大叫着,他们在这片区域砍伐树木,可就是因为风向一变,山火朝着他们袭来。
没有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山火铺盖而来,几乎以让人绝望的速度燃烧。
五百人眼神绝望。
“快点挖坑。”
最终,为首的百户大吼一声,让所有将士立刻挖坑,他们是武者,埋在坑里,利用武道真气,还是勉强可以支撑一会。
有生还的可能性。
故而,五百人以最快速度挖出五个大坑,可此时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这炽烈无比的火焰。
温度不算特别高,可这吹来的风,却让他们呼吸难受。
“已经来不及了!”
“能活一个是一个。”
百户大吼,他让人直接跳进坑中,一个又一个。
短短不到半刻钟,大火袭来,如同一条火龙,将这里直接吞噬。
“啊!
”
凄厉无比的惨叫声响起,百户压在坑上,有两百多将士根本没有入坑,他们被烈火活活烧死,而且还不是瞬间死亡。
而是遭受恐怖的火烤,痛到身体扭曲,在地上打滚,最终足足一刻钟才咽气。
这样的事情,在东林郡已经不是一起了,每天都有发生。
二百里外。
秦王立在空中,他注视着这山火,耳边也能听见将士们的惨叫声,脸色难看到了极致。
而此时,一道道声音在下面响起。
“报!天羽军,第三营,第二队,三百将士死于山火,无有生还。”
“报!天羽军,第三营,第二队,二百四十将士死于山火,重伤三十人,轻重伤三十人。”
“报!山魁军,第五营,第九队,五百将士死于山火,无有生还。”
“秦王殿下,东边山火已经得到控制,南北山火依旧凶勐,是否退兵?”
随着一道道声音响起。
秦王的脸色愈发难看。
“不退!”
“再加五千精锐,赶往南北方向,控制火势。”
秦王的声音响起,斩钉截铁。
“王爷,若是再加派五千人,南北方向的火势也不一定能控制,现在风向也是南北风,一但刮大风,会出大事啊。”
有将士开口,是秦王的心腹。
“拿命也要给本王控制火势,一但东边的山火与这南边的山火合二为一,东林郡将无任何机会流转局势。”
秦王冷着脸。
并非是他铁石心肠,而是东林郡目前的三处火点。
一处还好,在最西边,虽然是火势最凶勐的,可至少它还没有造成很大影响。
然而东边和南边的火石最为恐怖,因为风向的原因,这两团山火很有可能会融合在一起。
一但融合在一起,那东林郡就真的没救了。
东林郡百姓根本无法逃出去,因为大多数的城都在山脉当中,虽有百姓迁徙,可他们在何处安家?
东林郡有足足五千万人口啊,这么多人口,无家可归,也是一场浩劫灾难。
所以这两团山火绝对不能融在一起。
“王爷!”
“当真不能啊,这短短不到两个月,弟兄们死伤已经过万,再这样下去,.......”
心腹跪在地上,哭喊着请求秦王下令撤退。
“军令如山!”
“加派五千精兵。”
“告诉他们,死守阵地,求生之路,就是阻绝火势。”
秦王怒吼道。
他知道将士们在牺牲,可他更加知道的是,若没有这些牺牲,死的人会更多,百姓颠沛流离,对大夏王朝来说,更是一场灾难。
“是!”
后者落泪,但还是咬着牙,火速赶往南方,下达军令。
很快,又是一道声音。
“报!”
“王爷,仙门还是拒绝给予求雨符,请王爷定夺。”
随着这道声音响起。
秦王牙都要咬碎了。
“五张!本王只要五张求雨符,只要能控制这山火不融合,就够了!”
“为什么五张求雨符他们都不给?”
“本王说的话,你有没有告诉仙门?”
秦王气得吐血,一开始大夏王朝向仙门索求求雨符,各大仙门也纷纷给了几张,可没想到的是,这火势如此凶勐,所以想着再去求一些。
却没想到,仙门一个个冷面无情,一张都不给。
若有一张求雨符,就能稳定控制部分火势,灭火很难,但至少能让火势在掌控内,给予将士们机会,也可以少让将士牺牲。
然而仙门无情至极,这如何不让他愤怒?
“回王爷,我等该说的都说了,威胁也好,请求也罢,仙门无动于衷,还说什么之前给过求雨符,已经算是插手红尘之事,若再给的话,就算是沾惹因果。”
后者出声,告知秦王仙门的意思。
“这群狗东西,无非就是见我大夏处于劣势,想要隔岸观火。”
“因果?我因他娘,若当真害怕因果,就滚回山里,一辈子都别出来。”
秦王怒骂。
他现在是真的气,大批将士死在火灾当中,他岂能不心疼?
而且火势之下,不仅仅只是将士被活活烧死,一些逃不出来的百姓,也葬身火海之中。
这些都是罪孽。
“王爷,佛门愿意出手,说是愿意以功德求雨,但需要王爷答应佛门,入驻大夏王朝,王爷,是否要见一见佛门之人?”
此时,一道身影出现,依旧是秦王的心腹,他将这件事情告知秦王,询问要不要见一见。
“佛门?”
“让他们滚一边去,我兄弟最恨的就是佛门之人,他们还有脸敢来找我?”
“想趁火打劫?为匈奴国超度,这种人有脸?”
秦王怒骂。
听到佛门他下意识就厌恶,不为其他,就因为顾锦年讨厌佛门。
“王爷,事到如今,还是见一见吧,眼下佛门的确是我们最后希望,若是再这样下去,即便东林郡火灾定下来了,只怕至少要牺牲两三万兄弟。”
“到时候,朝廷太子党羽必然会抨击王爷您,陇西郡灾情已经稳定,陛下龙颜大悦,可要是让陛下知道,咱们这里死了这么多人,只怕陛下会对王爷您产生意见。”
有心腹哭丧着说道,也算是提醒秦王一句。
“不见!”
“只要撑到锦年来了,就一定没问题。”
秦王咬着牙,他不在乎这么多,佛门过来救灾,也必然抱着其他想法,他们算计的更大。
解决了燃眉之急,可后患无穷,他不蠢,不会上当。
一时之间,这些将士们沉默不语,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望着这恐怖的山火,实话实说,他们是真的没有任何自信,就算顾锦年来了,又能如何?
如此。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转眼之间,七日过去。
秦王的运气还算不错,东林郡,东南两处山火在三千四百人的牺牲之下,没有融合,但关键还是因为风向变了。
只是两团山火,从最开始相隔百里,到现在相隔只有三十多里。
换句话来说,只要风向再变,半天之内,这两团山火将会彻底合二为一。
所以秦王一连写了九封信,几乎是哭着求顾锦年赶紧来。
他真的顶不住了。
这差事真不是人办的。
而就在书信送走后,东林郡大营内。
一名中年僧人,手握一串翡翠念珠,走进了大营内。
这是佛门高僧。
他这七日来了三次,但每一次都被秦王拒绝相见,可这一次秦王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见一见。
佛门高僧前来,说话也十分直接,没有绕弯子。
仙门不给予求雨符,佛门其实也没有什么求雨符,但却可以利用佛门功德,进行求雨。
听到功德求雨,秦王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顾锦年立下十二大宏愿的事情。
然而对方似乎一眼看穿秦王的念头。
不由缓缓出声道。
“王爷,天命侯虽也有佛门功德,但他十二宏愿功德,换来了佛门一斗气运,无法化作风雨,解决东林郡之难。”
“再者,即便是有,恕贫僧直言,侯爷求来的雨,只能熄灭火灾,这东林郡已经被烧的满目疮痍,将士百姓之怨魂如何熄灭?这山林之中无数精怪之怨,又如何熄灭?”
“仙门不出手,不是因为隔岸观火,而是解决火灾,最可怕的是这些怨魂。”
“东林郡之灾,唯有佛门才可解决。”
“天下任何人都做不到。”
“哪怕天命侯立二十四大宏愿,换来功德也没用,宏愿只有第一次立才可获得无量功德,往后立的宏愿,天地不受,即便受了,也不会给予大量功德。”
“如若王爷不信,可找人询问。”
“佛门实在不忍百姓受如此之苦,还请王爷为天下苍生,做出抉择吧。”
高僧开口,他几乎不给秦王选择的机会,每一句话,都堵死了秦王的幻想。
可即便如此。
秦王最终还是没有答应,他要等。
等顾锦年来!
佛门的算计,远远比火灾更加恐怖,如若换其他条件,他都可以答应。
入驻大夏。
这。
绝无可能。
两日后。
终于,江中郡也彻底结束了第一次丰收。
---
---
---
感谢各位读者老爷们体谅。
挺着意志,迟到了一个小时,也算是更新了一章,这章算昨天的。
谢谢大家,十分感谢。
真的很感谢。
本章更新时间2022/8/17/0.44分/正版阅读请下载起点读书app/qq阅读app,支持大夏文圣,谢谢!
大夏文圣 第一百八十九章:大夏天命侯顾锦年,前来借求雨符!【月中求月票】
永盛十三年。
七月四。
一连三日,江中郡十九府各地开始大丰收。
第一批种下的大夏龙米,也正式得到回报。
江中郡府城内。
周满拿着一份名册,声音洪亮如钟。
“怀平县,麦收三万八千五百石。”
“永修县,麦收四万九千二百石。”
“春云县,麦收三万九千八百五十石。”
随着一道道声音响起,周围聚集的百姓,已经是乐开花了。
虽然这是其他府县的粮食,可不管如何,这就意味着这次江中郡粮食危机已经彻底解决了。
所有人都认为,至少要三个月才能收割麦子,却没有想到,这才一个月,就能得到丰收。
如何不让他们喜悦?
最终,将各地粮食丰收情况说完后,周满翻到最后一页,缓缓开口道。
“此次江中郡秋收,共计收获三万万又四千八百六十五万,三千二百五十五石粮食。”
“去年郡内总粮产,三万万又两千四百万石粮食。”
周满开口,他将去年一整年的粮产收入和今年一个月收入进行总对比。
本来大家听着还没有太大感觉,可现在这么一听,感觉不就来了吗?
“一个月比一年粮收还高,这还是咱们没有完全种上去,要是全部种了,那咱们江中郡一个月,岂不是能种出十几万万石粮食?”
“那可不,侯爷不是说了吗,以后大夏王朝人人都要吃咱们种的粮食。”
“人人都吃?那以后这粮价格不得卖便宜?怎么可能卖到五十两银子一石啊?”
人们议论纷纷,大部分是喜悦的,但也有少部分人追逐利益,物以稀为贵,这道理普通百姓都知道。
所以听到以后数量会很夸张的时候,自然而然还是会有些失望。
“你可真是够意思的啊,咱们江中郡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举国上下,各郡各府来帮咱们,咱们种出这么多粮食,卖大家低价又能如何?”
“是啊,现在产量已经翻倍,赚也赚了不少,难不成非要大赚特赚?”
大部分百姓还是很有良知,其实对顾锦年之前说的,这粮食可以卖五十两银子一石,一开始大家是很开心的,可后面百姓们也明白。
粮食这东西,其实也卖不到什么天价,现在亩产已经翻倍了,外加上一年能收割好几次,只要比正常的粮米卖的高一点。
十两银子一石,大家已经很赚了,何必要赚那么多?
外加上各地的援助,也让江中郡百姓看在眼里,都是一家人,又何必如此?
的确,这些话一说,风向瞬间变了,而这些逐利之人,也瞬间不敢多语,生怕被众人讨伐。
“诸位乡亲父老。”
“不要急。”
“本官跟大家说几句。”
听着大家议论,周满立刻开口,也怕大家的确产生误会。
“诸位乡亲父老。”
“侯爷说过了,会让咱们江中郡成为大夏王朝最富饶的郡城。”
“这大夏龙米,往后价格的确会压下来,可最起码第一批富的还是咱们,当然了,咱们也不要忘记各郡捐助。”
“侯爷的意思,咱们前面就是认认真真种地,头两年朝廷会以一个均价收咱们手头上的米,帮咱们打造江中龙米的招牌出来。”
“等以后各地种下龙米,咱们江中龙米绝对不会跌价,而且还能名扬四海,到时候这米就卖给其他王朝。”
“侯爷说了,那个时候就不是卖五十两那么简单,少说得一百两一石。”
“首选就是咱们江中龙米,而且只卖这种差的,大家伙种出来的好米,自己吃。”
周满出声,也算是给大家指出一条明路,外加上给予一些希望。
一听到这话,百姓们纷纷拍手叫好,卖给自己人,价格高其实打心底还是不舒服,都是老百姓的,谁不知道谁啊?
可卖给其他王朝的人,管他死活,爱吃就吃,不吃拉倒,又不缺人买。
所以这个思路一说,江中郡百姓的确开怀大笑。
“说的好,卖给匈奴国的人,两百两一石。”
“都说大金王朝的米好,乡亲们,咱们以后认认真真种粮食,好好研究研究,到时候跟大金王朝的米比一比,看看谁的米最好。”
“是,跟大金王朝比一比,我就不信了,咱们大夏王朝种出来的米,还比不过他们?”
百姓们笑着开口,对未来充满着憧憬。
“乡亲们,你们有这样的想法,侯爷很开心。”
“不过,有几件事情跟乡亲们说下。”
“第一,这一次收割的粮食,大家伙自己留三个月的,其余全部卖给官府,一部分官府储存,一部分分给一些没田的穷户人家。”
“价格呢,按五两银子一石,先把这第一道难关渡过再说,这是侯爷的意思,大家也多多理解。”
“而且这次收割,不缴税,乡亲们是多少就是多少。”
“这第二件事情,就是侯爷希望大家能继续努力,四个月后,也到了下半年收取粮税的时候,这粮食还是由官府直接全收,但这个时候要交税了,新政告示已经贴在城门内,大家伙自己可以去看。”
“侯爷的意思是说,八个月后,咱们屯了两批粮食,就可以赴京了,一来是打响咱们江中龙米这块金字招牌,二来是给咱们江中郡好好争一争脸皮。”
“一鸣惊人,让朝堂文武百官震惊,也要让天下人震惊,这就是侯爷的意思。”
“所以,大家伙得憋一口气,咱们憋好了这口气,八个月后,别说大夏了,这东荒诸国那个不要被咱们江中郡震惊?”
“这第三件事情,就是侯爷已经划了一块地出来,这块地一个月收割一次,收割的龙米适合孩童老人,还有身怀六甲的妇女进食,其余地方,不到四个月,绝不准提前收割。”
“这是铁律,各位乡亲父老万不可因为一时之快,提前割麦,乡亲们清楚了没?”
周满宣告这三件事情。
这都是顾锦年的安排。
第一次不收税,完全是让江中郡百姓有安全感,大部分都有余粮,也就不害怕后面的事情了。
只不过也要照顾一些穷户。
这一点,百姓们非常理解,毕竟遭过难,同情心很足。
而这第二件事情,才是江中郡百姓上心的事情。
新政纳税,如今在所有族老的传递下,大家伙都明白了,知道这是好事,按田地交税,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多多交,地少少交,对很多老百姓都极其友好。
大家伙也都支持,压根就不难受。
眼下随着周满这么一说,众人还真是期待满满啊。
想想看啊,如果真等到八个月后,江中郡的存粮得有多少?
这要是交税上去,举国都要沸腾啊。
以后谁见到他们江中郡百姓不得高呼一声威武?
纳税这玩意,只要不重,百姓都是乐意的,毕竟也是强大国力,如果交完粮税后,还能装一波,那更爽啊。
想到这里,百姓们都不由傻笑起来了,真想看看满朝文武听到江中郡一口气交纳几万万石粮食的表情。
一定特别丰富。
至于最后一件事情,百姓们更加不抵触,四个月一割已经很不错了,以往是五个月一割,半个月农作,半个月重新插秧。
现在四个月一折腾,相当不错,大家伙也知道,四个月真正成熟后,这龙米才能延年益寿,最重要的是,成熟后的稻谷,能壮阳啊。
这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所以对于这三个要求,百姓们都是很乐意,直接同意下来了。
“这都是小事,种田这事,咱们在行。”
“是啊,小事,小事。”
“我看啊,别说八个月后了,周大人,你把给咱们江中郡赠粮的郡府都记下来,等八月后,咱们一人再拿出一部分出来,还给这些郡府。”
“还双倍,不然别人还真以为咱们江中郡穷的很。”
有人笑着开口,提议等八个月后,再一人拿一部分粮食,还给这些兄弟郡。
自个发达了,也不忘穷兄弟。
这个提议一说,得到一致认可,大部分百姓都很淳朴,自己吃的多了,都会挂记着别人,没有那么多歪心思,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个好。”
“等回头本官好好记下来,到时候咱们抽些人,一府一府的送,这滴水之恩,应当涌泉相报,大家说是不是?”
周满听到这话,顿时感觉特别不错,显摆一下是小,最主要的是还了恩情,也让大夏百姓知道,他们江中人一个个有骨气,也记恩。
谁帮了咱们,咱们帮回去。
不过,就在此时,有人忽然开口。
“周大人,侯爷为什么不来啊?”
随着一人开口,一时之间,很多道声音都响起,询问顾锦年为何不来?
听到这话,周满苦笑一声道。
“侯爷清晨就走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