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大夏文圣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七月未时
顾锦年开口问道。
“一百万石粮食。”
后者开口,告知顾锦年。
“好,这江中龙米,每人送四两,外加二两细盐,一定要跟百姓说清楚情况,不要让百姓多吃。”
“工部送来的东西,你查收了吗?”
顾锦年继续问道。
这次大夏百货楼,顾锦年主打的是三样东西。
第一,江中龙米。
第二,细盐。
第三,镜子。
没错,这就是大夏百货楼主打的三件东西,依靠这三样东西来打响口碑。
江中龙米,自然是无可争议的东西,顾锦年为百姓准备的礼物也是这个,一人四两,外加上二两细盐,虽然不说多,但也算是小礼物。
而镜子,就是最实用的东西。
这玩意制作方法简单,工部一下子就搞出来了,这样的东西,才是爆款,即便买不起,最起码也能口口相传。
现在要的目的,就是热度,要把大夏不夜城的热度搞起来,只有搞起热度,才能吸引更多人过来。
“查收了,锦年兄,那个镜子当真厉害啊,比我们用的黄铜镜清晰不知道多少倍,实话实说,我原来都不知道我长这么俊。”
王富贵笑着开口。
“行了,还是稳抓一点情况,别出了大问题。”
顾锦年笑了笑。
“行。”
“对了,锦年兄,我怎么没有看到苏兄啊?”
“感觉他消失很久了。”
王富贵开口,提到了苏怀玉。
“他是吧。”
顾锦年左右看了一眼,随后看到一位女子正在计算货架上的东西。
“姑娘。”
顾锦年喊了一声,随后伸出手,想要拍一拍对方。
后者听到声音,不由转过身来,待看到顾锦年走来,不由露出惊愕之色。
她无法想象,堂堂天命侯顾锦年居然会喊自己一句。
可就在此时。
一道声音,不出任何意外的出现了。
“侯爷。”
“不可。”
声音响起,出现在大楼门口,一脸严肃的看向顾锦年。
“苏兄?”
这回王富贵有些惊愕了,怎么提到苏怀玉,苏怀玉就出现了?
有这么神奇的吗?
大门口。
苏怀玉的身影出现,一如既往一般,穿着普通,相貌不差,眉宇之间有些冷冽,给人一种生人勿靠的感觉。
“姑娘,小心一点,免得货架上砸下东西来。”
顾锦年简单提醒一句,随后将目光看向苏怀玉。
“苏兄,近来可好。”
顾锦年面色温和,看向苏怀玉。
“侯爷。”
“已经测试结束了,属下在海边,沼泽,良田,以及各种区域进行测试。”
“这大夏龙穗,在海边可以吸收海水生产,但生产出来的粮食,偏咸一点,味道能接受,但蕴含的气血一般,等同于普通米质的三倍左右。”
“而在沼泽这种区域,依旧能种植出粮食,而且种植速度很快,色泽亮丽,吃起来口感也极好,唯一的缺点就是,吃了以后会中毒。”
苏怀玉开口,十分严肃道。
“有这种效果?”
顾锦年心中浮现一些计划,不过没有说什么。
“苏兄,你怎么突然来了啊?”
王富贵开口,有些好奇,询问苏怀玉。
“大夏不夜城开张,我自然要出现。”
苏怀玉出声,一字一句,认真的很。
“苏兄说话为何突然变性?怎么如此严肃?”
看着苏怀玉如此,顾锦年不由开口,有些好奇,这苏怀玉突然变得有些严肃,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侯爷何意?”
苏怀玉问道。
“呃......就是比以前话少了一些。”
顾锦年想了想,随后给出一个具体答复。
苏怀玉现在说话给人的感觉,极其严肃和认真,跟之前有很大的区别。
“又没有本章说,说那么多话做什么?”
苏怀玉澹澹开口,望着顾锦年,显得很平静。
顾锦年:“.......”
王富贵:“????”
两人沉默,果然这很苏怀玉。
很快,确定完这些事情后,顾锦年与苏怀玉开始简单巡查一二。
明日就要开业,有些事情还是要自己亲自看看,免得出什么差错。
待一番检查后,确定没有太大问题,就开始等待明日了。
大夏不夜城明日开业,成为了京都最热门的话题。
周围几个府城也听闻了这事,一些仰仗顾锦年的读书人,或者商人都跑过来凑热闹。
如此。
一直到了翌日。
天刚刚亮。
大夏不夜城卯时正式开张。
然而,寅时一到,整个不夜城入口外,涌入大批百姓,其数量至少一眼望去,有百万之多。
极其夸张。
没办法,顾锦年的名望太高了,再加上大夏京都的确没有什么东西。
如今来了一个新东西,大家自然热情高昂。
不止如此,一路上还有不少百姓正赶往大夏不夜城。
很快,到了寅时后,百姓们陆陆续续朝着不夜城内走去。
虽然不夜城只是完成了一期工程,但一些景观和游玩之地还是有的。
当然也仅仅只是一些基础景观和游玩地。
不夜城开放后,长龙般队伍朝内而行。
等走过一个个长廊之后。
终于,第一批百姓走进了大夏百货当中。
大夏百货楼虽然仅仅只有九层高,但每一层都有十丈,也就是三十米,尤其是第一层更是有二十丈高,所以看起来极其夸张。
房顶之上,凋龙画凤,更是有各种斗拱,显得无比宏伟。
“你们看啊,这太大气了吧?”
“这跟大殿有什么区别啊?”
“皇宫估计就这样了吧?”
“大夏百货楼,这是什么东西啊?卖东西的吗?”
百姓们一个个聚集其内,一时之间,已经有上万人入内,从左边进后,有穿蓝衣的女子指路,避免京都百姓走错。
实际上,这个百货楼内,如同一个巨大的仓库一般,一个个货架摆在上面,每一个货架旁都有人进行介绍。
也就在此时,一道声音响起。
“诸位百姓。”
“大家听我说。”
“咱们现在看到的地方,就是百货楼,这货架上的东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直接拿,然后一直往里面走。”
“出口在里面,价格都标在货架上,如果不懂,有专门的人介绍。”
“乡亲父老们,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就问一问穿蓝色衣服的伙计。”
声音响起,让百姓们明白这是什么地方了。
“哦,这个百货楼,就是杂货铺啊。”
“看起来这么大,原来是个杂货铺啊。”
“我还以为是什么呢,没想到是个杂货铺?”
听到这话,不少百姓明白这是什么地方了。
杂货铺。
如果是其他东西,或许百姓们会有很大的期待感,但知道是杂货铺以后,一时之间,不少人感到无趣。
但很快,一道惊声响起。
“是盐。”
随着这道惊声响起,一时之间,惹来所有百姓聚集而去。
百姓聚集而来,负责细盐区域的伙计立刻上前笑道。
“诸位,这些都是大夏细盐,价格公道,但每人限一升,如果家中有人,登记户名,可以额外购买,最多一斗。”
伙计上前,朝着百姓开口笑道。
“一个人一升?”
“这得多少银子啊?”
“这是不是私盐吗?”
“这盐怎么看起来,这么精细漂亮啊?说实话,我从来都没看过这样的盐啊。”
“确实,一颗颗的看起来更雪籽一样。”
百姓们好奇,一个个围在这里。
盐这玩意,可不是小东西。
各大王朝对盐都管控的很严格,这可是朝廷的一笔重要税收。
官盐价格极其昂贵,大部分百姓都买不起,有句话叫做一两黄金一两盐,虽然没这么夸张,但实际情况还是比较昂贵。
差不多一两银子一斗官盐,京都内除了正儿八经小康家庭买得起官盐,大部分都是购买私盐。
但百姓们看向这一桶桶的盐,如雪花一般,极其漂亮,比官盐好看太多了。
“诸位,一升盐卖二十文。”
“这可不是私盐,实打实是官盐,这是朝廷的卖盐证,诸位可以看看。”
“再说了,侯爷开的不夜城,怎可能贩卖私盐?而且真卖私盐,敢这么明目张胆吗?”
伙计开口,告知百姓这盐的价格。
只是价格一说,所有人都震惊了。
“什么?一升这样的盐,才卖二十文?一斗岂不是二百文就够了?”
“这不是比官盐还便宜?”
“朝廷的官盐,一斗一两,你这里才卖一斗二百文?给我来一斗。”
“我要一斗,我要一斗。”
“这盐是不是有问题啊?这么便宜?”
一时之间,各种声音都响起,有人震惊,有人想要直接买,还有人质疑这盐是不是有问题。
“诸位乡亲父老,可以尝一尝。”
“这盐绝对没问题,还是那句话,侯爷的金字招牌,岂会骗人?”
“至于为何这么便宜,你们也不想想看,这大夏不夜城是谁开的?是咱们侯爷开的啊。”
“侯爷最看重的是谁?不就是咱们老百姓吗?”
“一斗盐二百文,大家如果想买,这里已经有准备好的盐包。”
伙计大声开口。
这几句话一说,瞬间打消了所有人的怀疑。
是啊。
他们怀疑谁都不会怀疑顾锦年,先不说顾锦年是大夏侯爷,即便不是大夏侯爷,顾锦年的招牌摆在这里,谁会质疑?
刹那间,各种喊声响起,百姓们争先恐后的购买这些细盐。
甚至一些百姓直接上前品尝一二,顿时点了点头。
“好,这盐真的好。”
“这盐比咱们家的官盐也好。”
“快点买啊,再买就买不到啊。”
“还是侯爷好,还是侯爷好啊,侯爷知道咱们百姓生活不易,直接以成本价给咱们,各位街坊邻居,你们可要记住侯爷的好啊。”
这一刻,众人大喜,纷纷掏银子购买,好在之前就有所准备,早就包好了细盐,随着百姓交银,一包包的细盐被售出。
购买热度瞬间点燃。
而且后面的百姓,也一个个听闻有细盐卖,二百文一斗,而且品质还好,一时之间,惹来一阵骚乱。
好在这些伙计之前都被培训过,这边百姓买了,马上就被疏散离开,往里面走,大大缓解了人流量的问题。
等百姓走进内部后,一个个货架,琳琅满目的货物堆积如山,这其中有各地的土特产,还有一些精致的玩意。
主要还是以生活起居为主,所以第一层,基本上一排货架的东西,全是一种,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古代本身就没有什么太多的新鲜玩意。
这些还是通过大夏龙舟运输过来的。
等走到一半路程后,重头戏江中龙米出现了,数十个伙计正在吆喝着。
向百姓介绍着这江中龙米,把基本功效说出之后,的的确确引来不少百姓关注。
可听完价格之后,百姓们一个个不说话了。
二十两一石。
这是百货楼标的价格。
普通的粮米,价格是六两银子一石,这江中龙米售价二十两一石,实话实说,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还是有点小贵。
当然对于京都百姓而言,其实也不算特别贵。
无非就是觉得没必要。
至于江中龙米的功效,说句不好听的话,没吃过谁知道效果如何?
所以人是多,但多数以为又有便宜捡,发现价格这么贵,索性也就算了,看看就差不多。
除了一些真不缺银子的人,买了几石回去,大多数都不买,看看就好。
对比细盐来说,江中龙米的销量,明显没有细盐好,是一点都比不过。
甚至,一些孩童的小玩意,都被拿走了不少,还有一些书籍,卖的都特别好,比江中龙米好卖多了。
等到快结束的时候。
无数百姓又聚集在了一起。
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件神物。
镜子。
一块八尺高的水晶镜,站在镜子面前,清晰无比,惹来了巨大的争议。
“这是水晶镜啊,这是传说中的水晶镜啊。”
“这东西也摆放在这里?不怕被人撞坏吗?”
“还是侯爷大手笔啊,这一面镜子,价值连城。”
百姓们开口,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但下意识以为是某种用水晶打磨而成的镜子。
认为极其昂贵,所以特意走远一些,而一些女子,倒也大胆,直接来到镜子面前,稍稍照了一下自己,一些腼腆的女子,则是假装路过,然后快速离开。
都或多或少怕毁了这镜子。
甚至一些大人更是死死抓住自家小孩,就生怕不小心撞到了,真要撞到了,卖了他们也赔不起啊。
“这镜子居然都有,啧啧,我当初在西域一带,参加一位国君的晚宴,人家就拿出了一面水晶镜,那水晶镜几十万两白银都买不到。”
“而且还不如这块大,也没有这块看的清楚,你们都要小心点,可前往不要撞坏了,否则的话,准备好一百万两银子吧。”
一位富商开口,他先是炫耀一番自己的见识,随后让众人都小心一点,免得不小心撞到,拿命都赔不起。
果然,一听这话,百姓纷纷让道,保持跟这面镜子至少两丈左右的距离,生怕搞坏来。
然而,就在此时,几名伙计站在梯子上,大声吆喝着。
“诸位乡亲父老,各位街坊邻居啊,快过来看看啊。”
“此乃大夏镜,是工部最新生产的镜子,大家可以来看看,镜面平滑,清晰可见,一面这样的镜子只需要一百两银子。”
“小一点的镜子,五十两一面,还有这些梳妆镜,二十两银子一面,大家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随着伙计吆喝。
这下子,数万人炸锅了。
尤其是刚才吹嘘的富商,直接瞪大了眼睛。
“你说这玩意才一百两银子一面?你是不是说错了?少说了一个万?”
“你可别乱说话啊,一百两银子一面,我直接全买下来,一万面我都买得起。”
一些富商开口,他们这次过来,就是看看热闹。
这镜子他们也见过,不过见到的是水晶镜,价值连城,而且还不如摆放在这里的镜子。
实话实说,这镜子卖一百万两银子绝对不贵,是真的不贵。
即便制造的多,卖的价格可以适当便宜一点,十万两银子总要卖掉吧?
可现在告诉自己,才卖一百两银子一面?
还有更便宜的,五十两,二十两?这不是唬人吗?
别说他们了,连这些百姓都一个个忍不住出声。
“这么大的镜子,才一百两一面?黄铜镜都不止这么点啊。”
“还有五十两的?你是不是少说了一个万字?”
“梳妆镜是什么?能让我们看看吗?”
无数人聚集过来。
镜子这东西,对于京都百姓而言,其实还真是必需品,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比较注重形象。
尤其是一些读书人,或者是女子,就生怕自己脸上有点什么东西,亦或者没有抹好妆容,千金小姐有仆人。
大部分百姓,也就只能让家里人看看。
虽然有黄铜镜,但不说黄铜镜卖价也不便宜,就光说两者的效果,这黄铜镜比得过这水晶镜?
所有人都认为,这几个伙计少说了一个万字。
听着这些话,伙计们也是一个个无奈笑道。
“各位,当真是一百两银子,我们也反复问了一百遍,昨天侯爷来了,我们也再三确定,用侯爷的话来说,这就是给家人们的福利啊。”
“不过一人只限买一面,大中小,各自买一面,当然还有更大的镜子,不过更大一点的镜子,价格自然贵一点,要跟咱们的分铺掌柜定制。”
伙计们开口,同时拍了拍手。
刹那间,上百人走来,搬来了一面面的镜子,大的镜子,差不多八尺高。
小一点的镜子,五尺高,这个是悬挂在家中的。
最小的就是梳妆镜,两个巴掌大,呈圆形,凋刻着一些花纹。
随着一面面镜子摆放在众人面前,这回所有人都激动了。
“我要买,我要买。”
“这个我要,我要。”
“我要一面梳妆镜。”
“给我来一面大镜子,我没银子,能不能先预订一个,我现在回家取银子来。”
一时之间,各种声音响起,这热度比细盐还要高。
原因无他,这种东西纯纯就是划时代的玩意啊,买一面这东西回去,多有面子啊?
不但有面子,而且很实用啊。
所以热度极高。
而一些富商更是跑去跟分铺掌柜定制更好的镜子。
如此。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从卯时开张。
一直到戌时,足足八个时辰,大夏不夜城这才逐渐安静下来了。
整个过程,大夏酒楼送来了凉茶以及一些糕点,送给百姓免费品尝,免得百姓等待时间过长。
同时还提供围棋,象棋,以及戏班子,让百姓能在排队的过程中,不至于那么无聊。
而出城的地方,有专门的人派发一包江中龙米,还有二两细盐。
一人一包。
赠送给百姓,免费赠送,一文钱不收。
这让百姓们兴奋的不得了啊。
开张第一天,除了购买细盐之外,一半的百姓没有花银子,纯粹就是过来看看热闹,剩下购买东西,也就是买点小玩意。
即便是镜子这东西,也只有两成左右的百姓购买,价格摆在那里。
最低的也要二十两银子一面。
一些百姓也只能看看,二十两白银可以买三石粮食,四百多斤的粮食,一家五口吃两个月。
买一面镜子,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舍不得。
除非家里有女儿,有女儿的,还真买了。
眼下走了还送一份礼品,还真的让不少百姓有些不好意思。
如此。
到了翌日。
丑时。
不夜城内。
顾锦年,苏怀玉,王富贵,还有工部尚书王启新和礼部尚书杨开。五个人聚集在酒楼内。
王富贵拿着一份账薄,认真无比道。
“光是今日,大夏百货楼,收账四百万两白银。”
“其中官盐占六成,大夏镜占据接近三成,其余一些东西占据一成左右。”
“官盐的价格,扣除人力,漕运费,成本费,毫无利润。”
“镜子卖出一百四十万两,利润一百三十五万两白银,至于其他物件,利润五万两银子。”
“合计利润一百四十万两。”
“大夏酒楼,收账九万两白银,只有不到一成人入驻,扣除成本等等,实亏三万两白银。”
“一共盈利一百三十七万两。”
王富贵开口,说完这个数字后,一时之间,王启新,杨开等人脸色纷纷有些凝重。
盈利一百三十七万两,听起来很夸张,可大部分的盈利点,都是镜子。
而镜子这玩意,复购率太低了啊,买了一面,基本上不会买第二面。
并且该买的人,这几天买完之后,就很难卖了。
除非外省的人过来卖。
可这样做的话,那还不如直接改名大夏镜楼,专卖镜子就够了。
如果能一直卖的话,也不是一件坏事,但问题是,这镜子也需要时间和材料去做,而今又要搞龙舟,宝船,还要锤炼天外陨金,哪里可能去全力搞镜子啊。
所以,这个数字听起来没问题。
但对比他们的预期来说,意义不大啊。
“锦年哥,这镜子的价格,咱们要不要抬高一下。”
“不然的话,过不了几天,镜子估计就难卖出去了,而且有不少商人问咱们能不能大批卖,价格只要合适,他们都能接受。”
“还有盐的价格能不能提高?外加上龙米价格其实可以降低一点,都没多少人买。”
王富贵开口,询问顾锦年。
按理说,官盐是用来吸引百姓的,利润最大的应该是江中龙米。
可没想到的是,利润最大的居然是镜子。
不是一件好事啊。
“告诉那些商人,不批卖,限制一人一面,而且跟悬灯司说一声,严禁私自贩卖镜子,超过五面以上贩卖,严查到底。”
“这官盐价格不变。”
“龙米的价格也不变,不过贴出告示,限价一个月,一个月后龙米价格增长至二十五两一石。”
1...301302303304305...4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