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唯一让英国感到不爽的是中国的态度和条件,不仅要求全款硬通货交易,而且量也不能满足英法的要求,中国方面的解释是生产能力有限,但朱尔典知道,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国人自己也有武器装备需要制造,不可能全部开足马力为英法生产。而中国自行制造的武器装备,不用猜就知道用到了远东战场上。
但是,英国的抽走对rb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在欧战初期,由于与中国爆发了激烈的冲突,rb的经济几乎濒临崩溃,随着西园寺公望力排众议地和谈以及恢复措施,再加上欧战带来的旺盛需求,rb经济不但扭转了颓势,而且还实现了很大的发展。单从速度上来说不如中国,但rb胜在基础好、口径宽、底子厚,稍微一调整便能发挥全部效能。
当然,rb的短板也是异常明显的。虽然rb的军费开支居高不下,但有很大的一块被用于海军的造船费用,陆军装备中又以补足中日冲突中损失的装备为优先,何况还要发展飞机、装甲车、重型火炮等rb薄弱环节,真正能用于改善基干师团装备的军费就很少。
所以,明面上,rb陆军不但补齐了损失的师团,而且还仿效中国建立起来了航空、重炮兵部队,但在步兵轻武器上却远远落后于中国。以机枪为例,rb仍然抱有人海战术的观点,而中国已经将轻机枪武装到了班一级。又比如中国开发了冲锋枪、枪榴弹、半自动步枪等等,rb方面还在用一成不变的三八大盖,还在进行数十年如一日的刺杀训练。
英国方面的用意,秦时竹等人并不是不出来,但远东故土,影响太大,明知道英国可能在其中捣鬼,也不得不吧这个诱饵一起吞下去。高尔察克西行之后,秦时竹遵照承诺,没有立刻进攻海参崴,而是让部队就地休整,而大本营,也在为下一步行动筹划方案。
“根据最新消息,英国驻rb公使已经要求rb方面正式出兵,理由是维护远东秩序,恢复俄国国内安定。”葛洪义道,“虽然消息目前很少,但就我们掌握的情报来分析,rb内部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次出兵的是哪个师团?”秦时竹调侃道,“前面几个刚刚重建,第四师团又尽是窝囊废,rb人拿哪个凑数?”
“总统估计可能不足,rb不是一个、两个师团的问题,可能会出动5-7个师团,0-2左右的兵力。”蒋方震笑道,“单就我们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就部署了20多万军队,rb人送-2个师团纯粹是给我妈当点心了。”
“方向是哪里?如果从朝鲜哪里直扑海参崴,我们还有的麻烦。”
“是海参崴,但不是从朝鲜走,而是直接海运。”陈宦摇摇头,“海参崴现在是个棘手之处,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rb出动了一个旅团,占领了库页岛北面,目前还没有宣布任何消息,但飞机侦察显示了这一点。”陆尚荣道,“这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情况,现在比较复杂的情况就是,rb出动这0多万人,究竟要干嘛?”
“当然是为了捞取好处。”张绍曾道,“日军上次和我们交手,应该不会再盲目狂妄自大,但有些方面还是存在侥幸心理。我坚决认为,不能放日军在海参崴登陆,一旦日军大规模登陆,局势将发生难以遏制的恶化。”
“这个话非常有道理。现在海参崴除了听命于临时政府的俄军之外,还有微不足道的一些英法军队和美**队,按照我们的要求,都已经离开了重点区域,如果大批日军到来,不但改变力量对比,而且会影响我们对整个局势的掌控。”陈宦道,“原则上,海参崴必须成为我国控制下的国际港,在目前复杂的局势下,允许各国的军队和军舰出入,但不能超过营级兵力,否则会出大麻烦,一旦几个师团登陆,到时候是打呢还是防呢?”
“所以,海参崴这一仗必须要打,时间我就定在rb登陆前夕,给他们一个敲山震虎的警告,让他们不要轻举妄动。”秦时竹道,“东线兵团应该做好充分准备,在总攻发起后72小时内解决问题。”
“是!”陈宦犹豫了一下,还是问道,“俄军来是不会投降的,可强行攻城,破坏太大,是不是?……”
“时间很紧,这几天推迟进攻,就是为了让前线做好准备,我没有打算俄军投降,强攻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从战略上来说,强攻有利于展示我们的力量,威慑rb人,毕竟,海参崴是一个港口城市,不能过于依赖城防,要让rb人知道,国防军不但善于防守,也善于进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威慑俄国人。不接受我们的条件,那就只有被我们埋葬。至于海参崴本身的损失,已经提前和各国打过招呼了,责任自负!”
“这样一来,可怜的高尔察克就要抓狂了。”
“这是他自己不懂,怪我们有什么用?再说……”秦时竹深深吸了一口气,“就算白军全力与我们合作,我也不会轻易接受,俄国的战局,不管怎么变化,我相信是属于布尔什维克的。”
“这个……”蒋方震等人无语,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秦时竹这么好地处一隅,手里连像样军队也没有的布尔什维克。
“百里,你不要忘了,我们如何以东北一隅进而夺取全国。”秦时竹站起身子,“我并不乐见俄国发生这种变化,但也不得不承认,出现这个结果对我们是既有利也不利的,有利还要多于不利。”
说有利,是因为布尔什维克掌握全国政权后,必然成为各大列强的眼中钉肉中刺,中国作为俄国的强邻,虽然并不与英美融洽,但在反俄上有一致立场,倘若是一个亲英法的白俄政府,则欧战结束之后中国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说不利,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扩张野心也不小,对将来的北国防也是一个显著的压力。[(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038章 北方战争(13)
第0章 北方战争
离开***后,高尔察克的情绪一直很难高涨起来,关内外铁路沿线还好,到处都是客货列车,上去一片繁忙景象。等转到中东铁路尤其是黑龙江境内之后,无论是中国国内的铁路沿线还是出了满洲里以后的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已经基本停止了客运,到处都是军列,满载着物资和人员源源不断地向远方奔去。
高尔察克知道,这些部队和物资,都是中国开展远东攻略的必要手段,一想到秦时竹在会面中毫不妥协的立场,他对俄罗斯的前景就感到悲观。中国人的道理或许不错——这些本身就是俄国从中国拿去的,可已经拿走的东西再还回去,高尔察克自己都觉得难以忍受。
当然,不能忍受他现在也只能忍受,不知道中国出于什么目的,不但允许他赴鄂木斯克,而且还将他安排在军列之上,专门进行通报,以便畅通无阻。
当然,高尔察克所在的车厢是唯一的,不能下车,也不能到其他车厢串门,在他们车厢的前后,很明显的2个车厢驻守着兵力。与其说是保护,不如说是监视。
不得不承认,国防军的效率比起粗笨偷懒的俄军要高得多了,高尓察克虽然不清楚到底军列上卸载了多少物资在各个站点,但中国人训练有素、***作奇怪的特点却十分明显,同样一车皮的货物,中国人能比俄国人快至少0%的时间,考虑到中国人的体格和力气还不如俄国人,这种速度更让人瞠目结舌。整个国防军就像一部上足了发条的机器,热情高涨,浑身洋溢着乐观精神。高尔察克觉得,与这样的军队作战,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照这个论调分析起来,俄国人输得一点也不冤枉,一不想还好,一深入地想下去后,高尔察克就觉得有些绝望。现在中俄力量对比已经转换过来了,他在中国国内,感到的是一股股热火朝天的建设、向上的精神,而俄国,目前只有动荡、战争和挣扎。如果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他还真的愿意留在中国,感受期间的活力与奋发。
终于,6月日,高尔察克到达鄂木斯克——中国国防军的监管,一直持续到赤塔以西,中途是双方实际控制线的地区,国防军向白军做了交接。高尔察克知道国防军对伊尔库茨克保持着巨大的压力,但暂时间内不会扑过来,因为中国的目标目前在海参崴和现有控制区域的强化。可将来呢?他一路上都在思考应对的办法,但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案。
出乎高尔察克意外的是,他刚刚在鄂木斯克下车便收到了热烈的欢迎。2天后,他被临时政府任命为陆军和海军部长。但是,经过这几天的了解,他感到这样的政权并没有真正的自主权,背后离不开英法等协约国的影响,也离不开各种***势力的牵制和支持。而且对于捷克军团这支临时政府阵营中最有战斗力、同时也是最为桀骜不驯的队伍,高尔察克又没有驾驭的自信,因此他并不是很乐意接受这个职位。然后在“希望您能担任起拯救祖国危难的重任”的一片呼声中,他还是勉强接受了这个官职。
本来,他想谈谈有关中国方面的见闻的,但现在临时政府内部一片对中国的仇视心态,他觉得讲这个话题不容易,还是要等待时间开口。
从远东到达鄂木斯克的这段日子里,高尔察克得知妻子索菲亚以及他唯一剩下的儿子罗斯基斯拉夫已经从塞瓦斯托波尔离开俄国前往法国,这对于他来说算是一个安慰。而更大的抚慰则来自于一个再度重逢的老相识——一位名叫安娜瓦西里耶夫娜季米列娃的年轻妇人。
25岁的安娜瓦西里耶夫娜不但聪慧美丽、文采过人,能说极为流利的法语和德语,还能画一手好画。她主胜与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音乐家瓦西里萨福诺夫,外祖父还当过财政大臣。革命爆发后,安娜和丈夫谢尔盖尼古拉耶维奇季米列夫离婚,带着儿子弗拉基米尔(日后成为著名画家)颠沛到达西伯利亚。以前两人初次见面之时,高尔察克就倾心于安娜的才华,只是碍于身份和彼此的家庭而不便表达,而此时此刻在这两个离乡背井、骨肉离散的人心中又逐渐产生了更为眷恋的感情。从此以后,安娜便作为高尔察克的翻译和秘书跟随其左右,再也没有分开。
高尔察克在鄂木斯克政府勉强出任陆军和海军部长后快满一个星期之时,在鄂木斯克发生了一件大事,将高尔察克这个职业军人和学者骤然推到了风头浪尖,最终也决定了他悲剧的命运:6月2日晚上,在哥萨克首领克拉希尔尼科夫的带领下,鄂木斯克发生了一场政变。
关于这次政变的原因,有一种说法是,反布尔什维克的核心是以旧军官为中心的势力,由于沙俄军校教育的结果,他们内心归根结底还是君主主义者。对他们而言,社会革命党和布尔什维克没有什么区别,他们认为社会革命党也是导致俄罗斯走向失败和混乱的集团。鄂木斯克临时政府中的社会革命党以及立宪***党人在国家面临危机之时依然为了私利而喋喋不休,这让他们难以容忍。他们希望建立一种铁的力量,给俄罗斯带来秩序和胜利。而一直有着战争经验和崇高威望的高尔察克显然是这个力量的最好象征。
事实上,高尔察克与政变一点干系都脱不了。与秦时竹的会谈情况,不仅英法方面关心,临时政府内部也是极为关注,对高尔察克不与中国合作还能从***安全抵达鄂木斯克的遭遇感到不可思议。当然,鉴于高尔察克过去的威望,再加上随行的英国外交官员的证明,大家相信高尔察克所说的一切。
当高尔察克说起秦时竹,说起这个人给中国带来多么巨大的变化时,他的眼神就放出光彩,说着无意,听者有心,这简直是最直截了当的宣传和鼓舞。当然,由于高尔察克的坚持和一再叮嘱,这次政权更迭并没有发生流血,只有两个社会革命党人,尼古拉阿夫克先季耶夫和弗拉基米尔津济诺夫被流放至国外。
鄂木斯克政变以后,原来五个执政官之一、部长会议主席沃洛戈茨基先暂时代为执政,随即用带高尔察克担任最高执政官。,沃洛戈茨基继续担任部长会议主席。在南线的原俄军中将邓尼金和在西线的原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尤登尼奇都承认了高尔察克政权的最高权威。
但是,高尔察克毕竟只是一个军人,没有多少***经验。被拥戴为最高执政以后,他主要的精力依然是放在军事方面,***上却显得素手无策,无法有效实施基本的行政管理,贪污***愈演愈烈。临时政府在经济方面也困难重重,高尔察克煞费苦心想推行货币改革措施,但市民们压根就不愿意更愿意接受,高尔察克货币在市场上的信用度绝对无法与旧卢布相比,充其量比莫斯科政权的稍稍若干好些罢了。
全俄临时政府控制下的唯一工业区—乌拉尔地区的生产能力大多丧失了。由于欧洲部分的港口已被***,战乱又使西伯利亚同乌拉尔山脉以西的原料和市场相隔离,生活消费品只有在连接太平洋的铁路沿线才能买到。而现在,中国人不但已经掐断了西伯利亚铁路的东段,而且还准备对海参崴发起进攻……
对海参崴的进攻准备整整持续了近一个月,在接到中国方面正式的告警之后,英法美各国都开始了撤离活动,每天都有客船从海参崴运送侨民走人,近的安置到天津,远的安置到了上海,至于愿意去大连或者***国内,也都是允许的。中国政府说话一贯以来是算话的,英法美不敢在这个问题上忽视。
与此同时,各国在海参崴的军舰和商船也陆续撤出,以免误伤。整个海参崴,充满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而围攻的国防军,也已经准备得近乎滴水不漏,完全可以发挥出潜力来,但一纸电文,又将整个方案,近乎全部推翻重来。现在前线各部队,一是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认为还有最后一线和平解决希望的机会;二是抱着必胜的信心,国防军的能力已经展露无疑,胜利就在咫尺之间;三是抱着好奇的心态,认为肯定还有后续的形式武器,这是最令人期待的结果。
6月29日,战斗警告开始拉响,因为,车站里来了一整列军列,其他没有任何意料的东西,但上面写着“极度危险”字样,历史的进程,再一次到了时间窗口,即将发生出人意表的变化……[(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039章 北方战争(14)
第09章 北方战争(4)
对海参崴的战事,大本营有着不太一致的法,唯一一致的是,尽快拿下海参崴,封闭西伯利亚铁路,杜绝***的觊觎,主要的分歧焦点,在于时间和战法。
高尔察克离京之后,虽然留下了等他到临时政府汇报后再做决定的尾巴,但再愚笨的人也能知道,这不过就是高尔察克的推脱之词罢了。当然,板子不能都打在高尔察克身上,他不过就是一个***者,即便身上有英国人的支持,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从***到鄂木斯克,即便一切顺利,也差不多需要几天的功夫,临时政府再讨论,再研究,再返回其他结果,必然造成时间的大量延迟。
陈宦就认为,事不宜迟,赶紧动手,反正无论临时政府答应与否,海参崴是一定要拿下的,这样一个战略要地,必须掌握在我们手中。
蒋方震等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主要焦点就认为,在海参崴不仅有俄军2个师,共计25万左右的兵力,而且还有英法美三国的外交人员、侨民和军舰,贸然开战,是极大的国际纠纷,是自我扩大危机的问题,很可能引起各国反弹。***正愁找不到理由加以干涉,这样一来,便有充分的借口了。
陈宦当然有陈宦的道理,海参崴防御完善,防守兵力虽然不充足,但毕竟也有2万多人,更何况,驻守海参崴的不是毫无战斗力的新兵队伍,而是有一批骨干士兵的,比起赤塔、伯力等地来,防守力量算是上升了一个数量级。给予海参崴的时间越多,敌人的防御只能越完善,工事只会更加坚固,到时候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到了那个时候,打不下来或者付出惨重损失的代价更会造成国际冲击,甚至会刺激***的野心,影响逐鹿行动的下一步开展。
蒋方震坚持的立场是,***重于军事,既然通告各国撤离的告示也已经发了,应该准许一定的时间,另外,高尔察克虽然没有答应,但毕竟临时政府表态可以谈一下,这点空间,需要给英国人留住面子,避免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恶化。
秦时竹一时之间也是拿不了主意,从军事上说,早打比迟打有利;从***上说,迟打比早打有利。会一脸开了三次,每次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结果。前线对海参崴的包围圈逐渐收紧,各国撤离的人员也陆续在走,不要说一般的基层将士,就是东路军总指挥蓝天蔚,也在焦急地等待大本营方面的消息。
第四次会上,秦时竹表态道:“今天的会议,一定要达成统一思想,决定海参崴的战事走向,讨论不成的,我们最后进行表决。”
按照常理,军事指挥,最忌分头协商,***决策,容易贻误战机,但海参崴情况特殊,秦时竹自己也是决心南下,只能出此下策。
但是,何峰递过来的纸条迅速改变了战役会议的焦点。
这个纸条只有寥寥数字,但传递的信息却是颇具震撼力——可以使用特种化学弹。
所谓特种化学弹,就是毒气弹的代称。欧战开始前,总装兵器研究所有一系列武器研发计划,与大口径铁道炮保密等级类似的,就是化学武器了,用特种化学弹表示,当然是最恰当不过了。
对毒气弹的威力,众人自然有所耳闻,现在听得何峰讲出有关的威力和危害,顿时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张绍曾皱着眉头:“这个武器,威力巨大,杀伤更重,如何保护我们自己不受伤害?”
蒋方震担心的是:“如果大规模应用,会对国际格局造成何种冲击?”
陈宦则问道:“不知道俄国有没有类似武器,如果他们也有,我们如何应对?”
“欧战开始后,法国率先对德国使用催泪瓦斯。民国四年五月,德军为了打破西线僵局,在比利时伊伯尔使用氯气,借助有利的风向风速,通过大小吹号钢瓶将0吨氯气释放。法军惊慌失措,纷纷倒地,5000人中毒,5000人死亡。 伊伯尔之役后,交战双方先后研制和使用了化学武器。”何峰拿着资料说道,“根据我们在欧战前线的观察员报告,欧洲各国至少在场战役中使用过毒气,造成至少60万人中毒,2万人死亡的后果……”
“从道义上说,毒气弹并不比其他武器更为恶劣,难道用毒气弹杀人是残酷,用机枪和火炮就不残酷了么?”葛洪义脸上一点异样的神情都没有,他说道,“当年俄国人用刺刀、马刀、机枪杀害我们的同胞时,残酷就已经注定了,我们只不过是将他们所加于我们的重新还给他们。”
“毒气弹如果使用不当,自然会对我们自身产生影响,但也不是没有克制的办法。一个是做好防护,比如防毒面具等,另一个则是加强宣传,教会将士们防御办法。”
现在争论的焦点开始转移到要不要使用毒气弹,以及如何使用毒气弹上面来了。因为何峰已经保证,使用空军投掷足够的航空炸弹形成爆炸密度后,可以使城内守军丧失成以上的战斗力——特种化学弹是以光气和芥子气为主的,比德国人当时采用的氯气可是高级了不少。众人心里,总算是有了个底。
讨论来讨论去,虽然还没有完全形成一致意见,但倾向性的意见已经非常明显了。
“用,要用,大胆用!”秦时竹首先定了基调,“我们不用,到时候别人也会用的,武器无所谓残酷不残酷,只要杀人,都是残酷的,杀平民比杀军人更残酷。我们面对的是野蛮成性的俄国人,不用和他们客气。不杀一批,不立一个榜样,不给一个深刻的教训,永远不知道痛。”
“我支持总统的观点。”穿越组可是都经历了核时代,自然对化学武器也不会陌生,陆尚荣道,“我还是从军事观点问题。海参崴防御坚固,强攻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如果我们过于在乎自己的名声,不爱护自己的将士,我们对得起谁?难道中国人的性命就不值钱?能少死一个,就好一个,哪怕俄国人死绝了,也不关我们事。当然,对于外国人、平民还是要区别对待。我建议,推迟进攻海参崴的时间,一方面在***上继续施加压力,另一方面让各国外交人员和城内的平民撤退,如果城内有军人撤退,只要他们不携带武器,一律视为平民放行……”
“我插一句话,我认为,特种化学弹不管将来是否会被禁止,至少目前是合理合法的,欧战各国也使用过,可见——这是文明人自己干出来的事情,怨不得我们。另外,既然要考虑对日威慑,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则使用特种化学弹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最后,秦时竹拍板,以绝密行动开展作战计划,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要求海参崴各国疏散人员,时间可以延长5天。
果然不出大本营所料,高尔察克上台后,派出外交使节,明确表示拒绝中国有关归还全部被占领土的要求,但表示可以部分归还,希望能够举行进一步谈判。秦时竹抓住机会,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写道,“倘若全俄临时政府不能在7月0日前接受我方条件,将承担一切不利后果。”
在收到大本营明确指示之后,蓝天蔚向海参崴发出了最为强烈的警告,并且派遣飞机抛洒传单,要求俄军士兵脱逃——只要不携带武器,一律视为平民予以放行的政策可算是宽大异常了。俄国当局每天都能接到士兵开小差逃走的报告,但即便如此,城内死硬分子还是打算顽抗到底。因为高尔察克给他们拍了电报,告诉他们各国干涉军——主要就是***干涉军即将抵挡,可以有效与中国方面抗衡,不必让步。
7月0日上午9点,是中国最后通牒到期的日子,海参崴城防司令部兼滨海军区司令切尔连科已经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但不知道为什么,中国人的总攻一直没有打响,直到,头顶上来了中国的轰炸机。
围城之后,中国轰炸机经常出现,一开始俄军还绞尽脑汁要进行对空射击,后来发现中国轰炸机只抛下传单而不轰炸,俄国士兵就懒得再比划了,俄***官也懒得指挥协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