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国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月影梧桐
德鲁斯只回答了一个词“混乱”,然后又鞠了一躬。
皇帝说:“那么好吧,让我来告诉你,退位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混乱。我退位,所有的王朝也都随着我而垮台,军队将会变得群龙无首,前线的部队定将溃散,退过莱茵河。那些对我不满的人就会聚集起来,在敌人的支持下进行烧、杀、抢、掠,这就是我不想退位的理由。”
德鲁斯最后终于插了一句话说,他是在首相的授意下来这里的。必须有人把这个意思转告给皇上。威廉二世自豪地回答说,腓特烈大帝的后代不可能退位,他说:“我决不因为几百名犹太人和千把工人的缘故而打算退位,请将我这话转告你在柏林的主子!”
这个时候,他已经不把亲王当做霍亨索伦皇族的一员了。
随即,他召见了兴登堡,兴登堡元帅与皇帝一唱一和,他预言,皇帝退位后军队定会溃散,士兵们会象一帮强盗一样源源不断地流回家乡。格勒纳这个直爽、性格温和的斯瓦比安人接着激烈地批评政府对新闻界的煽动无动于衷。他认为德国的最大危险不是敌人,而是国内的叛乱和溃散。
他们异口同声的攻击引起了德鲁斯的勇敢反击。他转向兴登堡说:“是谁要求组织这个政府的?”他喊道:“是你!是谁不断地打电话和拍电报要求立即停战的?是你!”他要求允许他辞职。
威廉急匆匆地说道:“不,不能那样!我们刚才只是互相将情况摆了摆。请将我的观点转告柏林的先生们。”德鲁斯离开后,皇帝走到外面去缓了一口气,他告诉尼曼少校,格勒纳如何给他保驾。皇帝令人惊讶地叹道:“这实际上是一个德国南部的将军挺身维护德国皇帝和普鲁士国王。这使我心里痛快极了。”
皇帝走后,格勒纳公开地谈出了他的真实想法。他说:“他应该去前线,不是去检阅部队,也不是为了颁发勋章,而是去观死亡。他应该到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壕里去。如果他被打死了,这将是他可能得到的最好的死亡方式。如果他负了伤,德国人民对他的感情将会完全改变。”
可惜,皇帝不肯,相反,皇帝还绕过提尔皮茨,直接下达命令,让舰队出海寻找英国舰队决战。舍尔梅军上将直接下达了这个命令,而六艘战舰上的水兵都表示反对。他们愿意保卫德国的海岸,但拒绝参加无益的海战。由于海军司令部拒不收回愚蠢的命令,水兵们公开举行反叛。大多数战舰不得不返回基尔港。在那儿,一些水兵被关进监狱。然而,这一行动更激起水兵们的愤怒。他们在一个名叫卡尔阿特尔特的锅炉工的领导下,***到一个大公园里。在那里,由于受两名社会党人的煽动,他们群情激昂,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第二天,将近二万名码头工人和水兵聚集在公园里听阿特尔特和前一天那两名社会党人的演说。他们要求释放被捕者,听众热烈响应。他们高举火把,唱着国际歌,向军事监狱进军,一支海军陆战队士兵组成的巡逻队挡住去路,当人们继续向前***时,枪声响了。水兵们冲破***线,有二十多人伤亡。但是阿特尔特和其他几个主要领导人没有被捕,他们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工人和水兵”苏维埃。他们除了要求释放被捕的同伴以外,还要求承认苏维埃俄国,废除敬礼制度,官兵分配定量平等,享受言论***和要求皇帝退位等。
兵变变成了革命!德意志帝国的丧钟敲响了。
就在同一天,豪斯在海上航行***问题上仍与英国人争论不休。
劳合乔治并不打算改变初衷:“我们的***使德国无法从国外得到钢、铜、橡胶和许多其它产品。这种***使我们大家都得到了好处,这是我们打败敌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是的”,豪斯耐心地说道,“但总统不反对***的原则。他只是要求大家接受海上航行***的原则。”
劳合乔治首相不打算让步。他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国家的立场是异常坚定的。我说我能接受是没有用的,因为我知道我这样说并不代表英国。这种态度丝毫没有对美国的立场提出挑战的意思,我们所说的是我们保留在和会上讨论这一问题的***。对于能达成协议这一点,我没有失去信心。”
豪斯十分高兴。虽然他没有得到威尔逊想要的那种公开表态,但是他没有完全陷入僵局。当会议即将结束时,奥尔兰多接到一份电报,证实奥地利已接受协约国提出的所有停战条件。当天晚上,各种颜色的烟火和信号弹,照亮了意大利战场的上空——最起码,奥匈前线的战争已经结束了。现在,剩下了唯有德国人。
基尔的兵变不仅转变成革命,而且在它的鼓舞下,德国全国各地也发生了类似的骚乱。次日早晨,水兵们抢劫了兵工厂和轻武器库,占领了基尔的大部分地区。在港口停泊的舰只,除了一艘外,都挂起了革命的红旗。水兵们把军官抓了起来,扯下他们的徽章,并把他们送进监狱。
消息一传到柏林,内阁马上开会,讨论这一事件和其它***情况。麦克斯亲王似乎也感染了西班牙流感,但仍然挣扎着说:“为了保卫基尔,不管后果如何,必须尽一切努力把第三分舰队从这个城市撤出。”
可惜,已经晚了![(m)無彈窗閱讀]





国势 第061章 北方战争(36)
第06章 北方战争(6)
在讨论完欧战事务后,战略分析会议的中心转向了俄国方向。
张绍曾继续汇报说:“经过这一年多来的战争,布尔什维克可谓已经基本站稳了脚跟,无论是高尔察克、邓尼金还是弗兰克尔都不是布尔什维克的对手,几次进攻不但让布尔什维克打得落花流水,并且让对手将手中的控制区域连成一片,白俄方面反而被分割成了好几块。从现在的力量对比来,布尔什维克取得最后胜利是没有疑问的,区别只在于时间。如果没有外力借助,布尔什维克最快6个月,最慢一年半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从目前的态势来,白俄军虽然在军队总数和装备上仍然拥有对红军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很不牢靠,完全被彼此牵制和分散指挥所抵消,反观红军,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人数在0多万,有旺盛斗志和比较有团结作风的军队——这不是一支职业军队,但比职业军队更有前途,将来也将会是我们重要而且不得不面对的对手。”
“从目前的战略态势来分析,我们不能够直接接入俄国内部战争,但可以通过支持高尔察克来延缓红军的步伐,另一方面,红军对我们的军事力量存在也表示了足够的谨慎态度——高尔察克收缩以后,防线距离我们很近,但红军没有进一步紧逼,反而掉转方向去攻击其他白军了。因此,我认为,布尔什维克虽然不愿意和我们签订有关条约,但一直在避免与我军产生正面冲突。”
“关于***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远东目前驻扎着个师团,虽然那在兵力对比上并不是我军对手,但***打着协约国的旗号,有恃无恐。海参崴方向,***舰队主力时常出没,虽然没有任何敌对行动,但这种被强敌窥测的感觉很糟糕。”张绍曾道,“日军对我们的态度极为敌对,我隐约有一种担心,认为***很可能趁虚而入,发动突然进攻。”
秦时竹摆摆手:“这一点不要担心,***目前只是威胁而已,不会真的对我们动手——这对他没有好处,况且,作为高尔察克的后盾,我们的地位是英法美共同认可的,***不会冒与各大列强对立的风险与我们作对,倒是要当心***在远东领土上的野心。当然,***是极端反对布尔什维克的,不必担心他们会在这个问题上与布尔什维克在一起。”
“那么,该对高尔察克政权采取什么新的方针呢?没有外界的支持,这个政权个月都熬不下去。”
正在讨论的时候,忽然传来了惊人的消息,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
秦时竹立即说道:“德国的时间已经没有个月或者更多了,德国会在个月内完蛋,我们必须做好各项准备。人员撤离的计划——‘麒麟’必须立即执行……”
秦时竹的估计丝毫不差,面对基尔港的棘手局面,亲王和内阁商议了半天,最后决定让豪斯曼去基尔平息骚乱,随他去的还有古斯塔夫诺斯克——德国社会***党的主要议员,而且是公认的工人出身。他们俩一到基尔火车站,欢叫着的水兵就抓住了身材魁梧的、曾当过编篮工和报纸编辑的诺斯克。他们把他高高地举到肩上,然后又扔到汽车的后座上,与水兵领导人阿特尔特坐在一起。当汽车驶过人群走向威廉广场的群众大会时,阿特尔特不时地探出身子,手中挥舞着红旗高喊:“***万岁!”一抵达目的地,阿特尔特就跳上讲台喊道:“诺斯克在这儿!”当诺斯克被推到阿特尔特旁边时,人们欢呼雀跃,挥舞红旗。有人把一把刀塞到他手中,他很快把它扔掉,并开始讲话。
诺斯克认为,如果不把他们管理起来,他们将要抢掠城市。既然没有人负责,他就跳到停在威廉广场的一辆轿车的车顶上,向人群大声说他已接管了这座城市。人群欢呼起来。他被推举为基尔的军事总督。他给柏林打电话说:“我不得不接受这个总督职务,而且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事实上,这个举动只是助长了有组织的革命。
在得知德国发生内乱的消息后,一直忙于争吵的协约国匆匆忙忙宣布了共识:他们愿意除了两点保留意见外在十四点方案的基础上与德国讲和,这无疑是威尔逊的总统的胜利。当天,威尔逊总统告诉他的内阁,豪斯上校已经迫使协约国接受了十四点方案。在内政部长莱思来,威尔逊显得“十分幽默和心情舒畅——一点也不忧虑。他为什么要忧虑呢?整个世界都完全顺从于他。连凯撒也没有获得过这样的胜利!”农业部长也注意到,他上去精神愉快。“他如释重负,上去不象前几年那样匆忙和紧张。”
接到消息的格勒纳紧急约见亲王,消沉地说:“我们现在必须打着白旗越过防线。”
首相吃惊地问道:“这至少不会是一个星期以内的事吧?”
“一个星期的时间太长了。”
“不管怎样,不会在下是期一之前吧?”
“那也太晚了,等不及。最迟是明天,”
麦克斯迫不得已只好将内阁大臣们召来,通知他们不能再等待了。格勒纳告诉他们:“我们无论如何必须在明天(4月日)上午与福煦谈判。”他又说,停战代表团应该在那天出发。如果在此之前接不到威尔逊的答复,他们必须举起白旗,主动提出举行停战谈判,甚至可能必须投降。内阁一致同意。
午间,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和社会***党的其他领导人在工会领导人的陪同下来到首相府会见格勒纳。艾伯特的脸色憔悴,但精神却还不错,他严肃地指出:“不管正确与否,人民把国家的失败归咎于皇帝。因此,陛下最迟应该在明天早晨宣布退位……”
格勒纳厉声反驳:“退位是不行的。军队正在与敌人进行激烈的战斗,它不能没有自己的最高统帅。”
但艾伯特强调:“我们不反对君主制本身,而且这样做也不是废除君主制。只要政府建立在议会的基础上,君主愿意进行社会改革,许多人也就完全满意了。 ”
两人还在争论,但亲王进来打断了这种场面,他脸色苍白地说道: “继续讨论退位问题已毫无意义了。革命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基尔的水兵已经控制了汉堡和汉诺威。先生们,现在不是讨论的时候。我们必须行动。我们甚至不能肯定明天我们能否还坐在这里。”
大臣们都紧绷着脸——这确实是关系到德意志帝国命运的关键一天。起义的水兵已经占领了吕贝克、汉堡、库克斯港、不来梅、不来梅港和威廉港等地。他们将会通过水路和铁路进入每一城镇,释放被监禁的水兵和***犯,然后成立包括工人在内的委员会。更重要的是,柏林和慕尼黑两地也在酝酿着起义。样子,红旗将会和布尔什维克革命一样席卷整个德国。
傍晚,首相和他的内阁同僚们从非官方的途径获悉了威尔逊的第四份电报。条件是苛刻的,但至少保住了十四点方案。于是立即向报界公布了这样的声明:协约国除了在海上航行***这个问题上有保留外,一致同意接受威尔逊的十四点方案,德国停战代表团已经动身前往法国。首相号召人民本着自觉遵守纪律的精神维持好秩序。
午夜过后不久,福煦接到这样一份电报:德国停战委员会准备动身,希望电告在何地与他会见,然后他们将乘车前往指定地点。
福煦在一个小时内作了答复:如果德国的全权代表希望会见福煦元帅并向他请求停战的话,他们可以去连接希梅、富尔米、拉卡佩尔和吉兹这几个地方的路旁的法国前哨站。已经下令接待他们,并且把他们带到指定的会见地点。
兴登堡为代表团送行,他含着眼泪与埃茨贝格尔团长握手。“上帝保佑你,为我们的祖国力争最好的结果。”
夜里,麦克斯亲王被迫做出了重要决定,他决定和威廉二世最后摊牌,当然,考虑到艾伯特和社会***党在工农阶层的巨大影响,他特意和艾伯特进行了长谈,后者断然说道:“除非皇帝退位,否则社会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仿佛要为这句话提供明证似的,半个小时之后,就送来了紧急情报——当天下午,工人领导库特艾斯纳已取代了路德维希国王,成为巴伐利亚的领导人,巴伐利亚共和国成立了。
德意志面临着分崩离析的危险。
此时,德国停战代表团才刚刚来到希梅,并且会见了法国人,在新闻记者的闪光灯的闪照下,换乘了法国的汽车。当汽车颠簸着向西开去时,人群中有人高喊,“去巴黎”。
4月4日上午九时,在贡比涅森林中,埃茨贝格尔一行被带进了一节火车车厢。在车厢内,德国人站在一张大桌子一边的椅子背后,椅子上贴着各人的名字。几分钟后,福煦进来了,同来的还有魏刚和威姆斯海军上将以及另外两位英国海军军官。双方相互作了简短的介绍和冷冰冰地点头致意后,各就各位,面面相对。福煦转向翻译,用低沉的、冷冰冰的声音对他说:“问问这些先生们,他们有什么要求。”
埃茨贝格尔很惊讶地发现,在场的没有美国人、比利时人或意大利人。他用德语说:“我们来是为了接受协约国关于在陆上、海上和空中实行停战的建议的。”
当翻译们把“建议”两字译出后,引起了一阵切切私语。福煦立刻打断了他。“告诉这些先生们,我没有什么建议,”他简单地说,并欠起身子,仿佛要走的样子。
冯奥本多夫伯爵从桌子那边探过身来。“元帅先生,”他连忙说:“这是个很严肃的时刻,无需在措词上争吵。你希望我们怎么说好?这对我们来说根本无所谓。”
“先生们,你们应当说明你们有什么要求,”福煦粗暴地说。
“你知道,元帅先生,”奥本多夫接着说,“我们是根据美国总统的信到这里来的。如果你允许,我将宣读这封信。”他大声地把信念了一遍,停了一会又说:“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这就是说,你们将向我们通报停战的条款。”
这时,魏刚开始宣读那十八条苛刻的条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十四天内退出被占据的领土,包括阿尔萨斯-洛林在内,交出全部潜艇,把十艘战舰、六艘重型巡洋舰、八艘轻型巡洋舰和五十艘驱逐舰扣留在中立国或协约国的港口里;
2、废除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条约和布达佩斯条约;
、赔偿损失,立即交还从被占领区掠去的财富和证券……
宣读完毕之后,福煦面无表情地说道:“先生们,我把这个文本交给你们,你们要在七十二个小时以内答复,在此期间,你们可以向我提出具体意见。”
埃茨贝格尔恳求道:“请在上帝的面上,元帅先生,不要等七十二小时了吧。今天就停止敌对行动吧。我们的军队已经一片混乱。他们受到了布尔什维主义的威胁,布尔什维克主义可能在整个德国蔓延开来,还会威胁到法国的安全。”
福煦冷淡地说道:“我不知道贵军的情况,我只知道我军的状况。我不但不能停止进攻,我还在发布命令,要他们以加倍劲头进攻。”
冯温特费尔特将军***来说:“元帅先生,我们的人员需要互相协商一下,讨论贯彻执行协定的具体细节。”接着他念了一篇事先准备好的发言稿,指出在研究停战协定期间,将会有多少人在战争中死亡。
但福煦毫不松动。他说,“各国政府已经提出了各自的条件,在停战协定签字之前,进攻不能停止。”




国势 第062章 北方战争(37)
第062章 北方战争(7)
4月的基尔港,虽然已经带上了一丝暖意,但在海风的吹拂之下,让人感觉寒冷也是非常正常。
虽然,基尔港水面舰队已经陷入了混乱,但是,潜艇部队依然保持着完整的建制。在整个大战中,如果论起伤亡水平,则非潜艇部队莫属——战损率达到了惊人的60%以上,到了战争后期,面对协约国有利于强大的护航体系,德国潜艇水手的生命是以月来计算的。但就在这样的部队,所有人都坚信打破英国人的***就在自己身上,因此,哪怕损失再严重,士兵们也斗志高昂——这是长期龟缩在港口不敢出战的水面舰队无法比拟的。
鉴于潜艇的高战损率和中国中立国的身份,秦时竹等大本营大佬给一干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不能直接参加他们的战斗行为,特别是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更要避开。只是,德国与中国相隔毕竟太远,大本营的命令哪怕再严格,具体落实下去也会面临问题。对敌侦察出海,算不算战斗行为呢?如果这些都算,那么,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算是战时行为,因为,本来就是在战争。
德国方面自然也要保护这些中国留学生,不过,尽快让他们成长起来也是彼此的愿望,考虑到与中国方面的密切关系,德国潜艇部队既不能对留学生不管不问,又不能对留学生太过一视同仁。所以,潜艇部队在开战后对这批学员的处理着实费了一番脑筋。而中国学员自己表现也很争气,在最初让德国人感觉棘手之后,在后来便以自己独有的忍耐和吃苦精神赢得了德国方面的尊重。
自然,也免不了牺牲。欧战爆发以来,陈若愚已经和同学们送走了近20位同学——这些同学大多已经长眠在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海底,为了自己的祖国,他们奉献了年轻的生命。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还没有一个中国学员被协约国所俘虏,这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秘密外泄。
中国学员要走了,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消息。谁都明白,德国的投降近在咫尺,虽然军人会为了荣誉战斗到最后一刻,但中国人完全没有必要战斗到这最后一刻。
海军元帅提尔皮茨亲自给给陈若愚等人安排脱离事宜,艘最新的潜艇,大量有关海军的图纸和技术材料,甚至于连德国自己还在研发之中的半成品,都一股脑儿地塞了进去。因为,中国方面已经声明,无论德国能否支付现款,中国都将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将抗流感药品送达德国。而在以前,中国学员虽然收到了足额的药品配给,但他们不约而同的,自发捐献出一半来挽救那些已经感染感冒的德国战友。
这份情谊,已经在战火中凝成——对德国潜艇将士来说,中国不是盟国,但中国比奥匈这个盟国在情感上与他们更为接近。区区三条潜艇和技术图纸算得了什么?——反正,停战后,英国人都会把他们抢走的。
“你们走后,这几艘潜艇都会报沉,祝你们一路顺风。”
“水兵们的事情,我感到很遗憾。元帅阁下,您没有失败……”陈若愚试图安慰提尔皮茨,战争过了4年,元帅却像老了0岁,基尔港水兵骚乱之后,他就苍老得更厉害了。
“谢谢你的肯定,希望,我们还有再次见面的日子。”
“如果您愿意,您可以到中国去……无论秦大总统还是何长官,都对您表示欢迎。”
“替我转告对秦总统和何先生的敬意,他们的好意我心领了,德国在困难之中,我不能离开我的祖国。”提尔皮茨自我嘲笑般地又说了一句,“倘若我走了,英法不到我的身影,他们会寝食难安的……”
“哈哈哈。”
4月5日,中国海军潜艇支队从德国归国,他们将进行漫长的航行回到中国……
在他们身后,在整个德国,有组织的革命的烈火正在向各地蔓延。在腓特烈港,策佩林工厂的工人成立了委员会。在斯图加特地区,包括军工核心企业戴姆勒工厂,工人们都举行了罢工,他们在社会党人领导下,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水兵举行了***。他们在陆军士兵的支持下成立了委员会,并迫使市长承认了他们的权力。
在卡塞尔,全体驻军,包括指挥官,都参加了***,而没有发一枪一弹。在科隆,当四万五千名驻军宣布支持***时,发生了一些枪击事件,但很快市内就恢复了平静。在汉诺威,平民***获得成功。当局虽然下令军队***,但大兵反戈一击,纷纷参加了***者的行列。在杜塞尔多夫、莱比锡和马格德堡,情况也是同样。
德国各地的地方政权一个接一个地垮台,被工人委员会、水兵委员会或陆军士兵委员全接管。柏林本身实际上陷于包围之中,通讯联络遭到严重破坏,乃至弄不清哪些是谣言,哪些是事实。警方已经意识到,首都即将爆发一场全面的革命,但官员们对如何制止这场革命,意见不一。柏林的军事总督得悉满载赤色水兵的火车正从各地向首都开来,于是着手派飞机去轰炸。国防大臣连忙撤销了这个命令。军事总督只好辞职。正在休假的军官们奉命到国防部报到。他们全副戎装,携带随身武器来到国防部大楼。政府到这种情况十分惊慌,担心他们集合在一起会被误解为要发动一次中心革命。迷惑不解的军官们乱哄哄地转了一阵子,就渐渐地散开了。
1...373374375376377...4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