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寇十五郎
狄烈自八月回长安后,隔天都要训练一次;进入九月,事务渐多,便改为三日训练一次。每次训练时,会检查一遍场地,确保无闲杂人等,才专注训练。开始前都要将巴雷特组装一遍,完事后再拆卸一遍,装入枪盒背走。
狄烈完全没想到,在百米之外的一片树林里,有一双眼睛,透过单筒望远镜,窥探着他的一举一动。
赵榛从第一次无意间见到狄烈训练时。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刚开始,他曾想过用弩刺杀,但皇宫这等地方,除了狄烈这等人物,旁人岂是可以携带武器进出的?而且传闻中,此人有万夫不挡之勇,用弩能否杀之,尚是未知之数。若论刺杀,最好的武器。莫过于这个狄凶灵手中的大杀器。
决定一下。赵榛立刻付诸于行动。
赵榛首先从帝姬们手中弄到一具用于玩赏的单筒望远镜——这不是管制军械,并不难搞到。从那一刻起,赵榛就“陪伴”着狄烈一起,风雨无阻。准时“训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辞艰辛。
白天,他将狄烈组装拆解巴雷特的步骤、动作用笔墨画下;晚上,不断比划揣摩。甚至睡梦里都是狄烈组装枪械的身影。两个月,近二十次观察,无数次揣摩矫正,最终确信,自己若能取得枪盒,必可重新组装起来。
老赵家的龙子龙孙,一个赛一个聪明伶俐,艺术天份、学习天份都比常人高出何止一筹,要学什么东西,绝不在话下。他们不缺心眼,只缺钙。
狄烈一向是枪不离身,哪怕进皇宫,见皇后,都随身携带。这位华国王戴奇形头盔,背负长匣的形象,在天枢势力中,早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要想从他手中夺枪,还不如自杀来得爽快。偷枪,也不可能,谁能进得了重重防护的华王府?买通华王府仆役?且不说是否可行,据说华王睡觉时都是枕枪而眠的,你一个仆役还能近身?
其实之前未必就没有人打过这枪的主意,很显然,谁都没这个机会。
机会还是来了,大婚之日,枪盒离身——这是狄烈唯一的一次让巴雷特离开自己的视线,而就是这唯一的一次,被处心积虑的赵榛抓住了。
枪盒是由岳云捧送至华王府后院的密室存放,那里有机关,有守卫,而且后院也非寻常人可以随意进出之地。可惜的是,今日是特殊中的特殊——华王的大婚之日;而赵榛,也非寻常人,他算是华王的小舅子之一,自今而后,他也算是华王的家人,还真有资格进入这后院之中。
赵榛是带着一壶“加料”的酒进入后院的。做为华王的小舅子,又没带违禁之物,又是在这新婚大喜之时,而且华王也不在府中,保卫等级自然降低,守卫没有任何理由拦截他。只要他不进入南北二楼,四下走走倒也无妨。
赵榛随后故做迷途,来到密室前。守卫们自然认得这位王爷,客气请他离开,赵榛则装醉,坚决要每个守卫饮一杯。若是换一个时间,守卫们非但不会饮一滴酒,更会将这喝醉了的王爷叉出去。但是……还是那句话,今日是特殊中的特殊。
赵榛也不死缠,只说了一句:“华王大喜,谁敢不饮?”
是啊!国人自古如此,在喜宴之上,或逢如此喜事,你不喝?是什么意思?不给华王面子,不想祝华王幸福美满?
所以,每一个护卫都是心甘情愿地饮了一杯祝福酒。结果,祝福不成,全似中了诅咒般,趴下了。
密室开启。不得不说,岳云毕竟年少,保密意识还不足,没想到在这华王府竟会被跟踪,所以开启方法俱被赵榛用望远镜远远捕捉到。
至此,赵榛终于拿到这远远看了无数遍,梦寐以求的枪盒。
最难的就是拿到手,至于出去,倒是简单,大麾一罩,直接出门——正常情况下,守卫是管进不管出的,进门时检查,还可以说是出于安全考虑,若出门也搜检的话,那就是侮辱了。
狄烈听到此,不禁摇头长叹:“你还真是处心积虑啊!看来那句话说得没错‘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这样稍纵即逝的机会,也就只有你这整日盯住我的人,才能抓得住了。”
连日艰辛策划筹谋,终于达成,当着狄烈的面道出,更得到对方的赞叹,赵榛也是自觉得意非凡,半是卖弄,半是自夸:“你这神枪杀器,还真是难组装啊!尽管我模拟过无数次,但真正拿到手时,整整愣了一刻时,不知该如何下手。摸索良久之后,一边按图操作。一边反复回想你的动作,足足花了我大半宿,才总算组装成功……”
狄烈忍不住道:“打断一下,你距离那么远,单凭一个两倍距望远镜,怎么能看清我使用的开启密码?”
赵榛愈发得意:“这不难,我看不清密码,但能看清你的手势动作——我发现你每次开启枪盒,那三组密码轮盘中,左则号码向上拨三次。中间向下拨两次。右侧向下拨两次——所以,我不知道你所设的密码是什么,但我知道你的拨号顺序是什么。”
狄烈苦笑,不得不在心里给赵榛点个赞。的确。他是有设密码。但他不可能三天两头换密码。这不是给自己添堵吗?就算是银行存折也不可能老换密码吧。结果,落到有心人眼里,长期观察。密码不破而破。
后面的事,不用赵榛说,狄烈也能猜得个**不离十:“枪到手后,完成组装,你就在此布局,以小厮守山口,屏蔽他人。然后利用你的十八姐,留字将我引来,做个了断。”
赵榛抬手用力一指:“说得好!你我之间,正该做个了断!”
狄烈平静地注视着赵榛:“我软禁了你两年,但也救了你两次,难道还不足以抵消你的怨愤么?”
赵榛难得的正色道:“区区施惠于个人,如何及得家国大业——狄烈,你先是华国郡王,再到华国王,下一步是什么?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狄烈者,大宋国贼也!”
狄烈不动声色点头:“不错,从这个角度说,你的确有杀我的理由。只不过,我死了,你就一定能上位?”
“为何不能?”赵榛反问道,“七兄、九兄,俱在南朝。你狄烈在,天枢就是你的天下;你不在,除了选一个姓赵的,还能如何?而我,就是唯一选择,论嫡论长,二十三郎还得靠边。”
狄烈沉默,拳头捏得喀喀响。赵榛的确说得在理,他狄烈若在,这天枢就是他的,他可以一人之力,改朝换代,可他若不在呢?天枢势力全是宋人架构而成,没有人会抗拒一位赵家的龙子龙孙合法上台。可以这么说,他一死,辛辛苦苦打下的这份基业,就为他人做嫁了。
“看来我还真不能死。”狄烈脸上绽开一抹令赵榛心惊肉跳的笑容,开始向前迈步,“否则还真会便宜某些爬虫。”
“可惜今日你非死不可……别过来!”赵榛枪口一抬,脸色一狞,便待扣下板机。
赵圆珠咿咿唔唔,拚命挣扎,泪流满面,绳索深深勒入肉中……
狄烈步步逼近,脸上带着一丝戏谑:“我敢赌十金,你虽然组装好了,却没开过一枪。”
赵榛冷笑:“当我傻啊!天枢城无人不知,此神枪可千步杀人,一弹射出,穿墙破壁,不知射杀几人……如此岂非暴露人前?”
狄烈脸上戏谑之意更浓:“你观察了我足足两个月,难道不觉得奇怪么——我也从未开过一枪!”
赵榛心底没由来闪过一丝恐慌:“别想困扰我!狄烈,你去死吧!”猛地扣下板机——但除了一声声“嗒嗒”地机簧空响,枪口制退器处,别说子弹了,连个屁大的烟都没冒出来。
狄烈已逼近五步之距,边上的小厮眼见不妙,从怀里掏出一把匕首,猛扑上前。手臂刚刚扬起,眼前突然出现一个拳头,拳头迅速变大。蓬!着着实实挨了一记鞭拳,仰面跌出丈外,满脸是血,昏死过去。
“开枪啊!开枪啊!!”赵榛声音嘶哑,歇斯底里吼叫,拚命扣板机,得到的回应,依然是嗒嗒的空声。
深秋微寒,赵榛却满脸淌汗,眼里透出绝望,像一个以为设了绝妙陷阱,到头来却是自己掉了进去的蹩脚猎人——倏地手上一轻,枪已落到狄烈手里,物归原主。
“傻b!枪不是这么玩的。”狄烈讥诮一笑,提枪在手,轻轻一拨枪机保险,调到发射档位,侧头对赵圆珠与小香菱道,“闭上眼睛。”
二女早已被眼前突变惊得呆了,闻言下意识闭眼。
狄烈将枪口对准赵榛那收缩如针的瞳孔,果断扣下板机。
砰!
异化了的枪口制退器,消去大半声量,声音不太大,却仍震得狄烈肩膀一阵发麻。
噗!赵榛的脑袋如西瓜般爆裂,脑浆、碎骨、污血、肉屑,喷溅了整个凉亭,连二女脸上、身上都沾染了星星点点……
赵榛至死也不知道,他离成功就差了一步。
狄烈的训练,是在默发状态下的模拟练习,为防止走火,组装枪械时,永远都少一个步骤——拨开枪机保险。
狄烈只看了一眼,就发现赵榛根本没打开保险——或者说,他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
智珠在握的狄烈,这才好整以暇听赵榛的长篇大论,然后语出讥讽,从容逼近,夺枪反制,一击爆头。
被解救的二女,扑进狄烈怀中泣不成声,那血泊中的无头尸体,更令二女浑身发抖,几欲昏厥。
狄烈轻拍圆珠后背安抚,双眼却透出一股森森杀机——看来,是时候来一场清理风暴了。(未完待续。。)
狙击南宋 第四百一十二章 清洗风暴
(一如往常,拜谢大盟!还见到了几位粉丝榜上的熟面孔,俱以打赏或月票支持,很开心。)
~~~~~~~~~~~~~~~~~~~~~~~~~~~~~~~~~~~~~~~~~~~~
华王新婚遇刺,刺客竟是信王赵榛!
这个爆炸性消息,引发了长安,乃至天枢势力的一场地震。
王之遇刺,常常预示着一场政治阴谋,而阴谋破产,也将昭示接下来会有一场大清洗。
当所有人都在惶恐不安时,华王果然采取行动了。
不过,与众人想像中的那种城门封闭、大肆搜捕、锁拿枷号、家家泣号的白色恐怖场面不同,搜捕行动,非常低调而克制。
正出使长安的金国使臣乌陵思谋,亲历了天枢势力这一场政治动荡,并将其目睹的整个过程记录下来,回国之后,交与国主参要。在这篇名为《天枢乱》的半日记式文章里,乌陵思谋详细描绘了他的所见所闻:
“……猝见数名天枢保密局密探,率万年县(长安治县)衙役十余人,驱厢车至某官员府邸。趋大堂,宣罪状,定逆名。官员伏罪,除官服,着素衣,与家人别。未枷锁,请入厢车,载之而去。家眷悲泣,邻里问之,言道未曾有冤……”
“……此搜捕行动,持续五日则止,动如雷霆,收如聚雨,目标异常明确,几无滥捕滥杀之事。显示华王在遇刺之前。对属下官员忠逆,洞若观火。最令人击节之事,莫过于拘捕手段,温文有礼,颇得古人之‘刑不上大夫’之真髓。所系人犯及其家眷,亦因此未出现过激之举,配合入彀。此实为我朝可师范之举……”
正如乌陵思谋所见,狄烈首次展示了汲取自后世的文明执法理念。
从大局上说,天枢势力正处在欣欣向荣的转折时期。这个时候,绝不宜因为一次未遂的刺杀事件。大肆捕杀。搞得满城风雨、人心惶惶,大好局面,毁于一旦。
从个人而言,那种锁拿枷号、系于囚笼、巡街示众的彻底践踏人格的行为。既是侮辱这些曾经的天枢官员。又何尝不是在侮辱狄烈这位天枢最高领袖?
说白了。这些宗室官员只是政治犯,不是穷凶极恶之徒,没有必要带枷上锁。以相对文明的方式。请入密闭的厢车,保住其颜面,一路直入州府大牢。以此方式拘捕,无论被捕官员是否觉得冤屈,都不至于产生强烈对抗情绪,为下一步审讯,打下良好基础。
刺杀事件发生后,狄烈很快调查清楚,这是赵榛的个人行为,所以不宜打击扩大化。目前与赵榛颇有往来的只有几名五马师军官,是否参与此事,不得而知,但就凭着他们与赵榛的亲近,就必须拿下,革除军籍,以防万一。
早在建炎二年,传国玉玺事件之时,就有不少宗室与官员士子跳出来,认为应将玉玺送还建炎朝。结果弄得狄烈很被动,之后一直雪藏玉玺,都不怎么敢用。从那时起,保密局就开始设立黑名单,阿术一手主抓负责,为文武官员及宗室设立评价等级。
这个星级评定,是由狄烈亲自拟定的,共分五级,由五星到一星:五星最忠诚、四星亦可靠、三星算中立,二星以下,居心叵测,拉入黑名单。
星级评定的方式,由阿术动用保密局密探,通过收买、用间、监视等手段,大量收集文武官员与宗室们的言行举动,汇集成材料,然后初审评定。之后,将初审评定并附上精选出的材料,一并呈交狄烈终审。最后由狄烈定下每一位武将与官员的最终星级。
如此一来,狄烈对天枢势力中所有文臣武将与宗室的忠诚情况,以及个人学识能力了然于胸,并且据此在任免官员、升降武将时,做为重要指标参数考量。这才保证了在天枢势力的重要岗位上,多为对狄烈忠心且有能力的可靠将官。
这个星级评定,属最高机密,若大一个天枢势力,能接触到这个核心的,唯有狄烈、阿术及保密局寥寥几个负责初审的官员而已。
在这个评定体系中,天诛军九成以上的武将,都得到了五星评定,其中包括赵梃;赵能为四星;赵邦杰最初为三星,近期升至四星;其余岳飞、王贵、徐庆、关胜、折彦文、张用、丁进等人,亦由三星升至四星。西军诸将帅、晋宁军、折家军、陕州军、王屋山寨亦正式开始纳入评定。
文臣方面,就比武将逊色多了,得五星者不及一半,多以早期追随者为主,譬如张角、侯方镜、刘二平、王友植及军工司那群大匠;四星亦不少,陈规、马扩、赵偲俱为此类;三星最多,天枢势力中,这类官员及宗室为主流。狄烈强势,他们自然乖乖的;狄烈倒了,他们也会顺风倒向新势力。二星以下官员,就是这场清洗的重点。
评定为二星的宗室与官员,或多或少,都曾在公开或私下里表示过对狄烈、对天枢势力的不认同;评定为一星的宗室与官员,更有公然指责狄烈“目无君上”,并且强烈反对狄烈封王。
宗室人物里,原济王赵栩、永安县公赵儆、项城伯赵供等人,便属此类;其中信王赵榛,更是一星级人物。这些人,都属于保密局重点监控的人物。赵榛在皇宫活动时,密探无法进入监控,故而未能掌握他的行踪。而赵榛被监控了近一年,再笨也能察觉到,故而在行动当夜,猝然发难,与仆役小厮一起,将监视他的密探击倒。
由于狄烈大婚,长安城聚集了天枢势力内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文臣武将,这使得保密局的工作量剧增。人手短缺,顾此失彼。结果等保密局发现这密探失踪,费好一番手脚找到密探尸体时,一切都已晚了……
在八月份时,狄烈曾下达了可自由返回南朝的开禁令,二星以下的宗室与官员,甚至包括部分三星官员,大部分选择离开天枢南归。但无论在什么时代,总有这样的人——不认同你的理念,不认可你这个上司。却又舍不下手里的饭碗。该走不走,怪话不断,最终成为一锅好汤中的老鼠屎。
狄烈给阿术下达的命令非常明确:不扩大、不株连、不枉不纵、有礼有节,将二星以下的老鼠屎一锅端。正好。名单上大多数人正齐聚长安祝贺。都不用缇骑四出。直接拿人就行。
这群上了黑名单的家伙,那个没有一屁股的屎?保密局的档案室里,随便都可以抽出一沓沓这些人曾经攻击狄烈本人与天枢城政策的罪状。只是大宋向来不因言获罪。天枢势力也讲究言论自由,缺乏一个适合的籍口,不便动手而已。
如今,赵榛刺王事件,正可成为清洗天枢政坛的最好籍口。
先从与信王有关的二星以下宗室与官员下手,所有平日对狄烈不满的言辞,在这非常时期,全部成为心怀怨望、图谋不轨的证据。罪证上交,引起渊圣皇后与军方的极大愤概,朝野上下,极力要求严惩不贷。
保密局趁热打铁,不断将范围扩大,网越收越紧,逐一将二星以下宗室官员全部囊括进来,一网打尽。仅仅只用了五天,就完成了狄烈要求的“大扫除”。最难得的是,没有引发朝局与军队的大动荡,甚至连长安城都没戒严,百姓生活如常,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放在过去任何一个朝代,象这样满城抓捕近百名官员,早已闹得满城风雨,观者如潮,人心惶惶了。而狄烈采取的人性化逮捕行动,则将这种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行动结束,人心犹安。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斐然成效,除了保密局资料齐备、证据确凿,确保了抓捕的准确即时,更重要的是狄烈做为一个后来者,有太多的历史经验教训可借鉴——往后推三百年,厂卫鹰犬之害;再推八百年,有整风之痛。这些,都是深刻的教训,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保密局虽然好用,却是一把双刃剑。战争时期,不得以而用之;到了和平时期,就得小心使用,以免伤人伤己。所以狄烈始终未授予保密局执法权。换而言之,保密局的密探,只有侦查权,无执法权。若要执法,只有两个途径:秘密执法,须狄烈亲自签署命令,狄烈若不在帝都,则由张角与阿术联名签署;公开执法,则请长安府县衙门配合,出动衙役。
如此次大搜捕,便是保密局与长安府县各衙门联合行动的结果。
打击一批,震慑一批,不扩大、不株连——也就相当于给保密局这把利剑套上了鞘,以免乱斩乱刺,割除了腐肉的同时,也伤害了好皮肉。
从结果看来,行动很成功,狄烈还算满意。
宗室文臣的处理很痛快、很迅速,但涉及到军队的,就不能不慎重了。
十一月初,两名身负特殊使命的使者,从长安出发,前往驻守于延安府的五马师师部,以及驻守于临潼的第五整编师师部。
两日后,第五整编师第十四混成旅旅长、车骑中郎将赵能,以家中高堂年事已高,汤药难进,身为人子,当于榻前尽孝为由,向天诛军部提出辞呈。
十一月中,五马师师长、骠骑将军赵邦杰,以旧创复发,无法统军为由,向天诛军部提出辞呈。
狄烈一概批准,同时签署命令,将二将一齐调入天诛军参谋部,分别担任副总参谋长。这个职位此前只有凌远担任过,无论对赵邦杰还是赵能而言,都算是高升,只是不再掌握军权而已。
狄烈相信这二人与赵榛之事,绝无牵联,但在权力这个框架内,没有绝对信任,只有相对制衡。二将只有将军权交出,才能消除包括狄烈在内的军方心结——不是怀疑你有这个心思,而是因为你有能力起这个心思。
同日,调白马师副师长王忠植任五马师师长。王忠植是五星级将领,忠心无虑,同时又是太行山寨出身,与五马师同出一源,容易为五马师将士接纳。加上王忠植昔日在太行山的名声并不在赵邦杰之下,这威望也足以压制五马师的老人。而五马师的中层军官,基本上都被太原军校一期毕业生垄断。上下一合力,原五马山寨那批老人就成了夹心层,再蹦哒不起来。
至于第十四混成旅,则是狄烈的嫡系部队,不存在山头主义,旅长的调换丝毫不会引起半点波澜。
至十一月底,密探回报,五马师与第十四混成旅军心稳定。至此,军方的问题也顺利解决。
随后,天枢势力内,最后一位大宋皇子赵梃,也要求解职,不过却被狄烈驳回——一个百人长而已,难有作为,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放在军队里,还可以起到与前朝皇室联合的良好政治意义。
岳云也提出受刑要求,同样被狄烈驳回,但解除了他的护卫身份,将其贬入第一整编师当一普通小兵——这位未来的猛将虚岁十四了,也是时候让他用手中的刀枪,为自己搏取功名前程了。
一件原本足以掀起惊天巨浪的重大政治事件,被狄烈快刀斩乱麻解决。并且借机发难,变坏事为好事,荡涤朝堂,清洗扫除,终于将天枢势力内的异己份子剔除干净。
狄烈,距离那个位子,又稳稳踏近了一步。
〖
狙击南宋 第四百一十三章 万事俱备
(大盟坚持冒泡,十五郎也要坚持顶住。之前停电,写好了上传不了,真是郁闷。)
~~~~~~~~~~~~~~~~~~~~~~~~~~~~~~~~~~~~~~~~~~
一一三零年,十二月底,快过年时,宋金两国贺婚使才跚跚迟来。
这会距狄烈大婚已过了一个月,如果狄烈另一把“大狙”打得与手上那把一样准的话,差不多都可以弄出一个小狄烈来了。
不过,尽管迟到得够久,正所谓礼多人不怪,只要礼物够重,别的都好说。
以天枢势力之强势,宋金两国此次祝婚贺礼,多少都带点讨好之意,所以礼物真不是一般的多。
狄烈的大婚,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宋国嫁宗姬,所以宋国的贺礼也就有了嫁妆的意思。宋朝时风俗与今天完全不同,女方的嫁妆远远高于男方的娉礼,官宦之家的陪嫁奁妆,往往糜费数十万钱。很有点像今日之印度婚俗,女子嫁妆少了,都嫁不出去,实为男士福音。
官宦之家如此,皇室又如何呢?
金银玉器饰物三十箱、钱十万缗、绢十万匹、官瓷十车、江南贡茶千斤……物品的价值,几乎相当于另一个时空的绍兴和议,宋向金的纳贡数量(宋每年向金纳贡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这,就是大宋的国嫁之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