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南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寇十五郎
赵串珠妙目一转,突然想到了什么,嘴角勾起一丝笑意,笑嘻嘻着狄烈,道上:“城主大人既然说得头头是道,想来胸中自有垒壑,何不现场给我等示范一首?以为引导。”
这话一说出口,凌远等人脸色却时尴尬起来。他们与狄烈接触多了,多少也是了解,这位年轻的城主,似乎样样都能来得几下,唯独在诗文方面缺了根弦。这赵串珠当面为难,城主难堪,他们这些做下属的,自然也是尴尬。
狄烈的确是尴尬了一下,文章诗词,确确是他的短板。不过,在两宋三百余年时间里,诗词的确是衡量一个人才华的重要标志之一。若是能在诗词方面有所表现,应该能够更容易得到士子们认同。可惜,咱已经不“淫湿”好多年……等等,无病呻吟、风花雪月的东西是没记住,但气势豪迈的诗篇却能记得一两篇……对,就是这个!”
“说得没错,我是总编剧,总得要有个提纲挈领的东西给你们示范。”狄烈胸有成竹回头吩咐亲卫,“拿纸笔来。”
狄烈有专用的纸笔,用于发布命令及签署军令。纸张除了硬一些,倒也寻常,但笔却是硬碳笔。狄烈实在用不惯软乎乎的毛笔,而且在军事用途上,硬笔也确是比软笔有优势。
白纸铺开,笔势流畅。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下,一阙长短句一挥而就。
“演出即将结束时,就用这阙词做结束语。”狄烈说罢一掷笔,也不理会身后凌乱的目光,扬长而去。
赵串珠抢先拿起词卷,大声念出两句,本来浑不在意的神情,一下滞住,语调也越来越低,眼睛也越睁越大……
众人传阅完毕之后,房中一片安静。
良久,凌远才对其中一名四旬儒雅男子道:“锦和兄,你师承淮海先生(秦少游),词功深湛,不妨点评一下城主这阙词如何。”
那锦和兄连连谦逊了几句,捻须沉吟道:“此词虽风雅不足,但豪气沛然,有气冲斗牛之势,颇有李(白)苏(轼)之风,倒是很符合城主这般‘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儒将……”
儒将?这位城主哪点像儒了?只不过,正如那锦和兄所言,这阙词,虽然词意很白,却真是有气势……众人面面相觑,一时无语。
赵串珠却要来一张白纸,然后用眉笔誊抄起来。
赵梃讶异道:“二十七妹,你这是……”
赵串珠狡黠一笑:“既然你们都说这阙词好,那我就抄给皇后娘娘赏析一番。”
十日之后,剧本粗成,演员到位,可以开始排练了。这个过程,自然也是洋相百出,笑料不断,好在观众要求低,更用不着向后世那些大舞台剧齐,能够本色演出就行,这是狄烈对文艺汇演的基本要求。
刚开始,所有的演员们没一个放得开的,全呆站在台上像一群呆头鹅,不知该做什么,说什么。尤其是郭大石与许老三这两人,十句不到的台词,背了整整五天。临到台上,还磕磕绊绊,半天说不圆一句话,把前座后台的人急得冒汗。
起初狄烈还颇有兴致地用他那小半桶都不到的水平,临场指导一番,渐渐地也被弄得不耐烦起来,最后借着军务繁忙,甩手走人。倒是临时客串的舞阳郡主赵檀香,颇有这方面的天赋,竟能将舞台上混乱无序的情况一点点扭转。狄烈干脆就给她安上个总导演的头衔,让她负总责。
时间紧,排练仓促,能到什么地步就到什么地步,反正这时代的人也不会有后世那般对春晚的挑剔,能对付过去就行。
十二月初八,正好是腊八节,接到邀请的太行诸寨首脑,以及被派驻平定的天枢城各军政高层,纷纷回到天枢城,参加贺捷大会,还有新鲜出炉的舞台故事大剧《奈何关保卫战》。
狙击南宋 第一百八十章 女兵汇演 (下)
梁兴是随着白马山寨的傅选、王家兄弟、浮山寨的刘泽、车辕岭寨部分幸存寨众,还有其余大小二十余寨的寨首,一起来到天枢城的。这样加上以他为代表的黑崖山寨,太行四大寨,已正式臣服于天枢城。
五日前,梁兴已经得知姊夫焦文通及许青等留守人员的噩耗,他瞒着自家姊姊,自个半夜在院子里,劈砍木桩,砍坏了两把朴刀。原本他在平定天诛军安排的院子里,还打着黑崖山寨的寨旗,表明自己也是一方势力,但这两天他已将那旗子卷收起来。
梁兴已下定决心,此次前去面见那天枢城主,只要对方答应他替黑崖山寨屈死的英灵复仇,他就投入天诛军。话说他来到平定也有将近一月的时间了,虽然没到传说中的那种杀人无形的叫“火枪”的利器,也没有到火雷,甚至没有到天诛军最精锐的教导营。
即便如此,驻守平定、榆关两城的新编第五、六步兵营,那严整的军容、锃亮的铠甲、精良的刀枪、制式的弓弩,无一不在表明,这决不是一支如他们那般的所谓“义军”,而是一支不逊色于朝廷精兵的正规军。
平定一月的所见所闻,尽管只有一鳞半爪,但已足够令窥得一斑的梁兴,做出了改变一生的决定。
而当梁兴来到了闻名已久的天枢城,却并没能到他想的一切:军队、枪械都在军营里,而军营则是禁地。任何无令靠近者,下场都只有一个;威力巨大的火雷、火药及兵工厂,更是禁地中的禁地,连远远一眼都不可得;至于天枢城中近来最热门的话题——女兵杀金虏,更是将梁兴雷得脑门子嗡嗡响,有一种听到神怪志的感觉。
十二月初八,演出正式开始。而这一天,又正好是腊八节,节日演大戏,最合适不过。
舞台就借用当初军事演习时。最大的那个观礼台,然后搭建一些布景道具什么的就可用了。观众自然就坐在大校场上,扩建后的大校场,面积已近万平米,容纳上万观众,已经不成问题。而此前天枢城已将大量居民迁移到平定军州辖下各村镇,因此,此时所有军民及嘉宾加在一起,也不过堪堪万人。
有属下提出修建两座贵宾台。分别供天枢城高层及各寨寨首入座,不过狄烈拒绝了。与自己的士兵与城民在一起。共同娱乐,远比高高坐在台子上好;而应邀前来的太行诸寨首,也与前次拜山的性质不同。前次不过是慑于你的威势,认你当老大,而今次则是托庇于你的羽翼之下,你的地盘你作主。在这等情形之下,大可不必曲意示好,而是要表现得强势一些。
但最终狄烈还是同意修建一座贵宾观礼台,而且台子还是修建在正中最佳位置。只不过却不是狄烈等高层享用。而是为那一群宫中的女人们预备的。至于以狄烈为首的天枢城军政高层,则在高台的右侧用石灰粉圈出一个长方形的范围。
事实上,整个大校场已被石灰粉画出大小不一的长方格子,每个格子里都写有字,分别是:第一营区、第三营区、第四营区、警备营区、女兵营区、匠作区、城民区等等。
比较特殊的是女兵营区,按说女兵三大营,人数最多。但格子所画的区域,与其他各营差不了多少。这是因为这种战争剧所需群众演员众多,因此非但天籁营全营出动,天骄营及天使营都被抽调了大量人员。结果女兵三大营中。至少有两个营全是演员,真正当观众的,不到一个营。
而且女兵营的位置也是最好的,就在演出台正前——除了女士优先,还有一个顺理成章的原因,就是许多女兵,都是身兼观众与演员两职。没轮到自己上场时,就是观众,轮到了,就直接从台前跑到演出台侧门,化妆、穿演出服,然后上场。位置靠前,自然是方便。
之所以选在十二月初八这一天,并不是为了凑这个节日,而是因为这两天的天气很好,颇有种雪后回暖的迹象。有经验的老农会说,这预示着一段时间之后,会有更强的返寒到来。不过这已不在狄烈的考虑范围,他只要有那么几天好天气就行了。
十二月初八,天公作美,天气晴朗,无风无雪,正是个观演出的好时机,所以,就是这一天了。
宋朝时民间娱乐节目其实还是很多的,这从《清明上河图》就能出来,不过,像狄烈折腾出的这种大型舞台剧,却是从来没有过。因此消息一出,不单是士兵居民沸腾一片,便是朱皇后、各帝姬及宫娥,包括那一群自命风流的王公候伯,甚至是陈规、张角、侯方镜等人,都是惊奇非常,忍不住要一睹为快。
暮色深沉,星光黯淡,林木萧瑟,瀑声幽远。
群山环抱的天枢城大校场上,却是一片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大校场上,密密麻麻地排满了各家各户提供的长椅条凳。傍晚时分,吃过腊八粥的天枢城军民,按照各自指定的区域,有秩序地鱼贯入场。随后,就是娉娉婷婷的杏园女人们,或头戴纱笠,或身披斗篷,摇曳生姿登上用布缦围拢的高台。最后入场的,是以狄烈为首的天枢城军政要员与特邀嘉宾。
作为特邀嘉宾中的一员,梁兴与太行诸寨首领都敏锐地注意到一个令人瞩目的场景:天诛军各营入场时,步伐整齐一致,千人脚步声竟如一人;随着各级长官一声令下,士兵齐齐落坐,动作整齐划一,铿锵有力。如此军纪森严的军队,当真是闻所未闻。
太行诸寨的首领也许没什么能耐,但这点眼力还是有的。无不在心底倒抽一口凉气。隐隐感觉到,有这般精兵在手,之前天枢城方面宣扬的,歼敌上万的奈何关大捷,或许,未必是胡诌……
梁兴概叹之余,忍不住又朝那个被众人簇拥的挺拔背影了一眼,这位狄城主也不比自己大几岁,怎地竟在短短半年的辰光里,赤手空拳折腾出这么一份基业来。难不成这世上当真有天命这回事?
梁兴的感概没能持续多久,很快地,就被大幕拉开的舞台给震住了。
《奈何关保卫战》这部大戏,按整个战役的进程,分为三幕,有三个相应的大布景:第一幕是奇袭井陉关,着重表现张锐的伏击小组,如何给予来犯之敌重大杀伤,及对敌军士气的沉重打击。第二幕是重头戏。女兵营浴血死守奈何关,重点突出女兵们如何痛击偷袭之敌。这里面除了某些地方作了一定的艺术加工之外。大多数都来源于真实战斗过程,既没有贬低敌人,也没有拔高自己。唯其如此,才显真实,而真实,是最有说服力的。第三幕,自然就是大书天枢城之主狄烈的三人破万敌的传奇。
在狄烈眼里,这出戏布景粗糙,剧本狗血。演员表演生涩,台词半生不熟……完全就是校园剧的水准,放到后世的高校文艺晚会上,怕连个三等奖都拿不到。
可是,这样的舞台故事剧形式,提前近千年出现在这个时代,对时人的冲击却是巨大而震憾的。上到天枢城高层。中到太行诸寨首领,下到普通士兵及百姓,无不得如痴如醉。
当演到女兵们身穿金兵服饰,脸上粘着马鬃制成的假胡子。装扮成金兵模样,一路趟雷,不时在烟火中倒下的场景时。台下一片叫好之声,尤其是士兵们的喊声最为热烈激昂,因为只有他们最清楚,这地雷的爆炸威力。他们相信,舞台上只是“炸”倒几个,而真实的战斗中,怕是要尸横遍野的了。
太行诸寨寨众也是震天价地叫好。这些人大多不明白那些烟火响声代表什么,纯粹就是为眼前这般精彩的戏剧而倾倒,那粗犷豪气的叫好声,颇有几分后世的票友豪爽之态。
而前排的女兵们,则是一个个吃吃娇笑,对着台上指指点点,然后推推搡搡,娇笑着跌滚成一团。若非天色昏暗,而且又是在前排,无人能窥得娇颜的话,只怕一半观众不用戏,只管这鲜活的群美图了。
在贵宾台上,青色纱缦笼罩,内有烛光点点,将整个高台,衬得分外朦胧。四周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而高台之上,却是安静异常。
事实上,无论是嬛嬛,还是圆珠、珠珠、串珠诸帝姬以及玉嫱、玉屏、含玉诸郡县主,都是想要喝彩的。只是到朱皇后正襟危坐,微笑点头,一言不发。她们自然也不敢声张,只能在心里暗暗叫好。
突然一名宫女匆匆过来,低声向朱皇后说了句什么,后者的玉容顿时沉了下来。坐在朱皇后身边,一身戎装的朱婉婷侧首道:“什么事?”
朱皇后轻轻拂袖,让那宫女退下,神情转淡:“也没什么,只是曹小佛奴与二十三郎,躲躲闪闪地,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朱婉婷怔住,难以置信地失声道:“他们二人……”
朱皇后轻声一叹:“二十三郎,到底是长大了……”
朱婉婷却猛然摇头,断然道:“不可能!莫说二十三郎今非昔比,已经是一名出色的战士。便是那曹小佛奴……她是最早落入金狗手里的宫娥之一,被百般凌辱,九死一生,早已是心若死灰之人,绝不会与二十三郎……此中必有蹊跷,我……”
朱婉婷还没说完,那边杨调儿已经兴冲冲地跑过来:“朱姐姐,轮到我们上场了,快快!”
女兵营苦守奈何关,是本剧的**部分。无论是周定远的壮烈殉国,还是朱婉婷与叶蝶儿四女惊心动魄的阻敌之战,都是那般的令人血脉贲胀,扼腕痛惜。
在饰演周定远的女兵倒下时,台下甚至有几名士兵跳起来,操枪就想往台上打,幸好被及时拦下。当即就有军纪官过来,准备严惩。但是在了解到这几名士兵正是周定远的部下之后,军纪官也犹豫了,最后将事情上报到军主那里。
狄烈的批示是:暂扣枪支,下不为例。
当叶蝶儿所饰演的叶蝶儿,说出那日对金军的仇恨控诉之后,将手中的“炸药包”狠狠扔出。舞台烟火组使尽浑身解术,烟火齐放,爆竹齐鸣,将整个舞台弄得烟雾迷蒙,火闪如电。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台下的观众,同样也沸腾了。许多人跳到条凳上,手舞足蹈地呐喊。就连军纪森严的天诛军各营士兵,坐不住的也大有人在。
到这般激动人心的场面,狄烈很是满意地点头。这就是他弄出这场大戏所要的效果,现在来,倒没白费功夫,相信今夜过后,天枢城军民的自信心与凝聚力会再上一个台阶。用枪杆子夺政权。用新文化聚人心。这,才是一个有力量、有希望的新兴势力。
第三幕表现的是狄烈的三人组所执行的“斩首”行动。不过。狄烈身为天枢城主,当然不能亲自上台演出。结果就让叶蝶儿蒙面代替。事实上,这个替身角色,杨调儿、赵圆珠甚至嬛嬛都有争过。只是杨调儿是争不过,后面两位帝姬则是被朱皇后拦住,禁止上台——虽说落架凤凰不如鸡,但帝姬终究是帝姬,再怎么样,也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抛头露面。
狄烈是如何催毁金军中枢的。这个迷团只有他心里知道,包括与他一同行动的张锐与许老三都是满头雾水。面对赵梃等“记者”的采访,狄烈只是含糊地说扔了一个威力很大的炸弹,所以舞台上也就用一颗霹雳弹来代替了。
这时坐在狄烈身旁一名面容削瘦的中年俯身笑道:“想不到城主竟能一击中敌主帐,真不知应当说是城主运气好,还是敌酋运气差。”
狄烈呵呵笑道:“傅寨主好说,或许是二者皆有吧。”
二人相视而笑。颇有相得之意。
这中年正是太行山寨坐头把交椅的白马山寨寨主,傅选。王伯龙横扫北太行,能够举寨全身而退的,就只有这个傅选与他的白马山寨。
尽管傅选实力犹存。手下近万人口,寨兵超过二千,但没了地盘的义军等同于流寇,而流寇,再多也成不了气候。这也是傅选最终决定投向天枢城的主因。
狄烈正与傅选闲话,忽闻台上传来一阵丝竹之声,接着是一排女声集体随乐声哦吟:“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太行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天枢城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苍龙?”
这群朗诵的女兵,都是参加过奈何关血战的,此时一身墨绿军服,整齐熨身,军姿挺拔,英姿飒爽。或许是年轻鲜活的生命中,注入了一场生死搏杀的经历,女兵们的精神面貌发生极大变化,朗诵之声,清脆铿锵,自有一股令人令人荡气回肠之感。
“好!好气势!”这回喝彩的,不仅有许多普通的士兵与城民,更有天枢城中的士子及各级官吏。
这阙词朗朗上口,近于白话,便是普罗大众,也能听懂七、八分,虽不尽解其意,但那股扑面而来的雄迈之气,却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到的。
一时之间,欢声雷动,现场气氛被推到了**。全军士气高涨,几近爆棚,军民之间也更见亲和。
陈规、张角及越王、济王等一干宗室,无不捻须颔首,心下既惊且佩。这时他们才隐隐明白,这天籁营,竟然也有不输于天骄营与天使营的强大力量。
舆论与政治思想的力量,有时并不弱于真刀真枪,甚至犹有过之。
陈规反复吟诵最后那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苍龙?”,赞不绝口:“大巧不工,大拙不咄,气势磅礴,激扬风骨,堪称佳作。不知此词是何人所作?”
一旁的凌远微笑以目示意。陈规顺着其目光过去,不禁一呆——城主?!这、这也太骇人了吧!这位铁血悍将,什么时候竟也能像魏武帝那般横槊赋诗了?不过,细细想来,在这位城主身上,已经有太多的奇迹,就算再多这一桩,似乎也不足为奇。
明白了此词作者属谁之后,张角目光闪烁,喃喃低语:“缚苍龙、缚苍龙……却不知这‘苍龙’会是姓完颜,还是……”
贵宾台上,缦纱之中,朱皇后与朱婉婷及一众帝姬宗室女,正轻轻击节,随着节奏漫声低吟。
嬛嬛轻笑道:“皇后娘娘与朱姐姐合谱的这一曲《清平调》,清越激扬,倒是将此阙词的气势,烘托得淋漓尽致。想来我们的城主殿下,也会对二位娘娘的附庸风雅之举感怀不已吧……”
朱皇后与朱婉婷相视一笑,丽色盈盈。二女本是出身官宦之家的堂姐妹,幼习音律,在词曲方面颇有造诣。若非如此,当初完颜宗望也不会令二女在易水之畔,和歌献曲了。狄烈这阙词虽有词而未题词牌,但朱氏姐妹却凭着良好的词曲功底,准确地把握到了这是一阙《清平乐》。并以此词牌为基调,谱出一曲荡气回肠的奋发之歌。
只可惜,朱氏姐妹高估了狄烈。这位在诗词一道,连二把刀都算不上的盗用者,压根就不懂二女所配的曲调,正是这阙词的词牌《清平乐》。
狄烈并不是诗词爱好者,就算是小学时背得滚瓜烂熟的《唐诗三百首》,也差不多都还给了老师。不过做为一名军人,多少背得几首毛词。他写的这阙词,正是后世太祖诗词中的一首《清平乐六盘山》。稍微改动了几个字后,居然也相当应景。更重要的是,词中的那股子‘飞扬跋扈为谁雄’睥睨天下的豪气,正暗合此时掌握着这个时代最强悍武力的狄烈,以及如破茧醒龙、即将一飞冲天的天枢城势力。
这时一阵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起,配乐诗词的袅袅余音,随着舞台上一幅巨大的红布缓缓落下而渐绝,代表着《奈何关保卫战》的演出正式结束。
但还有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当大幕再度升起时,天枢城右都监、权知平定军州事陈规与统计军功的凌远出现在台上,宣布明日将对奈何关之战的有功将士,擢升官职、颁发勋章、分发战利品及授予军田奖励时,整个大校场,被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所淹没……
就在这时,一名队正模样的军官急匆匆挤过来,向四周的卫兵请示后,快步来到狄烈面前,大声地说了几句什么。狄烈起初没听清,待那军官遮掌附耳又喊叫般大声说了一遍后,狄烈浓眉一剔,腾地站起身来,语气中带着压抑不住的怒意:“乱弹琴!这个赵梃,他到底想干什么?!”
(这两天上传时没留意,竟然有位叫“猛虎兄弟连”的兄弟,一跃而成为本书执事,着实令十五郎不胜荣幸。此外还有许多坚持默默打赏、订阅、投票、推荐的兄弟,十五郎都铭记在心,待本卷结束后,专门单章感谢。)
狙击南宋 第一百八十一章 史上最悲惨的三帝姬
当《奈何关保卫战》这出大剧紧锣密鼓上演之时,天枢城北角的地牢前,出现了两个披着斗篷的青袍人,正与守卫什长说着什么。
那守卫什长正狐疑道:“什么?要见金酋设也马?有城主的手令吗?”
其中一名青袍人将斗篷哗地掀开,露出斗篷下的面目——赵梃。
那守卫什长转疑为喜,疑虑尽去,笑呵呵道:“原来是手擒设也马的赵小哥,倒是有几日不见。怎么不去新编大戏,倒来这金狗腌臜货?”
赵梃无奈笑笑:“我也想戏啊,毕竟我也是编剧之一……只是没法子,奉城主令,来采访这金酋,充实一下剧本。”
守卫什长一脸惊讶:“这都已经上演了,怎地还没弄好?还要补充?”
赵梃耐心解释道:“这么多人,如此劳心劳力编出的一场大戏,可不会只演一场而已,以后会在天枢城及平定城巡演多次,并不断充实新内容。”
几名守卫听到后,大喜过望:“俺们还以为运气不好,恰好轮值,以至错过这场精彩好戏……如此来,今后还有机会。”
赵梃含笑点头:“没错,今后机会多多。各位大哥,你们……”
守卫什长踌躇道:“赵小哥没有城主手令?”
“只有口喻,你们也知道,城主近来有多忙,尤其这几日嘉宾云集……”
“也罢,若是别人。没有手令俺断不会放进去,但赵小哥是生擒设也马的正主,谅也无妨。后面这位兄弟是……”
“这是通译。我可不懂金狗的语言,而谅那设也马也不通我天朝圣言。”
“哦,那好,按规矩得搜身,得罪了。”
赵梃坦然接受了搜身,但见守卫什长正想朝另一名青袍人走去。赵梃忙上前拦下,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守卫什长顿时满面尴尬,连连致歉。为了掩饰不自然。守卫什长急忙冲着一名守卫叫道:“那个谁,陶二娃,过来一下,头前带路,引领二位到囚禁设也马的一号监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