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852铁血中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既然萧朝贵与杨秀清都只是因为太平天国现在的局面,而不得不利用洪秀全洪教主的拜上帝教,那么等局面到了不再需要拜上帝教的时候,韦泽相信他们两个也会选择抛弃洪秀全。韦泽要做的就是奋力作战,尽早把局面推进到那个阶段。
这两天之中,韦泽当然不可能拉着军务繁忙的萧朝贵大谈意识形态的顶层建筑问题。他主要是帮办军务,顺道办自己的事情。萧朝贵对韦泽决定自己打造兵器的事情相当赞赏,特别是韦泽准备铸炮这件事,更是得到了萧朝贵的赞赏。太平军固然能够缴获很多东西,但是太平军却没办法自造武器。韦泽的努力等于是替太平军摸索如何自造武器,一旦成功,那帮助可就太大了。
韦泽在攸县待到第二天的时候终于等到了炼锋号的掌柜王大锤。听着绰号,韦泽觉得王大锤是个膀大腰圆的壮汉,可见到真人的时候,韦泽才现王大锤是个个头不高的二十几岁小伙。
王大锤本名王启秀,因为从事的是铁匠这么一个力气活,他肌肉相当结实。却不是那种虬结的肌肉男模样,反倒因为没有什么赘肉,体型还显得有些消瘦的感觉。听说韦泽是找他铸炮,王启秀脸上立刻就有了惊喜之色,他急匆匆的问道:“韦老爷果然要铸炮么?”
与王启秀谈了一阵,韦泽现这家伙就是个清朝的“工科男”。一听说能参与到铸炮这个尚未涉及到的领域,立刻就是精神百倍。除了热情之外,王启秀在技术上还挺谨慎。他建议道:“韦老爷,我有个同宗的堂兄,也是我师兄。他叫王启年。以前就跟着我师父给官府铸过炮。那时候他还小,只能打打下手,不过好歹他是跟着我师父一起铸过大炮的,请他来那可就好办了!”
韦泽忍不住问道:“请问尊师现在可好?”
王启秀脸色有些黯然的答道:“我师父已经过世了,其实我这王大锤的绰号原本是我师父的绰号。我师父过世之后,这是乡亲们抬爱,也这么叫我罢了。比起手艺,我比师父差的太远。也比不少我师兄。”
“却不知贵师兄在何处?”既然遇到了有经验的工匠,韦泽当然不肯放过。
“我师兄去了桂阳州城开了一个炼锋号,韦老爷想找他……,这兵荒马乱的,可不容易。”王启秀也知道点外头的事情。
韦泽自己就是在桂阳州城出来的,怎么会不知道那里的局面。清军在太平军离开桂阳之后重夺了州城,此时想去把铁匠带出城来实在是千难万难。虽然遗憾,却也只能作罢。
双方谈妥了工钱,王启秀提出希望在攸县铸炮,毕竟他打铁的家伙都在攸县。韦泽却不能接受这点,他建议把可以用的家伙都带到永兴。毕竟部队要驻扎永兴,把重要的铸造放到攸县太过危险。
韦泽建议道:“王兄弟,我们一旦铸完炮,就会把你的东西送回攸县。再说你能到乡下给人铸铁钟,他们那里能提供的东西只怕还没永兴多呢!至于搬运中损坏的东西,我们先给你押金,完事之后可以按价赔给你。”
王启秀从没见过这么和气的“大官”,而且韦泽的建议也颇为不错。他也就指定了要带的家伙,两百多人扛着大量的器械转移到永兴县城。韦泽则与西王萧朝贵道别,“西王,属下祝您马到成功!”
萧朝贵笑道:“韦兄弟,若是打不下长沙,我可就得叫你带着你新铸的大炮前来助阵呢!好好干,别让我失望。”
两人分手之后,韦泽赶回了永兴。刚到永兴,却得知清军已经尝试着对永兴动进攻了。
永兴和郴州算是掎角之势,但是选择了永兴县而不是桂阳州做这个犄角,一来是永兴在郴州北边,好歹距离北上突袭长沙萧朝贵所部更近一些。
此时清军分兵,和春统领军队的军队在郴州与永兴一线的西边,常禄带领了三千多清军郴州与永兴一线的东边。守住郴州与永兴一线,能够有效隔断清军的部队。同时永兴北边则是湖南大城衡阳,受命围堵太平军的湖广总督程矞采带领清军驻扎在那里。在萧朝贵突袭长沙的时候,若是程矞采带清军赶去长沙助战,韦泽就会立刻带兵直扑衡阳。衡阳距离长沙很近,又是富裕的湖南大城。太平军若是能夺取了衡阳,就近支援萧朝贵进攻长沙,可比盘踞在这郴州与永兴一线要更有利。
对于清军威胁永兴,韦泽只是命令部队加强防御,同时命令侦察部队尽可能掌握清军动向。有机会的话,就对清军实施歼灭战。他自己则带着临时扩充的技术部投入了生产当中。韦泽制订了一个计划,现阶段要解决的器械生产分为三方面“武器,医疗,教育”。





1852铁血中华 第28章 战长沙(六)
韦泽小的时候很怕打针,那闪烁着慎人光芒的细长针尖,总让他产生出无法形容的不安与畏惧。即便是后来总算是知道打针没什么,但是这种不适感总是无法完全消除。
但这不安的感觉让韦泽倒是对如何制造这种中空针头比较敢兴趣,其实这玩意的技术倒很简单,特别是没有那么多精度要求的土法制造,就更加简单了。要防止铁生锈的话,就弄根细长的钢针,用银铜合金制成的薄片缠上去,比较靠谱银匠就能很快加工成针头。
只要有靠谱的银匠铜匠,针筒也可以比较简单的制造。即便是制造不出很圆的针筒,方型的针筒却是能够制造出来的,这就解决了针筒与后面推进器之间的密闭问题。
在韦泽出前,就定好了制作方案。韦泽此时手中不缺银子,不缺铜器,也不缺匠人。等他从攸县赶回永兴的时候,数十套医疗设备已经装在木匠们打造出的军用医疗设备箱中。这些设备包括手术刀、探针、镊子、注射器、缝合针、羊肠线、简单的蒙着皮膜的直筒听诊器等等二三十样。虽然韦泽不是学医的,但是韦泽能够记起来的现实与电视中看到的那些基本设备也都大概有了。
手工精巧的匠人们不仅制作出了医疗器械,还造出了不少扳手,螺丝刀之类的工具。
至于文具以及绘图工具以及绘图用品,韦泽就更加有经验了。他学的以及干的就是螺旋桨设计,成套的绘图工具可是用的再熟练不过。在这个时代,韦泽虽然不敢自吹自己能够立刻制造出最好的成套绘图工具,但是他却是敢拍着胸脯说,“哥用过的绘图工具,比你们见过的都多。”
绘图笔是蘸水笔,韦泽从小就玩这玩意。熟铁的笔尖容易生锈,电镀技术也上不了,韦泽就就用包铜的铁笔尖。部队里头真的能够长期用这玩意的人不多,几百个就足够用。至于圆规。各种尺子,以及量角器,只要不太在乎精度的话,用了极细的笔也能做出来。
制作文具的工作在韦泽盘踞江华以及永明的时期就开始了,只是那时候工匠缺乏,太平军中选出的学徒们手艺还不够精巧。现在一路行来,韦泽弄到了更多工匠,韦泽自己的军工部门的人越来越手熟,这些文具以及绘图工具也越来越精细。
后勤部门的总负责人是陈哲,这孩子看上去完全不像是军人,而是透着一股子倔强的读书人的感觉。韦泽当时也是在众多人中一眼就瞅见了他,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陈哲没有功名,却读过书,所以有种读书人的通病,那就是看不起人。就这个毛病,让他最初跟着韦泽学文化的时候可没少挨军棍。这年头上司下令打军棍,挨打的是会觉得自己理亏。更何况韦泽打军棍从来不会是为了泄怒气,陈哲也是知道好歹的,每次再忍不住想对人颐指气使的时候,就会感到屁股开始隐隐作痛。现在倒也能就事论事的与人说话。
见到韦泽回来,陈哲先汇报完了文具、绘图工具的进程,就认真的说道:“丞相,滑轮组,铁链,模具以及板簧已经准备好了。”
在武器上韦泽的野心最大,他这次虽然不指望能够大规模生产武器,但是好歹也要有所突破。这次的武器分为三类,米涅步枪、五倍身管滑膛火炮、葡萄弹。
在韦泽看来金属子弹出现前,把大量技术力量与精力物资投放在各种过度产品上是一种可耻的浪费。所以韦泽选择了米涅步枪作为自己尽可能完成的制式武器。
米涅步枪是一种前装燧枪,枪膛内带有三条浅浅的膛线。这倒不是最主要的,这种武器中技术含量的两大难点之一就是圆头柱壳铅弹。这种子弹比步枪口径略小,一举解决了旧式步枪的前装子弹时,由于子弹过大导致塞不进去枪管或堵塞枪管的尴尬情况。米涅弹可以很轻松的用推弹杆推入枪膛,大大提高了射。该弹在弹体周围车以螺纹以配合膛线,螺纹中间以动物油填塞,子弹的底部使用软木材料。射击时,火药气体冲击软木,软木受瞬间冲击后猛然撑大子弹,由于子弹被撑大。所以在射瞬间就可以依靠枪弹本身完成膛室的密封而不会泄露火药气体导致枪弹的动能丧失,这样就解决了旧式前装枪的膛室密闭问题,大大增强了枪支的射,射程,降低了炸膛的危险性。
网络上排队枪毙的爱好者们写过很多图文并茂的土法生产米涅步枪的帖子,而且这些帖子都经历过大量的反复讨论,甚至有不少人进行过实际操作,把实战图片乃是视频都给放上去了。韦泽要做的就是尝试着把这些人的实践变成现实。
欧洲的军队早就完成了燧枪的普遍装备,满清的军队却还是使用火绳枪。燧枪的火装置制作起来比较困难,韦泽并非是这种武器的狂热爱好者,所以他只能大概知道有这么一个东西,真正的燧枪的打火装置到底是什么模样,他也不甚清楚。
但是在永安的时候,韦泽在伏击清军运粮队的时候,从黄马褂那里抢到了一支双筒燧手铳。打那之后,韦泽就经常的拆卸这支枪,对其内部构造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图纸早就画过多次,军工部门的那帮人也都研究过多次,用木头雕刻的一比一模型更是做过多次。此时终于轮到大家开始尝试着仿造了。
韦泽在郴州听说有位会炼钢的高手铁匠,就偷偷把这人给“请”来了永兴。那位高手开始炒钢的时候,韦泽已经带兵出去了。见陈哲来汇报板簧已经做好,韦泽就知道那位高手还真的是名至实归呢。
如果按照工业化的生产,制造枪管需要先冶铁。再制作出铁片或者铁管。韦泽倒是把这一步给省了,直接把火绳枪的枪管加热,用铁锤捶成铁条就能用在制造新枪管上。清军的火绳枪有个问题,就是喜欢做的又细又长。理论上身管比例大,射程也会高,但是这也就是个理论结果。实际结果是,这种火枪经常炸膛。韦泽他们即便是对清军报废的火枪,也会把枪管取下来,所以部队收集了相当多的可用之才。
韦泽采取的是非常保险的枪管做法,先取一铁板条,锤成薄片,把长边卷在一根长的圆柱上,成为长管,使边缘略微重叠,随后将两边焊接在一起。
这只是开始,接着再取一条锤成细长条的铁片,两边都专门锤薄,把这条铁片缠绕在最初制成的圆管上,让捶薄的两边互相重叠,最后把这边缘给焊起来。
因为一支枪管是内外两层,内壁的的焊缝是纵向的,而外层的焊接则是横向的,所以这种枪管非常结实。虽然设计起来很简单,但是后勤部队的配合铁匠们失败多次,花了两天才算是造出了第一支枪管。
膛线是在木制拉床上加工的。刻了螺纹沟槽的膛线导轨通过两个内有凸榫的,口径与比导轨略大些的圆环拉动,那么这凸榫在经过螺纹沟槽滑动时,就会迫使线膛导轨根据其上的螺纹旋转。把一根细长钢柱安装在导轨前端,穿过枪管,另一头上装上刀片,刀片的高度略高于枪管内壁,然后拉动导轨,刀片就会在枪管内壁上刻上膛线。拉完后,调整导轨的高度,在原位置上重复拉制,把膛线逐渐加深,反复拉制二十几次后,一条膛线就拉好了。然后,钢管旋转12o度,继续拉第二根膛线,三根膛线全部拉完,这根枪管才算真正制作完毕。
刀片是那位会炒钢的高手做出来的高碳钢,这高碳钢的质量实在是不咋样,只弄拉完了一根枪管,上面的棱角就出现了一个缺口。不过韦泽也不在乎这件事。
有了枪管与板簧,剩下的就是枪托,这个反倒是最好解决的。枪托早就做好,融化的铅子也按照图纸做成了米涅弹。刺刀制造起来也简单,就是把枪头尾部与一个铁环焊在一起。
十多人的共同努力,花了整整三天,一支米涅步枪才算是造出来了!若是从更早的准备时间开始,这支步枪的制造过程甚至可以推倒半年之前。
测试过程非常野蛮,在枪管中装满火药,由人远远的用长绳牵引。填满火药的枪管根本就像是一枚塞满了火药的雷管般。韦泽即便是看过有人这么做,也知道19世界的欧洲各国是用这个办法做煤气管道的,可他也心里头惴惴不安。
然而枪管顶住了这种巨大的膛压,一声闷响之后,并没有出现炸膛的局面。韦泽跑过去取下枪管检查,却见枪管没变形,敲在一起的焊缝也没有开裂。他才算是松了口气。
接下来就是实弹射击,装填了子弹之后这支步枪对着1oo步外由三个木头靶子叠在一起当作射击目标。参与实弹射击的都是韦泽信得过的部下,开始测试前,韦泽反复要求这帮人保证不走漏任何消息。所以最终的人员只有包括韦泽在内的总参谋部里头的五个人。韦泽亲自操枪射击。
参谋部其他四名部长看着韦泽仔细瞄准的样子,都觉得这动作未免太过于多余。大伙都是用惯了火枪的,即便极为精良的火绳枪,,过1oo步之后,子弹早就飘的不知去哪里了。不过韦泽如此的把这支浪费无数精力的火枪当回事,大家也不好意思给韦泽泼凉水。他们静静的等着看韦泽测试的结果。
韦泽扣动了扳机,那枪声的确与火绳枪大不相同,枪口的火光与烟雾也是如此。靶子也猛地摇晃起来。四个人都是一惊,他们知道韦泽不会随便说大话,1oo步外大概能击中目标。可真的看到有这种火枪的时候,众人也都是吓了一大跳。
看韦泽打完枪之后拎着这杆细长的火枪向着靶子走过去,他们也都快步跟了上韦泽。距离靶子还有3o步左右的时候,韦昌荣停住了脚步,以勇武著称的韦昌荣忍不住喊道:“老天爷啊!”
其他三人倒没有喊出声,这可不是因为他们比韦昌荣更镇定,而是这三个人被吓得说不出话来。三块靶子排在一起,用的都是半寸厚的木板。当时三个靶子一起晃动的时候,大家还觉得是前面的那块靶子带动了后面的,走近之后他们才看清楚,原来三块靶子竟然都被打穿了。那醒目的大洞,正在无言的诉说着这杆火枪那不可思议的威力。
“四叔……四叔……”韦昌荣还算是最早反应过来的,他跟只鹦鹉一样反复重复着这个称呼,却不知道接下来该说些什么。




1852铁血中华 第29章 战长沙(七)
威力巨大的武器吓住了自己人,总参谋部的四名部长都用敬畏的眼神看着韦泽手中的火枪。韦泽跟玩杂耍般把火枪拎在手中上下抛了抛,四个人都下意识的想出言阻止,仿佛韦泽手中的武器是什么非常娇嫩的易碎物件。
韦泽严肃的对四人说道:“这支枪的事情就到此为止。大家都要服从缄口令,若是这支枪的消息传出去,我定然不放过。”
“四叔,有这么好的枪,为何不继续造?”韦昌荣立刻问道。
韦泽完全能理解韦昌荣的想法,他答道:“现在是解决能不能造出来的问题,现在并不具备大规模制造的条件。再说了,这支枪里头的问题太多,到能用起来顺手可是差的远呢。”
没等韦昌荣再质疑,韦泽就把手中的枪抛给韦昌荣。尽管这动作很突然,韦昌荣还是很轻松的把这杆枪抓在手中。实物进手,他也拿着空枪耍了耍,端枪瞄准,扛在肩头。很快,韦昌荣脸上露出了遗憾的神色。
其他三人也都试了试,大家脸上最终的表情与韦昌荣都差不多。这支枪威力巨大,可其他地方的问题未免太多。先就是重心不合理,官方造的火绳枪好歹后部铁管比较厚,前部的铁管比较薄,使用起来重心靠后,感觉很顺手。韦泽造的火枪枪管的前后重量差不多,加上枪口位置上安装了刺刀,拎在手中感觉前重后轻,十分不自在。
这还仅仅是最直观的毛病,在韦泽看来,除了威力巨大的优点之外,这支火枪毛病多多。
四人都理解了韦泽为何要求现在不要推广这支火枪的理由,韦泽也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把枪交给了陈哲,“技术部门已经对全部流程做了详细记录,等我们打下大城市,就可以重新设计这支火枪。那时候会花心思把这种火枪给设计到用起来顺手的地步。”
“可惜啊!”韦昌荣叹道。
“有什么可惜的?”韦泽笑道,“等到再打仗之前,咱们学着造燧枪吧,至少学着造燧手铳。这么没多久了,清妖也快打过来了。”
学着把火绳枪改造成燧枪的工作就交给制造米涅步枪的团队来完成,燧枪比火绳枪拥有有太多的优势。把火绳枪改造成燧枪的难度相对较低,至少不用打造新枪管,只需把火装置从火药引变成燧石引。这年头燧枪也都是手工制作,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改装固然还有难度,却不用对火枪的结构全面推到重来。
除了将火绳枪改装成燧枪的技术问题,韦泽还对军工部门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对现在的火绳枪的木质托架进行改造。满清的火绳枪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刺刀战的问题。韦泽要求重新设计木质托架,达成安装刺刀的效果。对于最精锐的部队,大可将他们训练成火枪手兼刺刀手的角色。即便没有燧枪,只要修改了木质托架的模样,也能把火绳枪改造成比较顺手的刺杀用短枪。
在这个时代,精锐的步兵就是远可以用步枪射击,近可用刺刀搏杀。这种基本能力直到9o年后的1942年依旧是全世界步兵的主流。韦泽是要坚定的走这条正确道路。
短时间内就被韦泽给压下这么多的课题,军工部门负责火枪的团队心理上承受的了巨大压力。韦泽倒也没有逼着他们立刻就能拿出完善的成果出来,让火枪研究团队自行苦恼着摸索,韦泽自己则转入铸炮的团队。铁匠们这几天在军工部门的协助下已经把设备给安装完毕,此时的进度已经进入了相当关键的阶段。
继承了师傅“王大锤”称号的王启秀也算是有真能耐的,拿到了韦泽的火炮设计图纸之后,他与韦泽的军工部门一起铸成了比较精细的模具。用铁水浇筑火炮,先就得有模具,模具自然是越精准越好。即便是五倍身管比的火炮,炮膛也是越直越好。笔直的圆柱体该怎么制作?对于普通匠人来说,这是个大问题。对于韦泽来说,有了比较精细的文具之后,反倒是容易很多。把圆规定死角度,在很多纸上画出同样的圆,把这些圆小心的裁切下来,叠在一起。用细细的竹篾子固定位置,这就是最个基本的圆柱。
在纸质的圆柱外面涂上一层蜡,用石膏把这个柱体裹起来,等石膏凝结之后,把纸柱抽出来。再向石膏模子里头注入蜡油,等蜡油凝结,把外面的石膏打碎,就得到了比较好的柱体。有了这柱体之后,就可以进行数次不同材质的倒模。虽然每次倒模之后精度都会下降,可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韦泽也已经竭尽了自己的能耐,即便是精度下降,他也只能接受这个事实。这年头的中国铸炮水平落后,铸造出火炮炮管内部都是凸凹不平,此等火炮打出来的炮弹就如同满清的行政能力一样,只能用“不靠谱”三个字来形容。
想造可靠的火炮,在不久就会展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铸造法并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水压机锻造出一根钢柱,再用机械在钢柱上钻出一个孔。金属经过水压机的处理,金属内部结构会变得非常均匀致密,再有退火等消除应力的工序,造出的火炮炮管质量与寿命都会大大提高。
当然,这其中还牵扯到非常复杂的金属晶相学问题,包括如何促进结晶,如何消除应力。韦泽不是搞这个专业的,很多东西他只看过相关文章,并不清楚具体操作,他现在能够贡献的实用技术不多。
有韦泽拍板,铸炮场开始运作起来。化铁的炉子已经开始使用,煤炭燃烧时产生的强烈热力让靠近的人都有种身陷火海的感觉。尽管是八月的伏天,所有参与的工匠以及军工部门的战士们,都穿的极厚,罩在外面的外衣上还都湿了水,尽量的通过水份蒸来带出去些热力。
这种火窟般的冶炼环境就是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一道鸿沟。工业国能够通过展重工业,制造出大量的机械设备来解决单靠人类的**不可能完成的生产。而且经过不断的技术积累与研,工业国的生产能力还在不断提高。可农业国没有办法靠自己迈过这倒门槛,最终的技术能力被限制在少量的生产规模之内。即便是中国这样几千年领跑世界的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积累,也在西方百十年的工业展积累中全面落后了。
在永兴的铸炮厂,韦泽给这个场地里头添加的内容不算太多,主要是利用了滑轮组的吊车。滑轮组是铁的,拉动滑轮组的铁链、粗糙的齿轮以及与之配合的链条,都是韦泽不惜人力工本制造出来的。
铸炮某种意义上就是个重工业,重工业就是个吞金兽。即便是铸造出大炮来,也没办法直接用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只有用大炮对外攻城略地,抢可以耕种经营的土地,或者是更直接的抢来黄金白银粮食物资,才能说是曲线起了作用。
能否在建成重工业后打赢战争,这是个两可的事情。但是想建成重工业,就得立马掏出真金白银的投进去。就如一句台词所说的,“你说我是喝工人血的臭资本家?!我tm在喝别人的血之前,得先喝自己的血!”
韦泽从满清那里抢来的东西,除了火枪等武器不能动之外,其他的金属物品都给投入了生产中,这部分支出还不包括支付给匠人们的工钱。这样的支出还没计算另外一个隐形成本,那就是韦泽本人掌握的知识,则是新中国几十年积累出的教育体系教授给韦泽的。每一点一滴的知识背后,都是新中国劳动者们无数血汗的积累。
1...3132333435...5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