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1852铁血中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进了汪海洋的新住处,两人落座。梓炀就把最近的大事告诉了退休不久的汪海洋。大概情况说完,接着就是后续反应,“老领导,现在部队的同志普遍不满意,外交部的同志也很不满意。召开常委会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汪海洋没有立刻回答,他脸上看不出什么来,心里面却是一阵阵的翻腾。当汪海洋还大权在握的时候,也是常委之一,高级别的消息一件件的送来。现在退下来才几个月,国家大事已经是得有人想利用汪海洋的时候才会告知他。这就是失去权力的滋味,仿佛从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天上直接坠落凡间的滋味。
“老领导,您觉得接下来事情会怎么样?都督在北美视察,已经去了几个月,这马上就要十月啦。就算都督没回来,各省的省委还有省长们都要来开会。那时候这件事会平息下去么?”梓炀继续问。
汪海洋强打精神思索了一阵才说道:“若是按你所说,不高兴的也只是部队和外交部的同志,本来外交就归主席管。”
梓炀心里面登时就不高兴了,外交归主席管的确没错,不过那是宪法里面一句笼统的说法。若是按照宪法规定,国家主席还能任免国务院总理,姚浜可以随意任免梓炀的职务。但实际上呢,姚浜根本不可能随自己的心思撤换总理梓炀。别说总理,就是一个部长,一个处长,姚浜都不可能一道命令说撤就撤。即便有那种撤职的命令,姚浜顶多是参与者之一,甚至只是一个负责签文件的人。所以汪海洋的话根本就没有诚意,这让新任总理梓炀非常不爽。
“喂喂!这国家主席的权力好大啊。跟皇帝一样。”北美战区司令部的学习小组里面,有同志忍不住感叹起来,“我说,都督也没这么嚣张过啊。为什么要给主席这么大的权力。”
宪法规定,国家主席拥有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的权力。也难怪有同志看了之后生出感叹。
战区司令周新华上将立刻不爽的说道:“前面那句你给吃了。中华民朝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da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da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而且人大很大一部分权力现在归光复党所有,主席本人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力。真的皇帝还得和韦泽都督一样,人大通过决议,渡让国家权力。没有党,没有人大,主席算个蛋。”
听周新华的话里面满是情绪化的说法,祁睿连忙发言,“有枪就是草头王,那是啥年代的事情了。咱们还是把这些宪法规定的秩序和现实分辨清楚吧。”
祁睿负责党务,是战区一把手。他表态之后,大家立刻就老实下来。又仔细研读了一番宪法,经过分组讨论和表态,战区司令周新华给了个共识,‘国家主席貌似没啥了不起。他的权力看着来自人大,实际上人大并没有那么多实际权力。这个职务……很鸡肋。’
这个问题说白了之后,大家都陷入了一种有些难以置信的境地。从光复党与民朝的历史来看,连韦泽都督都没有如同姚浜这么嚣张过。但是这不等于国家主席就是如此无力的一个职务。不管是韦泽主席或者沈心主席,都是权势极大货真价实的国家领导人。
就在一片沉寂中,祁睿开口了,“光复军是人民的军队,光复军是光复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我可从来没听说光复军是什么国防军,属于政府领导的军队。属于人民,忠于人民。身为党员,忠于党。军队如此,国家主席也是如此。”
这话说完之后,战区司令部里面暂时维持了沉默。过了一阵,周新华才开口,“这话都督说了几十年,现在看,都督从来没有骗我们。只是我们以前没想明白这些。”
只要有准确的思路与切入点,战区头头们很容易就理论联系实际。的确,韦泽都督没有骗过大家。光复党有党内民主,并且以党领军以党执政。
“能不能这么想,这个姚浜不讲党内民主。若是他和都督一样,先把他想干的和同志们商量一下。大家若是同意了,他再这么做就没问题啦。”副司令从一来是就很不喜欢姚浜,此时他看样子找出了反对姚浜的思路。
在北京,梓炀按捺了心中的不满,还是客客气气的请教了汪海洋,等汪海洋四平八稳的推托了所有请求之后,梓炀开口说道:“老领导,我一直有个想法,您这样退休下来的老同志们若是在家闲置着对国家也是浪费,是不能能组建一个中央顾问委员会,让老同志们对各自专业的工作做些指点。不知道老领导对此有没有兴趣。毕竟也有不少老同志是希望能够颐养天年,就跟韦昌荣部长退休之后,就开始各地旅行……”
汪海洋心中觉得有些警惕,这个梓炀的说法里面利诱的味道太明显了。可汪海洋没办法看到自己的表情,对面的梓炀却可以。当汪海洋听说有机会再接触权力的时候,整个人一瞬间就有些容光焕发,眼睛里面精芒四射。
不过老狐狸可不会因为这么一点点的空口许诺的小利就被冲昏了头脑,只是看着小狐狸说完之后就起身告辞,老狐狸觉得不能就这么让小狐狸啥也没拿到就离开。汪海洋也站起身,一边慢慢的走,送梓炀去门口,一边慢悠悠的说道:“外交部又不归国务院管,即便是报告也是外交部报告。此事有军委,有外交部,都督都不可能不知道。就我所知,都督这个人对轻佻的人评价很低。你觉得做这样事情的人能否担得起轻佻二字?”
梓炀笑着点头。等他出门坐车回去的路上,才突然眼前一亮。手攥成拳头轻轻捶着身边的车座,梓炀对汪海洋的能耐极为赞赏。梓炀对此事若是发言当然不合适,但是发言就得有技巧。‘轻佻’二字可以完美的描述姚浜的表现,没有过份,没有不足。至于轻佻的是此事或者此人,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老家伙们就是了不起啊。梓炀暗自赞叹。





1852铁血中华 第547章 昨日重现(六)
“为什么要扣下那些德国人?”姚浜问对面的情报局副头子。
副头子本来很想保持礼貌,又发觉自己实在是没办法拿出面对待韦泽都督时候的尊敬。于是就用很冷淡的语气答道:“他们毕竟是看了我们的情报,若是让他们这么离开,我们很担心。”
被这么冷淡的对待,姚浜大怒,他大声说道:“是我安排他们去的,事前我也要求过,只是让他们浮光掠影的看一下表面。难道军委真以为我会把咱们的核心机密让那帮德国人看到么?军舰的发动装置罩在壳子里面,难道德国人还有透视眼不成?”
情报局副头子冷淡的听着。军委那边的态度很强硬,不是针对德国人看到了什么而强硬,而是绝不能接受姚浜的做法。在姚浜对此事有交代之前,军委是不会让此事轻松落幕滴。
见到对方毫无期待的反应,姚浜怒道:“我下令德国人来参观,军队再把人给扣了?难道你们要让外国人看笑话不成?你们还绝不觉得我是国家主席?!”
情报局副头子依旧一副冷淡的表情,他在心里面忍不住嘀咕道:你真的明白你是国家主席么?你要是明白的话,为何要给大家没事找事呢?
被这么一番对待,姚浜倒也很快清楚了整个军委在此事上大概都站到了他的对立面上,所以姚浜反倒冷静下来,他冷笑一声,“哼!我知道你们军委都不认同我的做法。我现在以国家主席来要求你们放人,所有的责任我担当下来。”
这话说完,情报局副头子依旧一言不发。姚浜于是只能挥挥手,“你走吧!”
情报局副头子二话不讲就站起身施施然而去。被主席这么嚷,副头子心里面自然忍不住莫名的生出些担心来,对方毕竟是国家主席。但是韦泽都督几十年来完善制度,阐明道理。若是这位姚浜从一开始就能走流程,此事绝不会落到如此地步。而且情报局副头子对制度也有信心,即便姚浜是国家主席,也不该拥有以个人不爽的理由就撤职情报局副头子的权力。
等这位在民朝的级别顺位排在千号左右的情报局副头子离开,姚浜愤愤的一拳就捶在桌面上。他没想到自己这位理论上居于民朝no1的人,竟然对一个小小的情报局副头子毫无办法。无辜的桌子遭受了好几下重捶之后,姚浜拿起电话,又放下电话。他把秘书叫进来,交代了一番。没过多久,秘书就记录了几个名字出去了。
下午时分,姚浜邀约的几个人在会议室里面出现。没多久,姚浜也到了。“现在还有纪律么?现在还有制度么?部队那些人是准备造反么?”姚浜上来就甩出一通问题。
几个人暂时没吭声,他们都是中央委员,其中也有政治局成员。众所周知,他们都支持姚浜成为新一任的主席。
“那些德国人一定要给我放了!”姚浜说出了他认为得当务之急,“都督要不了多久就要回北京,若是人被扣着,事情就没办法继续。”
“都督好像是支持和英国合作。”有中央委员开口说道。这话听在政治局委员耳朵里,让政治局委员皱起了眉头。这可不是好像,而是真的。韦泽都督正式宣布结束铁血政策之后,自然要选择一个可以共治天下的合作者。从效率与利益的角度,与英国合作最方便。进行讨论的时候,政治局内部不少人担心英国人会考虑背后插刀或者重夺霸权的地位。都督的评价是‘以英国和我们的人口以及工业实力差距,要是让英国人成功翻身,我们就是活该如此’。
现在看姚浜的行为,政治局委员不得不承认,韦泽都督的心胸气魄以及对世界的判断,绝非姚浜能比的,姚浜甚至连沈心都比不了。沈心的才气情怀的确不如韦泽都督太多,可沈心绝非好事之徒,大家从不会担心沈心主动捅篓子。
“我就不理解都督为何一定要放过英国,咱们好不容易才把英国从西太平洋撵走。可从那时候开始,都督什么时候都让着英国,连印度都留给英国人。英国狼子野心岂是会消失的,我想让德国强大一些,去牵制英国有什么错。只有两边都互相牵制,我们才能左右逢源稳如泰山。”姚浜气恼的给自己做着辩护。
中央委员们对此表示赞同,政治局委员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韦泽都督对于自己提出的和平政策有专门的解释。和平的基础是力量对比,英国不敢对民朝轻举妄动是因为双方力量对比差距大,只要民朝自己不犯错,就有和平。英国强大起来,也能够压制欧洲。虽然搅屎棍的本质是充分利用欧洲矛盾,但是一根搅屎棍若是太过于粗大,欧洲各国再闹,也得先考虑自己菊花的承受度。
姚浜嘴里说着和平,实际上干的是挑动矛盾和冲突的把戏。这种玩意大概只有姚浜自己才看做和平,只要英国和德国脑子正常,都会觉得民朝这是在背后黑他们。
心里面想着事情,政治局委员就少听到了几句话。明白过来的时候,就听姚浜问:“谁能让情报局先把人放了?”
“我们去问一下。”中央委员们纷纷答道。
“现在就要放。”姚浜毫不犹豫的说道。
政治局委员心里面暗叹一声,他当年支持姚浜的理由中的一个就是姚浜本人看着很有理论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有点都督的影子。沈心十年当政,军人味道太浓。做事情还是那套命令式斗争模式,地方上的同志们意见很大。战场上不顾一切的拼死作战没问题,执政上根本不存在非黑即白的敌人。哪怕是作为对手,大部分立场其实也完全一致。
但是姚浜现在的表现让委员心里面非常不爽,他思忖片刻后答道:“你既然自己决定这么做的,那就自己正式发文件,要求放了那些德国人吧。这等时候找别人都来不及。”
姚浜的目光一闪,仿佛要发怒的样子。不过他还是没有发怒,而是表示了同意。这让政治局委员倒是生出些比较欣慰的情绪,如果姚浜表现出来的完全是推卸,政治局委员职能认为自己选错了人。
国家主席亲自写了文件给军委,军委也没有硬抗到底。有些事情可以表态,却不至于要弄到撕破脸的地步。既然都督总是要回来的,大家就更没有理由现在弄成如此地步。
韦泽知道这件事,得知姚浜承担起责任,韦泽也算是放下心。如果姚浜在韦泽回去之前还让此事悬空,那政治ju委的讨论中,姚浜的命运就会非常不妙。到现在为止的政治ju常委里面也有王八蛋,但是好歹那些人都算是响当当一条恶汉。比王八蛋更可怕的是软蛋。
不用考虑破事,韦泽的北美之行情绪非常好。历史上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日子都不好过,韦泽自己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结果韦泽发现‘物质决定意识’这个唯物主义基本理念真心是世界真理,当民朝东征西讨,广地万里之后,民朝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日子远比想象中要好上许多。
只要肯去南海的香蕉园、香蕉园、油棕园、剑麻园,或者去种植柚木、小叶紫檀等等经济作物的园区去工作,或者肯去非洲广袤的土地上大展拳脚,又或者肯去北美种地开矿,这日子都不会难过。当大票劳动力离开亚洲之后,连在亚洲的山区种植果树,或者在淮河以及长江中游以北的水土保持区种植桑树,或者留在没啥人的农村挥汗如雨的巡视毛竹山,挖竹笋,打栗子,收入都不会低。
现阶段民朝生产力水平不高,可以靠生产资料的丰富来补充。掠夺来的土地在土地国有制的制度下成为人民的生产资料,困扰中国的问题就迎刃而解。韦泽在北美的工作重点在于督促光复党不要脱离群众,当光复党党员和群众在一起劳动就能发家致富的时候,光复党党员脱离人民群众的迹象并不严重。基层与中层光复党党员提出的要求仅仅是‘中央能否提供更多更科学更有效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指示以及服务’。
因为要参加三会,韦泽在北美的巡游到1902年9月就终止了。此时韦泽没能到北美东部,他回亚洲的最后一站在威斯康辛。威斯康辛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属于农牧州。这里的贫瘠土地倒是催生出了特别的营养成份,新开发的最大产业就是花旗参种植业。这里的人参干巴巴的,看着就比那种水萝卜般大颗人参有药性。民朝的药品部门研究,和东北肥沃的黑土地里成片成片种植的人参一比,威斯康辛一带的花旗参药用效果还真心不错。
回民朝前,韦泽自己掏腰包用田产价买了不少上等货。祁睿送老爹出发的时候,又给老爹带了两大包,“爹,这是我自己掏钱买的。您回去慢慢用。”
“好。终于吃上你送的东西,我心里高兴。”韦泽笑道。
祁睿只能苦笑,他倒不是不想给老爹送些东西,只是他老爹韦泽有时候未免尊贵的过份,祁睿从来不知道老爹韦泽有过什么属于自己的爱好。连投其所好都办不到。
就在此时,祁睿就听老爹韦泽说话了,“你这次组织军区学习宪法,组织党委同志们讨论国家的营运模式,干得好。我们不怕同志们看明白国家的本质,我们不怕同志们看明白国家营运的本质,我们怕的只是同志们瞎想。祁睿,靠自己找到办法,你真长大了。我很欣慰。”
说完,韦泽用力在儿子肩头拍了几下。接着就坐进车里,关上了车门。
祁睿万万没想到自家老爹韦泽知道这样的情报,更没想到自家老爹会这样认真的称赞自己。看着老爹乘坐的汽车越开越远,祁睿鼻子一酸眼眶红了。




1852铁血中华 第548章 昨日重现(七)
“都督什么时候回北京?”梓炀在电话里询问中央办公厅的同志。
和以前一样,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用‘不知道’三个字就把梓炀给打法了。放下电话,梓炀心里面很是不爽。原本看着有些动荡的局面现在恢复常态,这也是很能理解的事情。一套体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修正、调整,只要没人故意在里面折腾,很容易就按照既有模式开始营运。
姚浜自己折腾出那样一档子事情后,体系本能的开始对其进行反击。不过一个成熟的体系好久好在即便是反击非常有力,却不会无限制的进行下去。当搅乱体系的人偃旗息鼓之后,事情表面上也就平息了。当然,只是表面上。
梓炀就不是很希望事情能够平息,他精心准备了一套说辞,可偏偏没有机会实践。这就跟小孩子学了捣蛋的手段,想以看似毫无危害的凑到别人耳边后大叫一声,结果凑过去才发现人家已经堵住了耳朵一样。这种失落感和失望情绪很强烈。
从东京市离开后,韦泽并没有立刻从北美回亚洲,而是在大队人员护送下前往英国在北美的首府维多利亚城。火车经过北美五大湖地区的钢铁中心龙泉时,就见烟雾弥漫,天空阴暗,大有21世纪河北的味道。龙泉的曾用名叫匹兹堡,借用龙泉宝剑来自谷里优质铁矿的典故。在龙泉停下,韦泽和当地钢铁公司的同志们座谈的时候,对‘企业产品管控’以及‘企业成本控制’进行了讨论。
在这个世界上韦泽也许是对‘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最有认同度的一个,所以他并没有拿出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的自动化控制来动摇这帮愁眉苦脸的劳动人民。正是因为没办法看到立竿见影的前景,才会出现对现有技术的深挖,很多技术的精髓都源于此。虽然绝处必然逢生的说法完全无视几率,从逻辑上也是错的。但是韦泽来这里可不是讨论哲学问题。
然后从龙泉市出发向东,就比较接近中英两国边界。等到韦泽亲眼看到北长城之后,还真有些激动的感觉。迁都北京之后,见识到长城的机会就多了。亚洲的长城已经是个文化概念,实际情况是长城内外皆为中华。与这种有部队驻守,并且起到军事作用的长城相比给人感觉不同。
北长城与南长城地处气候不同,环境也大大不同。南长城一带有些类似西北的干旱,就见灌木存在的土地上矗立一条几米高的巨大城墙,宛如看不到头的蜿蜒巨龙。北长城则在崇山峻岭之间,林木茂盛,绿意盎然。灰色的长城在山间在林间若隐若现,有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含蓄。
在巨大的边境车站停了没多久,韦泽乘坐的列车继续前进。这次前面开路的就变成了英国的军列。英国人还派了接应人员上了韦泽乘坐的火车。看得出,接应人员相当紧张。如果单纯以英国自己的人员,他们万万不会生出刺杀韦泽的想法,即便有这样的念头,也不会实施。倒不是英国人变得吃斋念佛,而是韦泽若是在英国遇刺身亡,不管民朝接任者是谁,英国在北美的国土就会立刻遭到最无情的打击。里是北美,不过是几年前,大票‘现英国国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杀掉民朝皇帝韦泽。美国已经不存在于北美,那股恨意却不太可能彻底消失。保护韦泽的安全就是保护英国的安全,这让接应人员非常紧张。
眼瞅火车距离维多利亚城原来越近,接应人员心里面终于开始放松一些。英国距离民朝太远,民朝皇帝韦泽还是出了名的不喜欢去外国。不管英国与欧洲各国如何的邀请,皇帝韦泽从来没有离开过他那辽阔无垠的国家。别说民朝皇帝韦泽,就连民朝的皇族都没去过英国或者欧洲。在欧洲甚至有种传说,这位中国大皇帝和某个神灵定下契约,只要他不离开中国,就可以战无不胜。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请韦泽到英国访问,英国希望能够就此与民朝进一步加强良好关系。
爱德华七世亲自到火车站迎接民朝皇帝韦泽,维多利亚城的前身华sheng顿的城市设计极为糟糕,英国收回此地后对这里大肆拆建。从一开始就借鉴了民朝城市的经验,恢弘的规模让这里焕然一新。车站前广场面积有二十几万平方米,皇家卫队都能轻松排开检阅。
检阅完毕,车队前往黄金汉宫。路经市中心广场,韦泽看到曾经存在的‘华sheng顿纪念碑’只剩了底座,底座上矗立的是印度女皇维多利亚的巨大铜像。
维多利亚城内与美国有关的所有建筑,例如林肯纪念堂之类的玩意已经被摧毁。然而抵达黄金汉宫的时候,韦泽忍不住噗哧一笑。这座规模宏伟的建筑旁边有一个门房,韦泽能确定这座被拆掉了高高圆顶以及两翼不少建筑的白色门房就是曾经的白宫。英国人的幽默感以及恶意让韦泽不得不笑了好一阵,为之莫名其妙随行人员得知韦泽发笑的原因,也忍不住一起哈哈大笑。
这次访英,韦泽与英国就两国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皇帝韦泽不仅让爱德华七世感受到和平的意义,他还在英国两院议会里面发表了演说。英国议员里面不乏心中想把韦泽大卸八块的人,他们敌视社会主义,甚至有亲人子弟死在民朝手中。但是也有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制度有好感,因为纯粹私有制基础之上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明显无力解决当下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矛盾。
皇帝韦泽的演讲内容让大部分英国议员都吃惊不小,在谈论了国内问题国内解决,国内问题国外解决的两种办法之后,韦泽表示和平的意义就在于让大家能够直面苦难。中国发现即便是以一国占领全世界,顶多延缓苦难的爆发时间而已。美国叛乱前曾经是英国的殖民地,那时候英国也没能保住美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制度的进步,现在的英国终于能够在北美坐稳。‘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对英国如此,对民朝还是如此。
不论英国人能够接受韦泽的看法,至少双方进行了坦率的交流,对双方现有政策方向也能互相了解。韦泽陛下提出中英两国定期举行交流,让两国互相之间不要出现政策误判。
参与此次会议的英国自由党副党魁劳合?乔治笑道,“难道您认为两国在这种基本政策问题上能够达成一致么?”
韦泽笑道:“我完全知道你的想法和我完全反对你的想法可以同时存在,在沟通当中才有可能避免战争。如果双方都确定自己掌握的情报并不完整,除了加倍判断对方的恶意之外,我们还有别的选择么?”
劳合?乔治先是一愣,过了一阵才问道:“这样的愿望能做到么?”
1...539540541542543...58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