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铁血中华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绯红之月
孟尼利克二世迟疑片刻,然后坦率的说道:“因为你们是共产党,要革命,要土地国有后分给穷人。”
听到这话,民朝同志对于孟尼利克二世‘拿俏’的评价登时飞到了九霄云外。不知不觉间皱起眉头盯着孟尼利克二世看。因为宗教的不同,因为阶级立场的不同,这位埃塞俄比亚皇帝果断选择了与民朝尽可能拉远距离,甚至愿意和意大利勾结。孟尼利克二世一点都不糊涂,他明白着呢。
民朝的同志沉默下来,孟尼利克二世则接着说道:“阁下,我听说中国有句话,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自从贵国进入苏丹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了。二十年里面,民朝从未侵略过我国,遇到需要协商的事情,民朝也从来没有欺负过我们,所以埃塞俄比亚反倒不知不觉轻视了你们。现在我终于确定民朝才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希望能够与民朝签署和平条约与互助条约。如果您有什么条件,请提出来。”
民朝的同志皱着眉头听完孟尼利克二世的话,心里面的恼怒无比强烈。原来埃塞俄比亚竟然还敢看不起民朝,若不是被意大利人打痛了,只怕他们现在还在继续敌视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朝呢。不过愤怒归愤怒,组织上的交给的任务还是要执行,心里面想着该怎么向上头揭穿孟尼利克二世的真面目,民朝同志用强烈的质疑语气说道:“我们怎么才能相信您是真心愿意执行协议?”
“我会派遣太子到民朝首都觐见民朝皇帝,并且让他留在民朝学习。”孟尼利克二世坦率的说道。
民朝同志也是外交方面的专门人士,愣了一阵后就明白这是要玩‘献质子’的把戏。想到民朝两千年都没搞过这样的破事,民朝同志心里面一阵的不爽。不过冷静一下情绪,他有些感受到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诚意。
“我们还会派遣留学生到民朝学习,至少是先到东非行政区学习。”孟尼利克二世继续讲述着自己的诚意,“如果贵方有什么要求,请直截了当的提出来,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会接受。”
虽然还是不喜欢孟尼利克二世,民朝同志却不得不承认,当现实局面需要这位皇帝做出决定的时候,他的确是做出合作的姿态。即便还在怀疑与孟尼利克二世合作的可能性,他的态度还能称为诚恳的。民朝同志的手指在地图的东非上划过,他用冷酷的声调说道:“我们的愿望很简单,整个东非不允许存在敌对民朝的势力!”
五天后,1905年12月22日,民朝与埃塞尔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在签署了《中埃友好条约》,这个条约也被称为《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民朝即便知道埃塞俄比亚国内存在不少敌视社会主义制度的人,在这个条约里面依旧没有提出对制度的要求。除了和平共处之外,埃塞尔比亚需要允许民朝在这个国家修铁路,开办工厂与农场。这些恰恰是埃塞俄比亚需要的。这个条约里面还规定,埃塞俄比亚要是想与其他国家签署军事或者政治同盟,需要先经由民朝同意,这个要求在此时的世界上是再正常不过的要求而已。
协议签署之后,民朝就从东非行政区派来一票军事顾问。此时的意大利侵略军也受到很大的损失,不得不停下脚步开始休整。出乎埃塞俄比亚勤王军的意料之外,东非行政区的顾问并没有立刻扑上去解决敌人,而是开始对总数约十万的勤王军进行了培训。
孟尼利克二世对此非常不解,当民朝的养牛场赶了大量牛前来作为勤王军的食物,所有质疑都消失了。每天都有牛肉吃,即便是非洲大部落的酋长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1852铁血中华 第561章 螺旋(四)
1906年1月3日,多哥的贝宁沿海盆地地区,一群民朝工程人员坐在码头等待撤离。他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大油田,并且打出了几口油井。大家讨论着这片油田的地质特征以及开采心得,也谈着回家过年的欢喜。他们这票人是从匈牙利乘船来的石油人员,外出最久的同志已经两年没有回过家啦。
说话间就见德国人走了过来,大家立刻停下讨论。可以帮德国人打油井,却没有教德国人打油井的理由。德国人倒也没有幼稚的试探,之前他们已经试探过好多次,都碰了一鼻子灰,此时他们也懒得再这么搞一次。过来的人员说道:“诸位,我们已经接到电报,船马上就进港,请你们做好准备。”
一听到很快就可以踏上回国的路程,石油工作者们都是满脸喜悦,性急的已经站上高处开始向海上眺望。中国人高兴能回家,德国人同样高兴能向上头交代,开出石油的消息已经发到柏林。
柏林的高官们有惊喜,却没有单纯的高兴。在多哥发现石油是个好消息,但是贝宁距离德国太远了,德国也没有民朝那样的专业油轮。单纯从经济角度来看,从中东买石油其实不比从贝宁运石油回去贵。
“如果开始战争,法国人大概第一时间就会袭击我们在非洲的殖民地吧。”参谋总长小毛奇忍不住问。
没人立刻回答,非洲的发展已经完全超出德国最初的想象之外。虽然民朝开发非洲获得巨大的收益,然而德国人并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在非洲居然开发出一个工业中心来,至少当地的资源绝对能够支撑一个工业中心。
看到没人回答,小毛奇说道:“我们要在未来的战争中保护非洲殖民地么?”
和上一个问题一样,还是没人回答。如果非洲的殖民地是一片荒芜,想来这帮在柏林的人立刻就能做出决定。得到很大的收益是好事,却也让做出决断的时候变得更加艰难。
在德国最不缺乏的就是亲英媚英的人,德国在非洲开出石油的消息传到柏林,伦敦方面很快就受到了线报,英国人也紧张起来。经过讨论,英国国防大臣请民朝大使会面。
根据英国几年前定下的国会每四年在伦敦与维多利亚城轮换的决议,此时的英国国会与英国国王都在伦敦。不过很多人都相信也许下一次英国国会与国王都抵达北美之后,英国的北美化就会完成。
英国最近这些年变化太大,民朝驻英国大使比较相信这种判断发生的几率。大不列颠岛上的人口只剩下1500万,刨掉500万决定在大不列颠岛上终其一生的老人,真正的人口数量不过一千万。900万城市人口和100万城市老年人口,100万农村人口和400万农村老年人口。英国政府不仅没有让资本在大不列颠岛上横冲直撞,反倒是在劳合?乔治的推动下完成了《家庭农场促进条例》《煤矿国有化条例》《城市集中供暖法》等一系列法律。
稍微有点眼光的人都能看出这些法律是在抄袭民朝,英国自己根本不在乎借鉴别国的管理经验。特别是那个《煤矿国有化条例》的通过,民朝大使并不担心英国从此走向社会主义,因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民朝大使在意的是,这个条例背后据说还有一个《落后技术淘汰法》,民朝有类似的法律,只是名字叫做《国家实验室法》。以国家的力量来确保企业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定期淘汰落后技术。如果英国真的这么干了,他们就没有在未来的竞争中被抛下,而是顽强的和民朝继续竞争。
想着想着,汽车不知不觉到了英国国防大臣的办公楼前停下。伦敦没有模仿民朝那种惊人的十车道以及大量立交桥的城市模式,拆迁改造之后英国伦敦的主干道普遍是六车道乃至八车道。加上伦敦的地铁网开始建成,出行变得不再拥挤。
见面后英国国防大臣单刀直入的问:“请问贵国为何要帮助德国打油井?”
大使率直答道:“因为我们要德国不再那么死死抱住反对匈牙利的态度不变。”
整个欧洲都知道匈牙利是民朝的心肝宝贝,民朝不支持匈牙利才会让人意外。国防大臣被这么耿直的回答弄到无言以对,只能先摸摸自己的鼻子调整调整思路。
“德国已经同意与匈牙利合作了?”国防大臣找到了下一个问题的要点。
“您认为德国会和匈牙利达成协议么?”民朝大使忍不住笑道。
英国国防大臣当然不相信这样荒谬的事情,只是他现在面对强大的民朝政府,十年前全世界没人相信民朝能够用三年多时间砍瓜切菜般的席卷八百多万平方公里的美国。“也许你们能够促成这样的条约呢。”国防大臣用了紧逼的说法。
“我们民朝从不去尝试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这次我们只要求德国不要在匈牙利对外通路上刻意针对匈牙利。”民朝大使把这个事情说了出来。组织上同意大使讲述这样的事实是因为大家怀疑欧洲各国未必相信这是实话。
英国国防大臣沉默了,他觉得这话太逗了。如果是英国干这种事情,德国要复出的代价绝非简单的不对匈牙利使绊子。以大英帝国的熟练,德国即便不吐出个肾脏,也得大出血几次。所以国防大臣干脆不再纠缠,军人有军人做派,国防大臣单刀直入,“不知道民朝对于克里特岛到底怎么看的。”
“我们买下了克里特岛,克里特岛就是我们民朝的领土。这还需要怎么看?”大使开始装傻。
“欧洲各国不会认同这样的变化!”国防大臣语气很强烈。
“你们英国会接受这样的变化么?”大使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一个笑容。
“我们英国可以从中协调,如果民朝允许克里特岛自治的话……”国防大臣赶紧推销英国的解决方案。
“我们民朝的内政就不用外国操心了,国防大臣阁下,我认为在这件事里面您应该考虑的是,当民朝军队登岛的时候,英国要不要阻拦。最晚明年,我们民朝军队在今年一定会登岛。”说完,大使站起身就告辞。
“不能再讨论么?”英国国防大臣问道。
“英国会接受别国决定大不列颠岛是不是该自治的问题?”民朝驻英国大使抛下这句话后扬长而去。
看着民朝大使的背影,英国国防大臣只是叹口气就坐回到椅子上。抬头看着欧洲地图,克里特岛的位置非常显眼。如同靴子般伸入地中海的意大利把地中海一分为二,右半部地中海正中央就是长方型的克里特岛。克里特岛面积八千多平方公里,拥有不少港口,扼守地中海航线。如果民朝那支令人畏惧的大舰队中有一支分舰队驻扎于此,除了奥斯曼帝国之外的地中海周边各国大概会寝食难安。
“唉……”英国国防大臣叹口气后就把此事放下了。现在根本不是英国蹦出来说话的时候,在拥有解决民朝大舰队的能力之前,一切废话都是自取其辱。
克里特岛的事情震动着整个欧洲,英国人拿得起放得下,还有部队驻扎在克里特岛上的俄国、法国、意大利则是大大不安。这三个国家此时已经结盟,意大利要直面克里特岛,俄国和法国则要面对民朝朝舰队进入黑海与西地中海的可能性。虽然没有和民朝的大舰队进行过战斗,三国好歹知道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民朝海军一次次把皇家海军击败,从遥远的西太平洋一路杀进地中海来。这样的强大海军绝非当下三国能够战胜的对象。
心神不安的三国各派遣代表在凡尔赛开了个会议,
法国毕竟是老牌殖民主义列强,他们提出要求也派遣部队前往埃塞俄比亚参战。结果意大利反倒是矫情起来,毕竟到现在为止的战争都是意大利独力支撑,在意大利尝试在东非地区扩张势力的时候,法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都是等着看意大利的结果。现在法国参战可不是光派遣军队,他们首先就要意大利将厄立特里亚的海岸分一部分给意大利。
两国就不得不进行协调,过去的种种恩怨都被拿出来谈。在解决东非争端之前,法国和意大利围绕北非的争端进行深刻谈判。最后达成的《凡尔赛协议》中,法国与意大利彻底明确两国在北非的势力范围,并且约定在埃塞俄比亚的势力范围。
这种分赃会议一开就是很久,即便开完之后还要由两国上层进行讨论和决定。等到事情再次回到埃塞俄比亚战争之时,都是1906年4月份的事情。
意大利和法国在埃塞俄比亚都有自己的内线,所以两国互相交流情报的时候得到的消息很一致,以至于两国人员不解的问:“你确定中国不会派遣部队前来么?”
民朝向埃塞俄比亚提供顾问和武器的事情也是公开的,但是民朝对埃塞俄比亚的皇帝讲,“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由埃塞俄比亚本国的力量解决意大利侵略者。只有这样才能让意大利不会再次派军队前来复仇,而且我们相信贵国的实力。”
得知了民朝的态度,意大利代表怒极反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很好!我们就看看那些埃塞俄比亚人到底有什么力量!”
法国代表也很想笑,只是他们有些担心民朝未必真的不派兵,或许民朝只是想从埃塞俄比亚那里弄到更多利益,所以用这话来要挟埃塞俄比亚人。
不管怎么样,战争都是要靠人来打。意大利一家伙派遣了两个军共六万部队,法国人也不敢托大,他们派遣了四万陆军参加了战争。加上之前留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万多意大利军队,意法联军共有十万之众。而此时的埃塞俄比亚军队总数也不过十万而已。
埃塞俄比亚要打败并且驱逐侵略者,意大利与法国除了要控制埃塞俄比亚之外,更希望在这里设立海军基地,阻拦民朝海军自由进入地中海。两股力量目的明确,决战眼瞅就要很快展开。
1852铁血中华 第562章 螺旋(五)
“如果可能的话,我建议由韦坤同志出任东非行政区节度使。”王明山在1905年9月6日给中央打了个报告。那时候对他的财务审查已经结束,王明山再也不担心别人说他想通过挑起正义性话题来浑水摸鱼。
这个话题争议性极大,因为王明山的理由是‘东非行政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不断发展,黑人逐渐开始确定自己的定位,韦坤同志的出身有助于安定东非行政区的民心。’
韦坤上次去东非,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安定民心。不是安定黑兄弟的民心,而是安定在东非行政区的中国人的民心。那时候王明山一伙人要在东非搞制度改革,触动的利益广泛,所以韦泽都督答应让自己的儿子前去东非行政区做个象征性的人物。
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的成员中比王明山资历高的一只手就可以数过来,那些‘晚辈’们咂舌之外,只能用‘忧国不谋身’来形容王明山的做法。提及韦坤同志的出身,很容易被人引申为暗讽韦泽都督搞帝制。可利用韦坤同志的出身,很可能会被人指责为插手天家家事。这两条大概都接近死罪的范畴啦。
常委会上没有讨论王明山本人,9月19日,韦坤接到了组织部的约谈。9月20日,韦坤忍不住和自家老婆谈了再次去东非的问题。韦坤的老婆愤怒的撂下一句话,‘敢去东非,咱们就离婚!’
现在身为南京市市委副书记的韦坤能理解自家老婆的怒火。婚姻的基础是家庭,家庭就是大家一起生活。韦坤的老婆是个普通开国功臣的后裔,生于南京长于南京。上世纪去过一趟东非后,听到有人过份鼓吹什么田园牧歌的时候,韦坤的老婆会率直的评价,‘大城市的生活让我有很多不满,农村生活让我只有痛苦’。
然而1906年1月24日,韦坤和他老婆以及三个孩子在东非行政区首府南瞻市的官邸里面渡过的除夕。小家伙们第一次穿着短袖过春节,奔来跑去十分活跃。
大年初一,韦坤一句‘我去上班了’就要出门。他老婆哼了一声后说:“你倒是勤快!”
韦坤知道自己老婆不开心,他答了一句,“快十年了,这东非也变得好了很多。”说完后大步流星的出门去了。司机已经在外面等着,等韦坤上了汽车,立刻向东非行政区办公大楼而去。
东非变得更好了,从没有路变成了普通的碎石灰渣路,这种道路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很容易起伏不平。司机开的不快,韦坤依旧觉得有些颠簸。回想起老婆的不快,韦坤心中也觉得不爽。只是有些事情他无法对外说。1905年9月21日,就在韦坤已经决定不去东非的时候,不知道是不是巧合,韦坤的大哥韦昌荣正好到了南京。两人见面之后韦坤忍不住提起此事,结果韦昌荣问道:“韦坤,对于外方来讲,几年耽误后除非是能直接进中央,否则没人愿意外放。”
韦坤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官员们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想往上爬固然靠很多,最重要的是不能掉队。大家都在一个跑道上跑,竭尽全力尚且不足,突然被叫走,等回来的时候大家早就跑远。南京市市长也不过是个副书记,副书记只要工作不出问题,下一轮就可能进入省委。过那么五六年就能成为省委常委,再接下来就会进中央。突然跑来东非,等于是之前的努力全部报废。
韦昌荣看韦坤明白其中的关节,他笑道:“不过也得你有资格进中央才行。”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韦坤先是大惊。苍白着脸思考了一阵后,韦坤声音干涩的说道:“大哥,那个一定级别下不允许父子同级的事情是真的?”
“是真的。”韦昌荣率直的答道。
这下韦坤的脸色已经不是发白,而是有些泛灰。老爹韦泽要坚持共和制的事情不是秘密,小国的共和制就罢了,大国的共和制绝不可能父亲把最高职位交给儿子。韦坤听说高层内部有些规定,顶级的位置不许搞继承。哪怕是儿子能力超凡,也不行。儿子的职位比对老爹的职务要降几级。这就他们的天花板了。韦昌荣带着同情的表情看着韦坤说道:“韦坤,王明山是个聪明人,他推荐你肯定是你能干。而且让你当东非行政区的节度使,那帮酋长级别认识的黑人自然认同你这天家贵胄。而且你连中央委员都升不上去,也没什么意思。”
之后的事情对韦坤是种折磨,他跑到北京见了老爹韦泽,得到的同样的说法。韦坤这一辈子顶多在各省省委副书记的位置上干。任何官员都不可能坦然接受自己仕途到头的命运,韦坤也一样。省委副书记对很多人来讲已经是不得了的的位置,但是韦坤从来不认为这个职位会是自己的终点。所以韦坤最后选择到东非来,这里虽然不是什么特别让人欢喜的地方,但是这里是韦坤能大展拳脚的地方。
东非行政区毕竟是一个好几百万平方公里大实体,首府的中央办公大楼修的很气派,与民朝以党领军以党领政的制度相同,大楼门口挂两块牌子。一块是光复党东非行政区委员会,一块是东非行政区政务院,新制度下节度使是政务的头头,类似国务院总理。节度使本身也是常委之一。
会议开始后军区负责人说道:“法国和意大利都在准备联军,我们决不接受这帮人到东非来折腾。中央的意思是,不管埃塞俄比亚是不是能撑得住,我们一定要让他们撑住。”
说完之后,军区负责人看向韦坤。目光里有尊重和羡慕。
看着这些热情洋溢的同志,韦坤心里面忍不住苦笑。当年韦坤也在东非混过资历,那时候他第一次明白自己不过是被那些势力裹挟的人物而已,但是韦坤依旧在东非得到了很多很多,包括快速的晋升。现在这帮充满干劲的年轻同志也是如此,他们年纪轻轻混够资历后就可以回到亚洲去。虽然比起那帮在亚洲成长的同志们稍显基础不牢,但是他们毕竟有优先的权力。很难讲是好是坏。
那些年轻同志大概是羡慕韦坤这么不老的状态下就登上了极高的权力山峰,但是他们不知道这个位置就是韦坤权力的终点。如果说羡慕,韦坤其实还羡慕这帮年轻同志呢。
心里面有事,韦坤却没有影响自己的工作,他说道:“中央建议我们尽可能使用黑人部队。如果最少限度的使用黑人部队,我们可以出动多少兵力。”
军区的同志们互相看了看,中央的命令十分怪异。黑人部队的战斗力不算弱,但是黑人部队的问题在于缺乏有丰富经验的中低层指挥官。如果是民朝军官为核心的部队,打成什么模样大家心里有数。黑人的中低级指挥系统能打成什么模样,这是一个从未测试过的谜题。
低声交谈了一番,军区的同志给出了结果,“能凑出来三万人。根据情报,加上几个月来训练出来的埃塞俄比亚军队,总数在五万左右。”
“五万人能攻下阿斯马拉么?”韦坤问。
“可以。”军区的同志回答的很干脆。
“那么我们就现在出发,攻克阿斯马拉。”韦坤下达了命令。
军区的同志一惊,“攻下阿斯马拉之后怎么办?难道还让我们驻守厄立特里亚么?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只怕不肯善罢甘休。”
“我们接到的命令就让埃塞俄比亚撑住,我认为厄立特里亚必须拿下,你可以向军委再询问一下。或者军委的命令很快就到了。”韦坤依旧平静的答道。他自己都对自己的平静有些讶异,以前的韦坤可不是这样的。但是转念一想间韦坤也找了个答案,人说哀默大过心死,韦坤心中没了激情,可不是就能平静下来了么。
部队出发之前还得先说服埃塞俄比亚的皇帝,皇帝说道:“我相信能够打败意大利入侵者,但是您不担心法国与意大利倾尽全力报复么?”
民朝代表翻了翻眼睛,这位在外交部干过,也知道欧洲的局面。“陛下,当意大利内阁崩溃的时候怎么扩大战争?”代表冷笑道,“只要战败消息传回意大利,意大利首相马上就要辞职下台。接下来意大利要再次选出新的首相,即便会爆发新的战争,最快也得半年后才行。半年的准备足够让埃塞俄比亚做好准备了。”
“怎么准备?”老皇帝脸上露出了苦笑。他拼了老命才集结了这么多人,若是半年就来这么一次,埃塞俄比亚铁定撑不住。
“陛下,埃塞俄比亚的问题在于没有属于国家的常备军。就我国的经验,维持一支常备军并不需要特别大的支出。只要您让服兵役与纳税结合起来,一切都不是问题。而且我国愿意帮助贵国解决常备军问题。如果您有兴趣的话,就请您在这次御驾亲征之后商量此事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