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大民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投票推荐
进来的是三个人,其中两人正是徐树铮和被他视作心腹的常瑞青,陪着他们一块儿过来的则是一个长得圆头圆脑,一副恭喜发财样子的中年人,看他鼻子下面一小撮牙刷似的小胡子,就知道是个日本鬼子了。此人在历史上也小有名气,是段祺瑞的日本顾问西原龟三,历史著名的“西原借款”就是他同日后的段祺瑞政府商定的!而那位装模作样在看书的“老马猴”,则是日本帝国驻华公使林权助,也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著名的外交家,在中国和朝鲜办成了不少大事,还和桂太郎、小村寿太郎一起并称为“治韩三杰”。常瑞青的前世,可是从不少历史书籍上面看到过他的照片和大名。
林权助轻轻地放下了书,冲着来人微笑点头,开口就是流利的中文:“徐君、西原君你们来了,这位大概就是北洋的后起之秀常瑞青君吧?”
徐树铮和常瑞青对望一眼,常瑞青微微一躬,笑道:“区区不才正是常瑞青,什么北洋后起之秀是不敢当的。”
林权助微笑着抬起了一只手,示意三位来客坐下,又笑道:“常君自南京陆军小学、中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直到保定军校,都是各项考核中的全校第一,如何不是北洋的后起之秀?而且常君的《参战救国论》我也是拜读过的,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也颇感赞同,只可惜与中国目前的国情似乎还有些差距啊。”
徐树铮和常瑞青都是一脸的尴尬,并没有多说什么,如今的局势明摆着,《参战救国论》的规划已经基本上泡了汤。林权助轻轻叹了口气,一脸惋惜的样子:“原本帝国还想在参战的问题上提携一下中国,以达到两国共同繁荣的目的,现在看起来……”
说到这里,老头子又是摇头叹息,看起来颇有一些猫哭耗子的模样儿,然后又加重了语气:“不过日本帝国身为亚洲先进国家,还是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中国,特别是帮助段祺瑞先生领导下的中央政府!对于这一次,黎元洪大总统贸然解除段先生总理一职,日本政府深表遗憾。”
听到这番话,徐树铮轻轻吁了口气,脸上也挤出了几分笑容,冲着日本公使微微一躬,笑道:“那鄙人就代表段芝泉先生感谢公使阁下和日本政府的支持了。只是现在外面流传着一些谣言,好像是说贵国政府正准备支持清室复辟……”
林权助还是微笑:“既然徐君都说是谣言了,那在下也没有必要再做什么澄清了吧?”
徐树铮默默点头,又笑道:“贵国支持清室复辟确实是不可信的传言,不过张勋支持清室复辟却已经到了图穷毕露的时候儿,不知道贵国准备在这场风波中持什么样的立场呢?”
“日本帝国当然是反对清室复辟的!”林权助的话说得斩钉截铁,说着这个日本老头子还一脸诚恳地看着徐树铮,郑重地道:“又铮将军,我们日本政府不仅可以支持段祺瑞先生讨伐妄图复辟满清的叛逆,还会在段祺瑞先生重新执掌北京政权后,提供大笔借款,支持他领导下北京政府训练、组织参战军!”
他话一出口,徐树铮脸上已经是掩饰不住的惊喜,连话音中也好像带着几分笑音:“那可就太好了!公使阁下,若真能如此,中日两国在未来必然能一心同体,共同为亚洲的繁荣和崛起而奋斗!而我们北洋和段先生也会在将来为日本在中国的商业利益营造最为有利的形势。”
常瑞青却不动声色,也没有什么话好说,“西原借款”的历史和所造成的后果,他在前世就已经知道了。现在看来,他的蝴蝶效应还不足以改变这段历史,现在的他,毕竟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长。而且他也知道,在这个民国时期,真正能够对中国国内的政治局势变化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国家,只有日本,还有日后的苏联!而日本在中国的布局之早,投入之多,日本军政人物对中国内政的了解之深,还要远远胜过日后的苏联!
可以这么说,民国早期,几乎每一场**或是大规模内战的背后,都有日本这个国家在背后操纵,甚至是导演!往往在中国国内发生冲突的两派,背后都有日本这个后台在指挥,而两派头目的身边,也都是形形色色的日本政治军事顾问。常瑞青甚至可以肯定,就在自己和徐树铮到日本公使馆和林权助会面的同时,张勋那头也一定有日本人的代表正在造访……
“请转告段祺瑞先生,鄙人和日本帝国政府期待他的重掌北京政权的好消息。”林权助满意地点点头。
徐树铮和常瑞青站了起来,冲着日本公使微微弯腰行礼,准备离开。徐树铮是满脸欢喜的样子,常瑞青还是阴着一张脸儿。林权助和西原龟三都满脸堆笑着站了起来,殷勤的将他们送到门外。
看着他们两人乘坐的汽车从使馆的边门开走。林权助背着手,似乎有点出神的样子:“如果段祺瑞之后北洋的领袖是徐树铮的话,那今天徐树铮的地位大概就要归这个常瑞青所有了,或许此人未来还将是北洋的领袖,如果大日本帝国愿意的话!”说着,他扭头看了眼西原龟三:“西原君,你怎么看这个常瑞青?”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此人对帝国并没有什么好感,甚至……”
林权助抬起手,打断了西原龟三的话,他沉声道:“支那绝大部分的军阀和政客对帝国都没有好感,可那又怎么样?还不是一个个在帝国面前像一条狗似的摇尾乞怜?”
西原龟三嗨了一声,重重点了下头。林权助接着又道:“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能和他搭上线?”
西原龟三思索了下,缓缓点头:“有倒是有……现在他的父母被张勋下令软禁在了家中。”
林权助淡淡一笑:“中国人极重孝道,这个忙我们是一定要帮的!这件事情就交给青木机关去做吧。”
“可万一张勋复辟成功了呢?”西原龟三迟疑了下。
林权助冷冷一笑:“你认为那些不肯效忠袁世凯和段祺瑞的北洋军阀会心甘情愿忠于一个十二岁的小皇帝吗?张勋扶植的朝廷即便能存在一段时间,他的命令恐怕也出不了北京的城墙。”
书迷楼最快更新,请。
铁血大民国 第四十章 退路?
第四十章退路?
徐州火车站上,几列军车已经稳稳停靠在了站台上。随着一阵整齐的踏步声音,一队队穿着土黄色军服,脑袋后面拖着长辫子的士兵,肩着步枪,背着背囊,在军官的带领下涌进了车站。在站台上面排齐了整齐的队列等待着上车,到处都是涌动的军帽和步枪。辫子军的军官们一个个也都是志得意满的模样,互相抱拳问候的时候,都是一些升官发财的吉祥话儿,似乎压根就没有同谁去苦战一场的决心……这些辫子军可是顶着东南第一强兵的招牌,辫帅张勋又是堂堂十三省北洋军阀的大盟主,此次北上当然是兵不血刃就能旗开得胜了。
张勋的绿呢大轿也在一队卫兵和幕僚、听差的护送下到来了,他不怎么喜欢坐汽车,仿佛汽车代表的是中华民国,而八个人抬的大轿子才是满清王朝的象征。常瑞青的那个弟弟常瑞元也跟在一群小听差中间,容色也和那些辫子军军官一样,喜气洋洋的,好像压根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人质的身份。
绿呢大轿在一节加挂的花车前面停了下来,轿帘儿一撩,就看见一身戎装的张勋张辫帅从轿子里面钻了出来,背着手,冷着脸儿看着几千辫子军拥挤在徐州车站的景象。
定武军的总兵,海州镇守使白宝山挤开人群带着一票随从走了过来。他也是张勋的心腹大将,这次带着三千辫子兵从海州赶过来,准备保着张勋北上去复辟大清朝。看见他的张大帅,白宝山也不依着北洋军的礼节行军礼,而是按照满清的规矩打了个千儿:“卑职海州镇守使白宝山恭迎大帅!”
看到自己的爱将,张勋才满意的笑笑:“好啊,宝山,起来吧,八个营头,短短三天就从海州赶到了徐州城,这才是老夫的东南第一强兵的样子嘛!”
白宝山直起身子,一脸傲然地道:“回大帅,咱们定武军现在已经不是东南第一强兵,而是天下第一强兵了!”
张勋微笑着点点头:“嗯,是要有这样的志气!咱定武军就是要有打遍天下的决心,才能重新把大清的江山给夺回来。”
“对!把大清给夺回来!”
“有大帅带着咱们,恢复大清是易如反掌!”
“大帅就是复清第一功臣,天下第一功臣!”
他话音方落,周围的将佐幕僚都异口同声的附和着。张勋转过了头去,看着前来给自己送行的张文生。
“文正,老夫这次带了十八个营头,七千多弟兄北上。徐州这里就交给老弟了……北方的事情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但是南边估计会出问题。冯河间已经变心了,长江三督都是他的人,西南也一向不服从咱北洋,这次更不会拥护大清了。最后的局面可能就是南北对峙,咱大清在北,他们民国在南,徐州这里可就是南北必争之弟了!所以老夫留下四十五个老营头给你,务必要挡住冯河间的兵!你明白了吗?”
在这个时空,张勋是在1917年1月8日发出通电反对参加欧洲,声援黎元洪的。与此同时,北洋的各路群雄也纷纷开始表态,就像张勋所说的那样,北方的北洋军阀,包括东三省、山东,还有直隶的主要军阀,甚至是北京城内的步兵统领江朝宗都表态支持张勋。不过长江流域的北洋军阀,包括直系的长江三督和皖系的第四师师长杨善德、第十师师长卢永祥全都没有吱声,只有福建督军李厚基表态支持张勋……所以张勋就想当然的以为,北方那些表态支持他的军阀一定也会支持他复辟满清了,而南方保持沉默的军阀则是忠于中华民国的。
“请大帅放心,有四十五个营头,近两万精兵,这个徐州城就好像是铁打钢铸一般,谁也别想打下来!”张文生拍着胸脯向张勋保证。张勋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又说了几句鼓励的话,这才带着一票幕僚、听差登上了北上的火车。
刚刚在花车上面安顿下来,就有幕僚来报告,说是北洋政府的日本军事顾问,日本陆军中将青木宣纯已经到了车站,正准备上车。正如常瑞青的猜测,日本在“府院之争”以及后来的“张勋复辟”这两场风波中的确是两头下注,而且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日本的煽风点火,局面绝对不会变成现在这副模样。而日本人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复辟满清,也不是为了支持或反对中国参加欧战,纯属就是在中国制造风波,然后好借着支持这个支持那个来获得在华特殊权益的扩张罢了。
而那些被日本所利用的军阀们,其实都清楚日本人没按什么好心,谁也没存着真正投靠日本人的心思,相反都是存着利用日本人来壮大自身的想法同日本人展开合作……谁让日本人真的肯真金白银的下注呢?张勋自然也不例外,一早就和日本军部搭上了线,又通过日本军部的牵线搭桥联系上了黎元洪的军事顾问,青木机关的头子青木宣纯中将,再由青木从中斡旋,促成了黎元洪和张勋的联盟。这次更是亲自南下徐州同张勋密谈,洽谈清朝复辟后由日本支持善后的问题。
一听说青木到来,张勋哪里敢怠慢,立马亲自到车厢门口,将一个极其矮胖,长得好像个肉球似的日本陆军中将给迎了上来。
“张大帅,鄙人已经收到东京方面的指示,寺内首相已经在原则上同意向成功复辟后的大清提供一笔超过一亿日币的善后大借款。”分宾主落座之后,青木宣纯就直截了当入了主题。这位日军对华谍报活动的鼻祖说的是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话,脸上也堆满了谦恭的笑容,再加上一个面团团般的胖脸儿,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杀气腾腾的日本陆军中将,倒是像一个和气生财的商人。
说话间,青木就将一份电报纸递了过去,张勋接过去一看,脸上的笑意就再也掩饰不住了。一亿日币大概相当于五千万银元。有了这笔巨款,这大清朝复辟以后的局面可就容易安定下来了。
他冲着青木一拱手,微笑道:“中将大人,兄弟我办事儿也是在路子上的,这次您帮了我,帮了大清这样的忙,别的话咱也不多说,等此次事成以后,贵国想要什么利益,咱大清就给什么利益!只要能让朝廷下得来台就成。”
青木宣纯也回他一个拱手,笑道:“张大帅,大清复辟以后的事情,咱们慢慢再谈,总是会有一个让双方都能下得了台的办法的。现在的问题是,万一复辟之事不济,大帅可有什么退路么?”
“退路?”张勋的脸色一下就阴了下来,沉着声道:“我张某人只知道为朝廷尽忠,不知道什么退路!”
青木宣纯笑着摆摆手:“鄙人不是在说张大帅的退路,而是紫禁城里那位宣统皇帝的退路。复辟之事如果成功当然没有问题,可万一不成呢?宣统皇帝会有什么下场?张大帅想过没有?在中国历史上,亡国之君历来都是什么样的下场?宣统皇帝如今的待遇已经是个异数了……如果复辟失败,皇帝陛下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大帅想过没有?难道真的不需要为陛下准备一条退路吗?”
书迷楼最快更新,请。
铁血大民国 第四十一章 新青年!
“青木先生,你是什么意思?”
张勋阴沉的目光死死盯着眼前的日本中将青木宣纯。说实话,复辟失败的这个万一,他也不是完全没有考虑过,只是在他看来,无论是段祺瑞还是冯国璋,都不至于干出加害故主的事情来。哪怕复辟失败,宣统小皇帝也还是可以在紫禁城里面继续享清福的。
青木宣纯沉默了一下,终于还是回答道:“张大帅,在下也知道您这一辈的北洋宿将对清室是有感情的,毕竟清室给了你们荣华富贵。可是北洋小一辈的接班人对大清还有没有这样的感情呢?比如段祺瑞身边的徐树铮!又比如冯国璋一派的后起之秀冯玉祥、吴佩孚,他们可没有从大清朝廷那里得到多少好处,等到他们执掌了北洋的大权,还会顾及什么故主之情吗?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复辟,他们或许找不到借口撕毁《优待清室条例》,可现在……大帅,您难道真的不打算为宣统皇帝的将来考虑一下?陛下今年可只有12岁啊!”
这回张勋的脸色就更加阴郁了,他冷冷道:“那依着青木先生的意思,我这个复辟还会害了皇上不成?”
青木宣纯一笑:“张大帅,那就要看您能不能做好最坏的打算了。虽然这样的情况不一定会出现,可是我们也不能不做打算吧?万一复辟失败,您打算怎么善后呢?”他虽然在问张勋,但是却没有给对方回答的时间,而是自顾自说了下去:“鄙人觉得三十六计走为上,万一事情不济,再让皇帝呆在紫禁城这个囚笼里面就是将他置于死地了!唯一的生路只有远走高飞,离开紫禁城,离开北京!”
“离开北京?能去哪里?”张勋轻轻反问。
“去大清的龙兴之地——满洲!”青木宣纯的目光中突然闪过一丝热切:“那里有帝国的关东军,有拥护大清的三位督军,还有上百万满蒙健儿……那里才是大清朝复兴的基业所在啊!日本也将会全力支持宣统皇帝在奉天登基,重新收拾大清的山河!不知大帅以为如何?”
……
北京南城,常瑞青租下的那所四合院里,此时已经挤满了人,这些人都是太监的打扮,脑袋后面全都拖着又黑又粗的大辫子,正在那位参加了赤色革命的真太监孟离,孟公公同志的指挥下练习着宫廷礼仪。
只是这些怎么看都有些五大三粗,行为举止中多少也透出一点行伍味道,实在不怎么像太监,至少孟离同志瞧着真不像那么回事,正叉着腰在那里训话呢!
“哎哟,这路不是这么走的,太监不能那么雄赳赳、气昂昂的……咱是去了势的人,又是伺候主子的下人,走路的时候要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低眉顺眼的……”
“说话的腔调也不对,要提着嗓子,细声细气的,俗话说的公鸭嗓子就是说咱们太监的,不能嗡声嗡气,更不能喊报告!”
“还有,在宫里面行走,见着主子要背过身子回避,不能用眼珠子瞪着人家,没什么好看的,跟你们说吧,宫里面的宫女、妃嫔都是蒙古、满洲八旗家的闺女,比不上八大胡同里的小娘子!”
“再有,你们把那个胡子都挂干净了,这世上有胡子拉碴的太监吗?一瞅就像是强盗,唉,你们这些人看上去比那些御前侍卫都威武,怎么扮太监啊……”
常瑞青站在堂屋里面,看着外面几十个穿上太监衣服正在那里训练的“赤色分子”,眉毛渐渐拧了起来。
倒不是因为眼前这群“假太监”的扮相不成,而是常瑞青在那里忧国忧民呢!自打两天前被徐树铮拽着去见了日本公使林权助,他的心情就变得有些糟糕。日本人在民国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他常瑞青再清楚也不过了,和日本人打交道那是与虎谋皮!在他原先的计划中,参战军最好是借助英法的支持,这些欧洲列强毕竟离得远,如今又走了下坡路,就是被坑了也没有办法……
可是徐树铮却告诉他,如果没有张勋发起的“各省区联盟”来搅局,北洋或许还可以以一个整体出现在英法面前争取支持。可是现在这副样子,一场内战是免不了的,而且张勋一旦举起复辟的旗帜,西南方面还有孙中山一定不会消停!就算是打败了张勋,重新夺回北京,英法也不大可能借款支持一个还在内战的中国派兵去参加欧战的!现在唯一能提供支持的,也只有日本了!而且,如果北洋不用日本的支持,那这些小日本一定有办法把编练参战军的局给你搅黄了。
最后,徐树铮还语重心长的告诉常瑞青:“……谁都知道小日本对咱中国有野心,可问题是它离咱们近!而且肯动真格的!不管是支持你,还是反对你,日本人都会真金白银往里面砸,这一点是英美法这些西洋鬼子比不了的。耀如啊,你将来若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一定要牢记,在拥有足够的力量之前,千万别跟日本人把关系弄僵了,这帮兔崽子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不得不承认,徐树铮的分析还是颇有道理的,小日本可不就是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来的主儿吗?可是自己呢?自己现在干的事情,在民国历史上好像也没有人做过吧?
堂屋的门突然被人推开了,门外进来两个穿着老棉袄,面孔被毡帽遮住的人物。当先一个摘下帽子,正是模范团的副团长吴石,他朝常瑞青道:“耀如兄,这位就是我跟你提起的黄宝培,表字植生。是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新青年》上看到你的《参战救国论》非常赞成,就想要参加咱们的铁血同志会,王自省亲自考察了他一番,觉得还算可靠,就让他加入赤色旅了,而且我还想让他参加这次的行动,负责向报界宣传我们的主张(就是在行动结束后打电话到报馆)。”
常瑞青听王君皓报告过这件事情,这个黄宝培找上门来的时候,他正在天津和小萝莉相亲。他看了眼吴石身边那个已经将毡帽取下来的年青人,矮矮小小的,颧骨有些突出,一瞧就是两广人的模样儿。他笑着冲那人拱了下手:“植生兄,欢迎你加入我们的事业!”
黄宝培的神色有些兴奋,也还了个拱手礼,开口就是带着广东腔的官话:“能加入你们是我黄宝培的荣幸,真没想到,陈先生、李先生他们还在研究社会主义,耀如兄居然已经先干起来了!看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说法还真有几分道理啊!”
常瑞青闻言一愣,随即就问道:“植生兄口中的陈先生、李先生,是不是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陈实庵(陈独秀)先生和经济学教授李守常(李大钊的字号有点土)先生啊?”
“没错,就是他们二位。”黄宝培笑着点点头,又道:“对了,耀如兄,你是不是要找个机会同他们二位见见面,一起讨论一下社会主义和赤色革命的问题?说不定,大家可以一起干一番事业的!”
什么!常瑞青愣了又愣,他和陈独秀、李大钊见面,还要同他们二位大神讨论社会主义,还要一起干事业……现在是不是早了一点儿?十月革命的那一声炮响可还没有传来呢!
书迷楼最快更新,请。
铁血大民国 第四十二章 行动和宣传 求推荐 求收藏
第四十二章行动和宣传
常瑞青、吴石,还有那位新加入的北大热血青年黄宝培此时到了北京南城的一处小酒馆二楼。天色已经很晚了,如今又是兵荒马乱,酒馆里面没有什么客人。掌柜的袖着手在柜台后面打盹。三个赤色革命者则在靠近窗口的地方找了个张桌子,点了几个小菜,两壶小酒在那里边喝边聊,三人说话的声音极低,几乎和蚊子叫差不多,一看就知道是在密谋着什么。
不过如今的北京城里面差不多就是“半无政府状态”,段祺瑞下了野,换了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曦来干个空头总理,各个政府部门也都人心惶惶的,谁也没心思办事儿,就算有人去步兵统领衙门告密,多半也没有人会来过问了。
“耀如大哥……不,应该叫耀如同志了。听虞薰同志讲,咱们赤色旅这一次要干一笔大买卖……绑宣统皇帝的肉票,这个,好像不太像一个革命者的所为吧?”
说话的是黄宝培,他大概是眼下全中国赤色革命者当中,唯二懂一点马克思主义的同志,知道绑架皇上勒索钱财这种勾当好像不怎么符合马克思主义来着!至少那种欧洲赤色革命者没有干过绑架德国皇帝的事情……
常瑞青笑着点了点头,将身子微微前倾,压低了声音:“植生同志,我跟你透个底,咱们这回可不是为了银子去绑宣统皇帝的肉票!而是为了救国,为了挽救咱们的共和!”
黄宝培愣了下,满脸迷茫地望着常瑞青。张勋想要复辟满清的事情,在北洋团体里面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可是在北大里面,却没有这方面的风声。
“植生兄,耀如大哥从徐又铮那里得到的可靠消息,张勋这回带兵进北京,就是要复辟满清的!”一旁的吴石咬着牙解释道:“咱们的民国顶多可只有十天半个月的国祚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