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炼成仙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文昌山河
还交代啥呀?辞职走人吧,就这样令狐一连干了四五家,都是给人家看大门,可没有一家干的时间长的,都是喝酒误的事。
你说这个酒就有那么好喝的?谁说不是来?令狐这不是喝上酒瘾了嘛,就是俗话说有了酒虫子了,不喝酒就难受。也难怪早些年他在单位上贼吃贼喝的,又不用自己花钱,还不上瘾,可是这上了瘾想要戒了那可就难了。
这不人家不让他看大门了他是哪里也不去了,成天在家就是看电视、喝酒,到后来酒量是越来越大,一顿不喝就难受,就这么三喝两喝的,这不就喝出肝硬化来了,可是即使是肝硬化了,他还是喝,他已离不开酒了,就这样直到临死之前他还是躺在床上抱着酒瓶子喝呢。
唉,多可怜的令狐呀,你这辈子咋和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呢?
万炼成仙 第二百八十五章 补偿 第一节 秘书坐堂
顺达八十年,这不算起来令狐秘书在县食品公司工作多年了,不知怎么搞得,一直也没带个什么长。成天净跟在公司领导的后边,做些擦屁股的事。
这不县里的食品厂又闹事了,因为厂里效益不好,已两个月不发工资了,工人们撂挑子不干了,大家接二连三地到公司来纠缠,要求更换厂领导班子,补发工资。
本来定得好好的,今天上午九点,公司经理要到厂里开全体职工大会,早就通知下去了。可事不凑巧,今天一大早,县委组织部突然来电,要求公司全体领导马上过去开会,估计是调整公司班子的事。经理神色严峻,急匆匆地向令秘书交待了几句,意思是让他先到食品厂去应付一下。
临危受命,令秘书想推辞又不敢开口,只好硬着头皮到厂里去了。这间厂部会议室他不知来了多少次了,可以前那都是陪着公司领导来的,自己没什么压力,只是坐在一旁写写记记,然后跟着出去喝酒吃饭罢了,没有自己说话的份。今天可不同了,今天自己是钦差,是来唱主角的,得开口讲话了。
人家都说秘书不带长,放屁也不响。此言差矣,令秘书可是从公司里下来的,公鸡头上的一块肉——大小也是个官嘛。厂长又是倒茶又是递烟的,好不殷勤。厂子穷归穷,这套礼节是不能少的。
九点钟刚过,令秘书在几位厂长的陪同下,大摇大摆的向会堂里走去。说叫会堂,其实就是一个大仓库临时改做而成的。听到今天公司领导要来给大家开会,职工们早早的都到齐了。厂长们把令秘书让到主席台的中间位置坐下,几位厂领导陪坐在两边。
只见一位副厂长站起来,向下摆了摆手,朝着唧唧喳喳的人群说道:“同志们,请安静、安静。厂里的情况我就不用多说了,今天公司领导就是来给我们解决问题的。现在有请公司领导为我们讲话,大家欢迎!”看看人家这位厂领导多会说话,把秘书说成了公司领导,可是人家令秘书未必领情。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令秘书站了起来,只见他向台下点了点头,算是有礼了,然后坐下道:“同志们,我是公司经理”话一开口,职工们一听来了正尊了,又是一阵热烈的鼓掌。
令秘书急得脸一红,站起来严肃地更正道:“我是公司经理派来的。”接着又坐下道:“职工要补发两个月的工资”职工们一听,又送来一阵热烈的掌声。
令秘书赶紧说道:“这是不可能的。”稍一停顿:“补发一个月的工资。”又赢来一小阵掌声,总比不发强吧。只听令秘书咳嗽了一声,说道:“这是办不到的。”
职工一听又泄气了,令秘书突然话锋一转:“每人五百”,绝处逢生,大家又接着鼓掌,掌声还没完,又听令秘书说道:“那是借给你们的。”大家有点扫兴了。
“不还了”令秘书刚说出口,又是一阵鼓掌,只听他又说道:“有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
万炼成仙 第二节 绳索
这回职工们事彻底失望了,只听他还在说:“现在食品厂停产了,这是不对的。从厂长到职工的认识要是到位了,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的。。。。。。”
令秘书话还没讲完,台下已空荡荡的了,人家职工谁还再听他放屁呢?只有几个中层干部还坐在那里,看样子也已很不耐烦了,会议只好草草收场,无果而终。
令狐是幸运的,腾龙二百三十年,这年令狐从商业学校文秘专业毕业后就被分派到了昆华县的食品公司从事秘书工作,春风得意,工作按部就班,没这没那的,一切顺利。
可是人到中年却赶上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公司一下子失去了原来的竞争力,入不敷出,慢慢的倒闭了。下岗了,失业了,妻子所在的工厂也开始往下裁员了,很不幸,她也被裁了下来。你看这事弄得?这还不就像是塌了天,两个人都失业了,家里没了经济来源,这可怎么办?
日子还得过,生活还得继续,活人总不能让尿给憋死吧?思来想去,令狐就想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开个小商店,听令狐说得有理,妻子也很同意他的想法,那就开吧。说干就干,他们利用单位上找给他们的这点失业金把店给开了起来。
由于是刚开张,没有知名度,生意一时不太好,可是房租呀、税费呀,还有水电费呀是一样都不能少,这样算起来这不是亏钱了嘛。可是你总得有个宣传过程吧,得慢慢的来。
按说第一年没挣着多少钱,那也是市场规律,起步阶段嘛,可是令狐的妻子可就不干了,和他大吵大闹,非得让他关门歇张,另谋发展。这也太可惜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刚刚有了点知名度,才把关系网建得差不多了,就这么放弃了?没有办法,令狐拗不过她,那就关门歇业吧。
再干点啥呢?经过一番考察,他们看到人家那些开饭店的经营的红红火火就又想着开饭店,主意拿定后那就张罗着开吧。其实开饭店哪有那么容易?你两口子又没学过厨师,又没学过酒店管理,更没有实践经验,对这一行一窍不通,怎么个开法?其实这一行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就这样开了不到一年,由于连连亏损,这不就关门了。说起来干饭店这一行,它是由自身的规律的,据内行人讲,开饭店第一年你是别想着盈利的,前三年,第一年亏损,第二年持平,第三年才开始盈利,这很正常,第一年你就想着盈利那就无异于杀鸡取蛋了,第一年你只有把利让给客户了,你才能拉住回头客,这样慢慢的饭店才能够火起来。你说他们就这样关了多亏呀,唉,没有办法呀,还是妻子说了算呀!
现在他们又开始做服装生意了,据说又亏了,下一步还不知道再做什么好呢!其实令狐这人他也不是没有思想的,可是这几年在他的身上就像套着一根无形的绳索,一直在束缚着他的手脚呢。
万炼成仙 第三节 善待自己
人嘛无论干什么事,哪有常胜将军呢?要允许人家犯错误,允许人家去闯,更重要的是要允许人家有自主权,说不定哪天他就会成功的,成天把丈夫拴在裤腰带上那算得了啥?令狐的一事无成看来就与他的妻子有很大的关系。
但凡成功的男人,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聪明的妻子,那些聪明妻子的特点,那就是她们大都是能够主动解开绳索让丈夫去自由的飞翔,自由的闯荡的。
令狐两口子就这样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掉一个,干一行不爱一行,忙忙碌碌,如此辛苦,最终一事无成,更别说挣着多少钱了,其实也就只能维持个温饱罢了。
唉,真是可怜啊,你说是他们两口子费力少吗?要我说是一点都不少!难道是他们没操心吗?其实他们比谁操的心都多!其实见异思迁、这山看着那山高才是他们两口子最大的败笔。
半生辛苦,一事无成。这不按照政策好歹熬到退休了,有退休金可领了,总算盼到这一天了,解放了,令狐他是彻底的不干了。
以前没白没黑的干,最主要的是还是为了养家糊口,上有老下有小的,没有收入你不干行吗?人嘛,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受不了的罪,硬挺挺这不也就过来了,虽然没挣着多少钱,可是也长了不少经验。现在儿女都长大了,他们自己也都有了工作,都成家立业了,自己也按国家规定,也退休了,总算是盼到这一天了,是得该好好歇歇了。
“一定要把这些年来自己受的辛苦补回来。”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是该好好歇歇了。就这样自从退休以后,他就没闲着过,今天请这个老同学喝酒,明天找那个老朋友叙旧,还有邻居、老乡,沾亲带故的,碰在一起他没有一回不是在一起吃喝的,往往一喝就是大半夜,每次都是喝得醉醺醺的。
有时上午早早的就坐下,一坐就是那么一天,喝到很晚才喝完,就这样慢慢的他就养成了酗酒、抽烟的坏习惯,常常早晨起来就到凉台上去抽烟,一天就不住下。酒更不用说了,吃早餐的时候他还想喝点呢,而且喝得度数是越来越高,对他来说喝低度数的已经不管事了。
你说这事弄得,以前是老伴管着他,可是自从退休了以后,就像有了逆反心理一样,老伴管他他也不再听了,儿女们更是管不了他,喝上酒瘾抽上烟瘾了,就这样时间长了他的身体是越来越不行了,吃饭也越来越少了。
没过五年,肺癌、肝癌一起向他袭来了,他开始后悔了,可是已经晚了,就这样他很快就到阎王爷那里报到去了。这下好了,给国家省下钱了,说起来这也算是他又最后一次为国家做了贡献了。
人嘛,没有吃不了的苦,也没有受不了的罪,可是就是有享不了福的。想想令狐这一生也真是不容易,他其实这也是在人世间修炼呢。
万炼成仙 第二百八十六章 神米 第一节 财神到
六月的天,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到处湿漉漉的,难得有个晴天。可是这么阴湿的天气,对于天盟山脚下的贤来村的令狐大妈来说,并不影响她的心情,反倒越发的高兴。为什么?遇上喜事了呗!
话说这令大妈从年轻的时候起,就烧香拜佛,积善行德,接济四邻,从不做一点坏事。可是这好人无好报,令大妈的丈夫在县里的一个煤矿上工作,在一次透水事故中不幸遇难。靠着那点微薄的抚恤金,令大妈硬是一个人把儿子拉扯长大,如今儿子早已娶上了媳妇,王大妈也抱上了孙子。
令大妈住的是老房子,紧挨着山脚下,一面靠山,三面是墙,一下大雨屋里就发潮。为此,儿子、媳妇再三动员老人家一起过去住,可令大妈还是舍不得离开。一是这么多年住习惯了,二是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不太方便,这把年纪,还用不着人伺候。
以前,人们为了防盗,习惯在屋里不显眼的地方,挖个深坑,把瓮放到下边,上边再口对口的倒扣上一个没底的瓮,对口处用夹灰泥抹一抹,底口和地面一样平,把粮食藏到里边,再用盖子盖好,上边放上一张桌子什么的作掩护,很实用的,既安全又不占地方,这叫“接瓮”,到现在令大妈还是习惯在里边储藏粮食。这不,令大妈把自己种的晒干了的玉米又储藏了进去,正好满满的一“接瓮”。
上面说令大妈这几天心情不错,遇上了喜事。啥喜事呢?这可不能说,天机不可泄漏。你想啊,这财神想让你发财的时候,你不发都不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谁也抢不去,也甭想抢去。这几天啊,令大妈一个人在家,总感到右眼皮跳得厉害,俗话说左眼皮跳灾,右眼皮跳财。该当着要发点财了,你别说这次还真灵验了,令大妈眼看着“接瓮”里的玉米往上涨,一天就涨出好几瓢。
“阿弥陀佛,菩萨保佑,感谢财神送财来了。”令大妈是做上菜,倒上酒,烧上香,虔诚地跪在地上,嘴里不住地念念有词。
这几天令大妈除了按时往外挖玉米外,处处谨小慎微,生怕惊动了神家,把财带跑了。儿子、媳妇来叫她,她也很少去,孙子不送来也懒得去接,一心侍奉财神。就这么过了十几天,玉米挖出了一瓢又一瓢。令大妈心想:“我亏着没跟着儿子去住新房,不然的话,财神还不知道把这财送给谁家唻?”
她盘算着:“照这样天天挖下去,我这后半生的生活就不用愁了,也让儿子省心了,不用养老了,说不定我还接济儿子两个唻。”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刚想到这里,儿子就进来了,“妈,你这屋里怎么那么大个霉味,也不开开窗子通通风?”
“嘘!”令大妈打着手势制止了儿子的大声说话,生怕把财神惊走了。
万炼成仙 第二节 一场空
原来儿子觉得老妈这段时间来得很少,就是来了也马上就走,而且也很少看孙子了,甚是反常,今天趁着有空,想来老妈这看个究竟。儿子在屋里转了半天,也没找出原因来,问老妈也没问出破绽,想开窗透透气,老妈又不让,只是一个劲的催促着儿子快走。
“这里边一定有问题。”儿子心想。
忽然儿子眼睛一亮,这盆里的玉米是哪里来的?老妈的玉米明明是我帮着装到“接瓮”里的,一点也没剩下,难道说。。。。。。?儿子蹲在“接瓮”口边察看,口边的玉米像是刚动过似的,再把手插到里边,好像往上冒热气,热咕嘟的,捧起来一闻,一股很大的霉味。不用说“接瓮”里下边的玉米发霉了,得赶快挖出来晾晒。
这下老妈可不干了,任凭儿子怎么说就是不让动,儿子只好去搬救兵。在儿子和媳妇的共同劝说下,老妈终于同意了。
你看看下边那个霉味啊,越往下玉米越成胖墩了,如果再过几天不挖出来晾晒,这一“接瓮”玉米就全报废了。原来,连日的阴雨,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接瓮”接口处慢慢地渗透了进去,让下面的玉米都慢慢地胀了起来,体积膨胀了许多。这才有玉米从“接瓮”口慢慢地溢了出来,才有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
这次令大妈还是感到高兴,他高兴儿子发现得早,没有造成太大的浪费;高兴儿子媳妇没有太多的埋怨她。她庆幸自己没有陷得太深,看来这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自从令大妈知道自己错了以后,她这不赶紧和儿子把接翁里的玉米倒腾了出来。那就赶紧晾晒吧!你看这不玉米是晾晒了满满的一院子,可六月的天那是变化无常的,一会儿太阳一会儿下的,没有办法,那就来回的倒腾吧。
就这样令大妈是晒了收,收了晒,只要不下雨就让它晒着,就像小孩子尿尿一样那是没完没了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比让它发了霉强吧。就这样时间长了,令大妈就不用儿子了,她自己在家里倒腾呢,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反正平常自己在家也没有什么事,干这点活还不是很正常的。
这不晾晒的时间长了,这玉米也就快干了,和好玉米看起来也并无多大区别,并无大碍,这总没有辜负了自己的一番心血。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这天晚上天气看上去就像令大妈的心情一样,很晴朗,看来不会下雨的,令大妈凉在院子里的玉米她也懒得去收拾,让它们在院子里晾着吧,明天还要继续晾晒呢。
哪成想半夜里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把令大妈从睡梦中惊醒了。“这还了得?我的玉米还在院子里呢!”这可是她的命根子,令大妈披上衣服就冲到院子里了,她是没命的用铁铲子往回收玉米,还没收完呢,大雨就哗哗的下起来了。还咋收呀,令大妈站在院子里是淋了个落汤鸡,她在那里是干着急呢,没有办法,也只能任由大雨把玉米冲走了。
就这样又急又气当天晚上令大妈就病倒了,高烧不退,有啥办法呀,儿子也不在跟前,还没到天明呢令大妈就过去了,你看这事弄得?唉,说起来这都是令狐在通天寺的三师哥天虫这天晚上呼风唤雨作的怪呢,这天虫他这不是修炼得快成精了,可是他却没安好心,在成心作践令狐呢!
万炼成仙 第二百八十七章 考察 第一节 迥异
明县在本省范围内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县,纺织产业是他们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本县的财政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县棉纺厂和县毛纺厂是明县人感到骄傲的两个大厂,他们不但是纳税大户,而且还解决了本县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大家都睁着眼睛看着呢。你别说这两个厂子也争气,较着劲往前奔,你追我赶,谁也不肯落后,搞得一派红红火火。
可没过几年,问题就来了。这两个厂子的顶梁柱——厂长,年龄都大了,都到了退休的年龄了,需要退下来了。由谁来做这两个厂子的当家人问题,摆在了这两个厂子的职工面前,同时也摆在了这两个厂子的主管部门——县纺织局的面前。
按理说,厂长退下来了,由副厂长顶上也就是了。可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每个厂子光副厂长就有四、五个,还不包括那些带括号的在厂里享受副厂长级待遇的人在内,要是连这些人也算在内,就得有十来个之多。其实纺织局下来考察干部,就是从这十来个人中考察,重点谈话对象也就这十来个人。
在纺织局对县棉纺厂的考察中,不论是单独谈话,还是座谈讨论,大家出奇的一致,一致推荐分管生产的副厂长令狐出任厂长一职。纺织局领导经过研究,尊重棉纺厂现领导成员的意见,报县政府批准,决定任命令狐为县棉纺厂的厂长。
令厂长轻车熟路,不负众望,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实行内部改革,拉开收入档次,调整生产布局,大力开拓外部市场,厂子是一步一个新台阶,搞得更加红红火火。
相反,县毛纺厂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厂长不是要退嘛,这十来个副厂级干部们都在等着呢,都想着要做当家人,自己说了算。平时大家都肩膀头一样齐,都是副厂级,凭什么你要成为正厂级干部,管着我们?各人心里都有个小九九,都不服气。
这样一来,问题可就来了,在县纺织局对毛纺厂的考察中,这些副厂级们,面对考察组,把其他的厂领导们说得一无是处,浑身上下都是毛病,唯独自己毛病少。结果考察了一圈,考察组也没从毛纺厂考察出个厂长来。
无奈县纺织局把考察的情况向县政府汇报了。县政府很快就从外系统选调了一个副厂长,到毛纺厂任厂长来了。这厂长叫毛辉,由于毛厂长是纺织行业的外行,虽然干劲十足,扭筋把力的进行了一番改革,但收效甚微。由于其他厂领导们对他都有抵触情绪,心不往一处想,劲不往一处使,因此在开拓市场方面也不理想,职工们面临着无活可干的尴尬局面。
没过几年,毛纺厂就负债累累,走到了倒闭的边沿。虽然厂里给职工的工资一减再减,可是还是拖了半年没发出来了,到这时候厂里不得不给大部分职工放假,以求等待转机。现在看来走到这一步,不破产都难了。本来外行领导内行就是一大忌,你想哪能会领导好呢。
万炼成仙 第二节 命殒棉疆
厂里到了这个地步,毛辉被县政府一纸调令给调走了,分管生产经营的副厂长也被外县聘走了,厂里就剩下了一帮专吃干饭的副厂级,按部就班上班后还在那里唧唧喳喳的争论不休,非得分出个高低,你们可别弄错了,他们其实那是在打牌消磨时间呢,看来离他们停薪的日子也不远了。
心底无私天地宽,是毛纺厂的那些厂领导们害了毛纺厂。为了一己私利,为了争权夺利,他们不但害了毛纺厂,而且也害了职工,最后也害了他们自己。
这不最终毛纺织厂还是破产了,不能把人都推到社会上,那样给社会上造成的负担是很重的,很容易造成社会混乱,没有办法研究来研究去的最后县领导还是决定由县棉纺织厂把县毛纺织厂给兼并了。
本来这县棉纺织厂在令狐的带领下搞得红红火火的,一家人不愁吃不愁喝的,悠哉游哉的,要是再去兼并这县毛纺织厂,这不是有病吗?这不是自找苦吃吗?可是不兼并能行吗?你胳膊是拧不过大腿去的,这可是上级领导决定了的事情,你令狐只有执行的命了,就这样县毛纺厂就这样被令狐厂长给接管了。
按理说这家大业大了也应该算好事,你看这不管的人多了,厂子的地盘也大了,自己的权力自然也就大了,可是自己的压力也陡然倍增了,两个厂子算起来足有一千多人呢,这些人天天可是等着吃饭呢,我们这是企业,不是国家机关,一天不生产我们就一天没啥吃,要想有活路那就得生产。
生产的前提就是得把产成品卖出去,要卖出去就得生产产品品种好、质量过得硬的产品,只有产品好了,质量过得硬了,才能赢得客户,才能牢牢地占领市场。可是要想生产出好的产品,就必须要彻底地把好原材料采购这一关,为此这年秋天令狐专门带人到天疆棉区去实地考察,去洽谈购买。
秋天的天疆原野到处那都是一望无际白茫茫的一片,好壮观呀!秋风一吹,棉杆摇晃的那是沙沙作响。真是好棉呀,用这样的棉花织出来的布还能不好?就这样他们经过商议后当场就和人家棉农合作社签订了全年的购货合同,当然定金是得给人家交上的,这是规矩。
棉花也定上了,酒也喝了,饭也吃了,再在这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了,那就往回赶吧,临行前令狐他还想再到棉花地里去看看,这么好的棉花他还真是有点恋恋不舍呢,他们就这么在这么一望无边的大棉田里边转来转去的,好不惬意!
“哎呀不好!”令狐的脚面突然感到钻心的疼,待他低头拨开棉花往下看时,却见一条拇指粗的黑花蛇正向远处爬呢。
“你个该死的东西,我非砸死你不可!”令狐恨得是咬牙切齿,可是他在棉田里行动很不方便,一会儿的功夫,就眼睁睁的看见那条蛇消失了。
也别再看棉花了,大家赶紧把令厂长从棉地里扶了出来,这不眼看着令厂长的脚面就开始变黑了,这一定是中了剧毒了,怎么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