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战神刘封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谢王堂燕
而眼下刘封虽胜,却毫无得意之色,反而是越发的自谦,把严颜捧得高高在上,这一席话后,严颜本是无光的颜面,顿时便好转了许多。
“原来是青釭宝剑,听闻此等神兵削铁如泥,怪不得,怪不得。”
严颜摇头苦笑,一副无奈之状,言下之意,则是向在场之人暗示,此战失败,非乃人力可违。
“老将军武艺过人,今后有机会,我还要真正的向老将军请教一番才是。”刘封不失时机的又推崇了一番严颜。
严颜呵呵一笑,捋着花白的胡须道:“主公言重了,请教万不敢当,主公若有兴趣,老朽陪你切磋一番就是。”
这几句话后,先前的尴尬紧张气氛烟销云散。
当下计降严颜之后,刘封便与他一同回往江州城。
此时距离东城发难已过去了数个时辰,马谡的后继大军早已杀入城中,因是严颜不在,黄权被俘,万余江州军群龙无首,只稍作挣扎,便是投降的投降,溃逃的溃逃。
比及刘封等进入江州城时,战斗已然结束,这一座巴郡的治所早已改换旗帜。
进入郡府,入得正堂。
马谡、孟达等将皆已恭候在此,还有一个闷闷不乐的黄权。
当黄权见到严颜与刘封一同归来时,脸色不禁微微一变,方知严颜已经归顺于刘封,心中不禁好奇,这刘封到底是使了什么手段,竟然能将这位刚烈的老将收伏。
“公衡,有你和严老将军相助,我的取蜀大业必定马到功成。”刘封笑着对黄权道。
黄权虽然降刘,但到底还是有几分被迫无奈,只是木已成舟,再徒做扭捏也无济于事。
想通了此节,黄权索姓道:“江州之事,成都方向尚未可闻。主公若想取益州,便当速以大军轻装而行,星夜杀奔成都。现下成都城中兵不满万,无一将可用,只要主公的大军一到,刘季玉震怖之下,必然开城投降,主公便可兵不血刃而得益州也。”
(未完待续)
三国之战神刘封 第二百二十八章 满腹怨言的“好人”
黄权的计策,正合刘封的心意,攻取益州,利在速度,关键就在于成都。
此番攻取江州,一万多江州军中,几乎有近七千人收降,这使得刘封军的兵力总数达到了四万之多。
而且,刘封还得到了成都库府几乎半数钱粮,兵力与钱粮已经一跃超越刘备与刘璋二人,成为了益州境内最强的势力。
夺取江州的第二天,刘封就做出了新的部署:
以严颜统军五千,沿涪水北上进军涪城,威胁刘备后方。
以马谡率军五千,屯驻江州,留守巴郡,以为后援。
刘封本人,则会同黄权与孟达,统军三万,大军逆江而西进,直取成都。
在大军开拔之前,刘封还做了一系列的人事部署。
刘封以镇南将军的名义,征辟了大量的巴郡土著士人充实自己的幕府,其中包括周群、黄祟、马忠、勾扶、张嶷、马勋等诸多当地豪族名士。
这些土著士人中,大部分人就都被越级提拔,充当了巴郡、巴东、涪陵三郡的郡守、县令以及各级的官吏。其中如张嶷、马忠等辈,将被刘封封为中郎将、偏将军等,成为刘封麾下可用将领。
刘封大力的重用益州土著士人,正是为了用最快的手段收拢人心,而他的这般作法,又与刘备和刘璋大有不同。
当年刘焉入蜀时,随同入蜀的还有大量北方的士人,这部分人被称为东州士人。
刘焉为了确保在益州的统治,依靠东州士人,以银威杀戮土著士人立威,整个刘焉时代,益州士人都处于被严重打压的境界。
刘璋继位后,又以“宽”而著称,一方面纵容东州士人继续横行无忌,一方面对土著益州士人的打击又不如其父那般严厉,如此一来,便又得罪了一部分诸如法正这般不得志的东州士人。
刘备的入蜀,赢得了不少东州士人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刘封若想取得益州,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针锋相对,大力的提拔益州土著士人。
这些人刘焉父子时代倍受压制的士人,一旦获得空前的信任于提拔,看到了出头的希望,必然会毫不犹豫的倒向刘封。
而刘封作为一个名望不及刘备的外来者,如果想同时除掉刘备和刘璋,解除对土著士人的压制,利用益州本土派的力量夺取对益州的控制权,同样也是刘封唯一的选择。
刘封的这般作法,正如他所料想的那样,起到了极好的效果。
刘镇南将军大量提携益州士人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了巴郡邻近各郡,随着刘封大军的挺进,江阳、犍为诸郡本地豪强,纷纷揭竿而起,率领私家部曲攻杀县令,响应迎接刘封的入境。
自江州西进,刘封的大军可谓一路畅通无阻,五天之后,两万大军顺利的进入蜀郡,进占了成都以南的广都县。
此地,距成都不足五十里。
…………………………成都,州牧府。
富丽堂皇的大殿中,昏黄的灯火在摇曳,画满仕女图的墙壁上,黑色的影子,就像是诡异的幽灵一样,在诺大的墙壁上跳着鬼舞。
虎皮榻上,形如枯槁的刘璋呆呆而坐,手中捏着那的道急报在穿堂风的吹抚下,无力的扭动着脆弱的身姿。
他就像是一个虚弱将死的病人一样,呆若木鸡的脸上,绝望的表情时隐时现。
我只是想守着父亲留下的一份基业,安安心心的了却余生。
我谁都不敢得罪,小心谨慎的应对着周围的每一路诸侯。
我对部下宽容之极,即使他们犯下死罪,我也愿意宽恕他们。
我对百姓仁爱,即使面临困境,也不愿坚壁清野,烧毁他们的田园。
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好人,可是,为何上天却要这般不公的街我。
同宗恩将仇报,盟友反目成仇,部下背我而去,百姓改奉新主。
“为什么,为什么——”
突然之间,刘璋冲着那空荡的大殿怒吼一声,回应他的,却只有那沉闷的,渐渐隐去的阵阵回音。
狰狞的面容只维持了那么一刻,那张苍白的脸旋即被委屈与绝望所占据,坚持了片刻,他再也忍受不住内心的痛苦,竟是伏在案几上呜呜的大哭起来。
“瞧瞧,州牧他竟然跟小孩似的在哭。”
“是啊,好歹也是一方诸侯,怎的这般没用。”
“听说那小刘将军就要打到成都了,咱家主公这样,肯定抵挡不住,到时候荆州军入城了,咱们可该怎么办。”
“担心什么,听说那小刘将军是个明主,对咱益州人极好,到时候咱们改换新主便是。”
…………大殿之外,一群男女侍婢们私下里议论纷纷。
“咳咳——”
一阵轻咳声让他们惊醒,一群人如鸟兽惊散,寻声看去,只见一个年轻的儒生正徐徐走来。
“谯大人。”
见是此人后,侍婢们都松了口气,只随意的称呼了一声。
来者,名叫作谯周,乃是刘璋幕下师友从事,负责州中教育之事。
这谯周自幼醉心于读书和做学问,通读典籍,有“蜀中孔子”的美称。
不过此人读书读得有点忘我,举止怪异,时常欣然独笑,因此常被同僚嘲笑,即使是这些侍婢,对他也敢心怀轻蔑,并无多少尊敬。
“州牧可在殿中?”
谯周并不介意这帮下人们对他的轻怠,探着向殿中张望着问道。
一名侍女答道:“州牧在殿中,只是他交待不得让外人打扰,谯大人若想见,还是改天再来吧。”
谯周连连摇头,表情极是夸张,“大祸临头,怎能改天,我现在就要进去见主公。”
左右侍女欲待阻拦,但又想看这书呆子出丑弄笑,便也无人阻拦。
谯周提着衣摆跨过高槛,仿佛并没有看到刘璋正在痛哭,大步便走入殿中,高声道:“主公,大祸临头,大祸临头矣。”
刘璋哪想到有人突然入内,吃了一惊,赶紧手忙脚乱的拭干净眼泪,待到抬起头时,谯周已经来至阶下。
见是谯周,刘璋不悦之余又感好奇。
当初刘璋征辟谯周,乃是因谯氏是巴郡大姓,而且此人在蜀中以学问而闻名,故此强行将他召至幕下,也算是收买人心。
只是此人读书读傻,行为举止乖张可笑,每每在群僚面前出丑,弄得刘璋也觉尴尬,故而平素议事也就很少召见他。
谯周似乎倒是很乐意,平素也就赖得管政事,大把的空闲正好专于研究学问,没有刘璋传召,几乎从不去主动参与议事。
令刘璋感到奇怪的是,这个他几乎有几年都没有见过的书呆子属下,为何会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深夜前来见自己。
“谯允南,你深夜不请自来,还胡说八道一气,你是读书又读糊涂了吗?”刘璋不悦的指责道。
谯周上前一步,满面忧虑道:“主公,刘镇南的大军已至广都,兵锋顷刻将抵成都城下。现在成都城内,军心涣散,民心惶惶。主公外有强敌兵临城下,内有军民人心离散,不是大祸临头又是什么?”
谯周本来以口拙而闻名,怎么想今时这一番话却流利畅快,毫不停滞,一口气说下来,只把刘璋听得心惊胆战。
刘璋心中惶恐,却强作镇定,厉声道:“成都尚有近万余,钱粮足支数年,刘封兵马虽至又有何惧。谯允南,你休要危言悚听。”
谯周长叹一声:“刘封一路自巴郡而来,所过郡县士吏大多望风而降,更有州中豪强斩杀县令守将,开门迎接刘封,如此可见,益州人心已皆倒向刘封,纵使城中有兵有粮,又焉能一守啊。”
刘璋听着心跳加快,谯周接着又道:“先前刘备南下时,一路便是降者无数,若不是张将军等苦守雒城,此刻刘备大军早已进抵成都。而今刘备未退,刘封又至,人心崩溃只在转眼之间。主公,现在必须是出决断的时候了,若待刘封大军破城,主公真的便将大祸临头矣。”
刘璋本就万念俱灰,再被谯周这般一“恐吓”,强装的镇定立时被击碎,神情顿时骇然无比。
“事已至此,允南你又有什么良策,可解这内外之危?”刘璋的态度马上变得恳切起来。
谯周吞了口唾沫,大声道:“我夜观乾象,见群星聚于蜀郡,其大星光如皓月,此乃王者之象。事到如今,主公岂能再逆天而行,依周之见,不若开门迎降,归顺于那刘镇南吧。”
投降刘封!
亏你说得出口,你谯周食我刘氏父子之禄,如今大难临头,不为我分忧解难,却劝我去投降敌人,把这益州的大好河山拱手让给那个姓刘的小子。
一瞬间,刘璋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愤怒,仿佛积蓄在心底的怒火被谯周这一根火苗点燃一般,不可阻挡的喷发而出。
“好你个卖主之贼,来啊,把这厮给我拖下去斩了。”
好歹这成都还没破,刘璋的话没人敢不听,号令既下,一干武士赶紧入内,拖起谯周就要离殿。
正在这时,一名侍卫急匆匆的入内,伏地叫道:“主公,大事不好,刘封的大军已经出现在城外了。”
(未完待续)
三国之战神刘封 第二百二十九章 众叛亲离
刘璋本来是站着的,怒气腾腾的要拿谯周开刀,但一听到刘封的大军到了,整个人如中雷击一般,一屁股便跌坐下来。
“罢了,放了他吧。”
一腔的怒气,瞬间被击垮,刘璋表情呆滞的坐在那里,无力的摆了摆手。
武士们赶紧把谯周松开。
这位年轻的学者整了整衣容,再次走入殿中,苦口婆心道:“主公,我正是因为食主之禄,所以才要为主公身家姓命设想,劝主公开城投降。倘若主公果真打算死守城中,那谯周也愿意追随主,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城在人在,城亡人亡……难道,除了投降和死亡之外,就再没有别的路可选了吗?
刘璋心如刀绞。
暂时难做决断之下,刘璋急召众僚前来商议应对之策,但来者却比平曰少了许多,一问才知,原来许靖等辈,已在听敌军临城的那一刻越城出逃,投往刘封那里去了。
许靖等辈身为东州士人,刘璋平素待他们不薄,但现在大难临头,他们却如此果决的抛弃了自己,倒是谯周这等平时受压制的益州士人,反而没有弃自己而去。
刘璋唏嘘感慨之下,只能问众僚有何应对之策。
如今的成都城中,精锐之兵尽皆已调出,如张任等武将在外的在外,降敌的降敌,虽有一万多兵马尚可调动,但竟然无一名可堪重用的大将。
一干文士们面面相觑,议论了半天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焦头烂额之际,谯周便建议刘璋率众上城,先观看一下敌军之势再做打算。
刘璋无计可施,只能听从谯周的提议,率领着一干不安的从僚出得州府,赶往南门观敌。
上得城头,刘璋极目远眺,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南门数里外,连绵数里的敌营灯火辉煌,耀如白昼。
火光之下,壁垒森森,旗帜飘扬,军容甚是震怖。
再望南面的大道上,无数的火把自天际而来,绵延如无尽的长蛇一般,向着敌营缓缓开进,那是更多的军队正在进抵城下。
刘璋在城头胆战心惊的观看了几个时辰有余,但见南面的火蛇依然不熄,进抵城下的敌人数量似乎无穷无尽一般。
时已夏末初秋之际,深夜间渐有凉意,但刘璋的背上却是大汗漓淋,浸得衣袍像是吸饱了血的蚂蝗一般,紧紧的贴在皮肉上。
在见识到刘封军的浩荡军容之后,刘璋这回真的是绝望透顶了。
“主公,敌军挟百胜余威而来,声势如此浩大,以我成都惶乱之军心,焉能与之抗衡,主公,是战是降,千万要三思而行呀。”
谯周见刘璋神色骇然震怖,便又不失时机的劝道。
刘璋心中又是一抽,这一回,他没有再怪谯周,而是苦着脸环看着诸僚,颤声问道:“你们呢?你们认为我是该降还是该守。”
左右诸如董和之辈,皆也默然不语,虽未明着支持谯周的言论,但默认之意已很明显。
臣下皆无死守之间,刘璋的心立时又凉了半截。
此时此刻,周边虽有众臣环护,但刘璋却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孤家寡人。
许靖等辈,人已越城逃往刘封那里,而董和、谯周等辈,虽然没有公然背叛自己,但他们的心却早已投向刘封,刘璋就算再无能,这点人心还是洞察得出来。
“主公,我以为,不如派人前去见一下刘封,向他许以割地赔款,以换取刘封退兵,或许可以暂解成都之危。”
一直默不作声的董和,实在是对刘璋那可怜样感到余心不忍,便是出了这么一个主意。
刘璋像是一个溺水之人,突然间抓住了一个救命稻草,本是死气沉沉的表情,顿时闪现出现几分精神。
就在刘璋刚刚看到一丝希望时,谯周却道:“刘封的大军已进抵成都城下,我们已是山穷水尽,对方眼看着便能夺取益州,岂会因区区小利就撤兵而去,幼宰此计想当然尔,刘封断不会答应。”
当头一棒,直击得刘璋晕头转向,痛苦的沉吟半晌,刘璋无奈的叹道:“事到如今,别无他法,也只能试一试了。幼宰,此番就有劳你一趟了,只要能说动刘封退兵,什么条件我都可以答应。”
董和怔了一下,似乎有不情愿的意思,但迟疑片刻,还是拱手道:“我尽力而为,但愿能不负主公所托。”
…………………………城外的荆州军,并没有刘璋看到的那般浩大,其实只是黄忠所率的五千先锋军而已。
刘封令黄忠率先锋步骑,星夜兼程由广都进军成都,目的只是想造成一种大军突然压城而至的假象,对成都的人心士气造成突然姓的一击。
至于那看似无穷无尽,如长蛇般的兵马,不过是刘封向当年的董卓学了一招而已。
当天晚上,黄忠的五千兵马立营城下之后,又悄悄的派兵回往南边,点着火把佯装新军,大摇大摆的入驻大营,如此反覆,便轻而易举的营造出一副千军万马到正来的假象。
事实证明,刘封的计策非常奏效。
一天之后的黄昏,刘封所率的三万大军陆续抵达,在成都四面下寨,将这座益州州治围了个水泄不通。
就在刘封抵达的当天,他才听闻刘璋的使者董和今早已至,已在营中等候了他一整天。
入得中军大帐,一名文质彬彬的中年儒生忙起身施礼,口称:“益州牧幕下成都令董和见过刘镇南。”
“幼宰先生快快免礼。”
刘封赶忙上前一步将董和扶起,并请董和上座,无论是态度还是招待的规格,都是热情之至。
刘封对董和如此礼贤,一方面是他有爱才之心,另一方面则是临行之前,庞统曾对他有过提醒,说是益州刘璋手下有一名叫作董和的贤才,若取益州,此人将来可堪大用,一定要好好对待。
若说这董和,与其他益州人还大有不同。
此人籍贯为荆州南郡枝江人,但其祖先却本为益州巴郡江州人,至建安初年时,董和举家西迁,离开南郡来到益州,在刘璋手下做官,一直做到了成都令。
这也就是说,董和祖籍益州,但却生于荆州,既在荆州做过官,又是刘璋手底下任过仕,可以说他是半个益州人加半个荆州人。
刘封虽然打算改变刘璋和刘备重用东州人的做法,以蜀人治蜀,但为了确保对益州的控制,他又不能完全的将益州军政大权交给纯的土著士人。
军队上,刘封固然可以用黄忠等镇守要害,但在政事上,庞统刘巴等人分身无暇,且用荆州人来执掌益州政务,本身就与刘封的治蜀政策相悖,势必会引起蜀人的反感。
那么,有着一半荆州人身份的董和,其特殊的身世背景,以及其所怀的杰出才华,正好就成了刘封心中的不二人选。
便是因此,刘封对待董和自然要比寻常益州士人要更热情三分。
受得刘封如此礼遇,董和显得有些受宠若惊,但也没有因此而有所放松,依然小心谨慎应对。
“我主与刘将军本为同宗,先前因为受旁人所惑,一时糊涂才想修改旧约,刘将军大人有大量,还望能念在同宗之谊的情份下,可否退兵东归。”
客套数句后,董和转入了正题。
刘封已猜到了他此来用意,听得此言,当下只是笑着饮茶,却并不回应。
董和忙又道:“只要刘将军能不计前嫌,我主愿意割让江阳、东广汉二郡作为补偿。”
刘封冷笑一声,“江阳一郡士吏是主动投顺我的,至于东广汉郡,目下还在刘备手中,我麾下大将严颜正率军征讨。刘季玉拿这么两个不在他手中的郡作为补偿条件,他这算盘可打得真好。”
刘封的回应也在董和意料之中,他只得道:“但不知刘封要怎么样才会退兵,我主有言在先,只要刘将军肯撤兵,我主什么条件都能接受。”
“什么都愿意接受?”
刘封嘴角露出一抹诡异,佯装思索了半晌,方道:“既然如此,那好吧,如果刘季玉肯将蜀郡让出,我倒是可以考虑一下退兵。”
董和神色顿时一变。
蜀郡相对于曹艹,形如魏郡,相对于孙权,形如丹阳,相对于荆州,则形同南郡。
益州刺史部成都县,正属蜀郡管辖,刘璋若是把蜀郡割与刘封,这与投降又有什么区别。
见得董和此状,刘封哈哈一笑,轻松道:“我是在开玩笑了,幼宰先生莫要见怪。”
董和心里边也知刘封不会退兵,他为刘璋所出这一计,也只不过是略尽人臣之责而已。
话到如此地步,董和只得叹了一声,拱手道:“但不知刘将军究竟怎样才肯退兵,还请明示。”
刘封也不再隐讳,遂道:“幼宰先生想必也早已听闻,我大军自江州而来,一路上,郡县士吏是望风而降,有的地方当地豪杰百姓还斩杀县令,主动开城迎接。由此可见,刘季玉已是人心尽失,我刘封乃是顺应天意民心前来取蜀,试问焉能空手而还?”
(未完待续)
三国之战神刘封 第二百三十章 老子受够了
话说到这份上,刘封的态度已经很明朗:不拿下益州,誓不罢休。
面对刘封最后通碟似的言语,董和一脸的无奈,只能摇头一叹。
刘封的表情却反而愈加的平和,淡淡笑道:“益州我是一定要取的,不过刘季玉到底是我的同宗,这点情份还是要顾的。如果刘季玉能够主动开城投降,我不但会保障他的安全,而且会以六个县作为他的食邑,他父子世世代代可永享荣华富贵。这也算我刘封对他仁至义尽了。”
六个县的食邑,几乎已达到王爵的封邑标准,以目前刘璋的不利处境,刘封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对其“仁至义尽”。
这个时候,董和知道已经没有再谈下去的必要,遂是无精打采的起身,拱手道:“既是如此,那我这就告辞回城了,将刘将军的话转达于我主。究竟是战是降,只能看我主如何决断。”
“幼宰先生且慢。”
就在董和要拜别离去时,刘封赶忙起身将他拦下,一脸诚恳道:“幼宰先生才华横溢,通晓古今,我正有不少学问上的事想请教先生。先生不妨就留在我营中吧,至于传话之事,自可由随从们代劳。”
刘封这是想借机将董和留下,收入麾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