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西秦帝国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烟酒走江湖
所以,现在柏舟面临的头等问题是,在尽量不干扰普通瑞士平民生活的基础上,让所有的西秦人都有家可归。
重新筑城是一个虽然笨,但是却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首先,柏舟知道,虽然筑城必然是最麻烦的一个选择,但是对于目前没有家园的西秦族人来说,却是一个最好的,让他们能产生归属感的一个办法。毕竟,什么也没有比自己亲手建造的家园更令人值得保护了。他们几十年的漂泊,几乎日日都睡在帐篷里,有一个自己建造的家,是多少西秦人的梦想。
其次,欧罗巴大陆上的建筑类型,并不适合西秦人的审美观,也不适合西秦人的生活方式,而且更重要的是,柏舟觉得,如果让西秦人住进这些欧洲的房屋,那慢慢的,西秦的建筑文明,甚至说是整个文明,都可能会被自己人遗忘,到时候,就不是西秦人同化这些欧罗巴人,而是反过来了。这是任何西秦人,特别是这个来自后世的柏舟,所不能接受的。毕竟,他知道,就算此时的西秦文明比起欧洲要先进不知多少,但是,人口基数在这里摆着的,柏舟不希望若干年后,自己的族人只能想后世一样,建立一条条“唐人街”,勉强保持自己的文明不被同化。柏舟要做的,是在这块大陆上,建立一座座真正属于中土文明的建筑,一座座不同于欧罗巴原有模式的建筑,而不只是一条条街道。
最后柏舟需要考虑的,西秦人和瑞士人,此时毕竟是语言不通,如果强行居住在一起,肯定会引起骚乱的。西秦一族,有人口十五万,而此时西秦所占据的瑞士西部,人口保守估计也要有六十万,强行聚集在一起,会发生什么,真的很难预料。所以,还不如兴建几座真正属于自己城市,让所有的西秦人居住在这里,尽量防止平民之间发生什么意外。
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就要开始付诸于行动。在西秦占领伯尔尼的第三天开始,城外的两万西秦人,就开始着手准备兴建一座真正属于西秦的城市。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中世纪西秦帝国 第五十七章 财政赤字
柏舟这时的初步想法是在伯尔尼南方修建一座西秦城市,与伯尔尼构建成为一个双子城,这样,伯尔尼为堡垒类型,主要发展军事,而双子城的另一座,西秦城市,主要发展经济与文化。
当然,不光如此,考虑到瑞士的堡垒居多,大部分经济建筑和文化建筑无法修建,所以,柏舟打算以后西秦人在瑞士,都以兴建城市为主,这样做,虽然短时间内见不到成效,而且防御力较为薄弱,但是长远打算,却是利大于弊的。毕竟,现在整个瑞士,可以说是畸形发展,经济和文化严重滞后(当然,这个时代的整个欧罗巴,经济和文化本来也就不怎么发达。),所以,柏舟希望可以弥补一下。至于说防御问题,这个世界上,东方最强的防御建筑长城,欧洲最富盛名的防御建筑,马奇诺,它们的历史告诉我们,单纯的防御建筑,并不能给民众带来多大的实质性效果,所以柏舟觉得,如果西秦战力不足,哪怕是城墙修得再快、再坚固,也挡不住别人的脚步,伯尔尼这十五米高的城墙,也证明了这一点。这种纯防御性建筑,起到的作用远远低于他所耗费的人力物力。
当然,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柏舟这是在为没有足够资金修建城墙等防御性建筑而找的借口,毕竟,在火器没有大规模出现的时候,城墙的防御力还是很惊人的,同样,它所消耗的金钱也很惊人。
随后这几天,柏舟和尉上几人商议了后续西秦族人的安置,根据伯尔尼的情况来看,北部的巴塞尔、西南的日内瓦、南部的锡永(中部的卢塞恩交由意大利人负责,所以,西秦人并不准备在那里也兴建城市),这三个地方肯定也安置不下大批的西秦民众,毕竟,这个时候,整个欧罗巴最大的城市——巴黎,城内也只不过居住了七万人而已,所以,这三个在瑞士,经济较为发达,且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地方,也需要由西秦人兴建起与伯尔尼这边相同的双子城。
尉上初步估算了一下成本,如果只需要修建起足够西秦人居住的建筑,每座城市需要投入六千金币,这个对于柏舟来说,不是什么不可以接受的负担,但是,要知道,这个只是一个可以居住的城市,换句话说,这样兴建起来的城市,既没有城墙、也同样没有其他种类建筑,只是可以为族人提供遮风挡雨的房屋而已。这肯定不是柏舟所希望看到的,可要如果修建起城墙、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建筑物,那没有十数万金币,根本就不可能。
柏舟现在还真的第一次为金币而头疼。以前,他还真的不缺钱,特别是在得到菲奥拉那三万多金币的交易款后,根本就不存在缺钱的情况。虽然,在列支敦士登,柏舟查看了城市列表时,也已经发现,在这块大陆上,想要兴建起一个城市堡垒,所要花费的,要远远超出想象,可直到现在,柏舟才真正感觉出来,自己真的很缺钱。
这个是当然的,别看现在整块欧洲大陆上,巴黎,伦敦,罗马,一个个城市都修建的“富丽堂皇”,极尽奢华,城墙也是十分宏伟,但是,这都是他们历经几百年的时间才修建起来,没有说短短数十年就能发展起来。这里面,资金、人口,都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因素。
现在,对于西秦人来说,人口因为没有分散的太开,只是平均分布在伯尔尼、巴塞尔、日内瓦、锡永这四个地方,所以,对于城市发展的人口要求,西秦并不是很担心,不过这个金币始终是个大问题。
这次占领瑞士全境,算上卖掉列支敦士登所得的七千五百金币,加上一路对各个瑞士贵族财产的没收,西秦也收入了有四万金币。刨去两万四千用于修建四座双子城,柏舟手里还剩下约五万金币,看着貌似挺富裕的,但是西秦人新迁,而且这次又不同以往,是真正准备安定下来,所以,后续需要采买的粮食、器具、杂物,都是很大一大笔开销。
柏舟看着由尉上提交过来的密密麻麻的数字,看得头都是大的,毕竟,现在的西秦,没有什么统计学,也更没有什么统计报表的概念,而且由于所用来计数的都还还是中土文字,并有没有使用后世那种简单明了的阿拉伯数字,柏舟头疼之下,决定还是从“游戏系统”中查看到底现在西秦的收支状况。
………………………………………………………………………………………………………………………………
月度财政收入:
农业税:0(没有到收获的季节)
矿业税:110
商业税:986
人口税:1535
其他收入:42400(占领所获)
月季财政开支:
建设费用:6100
募军费用:980(主要是由于招募的平民兵)
领地维持费用:2670(办公费用、治安维护、兴建小型领地设施等开支。一般新占领的城市,维持费用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下降。)
军队维护费用:260(部队的补给补充、甲具的维护、兵士的薪水等开支。一般军队在城内驻扎的维护费用要远低于出征部队的维护费用。)
其他开支:0
总计月度收入:36021金币。
现有金币总额:66200金币
……………………………………………………………………………………………………………………………
柏舟看着这一份数据,不由得内心苦笑,毕竟,谁都能看得出来,如果不是由于西秦这次征伐瑞士,劫掠了瑞士贵族四万多的金币,可能真的要入不敷出了。不说其他,单说领地维持费用这一项,就足以把所有税收收入都抵消干净。
这个领地维持费用,柏舟看出来了,是采用“全面战争”中“易北河之鹰”这个版本所使用的设定。简单来说,就是为了防止玩家快速扩张的。
设计的大概思路就是每个新占领的城市,不仅不会给玩家带来丰厚的收入(除非劫掠),反而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拖慢玩家的经济发展。如果一个玩家在短时间内占据了大量的新城,那么恭喜你,你不但不会从新城中获得收益,反而会使你的资金急速消耗,直到你什么建筑也建造不了,什么部队也招募不了,拖垮你整个资金链。
对于现在的西秦来说,肯定也是这种情况,毕竟他们原本一座城市都没有,这些领地都是新占领的,由于种族、宗教、治安等等方面的问题,这些瑞士领地,不仅不能给西秦人带来收益,反而因为要维持治安、安置难民等等问题,向这些新占领的城市投入金钱。当然,领地维持费用过高,也可能因为原本的税吏之类的贵族幕僚,由于重新换了主人,不能正常工作而造成的。这个原因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西秦现在在这些领土上,很多地方并没有派去负责人,自然,民众的税收大多也就收不上。
在游戏中,玩家只要咬牙坚持个十几个回合,这种问题可能就会慢慢减弱。可是,游戏中的一个回合就代表了半年,柏舟现在可不想带着这么大的一个经济拖累,还拖着个六七年的。
整顿吏治、安抚民心,这两条,应该是最有效、也是目前柏舟他们能做到的解决办法。
……………………………………………………………………………………………………………………………
ps:第二更到,稍后有第三更。说实话,写五百字数据比五百字普通文章难多了,除非是哪五百数据是复制粘贴的。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中世纪西秦帝国 第五十八章 民略
整顿吏治,首重教育。 毕竟,在中世纪,知识这个东西不是谁都能学习到的,也只有教士和贵族才有资格去学习。教士学来用以传播教义、研究教义,换句话说就是忽悠群众、忽悠自己;贵族学习,大多是用来装点门面,真正可以学以致用的东西,他们也不学,但是,毕竟是受过贵族教育的,懂的东西要比一般平民多,所以说,一般领土的管理者都是贵族。可此次西秦前来,几乎把所有瑞士原本的贵族都驱除了,诚然,这些失去土地的贵族,再次在瑞士掀起浪花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但是也导致了现在,大部分的瑞士领土没有人管理。
应急策略是挑选一些懂的拉丁语的西秦人,去各个地方实行管理。但这样做肯定不是长久之计,毕竟,西秦人是入侵者,还没有得到这块土地上原住民的民心,而且,西秦也不可能永远都只使用西秦族人为官吏,不管是从便于统治方面上看,还是从尽量挖掘人才这方面看,肯定是要任用一些当地人的,一如一度侵占中土的蒙古、满清,都不可避免的,或多或少的任用中土名宿。
但是,还是那句话。中世纪欧罗巴大陆上,平民几乎都没有收到过教育(印刷术还没有真正普及,也阻碍了大多数人获得知识),甚至是每当有贵族要宣布什么事情时,不会像中土那样,贴出几张纸榜,就算是告知大家了,因为那样做,对于欧洲平民来说,没有人能看得懂,这些贵族通常会派人在人口聚集多的地方,用喊话的方式把他想要表达的意思告知平民,再由这些平民口口相传,把消息传递给其他人。
这就表示,现在柏舟在没有普及教育之前,根本不可能启用瑞士人为官吏,除非他现在召回那些贵族,为他效力,比如说退尔这样的,但是,那些奢华的贵族,根本不可能好好的为了西秦而效力,只会剥削民众的他们,柏舟对他们实在是不抱有太大的信心。
诚然,柏舟也知道,这样一力排斥本地贵族,也可能会把一些有才学,且较为实干的贵族也给排除在外,可是现在对于柏舟而言,是在统治瑞士的初期,没有功夫去一一识别到底谁优谁劣,只能这样去做,毕竟,稳定对瑞士的统治才是西秦,这个少数民族所要做到的。
其实严格说起来,西秦这个民族,在整个瑞士西部,还是算多数民族,因为,整个瑞士西面,说起来有六十万人,但是,其中有日耳曼人、意大利人、法兰西高卢人,还有许多其他民族,这大大小小十数个民族加起来才有这六十万的人数,但是,别忘了,虽然这些人严格说起来不是一个民族,但他们相比于黄皮肤的西秦人来说,肯定更像一个大民族,他们之间的血脉联系,也肯定要比西秦人紧密的多,所以说,西秦人还是得算一个少数民族,只不过是如果单看这瑞士一隅,西秦人口比,还不太劣势。
言归正传,整顿吏治,在教育方面已然遇到了很大的问题,因为短时间内,就算西秦人有足够的物力人力兴建普及起学堂(私塾、门馆、学馆,坐馆等等,叫法很多,本书一律用学堂代替),也不可能让目不识丁的普通人学会点儿什么,所以,目前暂时,还是需要用大量西秦人,分散到各地。
其实,整顿吏治,还有一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律法。西秦是大秦王朝的一支,在诸子百家中推崇法家为治国方策,不似中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依法治国,这个后世柏舟习以为常的词汇,其实在西秦人中,已然流传了千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每个西秦人、特别是每一代公子辰都知道的规矩,可在欧罗巴,甚至是中土,律法这个东西只是贵族的特权,任他们玩弄于玩弄于股掌之中。特别是欧洲大陆,普通民众是接触不到法律的,也就意味着,律法这个玩意,对于贵族来说,确实只是一个“玩意儿”。
愚民之术是每一代帝王的必修课,就算柏舟来自后世,也没打算在中世纪就搞什么绝对的公平公正,因为,这个时代的特性就决定了只有集权才能把实力聚集到一处,才能尽最大可能防止别人的侵犯。反面例子就比如意大利诸城邦,绝对是中世纪民权(只是指平民)最高的国度,文化、经济无不发达,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就寒颤的可怜了,意大利兵士的装备是整个欧洲大陆上数得着的精良,而他们的战斗力也同样是欧罗巴上数得着的差。
所以,柏舟并不打算仿效后世,但也不会让治下的民众对律法一点儿也不清楚,而是向这个时候的中土学习,平民可以告官,但是帝王的旨意是绝对正确的,也就是不可以告帝王。更何况,玩过“全面战争”的柏舟也知道,律法对于民心的提高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适当普及一些法律,绝对是对西秦的统治有好处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十六字无论放在哪个时代都绝对是箴言。可就要看施行的好坏了,执行的好,那就是盛世王朝的开端,执行的不好,那就是十六字笑话而已。
至于说到如何让瑞士民众尽快归心,这是个一度让尉上十分困扰的问题。玄德公都曾经提出过“以人为本”,尉上也肯定知道民心的重要性,对于统治瑞士,显然只靠西秦一族是远远不够的,可如何让民心依附,尉上所想之法,要不是花费太高,要不就是成效不会太明显。
柏舟思前想后,决定还是采用后世最简单,也是效果最明显的办法“平均地权”。将土地分给普通民众,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同时,仅仅需要上缴一定的赋税。
这个办法,对于现阶段的西秦来说,很好实行。因为,大批手中掌握土地的贵族已经被西秦人驱逐了,剩下了这些无主的土地,名义上都是归西秦人所有。但显然,西秦不可能把这些土地都自己种上,所以,把这些土地分给瑞士的原住民众,应该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后世,一个“土地改革”,换来了三十一万副挑担,八十八万架小推车(典故参见淮海战役),可以想见,这绝对是一个收拢民心的很好的办法。而且,日后,如果有人再次入侵瑞士,这些瑞士人就不再是单单为了贵族而战,也是为了自己的土地而战,自然,这种抵抗决心也会截然不同。
当然,这样做也不是没有坏处。首先,这必然触犯了其他贵族的利益,西秦能在瑞士施行,是因为战争将瑞士原本的贵族都驱逐一空,留下了大批无主的土地,而如果西秦再次征伐别地,必然也要遭受到当地贵族的最激烈的反抗;而且,这么做,必将让西秦更加不融入这个社会,特别是贵族社会。在这么个以农耕为主的时代,土地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迫切需要的,一般贵族恨不得让他手下的所有农民都以佃户的形式存在,想尽办法夺走一切他们可以夺走的土地,而西秦,却偏偏把所有土地分给了平民。这种做法,必然招致他们的反感。
不过,在柏舟看来,这样做,带来的弊端与所得好处相比,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反正,那些高傲的贵族,原本就不怎么承认自己的地位,也看不起他们这群黄皮肤的异族人。既然他们本就不怎么待见西秦,那西秦也没必要非按他们脸色做事,这土地,现在属于西秦,自然由西秦人说了算。
其实真仔细考量,所收的田地赋税,和租用出去,收取田租其实都是一个性质,如果田地赋税定的高了,未必比收田租来的少,但是,一个土地所有权,就让很多贵族执着于拥有大量的土地,或许,在他们看来,土地才是根本。
来自后世柏舟,看来是没有这个执着,所以,他决定,在西秦族人去往各地任职时,同时负责给当地的民众划分土地,当然,柏舟也明白,这也是一个大工程。
………………………………………………………………………………………………………………………
ps:1,第三更到,数据那个东西,不是重点,我只会占用很少的部分,为了是让大家对西秦的财政有所了解。而关于建设,也不会占用太多篇幅,毕竟,没人喜欢看,我也不喜欢写,老是一不小心就写成黑色幽默了。本书不是种田流,所以建设方面不是重点,但肯定要有,特别是这几章。
2,本书设定的时间是12世纪(1100年-1200年),这是宏观设定,只是表示此时欧罗巴大陆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等处于12世纪的水平,但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都会在这一刻,与西秦产生交集。当然,由于西秦的到来,必然会影响到整块大陆的科技发展。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中世纪西秦帝国 五十九章 西秦特色行会
无论是城区规划,还是官吏委任,虽说尉上可以帮上很大的忙,但是有些事情,柏舟不得不亲力亲为。 这也导致了直到五天后,柏舟才从这繁忙的公务中抽出身来,也终于有时间好好看看他手下的第一座也是唯一的一座史诗级的堡垒。
柏舟展开“全战系统”,查看堡垒伯尔尼:
城市名:伯尔尼
总督:柏舟
领土类型:堡垒
领土发展潜力:史诗
领土规模:城堡
人口数量:11032(只代表城市内的居民人数,不代表堡垒所辖整个领土的人数)
人口增长:2.5%(每年)
社会治安:150%(100%是临界值,低于这个,就会影响财政收入,建设速度等,治安太低还可能产生暴动)
税率:中等
领地特产:无
……………………………………………………………………………………………………………………………
如果单从堡垒这些属性上看,伯尔尼这个堡垒除了人数多一点以外,也没什么特别的,但是,当柏舟点开建筑物一栏时,确实是真的让柏舟“惊”了不少。
所在地区:伯尔尼
基础建筑:
巨型城墙(初级;城墙可以提高堡垒防御能力,提高治安度;可升级至中级,需要五十万金币,五万人,十五年)
作物轮种(中级;可以提高农业税收入,提高人口增长率;可升级至高级,需要八千金币,八百人,四个月)
碎石道路(初级;可以提高行军速度和贸易收入;可升级至中级,需要五千金币,五百人,三个月)
百家讲坛(可建造;可以提高堡垒治安度,传播先秦百家文明;建造需要五千金币,五百人,三个月)
中医药堂(可建造,可以提高堡垒治安度,传播先秦文明,提高领地内民众的健康度;建造需要五千金币,五百人,三个月)
经济建筑:无
军事建筑:
骑兵军营:(初级,可以招募骑兵类单位;可升级至骑兵军营中级;建造需要三百金币,一百人,一个月)
近卫步兵军营:(初级,可以招募步兵类单位;可升级至近卫步兵军营中级;需要三千金币,三百人,两个月)
远程军营:(高级;可以招募远程单位;可升级至精锐远程军营初级;建造需要一千金币,一百人,一个月)
攻城器械工坊:(工坊中级;可以建造较为精良的攻城器械;可升级至工坊高级;建造需要八千金币,八百人,四个月)
武器盔甲工坊:(工坊高级;可以制作较为精良的武器盔甲;可升级至工厂初级;建造需要一万金币,一千人,五个月)
行会建筑(只有领土发展潜力为高等或者史诗的城市或堡垒,才可以修建行会建筑,且每座城市或堡垒只能拥有一种行会):
非攻墨家(可建造;可以制作更为精巧的攻城器械和武器盔甲;建造需要五千金币,五百人,三个月)
无为道家(可建造;可以通过宣讲道义一定幅度提高民心;建造需要,同上)
术典法家(可建造;可以通过律法一定幅度提高民心,提高官吏效率;建造需要,同上)
……
………………………………………………………………………………………………………………………………
一上来那个修建城墙的花费,差点儿没把柏舟吓住,先不说五十万金币柏舟能从哪里搞来,光是那个十五年的时间就把柏舟给难为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