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关云长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白氏传奇
“主公且慢!小心马腾设计陷害主公,他一向诡计多端小心前面有诈!”周仓当即嘱咐道。
关羽闻后笑道:“此一时彼一时!现在马腾想反水就由不得他了,就算有诈彼公子在我处一旦有变随时可以处死,马腾不会拿自己儿子的性命冒险的,尽管放心好了!”
关羽说完周仓仍然有些将信将疑,他还是担心前方有诈,不过就在他寻思之际,关羽早已催马向前带领众人向凉州城奔去,此时的凉州城吊桥已经拽起,城门也随即被打开了,关羽携大军缓缓进入城中........
关羽跃马向前进了凉州城内,凉州城内却见马腾军士整齐列队伫立两旁就像是迎接上级检查那般排列着,关羽大军从中央缓慢进入,就像是凯旋而归的英雄,是啊!这个谈判总算成功了,看样子马腾也是诚心归降了,关羽踏马向前,这时却见马腾从前面疾步向关羽本来,他远远就向关羽拱手示礼相迎,关羽在马上跟他作了个揖,二人就算施礼了,其实谈判进行到这个地步马腾心里还算满意,不管怎么说通过这次谈判自己保全了实力,儿子的安危也暂时解除了,除了这些马腾或许还将将自己洗清,随着他加入了朝廷阵营,他之前叛乱的罪名或许也会被洗清,自己就是朝廷的一员了,不过如何运作还得跟关羽仔细谈谈。
马腾与关羽暂且达成了共识,就像双方当初谈的那样,这天晚上在凉州城上篝火通明,整个凉州城被点燃一新,在凉州府上马腾为关羽摆上了一桌气派的宴席,各路将领纷纷落座,马腾跟关羽平生第一次坐到了一起,鉴于各种原因各种考量,两个曾经三次交手的敌人坐到了一起,马腾首先恭维道:“关将军真是不打不相识啊!没想到我们交过这么多次手的敌人居然能有今日啊!”
“马大人这次服了吧?”关羽说道。
马腾俯首说道:“服了!真的服了!老夫永远赶不上你关将军的步伐啊!”
“能走到今日这个地步真是不容易啊!马兄应该记得当年在董卓手下我不过就是个偏将!”关羽接着言道。
马腾点头道:“是啊!不过那时你虽然是偏将,但却是脱颖而出啊!其实你能有今日都是你自己闯出来的,像你这般的英雄岂能满足与区区的一个偏将?”
“马大人言重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啊!你说董卓这个恶贼如果不除,圣上和黎民都要蒙难,你说吾跟了他这么长时间,也多蒙其恩,不过他之所以重用我不过是想利用我,自从十八路诸侯联军被击溃,我的兵权就被消夺了,我就成了有名无实的将军,他十分的忌惮我日益壮大的实力,暗中监视于我,而且还培植自己的亲信,我虽然屡立战功却不能博得董卓信任,不过我利用在军中多年积累的人脉还是将这个恶贼除掉了!”关羽对马腾坦诚道。
马腾闻后不住的点头:“原来如此啊!董卓不仁不义罪该千刀万剐。关将军大义之举真是大快人心,就从这一点老夫就认可你关将军并非所谓的被主之人!”
“当今天下祸乱四起,圣上年幼暗弱,董卓死后。洛阳局势岌岌可危。吾观此为难存亡之际不得不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出面平复洛阳的局势。辅佐陛下稳定局势,实属无奈啊!”关羽接着谓马腾诉道。
“关将军顾大体识大局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难能可贵呀,此乃陛下之幸,百姓之幸!”马腾恭维道。
关羽叹道:“可汝知道我心中背负了多大的压力?天下又有多少人不能理解啊!马兄!之前就连你都那么说!”
“哎呀!关将军啊!你这么一说我还真的同情你啊!当年周公伊尹霍光不也是如此。这年头忠臣难做啊!”马腾接着劝道。
关羽闻后牙根紧咬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随后道:“马兄啊不说这个了!这个只要你能理解就好!如今内忧已解,然外患不绝,方今天下诸侯割据群雄并起,还有不少势力尚未铲除,如盘踞河北的袁绍,盘踞兖州的曹操。还有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江东的孙策...............................这些外患未除天下就永无宁日,大汉江山如何延续?陛下年幼好多事情都不清楚。不过作为臣子我们要时刻警醒,吾有生之年就是要攘除四方,使海内皈依,马大人乃是名门之后,作为忠臣世家理应为圣上分忧才是,切不可在做为难的事情了!”
“关将军说得有理!关将军为陛下分忧,从大局出发,以天下黎民为出发点要匡扶汉室老夫岂能袖手旁观定要助将军一臂之力!”马腾当即表示道。
关羽闻后大悦道:“好!马大人够爽快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有了马大人帮助不愁大事不成!我关羽平生就喜欢结交马大人这样的人物,以后我们共同辅佐陛下,共谋天下大事,匡扶汉室指日可待啊!”
“老夫今日郑重宣誓要一心一意的辅佐朝廷绝无二志,为汉室天下虽肝脑涂地也再所不辞!”马腾当即宣誓道。
“好!太好了马大人恭喜你认清形势归顺朝廷,回到洛阳吾定要表明圣上给你加封进爵,以后我们一道努力!”关羽赞成的说道。
二人相见甚欢当即一拍即合,开始与众将痛饮起来,二人至此终于走到了一起,其实能走到一起也都是有二人的考量,马腾之所以这次选择跟关羽合作,有三个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关羽不似董卓,关羽辅佐献帝,拥护朝廷,努力恢复汉室,这个目的让他十分赞成,他马腾时代都是忠良,到了他这一代也要继续继承这一传统,不管是谁只要对大汉江山有利他就拥护他就支持,而关羽的所作所为与他不谋而合;第二个原因就是现在的他被关羽彻底的打服了,经过三次交手马腾确信自己不是关羽对手,他的实力远在自己之上,就算以后再次较量他也没什么胜算,所以干脆就跟他达成个妥协吧,这也是被逼无奈了;第三点就是现实的形势迫使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妥协,一是凉州难保,二是儿子被俘,这样的现实让他无力与关羽抗衡了,既然关羽前来谈判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
而对于关羽来说他能有如此成就也是因为他日益强大的实力让对手不得不低头,关羽这么多年苦心经营打造出了一支过硬的队伍,可以说是所向无敌,马腾如何是他的对手,当然关羽能这么轻松的解决西凉事态也跟他高超的斗争艺术有关,此时的关羽混的已经相当精明了,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的政治头脑相当灵活,懂得适时而动,更深谙合众之道,现在的他不仅崇尚武力,更晓得用政治的手段解决问题,就像是这次与马腾谈判,适时提出相应的策略联合团结应该团结的力量,这就是相当于壮大自己的力量,对于当前的形势关羽再明白不过了,就像他跟马腾分析的那般:当今天下群雄并起,而要想在这其中胜出,那就要很强的实力说话,而关羽为自己设定的人生路线就注定要让他在众诸侯中脱颖而出,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关羽借助董卓进驻洛阳,凭着这么多年处心积虑在军种积累的人脉和树立的威信,关羽能够在被架空的情况下铲除董卓实属不易,不过走出了这一步他以后注定一飞冲天,走到今日关羽依然是成功的,拿下了西凉的关羽实力绝对是普天下的佼佼者了,不过现在的他依然清醒的认识到未来所面临的竞争,所以现在的他极力联合所有忠君者。





重生关云长 第314章 占据西凉
现在的关羽比起其他诸侯有一个很大优势,什么优势呢?那就是他可以利用天子号令诸侯,以天子的名义发话,让自己师出有名,这就相当于历史上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他不会强迫献帝做事,当然献帝也是年幼,不能理事,不过关羽深知这种形式也就几年,只要献帝长大几岁势必不会再听命于自己,到那时自己与献帝之间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摩擦,所以他要好好的利用这段难得的机会狠狠发力,努力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团结一部分所谓的“忠臣”,而马腾就是这样一个成功的例子,以后他还要继续争取一大批人用来壮大自己。
西凉就这样回归到了关羽手上,马腾将整个西凉的所有城池全部交出,西凉广大土地再次避免了战火,关羽携众将策马走访了西凉各个城池,这属于他对西凉的一次调研,他要亲自了解西凉现在的情况,这个兵家必争之地,饱经战火,驰骋在这茫茫的大漠之上,关羽感慨万千,看到西凉沧桑的情景,他不禁想起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真是太经典了,战争尤其是无休止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更多的是流离失所,关羽亲眼目睹着这一幕一幕真的是触目惊心啊!一个个穿着破烂的头发蓬乱的人映入他的眼帘,有男的、有女的、有老的、有少的,已经步入冬季了,还有好多人衣不遮体,这样的惨状比比皆是。
看到这些关羽的心真的好纠结好纠结,曾经他也是个贫苦人出身,家里也是寒酸的狠,年少的他也过着清苦的日子,那段岁月里。他也是饱经风霜、风餐露宿,家里一贫如洗,不过尚能勉强度日,比起这些流离失所的人来说还算幸福。可以说造成这些人如此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战争。无休止的征战让百姓涂炭啊!作为一个军人出身,拥有一身武力的他。一直想在武功上有所建树,不过当看到了这些,关羽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他的理想远大。有抱负,想一统天下,这样就只能选择战争,不过战争又给百姓带来了什么?更多的是家破人亡,关羽乃是一介布衣出身,懂得下层下士的遭遇,战争为了什么?难道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而让百姓遭殃?难道要将自己的理想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让他不禁想起了曾经的汉武帝。他崇尚武功,不过连年战争使得汉朝的国力消耗巨大,百姓苦不堪言;再联想起这个时代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征讨魏国,原本国力弱小的蜀国最终承受不起这连年的征战为强大的魏国所灭亡。这都是惨痛的教训啊!不过换过来想想,生逢这乱世如果不进行征战就真的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了么?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更是一个杀伐兼并的时代,同样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即便是你不打别人也难觅和平,因为有野心的人不会让你和平,他会琢磨着吃掉你,对你发动战争,人家打你你不能被动挨打等着侵略,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战争就是这个时代的处世之道,所以必须征战,这是一个必须的选择,唯有战争才能实现大治,才能结束这无休止的杀伐,想到这关羽陷入了沉思....................
关羽与众将策马在西凉的土地之上,百感交集,如何能将决策做得英明是摆在他身上的一个重要议题,身为决策者每一项决策都不仅关乎自己的命运还关乎手下的前途更关乎人民的福祉,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掌权者的困惑,曾经作为单纯的军事主帅他的决策可以十分的单纯,出发点无非就是考虑战争的胜负,无需在乎其他,而现在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领袖,他不只是单纯的考量军事上的事情,还要过问政务,作为主宰掌权者不过问政务那是不行的,不但要过问政务现在的当务之急还要过问经济,如果经济上不去直接影响政务,政务瘫痪直接制约军事建设,这些都是相互联系的,明白了这一点就要励精图治了,现在的形势总体上不错,这回拿下了西凉,整个西部与三辅连成一片,进而与整个中原连成一片,这样的地盘为关羽日后争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决了暂时的内忧外患,平定了局势,关羽决定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放在休养生息上,他决定让治下的黎民百姓休养生息一年,也就是说一年内免除各种税赋,让人民发展生产,这是在从征西凉之前他就琢磨过的,眼下的现实更是让他坚定了这一决策,不过这样的决策必须放在别人不敢进攻自己的前提下,也就是说没有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的情况下,关羽不会选择主动征讨别人。
当今的天下自己无疑成了实力最强的割据者,即便是盘踞河北的袁绍实力也不及自己,而盘踞兖州的曹操实力也是远远不及,自己在起点上赢了众人一步,眼下普天之下还没有可以与关羽匹敌的对手,所以如果关羽不是主动进攻别人,谁要是进攻关羽他还得好好琢磨琢磨,何况是自己还有一张王牌在手上那就是“拿天子以令诸侯”从这一点上判断一年之内不发生战争这样的条件还是具备的,这是关羽基于对当前形势的判断,现在的他已经崛起这一点变得更加的清晰明朗起来,32岁的年纪主宰了这么大片土地这可以说是众诸侯中的佼佼者,如果唤作现代这个年纪的他也不过就是个中校罢了,这还得混的好的情况下,或许能有机会荣升上校,也仅此而已,跟现在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天壤之别,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现代那么发达,没有现代那么繁荣,但关羽在这个时代找到了另一种元素,什么呢?那就是军人的荣耀和自豪,还有在现代无法获得的尊重和地位,当然还有权力和女人,作为一个男人他拥有了在现代无法得到的东西,曾经有句话说得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曾经这句话也只是印在他脑海里的一个传说,遥不可及的梦想,不过在这个时代他仿佛找到了这句话的真谛。他用实践证明这句话原来真的是一个真理而存在。在这个时代他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种元素,这或许就是存在于他内心深处的东西曾经是个梦想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一下子爆发了。而且是强势爆发.......................................
现在的关羽说白了那就是一领导人,不仅仅是普通意义上的领导,领导人那是什么概念呢?那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者啊!何况现在的关羽上面没有任何人可以约束于他,更多的是他约束别人。可以说现在的他那就是一手遮天、呼风唤雨,说得每一句话,做得每一件事情都意义非凡,曾经的不过就是个军中的领袖,在军中具有绝对的权威,说一不二啊!当然也有着崇高的威信,在士兵眼里关羽那就是一“神”啊!关羽的智慧韬略关羽的武力关羽的军事素质以及关羽的军事作风。都让军中的官兵们钦佩不已,这也正是在洛阳时即便是关羽被架空的情况下他仍然能很快赢得军心召回士兵的缘故,这么多年来关羽不仅赢得了战争还赢得了军心,这也是他最大的成就!
占据了底盘。赢得了军心,关羽下一步决定把重心转移到政务和经济上来,他要让手下这片土地变得富庶而又充满活力,这样做也许会让有的诸侯以喘息的机会,或许会延迟一统天下的时间,不过这短暂的修养生息也会会出现奇迹,或许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点也会是战争所达不到的,现在的他着力点放在民心上,他要争取民心,这是当务之急,曾经他跟着董卓混,董卓的人品如此恶劣,而作为他的手下,自己难免会让人有说辞,虽然他洁身自好,这一次关羽要彻底的洗清这些,他要得到治下黎民的充分认可,而不仅仅是上层社会,这一次他要角逐治下的黎民百姓,获得他们的支持。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曾经的三国是曹操占了天时,而孙权占了地利,刘备则占了人和,这就是所谓的“三足鼎立”,人和同样的重要,现在的关羽可以说是占了天时,自己出道比较早,成功运来的也比较早,这就是所谓的占了天时,也就是说现在的关羽相比较其他诸侯已经占了优势,下一步如果他在“人和”上占了先机的话,那么可以说他就成功了一半,意义不亚于夺了整个三辅,人心向背是这个时代鲜明的特点,获得了人民的支持,他关羽日后的征战就不再是孤军作战了,这个意义十分深远,深谙此道关羽就会少走很多弯路,这也许就是他这个现代的过来人的高明之处。
作为一个过来的现代人关羽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什么优势呢?那就是未卜先知,尤其是对于这个时代的人和物他再熟悉不过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趋利避害,就拿他收下的人来说吧要么是忠义骁勇的战将要么是忠义多谋的谋士,也就是说这些人都有一个普遍的特点那就是忠义,这是关羽选拨人才的首要原则,才能是第二,正因为收下的多是忠义之人,才能在未来的战争中少走很多弯路,避免被自己的手下出卖,他的阵营也相对团结,这样一来在人才方面他具有很强的优势,走到现在一切都按计划中那般的进行着,下一步关羽还要继续完善各种制度健全各种机制,让他的部队更具战斗力。
关羽策马在西凉的金城、张掖、酒泉等地进行了调研,这么多年的征战已使得这个曾经繁华一时的丝绸之路风光不在了,贸易冷冷清清,人更是略显的稀少,关羽实地走访了这里的市井街市,一切都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看来是到整顿的时候了,关羽暗下决心经过一年的努力要将这里焕发生机,再次繁荣起来,让曾经的丝绸之路再现,关羽短暂的调研仓促结束不过收获颇丰,他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日后决策提供了可靠参考。回来凉州,关羽感慨万千,十年前就是在这西凉的点将台上他训练军队,那时的他是那样的年轻那样的血气方刚。那样的憧憬未来。十年后当他再次踏上西凉这片熟悉的土地时,他已经是统领万军的领袖了。曾经的那个毛头小子一下子成了众军的统帅,往事并不如烟一切都历历在目,关羽就是从这里走出了一条通向洛阳的坎坷崎岖之路。
经过十年历练的关羽不仅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更是历练了胆识和心智,当然也更加的自信了。现在的他也更加喜欢伟人的那句话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从血与火中一路走来将困难与挑战踩在脚下,正应了伟人的那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确如此,无论是真刀真枪的对决还是暗中的权力之争,时刻都充满着血腥和暴力,不过关羽从容应对。走的坦坦荡荡..........................
关羽在西凉进行了暂短的调研之后便开始考虑西凉的防务问题,这么一大片土地必须得留下专人把守才行,所留下之人不仅要懂得防务还要努力拓展这里颓废的贸易努力发展经济,要振兴西凉迫切需要治理的能臣和得力的干将。也就是说迫切需要人才来领导这里的事务,西凉重地虽然偏远但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却非同小可,未来的西凉将肩负着为整个大军提供利器和战马的重任,也就是说大军的装备要考西凉来提供,与此同时西凉还担负着丝绸之路贸易的复兴,西域的好多东西都要经过这里转到中原;除此之外西凉还肩负着另一个重要使命那就是要为关羽的大军提供优质的后备力量,也就是说兵源,西凉的兵源那是相当的强悍作战勇猛十分的忠义,尤其是骑兵更是骁勇天下。
作为这里的主政者要努力做好三件事情一是搞好防务,西凉的防务十分的紧迫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西面与羌族接壤西北与西域各族势力接壤,北面是匈奴东北是鲜卑,因为毗邻的皆是少数游牧民族这里的防务不容小觑,如果防务不行没有一个好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还谈何发展?所以应拍一员得力的上将镇守西凉督导这里的防务为发展经济保驾护航;西凉的第二件事情就是西凉的经济发展,这是西凉振兴的关键所在,经济上不去谈何发展?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振兴这里的商贸,尤其是重启丝绸之路,打造河西走廊这是当务之急,只有经济上去了,贸易才能繁荣,丝绸之路方能重启,双边贸易才能活跃,铁器与马匹的生意才能活跃起来,才能为大军的装备发展铺路,要振兴这些就需要一个治理的能手才行,也就是说急需一个有着经济头脑的文官;西凉的第三件事情就是人口的发展,要让这里再现昔日的辉煌,人口得到繁衍,是重中之重,要为将来提供可靠的兵源就必须让这里的人口得到繁衍生息,这同样需要一个文官胜任;
如果西凉的这三件事情办好了,那么就为关羽未来争霸提供了重要之资,西凉相当于关羽的后大门,只有这里做到繁荣稳定了他才没了后顾之忧,当然关羽这也是执意要将西凉打造成自己的后方基地,天罡无常、命运多艰,人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假如自己将来真的遇到了坎坷和不幸,遭遇了惨败,那么西凉就可以成为自己最后的栖身之地,只要有退路就不愁东山再起,而自己将来的退路就是这西凉,曾经他在这里起步,自己曾经多次辗转在这里对这里再熟悉不过了,这里适合他发展,基于这种种的考虑,关羽需要留下一些精兵强来治理这里........
关羽在凉州酝酿了许久,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这虽然就是简单的用人,但鉴于西凉的重要性,所用之人绝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草率决定,“出主意,用干部”这是作为一个领导最基本的素质,不过对于决策者来说用人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尤其是任用领导干部更是关系一个地方命运的大事,关羽历来都重视对将领的任用,之前他一直担当军事统帅对于军队将领的任用他十分在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这是他用人的原则,只要你有才只要你能胜任关羽就会大力提拔,当然这其中最为关键的还是忠义二字,在忠义的基础上注重选拨优秀的人才,并且将他们提拔到领导岗位,这就是他作为一个军事统帅的用人观。




重生关云长 第315章 西凉人事安排
关羽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与他个人的努力自然分不开但也多赖于手下的这批人才,譬如张辽、陈宫、高顺、李严、周仓等,如果没有这么一批人肯为他卖命,关羽很难这么快崛起,能在众诸侯中脱颖而出人才是个关键,当然这么多人才能够发挥作用这充分体现了关羽正确的用人观,关羽真正的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量才所用、唯才是举,将有用的人才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便能充分发挥作用,反之则不仅耽误人才还要贻误事业,所以人才能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是考量一个决策者尤其是一个领导者素质高下的标准,在熟悉的军事领域用人选人关羽还是相当准确的,毕竟这是他熟悉的领域,他知道什么样的将领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之上,不过对于这不甚了解的政务和经济领域,他确实知之有限。
什么样的人才能够胜任这样的重任,既忠于自己又懂得发展经济振兴西凉,关羽反复琢磨着对手下这些人进行一遍又一遍的过滤,他还征求一些人的意见尤其是马腾等人,马腾作为这么多年有着军旅生涯的军阀,在这方面也有着不少经验,他也是同样熟悉西凉事务的老人,对于这个地方十分了解,关羽邀请马腾边喝酒边聊一些西凉的人和事,当然这其中有一个重要目的,什么目的呢?那就是想通过马腾挖掘一下西凉本地的人才,也就是挖掘一下本土的草根人才,这也属于一种提拔人才的形式,当然这也属于不拘一格降人才,关羽不想有能力的人才埋没人间,他也想寻找到一些草根人才也希望这样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结呢?这也许跟关羽的出身有关系因为他曾经也是一个草根甚至连草根都不如的屌丝,曾经的他也是一贫如洗过着艰苦的日子,能有今日实属不易。作为布衣出身之人他深知出头太不容易了,所以现在的他极力推进这种人才成长机制目的只有一个让那些怀才不遇之人能有出头之日,让那些布衣之人能有机会晋级。
1...105106107108109...162
猜你喜欢